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
木心(素材)

木心木心(1927年2月14日 --- 2011年12月21日),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诗人、文学家、画家。
1927年生于乌镇东栅,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
1982年定居纽约。
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
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时,木心在故乡浙江乌镇逝世,享年84岁,是陈丹青的导师,曾出版多部著作。
木心先生出身首富之家,舅舅是作家茅盾。
1948年自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是林风眠的学生。
毕业后,任教于浦东高桥中学。
1950年代起在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任职。
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于1971年被逮捕入狱,原先他自订的二十二册文学作品也都被查抄。
出狱后继续从事美术工作。
他还曾任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等职。
[1]1982年起前往美国纽约定居,继续其绘画及文学创业。
当时,木心的诗歌已经有脱离现代诗的端倪。
80年代他开始以一句话的形式写作俳句,1986年于台湾出版《琼美卡随想录》,首度发表了他的一行式俳句,影响了日后台湾的自由句发展,与隐地并列为自由句的先驱。
此后他出版了包括《散文一集》、《琼美卡随想录》等在内的十余部作品。
他还曾在各地举办个人画展,他也是首位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0世纪中国画家。
此外,他还于1989年至1994年间为旅居纽约的一群文艺爱好者讲授《世界文学史》,其中包括著名画家陈丹青等。
2005年他受家乡乌镇的邀请回国定居。
2011年10月因肺部感染住进桐乡第一人民医院,同年12月21日凌晨三时该医院病逝。
[2]美术作品《塔中之塔》从技法上看我们又很难将之称其为国画,因为木心先生很少单纯地使用笔墨而是将中国传统与西方当代艺术中的多种绘制技巧融为一体,以创造出他想象中的风景,而这风景是他精神的唯一安顿。
与这批风景一同展出的还有木心先生写于狱中的诗文杂记,这里面完全没有对时世不平的抱怨,而是想象了大量世界精英分子间的对话:托尔斯泰、莱奥那多、沃尔夫、托斯妥耶夫斯基、瓦格纳。
木 心(素材)

木心木心(1927年2月14日--- 2011年12月21日),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诗人、文学家、画家。
1927年生于乌镇东栅,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
1982年定居纽约。
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
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时,木心在故乡浙江乌镇逝世,享年84岁,是陈丹青的导师,曾出版多部著作。
木心先生出身首富之家,舅舅是作家茅盾。
1948年自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是林风眠的学生。
毕业后,任教于浦东高桥中学。
1950年代起在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任职。
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于1971年被逮捕入狱,原先他自订的二十二册文学作品也都被查抄。
出狱后继续从事美术工作。
他还曾任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等职。
[1]1982年起前往美国纽约定居,继续其绘画及文学创业。
当时,木心的诗歌已经有脱离现代诗的端倪。
80年代他开始以一句话的形式写作俳句,1986年于台湾出版《琼美卡随想录》,首度发表了他的一行式俳句,影响了日后台湾的自由句发展,与隐地并列为自由句的先驱。
此后他出版了包括《散文一集》、《琼美卡随想录》等在内的十余部作品。
