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情况调查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合集下载

公园社会实践活动(3篇)

公园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平台。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公园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公园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以“走进公园,拥抱自然”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态之美,感受环保之责。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公园的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记录自然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社会实践能力。

4. 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活动地点:XX市森林公园四、活动内容1. 公园游览:活动当天,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进入森林公园。

在导游的讲解下,学生们了解了公园的历史、文化、植物种类等知识。

2. 环保知识讲座:在游览过程中,专业环保人士为学生们进行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环保知识讲座,介绍了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环保知识。

3. 生态观察:学生们分组进行生态观察活动,观察公园内的植物、动物,记录观察结果,并尝试分析生态系统的特点。

4. 环保宣传:学生们在公园内进行环保宣传,向游客发放环保宣传册,倡导大家爱护环境,保护生态。

5. 环保实践:学生们分组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捡拾垃圾、清理水面漂浮物等,以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理念。

五、活动过程1. 分组准备:活动前,学生们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活动。

2. 游览公园:在导游的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公园的各个景点,了解了公园的历史文化。

3. 环保知识讲座:讲座结束后,学生们对环保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纷纷表示要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4. 生态观察:学生们在观察过程中,认真记录植物、动物的特征,积极思考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

5. 环保宣传:学生们分组进行环保宣传,向游客发放宣传册,倡导大家爱护环境。

6. 环保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不怕脏、不怕累,积极参与捡拾垃圾、清理水面漂浮物等环保工作。

公园实习报告

公园实习报告

公园实习报告公园实习报告合集五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园实习报告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园实习报告篇1建筑构造实习的地点是奥林匹克下沉公园。

奥林匹克下沉公园位于国家体育场鸟巢南侧,是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公园,下沉公园在满足基本功能人员集散的基础上,增加了体现中国元素的人文景观。

公园与外部高差大约9米,两侧是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地铁的出入口。

公园长达700米的空间由7个庭院串联而成,分别是御道宫门、古木花亭、礼乐重门、穿越瀛洲、合院谐趣、水印长天这七个院落。

御道宫门在御道宫门前我们小组对进入下沉公园的台阶进行了测量。

台阶共78步,由于台阶很长,为了让人在上下台阶时能得到休息,台阶分为6段。

由下而上,前3段均为每段13个小台阶,每一级高12cm,两段台阶之间的休息平台宽度为3.2米;第四段稍有变化,同样是13个小台阶,但是休息平台有所不同,其宽度是17.38米;另外两段和前3段的规格相同。

台阶横向的总体宽度约17米,用栏杆扶手将台阶分成3条通道以分隔来往人流;中间最宽,为8米,两侧均为4.5米。

古木花亭古木花亭是组北京居民中具有代表性的三进制四合院,保持了传统四合院的基本空间格局,表现四合院传统瓦屋面以及支撑屋面的做法体系,将传统的封闭空间开放为敞开的外部空间,加入镂空瓦墙、倒影水池、立瓦铺地等元素,给传统空间注入新的表达语言。

古朴的屋檐青铜的门环古木花厅无处不充满着古老淳朴的老北京风情,在这高速发展的今天,还有这样一个让人们怀念老北京的地方,实在不易啊。

礼乐重门在该院落,设计师运用大红、金黄、铜绿等色彩,来表示中国的堂皇。

用红色的钢构支起上百面“响鼓”,是现代与古代的完美结合。

它同时还起到了景墙的作用,遮挡了电梯间。

与鼓相互呼应的是甬道旁的一排“铜箫”。

箫直径30厘米,需要保证它的稳定,同时形成了一排景观柱。

社会实践的活动逛公园(3篇)

社会实践的活动逛公园(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决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逛公园。

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城市绿意,了解公园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培养他们爱护环境、保护绿化的意识。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城市公园的功能和作用;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城市绿化的重视程度;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环保问题;4. 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星期六)上午9:00-下午5:00四、活动地点市中心的公园(具体名称:XX公园)五、活动内容1. 集合与出发上午9:00,在校园门口集合,发放活动物资,包括环保袋、垃圾夹、地图等。

9:30准时出发,乘坐校车前往XX公园。

2. 活动讲解到达公园后,由环保志愿者为同学们讲解公园的基本情况,包括公园的历史、绿化面积、植物种类等。

3. 绿色行动分组进行绿色行动,包括:(1)捡拾垃圾:每组负责一片区域,用环保袋收集地面上的垃圾;(2)植物认知:识别公园内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名称、特点及生长习性;(3)环保宣传:在公园内设置宣传点,向游客发放环保宣传资料,宣传环保知识。

