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 吸收稳定系统流程模拟案例
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描述

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描述
一。
1.1 吸收稳定系统,这可是炼油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啊!它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把各种复杂的组分进行巧妙的分离和处理。
1.2 从原油进入炼油装置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和分离,来到吸收稳定系统的时候,那可是关键的一步。
这里要把富气中的 C3、C4 等组分给吸收下来,同时把干气中的丙烯等有用成分给“抠”出来,让它们各归其位。
二。
2.1 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那是有条不紊。
富气进入吸收塔,在里面和吸收油充分接触,就像好朋友拥抱一样,把该留住的组分都给抓住。
2.2 然后,吸收塔底油进入解吸塔,把那些不太愿意留下的组分给“赶”出去,让它们别在这儿捣乱。
2.3 解吸塔塔顶气再回到吸收塔,进行二次吸收,这就好比是查漏补缺,确保没有“漏网之鱼”。
三。
3.1 稳定塔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它把液化气和稳定汽油给分离开来。
就像一个精细的筛子,把不同大小的颗粒分得清清楚楚。
3.2 这一套流程下来,那是环环相扣,容不得半点马虎。
每一个环节都得精心操作,才能保证产品质量过硬,产量达标。
吸收稳定系统就像是炼油厂的大管家,把各种组分安排得明明白白,为炼油厂的高效运行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其中的门道和技巧,那可是需要咱们炼油人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的。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系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为咱们的炼油事业添砖加瓦!。
基于流程模拟的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分析与操作优化

二次 加工 工艺 , 中吸 收稳 定 系 统 是将 粗 汽 油 、 其 富
气分 离成 干气 、 液化 气 和 蒸气 压 合 格 的稳 定 汽 油 。 目前 , 由于装置 设计 和 操 作原 因 , 吸收 稳 定 系 统普 遍存 在干 气 中含 有 液 化 气 成 分 、 化 气 或 汽 油 质 液
得 到 富 吸 收 油 。从 平 衡 罐 出来 的 液 相 进 入 的脱 乙烷 汽油 经 稳 定 汽 油预 热 后
1 工 艺 流 程 简 介
国 内某 炼油 企业 1 0t / 化 裂 化 装 置 吸 收 8 h催 稳 定 系 统 流 程 示 意 见 图 1 从 分 馏 塔 塔 顶 来 的 。 富 气 被 压缩 后 , 与解 吸 塔 塔 顶 气 、 收 塔 塔 底 油 吸
混 合 后 进 人 平 衡 罐 , 行 气 液 分 离 。从 平 衡 罐 进 出来的气相 进入 吸 收塔 底部 , 以粗 汽 油 和 稳 定
石 控 制 与 优 化
油
炼
制
与
化
T
21 0 2年 1月
PE TROIEUM ROCE S NG P S 1 AND TROCH E I PE M CAIS
第 4 3卷 第 1期
基 于流 程 模 拟 的催 化 裂 化 吸收 稳 定 系统 分 析 与 操 作 优 化
雷 杨 ,张 冰 剑 ,魏 志 强 ,陈 清 林
数据 的 对 比分 析 , 定 模 拟 过 程 的 热 力 学 方 法 为 S K, 对 参 数 进 行 规 定 。在 确 定 吸 收 稳 定 系统 干 气 、 化 气 确 R 并 液 和稳 定 汽 油等 产 品 质量 的条 件 下 , 各 影 响 因 素 进 行 分 析 , 究 其 对 系 统 能 耗 和 吸 收 效 果 的 影 响 , 到 系 统 优 化 对 研 得
