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三四(太阳方位+四季)学案
小学科学34《四季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34《四季的变化》(教案)四季的变化引言:《四季的变化》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四季的变化,学生可以了解季节变化的原因和特征,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感知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设计,提高学生对四季变化的认知和理解。
一、课堂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展示四季的特征和变化,激发学生对四季变化的兴趣,引导学生回忆和思考四季变化的原因。
2.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哪些四季的变化?你们觉得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者展示板,讲解四季的变化和原因。
2. 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公转和自转对四季变化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太阳直射地球不同位置时造成的季节变换现象。
3. 讲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节气的含义和对应的时间点。
三、实践探究(30分钟)1. 实地探索四季变化: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边环境的四季变化。
学生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气温的变化、天空的颜色等,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2. 制作季节图表:学生回到教室后,根据自己的实地观察和记录,利用海报纸或者彩纸,制作四季变化的图表,标明每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3. 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加深对四季变化的认知。
四、合作学习(2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一个季节进行讨论和研究。
小组成员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对季节特点的认识和观察结果,并合作制作小组报告。
2. 小组报告: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给其他小组汇报自己研究的季节特点和变化,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互动。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拓展延伸(20分钟)1. 多媒体展示:通过观看视频或者图片展示,了解不同地区四季变化的特点和异同,激发学生对地理环境和文化差异的兴趣。
2. 实地调查:引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家人或者亲友对四季变化的感受和理解,以活动形式呈现调查结果。
《太阳的位置与方向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太阳的位置与方向》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太阳在不同时间和位置的方向变化规律。
2. 掌握太阳的升起、中午和落下的表现特征。
3. 能够根据太阳的位置判断方向。
二、导学步骤1.观察太阳的位置与方向首先让学生在一个晴朗的天气条件下,仔细观察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请学生在不同时间记录太阳的位置并标记方向,比如早晨、中午和傍晚的太阳位置如何变化。
2.讨论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通过学生观察的记录,引导学生讨论太阳在不同时间和位置的方向变化规律。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思考太阳为什么会在不同时间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以及这种变化对地球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3.探究太阳的升起、中午和落下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升起、中午和落下的过程,让他们观察太阳在这三个时间点的位置和方向变化。
通过探究,让学生了解太阳在不同时间点的表现特征,并讨论这种现象的原因。
4.实际操作判断方向让学生利用太阳的位置判断方向,比如使用手表和太阳的位置来确定东西南北的方向。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根据太阳位置判断方向的方法。
5.总结学习成果在学习结束时,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并进行小结讨论。
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回答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变化规律、太阳的升起、中午和落下特征以及根据太阳位置判断方向的方法等内容,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导学设计评价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将能够了解太阳在不同时间和位置的方向变化规律,掌握太阳的升起、中午和落下的表现特征,以及能够根据太阳的位置判断方向的方法。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方向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和地球上生物的重要性。
2. 掌握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对地球的影响。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出、日落等现象。
二、导学内容1.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3. 日出、日落等现象的解释三、导学流程1.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引发学生对太阳及其重要性的思考。
《太阳的位置与方向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太阳的位置与方向》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的1. 了解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2. 掌握太阳的升起、落下、中午位置与方向的变化。
3. 能够利用观察太阳的方法确定方向。
二、知识要点1. 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规律。
2. 太阳升起、落下的位置与方向。
3. 太阳在中午的位置与方向。
三、导学内容1. 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规律太阳是地球的一颗恒星,围绕着地球旋转。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因此看起来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太阳的运动路径称为日运动线。
2. 太阳升起、落下的位置与方向当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它的方向是东方;当太阳落到地平线时,它的方向是西方。
太阳升起时可确定东方,落下时可确定西方。
3. 太阳在中午的位置与方向当太阳在正午时分,它的高度最高,处于天顶位置。
这时,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影子来确定南北方向。
当影子最短时,指向地面的方向就是正南方向;当影子最长时,指向地面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向。
