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流行语”的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与范文
对于网络热词的看法作文

对于网络热词的看法作文对于网络热词的看法作文篇一看看时下的青少年们,他们的话语中甚至作文中充满了“恐龙”、“哇噻”、“酷”、“晕”等新“元素”,你问这些词是什么,从哪里来的呢?他会自豪的告诉你,这是为上网聊天方便而出现的“网络语言”。
果然如此。
现在网络语言风行于校园,风行于报纸杂志。
出现网络语言或许是现有的词汇已不能表达人们越来越复杂的感情,仰或是缺乏某种感情强烈的叹词以宣泄对日渐增多的新奇事物的惊异。
无奈之下,要么借用人家的词汇,实在没撤,就自己挖掘一些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权当抒发感情的新词。
上了年纪的人大多无法接受这种变相玷污语言的行径,难免时常的评论、指责。
但他们却总是振振有词:“词,始于无规则的创造,敝人无非是在重蹈前人覆撤而已。
何过之有?”说来也怪,总会有一部分人很快接受这种新玩意,并且极力推行。
这一类人无疑会被冠上“时代先驱”的名号,换言之,像我这样作为被动接受者,必然是“落伍”了一步。
有时当我实在听不懂同桌的话,看不懂同学的作文时,我也会有一股莫名的冲动促使自己去阻止新元素的诞生,但每次的冲动仅在刚刚萌芽的阶段就被无情的扼杀在摇篮里了。
要说大人们难以接受倒也合情合理,毕竟年龄的隔阂难以逾越;而同是中学生,似乎就没有接受不了时髦语言的道理。
诚然,把个人的观点加强于大多数人显然是行不通的,脱离、改造集体普遍行为就是天方夜谭了,那么唯有去适应了。
起初我的确难以忍受别人对五千年来纯正的交流工具的玷污,但久而久之,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然而这并不代表我支持和崇尚这种做法,我只是在承受而已。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间交流的加强,这一现象似乎又成为必然,如果是这样,我只希望中国的造词专家多造些融于时代的新鲜词,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取代那些俗不可耐的东西。
对于网络热词的看法作文篇二现在的青少年,有几个不会说那么几个词,像“哇塞”,“我倒”,他们说着,写作文的时候也不时出现那么几个,这些词都属于网络语言。
如何使用网络流行词作文

如何使用网络流行词作文篇一《网络流行词:作文里的调味剂》我觉得网络流行词就像作文里的跳跳糖,要是用得好,那能让整篇作文都鲜活起来。
就拿上次我写关于友情的作文来说吧。
我和我朋友小李,那可是铁得很。
我俩住在同一个小区,小时候就整天腻在一起。
有回我们打算一起做个秘密基地,那劲头就跟要建造宇宙飞船似的。
我们找了小区角落里的一个废弃小棚子,准备大干一场。
一进那个小棚子,灰尘到处乱飞,就像到了迷雾森林。
我当时就喊了句“绝绝子,这有点难搞啊”。
我开始还担心用这个词会被老师说,可后来发现还挺合适。
我们到处找材料,木板、纸板,还从家里偷偷拿了几本旧杂志打算用来装饰。
那些杂志可有年头了,有几本上面的明星现在都不咋出名了。
我们在那捣鼓的时候,小李把一块木板钉歪了,那木板就像一个喝醉酒的大汉歪歪扭扭地靠着墙。
我就笑着说“友友,你这是反向操作啊,老铁”。
他也不恼,回我一个大白眼。
在作文里我就把这些细节都写上了,还加上我们平时说的网络流行词。
“我和我的小伙伴就像两个勇敢的探险家,在那绝绝子的废弃小棚子里开始了打造基地之旅。
虽然过程中友友难免有些小失误,但这就是传说中的笑料百出又充满回忆的真友情呀。
”就这么把流行词自然地嵌进去,让整个故事看起来既有趣又真实。
最后的结果还挺好,老师虽然有点惊讶但也觉得很新鲜,说有创新,作文里有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印记。
我突然觉得网络流行词就像是我们这代人在作文世界里开辟的新玩法,它能把那些呆呆板板的句子变得生动而有活力。
篇二《流行词在作文中的妙用》写作文一直是很多人头疼的事儿,我也不例外。
不过自从我发现了网络流行词这个宝贝后,写作文好像也没那么痛苦了。
就说那次写校园生活的作文吧。
我们学校有个大操场,中间那块草坪就像是一块大绿毯,不过有的地方草被踩秃了,远远看去就像几块补丁。
有一天课间,一群男生在操场上踢足球,他们那阵仗可大了。
我站在旁边看着,其中有个小胖子,他跑起来那肉就一抖一抖的,他在抢球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个狗啃泥。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网络流行语你怎么看?(文题+解析+范文+时评)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网络流行语你怎么看?(文题+解析+范文+时评)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了?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文字失语”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有网友认为,“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用语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在使用。
