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探测和外差探测

合集下载

光电检测方法

光电检测方法

光电检测方法2.1直接探测2.1.1基本物理过程直接探测是将待检测的光信号直接入射到光探测器的光敏面上,由光探测器将光信号直接转化为电流或电压,根据不同的要求,再经后续电路处理,最后获得有用的信号。

一般,光探测器前可采用光学天线,在其前端还可经过频率滤波和空间滤波处理。

这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探测效率和减小杂散的背景光。

信号光场可表示为()cos S E t A t ω=,式中,A 是信号光电场振幅,ω是信号光的频率。

则其平均功率P 为(2.1.1)光探测器输出的光电流为(2.1.2)若光探测器的负载电阻为L R ,则光探测器输出的电功率为(2.1.3)光探测器输出的电功率正比于入射光功率的平方。

从而可知,光探测器对光的响应特性包含两层含意,其一是光电流正比于光场振幅的平方,即光的强度;其二是电输出功率正比于入射光功率的平方。

如果入射信号光为强度调制(TM )光,调制信号为()d t 。

从而得式中第一项为直流项,若光探测器输出有隔直流电容,则输出光电流只包含第二项,这就是直接探测的基本物理过程,需强调指出,探测器响应的是光场的包络,目前,尚无能直接响应光场频率的探测器。

2.1.2信噪比设入射到光探测器的信号光功率为S P,噪声功率为n P,光探测器输出的信号电功率为P S,输出的噪声功率为P N。

可得(2.1.5)根据噪声比的定义,则输出功率信噪比为(2.1.6)从上式可以看出I.若,则有(2.1.7)输出信噪比等于输入信噪比的平方。

由此可见,直接探测系统不适于输入信号比小于1或者微弱光信号的探测。

II.若,则输出信噪比等于输入信噪比的一半,即经光—电转换后信噪比损失了3dB ,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可以接受的。

由此可见,直接探测方法不能改善输入信噪比。

如果考虑直接探测系统存在的所以噪声,则输出噪声总功率为(2.1.9)式中,222NS NB ND i i i ++分别为信号光,背景光和暗电流引起的散粒噪声。

光电检测两次作业参考答案

光电检测两次作业参考答案

光电第一次作业1、光电倍增管采用负高压供电或正高压供电方式时,各有什么优缺点?其信号输出电路有些什么方式?现有12级倍增管的光电倍增管,若要求正常工作时放大倍数的稳定度为1%,则电源电压的稳定度应为多少?解:正高压供电优点:便于屏蔽,光、磁、电的屏蔽罩可以跟阴极靠得近些,屏蔽效果好;暗电流小,噪声低。

缺点:阳极要处于正高压,会导致寄生电容大,匹配电缆连接复杂,特别是后面若接直流放大器,整个放大器都处于高电压,不利于安全操作;如果后面接交流放大器,则必须接一个耐压很高的隔直电容器,而一般耐压很高的电容器体积大而且价格高。

负高压供电优点:便于跟后面的放大器相接,操作安全,后面不仅可以通过一个低压耦合电容与交流放大器相接,也可以直接与直流放大器相接。

缺点:这时阴极要处于负高压,屏蔽罩不能跟阴极靠得很近,至少要间隔1~2cm ,因此屏蔽效果差一些,暗电流和噪声都比阳极接地时大,而且整个倍增管装置的体积也要大些。

信号输出电路(1)负载电阻输出用一只负载电阻将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再连接到电压放大器或电压表上。

负载电阻不能过大,否则会使倍增管频率响应和线性变差。

(2)运放输出输出电压:A f i R u -=0电源稳压: 根据公式:MM nk U U ∆=∆1 式中,U 为电源电压,M 为光电倍增管电流增益,n 为倍增极数,k 为与材料相关系数,取0.7~1,这里取k=1计算: 电源电压稳定度:%083.0%111211=⨯⨯=∆=∆M M nk U U2、今有11级倍增极光电倍增管,负高压1200V 供电,采用均匀分压电阻网络。

(1)画出工作原理图,标出Ik ,Ia 和电源总电流i0的方向(2)若阴极灵敏度Sk =20μA/lm ,阴极有效面积为2cm2,入射光照度为0.1 lx ,各倍增极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均相等,即δ=4,光电子收集率为0.98,各倍增极电子收集率为0.95,试求倍增系统的放大系数G 和Ia 。

