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物理学教学大纲关于组织修制定

合集下载

《磁性物理学》课程.

《磁性物理学》课程.
1. 抗磁性:没有固有原子磁矩 2. 顺磁性:有固有磁矩,没有相互作用 3. 铁磁性:有固有磁矩,直接交换相互作用 4. 反铁磁性:有磁矩,直接交换相互作用 5. 亜铁磁性:有磁矩,间接交换相互作用 6. 自旋玻璃和混磁性:有磁矩,RKKY相互作用 7. 超顺磁性:磁性颗粒的磁晶各向异性与热激
发的竞争
7
六、磁畴与技术磁化
一、退磁场 二、磁畴的形成 三、磁畴的覌察 四、技术磁化
8
谢谢各位的聆听
5
四、磁有序的基本相互作用
1、经典偶极子相互作用 2、交换相互作用 3、超交换相互作用 4、RKKY相互作用 5、双交换相互作用 6、库仑相互作用
6
五、磁各向异性与磁致伸缩
一、磁各向异性 二、磁各向异性常数的测量方法 三、磁各向异性的机理 四、磁致伸缩 五、磁致伸缩的机理 六、磁致伸缩的测量方法 七、感生磁各向异性
一、序言 二、晶场中的原子磁矩 三、物质的各种磁性 四、磁有序的基本相互作用 五、磁各向异性与磁致伸缩 六、磁畴与技术磁化过程
3
二、晶场中的原子磁矩
1、 原 子 的 磁 矩 2、晶场中的原 子 磁矩 3、轨道角动量 冻 结 4、高自旋态与 低 自旋态 5、 Jahn-Teller效 应
4
三、物质的各种磁性
《磁性物理学》课程.
1
参考书
1、《铁磁性物理》
近角聪信
2、《现代磁性材料原理和应用》 R.C.O’Handley( 奥汉德利 )源自3、《铁磁学》郭贻诚
4、《铁磁学》
戴道生,钟文定( 北京大学 )
考核方法 1、每一部分结束出3-5个练习题。(50%) 2、课程结束出考题。(50%)
2
A、 磁 性 物 理 的 基 础

《普通物理实验(电磁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实验(电磁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实验(电磁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电磁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物理学所属实验室:电磁学实验室实验学时、学分:48学时 1.5 学分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

物理学中的概念和规律都是从实验当中得到的。

普通物理实验课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育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的同时,受到严格的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课程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物理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使学生在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方面受到较系统的训练,从而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认识;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注:以关联度标识,课程与某个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可根据该课程对相应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来定性估计,H表示关联度高;M表示关联度中;L表示关联度低。

二、实验教学要求实验课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环节,但在实验课上学生的活动有较大的独立性,我们要求学生以研究者的态度去组装实验装置、连接电路,进行观测与分析,探讨最佳实验方案,从中积累经验、锻炼技巧和机智,为以后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解决新的实验课题创造条件。

三、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一)既要指导学生安装、调整和操作实验仪器,又要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选取实验条件、分析实验现象、判断实验故障和审查实验数据。

要求每个学生都会进行实验操作。

(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要求学生既能正确读出有效数字,又能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四、实验考核方式考查五、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电磁学实验基础知识及常用仪器使用方法(4学时)(1)项目类别:必做R选做£(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R(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理解电磁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的原理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

《磁性物理学》教学大纲关于组织修制定

《磁性物理学》教学大纲关于组织修制定

《磁性物理学》教学大纲Magnetism in Physics课程代码: M102105总学时:(理论+实验)56+12 学分:4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课程类别:必修先修课程:普通物理、理论物理、固体物理面向专业:应用物理学开课学科:凝聚态物理学开课二级学院:理学院执笔:崔玉建审校:焦志伟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应用物理专业的专业方向基础课。

主要介绍磁现象和规律、磁性起源及自发磁化理论、铁磁体内的能量、磁畴和技术磁化、铁磁物质在交变场作用下的磁化特性、各种磁物理效应和磁性材料的应用。

以此作为学习其它专业方向课的基础。

二、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1、熟练掌握各基本磁学量的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2、掌握磁体中静磁能的概念,理解退磁场的概念,理解简单几何形状磁体退磁因子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磁滞回线的退磁修正。

3、了解磁路的简单概念。

实践环节:了解磁场、磁感应强度的测量方法。

第二章1、理解洪特定则,会计算原子或离子的磁矩。

2、了解轨道角动量淬灭的条件。

3、了解晶体的能带理论对金属磁矩的解释。

第三章1、掌握顺磁物质的基本物理特性,理解朗之万的经典和量子理论顺磁性理论;2、掌握铁磁物质的基本物理特性,理解奈尔的铁磁学理论,理解居里温度与分子场系数的关系;理解海森堡铁磁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场系数、居里温度与交换积分常数的关系;物质出现铁磁与反铁磁的条件。

