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习案(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_龚德国
文言文被动句的举例

文言文被动句的举例(1).“于”字被动句式将介词“于”放在动词的后面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
如《孙子兵法·行军篇》:“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擒于人”即被他人擒获。
(2).“为”字被动句式将介词“为”放在动词的前面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有时“为”后的主动者可以不出现。
如《韩非子·五蠹》:“而身为宋国笑。
”“为宋国笑”即被宋国人耻笑,出现主动者“宋国”;又《战国策·燕策三》:“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为戮没”即被杀戮,“为”后没有出现主动者。
(3).“为……所”被动句式“为”字被动句式的动词前加“所”字构成。
主动者置于“为”与“所”之间,有时主动者可以不出现。
如《汉书·霍光传》:“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为江充所败”即被江充败坏,“为”与“所”之间出现了主动者“江充”;又《张中丞传后叙》:“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为所杀”即被杀害,“为”与“所”之间没有出现主动者。
(4).“见”字被动句式将“见”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被动句式,不能引进主动者。
如《韩非子·说难》:“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见疑”即被怀疑。
(5).“见……于”被动句式是“见”字被动句与“于”字被动句的结合,“见”放在动词前表被动含义,“于”放在动词后引入主动者。
如《史记·楚世家》:“必见欺于张仪。
”“见欺”即被欺骗,又用“于”引入主动者“张仪”,“见欺于张仪”即被张仪欺骗。
(6).“被”字被动句式将“被”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被动句,也可由“被”直接引进主动者。
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谤”即被毁谤,“被”不引入主动者;又蔡邕《被收时表》:“臣被尚书召问。
”“被尚书召问”即被尚书召去问话,“被”引入主动者“尚书”。
文言文被动句的几种类型及例子

文言文被动句的几种类型及例子古代汉语文言文被动句是汉语文言文中一种重要的句式类型,它以“受”字开头,表明句子主语承受动作的被动状态,其结构通常为“受+施+傅+枢”。
古代汉语文言文被动句可分为五种类型:一是受(视)施固定结构,二是傅(字)衍拓结构,三是枢(词)共旨结构,四是受(施)循环结构,五是受(释)统一解析结构。
一、受(视)施固定结构受(视)施固定结构是汉语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被动句式,它以“受”字开头,然后再紧接着一个由动词、形容词或名词组成的施字,然后再加一个“傅”字,最后接一个“枢”字,其结构为“受+施+傅+枢”,如:“受书文言”、“受辞赋”、“受法度”。
例如:《论语》中有“受命于文远”一句,可以解释为“受(视)命施(乃),傅(请)于文远”。
二、傅(字)衍拓结构傅(字)衍拓结构是古代汉语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结构,它的特点是把施字的动作性成分抽取出来,重新衍拓及组合成傅,形成“受+施+傅+枢”的语句,它在表示形式上能体现出动作的转换或变换。
例如:《淮南子·地理志》中有“受环阔”一句,凡受环阔这四字,第三字“阔”就是由“廓”(表示开阔)衍拓而来的,所以可以解释为“受(视)环施(廓),傅(阔)于阔”。
三、枢(词)共旨结构枢(词)共旨结构是文言文中一种有趣而特殊的句式,它在词句结构上特别做到施和枢结合,能够把句子的主题表达得更为准确、浓缩。
它的结构为“受+施+傅+枢”,其中“枢”是由施字的共旨词所替代的,在文言文中它们的意义是一样的,能够准确表达出句子的主旨。
四、受(施)循环结构受(施)循环结构是汉语文言文中一种很有意思的结构,它和其他汉语文言文被动句结构不同,其构成结构是“受+施+傅+受……”,其中多个受施结合在一起形成循环,可以表示动作一直(循环)重复的意思。
例如:《论语·述而》中有“受道夫复受道”一句,此句可以解释为“受(视)道施(得),傅(由)于夫,受(识)道施(得)”,即一直(循环)重复“受道”。
201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学案(2013.08.23)

201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学案(2013.08.23)(一)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南冥者,天池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今臣亡国贱俘。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吕公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9.且相如素贱人。
10.臣本布衣。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13.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4.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5.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结: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
”(如1)2.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
”(如2)3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形式为:“……者,……。
”(如3)4.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代称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4)5.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如5)6、用“此”“乃”“亦”“即”“则”“素”“皆”“诚”“本”等表示判断,也是常见形式。
(如:6—10)7.用“是”“为”表示判断。
(11、12)8、用“非”“未”“弗”“无”“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如:13—15)练习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神仙之说,所谓画蛇添足。
B.夫天者,人之始也。
C.然是说也,余常疑之。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吾属今为之虏矣。
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9.文王拘而演《周易》。
10.而刘夙婴疾病。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汇集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汇集第一篇: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汇集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汇集【上海】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卜式传①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不报式。
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
岁余,羊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
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使者以闻(2)布衣草履而牧羊(3)岁余,羊肥息(4)上过其羊所,善之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臣生与人无争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B.以田畜为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布衣草履而牧羊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苟,子何欲?(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
(3分)17.(4分)(1)使……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好18.(2分)C【A、介词,和、同/动词,参加、参与;B、动词,当作、作为/介词,替;C、全是连词,表修饰;D、助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9.(6分)(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苟”、省略句、宾语前置,各1分)(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
2013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02 文言文阅读第3节 文言句式和用法

