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路线图概要
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

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十大重点领域进入《技术路线图》,意味着互联网和传统工业的融合将是发展的制高点,智能制造将是中国制造未来的主攻方向。
日前,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在京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十大重点领域进入《技术路线图》。
引领发展方向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五年超过美国成为制造大国,一些优势领域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然而,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为了推进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国务院组织编制并于今年5月19日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做了整体部署,提出了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三步走”战略目标,明确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重点,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制造业覆盖面很广,为了确保我国十年后能够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必须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发展原则。
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托,中国工程院围绕《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发展重点和目标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十大重点领域创新的方向和路径,并将其汇编成册,称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
《中国制造2025》10大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PPT课件

技术路线图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4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
16
技术路线图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4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
17
技术路线图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4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
18
技术路线图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2.1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19
技术路线图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6.3智能网联汽车
70
技术路线图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6.3智能网联汽车
71
技术路线图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智能网联汽车
72
技术路线图 7、电力装备
7.1发电装备
73
技术路线图 7、电力装备
7.1发电装备
74
技术路线图 7、电力装备
7.1发电装备
75
技术路线图 7、电力装备
7.1发电装备
《中国制造2025》 10大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1
背景
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 版)》电子版,明确了新材料产业等10大领域以及23 个重点发展方向。
《中国制造2025》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 需求,选择10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作为突破点,力争到 2025年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
3.3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
37
技术路线图 3、航空航天装备
3.3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
38
技术路线图 3、航空航天装备
3.4航天装备
39
技术路线图 3、航空航天装备
3.4航天装备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产品及关键技术路线图

DA、PA车辆占有率保持稳定, 车辆占有率约10%-20%
FA车辆市场占有率近10%
形成低碳消费与管理体系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平下降20%
形成全国生命周期低碳管理体系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平下降35%
汽车碳排放总量在2028年提前达到峰值并呈现下降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平下降50%
产业基础
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 向、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跨产业 协同发展的汽车自主创新体系
替代燃料车型占比达到8% 柴油机热效率55%、朗肯循环
重型货车逐步应用
智能化 信息化
推进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在商用车上应用,进一步促进商用车降低油耗
替代燃料分担
适度发展天然气、生物燃油、甲醇/柴油、二甲醚等替代燃料车型,并持续降低能耗,减少成品油消耗量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产品路线图
3
3 -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路线图
基本建成自主可控完整的汽车产业 链与绿色、智慧交通体系
普通道路的交通效率提高80%,交通 事故数减少80%,交通事故死亡 人数 减少90%,汽车交通碳排放减少20%
启动智慧交通城市建设,基于网络 的设计纯制造、服务一体化 实现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网络化 智能化,初步完成汽车产
工程
业转型升级
初步形成可实现"超低碳、零伤亡零拥堵"的智慧交通体系
乘用车油耗5L/100km 商用车油耗接近国际先进
重点突破核心技术 紧凑型及以下车型销量占比超过55%
混合动力车型占乘用车销量8 %, 油耗比传统车降低25%
汽油机热效率40%
发展48V系统并提升效率
2020年
乘用车油耗4L/100km 商用车油耗达到国际先进
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 紧凑型及以下车型销量占比超过60%
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路线

