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有效成分的研究

合集下载

浅述白术的研究

浅述白术的研究

枳术汤组成相 同,但 白术倍于枳实 ,荷 叶烧饭 为丸,健 脾消痞 ,补消有偏 ,缓急有异 ,制方之妙 ,寓意深远 。 元・ 朱震亨 《 本草衍义补遗》言 白术 “ 有汗则止 ,无汗则 发 ” 丹溪心法 》中的痛泻要 方,疗肝脾不和 ,木 旺乘 ;《 脾土之肠 鸣泄泻 ,也成 为后世 医肝 旺脾虚的基础方 。玉 屏风散 中白术可健脾 胃,温 分 肉,培土即以宁风 也。 1 明清 时期 明・ . 5 缪希雍 《 神农 本草经疏 》对服 用 白 术 的禁忌症有如下描述:“ 凡病阴虚 ,血少 ,精不足 ,内 热骨蒸 , 口干唇燥 ,咳嗽吐痰 ,吐血 ,鼻衄 ,齿衄 ,咽 塞 ,便秘滞 下者 ,法咸 忌之 。术燥 肾而 闭气 ,肝 肾有动 气者 勿服 。 明代李 中梓 《 ” 本草通玄 》 则对 白术肯定有加 , 言“ 补脾胃之 药,更无 出其右者 ” ,也对苍术 、白术从功 效 上作了 比较 明确的区分,日 “ 苍术 ,宽 中发汗 ,其功 胜 于 白术 ,补中除湿 ,其力不及 白术 ;大抵卑监之土 , 宜与 白术 以培之 ;敦阜之土 ,宜与苍术 以平之 ” 。清 ・ 陈 士铎所著 的 《 石室秘录 》曾写道 :“ 腰痛乃水湿之气侵入 于肾宫” 而其 另一本著作 《 , 本草新编 ・ 卷一》日 白术 “ 尤 利腰脐之气 ,腰脐之气 即利 ,而 肾中之湿气何 能久 留, 自然湿 去而痛忽失也 ” 。源 自清 ・ 程钟龄 《 医学心悟 》之 半夏 白术天麻汤 则为健脾燥 湿 、化痰 熄风之 上方 。清 ・ 吴仪洛 《 本草从新》言术 : 无汗 能发 ,有汗 能止” 祛 “ 、“ 劳倦 , 止肌热 , 化瘾癖 ” “ 、 肾虚者勿用 , 有火者宜生用 ” 。 妇人医傅 山 ・ 傅青主女科 》载方 10余首 ,含 白术 的方 7 剂达六成有余 (7首 ) 6 ,最大用量 1 ,最小仅 4分 。 0两 陈修园亦善重用 白术 治腰痛 ,效佳 。 1 民国时期及 当代名 中医经验 张锡纯在 《 . 6 医学衷 中 参西录》中对 白术的描述是 : 与凉润药 同用 , “ 又善补肺 ; 与升散药 同用 ,又善调肝 ;与镇安药 同用 ,又善养 心 ; 与滋 阴药 同用 ,又善补 肾;为具土德之全 ,为后天滋生 之要药 ,故能于金、木、水、火四脏 皆能有所补益 也” 。 上海名医顾丕荣老先生认为:若舌苔粘腻者 ,为湿热型 , 术宜 生用 ;舌红 少苔者 ,为阴虚型 ,术宜炙用 ;舌淡苔 薄边有齿痕 ,为脾虚型 , 宜炒用 。重用 白术 治疗便秘 , 术 近现代报道 当从 北京医院魏龙 骧老先生而始 。魏老认 为 便秘之源 在脾 胃,重用 生 白术运化脾 阳治本 ,再佐 以他 药 ,如常 以生 白术 ( 两 )加生地黄、升麻 ,取滋润 、 3 升清 降浊 之意,治疗 大便干结者 ;又喜 以经典方加 大剂 量 白术治疗便秘 ,如治疗一便不干结 的笔管屎证 患者 , 予理中汤 ( 白术 2  ̄3 g 0 0 )加 肉桂而收敛行便 。全 国名 老中医宗修英老先生认为 ,重用生 白术 治疗便秘 ,其适 用证型为脾虚证便秘 ,例如脾虚所致 的气虚便 秘、湿 阻

