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西师大版语文4课游漓江课件

合集下载

《游漓江》PPT课件3 (共16张PPT)

《游漓江》PPT课件3 (共16张PPT)
图片
生字
句子
要求
体会
朗读
推荐
生词

一、给加点字注音。 ( ) ( ) 伺 .
二、词语积累库。 悠( )自( ) 蜿( )曲( ) 扬蹄( )( )
上边画着九匹骏马,有的默默地伫立,有 的悠闲地嚼草,有的扬蹄疾走,还有的昂 首嘶鸣 一座座山峦的侧影,躺在淡淡的波纹里,轻轻 地晃荡着. 瞧,这隔江对峙的两座小山,都向两旁张开了 岩壁,活脱脱像两只公鸡正拍打着翅膀.那微 微侧向江面的两座峰顶,就像是紧紧窥伺着 对方的鸡头,正使出自己的气力想啄过去. 至于”阳朔山水甲桂林”,就让它成为我心 中的一个美丽的悬念吧.
朗读

这就是著名的画山,上边画着九匹骏马,有的默 默地伫立,有的悠闲地嚼草,有的在扬蹄疾走,, 还有的在昂首嘶鸣.其实随着天气和光线的变 幻,随着游人仰视角度和方位的不同,画山会给 人留下许多迥然相异的印象.

“阳朔山水甲桂林”,既是作者心中的一个 悬念,也是读者心中的一个悬念。这巧妙的 结尾更能激起读者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对阳 朔山水的向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游漓江
象鼻山: 一根石柱伸向江心 像大象鼻子尽情畅饮
景点
斗鸡山: 两座山对峙
画 山: 姿态不同
像鸡在争斗
像不同的画
特点: 独特神奇 (抒发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比热爱)



在写漓江水的同时,作者自然而然就写到了 山,巧妙地过渡了! 而“躺”、“淡淡”、“轻轻”、“晃荡” 这些词语都道出了美的意境.


一个“瞧”字,把我们的视线又引向了神奇 的斗鸡山。“张开”、“拍打”、“窥伺”、 “啄”等动词的准确使用,使我们真切地感 受到,两只公鸡仿佛就要展开你死我活的战 斗了。

游漓江教学讲解课件20230811.

游漓江教学讲解课件20230811.

游漓江教学讲解课件2023081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游漓江》这篇课文。

课文主要描绘了漓江的美丽风光,通过作者的游历体验,展现了漓江的山清水秀、奇峰异石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旨在让学生感受漓江的自然美,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感受漓江的自然美,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难点:体会课文中作者对漓江美景的描绘,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游漓江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原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展示漓江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对漓江的印象。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进行实际运用练习。

4. 朗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5. 内容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漓江美景的描绘,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游漓江板书内容:山清水秀奇峰异石自然美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漓江美景。

a. 课文描绘了漓江的哪些美景?b. 作者为什么热爱漓江?c. 你对漓江有什么印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漓江的美景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在课堂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但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游历过的美丽景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游漓江》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漓江的美丽风光,通过作者的游历体验,展现了漓江的山清水秀、奇峰异石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课《游漓江》课件

