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ocx1

合集下载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理念对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在当代社会,面对日益严峻的道德危机和教育挑战,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依然具有深刻的当代意义。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孟子强调教育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在当今社会,教育界普遍存在功利化倾向,追求狭义的学术成绩和经济效益。

而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提醒我们,教育的本质在于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强调了教化的重要性。

孟子提出“教化不能离养,在养而后教化”,强调了教育和家庭教养的紧密联系。

他认为,良好的家庭教养是孩子道德品质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当倾力培养学生的德育修养。

在当代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和社会风气的多元化,家庭教养对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而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提醒我们,应当重视教育与家庭教养的结合,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化,构建起全社会关注学生道德发展的合力。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强调了教育的实践性和情感性。

孟子提出“学至于行而已矣”,强调了知行合一的教育观念。

他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实践,学生应当通过实践活动来增进对道德的理解和体验。

在当代社会,教育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和理论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情感素养。

而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提醒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的实践性和情感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培养道德品质和情感修养,使教育更具有实效性和感染力。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强调了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孟子提出“为人师者,既称善,又称能”,强调了教师作为社会责任人的崇高使命。

他认为,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在当代社会,教师职业面临诸多挑战,教学压力大、社会认可度低、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日益凸显。

从《孟子》看孟子的教育思想与现实意义

从《孟子》看孟子的教育思想与现实意义

从《孟子》看孟子的教育思想与现实意义简介《孟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儒家典籍之一,也是孟子的代表作品。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人类教育提出了系统化、理论化的观点和方法。

本文将通过针对《孟子》中关于教育的论述来探讨孟子的教育思想以及其在现实中的意义。

孟子的教育思想概述1. 教育目标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需要通过教育来发展和完善自身。

他主张培养人们具备仁爱之心、知识才能和道德修养,追求真理和美好生活。

2. 教育方法•树立榜样:孟子认为先行者应该成为别人学习的楷模,通过榜样引导他人。

•启发式问答:倡导由下而上、由易到难地提问,通过回答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隐喻寓言:使用富有启示性和象征性的寓言故事,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智慧。

3. 教育背景孟子关注教育的社会层面,在《孟子》中提到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他认为,合理的政治制度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教育的基础,而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

孟子教育思想对现实的意义1. 培养公民品质孟子的教育思想注重发展人性本善和培养仁爱之心,这对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远影响。

在一个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中,通过培养公民品质,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减少冲突,并推动社会发展。

2. 增强道德修养面临日益剧烈竞争和伦理风险的现实中,孟子强调道德修养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引导人们掌握正当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可以建立积极、健康的个人品格并增加社会稳定。

3. 培养创新能力孟子的启发式问答和寓言教育方法提倡通过思考和探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代社会,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各领域重要目标,孟子的教育思想仍有借鉴意义。

4. 影响教育政策孟子关注教育背后的社会因素,他认为领导者应该以德治国,在《孟子》中提到"师出必达,然后民信"。

这一观点对于指导现代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具有参考价值。

结论孟子的教育思想与现实有着紧密联系,尤其是在培养公民品质、增强道德修养、培养创新能力以及影响教育政策等方面。

孟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作文利与弊

孟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作文利与弊

孟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作文利与弊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孟子主张"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政治理念,认为国家的根本就是为了人民,君王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这一点在现代社会里是非常宝贵和正确的。

因为国家的确应该为人民服务,政府的一切决策都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

这样才能让国家真正强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另外,孟子还非常重视教育,他提出"教学相长"的理念。

意思就是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老师在教书的同时也会得到启发,学生在学习时也会激发老师获得新的认识。

这种教育理念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利于双方共同进步。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仍然可以继续秉承这一理念,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学双方都能够获益。

可是,孟子的有些思想观点就已经有些过时了。

比如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有不同的"气质",有些人生来就是做官的"料",有些人生来就是做农民的"料"。

这种思想明显带有一些等级观念和歧视色彩,不太符合现代社会追求平等和反对歧视的价值理念。

再比如,孟子主张"富国强兵",认为国家只有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但现代社会已经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毁灭性,许多国家都主张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不再渴望动用武力来扩张领土或征服他国。