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 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深度挖掘,对白术这一古老且广泛应用的中药材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中对其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制的探索尤为引人关注。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近年来关于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理解白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多重功效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未来药物研发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属菊科苍术属植物,其干燥根茎作为传统中药广泛应用于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治疗领域。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术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多糖、生物碱、酚酸类化合物、三萜皂苷等多种活性物质,这些成分构成了白术复杂且独特的药效基础。

每一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与靶点,参与到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的调节之中。

本文将首先概述白术主要活性成分的结构特征、提取分离方法及含量测定技术,为后续药理作用机制的探讨奠定物质基础。

随后,我们将详细阐述各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如利尿、降血糖、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炎、抗肿瘤、保肝、护肾、神经保护等多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特别关注于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揭示,如信号通路调控、基因表达变化、蛋白相互作用等,以期阐明白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特点。

本文还将探讨白术活性成分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规律,以及其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特性,这对于理解其体内效应及优化用药方案至关重要。

针对白术活性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体内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整合分析,有助于揭示白术在临床疗效中的物质基础与作用原理,为其在相关疾病防治中的精准应用提供科学支撑。

本文将以系统全面的视角,追踪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的前沿动态,揭示其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为推动白术及相关制剂的研发创新、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2. 白术的化学成分讨论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在白术化学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近10年白术的研究进展

近10年白术的研究进展

近10年白术的研究进展陈文,何鸽飞,姜曼花,邱细敏【关键词】白术;,,挥发油;,,多糖;,,药理作用摘要:对白术的炮制、有效成份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白术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术;挥发油;多糖;药理作用白术系菊科植物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效[1]。

主治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2]。

2000年《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含白术制剂共51种,2005年《中国药典》白术药材居全国大宗经常使用中药材之首,全国年需求量7 000 t。

本文就最近几年白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白术的炮制及辨别炮制方式[3]生术片取药材水浸12 h,润20 h,切成2~3 mm的厚片,在恒温箱内干燥,温度操纵在50 ℃左右。

干后,可进行其它炮制。

焦白术取净白术片放入锅内,用大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即可,如有火星时可喷洒适量清水。

炒白术先将锅用火加热,均匀撒入定量的麦麸皮,待麦麸皮焦化起浓烟时,倒入生白术片,急速翻炒至药物表面老黄色内部黄棕色,有香气时即掏出。

土炒白术将陈壁土置于锅内,用中火炒至灵活状态,随即加入白术片,急速翻炒至挂土色,有土香气时掏出。

米泔水漂白术取净白术片用清水浸泡漂2 d,去掉酱油色的水,再用米泔水漂1 d至白色,掏出晒干即得。

白术炭取干净白术片置炒药锅中,用武火加热,急速翻炒至外部黑色、内部老黄色为度。

有火星时喷淋适量清水,掏出摊晾。

蒸白术取净白术于蒸锅内,白术上加适量米,加盖,用文火蒸8 h至白术外呈黑色,内棕色,米熟透即掏出摊晾。

麸炒白术先将锅加热,撒入麦麸,待冒烟时投入白术片至呈黄褐色时,掏出筛去麦麸,放凉。

蜜炙麸炒白术取蜂蜜置锅内加热,炼至沸腾,投入麦麸(麦麸与蜂蜜的比例为5∶1),炒至麦麸手捏成团,掷出即散时,投入白术片炒至表面焦黄色,掏出,筛去蜜炙麸皮,放凉。

白术鉴定实验报告

白术鉴定实验报告

白术鉴定实验报告白术鉴定实验报告引言:白术,又名白朮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学中。

然而,由于市场上存在着许多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人们对于白术的鉴定变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对市场上的白术进行鉴定,以确保其品质和安全性。

实验一:外观特征鉴定首先,我们对白术进行了外观特征的鉴定。

正宗的白术应该具有以下特征:根茎肥大,圆柱状,表面白色或微黄色,具有明显的节间痕迹。

经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样本A具有符合标准的外观特征,而样本B则存在明显的不符合,根茎较小且颜色较深。

因此,我们初步判断样本A为正宗的白术,而样本B可能为假冒产品。

实验二:显微镜下观察为了进一步确认我们的初步判断,我们将样本A和样本B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经过放大观察,我们发现样本A的细胞结构紧密且有规律,根茎内部有较多的淀粉颗粒。

