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6.3 黄土高原 (18张PPT)

分,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南的一部来自。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分布着_黄__土__塬、 黄__土__墚__、黄__土___峁__、黄__土___川___等黄土地貌景观。
4、黄土高原地处_湿__润_半__湿_润_区向_干__旱_半__干_旱_区、_农_耕__区__ 区向 牧区 过度的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4、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并在下游形成“_地_上_悬_河___”,严重威胁两岸地区人民的 生命财产安全。
植被越密,降水强度越小,坡度 越小,水土流失强度越小;反之, 水土流失强度越大。
1、黄土高原煤炭资源丰富,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_三_分__之_二_ 被称为“_乌_金__高_原__”。 2、黄土高原的煤炭资源具有 煤__种_齐__全_ 、品__质_优__良_、埋__藏_浅____ 多露天煤矿,开采成本低的特点。 3、主要矿产地有山西的_大_同__、_阳_泉__、_平_朔__、陕西的_神_府__ 内蒙古的_东__胜___等地。 4、黄土高原近年来采用_火_气_发_电_、煤液_化_气__技_术等,将煤转化为电力、 煤气供应全国。
③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基本成本一样。
阅读P20 自主探究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_土_质__疏_松、_降_水_集_中 、植_被_覆_盖_率_低_等。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有_乱_垦_滥_伐_、过_度__放_牧_、 _陡_坡__耕_种_等。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带来的问题有?
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黄土的世界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 覆盖厚度一般在100-200米,黄土分布的面 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1.1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教案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对其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
●举例说出黄土高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其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重点)。
2.通过图文资料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重难点)。
3.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能举出反应黄土高原风情的例子。
【教学方法】导学法、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讲述法等相结合。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地理助学等。
你们对黄土高原有哪些了解呢?黄土高原因黄土而得名,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以前这里曾山川秀美,现如今地表破碎。
其中奥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学习。
[看图查找]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以及地形类型。
读上图(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A__(高原)B___(山脉)C___(山脉) D___(河流) (2)写出数字代表的城市①___②___③___④___⑤___(3)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____带;从季风区看,属于____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___阶梯[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演示各种地貌,分析其特征和形成的原因[阅读与活动]学生阅读课文“黄土高原的形成”,然后探究回答“活动”中的问题黄土粉尘搬运、堆积示意图(风成说)回顾《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地理知识,边总结边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黄土高原位于_____山以西,_____岭以东、_____以南以北,面积达_____多万平方千米地理位置特殊:有明显的_____性【当堂达标】1.外出旅游的小华,拍摄了很多地貌景观,四幅作品中不是在黄土高原拍摄的是()A.晋、陕、宁、甘 B.青、晋、陕、宁 C.晋、陕、宁、辽 D.新、陕、宁、豫“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根据歌词,回答3、4题。
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分层练习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基础题】读“四大高原的自述”,完成下面小题。
1.漫画所示四大高原的地形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A一青藏高原B.B一云贵高原C.C一内蒙古高原D.D一黄土高原2.我们陕西省北部位于()A.A高原B.B高原C.C高原D.D高原3.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地形区则镶嵌其间。
下列图中字母位置表示黄土高原的是()A.B.C.D.4.下图中表示秦岭的数字是()A.①B.②C.③D.④距今有一千六百年的陕西省柏社村,拥有二百多个地坑式窑洞(见图),展示出独树一帜的关中窑洞文化。
据此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此地适合挖窑洞的主要原因是()A.黄土层厚,直立性好B.红壤广布,土质粘重C.黑土深厚,肥沃粘重D.冻土广布,不易坍塌6.与其他地区窑洞相比,此地窑洞多为地坑式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较平坦B.山崖沟谷多C.高温多雨D.植被茂密7.这里的人们有在院子中央或周围种树的习惯,主要目的是()A.安全警示B.美化环境C.夏季乘凉D.冬季阻风民俗是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有些民俗的形成深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回答下面小题。
8.“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
”这山歌出现的地形区是()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东北平原9.富有“黄土风情”特色的民俗文化是()A.二人转B.信天游C.京东大鼓D.对山歌10.下图所示为黄土高原四大地貌景观,其中农业较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在()A.黄土塬B.黄土梁C.黄土峁D.黄土川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1.“挽黄河臂膀,依太行身躯,踏千里黄土,踩万年‘乌金之乡’……赞美的地区位于()A.东南丘陵B.黄土高原C.柴达木盆地D.青藏高原12.图中河流的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是()A.含沙量大B.汛期较长C.无结冰期D.江阔水深13.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

水文特征
陕西黄土高原河流众多,沟壑纵横,沟壑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50%。主 要河流有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泾河、洛河、延河、无定河及窟野河等。河水 主要来源于降水,降水分布的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山区多、平原谷地少。 因此,径流的分布规律是自南向北减少,山区大于原区谷地。陕西黄土高原 位于大陆腹地,气候较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源短缺。由于季风气 候的影响,降水的年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因此,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大, 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70%以上,甚至集中于几 场大暴雨中,形成丰水年雨涝洪灾,少水年干旱缺水。陕西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很大。破坏了生态环境平衡,水旱灾害频繁。陕西黄土 高原地表水的天然水质是良好的,大部分地区属重碳酸盐水,矿化度低,适 宜于工农业用水及人畜饮用水。唯在定边西北部、芦河及大理河上游、洛河 上游等地有小范围的氯化物水及硫酸盐水,矿化度大,不宜于灌溉饮用。陕 西黄土高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高原北部边缘的风沙滩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 但在广大的黄土区及丘陵山区地下水非常贫乏。城市工业排放大量的污水、 废水,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地表水源及地下水源污染日趋严重。延河及渭河 某些河段的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坏,生物绝迹,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保护水源、保护 环境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人文风俗