第二章
第三节
句式和用法
创新课堂
第二章
类型整合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
被动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省略句和文言文固定结构。“不同的用 法”,主要是指词类活用。文言文中,一个词往往会 有多种词性,有的词还会在特殊语境下临时活用。活
用的形式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动词
规律三: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 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创新课堂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何以战? 2、微斯人,吾谁与归? 以何 与谁
第二章
3、项王项伯东向坐。
向东
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 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还有一种情况,就
创新课堂
第二章
被动句 用“为” “为··· ··· ··· ··”(“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所· 或 “··· ··· 为所··· ··· ”表示被动。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创新课堂 被动句 用介词“被”表示被动(文言文中较少见)。
认 为 宾 语 具 有 某 种 状 态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以……为……) 之美我者,私我也
其家甚智其子
吾妻
创新课堂
三、动词的活用
作宾语或主语 作 名 词 尔安敢轻吾射 惧有伏焉
第二章
一屠晚归 则其至又
在“之”“其”后充当中心词
两个动词组成并列结构 不及物动词后带宾语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加少矣 谗谄之蔽明也 项伯杀人,臣活之 忿恚尉 外连衡而斗诸侯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30教师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三十---《阿房宫赋》一.默写填空1. 六王毕,,,阿房出。
2. ,隔离六日。
,直走咸阳。
3. ,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màn 回,;各抱地势。
4. 盘盘焉,,,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
5.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高低冥míng 迷,。
6. ,春光融融;,风雨凄凄。
7. ,王子皇孙,,辇niǎn来于秦。
8. ,为秦宫人。
,开妆镜也;绿云扰扰,;,弃脂zhī水也;烟斜雾横,。
9. ,宫车过也;,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
10. 一肌一容,,,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11. 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倚叠如山。
12. 一旦不能有,,,金块珠砾lì,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3.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14. ,多于南亩之农夫;,多于机上之工女。
15. ,多于在庾yǔ之粟粒;,多于市人之言语。
16. 独夫之心,。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jù,!17. ,非秦也。
,非天下也。
18. ,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19. ,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明星荧荧..(yíng)蜀山兀.(wù)辘辘..(lù)远听鼎铛.(dāng)玉石B.戍.(shù)卒叫囷囷..(qūn)焉尽态极妍.(yán)架梁之椽.(yuán)C.杳.(yǎo)不知所之阿.(ē)房宫剽.(piāo)掠其人金块珠砾.(lì)D.在庾.(yŭ)之粟粒尽锱铢..(zhīzhū)妃嫔媵.(yìng)嫱逦迤..(lǐyǐ)C(“铛chēng”“椽chuán”“锱zī”)2.下列六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①六王毕,四海一.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③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不稼jià不穑sâ,胡取.禾三百囷qūn兮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⑤廊腰缦.màn回,檐牙高啄zhuó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⑥渭流.涨腻nì,弃脂水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A.③⑥ B. ④⑤ C. ⑤⑥ D. ①②C(③都是夺取,获取。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之被动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被动句【笔记区】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一般不用介词“被”,而是以借用其他的介词的方式来表示。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用介词“于”“受……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孟子)二章》)2.用“为”表被动例: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3.用“为……所”表被动例:①山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②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③为.乡里所.患。
(《周处》)④余时为.桃花所.恋。
(《西湖二》)⑤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观潮》)4.用“见”“见……于……”表被动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5.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仅是这些动词本身表被动含义,需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例:①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例题区】一、选择题1. 与“卒见使于一鼠”句式不同的一项()A.徒见欺B.府吏见叮咛C.百姓之不见保D.而自令见放为答案:1.题干和A、C、D是被动句,B项“见”表示“对自己”。
“不役于物”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以勇气闻于诸侯B.求人可使报秦者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答案:C A介后B定后C被D省3.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B.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行道之人弗受D.而君幸于赵王答案:C ABD被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为()例:戍卒叫,函谷举,举人一炬可怜焦土。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B.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C.虽董之以严刑D.不拘于时答案:D D被ABC介后5.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寄蜉蝣于天地答案:A BCD介后6.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B.贤能为之用C.帝感其诚D.欲信大义于天下参考答案:D“感”都是被动用法,“被……感动”;“为”是“被”的意思。
2013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编第三部分第十四章第三节优化演练知能闯关

题组一基础练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的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刘备,天下枭雄C.妪,先大母婢也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解析:选D。
D.为被动句,“为”表被动,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
A.“为”表判断;B.主语加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构成判断句;C.属于“……,……也”式判断句。
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属今为之虏矣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解析:选A。
A.为被动句,“为”表被动。
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
B.副词“则”构成判断;C.“……也”构成判断;D.“……者也”构成判断。
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的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戍卒叫,函谷举D.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解析:选C。
C.是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举”这个动词表示意念上的被动。
其余三项是省略句。
A.为蒙后省,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为承前省,即“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D.为蒙后省,即“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4.(2012·咸丰县第一中学模拟)下列句式与“此亡秦之续耳”同类的一项是()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B.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解析:选B。
B项与例句为判断句,由“……也”构成。
A.为一般疑问句;C.是被动句,“于”为表被动的标志词;D.是承前省略句,即“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之)上坐”。
5.从句式的角度看,同类的一项是()A.{①不拘于时,学于余 ②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B.{①自言本是京城女 ②帝感其诚C.{①伐薪烧炭南山中 ②贤能为之用D.{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解析:选A。
A.均为被动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习案(被动句及其翻译)
一. 被动句的类型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二.翻译下面的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若属皆且为所虏
4.吾属今为之虏矣
5.妇女无所幸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8.虽体解吾犹未变亏
9.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1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11.不拘于时,学于余。
12.而君幸于赵王
1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1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5.见犯乃死,重负国
16.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17.皆为陛下所成就
18.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19.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0.而刘夙婴疾病。
婴,被……缠着。
2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2.以心为形役(为,被)
23.纤歌凝而白云遏()
24.怀帝阍而不见
25.戍卒叫,函谷举。
26.吾又罢去
27.六国破灭。
28.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29.洎牧以谗诛。
30.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31.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