他还曾在各地举办个人画展,他也是首位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0世纪中国画家。
此外,他还于1989年至1994年间为旅居纽约的一群文艺爱好者讲授《世界文学史》,其中包括著名画家陈丹青等。
2005年他受家乡乌镇的邀请回国定居。
2011年10月因肺部感染住进桐乡第一人民医院,同年12月21日凌晨三时该医院病逝。
[2]美术作品《塔中之塔》从技法上看我们又很难将之称其为国画,因为木心先生很少单纯地使用笔墨而是将中国传统与西方当代艺术中的多种绘制技巧融为一体,以创造出他想象中的风景,而这风景是他精神的唯一安顿。
与这批风景一同展出的还有木心先生写于狱中的诗文杂记,这里面完全没有对时世不平的抱怨,而是想象了大量世界精英分子间的对话:托尔斯泰、莱奥那多、沃尔夫、托斯妥耶夫斯基、瓦格纳。
木心的语录79条

木心的语录79条精选木心的语录汇总79条陪我去撞南墙,然后梦碎了你走了,我还不回头。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推荐的木心的语录79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凡是伟大的,都是叛逆的。
2、傲慢是天然的,谦逊只在人工。
3、当我与敌人对坐,我是清醒的。
我忘怀自己时,是和朋友在一起。
4、说了等于不说的话才是情话。
干了等于不干的杯才是圣杯。
静了等于不静的夜才是良夜。
5、我的悲伤往往是由于那些与我无关的事件迫使我思考。
思考的结果,我与那些时间仍然无关。
唯此悲伤,算是和那些时间有过接触了。
6、友谊的深度,是双方本身具有的深度。
浅薄者的友谊是无深度可言的。
西塞罗他们认为"只有好人之间才会产生友谊,还是说得太忠厚了。
7、对生命,对人类,过分的悲观,过分的乐观,都是不诚实的。
看轻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
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8、爱才是生命,然后生命才能爱。
9、还没分别,已在心里写信。
10、我别无逸乐,每当稍有逸乐,哀愁争先而起,哀愁是什么呢,要知道哀愁是什么,就不哀愁了——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这样的,有些事情还没有做,一定要做的……另有些事做了,没有做好。
明天不散步了。
11、古典建筑,外观上与天地山水尽可能协调,预计日晒雨淋风蚀尘染,将使表面形成更佳效果,直至变成废墟,犹有供人凭吊的魅力。
12、中国古代的智者是悲观而快乐的。
13、中国的历史是和人文交织浸润的长卷大幅,西方的智者乘船过长江三峡,为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饱涵人文精神而惊叹不止。
中国文化发源于西北,物换星移地往东南流,流到江浙就停滞了,我的童年少年是在中国的沉淀物中苦苦折腾过来的,而能够用中国古文化给予我的双眼去看世界是快乐的,因为一只是辩士的眼,另一只是情郎的眼——艺术到底是什么呢,艺术是光明磊落的隐私。
14、离别,走的那个因为忙于应付新遭遇,接纳新印象,不及多想,而送别的那个,仍在原地,明显感到少一个人了,所以处处触发冷寂的酸楚——我经识了无数次"送别"后才认为送别者更凄凉。
木心最有禅意的句子

木心最有禅意的句子木心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绘画家,他的艺术作品充满了禅意和哲思。
在他的文字中,有很多句子充满了禅学的思想和情境,让人心驰神往。
以下是一些木心最有禅意的句子:1. “若不忘,若不远,若不悔,若不仰,若不骄,若不躁,若不狂。
”这句话来自木心的《世间的一切都是幻觉》,它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泊、平和的心境。
以此为人生准则,做人也许能少些冲动,多些平静。
2. “寂静而闲逸,淡泊而海阔,小川流即万物生。
”这句话引用自《千山鸟飞绝》。
它让人感到自然中微妙的平和与大气的宽广,从而领悟到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
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木心名咏的一句诗句,它表达出悠远的历史长河和独具特色的人物风范,同时又蕴含了深厚的生命哲思和自然哲学。
4. “遥远的烟波,银河般的星光,如梦如幻。
”这句话来自《一顶麦帽,一只草鞋》。
它用美好又朦胧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绝美的景象,让人心生想象与向往。
5. “揭开这个世界的面纱,你会发现美丽和真是无处不在。
