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作文记叙文写作技巧
部编版小学语文作文技巧六年级写人文章写作指导

(1)环境描写有两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描写环境的时候要注意渲染、烘托气氛
举例:1、漫步在校园的路上,茂盛的梧桐遮住了湛
蓝的天空,阳光丝丝缕缕地穿过绿叶,斑驳地洒在地
上。当风儿轻轻地拂过时,那点点的阳光在地上蹦来
跳去,多像深夜里闪烁的群星。
2、每当黄昏降临,在灿烂的余晖下,拔地而
起的高楼大厦就像一个个巍峨的巨人。晚上,城市
2、她又看见了一只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蝴 蝶上下飞舞,停在了一朵花上。她躬着背,手中间隔 着点空隙,脚尖小心翼翼地踮着,蹑手蹑脚地走到蝴 蝶旁,猛地一弯腰,双手把花朵上的蝴蝶一捧,又小 心地把双手露出点缝,把头靠在手缝上看,一不小心 让蝴蝶飞出了双手。
6
五、学会描写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描写
(1)两方面:心里的心情,脑海的想法 (2)随时随地写心理
3
二、学会写人的表情——神态描写
(1)神态就是人的神情,表情和态度 (2)在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上加入神态描写,更生动
举例: 1、哥哥欣喜若狂,握着这张浸透了他的
汗水的通知书,舒畅地、尽情地笑着。
2、这个喜讯使他的眼睛里有了神采,额 足都渐渐地带上了一种轻快的 节奏。
2
一、学写长相和样子——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1)抓住长相中的独特之处描写外貌 (2)外貌描写要表现人物性格、内心感情等
举例:他是我们班的一位男同学。他那红扑扑 的大脸蛋仿佛像苹果一样圆,圆圆的脸上嵌 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对精致的眉毛 映衬得眼睛更大了,脸颊更白嫩了。笑的时 候,嘴角往上一翘,一看就是一个能说会道 的同学。他那头勉强中分的头发还是乱得好 像一窝稻草,都快耷拉到眼镜上了。
4
三、学会写人说话——语言描写
(1)语言描写要表现人物的性格、精神、思想等。 学会与神态描写相结合。
小学记事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小学记事作文的技巧和方法篇一写事要求清楚、具体。
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
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
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
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
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
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
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
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
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
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
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
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篇二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记事作文是我们常常需要面对的写作任务。
小学六年级作文中的记叙技巧