课《游漓江》课件
(2)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漓江的美。
补充说明:生字、新词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同时,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感受漓江的自然风光,培养审美情感。
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补充说明: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在本节课中,教师应通过播放漓江风光视频、展示漓江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漓江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2.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漓江的美。
课《游漓江》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八单元《游漓江》。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游漓江》的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修辞手法以及文章结构;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桂林漓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生字、新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3)例句:“江水清澈见底,仿佛一条绿丝绦。”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江水比作绿丝绦,形象地描绘出江水的清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漓江的资料,如诗词、摄影作品等,进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语言表达是否清晰,语调是否抑扬顿挫,是否关注到全体学生;
3.课堂提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是否高;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4.游漓江,教学设计,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4.游漓江,教学设计,教案
学习本课要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激发学生对漓江的喜爱之情,并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优美的文字中领略漓江两岸山峰的独特与神奇,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2.自觉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背下来。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优美的文字中领略漓江两岸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三、游漓江,赏句激情
1.漓江山奇,细细欣赏别有一番情趣在其中。作者来到漓江带着一份怎样的心情?相信从第一自然段中你会体悟到作者那份心情。
(指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这段中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2.探讨交流,体悟作者那份闲适之心。
3.带着这份闲情雅致,作者的游山玩水之旅就这样开始了。读读课文2至5自然段,想想这里的山峰有什么特点,把最吸引你的词句标画下来,随时批注你的感悟。
(分组再读第2—5自然段,将这里独特神奇的山通过朗读加深感悟。)
7.作者的赏景之途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他却仍意犹未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指名朗读最后两段。思考你从这句话中发现了什么“弦外之音”?)
8.阳朔的风景此时成了作者心中的一个念想,也成了读者心中的一个悬念,期待着我们有朝一日去揭开阳朔神秘的面纱。
4.﹡游漓江
教材简析
本文描绘了漓江两岸独特而神奇的山峰。先总写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一座座矮小的山峰像一根根竹笋、一把把宝剑、一座座屏风,在青草丛中直挺挺地冒了出来,像一个个硕大的盆景,蕴藏着许多的妩媚。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把漓江最具代表性的象鼻山、斗鸡山、画山的独特与神奇,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文章优美精炼的语言、丰富合理的想象、真挚充沛的情感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欣赏、积累。
四、品构篇,悟文习法
1.纵观全文,静思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将漓江的美呈现在我们面前。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4 游漓江|西师大版 (共41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4 游漓江|西师大版 (共41张PPT)
---------------------------------------------
校园的护栏上,一株丝瓜攀爬在上 面,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不知什么 时候长老了的丝瓜,皮都有点发黄了,每 一个都足有一尺多长,那么垂直的挂在铁 栅栏上,仿佛--------------------------------------。
花带里,狗尾草 已经变黄了,一 阵风吹来,那--------似的狗尾轻 轻地摇曳,仿佛 在说:“----------
-------------------------------------。”
秋天的校园 我爱我们的校园,更爱秋天的校园。
你瞧,校园中央那一棵棵高大的香樟 树,努力地撑开那一把把绿色的大伞, 为我们遮挡阳光。走近一看,香樟树的 叶子,有些变红了,有些变黄了,夹杂 在绿叶丛丛中,仿佛一只只蝴蝶,又似 一朵朵小花点缀其中。叶丛中还有一簇 簇绿色的像巧克力豆大小的果子,仿佛 藏在大树妈妈的怀里,不肯出来,不仔 细看,还真看到呢!
窥伺: 暗中观察动静,等待机会。 (多为贬义)
例:傍晚,屠户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只 狼正在一棵大树后窥伺着他。
溯江而上: 沿着江水逆流而上。
迥然相异: 相差很远。
闻名遐迩: 远近有名,形容异,但我们
合作得非常愉快,因为我们目标一致。
花坛里,月季花的叶子已经没有了光 亮,墨绿色的,稀稀疏疏,枝头顶端还有 一朵、两朵小花,玫红色的,像是新娘头 上的饰品,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红艳。
校园的护栏上,一株丝瓜攀爬在上 面,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不知什么 时候长老了的丝瓜,皮都有点发黄了,每 一个都足有一尺多长,那么垂直的挂在铁 栅栏上,仿佛在比谁的身材长得匀称。黑 色的铁栅栏,绿色的藤蔓,挺直的丝瓜, 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国画!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游漓江课件.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游漓江课件.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游漓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游漓江》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漓江的地理位置、特点、风景名胜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漓江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在我国风景名胜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漓江的特点及风景名胜的介绍。

教学重点: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提取关键信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地图、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漓江风光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漓江的地理位置、特点及风景名胜。

3. 讲解:教师针对教学难点进行讲解,对关键信息进行强调。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扮演小导游,介绍漓江的风景名胜。

5. 例题讲解:分析课后习题,指导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游漓江》2. 内容:地理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点:山水甲天下,碧水青山风景名胜:阳朔、九马画山、黄布倒影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漓江风光的手抄报。

2. 答案:学生需在作业中体现出漓江的地理位置、特点及风景名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漓江的文化背景和旅游景点,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创新性。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漓江的美丽风光。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4.游漓江课件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4.游漓江课件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4.游漓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游漓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体会漓江的自然风光,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