吸收稳定系统流程

吸收稳定系统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吸收稳定系统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
在进行吸收稳定系统的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及操作优化

系 统 和主 分 馏 塔 确 定 , 因此 可 变 的 只 能 是 后 者 。
2 目前 吸 收 稳 定 系统 典 型 工 艺 流 程
某炼 油 厂 1 2Mt 催 化裂 化装 置 吸收 稳定 系 . / a
统 的工艺 流 程和操 作 方案 见 图 1 该 流程 也是 目前 , 吸 收稳定 系 统 的典 型 工艺 流程 。从 图 1 以看 出 , 可 解 吸塔采 用 冷 、 两 股 进 料并 只设 塔 底 再 沸 器 , 热 吸 收塔 用稳 定 汽 油 作 补 充 吸 收 剂 , 缩 油 罐 操 作 温 凝
摘
要 l 对 目前催 化 裂 化 装 置 吸 收 稳 定 系 统 普 遍 存 在 的燃 料 干 气 中 C +液 化 气 组 分 携 带 严 重 和 能 耗 较 针 。
高 的 问 题 , 流程 结 构 和操 作 参 数 两 方 面 进 行 分 析 , 出 了主 要 原 因 , 以此 为 基 础 , 成 现 有 先 进 研 究 成 果 , 从 找 并 集 针 对 性 地 提 出 一 个 优 化 的 吸 收 稳 定 系统 工 艺 流程 和操 作 方 案 : 吸塔 设 置 中 间 再 沸 器 并 采 用 全 冷 进 料 ; 定 塔 新 解 稳 增 下 部 侧 线 , 出 轻 汽 油 代 替 稳 定 汽 油 作 吸 收 塔 补 充 吸 收 剂 ; 当 提 高 凝 缩 油 罐 操 作 温 度 和 降 低 吸 收 塔 操 作 温 抽 适 度 。 与 现 有 流 程 和 操 作 相 比 , 出 的 优 化 流 程 及 操 作 方 案 可 使 干 气 中 c +液 化 气 组 分 体 积 分 数 降 低 4 . 9 、 提 。 2 O 系 统 能 耗 降 低 1 。 7
力 下 以粗 汽 油 和 稳 定 汽 油 即 补 充 吸 收 剂 作 吸 附
吸收稳定系统集成化的设计_优化和分析方法

吸收稳定系统集成化的设计、优化和分析方法陆恩锡 陈银杯 张慧娟 华 贲(华南理工大学传热与节能国家教委开放实验研究室,广州 510641)以某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为例,提出一个工业化装置集成化设计、优化和分析的方法。
它从整体上确定工艺参数的最佳匹配,从而可同时达到最大产量和最低能耗,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通过对该吸收稳定系统的全局模拟和优化,真正揭示了工艺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并给出了定量的概念,同时提出了某些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新论点。
对于众多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改造和生产管理均有较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吸收稳定系统 集成设计和优化 流程模拟 以往工业装置的设计、往往沿袭已有装置的经验,并将注意力集中于单元过程工艺参数的选定或优化,而忽略或未能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全面分析各工艺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目标函数(通常为经济效益最大)的主要工艺参数,并确定这些参数的最佳匹配[1~5]。
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对于各工艺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定量关系并不完全明了,尤其是难以识别物理连接上相隔较远的参数之间的影响,致使工艺参数规定不合理,或者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参数。
