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桂花文化与产业发展
桂花产业报告

桂花产业报告1. 引言桂花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风味,被广泛用于烹饪、茶叶和香水等领域。
本报告旨在分析桂花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为相关产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桂花产业概述2.1. 桂花的种植情况桂花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主要包括广西、湖南、浙江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适宜于桂花的生长,因此成为桂花产业的主要种植基地。
2.2. 桂花的用途和市场需求桂花有着丰富的用途,主要包括烹饪、茶叶和香水等领域。
桂花糕、桂花茶和桂花香水等产品在市场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3. 桂花产业的发展趋势3.1. 桂花产业的技术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桂花产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种植技术的改进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提高了桂花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科技的应用还带动了桂花加工和产品开发的创新,使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3.2. 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桂花产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建立专业的桂花品牌和营销网络,可以促进桂花产品的销售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3.3. 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桂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桂花的生长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绿色种植和生产方式的发展,是桂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 桂花产业面临的挑战4.1. 市场竞争的压力桂花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加强产品差异化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是桂花产业应对市场竞争的重要策略。
4.2. 桂花种植的成本压力桂花种植涉及到土地、劳动力和农业投入品等成本,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桂花的经济效益是桂花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4.3. 风险管理和质量安全桂花产业面临着自然灾害、病虫害等风险,以及质量安全等问题。
加强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检测体系,提高桂花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 桂花产业的发展策略5.1.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桂花产业应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桂花的传统与现代意义

桂花的传统与现代意义
桂花,这朵秋天的使者,自古以来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的芬芳不仅为人们带来了美好的嗅觉享受,更承载着丰富的传统与现代意义。
在中国古代,桂花被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
据传,月宫中有桂树,于是中秋节就有了“月中折桂”的习俗,寓意着获得高升和好运。
在文学作品中,桂花也常被用来形容美丽、纯洁的女子,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进入现代,桂花的文化意义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在科技领域,桂花成为很多创新产品的灵感来源。
比如,桂花精油、桂花香水等产品,不仅使人们可以更长久地留住桂花的芬芳,也让桂花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此外,桂花还被用来制作各种美食,如桂花糕、桂花茶等,深受人们的喜爱。
同时,桂花在现代社会中也被赋予了更深的意义。
它代表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既继承了古代的文化精髓,又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呼应。
桂花的这种特性,使它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人们更加珍惜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拥抱现代科技的成果。
总的来说,桂花的传统与现代意义是相辅相成的。
它不仅代表着吉祥、幸福,还是创新、传承的象征。
在未来的日子里,桂花的文化意义还将继续丰富和发展,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美好使者。
桂花产业的发展趋势

桂花产业的发展趋势桂花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被誉为“中华桂花”、“中国国花”。
