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美学教程期末复习题
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社会现象B. 自然现象C. 艺术现象D. 心理现象答案:C2.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美学的奠基人?A. 亚里士多德B. 康德C. 黑格尔D. 牛顿答案:D3. “美是生活”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马克思B. 尼采C. 黑格尔D. 柏拉图答案:A4.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不属于视觉艺术?A. 绘画B. 雕塑C. 音乐D. 摄影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美学研究的范畴?A. 审美经验B. 艺术创作C. 经济理论D. 艺术批评答案:C6. “艺术是表现”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克罗齐B. 康德C. 黑格尔D. 柏拉图答案:A7. 以下哪种理论不属于现代美学?A. 形式主义B. 表现主义C. 结构主义D. 古典主义答案:D8. “美是主观感受”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休谟B. 康德C. 黑格尔D. 柏拉图答案:A9.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不属于表演艺术?B. 戏剧C. 建筑D. 音乐答案:C10. “美是和谐”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亚里士多德B. 康德C. 黑格尔D. 柏拉图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中的“黄金分割”比例是_________。
答案:1:1.6182. 康德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_________的概念。
答案:审美判断3. 黑格尔认为艺术的最高形式是_________。
答案:音乐4. 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出了_________的概念。
答案:理念5. 尼采在其著作《悲剧的诞生》中提出了_________的概念。
答案:酒神精神6.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诗学》中提出了_________的概念。
答案:模仿7. 克罗齐在其著作《美学》中提出了_________的概念。
答案:直觉8. 马克思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提出了_________的概念。
美学教程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美学教程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A. 艺术作品B. 美的规律C. 审美经验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美学的奠基人?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马克思3. 审美经验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感知、情感、理解B. 感知、想象、创造C. 情感、想象、理解D. 感知、情感、创造4.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A. 黑格尔B. 康德C. 柏拉图D. 尼采5.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强调的是:A. 艺术作品的内容B. 艺术作品的结构和形式C.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D. 艺术作品的社会影响6. “审美距离”是指:A. 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物理距离B. 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C. 审美主体与创作者之间的距离D. 审美对象与创作者之间的距离7. 以下哪个不是审美价值的范畴?A. 审美愉悦B. 审美教育C. 审美功能D. 审美批判8. 艺术创作中的“灵感”通常指的是:A. 创作者的艺术技巧B. 创作者的艺术观念C. 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突发奇想D. 创作者对艺术作品的最终评价9. 以下哪个是现代美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A. 模仿B. 表现C. 再现D. 以上都不是10. “美的相对性”这一观点认为:A. 美是绝对的,不受个人和社会的影响B. 美是相对的,受到个人和社会的影响C. 美是主观的,只存在于个人心中D. 美是客观的,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审美判断的三个特点。
2. 解释“审美经验”的四个阶段,并举例说明。
3. 描述“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区别,并给出各自的代表作品。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黑格尔美学中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含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分析现代美学中“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并讨论其对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意义。
《美学专题》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美学专题》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美本身”这一概念是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来的。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威廉•荷加斯。
3.喜剧性美感的类型主要有机智、讽刺和—幽默。
4.被誉为我国现代美育先驱的人是蔡元培。
5.历史上第一部美育专著《审美教育书简》作者是席勒, 出版于—1795 年。
6.心理学美学发展起来以后,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学说,如立普斯的移情说,克罗齐的__________________ 直觉说,谷鲁斯的距离说________ 等等。
7.审美欣赏接受的个人性特点决定了审美欣赏接受的—差异性、—多样性_______ 、不确定性___________ 。
8.精神分析学说是瑞士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来的,他的弟子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学说。
9.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文艺功能时,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________ 的原则。
10.“美在关系”说的代表人物是狄得罗。
11.距离说的代表人物是布洛,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里普斯。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序号填在以下答题框内,否则不给分)(每小题 2分,共20分)1.历史上第一部美学专著的作者是(B )。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A.不能用言语表达 C.难以用言语表达 5.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美和美的规律 C.人的审美经验A.人脑的形成 C.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7. 朗吉诺斯在《论崇高》中,D)oA.庞大体积的显现 C.巨大力量的喷发 8. 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是(A.美育也就是艺术教育C.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部分C.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D.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2, 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A )oA.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B.亚里士多德的《诗学》C.鲍姆嘉登的《美学》D.康德的《判断力批判》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其外。
美学教程期末复习题

《美学教程》复习题一、填空:1、(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的美学专著(美学)的出版,标志美学学科的产生。
2、(1750)年,鲍姆嘉通用(Asthetik)称呼他研究感性认识的专著,标志(美学学科)的产生。