4. 互动游戏组织同学们进行环保知识竞赛、垃圾分类游戏等互动游戏,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5. 分享与总结下午4:00,各小组分享活动心得,总结活动成果。

随后进行合影留念,结束本次活动。

六、活动预期效果1. 学生对城市公园的认识更加深入,了解公园在居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 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环保问题;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4. 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七、活动总结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在逛公园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城市绿意,还学到了许多环保知识。

公园调查报告3篇

公园调查报告3篇

公园调查报告3篇公园的调查报告1环境问题在近些年来被人们渐渐重视起来,日益进展的科学技术,给环境也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一、调查的目的和动身点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进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为了贯彻*“又好又快”进展战略目标,把我国建立成绿色节省型社会,防止环境污染,爱护环境,维持生态*衡,已成为社会进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在学校的发动和鼓舞下,我们参与了环境爱护行动。

二、调查时间、对象、方法20xx年x月,我和几个同学来到德州市的一些公园进展了调查。

我们通过观看四周的环境,访问过往路人并做了问卷调查,回去后又上网查找很多资料。

我们主要的调查对象为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大气污染,水污染,树木的砍伐等。

三、调查过程首先我们来到公园,看到清洁阿姨在扫垃圾,就前去访问通过交谈我们得知,虽然人们的素养有所提高,但仍有许多人在人行路上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

这种不文明的现象值得关注。

旁边来了一位刚买菜回来的大姐,我们向前询问了一些生活方式,我们心里得到一丝劝慰。

大姐告知我们:少扔垃圾,把垃圾分类放进垃圾桶,多骑自行车,少开车,节省用水,把洗澡水洗脸水用来冲厕所,淘米水可以用来洗脸,洗头发,洗碗。

一眼望去,公园绿化水*还可以,数目较少,草坪较多,但空气并不新奇,总有一股惊奇的味道在空气中充满着,我们老到物业处进展了沟通,造成环境污染源是1公测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恶心2工厂排出的废水又黑又臭,还漂移着一些秽物3工厂排出的废气体中含有粉尘、铅、煤灰登对身体有害的物质5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垃圾,及不讲卫生有影响市容,这些污染是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

通过几天的调查,我们做了一份调查问卷。

一、调查的内容及方法:通过对路人以及对环卫工人的提问,了解他们对各路段的环境的看法。

并将事先打印好的自制问卷调查表发给他们填写,为接下来我的分析及整理做出铺垫。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通过对路人及环卫工人的调查,以及对问卷调查表的整理分析发觉,人们普遍对当前环境表示不满,只有在极个别地段人们表示差强人意,针对这些方面人们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公园实习报告

公园实习报告

公园实习报告一、引言作为一名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我近期在本地的一个公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公园的运作管理,提升我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对公园的环境、生态、设施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希望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1. 公园环境观察:在实习期间,我每天对公园内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我注意到公园内的植物种类丰富,但部分区域存在杂草丛生、树木缺乏养护的问题。

此外我还观察到公园内的垃圾处理、水体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未来的管理和维护中得到重视和改进。

2. 公园设施检查:我主要检查了公园内的设施使用情况,如座椅、垃圾桶、照明设施等。

我发现部分设施存在老化、损坏的现象,这些问题影响了游客的使用体验。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设施的设置不合理,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3. 公园游客调查:为了更好地了解游客的需求和意见,我对公园内的游客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大部分游客对公园的环境和设施表示满意,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增加一些娱乐设施、改善卫生条件等。

4. 公园绿化养护:我参与了公园的绿化养护工作,包括浇水、修剪、施肥等。

通过实践我了解到绿化养护的重要性和技巧,也学到了如何更好地与园林工人合作,共同完成绿化任务。

三、实习收获1. 专业知识提升:通过实习,我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环境科学专业的理解。

同时我也学习到了许多关于公园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 实践能力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各项任务,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人际关系建立:在实习期间,我与公园的管理人员、园林工人、游客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这不仅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宝贵的人脉资源,也让我更加懂得了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四、总结与建议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公园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关于公园实习报告4篇

关于公园实习报告4篇

公园实习报告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园实习报告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公园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与意义1、实习的性质实践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针,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发扬我们当代理工大学生动手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优良传统的基本保证,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2、实习的目的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火炉山的了解与观察,初步的了解工程地质,并将大二所学专业知识,与所见所闻相结合,从而有所感悟,进而加深同学们对建筑施工内容的消化和理解。