实际上,近几十年来,每一代青少年在表达上都追求语言的个性化。
就像曾经的80后使用的“狂汗”“886”“顶”“灌水”等网络用语,90后创造的由字母、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等组成的“火星文”一样,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无可厚非,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纽带,“yyds”“emo”“绝绝子”“爱豆”等个性化语言的大量使用,不仅可能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更重要的是会伤害母语的纯洁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道作文题目属于多重关系思辨型作文。
对于网络流行语,三则材料分别以主流媒体(《新华每日电讯》)、网友和学者三个视角,呈现不同立场观点:反对,赞同,辨证地看待。
多重关系,多样观点,要有自己的取舍。
值得一提的是材料内容能紧密结合当代中学生生活实际,可以任何一则材料观点,只要能站在自己的立场,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皆可。
作文材料呈现的观点是开放的,提倡有个性地表达。
认识网络流行语这次作文或可这样来概括:网络流行语你怎么看?不论选取何种观点,都得对网络流行语有自己的认识,这是基准点。
网络流行语(network buzzword)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它拥有年轻化、有文化两大特征,其词组类型包括字母型、数字型、词意变异型、口语型网络、词汇演变型等。
让网络流行语大放光彩作文

让网络流行语大放光彩作文《让网络流行语大放光彩》篇一:《网络流行语:生活的趣味调料》网络流行语就像一阵风,吹到哪儿就在哪儿掀起一阵趣味的小旋风。
咱日常生活里啊,要是没了网络流行语,那就好比炒菜没放盐,淡而无味。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办公室有个老大哥,平常总是一本正经的。
有一次大家都在讨论新出的一款手机,那手机功能老酷炫了,各种高科技。
有个年轻小同事就特别激动,一边比划一边说:“绝绝子,这手机的配置简直yyds。
”老大哥一脸懵,问啥是“绝绝子”“yyds”。
于是我们就七嘴八舌地给解释,老大哥听了后直摇头笑着说:“你们这都说的啥,跟暗号似的。
”可打那以后呢,老大哥居然也开始偶尔冒出几句网络流行语。
有回项目完成得特别顺利,老大哥居然冒出一句:“今天这工作完成得可真是奥利给啊。
”把我们都给惊着了,然后大家哄堂大笑。
你看,这网络流行语就有这么个魔力,像是一种新的语言活力注入到我们平淡的生活和交流当中。
它能让原本严肃刻板的氛围一下变得轻松活泼起来,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也拉近了不少呢。
篇二:《网络流行语:沟通的秘密武器》网络流行语在年轻人的社交圈子里简直是个秘密武器。
我记得上回参加同学聚会,好些年没见的老同学凑一块儿。
刚见面的时候吧,虽然高兴,但多少有点陌生感。
这时候就有个同学特别聪明,他上来就先说:“宝子们,咱可算是‘爷青回’了啊。
”就这一句话,一下子就把那种多年不见的生疏感给冲破了。
大家都开始打开话匣子,开始回忆以前上学时候那些“凡尔赛”的事儿,什么考试明明考很好还假装没考好啦,又或者是有同学穿了双限量版的鞋子在班上故意低调地炫耀啥的。
那些年里大家流行过的口头禅也成了调侃的好素材。
什么“雷人”啊,“神马都是浮云”的,每说出一个,都能引起一阵爆笑和共鸣。
网络流行语就像是一把把小钥匙,轻易地就打开了大家记忆和感情的大门。
如果那会儿硬生生地只是规规矩矩地聊天交流,怕是很难有这么融洽欢乐的气氛呢。
它就在这种社交场景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人们可以快速地融入到群体氛围当中。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让网络流行语绽放时代光彩(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让网络流行语绽放时代光彩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官宣、锦鲤、杠精、佛系、皮一下、C位、SKR、土味情话、确认过眼神、燃烧我的卡路里……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了年轻人表达情感的主要语言方式之一。
有人认为这样的表达更直接、更准确,也有人觉得网络词汇让语言变得简单粗暴。