而样本B的细胞结构松散,淀粉颗粒较少。

这一观察结果与白术的正常特征相符,进一步证实了样本A为正宗的白术,而样本B为假冒产品。

实验三:化学成分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的鉴定结果,我们对样本A和样本B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我们发现样本A中的白术醇、白术酮等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而样本B中的有效成分含量明显偏低。

这一结果再次证明了样本A为正宗的白术,而样本B为假冒产品。

实验四:质量评价最后,我们对样本A和样本B进行了质量评价。

通过测定样本A和样本B中的水分含量、灰分含量、总黄酮含量等指标,我们发现样本A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质量良好。

而样本B的水分含量偏高,灰分含量偏低,总黄酮含量也明显低于标准。

这一评价结果再次证实了样本A为正宗的白术,而样本B为假冒产品。

结论: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我们成功地对市场上的白术进行了鉴定。

样本A被确认为正宗的白术,而样本B则为假冒产品。

这一实验结果对于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和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市场上中药材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白术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白术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白术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白术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对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以期为未来白术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健脾止泻、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功效。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材成分和功效的深入研究,白术在化学、药理和临床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白术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苯丙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

其中,挥发油是白术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包括香豆素、木质素等,具有抗衰老、抗氧化等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黄酮醇等,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白术的化学成分受到生长环境、采收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土壤养分、气候条件等环境因素对白术的化学成分有显著影响。

不同采收时间也会导致白术化学成分的变化。

为进一步了解白术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仍需深入研究。

白术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白术中的挥发油、苯丙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均具有药理作用。

挥发油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则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等途径发挥抗氧化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肿瘤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则主要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抗氧化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然而,白术的药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不良反应也不够明确。

未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白术的药理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白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研究表明,白术可以改善慢性胃炎、胃溃疡、腹泻等疾病的症状,还可以缓解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症状。

白术还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如头痛、失眠等。

然而,白术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中医宝典探寻白术的神奇药用功效

中医宝典探寻白术的神奇药用功效

中医宝典探寻白术的神奇药用功效白术,是中医药宝典中备受关注的药材之一。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凭借其丰富的药用功效,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将深入探寻白术的神奇药用功效,以期为读者带来更多关于这一中药宝典的了解。

一、白术的简介与来源白术,其学名为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属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主要产地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南以及日本、朝鲜等地。

作为中药材,白术主要采用其地下块茎。

二、白术的化学成分白术的地下块茎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挥发油、萜烯类化合物、多糖类、黄酮类、酸类等。

其中,挥发油是白术的主要化学活性成分,包含了多种生物碱、芳香醚、酮类等。

三、白术的药用功效1. 健脾胃:白术具有健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消化功能,促进食欲,改善脾胃虚弱引发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2. 补中益气:白术能够补益中焦,增加人体的免疫力,对于虚弱病人、久病体虚者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3. 利水渗湿:白术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能够促进排尿,减轻水肿、湿热等症状。

4. 止汗止泻:白术可以收敛汗液,止汗功效突出,对于盗汗、虚汗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同时,白术还可以止泻,治疗腹泻等病症。

5. 除湿祛湿:白术具有除湿祛湿的作用,能够改善湿热引起的痛症,如腹胀、腹痛等。

6. 固表止血:白术具有收敛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伤引起的出血、瘀血等问题。

7. 调经活血:白术对于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具有调经活血的功效。

四、白术的应用范围白术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食欲不振、腹胀、泄泻、水肿、湿热等症状。

此外,白术还可以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出血等妇科疾病。

五、白术的药物配伍在实际应用中,白术可以与其他中药材进行配伍,以增强其药效。

常见的配伍有白芍、黄芪、茯苓等。

例如,白术与白芍可以共同使用,以补中益气养血,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症状具有明显疗效。

白术综述——精选推荐

白术综述——精选推荐

白术资源现状及其产业发展研究进展摘要:白术是浙江主产的著名地道药材,为“浙八味”之一,来源为菊科植物白术,以干燥二年生根茎入药。

白术广泛应用于中医方药及其制剂中,目前含白术的制剂达543种,用量极大。

目前白术的野生资源很少,药用来源多为栽培品种。

但是由于不注重种性的恢复,发生混杂和严重退化的情况,出现抗病力下降、产量不高、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关键词:资源分布,品种选育,栽培技术,规范化种植前言:白术的药用已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神农本草经》[1]将其列为上品,2010版中国药典[2]规定其来源于是菊科植物白术(Atarcyt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为常用的补益类中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3],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证,俗有“北参南术”、“十方九术”之说。