因而造成实际生产中能耗大、产品收率低,无法达到最大经济效益。
进行装置的最优化计算,除了确定目标函数外,还必须确定优化变量。
一般多根据经验来确定,然而往往这是不够的。
工艺参数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许多是非直接的、隐含的,并非单凭经验就可以判断出来。
尤其是对于在物理连接上相隔较远的参数,其相互关系就更难以只通过简单分析得出。
确定优化变量,一般采用灵敏度分析,然而对于实际化工流程来说,因可调参数众多,难以对所有参数都一一作出分析。
这就需要从大量的工艺参数中选出待分析工艺参数。
目前待分析工艺参数的选定,还只能根据经验,然后通过灵敏度分析得到这些待分析参数和目标函数的定量关系,从中选择其中影响较大者,作为优化变量。
传统的设计方法,虽然也进行系统的流程模拟和优化,但由于缺乏一个正确的集成化的设计、优化和分析方法,难以准确地识别出优化变量,因而也难以作到真正全局最优。
解吸收塔塔性能测试实训步骤

解吸收塔塔性能测试实训步骤
解吸收塔是化工行业中常见的分离和净化设备,性能测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清洗:在进行性能测试前,需要先对解吸收塔进行彻底清洗,以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2. 安装:将已经清洗干净的解吸收塔按照实验室要求进行正确、安全、稳定的安装。
3. 搭建实验平台:在解吸收塔旁边搭建实验平台,连接好电源、电缆、计算机等,方便实验控制和数据记录。
4. 调试设备:启动解吸收塔设备,进行开机测试和一些基础测试,比如主机和风机的效率、管道系统的泄漏情况等。
5. 设计测试方案:根据实验需要和实验目标,设计出解吸收塔的性能测试方案,比如测试解吸收塔的吸附效率、压降等。
6. 执行测试方案:按照设计好的测试方案进行测试,注意测试过程中的数据记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7. 数据分析:对测试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得到解吸收塔的性能指标,比如吸附效率、压降等。
8. 结果应用: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结论分析,并对性能指标进行评估和优化改进,提高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效率。
以上就是解吸收塔性能测试的大致步骤,具体的测试流程和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量身定制。
case_02吸收稳定系统流程模拟案例

分离工程工业应用实例: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模拟1 工艺和计算用的流程简述催化裂化装置是主要的炼油装置之一。
它是将重质油轻质化,生产液化气、汽油和柴油的重要装置。
而吸收稳定装置是催化裂化装置中的后处理系统,它将来自催化分馏塔塔顶的原料粗汽油和富气分离成产品液化气和稳定汽油,同时得到副产品干气。
本算例是以某石化公司的吸收稳定系统实际装置为例,详细阐述了其流程及算法。
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双塔流程共有四个塔,即:吸收塔、解吸塔、再吸收塔和稳定塔。
此外,还有两个油气分离罐,即:压缩机后汽液分离罐和稳定塔塔顶回流罐。
工艺流程如下:补充吸收剂(稳定汽油)进入吸收塔的顶部,粗汽油作为吸收剂进入吸收塔的上部。
吸收塔设有3个中段取热,以取走吸收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吸收塔顶部引出的贫气直接进入再吸收塔的底部,吸收塔底的饱和吸收油与压缩富气和解吸塔解吸气混合冷却后进入汽液分离罐。
汽液分离罐的气相进入吸收塔的底部,液相经泵加压后进入解吸塔的上部,解吸塔由塔底再沸器提供热量。
稳定塔塔底脱乙烷汽油先与稳定汽油换热,再进入稳定塔的中部,经稳定塔分出稳定汽油和液化气。
轻柴油作为再吸收塔的吸收油进入再吸收塔的顶部,吸收贫气中夹带的重组分。
干气从再吸收塔顶放出并入瓦斯管网,富吸收油返回分馏塔。