第八章 光外差探测8.1-8.4

第八章 光外差探测8.1-8.4

在完善的空间准直条件下,信号光电场和本振光 电场分别为
当信号光和本振光重合垂直入射到光混频器上 时,则光混频器输出的瞬时光电流为
相位差项不受短时间平均的影响,倍频项的平均值为零,第1和第2两项 直流项被滤波器滤除
因此,负载电阻上的信号电压为
峰值信号功率
在光零差探测系统中,如果仅限于考虑不可能消 除的散粒噪声和热噪萨,则噪声功卒
3 光外差探测的频率条件 光外差探测除了要求信号光和本振光必须保持 空间准直以外,还要求两者具有高度的单色性 和频率稳定度。 从物理光学的观点来看,光外差探测(或相干 探测)是两束光波达加后产生干涉的结果。 显然,这种干涉取决于信号光束和本扳光束 的单色性。
光的单色性:是指这种光只包含一种频率或光谱线 极窄的光。
在光外差探测系统中遇到的噪声与直接探测系统中 的噪声基本相同,存在多种可能的噪声源。在此只 考虑不能消除或难以抑制的散粒噪声和热噪声两种。
在带宽为Δ fIF的带通滤波器输出端,电噪声功率 为
式中,PB为背景辐射功率,ID是光混频器的暗 电流。 前一项为信号光、本振光、背景辐射和光混 频器暗电流所引起的散粒噪声项,后一项为 光混频器内阻和前置放大器负载电阻所引起 的热噪声项。
根据信号噪声比定义,中频滤波器输出端的信号 噪声(功率)比为
(10) 当本振光功率PL 足够大时,上式分母中由本振 光引起的散粒噪声远远大于所有其它噪声,则式 变为
这是光外差探测系统所能达到的最大信噪比,一般把这种情况称为 光外差探测的量子探测极限或量子噪声限。
从式(10)可导出实现量子噪声限探测的条件为
上述两种情况带宽之比
可见,相干探测对背景光谱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四、有利于微弱光信号的探测
在直接探测中光探测器输出的电功率正比于信号 光平均光功率的平方。 在相干探测中光混频器输出的中频信号功率正比 于信号光和本振光平均光功率的乘积 在一般的实际情况下,入射到光探测器上的信 号光功率是非常小的(尤其在远距离上应用,例 如光雷达、光通信等应用),

光外差探测系统课件

光外差探测系统课件

环境监测是光外差探测系统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主要用于气体浓度、温度、压力 等参数的测量。
光外差探测系统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度、实时性强的特点,对于环境监测和污染 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06
光外差探测系统发展趋势与展望
高性能探测器研究
1 2 3
高灵敏度 通过优化探测器结构、提高材料质量等方式,提 高探测器的光子吸收效率和响应速度,从而提高 探测器的灵敏度。
数据存储与备份
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可靠的存储介质中,并定 期进行备份,以防数据丢失。
系统调试与优化
系统调试
在实验过程中对系统进行实时监 测和调试,确保系统工作正常并 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
性能优化
根据实验结果和实际需求,对系 统的性能进行优化,如调整探测 器参数、改善信号质量等。
故障排查与维护
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及时排查故 障原因并进行修复,确保系统的 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验设备布局
根据实验需求合理布置实 验设备,包括激光器、光 外差探测器、信号源等, 确保设备间的连接无误。
环境温湿度控制
保持实验环境的温湿度稳 定,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方式
采用高速数据采集卡或示波器等设备,对探测器 输出的信号进行采集。
数据处理算法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算法,如滤波、 放大、解调等,以提取有用的信号信息。
光谱分析
用于光谱分析中,实现对气体、液体、固体 等物质的高精度光谱测量。
光通信
用于光通信系统中,实现高速、大容量、低 噪声的光信号接收。
激光雷达
用于激光雷达系统中,实现高精度、远距离 的激光测距和成像。
02
光外差探测系统组成

