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制图与识图》第8章

合集下载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件全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件全
(3) 虚线与虚线、点画线、虚线点与其它线段相交时,应交 于线段处。实线与虚线连接时,则应留一间距。它们的 正确画法和错误画法如图所示。(图见后面 )
(4) 点画线或双点画线的两端不应是点。 (5) 图线不得与文字、数字或符号重叠、相交。不可避免时,
应首先保证文字等的清晰。
图线画法
正确
错误
图线应用的正误对比
建筑制图与识图
第一章 建筑制图基本知识
第一节 绪论
(一)建筑制图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目的:掌握建筑制图与识图在建筑制图中的重要性 2、任务: (1)学习投影(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运用; (2)学习贯彻制图国家标准及其它有关规定; (3)培养绘制和阅读房屋建筑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4)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技能; (5)培养计算机绘图的基本能力。
(四)三面正投影图的作图方法:
1、先画出 水平和 垂直十 字相交 线,表 示投影 轴;
2、根据三等的 关系,正立投影 图和水平投影图 的各个相应部分 用铅垂线对正 (等长);正立 投影图和侧投影 图的各个相应部 分用水平线拉齐 (等高)
3、水平投影图和侧 投影图具有等宽的 关系,作图时先从O 点作一条向下斜的 45度线,然后在水 平投影图上向右引 水平线,交到45度 线后再向上引铅垂 线,把水平投影图 中的宽度反映到侧 投影中去。
1、长对正:正面投影 图和水平投影图左右 对正,长度相等;
2、高平齐:正面投影 图和侧面投影图上下 看齐,高度相等;
3、宽相等:水平投影 图和侧面投影图前后 对应,宽度相等。
(二)三面正投影的投影规律:
(三)三面正投影图的多样性:
由于物体的形状是多种 多样的,其中有些形状 复杂的物体,往往需要 更多的图来表示,但有 些形状简单的物体用一 个或两个图也能表示清 楚。如:圆管可用两个 图表示,圆柱、圆球用 一个图标明直径符号和 尺寸就能表示清楚,但 应注意的是,两个投影 图常常不能准确、肯定 地表现一个形体。因此, 制图或识图时一般都应 当把三个投影图综合对 照,当作一个整体来看。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含习题集)(第二版)参考答案[2页]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含习题集)(第二版)参考答案[2页]

参考答案单元一1. 0号、1号、2号2.实线、2、2~33. 45°~60°4.正三角形、正方形、30°、45°5.直线两端点、底线单元二1.平行投影、中心投影2.宽度、高度3.平行、相交、垂直4.直线、平面5.建筑、室内单元三1.平面、长、宽、高、平面多边形2.多边形、三角形3.圆柱、圆锥、圆球、固定轴线旋转4.叠加式、切割式、混合式5.径向尺寸、轴向尺寸单元四1.平行性、定比性、真实性2.正轴测投影图、斜轴测投影图3.坐标法、叠加、切割4.特征面法、柱体的轴测图5. 先整体后剖切、先剖切后整体单元五1.线面分析法、形体分析法、形体分析法2.剖切符号、粗实线3.阿拉伯数字、由左至右、由下至上、端部4.半剖面图、局部剖面图、全剖面图、展开剖面图、分层剖面图5.波浪线、剖切符号260单元六1.设计、施工、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2.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

3. ∶4.索引符号、水平细实线5.体形、门窗形式、位置单元七1.水平投影图2.位置、布置方向、柜门3.南北立面图、东西立面图4.平面布置图、顶棚平面图5.局部剖面图单元八1.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2.受力筋、箍筋架、立筋、构造筋3.向上、向左、向下、向右4.平面注写、综合设计5.截面尺寸、配筋具体数值单元九1.设备、器件、管网2.正面斜等轴测图、给水引入管、污水排出管3.设计总说明、采暖平面图、系统图4.管道、散热器、主要设备、附件5.系统图、原理图261。