四、导学方法1. 实地观察太阳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和方向。
2. 利用影子来确定南北方向。
3. 制作太阳的运动轨迹图。
五、导学过程1. 观察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让学生在不同时间段去户外观察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记录下每个时间点太阳所在的位置,并画出太阳的运动路径。
让学生思考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规律。
2. 利用影子确定南北方向让学生感受影子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认识到影子最短时正是太阳在正午时分。
利用影子的方法确定南北方向,并观察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是否一致。
3. 制作太阳的运动轨迹图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太阳位置和方向制作太阳的运动轨迹图,能够清晰展示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规律。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太阳的位置与方向变化规律,能够利用观察太阳的方法确定方向。
同时,学生也应该认识到太阳作为地球的恒星,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气候产生着重要影响。
七、拓展延伸1. 研究太阳高度对影子长度的影响。
2. 观察当地不同季节太阳的升起、落下位置与方向的变化。
《太阳的位置与方向导学案》

《太阳的位置与方向》导学案一、导入引言你是否曾想过为什么太阳每天都会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呢?为什么夏天太阳的位置比冬天高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修关于太阳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有趣的话题吧!二、目标设定1. 了解太阳的运动规律,能够描述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方向。
2. 掌握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等重要时刻太阳的位置变化。
3. 能够诠释为什么夏天白天时间长,冬天白天时间短的原因。
三、知识讲解1. 太阳的运动规律: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这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导致太阳看起来在天空中从东向西运动。
2. 太阳的高度:夏至时太阳在天空中最高,冬至时最低。
这是因为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角度不同,导致太阳直射点位置不同。
3. 太阳的影子:太阳高度越高,物体的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低,物体的影子越长。
四、实践操作1. 观察太阳的位置:在不同时间观察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记录下来并比较。
2. 制作日晷:利用日晷观察太阳的影子变化,了解太阳的运动规律。
3. 计算太阳高度:根据太阳的影子长度和物体的高度,计算太阳的高度角度。
五、拓展延伸1. 太阳能利用:了解太阳能的来源和利用方式,探索可更生能源的重要性。
2. 太阳系探索:进修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运动规律和特点,拓展对宇宙的认识。
3. 天文观测:参与天文爱好者活动,观测星空中的各种现象,增长知识和兴趣。
六、总结反思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太阳的位置与方向的规律,明白了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太阳运动的影响。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探索天文奥秘,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探索宇宙的奥秘吧!七、作业安置1. 制作一个太阳运动模型,展示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
2. 调查太阳能利用在当地的应用情况,撰写一份调研报告。
3. 观察星空,记录下自己发现的有趣现象,写成一篇观星日记。
八、课后反馈1. 你对太阳的位置与方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2. 你在实践操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3. 你对天文学和宇宙有了新的认识吗?通过本次进修,希望同砚们能够对太阳的位置与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激发对天文学和宇宙的兴趣,不息探索未知的领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太阳的位置与方向》作业设计方案

《太阳的位置与方向》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目的: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帮助学生了解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对地球上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对天文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设计内容:1. 让学生了解太阳的运动规律:太阳每天都会经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而且在不同季节太阳升起和落下的位置也会有变化。
2. 让学生观察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来了解当天的时间以及季节。
3. 让学生探讨太阳的高度和影子的变化:太阳的高度会影响物体的阴影长度,通过观察阴影的长度变化可以判断太阳的高度和时间。
4. 让学生练习使用罗盘测量太阳的方向:罗盘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测量太阳的方向,从而了解太阳在不同时间的方位。
三、设计步骤:1. 观察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让学生每天在同一时间观察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并记录下来。
2. 绘制太阳运动图: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太阳位置和方向,绘制太阳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图表。
3. 测量太阳的高度和阴影长度:让学生在不同时间测量太阳的高度和物体的阴影长度,并记录下结果。
4. 使用罗盘测量太阳的方向:让学生使用罗盘测量太阳在不同时间的方向,并与实际观察进行对比。
四、设计评价:1. 观察记录: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评价学生对太阳位置和方向的理解能力。
2. 图表绘制:评价学生能否准确绘制太阳的运动图表,反映学生对太阳运动规律的掌握程度。
3. 测量准确性:评价学生测量太阳高度和阴影长度的准确性,检查学生对太阳高度和阴影长度的理解。
4. 罗盘测量:评价学生使用罗盘测量太阳方向的准确性,检查学生对罗盘使用方法和太阳方向的掌握情况。
五、设计意义: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天文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探索自然规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全面的培养。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导学案》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太阳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位置和方向变化。