”这句话来自《看天下》。
它体现了木心深刻的人生哲思,表达了发现美好的能力和重视真实的态度。
6. “江南无世事,寓意人生何处。
”这句话来自《江南一段情》。
它表达了放眼江南,感受人生之意的意境,让人情感流转、心旷神怡。
以上是一些木心最有禅意的句子,每一句都有不同的情境和哲思,也能给读者不同的启示与感悟。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多一些禅学的思考,少一些急功近利的追求。
只有淡泊与宁静,才能领悟到人生真谛。
木心最著名的十首诗

木心最著名的十首诗木心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艺术家、文化评论家,也是爱国主义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其中以诗歌尤为著名。
下面将介绍木心最著名的十首诗,展示他的诗歌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一、《雨巷》此诗是木心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之一,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雨巷中的一些场景。
他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些深藏在雨中的城市景象,把读者带入了一种扑朔迷离的幻境之中。
二、《在人间》这首诗以养蜂为线索,表达了木心对黄金年代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突显了生命在浮躁世界中的孤独与迷茫,以及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三、《平凡之路》此诗是木心攀登内心高峰的杰作之一,用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人生的平凡与伟大。
他以平淡的文字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让人在沉静中感受到诗意。
四、《关山月》这首诗以描绘关山和月光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故土的特殊情怀。
他通过独特的意象和鲜明的色彩,将人们带入一个寂静而宁谧的世界,让人感受到内心深处的澎湃情感。
五、《鸟》该诗描绘了一只自由自在的鸟儿在悠闲中飞翔的场景,通过对鸟儿的描绘和对自由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思索。
诗中充满了自然和宁静的力量,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纯粹。
六、《静夜思》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静夜中思念故乡的情景。
作者运用简洁而纯粹的词语,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空间,让人感受到故乡的温暖和思念的情感。
七、《登鹳雀楼》此诗是木心的一首抒情诗,以古代遗迹鹳雀楼为背景,将个人的情感与宏大的历史背景相结合。
他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展示和对悠久历史的思索,表达了对传统和文化的热爱。
八、《塞上行》这首诗以边塞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以诗人的旅行为线索,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通过独特的描绘手法,诗中散发着壮丽和豪情,让人感受到边塞风光的壮美与深情。
九、《九月》此诗以描绘秋天为主题,运用生动而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秋季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从前慢作者木心简介

从前慢作者木心简介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出版多部著作。
木心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
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82年定居纽约。