建筑制图与识图第8章建筑施工图

建筑制图与识图第8章建筑施工图

8.1.3 标准图与标准图集
1.标准图 为了加快设计和施工速度,提高设计与施工质量,把房 屋工程中常用的、大量性的构件、配件按统一模数、不同规 格设计出系列施工图,供设计部门、施工企业选用。这样的 图称为标准图。装订成册后,就称为标准图集。 2.标准图的分类 在我国,标准图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使用范围分 类,二是按照工种分类。 按照使用范围大体分为三类: (1) 经国家建设委员会批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标 准图集,如03G101-1、03G101-2等。
2.图例 由于总平面图采用的比例较小,不能按照建 筑物的投影关系如实地反映出来,而只能用图例(图例:规 定画法的图形符号)的形式进行绘制。表8-1总平面图常用 图例所列内容摘自《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10。
总平面图部分图例
粗实线 8 新建建筑物
细实线
原有建筑物
中虚线
计划扩建的预 留地或建筑物
4.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的主要内容包括墙体、屋面、楼地面、外墙面 等的做法。读者需要认真读懂说明中的工程术语、各种数字、 符号的含义。 5.消防 消防的设计依据、防火分区和消防措施等。 6.施工要求 施工要求即建筑设计总说明中的“其他”部分,包含两 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施工规范及验收 标准。二是对材料的采购要求,要求把好材料的质量关。
7.指北针或风(向频率)玫瑰图
(1) 指北针

(2) 风(向频率)玫瑰图

西

指北针规定画法 φ24,
0.25b 指针尾部宽为3

8.2.3 总平面图的阅读
1. 熟悉图例、比例 这是阅读总平面图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如某住宅小区总平面图,该 图中的图例可结合表8-1阅读,该总平面图的比例为1∶500。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大纲
第7章建筑形体表达方法
(一)教学内容
1.基本投影图
(1)基本投影图的形成
(2)图样布置
(3)镜像投影法
1.剖面图
(1)剖面图的概念
(2)剖面图标注
(3)剖切面的种类
(4)剖面图分类:全剖面、半剖面、局部剖面
3.断面图
(1)断面图标注
(2)断面图的画法
4.简化画法
(1)对称简化画法
(2)相同要素简化画法
建筑识图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绘图和读图能力,并通过实践,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建筑识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学习各种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学习贯彻制图国家标准及其它有关规定
3.培养绘制和阅房屋建筑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4.培养空间想像能力和绘图技能
5.培养计算机绘图的基本能力
2.了解截交线和贯穿点的概念。
3.掌握平面与平面体相交截交线的画法。
4.掌握平面体表面上点和直线的投影的作图方法及可见性的判别。
5.了解直线与平面相交求交点、两平面相交求交线的作图方法及可见性的判别。
6.了解两平面体相交时所产生的相贯线的性质。
7.掌握两平面体相交时相贯线的画法。
(三)重点和难点
l.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投影特性。
(2)直线与圆锥相交
(3)直线与球相交
5.平面体与曲面体相交
(1)平面体与圆柱相交
(2)平面体与圆锥相交
(3)平面体与球相交
6.两曲面体相交
(1)用直接作图法求作相贯线
(2)用辅助平面法求作相贯线
(3)曲面体相交的几种特殊情况
(二)基本要求
1.了解曲线的投影特性。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件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件