并通过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认识与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工程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同学们对本专业有更深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3、实习的任务通过在广东火炉山森林公园的认识和学习,联系我们大二所学的知识,并试着运用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去分析一些现场遇到的问题,,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从而达到实践生产实习的目的。

二、实习时间20xx年11月13日三、实习项目到火炉山森林公园实习四、实习的收获体会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实习是关于地质的实习,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专业课主要是学习了工程地质,它是地质学得一个分支,而我们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法生地工程地质问题和其对建筑环境的影五、实习的收获体会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实习是关于地质的实习,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专业课主要是学习了工程地质,它是地质学得一个分支,而我们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法生地工程地质问题和其对建筑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公园户外社会实践活动(3篇)

公园户外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户外活动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我校决定开展公园户外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自然生态,关爱环境。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品质。

4.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5. 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放松心情。

三、活动内容1. 生态环保宣传:在公园内设置宣传展板,向游客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生活。

2. 自然观察:分组进行自然观察,记录植物、动物的生长情况,了解生态环境。

3. 团队合作游戏:开展趣味性、挑战性的团队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环保公益活动:组织学生清理公园内的垃圾,美化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5. 交流分享:活动结束后,各小组进行交流分享,总结活动心得。

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某年某月某日2. 活动地点:某公园3. 参与人员:我校全体学生及教师4. 活动流程:(1)8:00-8:30 学生集合,教师讲解活动安排及注意事项;(2)8:30-9:00 学生分组,每组选派组长;(3)9:00-10:30 生态环保宣传、自然观察;(4)10:30-11:30 团队合作游戏;(5)11:30-12:30 环保公益活动;(6)12:30-13:30 午餐及休息;(7)13:30-14:30 交流分享;(8)14:30-15:00 活动总结,师生合影留念;(9)15:00 活动结束,学生返回学校。

五、活动总结1. 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对环保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环保意识得到提高。

2. 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公园环境调查分析报告3篇

公园环境调查分析报告3篇

公园环境调查分析报告3篇【篇一】公园环境调查分析报告前言千灯湖是属于城市中轴线大型综合公园,位于佛山市南海区。

该公园由一境外公司完成规划方案,建成之初就其形式、营造方法、设计理念等都有不少给人耳目一新之处。

对这些异同之处,也产生了一些争议,既得到部分人好评,又受到部分人批评。

目前,公园投入使用3年多了,其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实际使用中存在哪些优点和缺点?本文着重对千灯湖公园使用者进行实地调查,并在调查结果基础上加以分析研究得出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对大型绿地空间的设计、建设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概况千灯湖公园(图1)位于南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中心位置,处在由南七路、南八路、海三路、海八路围合成的中轴线开放空间中。

属于城市中轴线大型综合公园。

长3㎞多,宽260m左右,占地约70hm2,其中湖面面积约19hm2。

千灯湖的整体空间骨架是“挖湖堆山”而来,中部形成长3㎞的宽阔湖面,周边是高4-5m的山体围合。

绿化空间:大部分植物集中在山体上的自然、多层次式的树群式栽植中。

结合瀑布配置有别于其它地段的水边植物,密集而生长烂漫,充满潺潺流水的野趣;位于千灯湖南入口附近的几个可进入的小岛,采用自然式栽植,浓密的灌木配以或散或聚的塑石,凭添许多趣味。

公共活动空间:主要是由环湖的游步道把与周边山体结合的掩体商业建筑、管理房等,以及各个节点如迷宫小广场、塑石山谷、市民广场、步道相应局部扩大的休息空间、廊架等相连组织成有序又变化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其次是沿山体顶部安排了园路连接组织一些观景平台及节点,平台和节点上安排了廊架、灯塔等构筑物,既充实、限定了节点空间,又能形成标志物起到控制和组织全园景观空间的作用。

交通空间:全园共设有8个出入口通向城市干道,完全是开放性的,仅市民广场入口设有独立停车场空间。

入口的开放不仅是空间的开放,而且是心理感受上的真正开放。

公园与城市干道相交的几个交叉口都与公园形成一体化设计。

视觉文化空间:包括视景、天际线、历史文化因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园情况调查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一、实习概况
2.实习路线及内容:20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二、实习记录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

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

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

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

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
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

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

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

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
后应该很漂亮。

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

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

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

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

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

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开始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

