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4.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知识的掌握程度。
5.教学拓展:
a.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实物资料,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知。
b.开展历史讲座,邀请专家讲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运用历史比较法,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与其他时期进行对比,深入剖析其历史地位。
3.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培养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提取、整理和分析能力。
在讲授过程中,注重史论结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现象进行客观评价。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针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展开讨论。
2.制定讨论提纲:为学生提供讨论提纲,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现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北洋军阀》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北洋军阀》教案、教学设计
-说明:“学习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我们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认识到国家统一、民主法治的重要性,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布置课后作业,如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掌握北洋军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影响,难点是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现象的解读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难点是提高学生的历史评述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提问:“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哪些与中国近代Fra bibliotek相关的内容?”
3.阐述北洋军阀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说明:“北洋军阀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动荡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历史时期,探寻其中的故事。”
(二)讲授新知
3.请同学们阅读一本与北洋军阀时期相关的历史书籍,并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读后感。要求:概括书籍内容,提炼自己的观点,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4.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北洋军阀时期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结合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思考如何将历史经验教训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反思日记,表达自己的感悟。
4.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态度,使学生学会理性看待历史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0.北洋军阀的统治

10.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10课《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措施及作用;2.知道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是失败的过程;3.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概况及危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北洋军阀政权性质;2.通过对袁世凯专权和袁世凯称帝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分析现象与本质以及人物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践踏民主共和、镇压民主革命的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动性2.通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是进步、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教学重难点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难点:诶杨俊发政权的性质教法讲授法、引导法学法阅读法、探究法教学准备 PPT、影音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袁世凯图片:他曾经被人称赞为“中国的华盛顿”,但也被人骂作“窃国大盗”,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出示课题:北洋军阀的统治二、新课探究一:袁世凯独裁1.原因?(袁世凯不赞成共和,也未必真心拥戴民主。

迷信“强人政治”习惯了大权独揽。

)2.具体做法?(刺杀宋教仁----成为革命党再次发动革命的导火索;强迫过会选举自己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大权独揽。

)3.习题巩固: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为独裁采取了一系列活动,下列哪一事件成为革命党再次发动革命的导火索()A.宋教仁被杀B.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C.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D.强迫清帝退位探究二:“八十三天皇帝梦”1.哪些条件使袁世凯登上了“皇位”?(袁世凯一系列独裁的举动,为他最终复辟帝制扫除了“障碍”;一些政客和复辟势力迎合他的心思,也公开拥护了塔就任中华帝国皇帝)2.袁世凯回复帝制具体表现?( 1915年12月,袁世凯公开下令恢复帝制,改次年为洪宪元年)3.结果怎样?(袁世凯称帝后,各种力量纷纷讨伐,袁世凯不得不宣布撤销帝制,做了83天的皇帝,在绝望中死去)4.出示护国军进军示意图,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过程。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生在学习前已经掌握了清末民初的历史背景,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教材及影视作品,但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了解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4.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氛围,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力。
5.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对我国近代史的影响。
4.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从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1.清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哪个时期?
2.北洋军阀是如何形成的?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哪些特点?
4.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讲解: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格局:介绍北洋政府的成立、北洋军阀各派系及其关系,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特点。
3.新文化运动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作用。
4.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中汲取的经验教训。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理解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事件分析,要求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其影响。字数在800字左右。
-北洋军阀是如何形成的?

北洋军阀的统治优秀教案

北洋军阀的统治优秀教案

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目标】1.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复辟帝制与卖国行径,通过活动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的史实,感受民国初年中国时局的动荡状况。

2.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充满曲折的,革命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教学重难点】重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卖国行径,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难点: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

它的主要内容有:(一)袁世凯复辟(二)军阀割据混战二、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宋教仁遇刺案。

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

“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2)发展过程: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便迫不及待地从破坏、践踏民主共和制转入彻底取消民主共和制、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3)产生的结果: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护国战争爆发。

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取消帝制,绝望而死。

结果:袁世凯死后,北洋军群龙无首,逐渐分裂。

2.接着,我们再来学习下一个内容:军阀割据混战。

课文又是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我们再一起来看看。

(1)原因: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四章 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配套K12】高中历史 第四章 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一、内容与解析本章要学的内容旧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的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指的是北洋军阀统治前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情况等,其核心是这一时期政治上资本主义力量与北洋军阀黑暗势力的较量,即民主共和与独裁专制的斗争,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把握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是黑暗与光明并存,理清本章的三条基本线索,一条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而进行了一系列坚决的斗争;第二是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封建复辟势力破坏民主共和的种种倒行逆施;第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乘辛亥革命的春风和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无暇东顾的有利商机,进一步得到发展。