3)常用光线
产生建筑阴影的光线,主要为阳光,而太 阳距地球非常遥远,其光线可视为平行光 线。因此,在建筑物的投影图上作阴影, 光源设定在无限远处,光线是相互平行的。
为便于作图,对光线L的方向作如下规定 (见下图)。
2、点的落影
空间点在某承影面上的落影,实际为过该点的光线与该承影面的交 点。过空间点的光线可看作一条直线,而承影面可以是处于特殊位置 或一般位置的平面或曲面。因此,求一空间点的落影,实质上就可归 结为求过空间点的直线与平面或曲面相交的问题,其交点即为该空间 点在承影面上的落影点。
4、平面的落影
1)求平面落影的方法
平面多边形较常见,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这类平面多边 形在投影面或其它承影平面上的落影,实际上就是求其轮廓线的落影, 此落影可通过求出平面多边形各顶点的落影,依次相连而得。
2)平面与投影面平行
如果平面与投影面平行,则此平面在该投影面上的落影反映平面实 形。如果平面与投影面不平行,则此平面在该投影面上的落影不反映 平面实形,在与光线平行时为一直线段。
室外的建筑物时,实际上在玻璃窗上准确形象地留下了
建筑物的立体图形,这个图形,就是建筑物的透视投影
图,简称透视。透视图是用中心投影法将形体透射在单
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具有立体感的图样,所以中心投影
又称为透视投影。
透视图的特点:
01
在一个投影图中能同时 02
这些特点与人们观察物
反映形体的长、宽、高
体的视觉特点相一致。
3)平面与投影面垂直
此种情况下,平面在其垂直的投影面上沿光线投射方向(即45°方向) 落影。
8.2.2 平面立体的阴影
1、基本规律
求作平面立体的阴影,一般分为两 个步骤:

建筑制图与识图__教案

建筑制图与识图__教案

建筑制图与识图__教案第一章:建筑制图基础1.1 学习目标:了解建筑制图的基本概念、规范和标准,掌握建筑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 教学内容:1.2.1 建筑制图的概念与意义1.2.2 建筑制图的规范和标准1.2.3 建筑制图的基本原理1.2.4 建筑制图的方法与步骤1.3 教学活动:1.3.1 讲解建筑制图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3.2 介绍建筑制图的规范和标准1.3.3 演示建筑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4 引导学生进行建筑制图的实践操作第二章:建筑图纸的分类与作用2.1 学习目标:了解建筑图纸的分类和作用,掌握各种图纸的编制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内容:2.2.1 建筑图纸的分类2.2.2 建筑图纸的作用2.2.3 各种图纸的编制方法和技巧2.3 教学活动:2.3.1 讲解建筑图纸的分类和作用2.3.2 介绍各种图纸的编制方法和技巧2.3.3 引导学生进行建筑图纸的实践绘制第三章:建筑制图符号与标注3.1 学习目标:了解建筑制图符号的种类和用法,掌握建筑标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2 教学内容:3.2.1 建筑制图符号的种类和用法3.2.2 建筑标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3 教学活动:3.3.1 讲解建筑制图符号的种类和用法3.3.2 介绍建筑标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3.3 引导学生进行建筑标注的实践操作第四章:建筑立面图与剖面图的绘制4.1 学习目标:了解立面图和剖面图的定义和作用,掌握立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4.2.1 立面图的定义和作用4.2.2 剖面图的定义和作用4.2.3 立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4.3 教学活动:4.3.1 讲解立面图和剖面图的定义和作用4.3.2 介绍立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4.3.3 引导学生进行立面图和剖面图的实践绘制第五章:建筑平面图与立面图的综合应用5.1 学习目标:了解建筑平面图和立面图的关系,掌握平面图和立面图的综合应用方法和技巧。