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著名画家陈丹青解释木心的名字起源于“木铎之心”,是佛语说法;在木心先生讲述《文学回忆录》也称起源于佛教的“木铎之心”(由他的弟子陈丹青书稿整理出版),较为可信。
1946年,木心进入由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但随后又转到与他的美术理念更为接近的林风眠门下,入“杭州国立艺专”继续探讨中西绘画。
1940年代末任教于杭高,鼓励学生在音乐、美术上努力追求。
(据《同情中断录》)1971年,木心先生在“文革”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个月,所有作品皆被烧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
狱中,木心先生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65万言的《The Prison Notes》,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无声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
文革结束后平反,曾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美化生活》期刊主编,以及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
木心先生也是曾参与主修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十大设计师”之一。
在1977年—1979年间,遭遇软禁,这也是木心先生二十年间第三次被限制人身自由。
自1982年起,木心先生即长居美国纽约,并盘桓南北欧,游历甚广,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
1983年,“林肯中心”举行木心水墨画展。
1984年,哈佛大学举行彩墨画展、收藏仪式。
2002年,举办“木心的艺术”大型博物馆级全美巡回展。
木心早期作品:论文:《哈姆雷特泛论》、《伊卡洛斯诠注》、《奥菲斯精义》、《伽米克里斯兄弟们》(九篇集)小说:《临街的窗子》、《婚假》、《夏狄的赦免》、《危险房屋》、《石佛》、《克里米雅之行》、《伐哀尔独唱音乐会》、《罗尔和罗阿》、《木筏上的小屋》诗:《如烟之姿》(长诗)、《非商籁体的十四行诗》(100首集)、《蛋白质论》(短诗集)、《十字架之半》(短诗集)剧本:《进来吧,主角》旧体诗词:《玉山赢寒楼烬余录》木心出版了16本小说、散文和诗集。
木心的语录锦集79句

木心的语录锦集79句1、没有比粥更温柔的了。
念予毕生流离红尘,就找不到一个似粥温柔的人。
2、好人的世界,总有一种糊涂。
3、没有自我的人的自我感觉都特别良好。
4、我曾见过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5、文字的简练来自内心的真诚。
我十二万分的爱你,就不如我爱你。
6、说了等于不说的话才是情话。
干了等于不干的杯才是圣杯。
静了等于不静的夜才是良夜。
7、轻浮,随遇而爱,谓之滥情。
多方向,无主次地泛恋,谓之滥情。
言过其实,炫耀伎俩,谓之滥情。
没条件的痴心忠于某一人,亦谓之滥情。
8、人害怕寂寞,害怕到无耻的程度。
换言之,人的某些无耻行径是由于害怕寂寞而做出来的。
——木心9、人文主义,它的深度,无不抵于悲观主义;悲观主义止步,继而起舞,便是悲剧精神。
毋庸讳言,悲观主义是知识的初极、知识的终极,谁不是凭借甘美的绝望,而过尽其自鉴自适的一生。
10、还没分别,已在心里写信。
11、古老的国族,街头巷尾亭角桥堍,无不可见一闪一烁的人文剧情,名城宿迹,更是重重叠叠的往事尘梦,郁积得憋不过来了,幸亏总有春花秋月等闲度地在那里抚恤纾解,透一口气,透一口气,已是历史的喘息。
12、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木心《从前慢》13、多情能够多到没际涯,无情则有限,无情而已。
14、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
15、如果爱,能一直爱,看来真像是用情深,深至痴——是爱得恰到浅处的缘故,浅到快要不是爱的那种程度,故能持之以恒。
浓烈的爱必然化为恨,因为否则就是死。
16、爱情显得好时,不是爱情,是智慧和道德。
17、你这样吹过,清凉,柔和,再吹过来的,我知道不是你了。