了解贝斯统计理论和自旋波理论。

3、掌握反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的基本物理特性;理解分子场理论对反铁磁和亚铁磁性的唯象理论处理;理解超交换作用的基本概念。

4、掌握铁氧体的结构、磁矩和磁特性。

实践环节:了解铁氧体的制备方法和磁性的测量方法。

第四章1、掌握常见的磁性材料的磁晶各向异性,掌握单轴晶体和立方晶体的各向异性能的计算;了解磁晶各向异性场的概念;了解产生磁晶各向异性的机理;了解磁性材料的其它几种各向异性;了解磁晶各向异性性能的测量方法。

《磁性材料与器件》教学大纲

《磁性材料与器件》教学大纲

《磁性材料与器件》教学大纲磁性材料与器件是一门介绍磁性材料的基本原理、性质和应用的课程。

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磁性材料与器件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该课程的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磁性材料与器件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前置课程:材料学基础、电磁学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磁性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2.掌握磁性材料的物理特性测量方法;3.理解磁性材料的磁学特性,包括磁滞回线、磁导率等;4.熟悉常见的磁性材料应用及其制备工艺;5.能够设计和优化磁性材料器件;6.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周:引言与磁性材料概述-课程介绍-磁性材料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磁性材料的分类和特性第二周:磁性材料的物理特性测量-磁场的测量方法-磁化曲线的测量与分析-磁导率的测量与计算第三周:磁性材料的磁学特性-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密度的关系-磁化强度和磁化率的定义和计算-磁滞回线与磁滞损耗第四周:常见磁性材料的特性与应用-软磁材料的特性与应用-硬磁材料的特性与应用-磁存储材料的特性与应用第五周:磁性材料器件的制备工艺-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薄膜磁性材料的制备工艺-磁性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第六周:磁性材料的器件设计与优化-磁性材料在传感器和电机中的应用-磁性材料器件的设计原理和优化方法-磁性材料器件的性能测试和评估第七周:磁性材料的前沿研究与发展趋势-新型磁性材料的合成方法与性能-磁性现象与自旋电子学的关系-磁性材料在能源和信息存储中的应用课程组织形式:1.讲授课:通过PPT讲解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

2.实验课:安排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进行磁性材料的性能测试和器件制备。

3.讨论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学习材料中的问题和案例。

4.课程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对磁性材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1.《磁性材料学》芮琳2.《现代磁性材料与磁性器件》杨荇辉参考书目:1.《磁性材料与磁性现象》张继德2.《磁学基础》钟守武3.《材料科学基础》周建民评价与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成绩等。

《电磁学》教学大纲

《电磁学》教学大纲

《电磁学》教学大纲执笔人:胡文弢董永胜审稿人:胡文弢课程代码:070208课程名称:电磁学授课对象:物理学专业专科生课程性质:物理学专业基础课(考试)Ⅰ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一、学科特点1、本课程属于物理学专业基础课,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所有理工科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以经典力学为基础,以实验事实为依据,采用矢量代数和矢量分析方法,以场的观点,去研究电磁场与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基本规律和在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应用。

2、本课程具有理论逻辑性强、实验性强、数学形式优美和应用性广的显著特点。

3、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建立于19世纪后期,它在微观和宏观世界的研究中发挥作用,是电机、电视机、收录机、电子计算机、雷达等的基本原理;与空间技术、激光技术、超导技术乃至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电工学、电子学、无线电学、自动控制、等离子体物理学和磁流体力学等技术学科和新学科都是基于电磁学而发展创立;光学、生物学、化学乃到生命科学等大领域学科也无不与电磁学密切相关;现代物理所获得的许多新成果,要用于技术转化成生产力,也不能没有电磁学理论的辅助。

4、目前本课程的应用和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工程技术应用方面,麦克斯韦方程组经常而普遍地用来解决各式各样的实际问题;二是在理论基础研究方面,正不断努力推广电磁理论,使其成为更一般理论的一种特殊情况。

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可适当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因材施教,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要使学生掌握电磁学的理论精髓,又要使学生体会和领略实验对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使学生学会采用必要的高等数学方法去分析和研究电磁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电磁学问题的能力。

2、电磁学应致力于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正确、严格的阐述,对某些难点作较详细的分析和深入的讨论,但也要注意因现代物理学发展条件的改变,某些概念可能有拓宽和演变,要充分利用电磁学与某些问题的联系,寻找与电磁学有关的物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寻找适合的延伸点,介绍电磁学与工程、技术学科的密切相关的某些重要应用,要适当介绍一些电磁学定律建立的某些历史以及有价值的背景资料,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磁性物理”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