小学六年级作文中的记叙技巧
在小学六年级作文中,记叙文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它能够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事件和情境,引导读者进入故事的世界。
记叙技巧不仅仅是简单的事件叙述,而是通过精心安排的情节和细节,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有吸引力。
首先,要写好一篇记叙作文,小学生需要学会运用生动的形容词和详细的描写,来展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动作。
例如,当描述一个人物时,可以通过描写他们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语言来使其更加栩栩如生。
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也增强了故事的情感色彩。
其次,时间和空间的设置也是记叙文中重要的技巧。
通过清晰的时间顺序和具体的地点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情境。
例如,描述一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点和地点,可以帮助读者更容易地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感受其中的氛围和紧张感。
另外,情节的安排和发展也是记叙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个好的故事情节应该有起承转合的过程,包括引入背景、冲突的发生、事件的发展以及最后的高潮和结局。
小学生在写作时可
以通过设定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者核心问题来引导故事的发展,确保情节紧凑而又富有张力。
最后,语言的运用也是影响记叙文效果的重要因素。
小学生在写作时应该注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使叙述更加流畅自然。
可以通过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丰富语言表达,增强作文的文采和感染力。
总之,小学六年级的记叙作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掌握好描写技巧、时间空间设置、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学生可以写出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记叙文,让读者沉浸其中,体会故事的魅力和意义。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一、怎样写人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
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
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
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
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
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
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
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
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
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
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
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
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 - 第三单元作文写作指导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 - 第三单元作文写
作指导人教部编版
【各抒己见】
【作内容】
【作指导】
1、审题:
围绕“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写出有关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比如美食、音乐、微笑、运动、旅游等。
选材时要以自己熟悉的为主。
2、选材:
选材要具有代表性,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见大。
比如微笑可以传递和谐、温暖人心,旅游可以增长见识、欣赏美景、陶冶情操,音乐可以舒缓情绪,运动可以强身健体。
3、写作视角要与众不同:
在写作之前,要想想什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更大,从而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
只有经过深入的思考,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
4、切入点要小:
以上是本次作文写作的重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小学六年级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小学六年级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1:学会记事: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如果能有条理地记叙下来,就是很好的习作素材。
对于即将升入初中的同学们来说,不妨写一写自己学骑自行车、学打乒乓球、学游泳、学溜冰等一些体育活动。
对于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有趣的事情,如同学们之间发生的打闹、搞笑、难忘的集体活动等,都可以记叙下来。
这样,写起作文来才得心应手。
还可以在作文里适当加点抒情,描写一些精彩的场面,也可以让文章更出色。
要注意用笔真实、细腻,而不要追求虚假的“感人”效果。
小学六年级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2:学会状物:观察是作文的基础,要想提高作文水平,必须多观察周围的事物。
对于一件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感官去仔细观察。
比如看这件东西,用眼睛看它的样子,用耳朵听它的声音,用鼻子闻一闻它的气味,用手摸一摸它的质地,用舌头尝一尝它的味道……通过对这件事物的观察,把这件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构造等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
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内容丰富,让人读后留有余香。
小学六年级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3:学会想象: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在想象的天空里飞翔,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新鲜事物。
在想象时,最好根据所要表达的主题自己先拟定几个提纲,然后把各种事物和场景放在提纲里面,做到胸有成竹,这样,写作文时才能信手拈来,随心所欲。
或者是写完后给朋友讲一讲,听取他们的意见,再修改补充,也是非常有益的。
学会想象,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毫无边际地乱想一通,而是在作文时合理地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更具体,更生动,语言才会更优美。
同学们可以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特别是睡觉前的十分钟,来进行大胆的想象,或者说是胡思乱想。
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想象的机会,在思考问题时尽量往积极的方向去想。
另外,还可以在一些课外书上查找一些有关想象的内容,同样可以进行阅读积累,不断丰富我们的想象力。
当然,一定要切合实际,以免弄巧成拙。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各类作文写作要点及方法指导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各类作文写作要点及方法指导怎样写人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
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
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
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
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
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
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
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
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通过几件事写人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
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
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学会刻画人物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
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
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小升初作文指导】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写人记叙文写作技巧:小小细节传神韵-人教部编版

【小升初作文指导】写人记叙文写作技巧——小小细节传神韵细节描写,简洁地说,就是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的描写。
读过《儒林外史》的人,可能对严监生临死时伸出两个手指头不肯闭目归天的细节记忆犹新吧。
他看见屋里的灯盏里燃着两根灯草,心疼费油,放不下心,闭不上眼。
只到他小老婆走过去挑掉了一根灯草时,吝啬鬼才“点一点头,把头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这个艺术形象的不朽魅力,不能不说得力于这样入木三分的细节描写。
可见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
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
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
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形象。
细节描写包括:语言、外貌、神态、行为、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类型】1、语言细节描写。
如《孔乙己》中的片段:掌柜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掌柜伸出头来,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到了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鲁迅《孔乙己》)这一段语言细节描写,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极其鲜明的刻画出掌柜自私冷酷的嘴脸,反映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2、动作细节描写: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一段阿Q刑前画押的细节描写:“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
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
”这个行为细节,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
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谁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可怜?又怎么会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深思国民劣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作文记叙文写作技巧
1、巧设悬念
记叙文写作中,可以先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
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
设悬念。
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
澜起伏,引人入胜。
2、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
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
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
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
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
巧妙地确定。
3、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
生活中有
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
“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
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
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
4、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
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
穿插
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
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
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
这
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
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太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
身的连贯性。
5、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
主要特征。
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
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
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
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
多的比喻。
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
致形象。
6、曲径通幽
“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
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①“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
②行文的曲折应适当
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7、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
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
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
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
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
衬托,也叫映衬。
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
表达效果。
①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
烘托主要事物。
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②运用衬托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
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③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
对比,意
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
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8、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
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
给人以启迪。
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9、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
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
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
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
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
二是
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
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10、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
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
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内容和标题相照应。
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
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
如
《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