桂花不仅具有独特的香味,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桂花产业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在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都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本文将从桂花产业的市场趋势、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互联网+”模式四个方面,对桂花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
一、市场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于高品质的花卉产品有着更高的追求。
桂花作为具有独特香气和文化价值的花卉,在市场上有着巨大的潜力。
随着人们对品质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桂花品种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给桂花产业培育更多新品种、研发新产品提供了机遇。
此外,随着国家对于生态建设和生态旅游的重视,桂花产业也将受益于此,通过开发桂花园、打造桂花品牌,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桂花产业的发展。
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桂花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桂花产业的投资意愿的增加,桂花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传统的桂花栽培方式相对较为传统,产量也有限,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需要加大对于科技创新的力度。
可以通过基因改良、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提高桂花的抗逆性、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减少桂花的种植风险。
此外,还可以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提高桂花的种植管理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三、品牌建设桂花作为中国的特色花卉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品牌建设是桂花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品牌建设,可以提高桂花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推动桂花产业的发展。
一方面,可以通过打造桂花品牌,提高消费者对于桂花产品的信任度和购买欲望。
可以通过推广桂花文化、传播桂花产业的经验和优势,增加消费者对于桂花产品的认知度和喜爱度。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品牌建设,提高桂花产业的附加值,增加产业链的延伸。
桂花产业规划

桂花产业规划1 规划产业发展策略分析目前我国已经形成湖北咸宁、湖南桃源、安徽六安、广西桂林、贵州遵义、江苏苏州吴县等集中种植桂花的地域。
桂花产业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种或品种进行繁殖。
例如以采花为目的,宜选用花繁而密的丰产型,例如开花、落花整齐的“横川金桂”、“金桂”、“籽丹桂”、“大花丹桂”、“橙红丹桂”等;以观花闻香为目的,宜选用“大花丹桂”、“籽丹桂”、“朱砂丹桂”、“大花金桂”、“圆瓣金桂”等;用作灌木、盆栽、盘景宜选用“日香桂”、“大叶佛顶桂”、“月月桂”、“四季桂”、“九龙桂”、“柳叶桂”等;用作乔木或作庭院主景,则适宜选载“大叶黄银桂”、“金桂”、“大叶丹桂”、“大丹金桂”、“橙红丹桂”等。
景观方面,栽培最好品种多样化,可以四时赏桂;产业化方面就要主抓一个特色品种,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座桂花栽培的细分市场。
二、对桂花进行深度开发以及新品种开发桂花不仅有极高的园林生态价值,而且在开发食品方面(桂花糕、桂花汤圆、月饼、桂花茶、饮料、桂花酒等);在化工方面(提炼自然、桂花香精、香水、香皂、香包);药材(桂花、根、桂籽、叶,都可入名贵中药);退根还林(一些生长快,抗逆能力强的桂花新品种产业化开发使之价廉物美)等方面有巨大的开发价值,特别是四季桂品种群的快繁品种。
三、开展桂花选育种,提高品种水平。
发展桂花产业,品种是基础。
首先,从培育管理、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要求选育生命力强,生长速度快,适应性、抗性强的品种和相应的砧木。
其次,从园林应用方面考虑,要求桂花的花期、生长习性、植株造型的多样性,以适应园林绿化不断的发展的需求。
另外,从观赏或香料生产方面考虑,则要求开花量和香气的性状能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的桂花,由于分布广,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基础。
各地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经过不断选择,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地方品种,为桂花的品种改良打下的物质基础。
桂花产业发展调查情况

桂花产业发展调查情况一、桂花产业现状从二十世纪80年代初开始,咸安区以食品加工为主的桂花产业逐步进入机械化规模生产阶段,全区相继建成桂花食品厂、桂花酒厂、天然香料厂、葛宁香料厂等四家专业生产企业,先后开发出桂花精油、桂花浸膏、桂花酒、桂花糖、桂花点心、桂花饮料等十几种产品。
其中桂花酒、桂花浸膏曾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并出口过欧美及东南亚地区。
