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提取分离
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常用方法的原理_理论说明

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常用方法的原理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中草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中草药中含有许多有效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香豆素等,这些成分对人体具有治疗和保健作用。
然而,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通常存在于复杂混合物中,并且含量较低,因此需要进行分离与精制处理才能获得纯净的有效成分。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围绕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方法展开论述。
首先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包括分离方法原理和精制方法原理。
随后,详细探讨了这两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范围、关键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最后,从理论层面总结了分离方法原理和精制方法原理的重要性,并对未来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领域提出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和解释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常用方法的原理,并通过对应用范围、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同时,通过总结原理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提升对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领域的认识,并促进该领域的发展与创新。
2. 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常用方法的原理:2.1 分离方法原理: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是通过一系列化学、物理或生物学的方法将其中的有用成分与其他杂质进行分离,以达到纯化和提纯的目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原理:2.1.1 薄层色谱法(TLC):薄层色谱法是根据不同化学物质在薄层固定相上表现出不同行为以实现它们之间的分离。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硅胶或其他固定相涂覆在玻璃或铝板上,并使用溶剂系统将混合物带上样。
随着溶剂前进,不同成分会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移动性,从而实现它们之间的分离。
2.1.2 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利用了样品中化合物在气体载流子带动下通过固定相填充柱时发生吸附和解吸作用而分离。
该方法要求待测物质具有足够高的挥发性,并且需要选择适当的固定相来实现对样品的分离。
2.1.3 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法基于样品中化合物在液体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吸附分配行为而进行分离。
三种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的开题报告

三种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中药具有多种复杂的化学成分,其中包括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根据研究表明,中药的药效作用与其活性成分密切相关。
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是中药活性成分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中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本文选取三种常用的中药活性成分(如黄芪中的黄酮类、黄皮中的皂甙和葛根中的黄酮类)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和技术。
二、研究内容1. 背景介绍介绍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意义以及三种选择的中药活性成分的药理学特性和作用。
2. 提取方法选择水提法、乙醇提法、超声波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方法,探究其对黄芪中的黄酮类、黄皮中的皂甙和葛根中的黄酮类提取效果的影响。
3. 分离方法选择凝胶过滤色谱、逆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提取到的黄芪中的黄酮类、黄皮中的皂甙和葛根中的黄酮类进行分离,分析其纯度和结构。
4. 含量测定方法选择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测定分离纯化后的黄芪中的黄酮类、黄皮中的皂甙和葛根中的黄酮类的含量。
5. 结果分析对所选择的不同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提出建议。
三、预期成果1. 探究选择不同方法对不同药材中的活性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
2. 研究黄芪中的黄酮类、黄皮中的皂甙和葛根中的黄酮类的分离纯化方法,分析其纯度和结构。
3. 测定黄芪中的黄酮类、黄皮中的皂甙和葛根中的黄酮类的含量,为药用中药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可以促进中药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和现代化,有利于提高中草药药材的药效,进一步推动中草药应用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中草药是传统中医药领域中常用的药材,它们通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和挥发油等。
为了研究和利用这些化学成分,需要进行提取和分离。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草药中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方法。
1.浸提法浸提法是最常用的中草药提取方法之一,它是将中草药与适量的溶剂(如醇、水)混合并浸泡,以使草药中的化学成分溶解到溶剂中。
浸提时间一般较长,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浸泡时间和溶剂种类等参数来调整提取效果。
2.液液分配法液液分配法是利用在两个不相容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原理进行分离的方法。
首先将中草药与溶剂混合,在振荡过程中,目标化合物会分配到两个不相容的溶剂相中,然后通过离心等方法将两个相分离,从而获得目标化合物。
3.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分离挥发性化合物的方法。
在蒸馏过程中,通过加热使中草药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转化成蒸馏气体,随后通过冷凝器将气体转化回液体,最后将液体收集。
蒸馏法能够有效地分离挥发性化合物,并且不会破坏其化学结构。
4.萃取法萃取法利用不同溶剂对中草药中化学成分的选择性溶解性进行分离。
首先将中草药与适当的溶剂进行浸泡,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将溶液分离出来,最后通过浓缩溶剂获得目标化合物。
5.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一种利用吸附剂(如硅胶、活性炭等)对混合液中不同成分进行分离的方法。
将混合液加入柱层析管中,通过不同成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力、解吸力和扩散速率等差异,使其逐渐分离。
层析柱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溶剂体系、柱材和固相材料,以增强分离效果。
总之,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有浸提法、液液分配法、蒸馏法、萃取法和柱层析法等。
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性质、草药的组成和需求,可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提取分离,从而为中药研究和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中药常用的提取方法