所以孟子这种强调军事力量的思想,已经不太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总的来说,孟子的许多思想例如重视民本、提倡教育互动等,确实具有积极意义和借鉴价值。

但也有一些观点如重视等级、鼓吹富国强兵等,则已经有些过时和陈旧,与现代社会的理念有出入。

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孟子思想中合理的因素,摒弃那些已经过时的部分,这样才能真正让孟子的智慧代代相传、世世得用。

篇2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古代哲学家孟子的思想,看看它对现在的我们有什么意义吧。

孟子的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

孟子的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

孟子的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1. 简介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战国时期中国的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被尊称为“孟子”。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2. 孟子的教育思想概述孟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人的品德、智慧和能力。

以下是其中几个核心理念:2.1. 天性善良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具备天赋的良善本质。

这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挖掘和发展学生内在的优点和潜力。

2.2. 教养式教育孟子提倡通过明确规范、正确引导和恰当培养来塑造学生的品德。

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道德榜样和学生行为模范。

2.3. 尊重个体差异孟子主张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制定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法。

他认为,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并因此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才能。

2.4. 言传身教孟子认为,教师的职责不仅限于课堂上的言传,更包括身教。

通过自身的榜样力量和行为方式,教师可以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3. 孟子的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3.1. 强调德育与智育并重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不仅包括知识技能,也非常注重道德素质和个人品质。

孟子提出的德育、智育并重理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3.2. 注重个性发展现代社会鼓励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孟子主张尊重个体差异并根据不同需要提供相应支持和指导。

3.3. 打造优秀师资队伍孟子强调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也需要注重培养优秀的教师,他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更有担当和榜样力量。

3.4. 融入家庭和社会孟子强调教育不仅限于学校,还应融入家庭和社会。

现代教育也在努力将教育与社会、家庭相结合,形成多维度的培养模式。

4. 结论孟子的教育思想以其人本主义、尊重个体差异及强调德育的特点,在现代教育中仍然具有深远的指导价值。

通过借鉴孟子的理念,并根据现代社会需求进行适度创新和改进,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发展。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借鉴价值共8页文档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借鉴价值共8页文档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借鉴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激荡和演绎,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关于如何推进道德理论教化的思维成果,对当今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

孟子作为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他在道德教育方面所作的理论贡献,对我国的道德生活实践和民主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有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伦理智慧集中体现在:以“人性本善”为基础的道德本原说,以“善教得民”为目的的道德作用论,以“居仁由义”为核心的道德价值观,以“仁义礼智”为主体的道德范畴论,以“反省内求”为特征的道德修养论。

这一思想深度发掘了人性之善,指出了道德教育的可能性、现实性及内在途径,充分肯定了人的自身价值,昭示了人类道德理性的自觉,反映了社会道德归向,激励着人们对理想道德的重视与追求,为现代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提供了丰厚的伦理文化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借鉴孟子的人性善思想,突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性善论”是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他认为,人的道德是根源于人性的,表现为人的善行,人生而具有潜在的向善的可能性,提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以下只署篇名)在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中,强烈的道德自觉一直是其鲜明的核心价值,而这种道德自觉与他所倡导的道德主体性意识是分不开的。

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离娄下》)在他看来,道德在人身上产生、发展是以人性为前提的,而人性并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人内心所本来就具有的,人人都有仁义礼智之善性,都有趋善的本能,道德教育就在于发挥其自身的道德主体性。

同样,古希腊伦理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德性是在我们能力以内的和出于意愿的。

”[1]这就是说,道德教育只有勃发出个体强烈的主体超越意识,才能真正实现其教育的价值。

所以,现代道德教育要高扬人的主体精神,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善于挖掘和激发人内在的善良愿望。

浅析孟子教育思想及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浅析孟子教育思想及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浅析孟子教育思想及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孟子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孟子,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理教育、研究方法、心态和道德教育。

孟子的心理教育思想,以内心为中心,认为人的本性有善有恶,善能教,恶能除,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行善、研究道德,把善行植入到人们的心中,让他们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表现出善良的本性。