光电技术试题

光电技术试题

光电技术自动成卷系统单选题(10题,20分);简答题(5题,40分);综合题(1题,15分);计算题(1题,10分);设计题(1题,15分)1、锁定放大器是基于A. 自相关检测理论B. 互相关检测理论C. 直接探测量子限理论D. 相干探测原理2、下列哪一种应用系统为典型的相干探测应用实例A. 照相机自动曝光B. 飞行目标红外辐射探测C. 激光陀螺测量转动角速度D. 子弹射击钢板闪光测量3、依据光电器件伏安特性,下列哪些器件不能视为恒流源A. 光电二极管B. 光电三极管C. 光电倍增管D.光电池4、对于P型半导体来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GA. 空穴为多子,电子为少子cB. 能带图中费米能级靠近价带顶C. 光照时内部不可能产生本征吸收D. 弱光照时载流子寿命与热平衡时空穴浓度成反比5、在飞轮转速和方向的光电测量系统中,若光源采用激光二极管,激光波长632nm输岀光调制频率为1kHz,探测器为CdSe光敏电阻,后接的检测电路为带通滤波放大器,其中心频率为1kHz,带宽为100Hz。

这样,检测系统可以消除光敏电阻哪些噪声的影响?nA. 1/f 噪声,热噪声nB. 产生-复合噪声,热噪声C. 产生-复合噪声,热噪声D. 1/f 噪声,产生-复合噪声6、在非相干探测系统中A. 检测器能响应光波的波动性质,输出的电信号间接表征光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rB. 检测器只响应入射其上的平均光功率oC. 具有空间滤波能力D. 具有光谱滤波能力7、关于半导体对光的吸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半导体非本征吸收时,产生电子-空穴对B. 杂质半导体本材料不会发生本征吸收C. 半导体对光的吸收与入射光波长有关D. 非本征吸收时,吸收的能量全部转换为材料的热能8、下列关于热电偶和热电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热电堆的测量误差比热电偶小cB. 热电堆的测量分辨率比热电偶高C. 热电堆的光电灵敏度比热电偶高D. 两者均基于光热效应9、下列哪一种探测器的积分灵敏度定标时,要用到色温A. 热电偶B. 碲镉汞红外探测器C. PMTD. 热释电探测器10、克尔盒工作的基础是某些光学介质的简答题(共5道,每题8分)1、 光电探测器的物理效应主要有哪几类?每类有哪些典型效应?2、 试说明热释电摄像管中的斩光器的作用。

第八章 外差(相干)探测系统

第八章  外差(相干)探测系统

y
KL K Ly Ks
K Lx
y
θ θ
O
x l z
O
D
x
图8.3– 1
坐标关系
注意到在探测器面上x=0, 则有 es=Es cosωst eL=EL cos(ωLt+KL sinθ·y) 在(0,y)点上的中频电流 iIF (0,y,t)=α·EsEL cos(ωIFt+KL·y·sinθ) =α·E E =α Es·EL cos(ωIFt+KL·y·θ) y θ) (8.3 - 6) (8.3 - 4) (8.3 - 5)
∆f =
C
λ
∆λ = 3 × 109 Hz 2
(8.1 - 15)
在外差探测中, 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 如果取差 频宽度作为信息处理器的通频带∆f, 即
ωs − ωL ∆ f IF = 2π
= fs − fL
(8.1 - 16)
外差探测具有更窄的接收带宽, 外差探测具有更窄的接收带宽,即对背景光有良好 的滤波性能。 的滤波性能。
这里c是光速。
ω IF
c
(8.3 - 16)
总的中频电流为
iIF (t ) =
α
D∫
D/2
−D / 2
iIF (0, x, y )dy
∆ K IF Dθ sin 2 = α Es E L cos ω IF t ⋅ ∆ K IF ⋅ Dθ 2
(8.3 - 17)
y
K
s
K
L
θ
Kcos θ
O l
θ
Ksin θ
D
x
图 8.3 - 2 两束光平行但不垂直于探测器
考虑到sinθ≈θ, y点产生的中频电流iIF (0,y,t)可 以写为 iIF (0,y,t)=αEsEL cos(ωIFt+∆KIFy sinθ) 式中 (8.3 - 15)