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新能源汽车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加剧,传统燃油汽车的排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应对环境挑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各国纷纷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而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技术路线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进行探讨,探究其发展规划与趋势。
一、电动汽车技术路线1. 电池技术的突破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技术一直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铅酸电池存在能量密度低、充电时间长、充电次数有限等问题,限制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研究人员一直在致力于研发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长寿命的电池技术,如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以期实现电动汽车的长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和长寿命。
2. 电机技术的创新电机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其效率和性能对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加速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研发高效、轻量、小型化的电机技术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永磁同步电机、感应电机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而无刷直流电机、磁阻同步电机等新型电机技术也在不断研发之中,以提高电动汽车的效率和动力性能。
3.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为电动汽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从车载智能系统、驾驶辅助系统到车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不仅提升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还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和体验。
通过智能充电技术,电动汽车可以实现定时充电、远程充电等功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二、氢燃料汽车技术路线1. 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突破氢燃料电池是氢燃料汽车的核心技术,其关键在于提高氢气的储存密度、降低氢燃料电池成本以及提高氢气的生产和储存技术。
当前,研究人员在探索全固态氢储存材料、氢气的高效储存技术以及降低氢燃料电池的白金催化剂使用量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突破,为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2. 氢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氢燃料汽车需要建设完善的氢能源基础设施才能得以推广应用。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2015年10月前言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是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五年超过美国,成为制造大国,一些优势领域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仍有明显差距,大而不强。
因此,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是新时期我国制造业应着力实现的重大战略目标。
为了推进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国务院组织编制并于2015年5月8日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作了整体部署,提出了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三步走”战略目标,明确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重点,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制造业覆盖面很广,为了确保用十年的时间,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必须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中国制造2025》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选择10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作为突破点,力争到2025年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
十大重点领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为指明十大重点领域的发展趋势、发展重点,引导企业的创新活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特组织编制了这些领域的技术路线图,汇总成册,称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由于封面为绿色,也可称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
技术路线图的编制于2015年4月中旬启动,动员了48位院士、400多位专家及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广泛征集了来自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专业学会协会的意见。
智能车辆线路规划方案设计

智能车辆线路规划方案设计智能车辆的线路规划是指车辆在既定起点和终点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选择最优路径和最优速度,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到达终点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智能车辆线路规划方案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基本流程智能车辆的线路规划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获取当前位置和目的地位置的坐标。
2.通过获取路况信息(如道路拥堵、工地施工等)确定路径中各个区段的可行行驶速度。
3.基于可行行驶速度和路径拓扑结构,利用最短路径算法或者A*算法等计算最优路径。
4.根据当前车辆状态(如车速、加速度、转向角度等)和规划路径上的最优速度,决策车辆行驶策略。
二、关键技术智能车辆的线路规划需要涉及多个技术领域。
1. 车辆位置定位技术车辆位置定位技术包括GPS定位、激光雷达定位、摄像头视觉识别等多种技术手段,用于获取车辆当前的位置坐标。
