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知识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和分类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五、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式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方针和原则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程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须注意的几个问题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知识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和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其内容分为十大类别,: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1.独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是作为艺术或文化的表达形式而存在的体现了特定民族、国家或地域内的人民的独特的创造力,或表现为物质的成果,或表现为具体的行为方式、礼仪、习俗,这些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唯一“I生和不可再生性。
而且,它们间接体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意识、价值观也都有其独特性,是难以被模仿和再生的。
2.活态流变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化性,说明它是一种“活态”文化。
这种“活态”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口头传说和表述及其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以及传统工艺技能等遗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它们的文化内涵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的,通过人的活动传达给受众(或物体)。
非遗知识讲座

非遗知识讲座
非遗知识讲座
一、什么是非遗?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等方面的文化传统。
它是
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化宝库中不
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非遗的分类
1.口头传统和表述:包括语言、文字、谚语、歌谣等。
2.表演艺术:包括戏曲、曲艺、杂技等。
3.社会实践:包括民俗信仰、祭祀活动等。
4.知识与实践:包括手工艺制作技艺等。
三、非遗保护政策
1.法律保护: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了保护措施和责任主体。
2.国家级保护:对于重要性别特别突出的非遗项目,国家将予以重点保护,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地方性保护:各地政府也会对本地区的非遗项目进行保护和传承。
四、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1.教育培训:开展非遗相关课程,组织传统技艺培训班等。
2.产业化发展:将非遗项目与现代经济相结合,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
3.文化旅游:将非遗项目作为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五、著名的非遗项目
1.中华传统戏曲:包括京剧、黄梅戏、评剧等。
2.中华民族音乐:包括古琴、二胡等。
3.中华民间工艺:包括景泰蓝、刺绣等。
4.中华民间舞蹈:包括大型花鼓戏等。
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
1.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2.关注和支持非遗保护事业,积极参加相关活动和义务工作。
3.购买和使用真正的手工艺品,支持民间手工艺人的生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们代代相传、以社会群体为载体的、以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知识与实践等非物质形式存在的文化遗产。
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依靠传统社会群体的存续和口口相传,是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以下特点:
1. 代代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保持了人类智慧的延续。
2. 社会群体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如某个族群、地区、行业等,承载了群体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
3. 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形式,如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独特的仪式和节日等,展示了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
4. 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包括与环境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祭祀仪式等,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统社群生活、文化认同、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各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这些措施包括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社会参与、提供经济支持、开展调查研究、开展教育培训等。
非遗文化小知识大全

非遗文化小知识大全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具体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
联合国有《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前者管"非物质",后者管"物质"。
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省+市+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十大类,即: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2005年12月22日,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从2017年起改称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那为什么要设立“遗产日”呢
我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实在是太丰富了,但有些文化与自然遗产因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渐渐消失,这是文明的悲哀,而有些则被其他国家抢先申请非遗。
因此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推动遗产内涵与保护意识的普及工作,进而培养人民的文化情怀,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
非遗小知识,我国传统民间工艺

非遗小知识,我国传统民间工艺
我国传统民间工艺非遗包括了许多不同的技艺和手工艺品,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非遗小知识:
1. 刺绣:刺绣是一种用针线在织物上绣制图案的技艺,具
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的刺绣技艺非常丰富多样,各地有各
自的特色刺绣,如苏绣、湘绣、蜀绣等。
2. 木雕:木雕是一种利用木材雕刻出精美图案的工艺,常
见于家具、建筑装饰等领域。
中国木雕工艺源远流长,有
许多著名的木雕作品,如岭南木雕、阳翟木雕等。
3. 陶瓷:陶瓷是一种利用黏土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器物。
中
国的陶瓷工艺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艺,如青花瓷、汝窑、景德镇瓷等。
4. 漆器:漆器是一种利用漆涂覆在器物表面并进行装饰的
工艺。
中国的漆器技艺精湛,有着悠久的历史,如蜀漆、
吴漆等。
5. 篆刻:篆刻是一种用刀在印章上刻字或图案的技艺。
中
国的篆刻源远流长,有许多著名的篆刻家和作品,如王羲之、赵孟頫等。
6. 织锦:织锦是一种利用丝绸等材料进行织造并装饰的工艺。
中国的织锦工艺非常精湛,有着悠久的历史,如蜀锦、宋锦等。
7. 剪纸:剪纸是一种利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图案的工艺。
中国的剪纸技艺独特,各地有各自的风格,如山东剪纸、
河北剪纸等。
8. 雕刻:雕刻是一种利用刀具在材料上雕刻出图案或立体
造型的工艺。
中国的雕刻工艺多种多样,有木雕、石雕、
牙雕等。
这些传统民间工艺非遗代代相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和技艺精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遗小常识