但是,多年以来,因资金投入不足,工艺设备日趋老化,加上市场开发不够,这些产品和企业没有进一步发挥出潜在的优势,失去了不少发展机遇,甚至中途夭折,导致桂花加工产业的停滞和萎缩。
迄今为止,咸安区桂花工业在改革开放中已经走过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
经过近几年的重组和整合,全区现有桂花加工企业8家(桂源红酒业、正清桂花食品厂、清香桂花制品厂、金花香料厂、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八月花食品有限公司、向阳湖牛奶有限公司、咸宁市兴桂酒业有限公司),注册商标有八月花、楚神、向阳湖、桂家村、桂圃、清香、王蕾、淦水等。
主要生产桂花浸膏、桂花酒、糖桂花、桂花露、桂花糕、桂花蜜、桂花茶、桂花奶等系列产品,年生产能力可达10000吨。
除桂花浸膏全部出口外,其它产品主要在省内和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州等地销售。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及资金、和原材料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能力还远未发挥出来,工业年产值尚不足5000万元;在资源的转化和利用上,年需求桂花也只有20万公斤左右,仅占全区桂花总产量的50%。
1、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是桂花浸膏,年产量500公斤。
2、八月花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是保鲜糖桂花、桂花酱,年产量150吨。
3、桂源红酒业:主要产品是桂花蜜酒,年产量50吨,桂花枸酒年产量100吨。
4、向阳湖牛奶有限公司生产的桂花奶,年产量2000吨。
二、存在问题:1、目前我区以桂花为原料加工企业基本上属粗加工型企业,规模小、工艺水平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前景差。
2、虽然我区桂花品质超群,肉厚味香,加工技术也有很大的突破,如八月花食品有限公司的鲜花保鲜、保香;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桂花浸膏提取技术等,但由于受资金、原材料等影响,一直无法做大做强。
桂花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桂花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桂花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经历了最近10多年的快速发展期,其间,经历了三次大的起落。
伴随着2009-2011年三年行业高烧的退去,今年,桂花整个行业再次步入低谷期。
面对市场的低迷,很多人感到困惑、迷茫甚至不知所措。
桂花行业怎么了?行业未来该向何处去?未来的趋势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必须弄明白:是什么原因造成桂花价格的下跌?是局部的还是整体的?又是什么因素造成今天的市场局面和行业困境?笔者以为,之所以造成桂花行业步入低谷,有五大原因:其一,行业经过3年的过热投资,新增投资的减速使行业发展回归理性,回到了行业正常的发展轨道;其二,区域性产能过剩(主要是四川)和结构性产能过剩(主要是米径7-10公分中规格桂花和部分一年生小苗),造成市场供大于求;其三,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加码导致房地产市场低迷,从而导致桂花行业去库存化迅速萎缩;其四,一些小农户或者小规模投资者迫于地租、人工等成本压力,低价抛售;第五,部分品种,主要是银桂(多数人喜欢称之为八月桂)的低价出货,拉低了其他品种的市场价格。
以上种种因素的叠加效应,才导致今年桂花行业步入相对的低谷期。
但与此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市场上小规格桂花,主要是米径2-5公分存量少,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依然坚挺;大规格的桂花,米径15公分及以上,存量更少,连一个几十株的单子都无法满足客户要求。
而即便是相对过剩的中规格桂花,面对客户提出的要求:统一分枝点,统一高度、笼型、蓬径、品种,同一规格面对2000株的数量也常常无可奈何。
桂花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趋势之一:桂花行业将逐步摒弃小农户小规模、分散及不规范的生产模式,走上工业化生产的道路,即: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种植与管理。
原有的小规模种植者和新进入的投资者应顺应这种趋势,切忌不要走原来的老路“小而全、杂又乱”、品种多、分枝不统一。
桂花行业报告

桂花行业报告桂花是一种具有浓郁香味的花卉,被广泛用于食品、饮料、香水等行业。
随着人们对健康、美味的需求不断增长,桂花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报告将对桂花行业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竞争格局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分析。
一、市场现状。
1. 桂花的种植现状。
桂花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如广西、湖南、江西、浙江等省份。
目前,桂花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使得桂花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2. 桂花产品的销售情况。
桂花产品主要包括桂花干、桂花油、桂花酒、桂花茶等,这些产品在食品、饮料、香水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桂花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销售情况良好。
二、发展趋势。