18、我别无逸乐,每当稍有逸乐,哀愁争先而起,哀愁是什么呢,要知道哀愁是什么,就不哀愁了——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这样的,有些事情还没有做,一定要做的……另有些事做了,没有做好。
主题人物阅读——木 心

• 木心先生的传奇一生衔接了中国“文革” 前到今日的文艺桥梁。他1927年出生於浙 江乌镇世家,在14岁时在一位远亲也是知 名诗人茅盾废弃的书房中发现文艺宝库, 他开始系统性的阅读西洋的哲学史诗,加 上从小上私塾,得以深入习得中国古经典。 • 后在上海美院就读。在参与一个抗争活动 中被学校退学,1946逃避国民政府而到台 湾, 1949年回到新中国,陷入足以让他忧 郁致死的痛裂处境,然这种处於晦暗悲观 环境的遭遇,却也唤起他内心的顽强的人 文记忆,并让他耽于创作中解脱困顿。
• 面对文革迫害,木心多有缄默。这缄默并 非是事后的不屑抑或淡然,而是他自始至 终对自己有个约束:从前有信仰的人最 后以死殉道,我以“不死”殉道。面对 恶的放肆,选择一死了之有时是容易而怯 弱的,如何在屈辱与威胁中尽量保持尊 严地活下去却诚属不易。此其所谓“悲 观主义止步,悲剧精神起舞”,呢喃自伤 是小儿女所为,真该践行的反倒是看透看 穿的勇猛精进。我们不必心心念念因为对 恶的痛恨而终究让恶得以不朽。
• 从军阀混战、日本侵华到国共内战到共和 国成立,从肃反、大跃进到左倾和文革, 中国百年沉浮史,他不仅是旁观者,也是 亲历者。从传统文化的熏染到西方观念的 融贯,他不仅是吸收者,也是创造者。木 心不幸生在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最无知 无畏的时代,他必须忍受个人理念不断被 时代巨轮碾压摧毁的运命;他亦有幸生在 二十世纪,激烈的社会动荡给予其艺术不 可名状的背景,并由此令艺术别有深意, 作为一种可以保持自我的方式而始终与其 甘苦与共。正如他将自己的画作命名为 “塔中之塔”,一个是现实生活中囚禁他 的“雷峰塔”,一个是内心苦心营造的 “象牙塔”,木心所做的一切并不是对现 实的反抗,而是精神的升华。
• 少年时的富家子弟,青年时的热血男儿, 壮年时的饱经磨难,中年时的颠沛流离。 “我爱兵法,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人生, 我家破人亡,断子绝孙。爱情上,柳暗花 明,却无一村。说来说去,全靠艺术活下 来。”一辈子的不合时宜,一辈子的干净 清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我明知生命是什么,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听凭风里飘来花香泛滥的街,习惯于眺望命题模糊的塔,在一顶小伞下大声讽评雨中的战场——任何事物,当它是去第一重意义时,便有第二层意义显出来,时常觉得是第二重意义更容易由我靠近,与我适合,犹如墓碑上倚着一辆童车,热面包压着三页遗嘱,以致晴美的下午也就此散步在第二重意义中而俨然迷路了,我别无逸乐,每当稍有逸乐,哀愁争先而起,哀愁是什么呢,要知道哀愁是什么,就不哀愁了——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这样的,有些事情还没有做,一定要做的……另有些事做了,没有做好。
明天不散步了。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我的谬见,常以为人是一个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
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
各种快乐悲哀流过流过,一直到死了,导管才空了。
疯子,就是导管的淤塞和破裂。
…… 容易悲哀的人容易快乐,也就容易存活。
管壁增厚的人,快乐也慢,悲哀也慢。
淤塞的导管会破裂。
真正构成世界的是像蓝衣黑伞人那样的许许多多畅通无阻的导管。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美貌是一种表情。
别的表情等待反应,唯美貌无为,无目的,使人没有特定的反应义务的挂念,就不由自主被吸引,其实是被感动…人老去,美貌衰败,就是这种表情终于疲惫了。
老人化妆、整容,是“强迫”坚持不疲惫,有时反显得疲惫不堪…美貌的废墟不及石头的废墟,罗马夕照供人凭吊,美貌的残局不忍卒睹…唯有极度高超的智慧,才足以取代美貌。
也因此报偿了年轻时期不怎么样的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老了,像样起来了,风格起来了,可以说好看起来了--到底是一件痛苦的事。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从前一直有人认为痴心者见悦于痴心者,以后会有人认知痴心者见悦于明哲者,明哲,是痴心已去的意思,这种失却是被褫夺的被割绝的,痴心与生俱来,明哲当然是后天的事。