非遗小常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非遗小常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遗产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以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与实践技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由特定社会群体共同创造、传承与实践的文化遗产。
“非遗”一词兴起于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的缩略词。
非遗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传承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智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遗小常识一:非遗包括哪些内容?非遗的内容十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与实践技术等几个方面。
其中口头传统包括民间传说、谚语、谜语等,表演艺术包括传统戏曲、曲艺等,社会实践包括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医药等,仪式和节庆包括传统婚丧嫁娶、宗教仪式、节日庆祝等,知识与实践技术包括传统技艺、传统知识等。
这些传统文化形式和表现方式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丰富文化传统和智慧。
非遗小常识二:非遗的重要性和价值是什么?非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非遗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生动体现,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审美价值。
非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价值。
非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是培育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通过保护和传承非遗,可以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兴盛。
非遗小常识三: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措施有哪些?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非遗,国家和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成立了相关机构和组织,专门负责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各级政府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各地区还成立了非遗保护中心和非遗传承基地,负责对非遗进行科学保护、有效传承和合理利用。
中国非遗知识

中国非遗知识一、非遗的定义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ICH),是指代代相传并不断创新的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知识和技能等。
非遗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体现了民族的精神与智慧,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中国非遗的分类与特点1.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我国将非遗分为十大类别,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
2.特点:中国非遗具有丰富的地域性、鲜明的民族性、传承的创新性和生活的实用性等特点。
三、非遗的保护与传承1.保护措施: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非遗保护政策,如开展非遗普查、建立非遗名录、设立非遗传承人等。
2.传承方式:非遗的传承主要包括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社区传承等,同时,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培训、网络传播等途径,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四、非遗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与创新1.融入生活:非遗产品、非遗技艺等逐渐成为时尚潮流,非遗元素融入服饰、家居、工艺品等领域,让非遗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
2.创新发展:鼓励非遗传承人创新技艺,结合现代科技、艺术、旅游等产业,提高非遗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五、案例分享1.案例一: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宫廷御用织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艺。
如今,南京云锦不仅成为国内外高端市场的抢手商品,还通过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开发出各类时尚产品,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2.案例二:福建木偶戏,传承千年的表演艺术。
近年来,福建木偶戏团走进校园、社区,培养新一代观众,还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方式传播,扩大了影响力。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知识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知识范围1.口头传统和表述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基本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截至2009年,我国共有昆曲、古琴艺术等26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申报原则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可根据逐级申报的原则,向单位或居住地所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请。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如发明于宋代的“青州白丸子”被誉为中医药发展的活化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的特点:系统性活态性(它包括文物、遗址、建筑群)
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古遗址,墓葬,建筑、石刻、石窟、壁画及近现代的不可移动性文物如石窟、可移动性文物如各个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
文化遗产:祖辈创造出来的保留至今的历史遗存。