民歌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通俗的 词汇和最亮丽的激 情。她是我们黄土地的母语和家园,更是我们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 陕北民歌她 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这种 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渲泄黄钟大吕之势。 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是 站在重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 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 人们忧愁唱曲子。”实际上,陕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民歌。陕北,是民歌的世界, 民歌的海洋。 陕北民歌种类是很多的,其中有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酒歌、秧 歌、劳动号子、歌舞曲、榆林小曲、陕北套曲、二人台、风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 调等,以小调和信天游为主。 小调,以叙事为主,一般都有场景,有人物,有故事 情节,还有细节描写。信天游(在与内蒙古接壤的地区叫“顺天游”,在神木府谷一 带叫“山曲”)是广泛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篇幅比较短小,是即兴创作的产物, 可以根据不同情景自由吟唱。如村民们下地干活,上山放羊,进林子砍柴,赶毛驴 拉煤炭,心有所感,便放开嗓子歌唱起来。它语言质朴,节奏明显,韵脚多变,一 般为两句体结构,上下句押韵,不隔句押韵。以七字句或十字句为基础,上句主比 兴或写景状物,下句多主点意,虚实结合,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节奏鲜明, 韵脚和谐,抒情色彩浓。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它两句一段,段与段之间 可分可合,也可独立为一首,类似“散曲”。
讲解-黄土高原

A B
结论:坡度越大的地区水土流失越严重
第二组试验:同样坡度的两个区域, A是和风细雨,B是暴雨倾盆,那么 哪一个区域水土流失严重?
降水与水土流失
A
B
结论:降水集中的暴雨地区水土流失越严重
第三组试验:同样的坡度、同样是暴 雨倾盆,区域A是松散的泥沙,区域B 是粘性较好的粘土,哪一个水土流失 严重呢? 土质与水土流失
第三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
授课:巩伟忠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位置和范围:
位置: 东起:太行山 西至:乌鞘岭 南连:秦 岭 北抵:长 城 跨越省区:
主要有: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乌鞘岭
甘 肃
山 西
陕 西
2、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风吹来的黄土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 米,除一些石质山体以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 般在超过100米左右,六盘山 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 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 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 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 世界之冠。
支持风成说的四条证据(27页活动1)
第一条证据:黄土厚度象冬季的积雪一样均匀 说明黄土是被风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 第二条证据: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 说明黄土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有可能是 西北风带来的。 第三条证据:黄土高原的成分与当地的基岩不相 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相同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一、世界最大 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的成因 主要的黄土地貌
水土流失 原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完整版)地里黄土高原练习题

同步测控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特点。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东西长1 000多千米,南北宽700千米,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黄土厚度一般超过100米,厚的地方超过200米。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形成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水成说B.风水雨相说C.风成说D.冰川作用答案:C解析: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证据有:①黄土的厚度均匀;②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③黄土的矿物成分与所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沙漠矿物成分相同;④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
3.黄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B.台风C.寒潮D.地震答案:A解析: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全年降水较少且降水季节变化大,尤其是春季气温快速升高而降水少,易发春旱;而降水又多集中在夏季,尤其是7月份,并且常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再加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故又多发水灾。
4.黄土高原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B.油菜C.甘蔗D.谷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作物的分布。
油菜、甘蔗都是生长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农作物,水稻喜湿热,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不适合水稻的种植,而谷子是一种耐旱作物,适宜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
5.回顾我国降水量分布图,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量( )①>800毫米②<800毫米③>50毫米④<50毫米A.②③B.①C.③D.④答案:A6.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答案: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类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 专题04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专题04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知识梳理【重点图】P24图6.25黄土高原的地形,要求记住主要地形区、山脉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流经本区。
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如传统民居是窑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等3.风吹来的黄土:(1)黄土的来: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风成说”,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2)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川(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区)4.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其地表景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长期的水土流失造成的。