“磁性物理”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

“磁性物理”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磁性物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质的磁性及其相关现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磁性物理在材料科学、电子信息、生物医学等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磁性物理”课程的体系构建及实践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程体系构建1. 课程目标磁性物理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磁性物质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了解磁性物质的性质与特点,掌握磁性物质的应用前景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中的重要性。

2. 课程内容(1)磁性物质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磁性物质的基本概念包括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顺磁性和抗磁性等;磁性物质的基本原理包括磁跃移、自发磁化、顺磁性质和铁磁性质等。

(2)磁性物质的性质与特点磁性物质的性质包括磁化曲线、磁化强度、磁化率、磁导率等;磁性物质的特点包括磁性的来源、磁性能的分类、磁性的测量方法等。

(3)磁性物质的应用前景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中的重要性磁性物质在电子信息、生物医学、磁记录、磁传感器、磁医学及磁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3. 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科研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4.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实验仪器展示、科研成果展示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5. 实践环节设置实验探究、科研讨论、学科竞赛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践探索通过对磁性物理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环节进行改革,提高课程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应用需求。

2. 教学资源共享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3.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4. 职业指导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磁性物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就业前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目标。

《磁性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磁性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磁性材料Magnetic Materials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实验(含上机):0学时,课外0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7学期先修课程:材料结构与物性、材料科学基础适用专业:材料物理、材料学教材:严密,《磁学基础与磁性材料》,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

开课单位: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材料物理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是我系本科学生一门必修专业主干课。

主要从电子结构及晶体结构两个层次探讨磁学基础理论和磁性材料的制备、性能和检测。

第一部分阐述磁学和材料磁性的基础理论和主要概念,包括原子磁矩和各种磁性、磁性材料中的基本现象、磁畴结构、技术磁化和动态磁化理论等。

第二部分阐述主要门类的磁性材料,包括软磁材料、永磁材料、磁记录材料、磁电阻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和磁性液体等,既有已广泛应用的材料,也有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有望在将来获得重要应用的磁性材料。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大纲所规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材料问题的能力以及怎样从事磁性材料研制、生产和应用等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磁学基础知识(4学时)1.1静磁现象(2学时)(1)了解静磁现象定义;(2)理解磁矩、磁化强度M、磁场强度H和磁感应强度B、磁化率和磁导率、退磁场、静磁能的基本概念;(3)掌握静磁现象的原理;重点:对静磁现象有基本的认识。

难点:理解静磁现象的原理。

1.2材料的磁化(1学时)(1)了解磁性材料对外磁场的响应特性;(2)理解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的定义;(3)掌握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的影响因素;重点:了解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的定义;1.3磁性和磁性材料的分类(1学时)(1)了解物质磁性和各种磁性材料的分类;(2)理解常见磁性材料的磁性能;(3)掌握磁性材料的应用领域和特点;重点:理解常见磁性材料的磁性能。

第2章物质的磁性(4学时)2.1原子磁矩(1学时)(1)了解原子磁矩的来源;(2)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3)掌握电子轨道磁矩、电子自旋磁矩和原子磁矩的原理;重点: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铁磁学》课程教学大纲

《铁磁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树节居家活动总结报告一、活动背景植树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一个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宣传时刻。

而今年正值新冠疫情期间,因此无法外出参加大型的植树活动,所以我便想到在家进行一场居家植树活动,既能响应国家号召,又能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力量,一起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二、活动准备在活动开始前,我事先做好了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些关于植树的知识和技巧,以便在活动中能够指导家人们正确地植树。

其次,我准备了一些种植工具,包括铁锨、铲子、水桶等,以便在活动中使用。

最后,我还购买了一些树苗,包括松树、樱桃树等,以便在活动中进行植树。

三、活动过程在植树节当天,我们全家人早早地就开始了居家植树活动。

首先,我和家人们一起清理了家里的院子,为植树活动做好了准备工作。

然后,我在院子里挖好了一些树坑,准备植树。

接着,我在家里的花盆中种植了一些花草,以美化家居环境。

随后,我便开始了植树工作。

我先向家人介绍了植树的方法和技巧,然后我和他们一起进行了实践。

在我们的指导下,家人们纷纷拿起铁锨、铲子,开始了植树的工作。

我们一边说笑一边劳动,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植树工作。

这时,院子里已经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在这个过程中,家人们不仅体会到了植树的乐趣,还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四、活动效果这次居家植树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方面,我们家植树活动响应了国家号召,积极参与了植树节的活动。