文化遗产学是一门新兴的职业性学科,涵盖十分广阔,内涵丰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有利于文化传承的的多样性,丰富性。
概念: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时代相传的文化传统表现形式如口头传说叙述,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知识的探索,婚俗节庆礼仪风俗、传统手工技能还包括与上述形式相适应的文化空间。
特性:时间性,空间性,文化性。
文化线路:代表了人类的迁徙与流动:代表了一定地区内国家和地区贱人们的交往: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
意义:促进了文化的思想之间的交流,但是他必须集中在一个与其有历史联系与文化遗产相关联的动态系统性。
产业遗址:农业遗址、工业遗址,商业遗址
文献遗产:世界记忆工程
产生条件:可能性,具有丰富的资源、必要性保护和传承
独特的视野和视角
第一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的探索,告诉我们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的深杜挖掘,告诉我们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规律的探索,告诉我们该怎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的形成
第一阶段:20C三十年代国际组织国际联盟提出并倡导通过国际合作来保护人类的遗产。
第二阶段四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并设立国际资金来保护国际遗产。
第三阶段持续20多年的抢救努比亚遗址的救援和活动是催生世界遗产公约诞生的直接诱因。
2世界遗产公约的诞生
在国际社会拯救阿布辛贝勒神庙活动的影响下对文化遗产的法定保护进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议程上来,世界文化遗产概念也已成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一个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国际遗迹和遗产委员会)就保护文化遗产起草了一个公约,同时美国和世界自然遗产联盟合作,对自然遗产保护进行归纳,并提议将自然遗产保护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同一个法律中。
世界遗产的内容:
①却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条件。
②指出缔约国在确定了潜在遗产方面的责任,以及他们在保护这些遗产时所起的作用。
③阐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功能
④解释如何使用和管理世界遗产资金
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中拥有的世界遗产之最
①中国是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
(我国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这在全世界遗产公约中是唯一的,我国拥有五类世界世界遗产,如世界文化遗产故宫、自然遗产如九寨沟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如泰山;文化景观遗产如芦山,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昆曲。
)
②中国拥有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如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③中国拥有符合文化文化遗产全部标准的遗产数量最多。
④中国拥有符合世界遗产标准项最多的国家(目前的世界遗产只有两项遗产是符合7条标准进入名录的,一项为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公园群,另一项为我国的泰山。
⑤北京是符合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城市。
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2
加拿大:安斯梅朵遗址、纳汉尼国家公园
厄瓜多尔:加拉帕格斯群岛,基多城
埃塞俄比亚:拉利贝拉石凿教堂、锡门国家公园
德国;压城大教堂
塞内加尔:格雷岛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梅萨沃德印第安遗址
波兰:克拉科夫历史名城、维耶利奇卡盐矿
线性遗产:指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或带状区域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合
中国的自然遗产名录
九寨沟,黄龙,三江并流,江西三清山,中国丹霞地貌,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中国的文化景观遗产
庐山、五台山、杭州西湖
文化遗产的基本类型
宗教建筑类,古城、园林、墓葬遗址、工程类
文化景观遗产:指被联合国教课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承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文化景观,是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和价值的人类和自然的共同作品.(包括人类有意设计和建造的景观、有机进化的景观,持续性景观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上的误区
发展中国家丰富,发达国家不丰富
都是明间文学。
符合全部遗产标准的自然遗产
①澳大利亚大堡礁②委内瑞拉卡奈依马国家公园③俄罗斯贝家尔湖④美国克罗拉多大峡谷,大雾山国家公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
活态性,传承性,独特性,唯一性,整体性、历史性、共识性
文化景观遗产的发展趋势
①注重保护其原始的形态,避免人类对他的破坏
②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③应注重环境与自然的和谐
④在各个国家存在数量不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线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第七章内容见笔记
都处于濒危状态且都是精华,面临传承危机,都应该进行保护。
中国最早六处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故宫、周口店遗址、莫高窟、泰山、秦始皇陵
六条标准全部符合的文化遗产
泰山、莫高窟、意大利水城
符合全部遗产标准的自然遗产
①澳大利亚大堡礁②委内瑞拉卡奈依马国家公园③俄罗斯贝家尔湖④美国克罗拉多大峡谷,大雾山国家公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
活态性,传承性,独特性,唯一性,整体性、历史性、共识性
文化景观遗产的发展趋势
①注重保护其原始的形态,避免人类对他的破坏
②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③应注重环境与自然的和谐
④在各个国家存在数量不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线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第七章内容见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