3、在审美发生和美的起源理论中,从古希腊到20世纪初,先后出现过(摹仿说、生物本能说、游戏说)等传统学说,(巫术与图腾崇拜说)20世纪以来在西方的研究当中占主导地位。
4、一百多年来,人类学、考古学、美学、艺术学的研究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人类史前艺术与审美活动的图景,其中主要包括(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始造型艺术、原始歌舞、原始神话)等几大类型。
5、自然美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6、自然美的现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未经劳动改造)的自然事物,另一类是(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事物。
7、在(人类产生)以前,没有自然美存在;自然美的领域是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
8、社会美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个大的方面。
9、根据(材料)不同,绘画艺术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绘画艺术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等。
10、雕塑艺术的制作方法是(雕刻)和(塑造)。
从雕塑艺术样式来区分,雕塑艺术可以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11、建筑艺术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等。
12、从世界范围看,园林艺术主要有(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东方园林)三种类型。
13、根据表现手法区分,戏剧艺术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戏曲)等。
14、人类早期的舞蹈往往是(歌、舞、乐)三者合一的。
15、人们将感性的审美经验升华到理性的思维高度,我们可以把审美形态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在审美形态方面可以分出(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等不同的类型,前者侧重于(客体存在),后者偏重于(主体感受)。
16、优美的核心是(和),其实质在于它体现出了(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
00037美学-16.10自考真题.pptx

D.特质 .在形式美的原则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规律是 A.整齐划一 B.对比调和 C.均衡对称 D.多样统一 4.马克思指出:“作家绝不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手段,作品就是目的本身。”这说明审美活动具有 A.他律性 B.有限无功利性 C.自律性 D.最高功利性 .原始人在身体上刻痕、刺纹、穿耳、穿鼻等装饰活动,属于 A.固定装饰 B.自我装饰
.命运悲剧 C.性格悲剧 D.社会悲剧 .作为审美形态的荒诞形成于 A.古代社会 B.中世纪 C.近代社会 D.现代社会 .喜剧有两种基本形式,即 A.暴露与歌颂 B.滑稽与讪笑 C.讽刺与幽默 D.揭露与批判 .审美理解的特点是
A.直观性 D.多义性 B.随意性 C.非理性 .审美阅历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 D.感知 A.情感 B.想象 C.理性 .现代阐释学认为,艺术的本质体现在人类无限延长的 A.艺术作品中 B.审美对象中 D.审美阅历中 C.社会生活中
.荒诞 .有意味的形式 .虚静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简述意象的的结构。 .简述审美趣味的标准。 .简述悲剧的特征。 .简述艺术品的鉴赏过程。 .简述蔡元培的美育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结合详细事例,论述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贫困的人对最漂亮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经营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 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独特性……”依据这段话,论述审美阅历的非性 D.想象性 E.情感性 25.在%国近代美学史上,对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做出重要贡献的美学家有 A.蔡元培 B.王国维 C.梁启超 D.宗白华 E.李泽厚 三、名词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每题3分,28、29小题每题4 分,共14分) .审美体验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鲍姆加登D. 康德2. 以下哪个不是审美经验的要素?A. 感知B. 情感C. 认知D. 行为3. 艺术与美的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B. 所有艺术作品都具有美感C.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是其核心价值D. 艺术与美是不可分割的4.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审美无利害”的观点?A. 庄子B. 黑格尔C. 康德D. 尼采5. “美是生活”这一观点是由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毛泽东...(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鲍姆加登对美学的贡献。
2. 解释“审美距离”的概念及其在艺术欣赏中的作用。
3. 描述康德关于美的几个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 分析现代科技对艺术创作和审美经验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结合具体艺术作品,分析其审美价值和艺术表现手法。
答案:一、选择题1. C. 鲍姆加登2. D. 行为3. B. 所有艺术作品都具有美感4. C. 康德5. A. 庄子二、简答题1. 鲍姆加登是德国哲学家,他首次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并在《美学》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审美距离”是指在审美活动中,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保持一定的心理和情感距离,以便更客观、更深入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它有助于避免个人情感的干扰,使审美体验更加纯粹和深刻。
3. 康德认为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即美的事物不具有实用目的,但又能引起人们的愉悦感。
他强调审美经验的主观性和普遍性,认为美是主观感受,但这种感受具有普遍性,即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具有共通性。
三、论述题1. 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
《美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共35题,总分值0分 )1. 美育的功能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分)2. 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构筑审美意象的两大基本材料。
(0 分)3. 移情作用的核心是_________ (0 分)4. 西方较为流行的悲剧分类方式是将所有悲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四类。
(0 分)5. 人物美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观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分)6. 悲剧的美感因素可以概括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分)7.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 (0 分)8. _________认为美的本质在于“数的比例与和谐”关系,_________区分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方法。
(0 分)9.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 (0 分)10. _________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明确询问“美是什么”的问题。
(0 分)11. 自然美的形式风格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种类型。