工艺流程如图1-1所示:图1-1 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图图例说明:1 富气 2 粗汽油 3 轻柴油 4 压缩机 5 汽液平衡罐前冷却器 6 汽液平衡罐7 平衡罐气相8 平衡罐液相9 补充吸收剂提压泵10 吸收塔11 解吸塔12 补充吸收剂13 稳定汽油产品14 换热器15 吸收塔中间冷却器16 贫气17 脱乙烷汽油18 稳定汽油19 再吸收塔20 干气21 富吸收油22 稳定塔23 液化气2 需要输入的主要参数原料、主要设备操作参数如表2-1、表2-2所示。
3.软件版本采用PRO/Ⅱ软件6.0版。
4.结果分析输入数据迭代收敛后,在满足解吸塔塔底脱乙烷汽油、液化气、稳定汽油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调整补充吸收剂的流量,使得贫气中的C3含量满足产品质量指标。
aspen催化吸收稳定系统流程模拟计算

催化吸收稳定系统流程模拟计算一、工艺流程简述催化裂化是我国最重要的重质石油馏份轻质化的装置之一。
它由反再、主分馏及吸收稳定系统三部分所组成。
分馏系统的任务是把反再系统来的反应产物油汽混合物进行冷却,分成各种产品,并使产品的主要性质合乎规定的质量指标。
分馏系统主要由分馏塔、产品汽提塔、各中段回流热回收系统,并为吸收稳定系统提供足够的热量,不少催化装置分馏系统取热分配不合理,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吸收稳定系统热源不足。
吸收稳定系统对主分馏塔来的压缩富气和粗气油进行加工分离,得到干气、液化气及稳定汽油等产品。
一般包括四个塔第一塔为吸收塔,用初汽油和补充稳定汽油吸收富气中的液化气组份,吸收后的干气再进入到再吸收塔,用催化分馏塔来的柴油吸收其中的较轻组份,再吸收塔顶得到含基本不含C3组份的合格干气,再吸收塔底富柴油回到分馏系统。
吸收塔底富吸收液进到解吸塔,通过加热富吸收液中的比C2轻的组份基本脱除从解吸塔顶出来再回到平衡罐,再进到吸收塔内;解吸塔底脱除C2组份的液化气和汽油组份再进到稳定塔,通过分离稳定塔顶得到C5合格的液化气组份,塔底得到蒸汽压合格的汽油,合格汽油一部分作为补充吸收剂到吸收塔,一部分作为产品出装置。
吸收稳定系统分离其工流流程如图4-1所示,所涉及主要模块有吸收塔(C10301)、解吸塔(C10302)、再解吸塔(C10303)、稳定塔(C10304)。
解吸塔进料预热器(E302)、稳定塔进料换热器(E303),补充吸收剂冷却器(C39),平衡罐(D301)。
图4-1 催化吸收稳定系统模拟计算流程图GGGAS干气; LLPG液化气; GGOIL稳定汽油;PCOIL贫柴油;PGAS干气;FCOIL富柴油;二汽油;LPG液化气;WDGOIL5稳定汽油产品;D301平衡罐;C10301吸收塔,C10302解吸塔,C10303再吸收塔,C10304稳定塔二、需要输入的主要参数1、装置进料数据2、单元操作参数3、设计规定4、灵敏度分析的应用应用方案研究功能研究,考察贫汽油流量、贫柴油流量对贫气中C3含量、液化气中C2含量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离工程工业应用实例: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模拟1 工艺和计算用的流程简述催化裂化装置是主要的炼油装置之一。
它是将重质油轻质化,生产液化气、汽油和柴油的重要装置。
而吸收稳定装置是催化裂化装置中的后处理系统,它将来自催化分馏塔塔顶的原料粗汽油和富气分离成产品液化气和稳定汽油,同时得到副产品干气。
本算例是以某石化公司的吸收稳定系统实际装置为例,详细阐述了其流程及算法。
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双塔流程共有四个塔,即:吸收塔、解吸塔、再吸收塔和稳定塔。
此外,还有两个油气分离罐,即:压缩机后汽液分离罐和稳定塔塔顶回流罐。
工艺流程如下:补充吸收剂(稳定汽油)进入吸收塔的顶部,粗汽油作为吸收剂进入吸收塔的上部。
吸收塔设有3个中段取热,以取走吸收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吸收塔顶部引出的贫气直接进入再吸收塔的底部,吸收塔底的饱和吸收油与压缩富气和解吸塔解吸气混合冷却后进入汽液分离罐。
汽液分离罐的气相进入吸收塔的底部,液相经泵加压后进入解吸塔的上部,解吸塔由塔底再沸器提供热量。
稳定塔塔底脱乙烷汽油先与稳定汽油换热,再进入稳定塔的中部,经稳定塔分出稳定汽油和液化气。