材料二: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4%的受访者平时会使用网络流行语,67.4%的受访者认为过多使用网络流行语会使代际沟通更加困难,66.5%的受访者觉得过多使用网络流行语会遗忘原有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篇议论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次作文是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写作前,先通读材料,仔细审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
审清本题的限制性,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
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论据典型,论证要有力,要有层次性,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
论证方法不能单一。
审题:本次作文提供了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表达人们对网络流行语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的不同的态度,有人喜欢这种表达方式,认为这种方式直接、更准确,有人反对,认为这种方式比较简单粗暴。
材料二是对受访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人认为平时会使用,有人认为用网络语言沟通困难,有人认为用得过多会让人遗忘原有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材料本身包含由表及里的分析路径,而且具有较广的思辨空间,可以满足考生的多向立意与自主表达的需要。
考生从中选择自己认可的角度立意作文即可。
参考立意角度:(1)警惕“网络流行语”对代际沟通交流的阻滞;(2)网络流行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情感和心理,其中的创新因素为现代汉语注入新活力;(3)语言美不美,主要看它的表达功能,日常生活场景中适当运用网络流行语,可以增强社交亲和力;(4)网络用语普遍流行对传统书面典雅语言带来潜在威胁,应该引起关注;等等。
关于“网络流行表达”的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与范文

关于“网络流行表达”的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与范文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流行词汇也越来越丰富多样,许多新词汇和新表达方式频繁出现在网络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论及网络流行表达,既要充分认识和体会其特点和价值,也需要注意运用规范和合理的方式进行表述。
首先,写作指导中应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即使是一些看似随意、幽默的网络流行语,都应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进行表述。
在涉及到特定事件、人物或事物时,需特别注意信息来源和真实性,避免错误引用或误导读者。
同时,写作中也可以在适当的地方运用元素组合和创意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富有文艺性和口感。
其次,网络流行表达的趋势和特色也是作文中可以探讨的话题。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同样是鲜明的文化交流和新思想新潮流的体现。
网络流行表达跨界面广、新颖、具有时代气息的特点,它不仅是各行各业人员进行交流的媒介方式,而且还可以反映出社会舆论动态的变化和人们对于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观点。
最后,我们提供一篇800字左右的范文供参考:【范文】一份群发消息引爆了整个微信,这句曾经备受争议的流行语,再次在这个夏季被“点燃”,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也有人在翻阅视频网站时,偶然发现了那个“假面成年”的MV,于是,这句中的歌词与口型动作也随即引起了一股狂潮……现在,不同于以往,网络流行表达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更加影响人们的言谈举止。
在网络这个交流平台上,热度瞬息万变,人们总是在创造和参与着各种鲜明的语言形态和表达方式。
而其中,公正、合理、准确,是表达的基本要求。
网络流行语是一个有着微妙的话语逻辑的世界。
单位时间内,网络上的流行语和敏感词汇的出现远远超过我们的预计。
同时,与网络流行语相关的网络生态、网络政治、文化心理等领域的学科研究也在加强。
网络流行表达作为一种受到大众追捧的新兴文化趋势,既有其自身的表达规则和语言特征,又有其社会、文化背景的支撑,影响力不容低估。