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

设计要处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也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主要是同居民进行交流。

大家似乎还是抱怨的比较多,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垃圾成堆。

据了解,这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

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说现在太乱,草乱七八糟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

问她们野花难道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
看。

还是以自己观察和同别人的交流为主。

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
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

一个看着孩子玩耍的阿姨说,这里
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近,有一些健身设施,孩子也爱到这
里玩,有总比没有要好。

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
散发恶臭的淤泥。

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

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

该条河
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
北京的一条水上路线。

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按照当初开
通此路线时所说的,为保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
水带来多少垃圾。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构成,两者均为自然形成。

沿西堤六桥而行,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同门外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欢这里
的风景,觉得“没白花门票钱”,反面的声音没有听到。

湖边老师讲解由芦苇和茭白组成的湿地系统,这种滨水系统,净生产力高,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造福环境。

我夏天来游
园的时候,绿色的芦苇配上蓝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当时不了解它原来还有这么多生态功能。

对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此次实习的一大收获。

公园中正在进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树木的围帐将工地与游
览区隔开,从远处看,围帐和园中的花草融为一体,不仔细看,简直无法分辨。

这比起那些路边常见的突兀的围帐,更
让人觉得舒服。

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条管道从工地
延伸到湖边,乌黑的水正排到湖里。

围帐很高,无法看到里面,不知这水是施工后的废水,还是将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时,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还是情有可原的。

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几百年前的水土保持工程,很不显眼,老
师不讲,我是不可能发现的。

工程对山体的改变不大,只是
将山坡改造成鱼鳞状,有点象阶地,这样可以加强下渗,减
缓水流的速度,从而预防了水土流失。

但我想这只适用于水
量不大的时候。

在山上还看到一些丢了脑袋的佛像,对取走佛祖脑袋的人颇
不理解,这是一种亵渎,也是一种低素质的表现。

约下午两点在山上解散,实习结束。

三、分析与讨论
注意到这次实习中不论是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还是进行
访问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一部
分想着重探讨周围环境中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实习过程中想
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1.关于居民对周围植被看法的问题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对环境进行修理,而对野生的植物则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老师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让人觉得舒服,使人产生深刻的体验呢?研究表明①,首先,要看人是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其次,要看自然环境的物理特征。

例如,一片矮树林旁边是一片绿和谐才是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乡土植物的应用。

所谓“乡土植物”是指未经人类作用引进的那些植物。

“在乡土植物中包括不少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材料,它们生长繁茂,管理粗放,无需对土壤作特殊的处理,可供选择用于公园、娱乐场所和庭院中的湖泊、溪流、池塘及喷泉花坛等处的镶边栽种。

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

应用乡土植物种植可为城市居民区提供一个近似于自然林地和开阔田野的环境。

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攀爬树木,摘取花朵和进行其他活动,而这正是现在很多设计没有考虑到的。

乡土树种还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季节变化,而引入的外来树种却不能反映季节的特点。

在当前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中。

乡土植物以其使人感到熟悉而又持久的风貌,也许更能引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从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尤其是在土壤和其他条件不良的地段,乡土植物可以依靠其较强的抗性来维持正常生长。

在不具备表土的地段,更可显
现出其特殊的栽培价值。

许多乡土植物并不需要优良的表土。

贫瘠的土壤反而可以防止其过量生长,并减少相应的管理问题,而且这些植物在贫瘠土壤中生长的寿命往往比在优质土
中更长。

燕南园中几乎遍及各处的二月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墙角,土坑都成为它生长的场所。

前面也有提到关于人们对修剪得很好的花坛,绿地的需求。

鉴于以上所说的乡土植物的优点,我们可以考虑以其作为园
林设计,城市美化的主要原材料。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和人们心理需求的统一。

最后,我想到静园被砍掉的苹果树,也想到高中校园里的那
排柿子树,那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一到秋天树上挂满了
柿子,但没有人去摘它。

长满果实的树木能给人一种成就感,一种满足与欣喜。

在校园等地种植一些适宜当地环境的果树,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应该被提倡。

四、收获与问题
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在实习的过
程中,经老师的讲解,我体会到“生态无处不在”这句话。

同时通过提出与解决问题,增进了知识,加深了理解,纠正
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

在这次实习中,我感觉的最大的困惑就是,人们的需求或者
愿望与生态的矛盾。

要改变人的认识,但这绝非我们短暂的
一生所能实现的,我们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全放在纠正人的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