白术主要有效成分是挥发油和多糖成分,如苍术酮、白术内酯、杜松酯和棕榈酸等,现代研究表明白术多糖类成分还能增强免疫功能,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

白术适宜生长于凉爽的气候环境,忌高温多湿,其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河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均有分布,多为栽培品。

近年来河北安国为全国白术种子种苗基地,培育了不少栽培品种。

野生白术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一带,浙江产者又称“浙白术”,以浙江磐安和新昌地区产量最大,以於潜白术品质最佳,被誉为“於术”,磐安优质白术根茎外形似青蛙,俗称“蛙术”[4]。

近10年来白术药材的销量居全国大宗常用中药材之首,历史最高年产量在1.2万吨以上,目前白术年需求量已达1.1万吨以上[5],其中国内年需求量在8000吨左右,出口国外年需求量在3000吨左右。

国内市场白术药材主要用于饮片和中成药产品,白术及其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胃肠疾病(如参苓白术丸、香砂养胃胶囊、枳术冲剂、补中益气丸、四君子丸等)、小儿脾胃虚弱所致消化不良(如保儿宁糖浆、小儿喜食片、肥儿散等)和妇产科疾病(如安胎丸、白带片、逍遥颗粒等)。

白术多糖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白术多糖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白术多糖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白术多糖是一种来源于白术植物的多糖类化合物。

白术又被称为“中药之宝”,在中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白术多糖作为白术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

白术多糖的结构复杂且多样,主要由多种糖类组成,如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等。

这些糖类通过特定的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不同种类的多糖结构。

这些结构中可能还存在有其他化学官能团的修饰,如乙酰基、硫酸基等,从而增加了多糖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

白术多糖的结构与它的生物活性密切相关。

多糖结构的不同部分可能与不同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发挥不同的生理效应。

例如,白术多糖的某些结构可能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菌等功能。

因此,研究白术多糖的结构是理解其生物活性及其在医学和保健品领域的应用价值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重点介绍白术多糖的结构特点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阐述白术多糖的结构要点,并探讨这些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结论部分将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在白术多糖结构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白术多糖结构的深入研究,我们有望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医疗和保健功能,并为中药白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如下形式: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和分析:1. 引言: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白术多糖,并总述本文的目的和架构。

2. 正文:详细描述白术多糖的结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白术多糖的结构要点1:介绍白术多糖的基本组成和化学性质,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功能。

2.2 白术多糖的结构要点2:探讨白术多糖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连接方式,同时分析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3. 结论: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白术多糖结构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结构的布局,本文将全面系统地介绍白术多糖的结构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该物质。