轻柴油作为再吸收塔的吸收油进入再吸收塔的顶部,吸收贫气中夹带的重组分。
干气从再吸收塔顶放出并入瓦斯管网,富吸收油返回分馏塔。
工艺流程如图1-1所示:1019112241515155163202116237814181491217213图1-1 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图图例说明:1 富气 2 粗汽油 3 轻柴油 4 压缩机 5 汽液平衡罐前冷却器 6 汽液平衡罐 7 平衡罐气相 8 平衡罐液相 9 补充吸收剂提压泵 10 吸收塔 11 解吸塔 12 补充吸收剂 13 稳定汽油产品 14 换热器 15 吸收塔中间冷却器 16 贫气 17 脱乙烷汽油 18 稳定汽油 19 再吸收塔 20 干气 21 富吸收油 22 稳定塔 23 液化气2 需要输入的主要参数原料、主要设备操作参数如 表2-1、表2-2所示。
富气 粗汽油 轻柴油 温度/℃ 40 40 40 压力/MPa 0.17 1.6 1.5 流量/(kMol/h) 188.0000136.675088.5 组分流量/(kMol/h)H2O 0.0000 0.0000 1.1948H2S 0.0000 0.0000 0.0000 空气 0.0000 0.0000 0.0000 H2 13.4270 0.0000 0.0000 02 3.1885 0.0000 0.0000 N2 17.3092 0.0000 0.0000 CO 0.2388 0.0000 0.0000 CO2 1.3386 0.0000 0.0000 甲烷 12.3685 0.0000 0.0000 乙烷 4.5684 0.0000 0.0000 乙烯10.4002 0.00000.0000丙烷 5.4727 2.9758 0.0000丙烯42.3301 0.0000 0.0000异丁烷22.2592 0.0000 0.0000正丁烷 5.7002 12.1236 0.00001-丁烯20.5766 22.4267 0.0000异丁烯0.0000 0.0000 0.0000顺-2-丁烯8.8698 0.0000 0.0000反-2-丁烯 5.5629 0.0000 0.0000正戊烷14.3895 12.8229 0.0170异戊烷0.0000 0.0000 0.0000环戊烷0.0000 1.7527 0.00001-戊烯0.0000 26.4957 0.02241-己烯0.0000 11.7876 0.0867环己烷0.0000 1.4814 0.0344正己烷0.0000 7.2702 0.0658苯0.0000 1.3187 0.0270 1,3-己炔0.0000 0.0000 0.0000环庚烷0.0000 1.5548 0.4670正庚烷0.0000 2.6156 0.1137甲苯0.0000 4.9640 0.5907正辛烷0.0000 2.1175 0.8472环辛烷0.0000 1.2215 3.53121-辛烯0.0000 0.6011 0.1381苯乙烷0.0000 7.8734 19.1160正壬烷0.0000 0.8658 1.5930 1-甲基-2-乙基苯0.0000 0.4806 5.1950 正癸烷0.0000 0.5264 0.7114丁苯0.0000 6.6099 13.7441十一烷烃0.0000 0.2212 1.0974戊苯0.0000 3.5549 2.25681-庚烯0.0000 2.5474 0.0779 1-甲基-3-乙基苯0.0000 0.4653 37.5577序号设备操作参数1 富气压缩机机后压力1.5MPa,等熵效率80%2 汽液平衡罐压力1.47MPa,温度40℃泵后压力1.5MPa3 补充吸收剂提压泵冷热流体出口温差5℃4 稳定塔进料热交换器冷却水温度30℃,热流体返塔温度33℃5 吸收塔中间冷却器6 稳定汽油冷热流体出口温度35℃却器7 吸收塔塔顶压力1.43MPa,全塔压降0.03MPa;全塔理论级数28;粗汽油进第3块理论板,补充吸收剂进第1块理论板,汽液平衡罐气相进第28块理论板;8 解吸塔塔顶压力1.46MPa,全塔压降0.02MPa;全塔理论级数28;汽液平衡罐液相进第1块理论板,补充吸收剂进第一块理论板;9 再吸收塔塔顶压力1.37MPa,全塔压降0.03MPa;全塔理论级数16;贫气进第16块理论板,轻柴油进第1块理论板;10 稳定塔塔顶压力1.37MPa,全塔压降0.03MPa;全塔理论级数35;稳定汽油进第16块理论板;塔顶冷凝器压力0.85MPa;3.软件版本采用PRO/Ⅱ软件6.0版。