1. 消费升级带动桂花行业发展。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对于美食、美酒、香水等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桂花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香味的植物,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 科技创新助力桂花产业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桂花的种植、加工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科技创新可以帮助桂花产业实现智能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推动桂花产业的发展。
三、竞争格局。
目前,桂花行业的竞争格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品质和品牌竞争。
桂花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对于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一些知名桂花品牌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创新包装设计、加强营销推广,占据了市场的一定份额。
2. 价格竞争。
在桂花行业,价格也是一个重要的竞争因素。
一些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了产品价格的竞争优势,从而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3. 渠道竞争。
桂花产品的销售渠道包括线下门店、电商平台等,不同的销售渠道也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
一些企业通过拓展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提升了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知名度。
四、未来发展方向。
1. 加强品牌建设。
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品牌的重视,桂花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自己的行业地位。
发展桂花产业打造咸宁香城的思考

2 纪末 , 宁桂 花资 源 创 下 5个 全 国第 一 。 0世 咸
①植桂面积 。境 内分 布有地径 6c 以上 的大树 m 10 3 万株 , 折合 0 2 万 h 不含苗木基地 ) .5 m( 。② 古桂数量[ 。咸宁现有百年 以上 的古桂 22 0 3 ] 0 余
* 收 稿 日期 :O 2 4 1 2 1 一O — 9
twno h eeO m nh s rga sL u . rn yme n f o rh niea ayio ecre t i a o fC i s s a tu a rn o r”b a db aso mp e e s n ls ft urn t - n f c v s h su
to b u t i d s ra e e o m e ti h it it i n a o ti n u t ild v l p n n t i d src . s s
K y od: s a tu arn or; i nn i ; s atu w ;di e rs O m nh srg sL u. Xa i Ct O m nh so n av e w f a n g y t c
p o u i g a e s o u g si n r u o wa d b u h r a g t d t u t e h e u a i n o r d c n r a .S me s g e t s a e p t f r r y a t o s t r e e o f rh r t e r p t t f“ o o o h me -
1 2 咸 宁桂 花 发 展 的现 状 .
自上 世纪 7 代 以来 , O年 特别 是 近 2 来 , O年 咸
宁市一直将桂花作为当地一个特色产业来抓 , 桂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桂花文化与产业发展芷江侗族自治县林业局摘要:桂花是我国特产的观赏花木和芳香树种,其形、色、香、韵俱佳而备受历代文人墨客青睐,是园林造景艺术中广泛运用的植物材料。
现对桂花的文化和产业发展做了一些思考,并希望通过共同探讨,以引发大家对桂花的深层次研究,让更多的人来关心桂花、挖掘桂花文化、开发桂花产业、提升桂花价值。
关键词:桂花文化产业发展1、桂花的文化1.1、最早的文字记载早在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就有桂花的记载。
《山海经·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
《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多桂木”。
屈原在《九歌》中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桂花已成为美的化身,成为最受崇尚的花木了。
1.2、悠久的栽培历史据历史记载,中国桂花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
自汉代就开始栽培桂花。
西汉刘撰《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
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
当时栽种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橄榄、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提到桂花。
看来桂花引种宫苑初获成功,并形成一定规模。
晋代时期,桂花的栽培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唐宋时期,引种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风。