第五讲激光外差干涉测长与测振

第五讲激光外差干涉测长与测振
光栅,其一级衍射光的频移量就等于布拉格盒的驱动频 率f,而与光的波长无关。
主要内容 一、双频激光外差干涉 二、双频激光外差干涉的应用 三、条纹小数重合法原理 四、红外双线氦氖激光绝对干涉测长系统
一、双频激光外差干涉仪
光源: 双频He-Ne激光器
由于

t
0
fdt=
t
2v
0
所以 L N f dt 在全内腔单频He—Ne激光器上加上约 300 ×10-4T 2 的轴向磁场 2 0


dt=

0
t
2
t
2 vdt= L

由于塞曼效应 1/4波片 和频率牵引效 应,使该激光 双频激光器 f2 器输出一束有 f1 两个不同频率 检偏器 的左旋和右旋 圆偏振光 ,它 f2-f1 们的频率差△V 约为1.5MHz
准直系统 f2
偏振分光镜 v f1 可动角 隅棱镜
f1±Δf
f2 探测器 前置 放大器
1 2 干涉场中某点(x, 1 y) 2 Er 1 cos 2( )t Et 1 cos 2t φ( x,y) 2 2 处光强以低频Δω随 Er Et cos(时间呈余弦变化 2 )t φ( x,y) Er Et cost-φ( x,y)
f1±Δf
数 据 处 理
f2-(f1±Δf)
双频激光器外差干涉测长原理图
工作原理
双频激光器1发出双频激光束
通过1/4波片2变成两束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线偏振 光(v1垂直于纸面,v2平行于纸面) ,
经光束扩束器3适当扩束准直后,光束被分束镜4分为两部分
根据马吕斯定律, 两个互相垂直的 线偏振光在450方 向上的投影,形 成新的同向线偏 振光并产生 “拍”,其拍频 就等于两个光频 之差,即△v= v1—v2=1.5MHz