4.结果分析输入数据迭代收敛后,在满足解吸塔塔底脱乙烷汽油、液化气、稳定汽油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调整补充吸收剂的流量,使得贫气中的C3含量满足产品质量指标。
表4-1产品质量控制指标序号产品控制指标1 贫气C3≤1.5%(v%)2 解吸塔塔底脱乙烷汽油C2≤0.2%(M%)3 液化气C5≤0.8%(M%)4 稳定汽油C4≤1.0%(M%)5. 输入文件TITLE PROJECT=20080319, PROBLEM=XIWEN, USER=LGT, DATE=03/19/2008DBASE DATA=PC1PRINT INPUT=ALL, STREAM=ALL, RATE=WT, FRACTION=M, TBPTOLERANCE PRESSURE=0.001, TEMPERATURE=-0.01, DUTY=0.0001, &MISCELLANEOUS=0.0003, STREAM=0.001,-0.4,,0.001DIMENSION METRIC, TEMP=C, PRES=MPA, WT=KG, TIME=HR, LIQVOL=M3, &VAPVOL=M3, XDENSITY=SPGR, ENERGY=KJ, WORK=KW, CONDUCT=KCH, &VISCOSITY=CP, SURFACE=DYNESEQUENCE SIMSCICALCULATION TRIALS=200, RECYCLE=ALL, COMPCHECK=CALC, DVARIABLE=ON, & FLASH=DEFAULT, MAXOPS=50000, CDATA=FIXEXERGY TZERO=30, PZERO=0.10132COMPONENT DATALIBID 1,H20/2,H2S/3,AIR/4,H2/5,O2/6,N2/7,CO/8,CO2/9,METHANE,,CH4/ &10,ETHANE,,C2H6/11,ETLN,,C2H4/12,PROPANE,,C3H8/13,PRLN,,C3H6/ & 14,IC4,,YIC4H10/15,BUTANE,,ZHENGC4H10/16,BUT1,,1-C4H8/ &17,IBTE,,YIC4H8/18,C2BUTENE,,SHUN-2-C4H8/ &19,T2BUTENE,,FAN-2-C4H8/20,C5H12/21,IPENTANE,,YIC5H12/ &22,CYPNTANE,,HUANC5H10/23,1PENTENE,,C5H10XI/ &24,1HEXENE,,1-C6H12/25,CH,,HUANC6H12/26,C6H14/27,C6H6/ &28,12BD,,1-2-C6H10/29,CHP,,HUANC7H14/30,HEPTANE,,C7H16/ &31,TOLUENE,,JIABENC7/32,OCTANE,,C8H18/33,COCT,,HUANC8H16/ &34,1OCTENE,,XI-1-C8H16/35,EBENZENE,,BENYIWANC8H10/ &36,NONANE,,C9H20/37,M2EZ,,YIWANJIABENC9/38,DECANE,,C10H22/ &39,BBENZENE,,DINGBENC10/40,NC11,,C11H24/41,PNBZ,,WUBENC11/ &42,1HEPTENE,,1-C7H14-XI/43,M3EZ,,M-YIWANJIABEN-C9, &BANK=PROCESS,SIMSCI,OLILIBCUTPOINTS TBPCUTS=20,205,20/360,20/500,10,DEFAULTTHERMODYNAMIC DATAMETHOD KVAL(VLE)=SRK, VISCOSITY(L)=PETR, VISCOSITY(V)=PETR, &CONDUCTIVITY(L)=PETR, CONDUCTIVITY(V)=PETR, SURFTENSION=PETR, & ENTHALPY(L)=SRK, ENTHALPY(V)=SRK, DENSITY(L)=API, &DENSITY(V)=SRK, ENTROPY(L)=SRK, ENTROPY(V)=SRK, SET=SET01, &DEFAULTWATER DECANT=OFFSTREAM DATAPROPERTY STREAM=FQ, TEMPERATURE=40, PRESSURE=0.17, PHASE=M, &RATE(M)=188, COMPOSITION(M)=4,7.142/5,1.696/6,9.207/7,0.127/ & 8,0.712/9,6.579/10,2.43/11,5.532/12,2.911/13,22.516/14,11.84/ & 15,3.032/16,10.945/18,4.718/19,2.959/20,7.654, NORMALIZEPROPERTY STREAM=ZQY, TEMPERATURE=40, PRESSURE=1.6, PHASE=M, &RATE(WT)=4000, COMPOSITION(M)=12,0.81/15,2.2/16,4.01/20,3.07/ & 22,0.67/23,7.24/24,6.7/25,0.94/26,3.6/27,0.92/29,1.74/30,2.81/ & 31,6.8/32,3.72/33,2.81/34,1.02/35,15.94/36,2.27/37,1.26/ &38,1.38/39,16.55/40,0.58/41,9.32/42,1.95/43,1.22, NORMALIZEPROPERTY STREAM=QCY, TEMPERATURE=40, PRESSURE=1.45, PHASE=M, &RATE(M)=88.4999, COMPOSITION(M)=1,0.0135/10,2.3928E-9/ &11,1.3702E-9/12,1.6355E-7/13,6.8189E-7/14,5.7355E-6/ &15,7.2028E-6/16,9.0218E-6/17,4.3181E-6/18,6.7383E-6/ &19,6.1637E-6/20,0.00019167/22,7.4874E-5/23,0.0002535/ &24,0.00097941/25,0.00038895/26,0.000744/27,0.00030555/ &28,5.138E-5/29,0.0052773/30,0.001285/31,0.0066743/ &32,0.0095726/33,0.0399/34,0.0015606/35,0.216/36,0.018/ &37,0.0587/38,0.0080382/39,0.1553/40,0.0124/41,0.0255/ &42,0.00088038/43,0.42438, NORMALIZEPROPERTY STREAM=QQY, TEMPERATURE=40, PRESSURE=1.6, PHASE=M, &RATE(WT)=6999.98, COMPOSITION(WT)=12,1.68/15,9.37/16,16.75/ & 20,12.01/22,1.5/23,23.78/24,11.1/25,1.35/26,7.26/27,1.08/ &29,1.25/30,2.21/31,3.12/32,1.14/33,0.24/34,0.34/35,2.72/ &39,0.57/42,2.53, NORMALIZEPROPERTY STREAM=S10, REFSTREAM=ZQYPROPERTY STREAM=S11, REFSTREAM=QQYUNIT OPERATIONSMIXER UID=M1FEED S10,S11PRODUCT M=S9COMPRESSOR UID=C1FEED FQPRODUCT M=S1OPERATION CALCULATION=ASME, PRES=1.5HX UID=E1HOT FEED=S4, M=S5OPER HTEMP=40FLASH UID=F1FEED S5PRODUCT V=F2V, L=S6ADIABATIC PRESSURE=1.47HX UID=E3HOT FEED=303C, M=S7COLD FEED=S6, M=S2CONFIGURE COUNTEROPER CTEMP=60HX UID=E2HOT FEED=S7, M=303EOPER HTEMP=35SPLITTER UID=FL3FEED 303EPRODUCT M=BX, M=S8OPERATION PRESSURE=1.2, OPTION=FILLSPEC STREAM=BX, RATE(KGM/H),TOTAL,WET, VALUE=90PUMP UID=P1FEED BXPRODUCT M=S3OPERATION PRESSURE=1.5COLUMN UID=T301PARAMETER TRAY=28,IO=1000FEED F2V,28/ZQY,3/QQY,3/S3,1PRODUCT OVHD(M)=301A, BTMS(M)=301B,259, SUPERSEDE=ONDUTY 