2. 掌握利用影子和日晷观测太阳位置和方向的方法。
3. 能够诠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
1. 太阳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位置和方向。
2. 利用影子和日晷观测太阳位置和方向的方法。
3.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影响。
三、导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请同砚们观察周围环境中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思考太阳为什么会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呈现不同的位置和方向。
2. 进修新知识:讲解太阳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位置和方向变化规律,包括日出、日中、日落等现象的诠释。
3. 进修方法:介绍利用影子和日晷观测太阳位置和方向的方法,让同砚们实际操作并记录观测结果。
4. 拓展知识: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影响,引导同砚们思考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等现象。
5. 练习与检测:设计练习题目,让同砚们稳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小测验检测进修效果。
6.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进修内容,展望下节课将进修的内容,激发同砚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四、导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践,让他们深入理解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变化规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同时,通过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讲解,拓展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引发了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验和观察,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案

小学科学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案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太阳是地球的最近恒星,它是地球的能量来源之一。
2. 掌握太阳自东方升起,自西方落下的基本运动规律。
3. 了解太阳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的高度和位置变化。
4. 培养学生发现、观察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太阳是地球的最近恒星,它是地球的能量来源之一。
2. 掌握太阳自东方升起,自西方落下的基本运动规律。
三、教学难点1. 了解太阳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的高度和位置变化。
2. 培养学生发现、观察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通过提问“白天是怎样从黑夜变过来的?”引发学生对太阳位置和方向的思考。
2. 概念讲解(约15分钟)a. 呈现太阳图片或使用模型,向学生解释太阳是地球的最近恒星,并且是地球的能量来源之一。
强调太阳的重要性。
b. 介绍太阳的自然运动规律。
解释太阳自东方升起,自西方落下的原因,并通过示意图或实际观察进行说明。
3. 活动实践(约30分钟)a. 准备一张大纸地图,标出学校所在的位置,并用箭头表示东西方向。
b. 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不同时间到指定观察地点,观察太阳相对于地平线的位置和方向,并记录在纸地图上。
c. 学生回到教室后,将各自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和总结。
让学生发现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变化规律,并将其填写在纸地图上。
d. 探究太阳高度和位置变化的原因。
让学生思考夏天和冬天太阳高度和位置变化的原因,并给予一些提示,例如地球自转轴的倾斜等。
4. 知识拓展(约10分钟)a.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太阳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地理位置的高度和位置变化。
b. 引发学生对太阳在其他星球上的位置和方向的思考,拓宽他们的科学知识视野。
5. 总结归纳(约5分钟)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归纳总结太阳位置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记录在课堂笔记中。
6. 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的延伸,板书记录学生总结归纳的太阳位置和方向变化的规律,例如:夏天太阳高、冬天太阳低。
《太阳的位置与方向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太阳的位置与方向》导学案第一课时本文将为同学们介绍太阳的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太阳的运行规律和对地球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本文,同学们将能够了解太阳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位置和方向变化,从而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和变化。
一、导入1. 引入主题:太阳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光源和热源,对地球上的生物和自然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太阳的位置与方向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和适应自然环境至关重要。
2. 激发兴趣: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自己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看到太阳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太阳的位置与方向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二、学习过程1. 太阳的位置:太阳是地球周围运行的一颗恒星,其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通过实地观察或模拟实验,同学们可以了解太阳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位置变化规律。
在北半球,太阳的高度角在春分和秋分时最高,冬至和夏至时最低;在南半球,则相反。
2. 太阳的方向:太阳的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变化。
通过观察太阳在不同时间段的位置,可以了解到太阳的东升西落规律,以及在正午时分太阳的方位。
3. 太阳的直射点:太阳的直射点是指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其位置会随着地球公转而变化。
了解太阳的直射点位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季节变化和气候分布。
4. 实际应用:了解太阳的位置与方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还可以帮助我们根据太阳的位置调整生活作息,合理安排户外活动等。