柳宗元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栽植零陵。
白居易曾为杭州、苏州刺史,他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
唐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花木,其中剡溪之红桂,钟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红桂,先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
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栽培观赏。
1.3、美丽的神话传说自古以来,人们谈到桂花,常把桂花树和月亮联系在一起,编织了不少令人向往的神话:吴刚伐桂:桂花的神话传说不断出现,尤其是唐代小说中的吴刚伐桂的故事,更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传颂着:月亮里有一座广寒宫,寂寞的嫦娥仙子就住在宫中,宫里长着一棵挺拔高大的桂花树,树身高达500余丈。
所谓“月中有丹桂,自古发天香”,反映的就是这棵桂花树。
其桂树,高五百丈,生长很快,不砍宫里就容纳不下。
于是,玉皇大帝便命一个学仙修道触犯了天规的西河人,此人姓吴名刚,天天去砍那棵桂花树。
但是,由于它的愈合力和再生力都很强,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
从此,吴刚也就只好长期过着“金风玉露伴素月”的生活。
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总是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
只有中秋这一天,吴刚才在树下稍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
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诗词“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源出于这一典故。
婵宫折桂:据《后汉书天文志注》中云:“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遂托身于月。
是为婵娟。
”神话传说中嫦娥偷食了丈夫的仙药,飞到月宫,变成了婵娟。
婵娟也就成了月亮的代称,这也是婵宫的来历。
折桂,就是要到月宫折取桂枝。
晋朝的诜应试时,自喻为“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再如《元曲选郑德辉〈王粲登楼〉二》中云:“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
”充分说明旧时文人努力为考取功名的艰辛以及奋斗目标。
1.4、历代文人的咏桂佳作桂花终年枝叶繁茂,而桂花更是幽香而不露,秀丽而不娇,清雅高洁,香气浓郁,以其独有的花香受到人们的青睐,深受历代闻人墨客的喜爱,古人评桂花为“浓、清、久、远”俱全,清可涤尘,浓能透远,推之为上品,因而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大批咏桂佳作。
特别是他们对事物的细微观察和独到见解,给人一种诗画相映、美丽高洁的享受。
比如李贺的“联翩桂花坠秋月”,虞俦的“桂子飘香月中闻”,李峤的“枝生无限月香”,宋之问的“桂子月中落”,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李商隐的“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杨万里的“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等等,诗人把月和桂的形态、神态、仪态和情绪刻画得活灵活现,默颂着这样的诗句,好像身临其境,忘却外面嘈杂的世界。
在众多的香花中,桂花的香气为人们喜爱。
因为一般香花,其香或清或浓,而桂花香气则清、浓兼具,浓郁超凡,香气中还带有一丝甜意,令人久闻不厌。
历代咏桂诗中,以宋代洪适的诗对桂花的评价最高:“谁定花王定等差,清芬端合佩金犀……只道幽香闻数里,绝知芳誉豆千乡。
”1.5、丰富的象征寓意永伴佳人。
桂树是香满天下,誉满天下的宝树,是崇高美好的、吉祥的象征;国内国外还不约而同的把桂花看作高雅和荣誉的象征;桂花还是友谊与爱情的象征;桂花也曾被作为友好之物互相赠送;桂花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桂花树是贞洁、荣誉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
桂花代表着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品质。
2、桂花的产业现状2.1、桂花资源丰富。
桂花是我国的本土树种,国内有26个市、区、县把桂花当作市(区、县)花。
桂花在园林绿化上应用广泛,在长江三角洲一带,有着“无桂不成林”的说法。
目前国内的桂花品种已经有157种(四季桂品种群17个品种,银桂品种群58个品种,金桂品种群44个品种,丹桂品种群38个品种)。
2.2、桂花生产技术成熟,产品开发初具成效。
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从育苗、移栽、培育管理、鲜花采摘保鲜等环节,现已形成了一整套桂花生产经验。
如桂花育苗方法,就有种子育苗法,分蔸移植法,扦插、压条移栽法等。
民间加工桂花食品历史悠久,加工鲜桂花已有300多年历史。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相继建起了桂花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的桂花酥心糖、桂花糕、桂花酒、桂花浸膏等产品,现我国的桂花产品已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2.3、苗木市场需求旺盛。
桂花是我国园林造景的传统树种,随着城市生态环境林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干径8厘米以上的大规格苗木需求逐渐增加。