《建筑制图与识图》第8章

《建筑制图与识图》第8章

8.2.2 公路路线纵断面图识读
公路路线纵断面图:沿着道路中线竖向剖切的展开图即纵 断面图。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识读中,重点识读出纵断面设计线 形及地面线的高低起伏状况,纵坡坡度与坡长,竖曲线设计位置、 线形与曲线要素,沿线构造物的里程桩号及构造物类型、参数, 水准点的位置与高程,逐桩设计高程,填挖高度等信息。
8.2.1 公路路线平面图识读
(3)平曲线 路线的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在路线的转折处 应设有平曲线,平曲线又包括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两种类型,最常 见且较简单的平曲线为圆弧形曲线,各类线形是光滑连接的。 从图8-23可知,平面图上设计线从K3+300处开始,由西南 方向地势较低处,自西向东延伸至JD6,右转αy=58°25´l0〞, 圆曲线半径R=500,路线从竹坪村北通过,在K4+400处跨白沙 河,有桥梁一座,到JD7再向左转αz=23°41´05〞,圆曲线半径 R=600 m,路线沿山脚自西向东延伸至K5+200止。 (4)结构物 公路路线平面图上还标有道路沿线的结构物,如桥梁、涵 洞等(见表8-3)。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④ 道路工 程常用图例。 道路工程常用 图例如表8-2所 示。道路工程 常用结构物图 例如表8-3所示。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2.路线纵断面图
(1)路线纵断面图的形成 路线纵断面图是通过道路中心线用假想的铅垂剖切面纵向 剖切,然后展开绘制后获得的,如下图所示。由于道路路线是由 直线和曲线组合而成的,所以纵向剖切面既有平面又有曲面,为 了清楚地表达路线的纵断面情况,需要将此纵断面拉直展开,并 绘制在图纸上。 通过识读路线纵 断面图,可以清楚地 获悉路线的纵向设计 线形以及沿线地面的 高低起伏状况、地质 和沿线设置构造物的 概况。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制图理论的学习和有关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了解国家的有关建筑制图标准,掌握建筑工程识图和绘制的基本方法。