(当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可以归纳到“探索史”线索中去。

)掌握这一时期的总体特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两大主要矛盾合流;中外反动势力完全勾结;民主革命运动和近代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这主要体现了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两大历史潮流。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可以说是光明与黑暗、奋进与反动并存。

这一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很重要。

复习时还要注意以下内容:(1)甲午中日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中国社会经济、阶级关系变化很大,在抗争与探索方面出现了多种派别、多种选择方案,要注意综合归纳分析。

(2)注意从世界史的角度复习本章内容。

20世纪初的民主革命发展与亚洲觉醒;20世纪西方列强关系及对侵华方式的影响;一战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等内容的联系。

学生已复习过辛亥革命,本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辛亥革命的“余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也与第五章内容(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联系密切,所以本章内容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地位。

本章教学的重点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注意这一时期生产关系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把握好这一历史时期的基调:黑暗中看到曙光,抓住当时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历史发展潮流,历史地唯物地进行分析。

【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第18课 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

【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第18课 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

第18课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2、了解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3、了解新文化运动,4、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北洋军阀的统治;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学习难点: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学环节】北洋军阀:1895年12月,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由此建立起来的武装政治集团,是民国军阀势力之一。

因袁世凯曾任北洋大臣而得名。

北洋政府: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

划分北洋军阀统治的两大时期(一)袁世凯独裁专制(1912-1916年)(二)北洋军阀割据混战(1916-1928年)第一章: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二次革命与护国战争(1912年——1916年)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

谨守约法,依国民之愿望……——1912年的3月10日袁世凯在临时总统就职仪式的誓词“宋教仁案”1912年12月开始举行的中华民国首次国会选举中,中国同盟会及其他政党组成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的初选和复选中获得巨大胜利。

接替孙中山代理国民党理事长的宋教仁,准备筹划组织第一届责任内阁。

1913年3月20日夜晚,宋教仁由上海启程前往北京,被刺杀于上海沪宁火车站。

“宋教仁案”是在临时政府即将向正式政府过渡的背景下发生的,是以宋教仁为代表的主张建立责任内阁的国民党,与以袁世凯为首的政治势力激烈斗争导致的结果,对后来的政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教仁案”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

1913年11月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为十年,可连选连任。

1915年5月有袁世凯签字“中日民四条约”1915年10月参议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商讨实行“君主立宪”袁世凯接受“劝进”,1916年为洪宪元年护国战争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并于数月后病逝。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认识,以及对这一时期历史现象的评价。要求不少于800字,观点明确,论述充分。
6.教师提供一份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研究性学习资料,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并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需包括以下内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
2.强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斗争、经济发展与文化变革之间的相互关系。
3.总结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解放、文化革新方面的重要意义。
4.强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对国家命运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斗争的短文,要求不少于800字。文章需包括以下内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主要政治人物、政治主张、政治斗争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提问方式:教师向学生提问:“辛亥革命后,民国成立,但为什么国家仍然陷入政治动荡、经济困境和文化变革之中?今天我们将学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探讨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
2.图片展示:展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图片,如政治人物、战争场面、经济发展状况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一时期的历史氛围。
第20课北洋军阀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基本情况。
2.知道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代表性政治人物及其政治主张,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斗争的特点。
3.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分析经济发展与政治动荡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洋军阀的统治
【教学目标】
1.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复辟帝制与卖国行径,通过活动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的史实,感受民国初年中国时局的动荡状况。

2.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充满曲折的,革命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教学重难点】
重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卖国行径,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难点: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

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袁世凯复辟
(二)军阀割据混战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
宋教仁遇刺案。

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

“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2)发展过程: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便迫不及待地从破坏、践踏民主共和制转入彻底取消民主共和制、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3)产生的结果: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护国战争爆发。

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取消帝制,绝望而死。

结果:袁世凯死后,北洋军群龙无首,逐渐分裂。

2.接着,我们再来学习下一个内容:军阀割据混战。

课文又是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我们再一起来看看。

(1)原因:
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

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

二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

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统治:
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3)产生的结果:
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
1.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华民族的灾难时期,军阀割据,政治动荡,被称为最黑暗的时期。

这一时期,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新旧体制杂糅并存。

2.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为保卫辛亥革命的成果,坚持不懈地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

这些斗争,虽然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美梦,却丝毫没有改变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黑暗现实。

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作业布置】
1.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西的北洋军阀是谁?
2.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

“鞑虏”指的是什么?
3.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苏的北洋军阀是谁?
4.国共两党共同推动的北伐战争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北伐的对象不包括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