另一方面,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家人不仅获得了植树的技巧和经验,还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花盆种植活动,使我们的家居环境更加美化,也提升了家人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总之,这次居家植树活动是一次很成功的活动。

我们不仅为环境保护出了一份力,还提高了家人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美化了家居环境。

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的举行,能够在整个家庭中树立起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也能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出一份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性物理学》教学大纲
Magnetism in Physics
课程代码:M102105
总学时:(理论+实验)56+12 学分:4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课程类别:必修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理论物理、固体物理面向专业:应用物理学
开课学科:凝聚态物理学开课二级学院:理学院
执笔:崔玉建审校:焦志伟
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是应用物理专业的专业方向基础课。

主要介绍磁现象和规律、磁性起源及自发磁化理论、铁磁体内的能量、磁畴和技术磁化、铁磁物质在交变场作用下的磁化特性、各种磁物理效应和磁性材料的应用。

以此作为学习其它专业方向课的基础。

二、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1、熟练掌握各基本磁学量的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2、掌握磁体中静磁能的概念,理解退磁场的概念,理解简单几何形状磁体退磁因子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磁滞回线的退磁修正。

3、了解磁路的简单概念。

实践环节:了解磁场、磁感应强度的测量方法。

第二章
1、理解洪特定则,会计算原子或离子的磁矩。

2、了解轨道角动量淬灭的条件。

3、了解晶体的能带理论对金属磁矩的解释。

第三章
1、掌握顺磁物质的基本物理特性,理解朗之万的经典和量子理论顺磁性理论;
2、掌握铁磁物质的基本物理特性,理解奈尔的铁磁学理论,理解居里温度与分子场系数的关系;理解海森堡铁磁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场系数、居里温度与交换积分常数的关系;物质出现铁磁与反铁磁的条件。

了解贝斯统计理论和自旋波理论。

3、掌握反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的基本物理特性;理解分子场理论对反铁磁和亚铁磁性的唯象理论处理;理解超交换作用的基本概念。

4、掌握铁氧体的结构、磁矩和磁特性。

实践环节:了解铁氧体的制备方法和磁性的测量方法。

第四章
1、掌握常见的磁性材料的磁晶各向异性,掌握单轴晶体和立方晶体的各向异性能的计算;了解磁晶各向异性场的概念;了解产生磁晶各向异性的机理;了解磁性材料的其它几种各向异性;了解磁晶各向异性性能的测量方法。

2、掌握磁致伸缩的基本概念;掌握立方晶体的磁致伸缩公式;了解单轴晶体的磁致伸缩的公式;了解磁致伸缩的物理根源。

3、掌握磁弹性能的物理概念及几种简单情况下的计算方法;理解磁弹性能的物理意义。

第五章
1、理解铁磁体中的退磁能是形成磁畴的原动力;对磁畴、畴壁有清晰的物理概念。

2、理解畴壁形成原理,壁内原子磁矩取向规律以及畴壁的厚度和能量的简单计算。

3、了解各种类型的磁畴结构,掌握运用平衡条件求解磁畴结构的方法。

4、了解微粒、薄膜磁体的磁畴结构及其应用。

实践环节:磁畴的观察
第六章
1、理解磁化、反磁化过程,理解畴壁位移起始磁导率,转动磁化起
始磁导率和矫顽力的计算。

2、理解不可逆磁化过程的分析和反磁化过程的计算。

第七章
1、了解铁磁物质在交流磁场作用下的动态特性,掌握各种损耗的计算方法。

2、了解畴壁的动态方程和畴壁的自然共振,掌握??,???随频率f变化的关系曲线。

第八章
1、掌握软磁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测量方法。

2、掌握永磁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测量方法。

实践环节: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测量。

第九章
1、了解铁磁体中磁阻效应、磁热效应、霍尔效应、磁光效应及其起
源;
2、理解解磁性材料的使用范围和基本特点。

实践环节:了解磁阻效应、磁热效应、霍尔效应、磁光效应。

本课程要求完成课外习题20-30道。

三、课程教学学时安排
四、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考核类别:考试
2、考核形式:闭卷
3、成绩评定:百分制,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80%
五、推荐教材
《铁磁性物理》近用聪信(日)着,葛世慧译,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磁学基础与磁性材料》,严密,彭晓领编着,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六、主要参考书
1、Modern Magnetic Material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Robert C, O’handley, by John wiley&Sons, Inc. 2000。

2、《磁性物理学》,宛德福编,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年11月
3、《铁磁学》,北京大学物理系铁磁学编写组,1976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