(0 分)12. 艺术作品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0 分)13. 新中国两次美学大讨论,第一次是由_________引起,第二次的主题是_________ (0 分)14. _________认为“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而_________则认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而_________认为“艺术即经验”。
(0 分)15. 与自然美相较,社会美具有明显的_________性、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等社会属性。
美学基础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美学基础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什么?A. 艺术作品B. 自然美C. 社会美D. 个人美答案:A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D3. “美”一词在汉语中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A. 先秦时期B. 秦汉时期C. 唐宋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A4.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艺术即经验”的观点?A. 杜威B. 马克思C. 弗洛伊德D. 尼采答案:A5. “形式美”是指什么?A. 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B. 艺术作品的内在情感C. 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D. 艺术作品的创作技巧答案:A6.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不属于视觉艺术?A. 绘画B. 雕塑C. 音乐D. 建筑答案:C7. 什么是“审美经验”?A.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B. 对艺术作品的创作C. 对艺术作品的批评D. 对艺术作品的收藏答案:A8. “审美距离”是指什么?A. 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物理距离B. 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C. 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距离D. 艺术作品与创作者的距离答案:B9. “审美情感”是指什么?A.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个人情感B. 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C. 艺术作品创作者的情感D. 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答案:D10. “审美价值”是指什么?A. 艺术作品的商业价值B. 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C.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D. 艺术作品的教育价值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是________。
答案:理念12. 康德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________的概念。
答案:审美判断13. 黑格尔认为艺术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象征艺术、古典艺术、浪漫艺术14. 杜威认为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________。
答案:经验的转化15.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意境”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的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教程》复习题一、填空:1、(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的美学专著(美学)的出版,标志美学学科的产生。
2、(1750)年,鲍姆嘉通用(Asthetik)称呼他研究感性认识的专著,标志(美学学科)的产生。
3、在审美发生和美的起源理论中,从古希腊到20世纪初,先后出现过(摹仿说、生物本能说、游戏说)等传统学说,(巫术与图腾崇拜说)20世纪以来在西方的研究当中占主导地位。
4、一百多年来,人类学、考古学、美学、艺术学的研究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人类史前艺术与审美活动的图景,其中主要包括(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始造型艺术、原始歌舞、原始神话)等几大类型。
5、自然美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6、自然美的现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未经劳动改造)的自然事物,另一类是(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事物。
7、在(人类产生)以前,没有自然美存在;自然美的领域是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
8、社会美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个大的方面。
9、根据(材料)不同,绘画艺术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绘画艺术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等。
10、雕塑艺术的制作方法是(雕刻)和(塑造)。
从雕塑艺术样式来区分,雕塑艺术可以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11、建筑艺术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等。
12、从世界范围看,园林艺术主要有(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东方园林)三种类型。
13、根据表现手法区分,戏剧艺术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戏曲)等。
14、人类早期的舞蹈往往是(歌、舞、乐)三者合一的。
15、人们将感性的审美经验升华到理性的思维高度,我们可以把审美形态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在审美形态方面可以分出(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等不同的类型,前者侧重于(客体存在),后者偏重于(主体感受)。
16、优美的核心是(和),其实质在于它体现出了(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
17、康德认为崇高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数量的崇高),另一种是(力量的崇高)。
18、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所写的(《诗学》)主要是探讨悲剧的。
他认为悲剧所引起的(怜悯)与(恐惧)之情,能起“陶冶”作用。
19、从表现内容上分类,喜剧可分为(否定型喜剧、肯定型喜剧、含泪型喜剧)三种。
20、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主要心理因素。
21、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相继涌现出许多心理学流派,主要包括以德国的(立普斯)为代表的“移情说”;以谷鲁斯和浮龙·李为代表的(“内模仿说”);以英国的布洛为代表的(“心理距离说”);以意大利的(克罗齐)为代表的“形象直觉说”等。
22、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流派。
23、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和动机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七个层次。
24、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25、西方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席勒)把审美的自由活动称作“游戏”,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客服人性的分裂。
26、美育的性质决定了美育的特点,美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的基本区别在于(形象性、娱乐性、自由性、普遍性)等特点。
2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
此外,(自然美育)和(艺术美育)也渗透其中。
28、(蒙太奇)和长镜头是电影艺术的主要语言和表现方法。
29、美感必然包含着(快感),但美感又不等同于生理快感。
30、(艺术欣赏)同样离不开想象,诗和画的意境,只有通过欣赏着的想象才能显现出来。