三、拓展延伸1. 同学们可以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与方向,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探讨太阳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2. 可以让同学们设计实验或观察计划,通过实地观察或数据分析,验证太阳的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3. 可以引导同学们思考太阳的能量如何被利用,探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四、总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太阳的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还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这些知识。
太阳的位置与方向对地球生活的影响深远,我们应该珍惜太阳能源并合理利用,保护地球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三太阳方位学案
太阳方位
(2019·天津)假期里,小明同学外出旅游。
某日早
晨小明拍摄了日出的照片,随即发到微信朋友圈。
在天
津(39°N,117°E)的爸爸和在国外甲城市出差的妈妈马
上做出了回复(下图)。
据此回答第1题。
1.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测出甲城市的( )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当天日落的方向
D.当日正午太阳高度
(2019·江苏)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
2 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
落的理想之地。
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
时刻表”。
据此回答第2题。
日期日出时刻日落时刻
①7:32 17:08
②6:31 18:15
③4:45 19:39
④7:22 16:49
2.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2019·湖北模拟)暑假期间,家住中国M地的小丹跟
随旅游团乘大巴到N地观光旅游,旅游大巴日出时出发,
日落时回到出发地。
右图为旅游大巴的出行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3题。
3.出发与返回时,小丹的座位分别位于客车前进方向的右
侧、左侧,为避免阳光照射,小丹( )
A.去N地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B.去N地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C.返回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D.返回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2019·天津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2019年元旦日出景观素描图,图中小船逆流而上,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
读图,回答第4题。
4.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出景观
的日期在( )
A.2019年2月
B.2019年7月
C.2019年12月
D.2020年1月
(2019·福建模拟)云南古城楚雄(25°N,101.5°E)的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内建有太阳历广场,广场中的花岗岩墙壁上雕刻着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发明过程和计算、换算方法,彝族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以及彝族古代文明成果等彝族发展历史。
图1示意太阳历广场结构,图2为太阳历广场景观图。
据此回答第5题。
图1 图2
5.下列石柱在一年中,都有机会将影子投射到祖先神柱,但只能将影子投射到祖先神柱一次的石柱是( )
A.龙神 B.鹰神C.羊神 D.火神
(2019·潍坊模拟)小明家住潍坊平原地带(36.8°N,119.5°E)的农村(下图所示),当地住宅朝向长期以来就有“朝阳”和“朝阴”的说法,这里的“朝阳”是指房屋朝向为南略偏东的方向,“朝阴”是指房屋朝向为南略偏西的方向。
小明经测量发现,每天12:20左右自家房屋山墙与墙外电线杆的影子平行。
据此
完成6、7题。
6.房屋“朝阳”的好处可能是( )
A.方便日常出行 B.利于村庄规划
C.抵御冬季寒冷 D.增加夏季采光
7.小明家房屋的朝向是( )
A.朝阳 B.朝阴 C.正南 D.正西
微专题四四季变化学案
昼夜长短
(2019·黑龙江模拟)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
强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约在零下40 ℃以下,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
”据此回答第1题。
1.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 )
A.漠河B.喜马拉雅山C.北极地区D.南极地区
读下图,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2~4题。
2.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3.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 )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
正午太阳高度
(2016·江苏)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
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
景观设计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8题。
1.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
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9·天津模拟)北京市高达528米的
“中国尊”大厦于2018年全面竣工。
下图为“建
设中的中国尊”和“中国尊大厦所在区域电子地图”。
据此回答第5题。
2.若图1照片拍摄当日,天安门升旗时间为4:46,则该日北京( )
A.正午日影较长
B.处于夏至前后
C.正值秋高气爽
D.日出东南方向
(2019·江苏模拟)(双选)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9年3月5日23时33分云南省腾冲市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下图为“震中位置图”。
据此完成第6题。
3.从地震发生日至夏至日,腾冲( )
A.昼夜时差逐渐变大
B.正午日影越来越短
C.日出方位渐渐北移
D.日落时刻不断提前
4.若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垂直立秆,
其秆正午影长与杆高的比值为P,则( )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2
C.冬至日P>1 D.全年日P<1
(2019·海南模拟)天津王先生的家是一个高层建筑的二楼,令他苦恼的是因为南楼遮挡,寒冬的正午直到1月16日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朋友李先生家的顶楼阳台则没有这样的烦恼,但为了更好地采光晾晒衣服,李先生家的伸缩式晾衣架的高度在不同季节绳索距离楼顶的高度还是要调一调。
据此回答8、9题。
5.王先生家的阳台正午时分每年大约有多长时间没有阳光射入( )
A.18天 B.36天C.25天 D.50天
6.与上海的同等情况相比较,李先生家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 )
A.冬季长,夏季短 B.冬季长,夏季长 C.冬季短,夏季长 D.冬季短,夏季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