2. 路况信息获取技术路况信息获取技术可以通过车辆上安装的传感器、车联网通信以及第三方数据接口等多种手段获得,是智能车辆进行路径规划的重要输入。
3. 路径规划算法路径规划算法通常采用最短路径算法、A*算法、Dijkstra算法等,这些算法基于不同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可以得到最优或次优的路径方案。
4. 车辆控制算法车辆控制算法主要用于根据当前车辆状态和规划路径上的最优速度进行车辆控制,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
三、挑战与展望智能车辆线路规划面临多种挑战,包括精确定位、路况信息准确性、路径计算效率等问题。
同时,智能车辆线路规划也将为城市交通拥堵缓解、交通事故减少等方面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商业机会。
未来,智能车辆线路规划将继续围绕“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目标,持续加强技术研究,不断推进智能驾驶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和普及。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

(4)列车制动系统。
研制新一代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自主化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进口替代。
(5)通信信号装备。
突破列控系统车载ATP、车载ATO、地面RBC/ZC、地面列控中心、地面联锁设备以及无线通信宽带等关键技术,研制覆盖高、中、低速的自主化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装备。
(6)齿轮传动系统。
开展高速动车组、城际快速动车组、现代有轨电车齿轮传动系统技术攻关,突破齿轮热处理、轻合金箱体铸造、在线故障诊断等技术,开发出适合不同平台的齿轮传动产品。
(7)车钩缓冲系统。
突破城轨车辆和高速动车组车钩集成制造工艺、过载保护、吸能等技术,开发出半自动、全自动、半永久车钩系列产品。
3. 关键共性技术(1)新型车辆车体技术。
应用镁铝合金等新型材料,开发适用于城际快速动车组和现代有轨电车,并满足EN12663标准要求的轻量化车体。
(2)高性能转向架技术。
研制粘着重量利用高、动力学性能优、不同轴系列、不同机型配置的转向架系列。
(3)电传动系统技术。
完成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的研发与应用,推进馈能式双向变流技术的应用;推广永磁电机驱动技术与无齿轮直驱技术。
(4)储能与节能技术。
加快大能量密度的超级电容的研制,利用超级电容优异的充放电性能,实现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全线无供电网运营和能量可循环利用运营。
(5)制动系统技术。
研究高速动车组、快速动车组、现代有轨电车制动控制技术,完成装置及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
(6)列车网络控制技术。
自主开发适用于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城际快速动车组的网络控制系统,及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现代有轨电车用以太网络系统硬件、软件平台。
(7)通信信号技术。
重点研究先进轨道交通安全处理平台技术、车地信息交换及安全通信技术、行车许可安全分配及优化技术、列车自动驾驶技术(ATO)、高速铁路列控系统全寿命周期维护保障技术、高速列车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等。
5.1.4应用示范工程1.“绿色智能工程化样车”示范。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由中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组织上千名专家制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正式发布。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是汽车产业的重要行业组织,也是国家制订汽车产业规划的重要智囊机构。
《路线图2.0》发布之后,将给中国面向2035年新能源汽车规划研究以及与汽车相关的“十四五”科技规划研究工作提供重要支撑。
换言之,看懂《路线图2.0》就是看懂了我国汽车产业未来15年的关键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根据《路线图2.0》,到2025年,我国混动新车在传统能源乘用车中的占比将达到50%以上。
届时,新能源汽车将占汽车总销量的20%左右。
而中汽协统计2019年,我国汽车累计销量为2576.9万台,按照这个水平,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约515万台。
在智能化上,国内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即部分自动驾驶汽车和有条件自动驾驶汽车)将占汽车年销量的50%以上,HA级汽车(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市场,C-V2X终端新车装备率达50%。
到2035年,节能汽车全面混动化,混动新车在传统能源乘用车中占比达到100%。
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内汽车市场主流(占总销量的50%以上)。
智能化上,各类网联式自动驾驶车辆广泛运行于中国广大地区,实现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2035年是关键节点六大发展目标公布由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整个汽车行业1000多名专家历时一年半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于今天上午进行了正式发布。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在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开幕式上就《路线图2.0》的编制背景和主要内容做了介绍。
《路线图2.0》确认了全球汽车技术“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并评估了技术路线图1.0自2016年发布以来的技术进展和短板弱项。
以2035年为节点,技术路线图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1、中国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2028年左右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至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出行蓝图2050》 《气候战略2030》
《气候挑战2050》 《智慧出行社会》
《共同战略2050》
发展方向
新能源 汽车智能化 智能交通体系
低二氧化碳排放 智能交通体系
新能源 低能耗 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
低碳 移动出行服务 自动驾驶
零二氧化碳排放 智慧出行社会 自动驾驶
电气化 数字化 自动驾驶
2、我国汽车技术现状分析
•近20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总体技术 水平已有很大提升,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产销规模奠定技术发展基础
整体技术水平呈现显著提升
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汽车产销规模连年第一,已成为 自主品牌研发能力已有长足进步,但