第八章 外差(相干)探测系统

第八章  外差(相干)探测系统

}
后退
和频频率太高, 和频频率太高,光混频 器不响应, 器不响应,故均值为零
上页 下页
外差探测系统
从数学运算和相应物理过程考虑, 从数学运算和相应物理过程考虑,用平均信号光功率 Ps和平均本振光功率 L表示: 和平均本振光功率P 表示; Ps PL cos ωIF t + (φL − φs ) 2 2
∞ Es ( t ) = A0 1 + ∑ cos ( Ωn + φn ) cos(ωst + φs ) 调幅系数 n=1 ∞ mn A0 = A0 cos(ωst + φs ) + ∑ cos (ωs + Ωn ) t + (φs + φn ) 2 n =1 ∞ mn A0 +∑ cos (ωs − Ωn ) t + (φs − φn ) 2 n =1
2 IF
上页 下页 后退
外差探测系统
经推导
2 2
对中频周期求平均
PIF = 4α Ps PL cos [ωIF t + (φL − φs ) ] ⋅ RL = 2α 2 Ps PL RL
在直接探测中,探测器输出的电功率为: 在直接探测中,探测器输出的电功率为:
PL = is2 RL = α 2 Ps2 RL
上页 下页 后退
外差探测系统
若调幅信号光E 与本振光 与本振光E 相干后,瞬时中频电流为: 若调幅信号光 s(t)与本振光 L(t) 相干后,瞬时中频电流为:
iIF = α A0 AL cos (ωL −ωs ) t + (φL −φs ) mn A0 +α AL ∑ cos (ωL −ωs −Ωn ) t + (φL −φs −φn ) 2 n=1 ∞ mn A0 +α AL ∑ cos (ωL −ωs +Ωn ) t + (φL −φs +φn ) 2 n=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ns 2 2 2 2 K P ( Ens En In Rs )
2
2
2
KV
Zi Av Rs Z i
-放大器的电压传递函数 (考虑源在内的系统增益,注意和Av的区别!)
-放大器的功率传递函数
K P ( KV )2
2 E 2 2 2 2 no Ens En In Rs2 因此等效输入噪声为: Eni KP
19
2. 放大器最佳源电阻与实际源阻抗的匹配方法 1、用输入变压器实现噪声匹配 (1)应用对象:信号源电阻小于最佳源电阻情形下。 (2)原理:
选用适当变压比
源电阻的阻抗升高n2倍。
20
2、利用并联放大器的方法实现噪声匹配
N个完全相同的放大器并联,如下图所示,该方法等效于减 小 并联以后的等效噪声电压和电流
PIN型锗二极管
HgCdTe(PV 77K) HgCdTe(PC 77K) 锗测辐射热计(2.1K) 碳测辐射热计(2.1K)
~50
2.5~50 20~50 104 105~106 105~107 106~107
~10-7
~10-8 10-8~10-7 4×10-4 10-2 5×10-5~5×10-4 ~2×10-6
后级信号
处理电路
反馈电路
光探测电路示意图
9
3.3.1 前放噪声等效电路
Eso
Eno
Vs-信号源,RS-信号源内阻, Ens-RS的热噪声 En-放大器噪声电压源,In-放大器噪声电流源, Av-放大器电压增益,Zi-放大器的输入阻抗,Eni -放大器输入端的噪声电压,Eso-放大器的输出端 电压,Eno-放大器输出端的总噪声电压
17
3.3.3 匹配方法
1.最佳源电阻 求偏导 :
2 2 En In Rs2 F 1 2 Ens
2 E ns 4kT fRs
2 2 En In F 1 2 0 Rs Rs 4kTf 4kTf
得:
En Rs 记作( Rs )opt In
与功率匹配 区别!
因此,当信号源的内阻等于放大器的源电阻时噪声系 数NF取得最小值
23
二. 多级放大器噪声系数NF
KP1 Pni KP2 Pn2 F2 F1, 2, 3 三级放大器的噪声系数 KP3 Pn3 F3 Pno
Pn1
F1
总的输出噪声功率Pno为 Pno K p1 K p 2 K p3 Pni K p 2 K p3 Pn1 K p3 Pn2 Pn3 总的输出噪声系数F为
并联后的噪声系数
' NFmin 10lg(1
En I n ) NFmin 2kTf
结论,多管并联可减小最佳源电阻,但不会影响并联后的噪声系数。
21
各种典型探测器的内阻和响应时间
探测器
热电偶 蒸发型热电偶 低 阻 金属测辐射热计
内阻(Ω)
1~10 50~200 1~10
响应时间(s)
10-2~1 10-3~10-2 10-2~10-1
可以看出,放大器的输入阻抗不出现在等效输入噪声的表达 式中。放大器便视为是无噪声的。
11
这个模型中所采用的各个参数容易测量。首先,源电阻Rs的 热噪声Ens,可以由电阻的热噪声公式求出;其次计算放大器 前的电路的开路输出噪声电压(或短路输出噪声电流);然后折 合到源端位置就得到等效输入噪声电压Eni的大小。
Rs Z i Av Rs Z i
10EBiblioteka s的贡献En的贡献In的贡献
将上述各项均方相加便得总的输出噪声为:
2 2( Ens ) Eno 2( En ) Eno 2 Eno Eno ( In )
Zi Zi Zi 2 2 2 E R Z Av En R Z Av I n Rs R Z Av i i i s s s
Fmin 1 En I n EI EI n n 1 n n 4kTf 4kTf 2kTf
当信号源的内阻等于放大器的最佳源电阻值时,放大器对检 测电路附加的噪声最小,称为信号源与放大器之间达到了噪声匹 配。这是低噪声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
18
En Rsopt= In
En I n Fmin= 1 2kTf
F=
输入端信噪比 输出端信噪比
( S / N )i 用分贝表示则写成: NF 10 lg (S / N )o
16
噪声系数意义:
NF 10 lg
( S / N )i (S / N )o
放大器的噪声系数的定义表示信号通过放大器后,信噪比变 坏的程度: • 如果放大器是理想的无噪声的线性网络,那么其输入端的信号 与噪声得到同样的放大,即输出端的信噪比与输入端的信噪比 相同,于是F=1或NF=0dB; • 如果放大器本身有噪声,又无滤波功能(如前放一般不采取带 限措施),信号通过放大器后,则信号和噪声都同样放大,则 输出噪声功率等于放大后的输入噪声功率和放大器本身的噪声 功率之和。对这样的放大器,信号经放大后,信噪比不可能变 好,输出端的信噪比就比输入端的信噪比低,则F>1。
特点:信息加载--辐通量(光强)
8
3.3 前置放大器的噪声匹配
当光信号功率较小时,光电探测器的电信号输出也相应地减小。 为了信号处理、显示的需要,往往需要跟随前置放大器。放大器的 引入对探测系统的输出信噪比将产生影响。
放大器 偏置电路
光探测器及 其偏置电路
耦合 网络
多级放大 低噪声 前置放大 器 系统
4
(3) 等效噪声功率
具有内增益的光电探测器的电输出功率为 P0 M 2is2 RL M 2 Ri2 RL Ps2
2 2 i 2 eM is f 信号光电流: ns 输出的噪声功率为 2 2 i 2 eM ib f 2 2 2 2 背景光电流: nb Pn (ins inb ind inT ) RL 2 暗电流: ind 2eM 2id f 电阻温度噪 对于光电二极管,M=1,对于光电导探 4k BTf 2 声电流: inT 测器前面的2改为4. RL 2 2 2
so si2 (si ni )2 ( SNR)o 2 no 2si ni ni 1 2( si ni )
so ( si ni )2,说明直接探测不适合微弱信号 (1)si/ni《1,则有 no
讨论:
的探测;
so 1 ( si ni ) ,转换后信噪比损失不大; (2)si/ni》1,则有 no 2
1 8k BTf 1 2 2 2 2 2 (3)散粒噪声和热噪声相当 inT NEP ( ) ins inb ind MRi RL 雪崩光电二极管 so P RP ) o i s no Pns 2ef
NEP 2hf
e h
(4)信号噪声极限,只考虑光信号噪声。
(
Ri
放大器的输入信噪比为: 放大器的输出信噪比为:
S i Vs2 2 ni E ns
2 So K p Vs Vs2 2 2 2 2 2 no K P Eni Ens En In Rs
So Si no ni
(1
2 En
E
2 ns