同时,通过对其结构与功能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白术多糖的药理活性和医学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邱细敏,卢岳华,沈品,刘爱霞,张毅,李丽立不同产地白术多糖含量测定[期刊论文]-中国药业 2005(04)
10.池玉梅,李伟,文红梅,崔小兵,蔡皓,毕肖林白术多糖的分离纯化和化学结构研究[期刊论文]-中药材 2001(09)
11.毛俊浩,吕志良,曾群力白术多糖对小鼠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期刊论文]-免疫学杂志 1996(04)
2.吴佳白术主要有效成分提取工艺优化及其质量评价[学位论文]2008
3.刘庆林.樊卫国.安华明.LIU Qing-lin.FAN Wei-guo.AN Hua-ming刺梨叶片中总黄酮和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期刊论文]-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24(6)
4.于玲玲白术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学位论文]2010
26.李伟荣,刘昌辉,王宏,周联,王宁生金柚痰咳清片总黄酮含量测定中的提取方法研究[期刊论文]-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5(05)
27.徐华杰,曹秀军,盛良全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和表征[期刊论文]-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28.王国军,熊洁羽,黄红缨从山羊毛中提取L-胱氨酸时活性炭脱色条件的研究[期刊论文]-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5.3.3纸色谱
经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4:l:5)展开后,显色,看到2个斑点,即可确定为Xyl和GM。经吡啶:戊醇:水(7:7:6)展开显色后,只看到1个未展开的大斑点,同时有很严重的脱尾。
5.3.3白术精多糖RMAP红外图谱
白术有效成分的研究
作者:陈文
学位授予单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同时进行纸色谱分离,展开剂分别为
正丁醇:乙酸:水(4:l:5)和吡啶:戊醇:水(7:7:6),以苯
硕士学位论文
图5-3RAMP水解条件的考察l~6依次为&镰伊水解样品l~6
Fig.5-3hydrolysis condition ofKAMP
l~6:hydrolysis sample ofRAMP
15.张金龙,王静康,尹秋响氨基酸的提取与精制[期刊论文]-化学工业与工程 2004(02)
16.夏杏洲,张辉,魏传晚榕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2(05)
17.黄河胜,马传庚,陈志武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0(10)
18.郑广娟白术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瘤作用及肿瘤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期刊论文]-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3(03)
ofRAMP
(system(I))
5.2.3显色
图5-2RAMP的组分分析(展开系统(II)) l Ara2.Gal、Ara3.Glu、Xyl4.Man、
Rha5.混合单糖6,RAMP水解样品
Fig.5-2Component analysis ofRAMP
(system(Ⅱ))
将展好的薄层板取出,晾干。用苯胺一邻苯二甲酸显色,在105℃加热至显色清晰即可。
5.2.2点样
板(1)为各单糖对照品,RAMP供试品溶液。见图5-I。
板(2)为各单糖对照品溶液,混合单糖对照品溶液,RAMP供试品溶液。见图5-2。
图5-I RAMP的组分分析(展开系统(1)) I.Ara2.Gal、Ara3.Glu、Xyl4.Man、Rha
5RAMP水解样品
Fig.5-1Component analysis
19.吕圭源,李万里,刘明哲白术抗衰老作用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应用药学 1996(05)
20.朱金照,冷恩仁,张捷,许其增白术对大鼠肠道乙酰胆碱酯酶及P物质分布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3(01)
21.吴翰桂,马勇军,马国芳,杨琦正,梁君白术对小鼠小肠平滑肌活动的影响[期刊论文]-台州学院学报 2004(06)
12.汤新慧白术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医研究 1998(02)
13.徐丽珊,金晓玲,邵邻相白术及白术多糖对小鼠学习记忆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期刊论文]-科技通报 2003(06)
14.单俊杰,田庚元白术糖复合物AMP-B的理化性质及降血糖活性的研究[期刊论文]-药学学报 2003(06)
5.石磊,王勇,石勇,李娟,刘志强,刘淑莹虎眼万年青多糖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期刊论文]-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01)
6.方一苇糖结构与质谱分析[期刊论文]-质谱学报 1995(01)
7.王健,龚兴国多糖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1(01)
8.乔小云,姚峰,李俏,王玉玺影响白术多糖提取工艺的因素探讨[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1(04)
5.田允波.许丹宁.黄运茂.袁朝霞.刘容珍白术多糖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畜牧与兽医2010,42(9)引用本文格式:陈文白术有效成分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7
2002(04)
29.刘娟,邓泽元,刘晶晶,王杉决明子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3(01)
30.乔小云,姚峰,李俏,王玉玺影响白术多糖提取工艺的因素探讨[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1(04)
31.谭周进,谢达平多糖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科技 2002(03)
1.黄海英白术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及功能性研究[学位论文]2006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白术有效成分的研究姓名:陈文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分析化学指导教师:邱细敏
20070501
白术有效成分的研究
用0.1%磷酸二氢钾的0.1%CMC-Na溶液铺制硅胶G薄层板,使用前活化lh。
22.梁生旺,王淑美,李永军通淋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学杂志 1998(11)
23.周海虹白术提取物对子宫平滑肌作用的研究[期刊论文]-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3(04)
24.朱红梅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肾炎116例[期刊论文]-山东医药 2005(20)
25.薛长晖,袁少明,王佩维,姚晨之,牛金萍苦荞粉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期刊论文]-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6(01)
1.张弘,邓晓鸿,徐成银风湿液药酒的薄层色谱鉴别[期刊论文]-华西药学杂志 1997(02)
2.梁生旺,王淑美,李永军通淋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学杂志 1998(11)
3.张东,刘志江,牛佳黄柏生地白术的FTIR鉴别研究[期刊论文]-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05(01)
4.周枝凤,沈菊文,龚范,梁逸曾,邱细敏白术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初探[期刊论文]-中草药2004(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