2023年广东春季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如何看待网络语言滥用现象)

2023届广东春季高考作文“如何看待网络语言滥用现象”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表达赞美用YYDS,表达情绪用各种表情包,高水平竞争称为“神仙打架”……有人担心:网络语言的滥用会导致语言失范,文字“失语症”,也有人认为,网络语言鲜活生动,凸显个性;还有人认为……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700 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这是一篇社会现象类(时评方向)材料作文。
只要材料中出现诸如“有人说”或“有人认为”的语词,那么作文的可讨论性就会凸显出来,其写作主题就不会是单向的。
去年春季高考作文材料着眼于我们处在一个全民刷屏的时代,而今年的春季高考的作文,则着眼于网络语言滥用导致的“失语症”现象,由此可见其关注社会热点,引导考生辩证思考的命题导向。
如何看待网络用语的流行所带来的“失语症”,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判断,尤其是参加春季高考的学子们,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
就算不能笼统地说他们是网络流行用语的“拥趸”,但至少可以说他们几乎每天都在网络流行语的环境下和他人产生互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考生们对这一现象是十分有发言权的,而他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所以,在写这篇作文时,要有青少年的“身份”意识(也即你是谁?),无须刻意地站在道德高地,而对这一现象进行片面式的评价。
网络用语的场景适用性是很高的,也是它们流行起来的主要原因。
但我们同时也要注意,频繁使用会加速语言意义的消耗,造成语言的“通货膨胀”。
正如官媒文章所质疑的:“当在线社交需要用“哈哈哈哈”来代替“哈哈”表达高兴的状态,未来又该用什么来表达与yyds相同含量的情绪和内容?表达的日渐匮乏,是否也将反过来影响我们对一些情感和距离的感知?”能否对网络流行语现象进行辩证性思考,是这篇作文的高分关键。
多数考生对网络流行语持反对态度。
这一立意是可取的。
对网上流行语的看法作文

对网上流行语的看法作文对网上流行语的看法作文篇一网络热词它给汉语言的发展注入了的新的活力,首先,网络语言简洁生动,传递迅速。
网络快餐时代讲究“快捷,方便,经济”的原则。
被简化和缩略的网络用语成了最有效的工具。
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在一起,看上去似乎没有任何规律,但其实无论是谐音词、简缩略语、借用还是叠加等等各种方式,都比原来传统的表达方式更加简单易用。
其次,网络语言张扬个性,崇尚创新。
网络语言是基于年轻人需要有一套专属的区别于传统的表达方式而产生的语言系统,它通过广泛的的群体创作产生、流传,这其中所折射出的正是年轻人对于创新创造的渴求,对于张扬个性的期待。
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了的创新激情,可以在网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为了要脱颖而出,就必须与众不同。
网络语言成了网友展示其个性的最好的工具,风趣幽默、新奇的网语自然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现代的年轻人追求一种特立独行的自我表现方式,这使得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友不仅主动地使用网络语言,而且积极地创作网语,使得几乎每天都有新生的网语出现,这也是网络语言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的主要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语言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但是,网络语言也给汉语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
比如,有些网语内容浅薄、粗俗,产生很多不文明现象,频繁出现的网络脏话还有“WBD”(王八蛋)、“NQS”(你去死)等等。
这些网语趣味低俗,许多就是现实生活中粗话脏话的翻版。
它们主要来自游戏、聊天、网上论战等网络活动,而上网的人群多以自控能力较差,模仿能力较强的青少年为主。
一旦长久接触使用的话,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
再比如,网语的使用会给书面语言的交流带来一定的混乱。
不规范的网语和规范的现代汉语日益频繁的交叉,可能会污染书面语言的使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人们的沟通交流。
更重要的是,网络语言会对汉字系统产生损害。