5.严重的水土流失:(1)原因(2)危害:土壤肥力下降,破坏了农田和村庄,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困难。
【补充】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长期的水土流失造成的;黄土高原是风力搬运堆积而形成的。
6.水土保持:(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例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不属于黄土高原典型的黄土地貌景观的是()A.黄土塬B.黄土坡C.黄土峁D.黄土川【分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因表面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它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解答】解:黄土高原景观有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等,其中,黄土塬是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为沟壑,若长期遭受流水侵蚀,会被沟谷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即黄土墚,若它又继续被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的山丘,就是黄土峁。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堆积区,位于中国国土的大部分地区,是中国独特的地质地貌类型之一。
中国的黄土地带几乎覆盖了整个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北部,并且也延伸到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和四川盆地东北部。
在这些地区,黄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之一。
这片黄土地一直以来都备受学术界和旅游爱好者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黄土地貌特点、历史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黄土是由古老的黄河和长江在亿万年间携带的黄沙、泥土及其它残渣形成的,其地质年代非常悠久,可追溯到中生代,距今已有150-200万年。
这片地区的土壤呈现灰黄色、浅红或浅灰色,质地松软并有一定的凝聚力。
在气候干旱的条件下,土壤容易风化,形成陡崖峡谷和土壁。
这些土壁常常有纵横交错的沟壑,被誉为中国黄土地貌的标志之一。
黄土地带气候多呈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这种气候条件造就了黄土地区的干旱土壤特点:有机质含量低、养分堆积少、通气性较好。
这种土壤状况造成了植被生长缓慢、所生产农作物产量偏低,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得这片地区成为中国的贫瘠地带。
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和环境条件,孕育了这片土地上丰富的文化遗产。
黄土地带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黄河以及黄土地带的人民经年累月的劳作,培育出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黄河大合唱》曾经广为传唱的《黄河诗》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土地带的人们用辛勤的劳作和坚韧的品格,创造了令人钦佩的文化。
黄河文明和中华文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源源不断地被滋润和传承的。
黄土地带还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
黄土地带的人们,为了应对干旱的土地情况,造房屋时多采用黄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黄土房屋深受地域文化影响,呈现了丰富多彩的风格。
黄土屋有着朴实的外观,但在积淀了千百年文化底蕴的古老建筑中,也有了相当的舒适功能。
黄土地带也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古代的黄土地带曾经孕育了许多中国的帝王将相,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政治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是世界上最八大年的级黄地土理分(布区下;)
这里有丰富的能源之源;
这里曾山川秀美,如主今讲却:李是宏生旺 态脆弱、水土流失最严 重的地方;
BG
1
第1课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一、位置与范围
BG
2
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
19
平遥古城素有“中国古建
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文物
古迹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实为
国内所罕见。它完整地体现了
17至19世纪的历史面貌,为
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
BG
20
秦始皇陵B兵G 马俑
21
西夏王陵3
应县木塔
晋祠 平遥古城
麦积山石窟
黄帝陵 法门寺
壶口瀑布 永乐宫
秦始皇陵兵马俑
龙门石窟
BG
22
本课小结
BG
23
BG
24
黄土高原悠久的历史铸就了丰 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 胜古迹,在这些古迹上,我们可 以读出历史的痕迹,因此,我们 可以这样说,黄土高原是我们中 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的摇篮。
BG
25
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 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
黄 土 沟壑纵横的地表景观:黄土高原大部分覆盖着深厚 高 的黄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主要有黄土 原 塬、黄土墚、黄土峁三种地表景观。
文明的摇篮:黄土地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黄 土高原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城第以1课南,世秦界岭上以最北大,的面黄积土达分3布0多区万平方千米。
一、位乌置鞘与岭范围
长城
山
太 行
秦岭 BG
返回 3
山西省(晋)、陕西省(陕或秦)、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甘肃省(甘或陇),BG还有青海、内蒙古、河南。 4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从地形、气候、 植被以及农业生产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过 渡性。
BG
11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BG
12
黄土塬:由厚层黄土组 成、面积较大,顶部平 坦,侵蚀作用微弱,是 良好的耕作区。
黄土墚
完整黄土塬——甘肃庆阳
黄土墚:条状延伸的黄
土地貌类型
BG
13
黄土峁
黄土峁:呈穹状或馒头状的黄土丘陵。
BG
14
黄土的世界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 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 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 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BG
5
BG
6
BG
7
BG
8
农 耕 区
BG
9
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植被以及农 业生产的)由西北向东南过渡性表现在:
1、地形:由高原
平原过度
2、气候:由干旱
半干旱
半湿润过度
3、植被:由天然荒漠草原
农业植被(小麦)等过度
4、农业生产:天然放牧
农业耕作区
BG
10
二、沟壑纵横的地表景观
由于黄土高原独特的特性和特殊的自 然环境,使得这个地区的水土流失很严重, 导致了这个地区的地表出现了千沟万壑的 独特景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是怎么形成的?为什
么别的地区没有?
BG
15
黄土的形成
科学家的假说
水成说 风成说
BG
(图片点击可放大)
16
三、文明的摇篮
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 这里就出现了农耕文明,从而一跃成为四大古文明的发源 地之一。
渭河平原
BG
17
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的轩辕庙
BG
18
木塔内彩塑
木塔局部
BG
佛宫寺释迦塔(习 称应县木塔),建于 辽清宁二年(1056), 世界上现存最高大地 古代木构建筑。塔平 面呈八角形,外观只 有五层,但每层之下 都有一个暗层,所以, 其内部实际为九层结 构。塔高67.3米,稳 重而朴实,体现了中 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技 术,具有永恒的审美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