据业内人士估计,此类苗木年需求量2500万株,其中干径8至12厘米全冠树2100万株、干径18至20厘米半全冠树300万株、干径20厘米以上截干培植树100万株。
而目前市场上能够提供的上述苗木数量分别为300、 100、50万株,供不应求。
苗木主产地在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广西五省区,大规格苗木输出省主要在湖南和广西。
据考察,目前生产大规格苗木的企业正在逐年增多,特别是浙江、江苏的一些企业,已有一定数量的苗木储备。
2.4、桂花生产缺乏系统化、规范化。
大多是农户的小规模栽种,品种混杂种植严重。
栽培方式落后,大多生产者一直沿用传统的露地苗圃栽培方式,生产效率低而且苗木质量不稳定。
生产环节科技含量低。
苗木生产主要靠手工操作,现代技术和设施应用少。
苗木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质量保证。
沿袭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
目前桂花苗木生产的主体仍为个体农户,即便一些经营规模较大的专业户和种苗公司,在运作上仍然难以脱离小农经济的传统经营模式。
苗木基本上为地栽苗,按植株大小定价。
盆栽苗尚未得到很好开发,产品形式缺乏变化,不能满足消费市场对桂花苗木高规格、多样化的需求。
2.5、桂花资源收集、推广和保护滞后。
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生产企业缺乏品牌意识。
苗木繁殖大多不分品种,要分也仅仅粗略地分为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类型。
品种混杂,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现象严重,良种化程度不高。
桂花资源的保护滞后,近年来在城市园林绿化所用的桂花大苗,主要来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栽植的人工林和乡村风景林,甚至一些百年古树也被挖去卖了。
2.6、桂花培育核心技术没有突破。
一是桂花的花期控制技术,目前很多花卉都已经实现了全年开花,掌握桂花的花期控制技术,对于桂花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意义重大。
二是桂花的抗寒性研究,目前桂花的栽种还仅限于黄河以南地区,如果能够增强桂花的抗寒性,市场将会大大扩大。
三是桂花的微型化技术,民间有赏桂的文化基础,桂花进入家庭室内的市场的前景广阔,如果能够将桂花微型化,将加快这一市场的发展。
四是加强大花型桂花的育种,桂花的花朵较小,如果能开发出大花型的品种,必将会更受欢迎。
3、做好桂花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3.1、开展桂花选育种,提高品种水平发展桂花产业,品种是基础。
首先,从培育管理、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要求选育生命力强,生长速度快,适应性、抗性强的品种和相应的砧木。
其次,从园林应用方面考虑,要求桂花的花期、生长习性、植株造型的多样性,以适应园林绿化不断发展的需求。
另外,从观赏或香料生产方面考虑,则要求开花量和香气的性状能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的桂花,由于分布面广,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基础。
各地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经过不断选择,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地方品种,为桂花的品种改良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3.2、开展木犀属植物野生资源的研究利用桂花是木犀属植物的代表种。
本属植物共有32个种,绝大多数起源于我国。
目前除桂花、木冬树外,其它的种基本上处于野生状态。
由于这些野生种在开花习性、树性、土壤气候适应性方面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而且与桂花的亲缘关系很近,可望作为适合桂花嫁接的新型砧木,其中有些种本身就是优良的园林树种,因此对这些野生种的调查研究、开发与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宁波木犀(O.cooperi)、牛矢果(O.matsumuranus)、小叶月桂(O.minor)、厚边木犀(O.marginatus)和细脉木犀(O.gracilinervis)。
其中宁波木犀与桂花相似,其种子播种育苗后可作为桂花砧木,效果良好。
3.3、改进繁殖技术,提高苗木质量桂花苗木繁殖目前主要采用三种形式,即扦插、嫁接和实生播种。
压条繁殖虽然在一些地方仍有沿用,但它的繁殖系数低,不适合大规模扩繁,苗圃生产中一般不再采用。
3.3.1、播种育苗采用桂花种子播种养成的实生苗具有主干明显,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等优点,方法简单,管理方便,可在园林绿化中用作行道树或景观树种,但它们进入开花期迟(7—9年),花量少,花形小,因此不适合以赏花闻香和以香精生产为主要目的的栽培之用。
且品种易发生变异,优良性状不稳定,其推广有一定的局限性。
3.3.2、扦插繁殖扦插是当前桂花繁殖最常用的方法,其技术已相当成熟。
它繁殖系数大,成活率高,已得到普遍应用。
根据我们在马颈坳羊田村桂花资源圃的实验,四季桂、丹桂、金桂、银桂各品种的扦插成活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特别是丹桂成活率最低,但采取夏季全封闭遮荫管理进行扦插,可显著提高成活率。
扦插繁殖的主要优点是繁殖后代能保持母本品种的优良种性,进入开花年龄早。
但扦插苗的生长量明显不及实生苗和嫁接苗。
3.3.3嫁接繁殖嫁接苗既能利用实生砧木的强大根系,又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实践证明它是苗木繁殖的最好形式。
嫁接繁殖的当务之急是为桂花选择合适的砧木。
目前生产上,砧木可以用桂花的实生苗或亲缘关系较近的女贞、小叶女贞、水蜡、流苏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