31、理解因素渗透在美感经验的每一个环节上,与(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
二、名词解释:1、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
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2、审美主体:审美主体特指审美活动中的主体,是审美活动的发出者、承担者,在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客体构成对象性关系。
审美主体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基础上产生的,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即人化自然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人自己, 人化着自身的感觉和感官。
人的感官不但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更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3、审美客体:审美客体特指审美活动中的客体,是在审美活动中历史地形成并与审美主体构成对象性关系的另一方。
审美客体同样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审美客体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
客体的审美价值离不开主体和主体的实践活动而存在。
4、摹仿说:“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
“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5、生物本能说:“生物本能说”的代表人物是达尔文和弗洛伊德等人。
这种观点认为人类审美源于吸引异性与人的本能,一切审美与艺术创造都源于人最重要的生物本能,即性本能。
6、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观点认为,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7、巫术与图腾崇拜说:“巫术与图腾崇拜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美国著名美学家托马斯·门罗。
他们认为,包括神话、歌舞等在内的原始人类文化现象都是巫术仪式或巫术习俗的组成部分,人类审美发生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活动。
这种学说是19世纪末,尤其是20世纪以来西方在审美发生与艺术起源问题上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8、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认为,审美与艺术发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自从19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的民族学家和艺术史学家中就广为流传审美发生于劳动的理论,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是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和他的《没有地址的信》。
这种观点在我国学术界与文艺理论界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至今仍有较大影响。
9、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规律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10、现实美:现实美是指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的美,包括自然事物的美、社会事物的美等等。
11、自然美:自然美就是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12、社会美: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13、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14、实用艺术:所谓实用艺术,是指以实用为目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审美性的艺术种类。
实用艺术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实用艺术品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
15、表情艺术:艺术的一大门类。
又称表演艺术。
指的是借助于音响、节奏、旋律或人体动作,同时经过表演这个环节,以此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
16、语言艺术:语言艺术即文学,是以语言或其文字符号为表现媒介的一种艺术形式。
语言艺术是最重要的艺术种类之一,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语言艺术是一个庞大的艺术门类,它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具有自己系统的、独特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特征。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是语言艺术的主要载体。
17、综合艺术: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
综合艺术吸收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会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8、绘画艺术:绘画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处于基础地位。
19、建筑艺术: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
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20、音乐艺术:音乐艺术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
音乐艺术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
21、电影艺术:电影艺术是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以画面为基本元素,并与音响和色彩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和媒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蒙太奇和长镜头是电影艺术的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电影艺术的种类除有声片、无声片、黑白片、彩色片外,按样式分有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四大部类。
电影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22、电视艺术: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23、优美: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
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
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
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电压、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24、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
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阳刚之美”。
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浩方、劲健、奇特的特色。
西方美学史上,对崇高的研究也常常是在与优美的比较中进行的。
25、悲剧性:“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也就是说,在历史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由于客观社会原因或历史的必然冲突,真善美、生命、爱情、信仰、理想等“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损害或被毁灭,这个过程或结果使人们陷入剧烈的悲痛,但马上又被正面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所感染,被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所震撼,因而由痛苦转化为快感,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即悲剧性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