1,4,,1/2,12,,2/3,23,,3PA NAME=1, FROM=3, TO=4, PHASE=L, PRES=1.5, TEMP=33PA NAME=2, FROM=11, TO=12, PHASE=L, TEMP=33PA NAME=3, FROM=22, TO=23, PHASE=L, TEMP=33PSPEC PTOP=1.43, DPCOLUMN=0.03PRINT PROPTABLE=PARTESTIMATE MODEL=CONVENTIONAL, TTEMP=42, BTEMP=48TEMPERATURE 1,42/11,48SPEC TRAY=3, RATE(WT,KG/H), PHASE=L,WET, VALUE=50SPEC TRAY=11, RATE(WT,KG/H), PHASE=L,WET, VALUE=50SPEC TRAY=22, RATE(WT,KG/H), PHASE=L,WET, VALUE=50VARY DUTY=1,2,3COLUMN UID=T302PARAMETER TRAY=28,IO=60 DAMPING=0.9FEED S2,1PRODUCT OVHD(M)=302A,69.9998, BTMS(M)=302B, SUPERSEDE=ON DUTY 1,28,,REBOILERPSPEC PTOP=1.46, DPCOLUMN=0.02PRINT PROPTABLE=PARTESTIMATE MODEL=SIMPLE, TTEMP=85, RTEMP=140TEMPERATURE 1,85/8,140SPEC STREAM=302B,FRACTION, COMP=10,11,WET, VALUE=0.002VARY DUTY=1REBOILER TYPE=KETTLEMIXER UID=MIXFEED 301B,302A,S1PRODUCT M=S4HX UID=HX4HOT FEED=303B, L=303CCOLD FEED=302B, L=302CCONFIGURE COUNTEROPER HOCO=5COLUMN UID=T303PARAMETER TRAY=35,IO=60 DAMPING=0.9FEED 302C,16PRODUCT OVHD(M)=303A,100, BTMS(M)=303B, SUPERSEDE=ONCONDENSER TYPE=BUBB, PRESSURE=0.85, TEST=60DUTY 1,1,,CONDENSER/2,35,,REBOILERPSPEC PTOP=1.37, DPCOLUMN=0.03PRINT PROPTABLE=PARTESTIMATE MODEL=CONVENTIONAL, CTEMP=60, RTEMP=174TEMPERATURE 1,62/26,174SPEC STREAM=303A,FRACTION, COMP=20,23,WET, VALUE=0.0008 SPEC STREAM=303B,FRACTION, COMP=12,19,WET, VALUE=0.01VARY DUTY=1,2REBOILER TYPE=KETTLECOLUMN UID=T304PARAMETER TRAY=16,IO=50 DAMPING=0.9FEED 301A,16/QCY,1PRODUCT OVHD(M)=304A,20, BTMS(M)=304B, SUPERSEDE=ONPSPEC PTOP=1.37, DPCOLUMN=0.03PRINT PROPTABLE=PARTESTIMATE MODEL=SIMPLE, TTEMP=40, BTEMP=60CALCULATOR UID=CA1RESULT 1,C3+DEFINE P(1) AS STREAM=304A,PCT(GV), COMP=12,43,WET PROCEDURER(1)=P(1)RETURNCALCULATOR UID=CA2RESULT 1,C3+DEFINE P(1) AS STREAM=301A,FRACTION, COMP=12,13,WET PROCEDURER(1)=P(1)RETURNCONTROLLER UID=CN1SPEC CALCULATOR=CA2, R(1), VALUE=0.012, RTOLER=0.0001 VARY SPLITTER=FL3, SPEC(1)CPARAMETER IPRINT, NOSTOP, ITER=30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