孟子的研究方法,是以实践为主,他认为,研究要结合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学会真实的知识,他还强调,研究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地深入思考,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孟子的心态教育,是以更高的认知水平来指导研究,他说:“智慧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心态,要培养一种高尚的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偏不倚,不轻易被外界刺激所影响。

孟子的道德教育,是以礼、义、智为基础,他认为,研究要以道德标准为准,只有以道德为准绳,才能培养出有道德的人,他还提出,“改过自新”,只有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孟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心理教育思想,主张以善念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任何环境下都
能够表现出善良的本性;他的研究方法,主张以实践为主,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的心态教育,强调要培养一种高尚的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他的道德教育,主张以道德标准为准绳,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

总之,孟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影响深远,它的理念和思想,仍然是当今教育的重要参考,其中的观点和做法,对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孟子》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孟子》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孟子》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一、孟子提出人性本善的性善论孟子的性善论是作为要求人们向善,成为圣贤、君子这套工夫理论的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前提。

只有人性本善,要求人们向善发展才合情合理。

只有这一套最基本的理论构建出来以后的那些向善的工夫理论就势如破竹的顺利建立起来。

孟子在建立性善论的时候预设了一个可能——后天人们能够学会的,是先天本就具足的。

孟子在与告子辩论时,运用柳树和水的比喻来说明人天生就具备向善的可能性,要顺着人性的本质向善发展成为君子,不能逆着人性的本质成为君子。

但是孟子的理论中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君子是因为顺其人性的发展而不是违背人性的本质。

四端之心之所以能够通过我们学习,在身上能够有明显的体现是因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良知良能,我固有之。

”孟子这一性善论的提出,将儒家这一庞大的体系又更加完善,使其在学派讨论人性的问题中,儒家的立场更加坚固。

二、个人修养君子人格的工夫操作孟子已经提出人性本善,所以人应该向善去发展、进步。

孟子引用孔子的话“操则存,舍则亡。

”做就有,不做就没有。

所以孟子要求人们一定要成为君子,人人皆可以成为尧舜,因为每个人先天条件本就具足。

四端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提出要将其括而从之。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皆需将其括而充之。

为什么四端之心对于人和社会有着这么重要的作用。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它是人性中最根本的对他人的关爱与关怀,有恻隐之心,才会有仁心,才会有对他人的关怀,才会有为社会服务的心。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孟子认为的“义”是内在的与告子的“仁内义外说”不同。

孟子的立场是“仁义”皆为内在的。

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义的位置摆放的不同。

孟子所认为的义是我对于外在人、事、物的态度取决于我自己内在的主观的思想。

孟子所讲,目的是为了让人们立志成为君子,树立以社会服务为核心的价值观。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关于道德教育的理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人们对道德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孟子的“性善论”理论为当代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天生都具有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潜能。

这种天赋的道德素养是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也为人们的道德修养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在当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很多人往往容易迷失在追求物质和享乐之中,忽视了内在的良善。

要引导人们重拾自身的道德潜能,提高道德素养,就需要通过加强道德教育来唤起人们的良知和责任感,让每个人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道德的善良和美德。

孟子提出的“敬天法神”和“养心修身”的理念也对当代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孟子强调了对天的敬畏和对神灵的崇敬,提出了“天教之道,知之者生,不知之者死”的观点。

在孟子看来,人们应当尊重天地和自然规律,顺应天道,修身齐家,达到道德完善的境界。

这种观念正好可以应用在当代社会的道德教育中。

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人们往往过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忽略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的和谐。

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引导人们重新认识自然和社会规律,培养良好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对于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孟子的“至善”思想对当代道德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孟子认为,“至善”是一种道德的最高境界,是人们追求的道德目标。

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人们面临着各种价值观念的冲突和挑战。

而“至善”思想正是对当代社会进行道德导向的重要价值指引。

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引导人们追求“至善”,促使每个人都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推动社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孟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摘要:孟子被称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等。

孟子的诸多思想涉及到教育领域,他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实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

孟子带领弟子游历各国,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思想经验。

认真研究孟子的教育思想,对于重新认识新时代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充实教育的内容,改进教育的方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字:孟子教育思想现代价值
一、孟子的教育理论基础——“性善论”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人们对人性问题认识逐渐深入,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善良的。