明哲仅仅是亮度较高的忧郁。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野果成全了果园,大河肥沃了大地,牛羊入栏,五粮丰登,然后群莺乱飞,而且幽阶一夜苔生——历史短促的国族,即使是由衷的欢哀,总嫌浮佻庸肤,毕竟没有经识过多少盛世凶年,多少钧天齐乐的庆典、薄海同悲的殇礼,尤其不是朝朝暮暮在无数细节上甘苦与共休戚相关,即使那里天有时地有利人也和合,而山川草木总嫌寡情乏灵,那里的人是人,自然是自然,彼此尚未涵融尚未钟毓…… 海外有春风、芳草,深宵的犬吠,秋的丹枫,随之绵衍到煎鱼的油香,邻家婴儿的夜啼,广式苏式月饼。
大家都自言自语:不是这样,不是这样的。
心里的感喟:那些都是错了似的。
因为不能说“错了的春风,错了的芳草”,所以只能说不尽然、不完全……——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古老的国族,街头巷尾亭角桥堍,无不可见一闪一烁的人文剧情,名城宿迹,更是重重叠叠的往事尘梦,郁积得憋不过来了,幸亏总有春花秋月等闲度地在那里抚恤纾解,透一口气,透一口气,已是历史的喘息。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另外(难免有一些另外),中国人既温暾又酷烈,有不可思议的耐性,能与任何祸福作无尽之周旋。
在心上,不在话下,十年如此,百年不过是十个十年,忽然已是千年了。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
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
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木心《鱼丽之宴》我曾见过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木心《鱼丽之宴》年轻,真像是一个理由,一个实际上毫无用处的理由。
——木心《鱼丽之宴》浅浅的知识比无知更使人栗六不安,深深的知识使人安定,我们无非是落在这样的一片浅浅深深之中。
——木心《鱼丽之宴》中国的历史是和人文交织浸润的长卷大幅,西方的智者乘船过长江三峡,为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饱涵人文精神而惊叹不止。
中国文化发源于西北,物换星移地往东南流,流到江浙就停滞了,我的童年少年是在中国的沉淀物中苦苦折腾过来的,而能够用中国古文化给予我的双眼去看世界是快乐的,因为一只是辩士的眼,另一只是情郎的眼——艺术到底是什么呢,艺术是光明磊落的隐私。
——木心《鱼丽之宴》西方人善舞蹈,中国人精书法,中国的「书法」之道,是所有的艺术表现手段中,最彰显天才和功力的一种灵智行为。
——木心《鱼丽之宴》当听到纪德说“爱爱,不爱单个的人“——我已吃了一惊。
以为他窃听了我内心的自白。
当歌德说”假如我爱你,与你何涉。
”——我太息,以为能做到的只有这一步,而这一步又是极难做到的......——木心《鱼丽之宴》我走过的路,不是信仰的路程,沿途所见的是一代代宗教家都背离起始祖意旨,虚伪敷衍,曲解夸大,甚而作恶多端。
——木心《鱼丽之宴》海峡一岸是自绝于传统文化,曲解了世界文化,海峡另一岸是曲解了传统文化,自绝于世界文化——文化断层必然是连带风俗习惯人情世故一起断掉的,所以万劫不复。
这一征象倒真是中国特色,别的文化古国不致断得如此厉毒酷烈,肇因是海峡两岸各有其意识形态,而相同的一点是价值判断的混乱,混乱的结果是价值判断之死亡,无所谓价值,不需要判断,浑浑噩噩的咬牙切齿,捕风捉影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木心《鱼丽之宴》“在绝望中求永生。
”常见人驱使自己的“少年”“青年”归化于自己的“老年”。
我的“老年”“青年”却听命于我的“少年”。
顺理可以成章,那么逆理更可以成章——少年时自己说过的一句话,足够我受用终生。
——木心《鱼丽之宴》这是一种舛戾的风气,怎么都顺手牵羊般地借一句唐诗来作文章文集的题名,古人是绝不会这样没自尊的,"五四"时期未见有无聊如此者,弄雅成俗何其酸腐惫赖,诚不知谁是始作俑者。
——木心《鱼丽之宴》以前的中国也是如此,少小的我已感知传统的文化,在都市在乡村在我家男仆的白壁题诗中缓缓地流,外婆精通《周易》,祖母为我讲《大乘五蕴论》,这里,那里,总会遇到真心爱读书的人,谈起来,卓有见地,品味纯贞,但不烦写作,了无理想,何必计划,一味清雄雅健,顾盼晔然,晏如也。
你若约他一同去买书,步行二十里不出怨言。