涉及的教材章节为《游漓江》全文。

二、教学目标1. 熟练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感受漓江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体会漓江的自然风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漓江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美景的向往,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描绘的漓江美景,解读生字词。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典型句子为例,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针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漓江的自然风光,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游漓江》2. 生字词:漓、江、翠、峦、倒、影、缭、绕3. 重点句子: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4.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写一段描述漓江美景的文字。

答案示例: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江边的山峦倒映在水中,如梦如幻。

船行江上,水波荡漾,仿佛被这美景所缠绕。

2. 拓展作业:收集关于桂林山水的诗句,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漓江风光,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讲解课文过程中,注意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后,通过作业和拓展延伸,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4.游漓江 》课件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4.游漓江 》课件

5、 用“
”线画出揭示中心的一句话。
5、本题主要考察我们对文章中心的把握。 参考答案: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 的花园能比这时天山更美丽呢?
6、 细读“蔚蓝的天空”到“最心爱的鲜花”,并完成填空。 作者先写雪峰间 ;再写了群峰脚下 ;最后写了小山 坡上 。对这三Hale Waihona Puke 材料进行具体描写,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6、本题主要考察我们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参考答案:白云 塔松 野花
精解详析: 1、本题主要考察我们搭配词语的能力。 参考答案:电影——歌声;工作——效率;动 物——礼品;垃圾——物品。
2、 缩写句子。 (1)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雪峰。_________ (2)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________
2、本题主要考察我们对句子的缩写能力。 参考答案:(1)天空衬着雪峰。(2)雪水飞泻下来。
导读: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采用了很好的移步换景的 写法。比如:“进入天山……”“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 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小山坡上……”等等,这样 的描写顺序使文章的层次很是清晰,读者也能随着作 者的描述走进景色的美丽中。
阅读实训:
1、把搭配不当的词语改正过来。
悦耳的电影( 精美的动物( )—— ( )—— ( ) 提高工作( ) 整理垃圾( )—— ( )—— ( ) )
3、 把本文最后一句话改为陈述句。
3、本题主要考察我们改写句子的能力。 参考答案: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 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4、 根据文章选择合适的内容填空。 (1)文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写塔松抓住了它 的 ;写野花抓住了它的 。(颜色、形状、大小、明暗、 冷暖) (2)“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斑斑点 点细碎的日影。”这句话是描写 的(枝丫、阳光、苔藓、日 影) 4、本题主要考察我们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参考答案:(1)形状 颜色(2)阳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至于“阳朔山水甲桂林”,就让它成为 我心中一个美丽的悬念吧。 • “阳朔山水甲桂林”,既是作者心中的 一个悬念,也是读者心中的一个悬念。 这巧妙的结尾更能激起读者对桂林山水 的向往,对阳山水的向往,对祖国山河侧影,躺在淡淡的波纹里, 轻轻地晃荡着。 • 在写漓江水的同时,作者自然而然就写 到了山,巧妙地过渡了!而 “躺”、 “淡淡”、“轻轻”、“晃荡”这些词 语都道出了美的意境。
• 瞧,这隔江对峙的两座小山,都向两旁张开了 岩壁,活脱脱像两只公鸡正拍打着翅膀。那微 微侧向江面的两座峰顶,就像是紧紧窥伺着对 方的鸡头,正使出自己的气力想啄过去。 • 一个“瞧”字,把我们的视线又引向了神奇的 斗鸡山。“张开”、“拍打”、“窥伺”、 “啄”等动词的准确使用,使我们真切地感受 到,两只公鸡仿佛就要展开你死我活的战斗了。
Kuī cì zhù jiǒng 窥伺 伫立 迥然
• 1.作者游漓江,介绍了哪些有关情况?
生平第一回游漓江,天气情况,利用游 船望两岸风景。
2.找出写漓江山峰独特特点的词语并画上 横线。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出漓江山 峰的什么特点? 像„„竹笋、宝剑、屏风,直挺挺地冒, 像„„盆景。漓江山峰的特点是:没有 斜坡,直挺挺地拔地而起。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诗画
学习要求
风光一
风光二
生字词
探究
感悟
彩霞漓江
桂林山水
漓江晨曦
骆驼过江
学习要求
读课文,说说作者分别抓 住了那些景物描写? 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中漓 江景色的特点。 用你所理解的感情方式朗 读课文。
lí 漓江
cāng pò wǔ 船舱 气魄 妩媚 dǐ 抵达
zhì 对峙 shuò 阳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