同时,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还对这四种人生而固有的本性进行了分析,赋予了它们不同的内涵,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这里所谓的“四端”或者说“四德”即“仁义礼智”是人善性的集中体现。

在孟子看来,种善性是人所固有的生物性本能,并不是外界的赐予,“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既然每个人都存在基本的伦理道德,那么也就有了进行教育的可能性,因此人性善成为了孟子教育想的前提与基础,即“人皆可以为尧、舜”。

尽管孟子说仁义礼智是“我固有之”,虽然人人都有善端,但是如果不扩充它,那么这些端绪就会随时泯灭,“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所以,孟子以为,教育的作用就在引导人保存、找回和扩充其固有的善端。

二、孟子的教育方法
孟子扩充人善性的思想,蕴含这他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

教学活动要尊重理性特点,要遵循和发展人的内在能力。

同时他强调学习中个体认识的自觉性。

他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素质和修养的培养来实现教育目的。

要求人从自身做起,战胜自身的缺点,做到“尽心”、“存心”,同欲望作斗争,“故天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各种欲望的诱惑下,保证自己的本心不移,这样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孟子还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深造自得”,自行体会。

深入的学习和钻研,必须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如此,才可以形成稳固而深刻的智慧,遇事则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孟子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创新,君子只有自觉地获得学问,才能牢固掌握,牢固地掌握知识后,就能积累深厚,就能左右逢源地获得知识。

此外,“盈科而进”和“教亦多术”是对教育者的要求,教育学生不但需要循循善诱,循序渐进,还需要因材施教,对不同情形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法,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时,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对学生,有的应及时点化,有的要发展其才能,因材施教。

同时,孟轲以为“其进锐者其退速”,所以教育者要明白教学是一个自然有序的过程。

三、孟子的教育目标
孟子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君子”、“圣贤”及“大丈夫”。

同孔子一样,孟子也要求"君子"、"圣贤"、"大丈夫"以德为主、德才兼备。

他有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这就是说,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一定要经得起富贵、贫贱、暴力的考验,把道德意识转化为自己的坚定信念。

教育的发展还是为了实行仁政服务,文化教育可以达到维护社会关系的作用,所以,孟
子申明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明人伦”。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所谓人伦,指处理协调好人与人之间各种必然关系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使受教育者了解并遵守社会尊卑、贵贱、男女、长幼相互关系中的道德标准。

四、孟子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发端于善性论的孟子教育思想影响中国文人两千多年,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虽然时过境迁,但是很多思想直到今天都具有活力和现实意义。

1、性善论奠定了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

在孟子的教育思想中,善是核心。

他强调人性本善,也强调与人为善,有了善念,什么仁义礼智都会自然而然。

二当今我们教育思想核心是什么呢?我认为还应该回归到“善”,善待自然,善待自己,善待父母兄妹。

善待师友,善待你我他,那么和谐社会还会远吗?
2、孟子的教育理念值得借鉴,奠定了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
注重主体性的教育理念。

孟子十分肯定人的主能动性在品德和才能形成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这与我们今天强调的主体性教学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现代文明的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精神,而现代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为现代文明培养具有体性的人。

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才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重学思结合的教育理念。

学习是进行思考的基础并为思考提供原始依据,思考是深入学习的手段并应该将其贯穿于习的始终。

孟子告诫受教育者要养成良好的学风,对所学习的知识要有质疑精神,要创造性地接受。

结合孟子的教育思想反思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机械模仿式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人才的培养,制约着主体人格与批判精神的生成,教育事业面临着大考验。

虽然孟子的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没有给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去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他的学思结的教育理念却是我们寻找答案的教育哲学智慧。

注重道德教育的教育理念。

孟子穷数十年教育经验,对教育的方法、目的等都做了系统的论述,形成了广博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优秀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深入的挖掘孟子教育思想中有价值的观念和理论,这于加强和深化我们的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更进一说,中国教育的真正发展应该建立在对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的再发现和再认识的基础之上,充的利用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使其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牛量,冯文全,李赐平孟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探究[J]学术·研究_东方道德传统2008年6月。

孟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学说探析[ 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3月第2期。

罗锋〈孟子〉教育思想探微,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