读到了杰作,谈一个通宵略无倦容--这类文学的信徒、文学的知音,代代辈出,到处都有,所以爱默生也会觉察到这个伟大的"潜流"之存在,他说说又没说下去,爱默生总是这样,其实还可以说下去:如果有一时期,降生了几个文学天才,很大很大的,"潜流"冒上来扈拥着"天才",那成了什么呢,那便是"文艺复兴",或称文学的"盛世","黄金时代"。
——木心《鱼丽之宴》史学使人清醒。
哲学使人坚定。
——木心《鱼丽之宴》我的画已经全部毁灭,也预知今后画出来的东西很难幸存。
画之前、画之中、画之后,三重快乐是分内的。
塞尚他们所烦恼的是要取得第四重母爱的快乐。
延种本能在精神上竟也这样亢强,以致使那些才智过人的艺术家偏执到如此焦躁的地步。
为了免于这第四重快乐,我曾一度成为文化形态学的赞赏者。
——木心《鱼丽之宴》失落,是忘却了,违背了自己年少时的立志,自以为练达,自以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就此变成自己少年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木心《鱼丽之宴》悲伤有很多种,能加以抑制的悲伤,未必称得上悲伤。
——木心《即兴判断》中国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是欲辩已忘言。
欧陆文化精神的整体表现是忘言犹欲辩。
——木心《即兴判断》爱情,亦三种境界耳。
少年出乎好奇,青年在与审美,中年归向求知。
老之将至,义无反顾。
——木心《即兴判断》倔强是最难改的脾气。
假如要改,也要倔强地去改。
不用改,只有倔强的人才温柔。
怎见得呢?譬如说,穿着讲究,就是对自己的温柔。
——木心《即兴判断》你的美意是多重的,我的信念只一重,邮程再长,也会到达。
——木心《即兴判断》懦弱会变成卑劣。
懦弱,如果独处,就没有什么。
如果与外界接触,乃至剧烈周旋,就卑劣起来,因为懦弱多半是无能,懦弱使不出别的手段,就只有一种:卑劣。
而,妙了,懦弱自称温柔敦厚,懦弱者彼此以温柔敦厚相许相推举,结果,又归于那个性质,卑劣。
——木心《即兴判断》从未见有一只鹰飞下来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
——木心《即兴判断》为什么我们遇见一个畸形怪状的身体是不激动的,而遇见一个思路不清的头脑就难以忍受,不能不愤慨起来了呢?----因为,一个跛脚的人,承认我们走得正常,而一个跛脚的精神,却说我们是跛脚的。
——木心《即兴判断》我的悲伤往往是由于那些与我无关的事件迫使我思考。
思考的结果,我与那些时间仍然无关。
唯此悲伤,算是和那些时间有过接触了。
——木心《即兴判断》有教养的上流人士,对车夫、浴室侍应生、任何传递物品的人,从来不会敷衍搪塞。
——木心《即兴判断》轻轻判断是一种快乐,隐隐预见是一种快乐。
如果不能歆享这两种快乐,只是便是愁苦。
然而只宜轻轻,隐隐,逾度就滑于武断流于偏见。
——木心《即兴判断》用音乐来发脾气当然最惬意。
——木心《即兴判断》轻轻判断是一种快乐,隐隐预见是一种快乐,如果不能歆享这两种快乐,知识便是愁苦。
——木心《即兴判断》倔强是最难改的脾气。
假如要改,也会倔强地去改。
不用改,只有倔强的人才温柔。
——木心《即兴判断》只有机智透顶的人才可望重显憨厚。
——木心《即兴判断》当或人说:“这太高深,我看不懂!”别以为彼有所逊,或有所憾。
彼说这句话时,是居高临下的。
——木心《即兴判断》到了壮年中年,想一想,少年青年时期非常羡慕的那个壮年中年人,是否就是目前的自己——是,那很好。
否,那恐怕是来不及了。
到了老年残年,“否”了者不必想,“是”的者再想一想,壮年中年时期非常羡慕的那个老年人残年人,是否就是目前的自己——是,那很好。
否,那就怎么也来不及了。
而对于两度“是”者,还得谨防死前的一刻丧失节操。
——木心《即兴判断》持平常心,不做平常语。
——木心《即兴判断》这样一种人,很不容易道破。
试道而破之——只有正义感,没有正义。
——木心《即兴判断》凡是认定一物,赋之、咏之、铭之、讽之、颂之,便逐渐自愚,卒致愚不可及。
——木心《即兴判断》真理,是人人都同意的寓言。
——木心《即兴判断》写不出情诗是日日相伴夜夜共眠的缘故——文学家与世界切忌如此而每每如此。
——木心《即兴判断》政治路、宗教路、哲学路、艺术路……我目睹不断有人出于强烈的上进心而笔直地向下坡走去……——木心《即兴判断》昨夜睡不着,与李通电话:就问这个,他答:“因为女人的头发里面是头发。
”我追问:“再里面呢?”答:“还是头发。
”李真狡黠,看来史前史外史后的事,他并非全盘无知。
——木心《即兴判断》他不属于家,不属于法国,不属于世界,这都不悲哀,悲哀的有:他不属于自己。
——木心《即兴判断》许多事,如果是杜撰的,就立刻索然无味。
——木心《即兴判断》在致别人的信上想念你,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