2 2 In Rs
E
2 ns
)
放大器噪声的存在,使放大器的输出信噪比受到损失。
--热力学方法,制冷降低探测器噪声
7
2.直接探测的应用举例
应用于测量:
几何量(长度、位移· · · · ) 表面形状参量(工件粗糙度、伤痕· · · ) 光学参量(吸收、反射· · · ) 电磁量(电流、电场、磁场· · · ) · · · · · · · · · · · · · ·
应用于控制: 激光制导、飞行物自动跟踪 激光稳频、机器人视觉 · · · · · · · · ·
根据电路叠加原理,各噪声源在输出端的贡献分别为: Zi • Ens的贡献为: ( E ) E ns E no Av En的贡献为: ( E ) En Eno
ns
Rs Z i
n
Zi Av Rs Z i
( I ) I n ( Rs || Z i ) Av I n • In的贡献为:Eno n
F= 从输入端 角度出发
总的等效输入噪声功率 输入端源电阻噪声功率
14
(3)推导式二
2 2 2 2 2 2 Eni Ens En In Rs2 En In Rs2 F 2 1 2 2 Ens Ens Ens
放大器输入噪声功率 F= 1+ 输入端源电阻噪声功率
15
(4)推导式三
中 阻
PbS(PC 常温) PbSe(PC 常温)
InSb(PV 77K) 高 阻
Ge:Au(PC 77K) 热释电探测器
103~105
105~107 ~108
<10-6
<10-6 3×10-9~4×10-5
22
习题
• ( 1 )最佳源电阻是信号源的参数,还是前放的参数。它 的表达式是什么?式中各项代表什么?什么是噪声匹配。 • ( 2 )已知集成运算 OP07E 的噪声参数 En = 10.3nV , In = 0.32pA,试计算应用于Rs=100kΩ,Δf=1Hz及T=300k时 ,其NF及Eni值 • (3)根据下列条件判断那一种器件产生的等效输入噪声 最小: – a.在Rs=10kΩ时,测出其NF=20dB。 – b.在Rs=1MΩ时,测出其NF=20dB。
不为Eni,此时输入端噪声 功率仅为源电阻产生的热 噪声功率
2 2 2 2 2 2 Eno Eno Esi Eno Esi / Ens F 2 2 2 2 2 2 2 2 Ens K p Ens ( Eso / Esi ) Eso Ens Eso / En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