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路线图概要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2016.11.26 北京
报告内容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宗旨和编制过程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内容概要 汽车智能网联化发展现状和趋势
1.编制技术路线图的背景和使命
•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以制造强国建设战略为契机,围绕汽车强国开展的 一次汽车产学研协同行动,旨在凝聚共识、明晰路径,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产业总体 路线图
重点产品 路线图
汽车产业总体路线图
节能汽车产品 路线图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 燃料电池汽车 动力汽车产品路线图 产品路线图
智能网联汽车 产品路线图
关键技术突破
节
路线图
能
汽
车
技
术
路
线
图
纯电动 和插电 式混合 动力汽 车技术 路线图
燃料 电池 汽车 技术 路线 图
智能 网联 汽车 路线 图
轻量 化技 术路 线图
动力 电池 技术 路线 图
汽车 制造 技术 路线 图
5.节能汽车技术路线图要点
发展目标
技术路径分析
发展重点
路线图概要
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
2020年:5.0L/100km 2025年:4.0L/100km 2030年:3.2L/100km
节能乘用车:
提高发动机热效率 动力总成匹配 降低传动损失 减少整车能量损耗 提高混合动力系统效率
商用车新车平均油耗:
2020年: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025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30年:同步国际领先水平
节能商用车:
提高柴油机热效率 降低整车能量损耗 能量回收 混合动力
先进内燃机燃烧机理研究 增压器与应用技术 先进燃油喷射系统研究 全可变气门技术 废气能量回收 控制系统开发 变速器节能技术及核心零 部件开发技术研究 低摩擦技术研究 48V系统开发
聚焦变革,明晰路径
路线图的使命 凝聚共识,协同行动
引导资源,促进创新
2.研究工作过程和主要节点
受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和工业信息化部委托,开展的一项大型联合研究; 来自汽车及汽车相关产业的逾500位专家参与,历时一年编制完成,包括一项总体技术路线图和 七项专题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研究累计共举行了60余场专家论证会/头脑风暴会,预判技术方向,凝聚共识,识别 重点,最终绘制了路线图;
ADAS已有装备;互联网企业涉足
发动机技术 自动变速器技术
动力电池技术 驱动电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术 燃料电池技术
轻量化技术
3.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愿景和目标
社会愿景
能源环境的友 好发展
产业愿景
汽车产业持 续发展
社会资源的顺 畅移动
互为 支撑
汽车强国成 功建成
安全高效的智 能交通
产业生态全 面升级
和谐健康的汽 车社会
智能网联 汽车
驾驶辅助/部分自动驾 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到 约50%
高度自动驾驶车辆 市场占有率达到15%
完全自动驾驶车辆 市场占有率接近10%
4.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框架体系
•紧抓战略机遇,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要突破口,以能源动力系统 升级转型为重点,以智能化水平提升为主线,以先进制造和轻量化等共性技术为 支撑,全面推进汽车产业的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和高品质
启动会(160人) 2015.9
总体组专家与各专题组
调研交流 2016.2-3
路线图工作协调及专家咨
询会、封闭写稿活动 2016.4-7
2015.8 预备会
2015.12 第一阶段汇报会( 150 人)
2016.3 三个专题路线图初评会
2016.8.30 路线图终评会(220
人)
2016.10.26 路线图发布会(1千
人)
报告内容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宗旨和编制过程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内容概要 汽车智能网联化发展现状和趋势
1.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总体趋势
“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强国、主 要车企共同的战略选择
类别
美国
国家 战略
欧洲
日本
福特
企业 战略
丰田
大众
主要战略
《电动汽车大挑战蓝图》 《智能交通系统战略计划2015-2019》 《欧盟2020年战略创新计划》 《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行动计划》
仍有不足
关
键
汽车产业未来仍有广阔空间 千人保有量 经济持续增长 三四线城市需求 海外出口
节能汽车:发动机基本掌握,变速器
领
持续开发,混合动力陆续推出
域
取
新能源汽车:PHEV和BEV车型相继 推出;整体水平逐步接近国际先进
得 技 术
进
发展问题需要技术进步
智能网联汽车:研发阶段已有成果;
步
规模效应推动技术发展
引导产业协调发展:中国汽车产 业长期呈增长趋势,但越来越受 到能源、环境、交通等的制约
落实汽车强国目标:《中国制造 2025》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 跨越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
汽车及相关产业对路线 图需求迫切
应对产业技术变革:世界汽车技 术创新步伐越来越快,新技术变 革将重塑汽车产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汽车产 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作用,拉动相 关产业发展
产品品质不 断提高
总目标
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承诺和产业规模,在2028年率先达到峰值 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初步实现电动化转型 智能网联技术产生一系列原创性科技成果,并有效普及应用 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持续创新能力和零部件产业具备国际竞争力
2020
2025
2030
主要 里程碑
节能汽车
新能源汽 车
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 5L/100km 商用车新车油耗接近国 际先进水平
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7% 以上
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 4L/100km 商用车新车油耗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
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 15%以上
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 3.2L/100km 商用车新车油耗同步国 际领先水平
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 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