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密切联系工程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建筑制图标准和有关的专业技术制图标准;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3,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绘图仪器和工具;4、掌握识读和抄绘建筑工程图的基本方法;5、掌握利用计算机软件AutoCAD绘制建筑施工图的基本知识;6,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由于《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型,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建筑制图识图》课程在设计思想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动手训练场地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具有进行一般建筑结构构件(受弯、轴向受压构件)截面设计与承载力复核的能力;具有一般多层砌体结构设计的能力;具有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具有正确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④ 道路沿线的构造物、交叉口,可在道路设计线的上方, 用竖直引出线标注。竖直引出线应对准构造物或交叉口中心位置, 线左侧标注桩号,水平线上方标注构筑物名称、规格、交叉口名 称,如图8-10所示。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⑤ 水准点应按图8-11所示标注。竖直引出线应对准水准点 桩号,线左侧标注桩号,水平线上方标注编号及高程,线下方标 注水准点的位置。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⑧ 在测设数据表中的平曲线栏中,道路左、右转弯应分别用 凹、凸折线表示。当不设缓和曲线段时,按图8-14(a)所示标注; 当设缓和曲线段时,按图8-14(b)所示标注。在曲线的一侧标注 交点编号、桩号、偏角、半径、曲线长。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3.路线横断面图
8.1.1 道路的发展历史
第四阶段:以高速度为特征的高速公路阶段。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道路路线是指道路沿长度方向的行车道中心线的空间位置。 道路的位置和形状与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地物以及地质有很 密切的关系。由于道路路线有竖向高度变化(上坡、下坡、竖曲 线)和平面弯曲(左向、右向、平曲线)变化,因此从整体来看, 道路路线是一条空间曲线。
(1)路线横断面图的形成 路线横断面图是用假想的剖切平面垂直于路中心线剖切而 得到的,如图8-15所示。横断面图的水平方向和高度方向应采用 相同比例,一般为1﹕200,1﹕100或1﹕50。在道路工程施工设 计图中,对应每一个里程桩的位置都绘有路线横断面图。
第8章 道路路线工程图
目录
8.1
道路路线工程图概述
公路路线工程图识读
8.2
8.3
城市道路工程图识读
公路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图识读 8.4
8.1 道路路线工程图概述
道路路线工 程图概述
8.1.1 道路的发展历史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8.1.1 道路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供行人和牛马及其他兽类行走、驮运货物的阶段。 此时期的道路通常称为小路或小径,如图所示。
道路工程图
路线平面图 路线纵断面
1.路线平面图
(1)路线平面图的形成 路线平面图是从上向下投影所得到的水平投影图,也就是用 标高投影法所绘制的道路线形及沿线周围区域的地形图。 (2)线路平面图的有关规定 ① 图线。图线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④ 道路工 程常用图例。 道路工程常用 图例如表8-2所 示。道路工程 常用结构物图 例如表8-3所示。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2.路线纵断面图
(1)路线纵断面图的形成 路线纵断面图是通过道路中心线用假想的铅垂剖切面纵向 剖切,然后展开绘制后获得的,如下图所示。由于道路路线是由 直线和曲线组合而成的,所以纵向剖切面既有平面又有曲面,为 了清楚地表达路线的纵断面情况,需要将此纵断面拉直展开,并 绘制在图纸上。 通过识读路线纵 断面图,可以清楚地 获悉路线的纵向设计 线形以及沿线地面的 高低起伏状况、地质 和沿线设置构造物的 概况。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② 道路设计线应采用粗实线表示,原地面线应采用细实线 表示,地下水位线应采用细双点画线及水位符号表示,地下水位 测点可仅用水位符号表示,如图8-8所示。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③ 当路线坡度发生变化时,边坡点应用直径为2 mm的中粗线圆 圈表示,切线应采用细虚线表示,竖曲线应采用粗实线表示。标注竖 曲线的竖直细实线应对准边坡点所在桩号,线左侧标注桩号,线右侧 标注边坡点高程。水平细实线两端应对准竖曲线的始、终点。两端的 短竖直细实线在水平线之上为凹曲线,反之为凸曲线。竖曲线要素 (半径R、切线长T、外距E)的数值均应标注在水平细实线上方,如 图8-9(a)所示。竖曲线标注也可布置在测设数据表内,此时,边坡 点的位置应在坡度、距离栏内示出,如图8-9(b)所示。
8.1.1 道路的发展历史
第二阶段:供畜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大道阶段,如图所示。 在中国,有康衢、路和驿道等名称;在欧洲,罗马道路非常发达, 有“条条大道通罗马”之说。
8.1.1 道路的发展历史
第三阶段:行驶汽车的公路阶段,如图所示。内燃机汽车 是德国在1886年由卡尔·本茨发明,我国在1902年从国外引进汽 车,1906年苏元春驻守广西时首建了龙州到镇南关的公路。
② 里程桩。里程桩号的标注应在道路中线上从路线起点至 终点,按从小到大、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公里桩宜标注在路线 前进方向的左侧,用 表示;百米桩应标注在标注在路线前进方 向的右侧,用垂直于路线的短线表示。以上两者也可在路线的同 一侧,均采用垂直于路线的短线表示。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③ 平曲线。平曲线特殊点如第一缓和曲线起点、圆曲线起点、 圆曲线中点、第二缓和曲线终点、第二缓和曲线起点、圆曲线终点 的位置,应在曲线内侧用引出线的形式表示,并应标注点名称和桩 号。在图纸的适当位置,应列表标注平面线要素:交点编号、交点 位置、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切线长度、曲线总长度、外距 等,如图8-5所示。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⑥ 盲沟和边沟底线应分别采用中粗虚线和中粗长虚线表示。 变坡点、距离、坡度应按图8-12所示标注,变坡点用直径1~2 mm 的圆圈表示。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⑦ 里程桩号应由左向右排列。应将所有固定桩及加桩桩号 标示出。桩号数值的字底应与所表示桩号位置对齐。整公里桩应 标注“K”,其余桩号的公里数可省略,如图8-13所示。
8.1.2 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
(2)路线纵断面图的有关规定
① 纵断面图的图样应布 置在图幅上部。测设数据应采 用表格形式布置在图幅下部。 高程标尺应布置在测设数据表 的上方左侧,如图8-7所示。 测设数据表应按图8-7所示的 顺序排列,表格可根据不同设 计阶段和不同道路等级的要求 而增减。纵断面图中的距离与 高程应按不同比例绘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