学生因为上网人数众多,对于新奇简便和身份认同情有独钟,而且小学生对于复杂的汉字还不太会写,于是,受网络语言影响的孩子们用数字、字母、谐音借代的办法使用语言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编】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最近,《咬文嚼字》列出“2017年十大流行语”,“油腻”“有温度”“怼”“不忘初心”等网络流行语入选,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是汉字语文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表现,对经济、社会生活、教育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肯定和鼓励;也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在汉语文字规范等方面影响负面,应当警惕和反思;当然还有人认为这两者并不矛盾……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加以阐述。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任何一种语言的流行,都有着某种合理性.网络流行语之所以盛行,源自其鲜明的特点:或语料灵动鲜活,或紧契时代脉博,或风格诙谐幽默…网络语言以其颠覆性、时代性、趣味性获得了网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青睐.但网络流行语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其限定语是“网络”,决定了其生长的土壤性质﹣﹣缺乏理性,不规范,不严谨,有些甚至是低俗的,充满了暴力等不健康色彩的.这些语言,难以登上大雅之堂,其生存的空间也仅限于网络.其次,“流行”的特性,也暗示了这种语言的局限性:没有受到时间的检验,有些可能是短时的,速朽的,很难成为永恒,更难成为经典.而网络上许多宣扬低俗乃至恶俗理念的流行语,其本质是社会庸俗、浮躁、喧嚣等思想在网络上的投射.参考立意:
1、流行语是对语言文化的传承;
2、流行语凸显语言的生命力;
3、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优秀例文:
流行与遗忘
当新世界踏过旧山河款款而来,纷繁的网络流行语以不可抵挡之势从虚拟涌向现实,成为众人借以调侃的语言载体.面对此现象,有人加以赞赏,亦有人持以批判,而在我看来,“流行”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遗忘”.在当今自媒体社会,网络流行语的盛行实属必然.
通讯手段的多样化与社交平台发布的即时性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无限可能.试想当一条恰好切中大众心理的调侃或吐槽发布于网上,势必会引起上亿的网友关注及转发.当简单的语言以“指数爆炸”的速度在网络上疯传,流行语便诞生了.
诚然,网络流行语的确有诸多利处.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创造由精英智慧向大众智慧发展的趋势,是网民创造性的体现.其次网络流行语也是社会情绪的另类体现.当今社会压力过大,这使得民众偏向于用轻快、玩笑化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负面情绪,“蓝瘦、香菇”正是此类心理的体现,这是无可厚非甚至应予鼓励的.
林达曾言:“刺破水面的锐利冰锋,它可能只露出一角.”因此,我们不仅要看到网络流行语的盛行这一表象,更应看到表象之下犹如冰山之重的本质,那
就是沉溺于轻松氛围之中的人们对沉重现实的遗忘.
每个人都是“吃瓜群众”,放弃了拼搏却也说自己已经尽了“洪荒之力”,遇到困难失败时只会感叹一句“蓝瘦、香菇”,再继续沉入懵懵懂懂的迷梦之中…这样的流行语确实会带来一种错觉:我们生活在一个多么轻松、多么容易、多么玩笑化的社会之中.如纪伯伦在《先知》中感叹道:“对安逸的渴望扼杀了灵魂的激情,而他却在葬礼上咧嘴大笑.”网络流行语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断裂,存在着一道已然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我们却在流行语带来的安逸感中渐渐迷失,渐渐遗忘.
网络流行语是扭曲后的社会现实.在多数人享受云淡风轻的自嘲之时,有一些更为沉重的词却游离在被众人遗忘的界线外,比如雾霾,比如于欢,比如魏则西,比如雷洋.相较于轻快的流行词,这些沉重的词更能触及时代本质,是否也更应该被流行呢?
众口一词的流行语终究只是浮于社会情绪表面的浮萍,而更深刻的时代情绪与问题更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
易卜生曾说:“社会是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流行与遗忘之间,我们是否应该去实现更深刻的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