中药常用的提取方法中药常用的提取方法一、概述中药提取是指从中草药中分离和提取出活性成分的过程,是中药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
中药提取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水煎法、浸泡法、乙醇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等。
本文将对这些常用的提取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二、水煎法水煎法是传统的中药提取方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基于煮沸水将中草药中活性成分提取出来的原理。
水煎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然而,由于水煎法对温度和时间的要求较高,容易使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受热破坏。
水煎法只能提取药材中的水溶性成分,对于非水溶性成分的提取效果较差。
三、浸泡法浸泡法是将药材放入适量的溶剂中浸泡一定时间,使溶剂渗透到药材内部,将活性成分溶解出来的方法。
浸泡法操作简单,可以提取多种成分,适用范围广。
但浸泡法需要较长的浸泡时间,且溶剂消耗较多,提取效率相对较低。
四、乙醇提取法乙醇提取法是利用乙醇作为溶剂将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乙醇具有较好的溶剂效果,能够提取多种成分,且提取效率较高。
乙醇提取法适用于大多数草药,但对一些有毒成分的提取效果较差。
乙醇提取法对药材质量要求较高,需要控制好提取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提取或破坏活性成分。
五、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气将药材中的活性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草本植物中活性成分含量较低的情况,能够避免高温破坏活性成分。
水蒸气蒸馏法操作简单,提取效果较好,适用范围广泛。
但该方法对设备要求较高,耗时较长,不适合大批量生产。
六、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震荡的作用将草药中的活性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超声波具有高频振动和微小液滴爆破等特点,可以快速破坏细胞结构,提高提取效率。
超声波提取法操作简便,提取效果好,适用于大多数草药。
然而,超声波提取法对设备要求较高,且震荡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会影响部分活性成分。
七、微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是利用微波加热的作用将草药中的活性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研)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中草药以植物药为主,而植物都是由复杂的化学成分所组成。
其中主要有纤维素、叶绿素、单糖、低聚糖和淀粉、蛋白质和酶、油脂和蜡、树脂、树胶、鞣质及无机盐等。
其中,许多物质对植物机体生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称为一次代谢产物。
一般认为它们在药用上是无效成分或杂质。
而另外一些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黄酮、蒽醌、香豆素、木脂素、有机酸、氨基酸、萜类、苷类等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不起重要作用,称为二次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在植物体内虽含量很少,多则百之几,少则百万分之几,甚至更少。
但它们往往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其中有些已应用于临床,我们称之为有效成分。
当然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的划分是相对的,如天花粉的引产有效成分是蛋白质,香茹中的多糖对实验动物肿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在进行中草药成分提取前,应注意对所用材料的原植物品种的鉴定并留样备查。
同时要系统查阅文献,以充分了解,利用前人的经验。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一般有下面两种情况:第一、从植物中提取已知的有效成分或已知的化学结构类型者。
如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麻黄中提取麻黄素;三棵针中提取黄连素等(提取有效成分)。
或从植物中提取某类成分如总生物碱、总酸性成分。
如从银杏叶中提取总黄酮;从大黄中提取总蒽醌(提取有效部位)。
工作程序比较简单。
一般先查阅有关资料,特别是工业生产的方法,搜集比较该种或该类成分的各种提取方法,再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选用。
(注意先重复该方法,得到产品后,再结合生产实际,不断改进工艺,达到大生产要求)。
第二、从中草药中寻找未知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时,情况比较复杂。
只能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在临床或药理试验配合下,经不同溶剂提取,以确定有效部位。
然后再逐步划分,追踪有效成分最集中的部位,最后分得有效成分。
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对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通常是利用适当的溶剂或适当的方法将植物中的化学成分从植物中抽提出来。
常用的方法有溶剂法、水蒸汽蒸馏法和升华法等。
中药材提取——精选推荐

中药材提取、分离和纯化的新技术一、絮凝法分离技术。
传统的中药材提取普遍采用水提醇沉法作为提取有效成分,去除杂质的分离手段。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乙醇耗量大,生产成本高,安全生产系数低。
采用上海中药工程中心开发的絮凝法分离技术,则具有成本低、分离效果好K、操作安全简便等特点。
该方法是以天然产品壳聚糖经技术处理后作为絮凝剂加入中药材的水提取液中,以电离中和及吸附方式沉降带负电的粒子,如蛋白质、鞣质、粘稠质等胶体粒子,经沉淀、过滤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以上海中药三厂为例,应用该法提取的感冒退热冲剂其药效、药理及化学成份经对比,结果表明无显著变化。
而成本却降低了4/5。
二、微波辐射诱导萃取技术。
微波辐射诱导萃取技术具有选择性高、操作时间短、溶媒耗量少、有效成分得率高的特点,是中药材有效成份提取的一项新技术。
实践证明,通过一套连续式微波萃取装置,从丹参中提取有效成份,已获得满意效果。
三、超临界萃取技术。
本技术是利用某种流体( 特别是CO2气体),在临界点具有特殊溶解能力的特点进行中药材的萃取分离,它可以防止各种有效成份的逸散和氧化。
提取过程通常在略高于萃取剂临界温度的条件下进行,操作简便安全,极少有破坏中药材中易挥发成分或生理活性物质的情况,没有溶剂残留,产品质量高。
四、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
高速逆流色谱是一种能实现连续有效地自动分离的实用分离技术。
该技术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样品无损耗,溶剂用量少,非常适用于中药材有效成份的分离和纯化。
它能构成连续、自动、高效和非高压的色谱系统,既能实现从微克量级的分离分析到数克上百毫升量级的制备提纯;又能用于未经处理的大量粗制样品的中间级分离,以及直接与间接的高纯度分离。
目前,在应用碱、蒽醌类衍生物、皂甙等有效成份方面,已获得满意的成果。
水提醇沉法用于中药药液的澄清,在药剂生产中广泛应用该法既要提取大部分有效成份,又能除去不溶乙醇的大部分蛋白质及部分多糖等杂质,从而保证了制剂的澄明度。
简述中药复方提取、分离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简述中药复方提取、分离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中药复方提取、分离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根据中药的特点和药物活性成分的性质,结合生产工艺条件和设备设施等因素,采用合理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设计。
1. 合理选择提取溶剂:根据药物成分的特性,选择适合的提取溶剂,使其对目标成分具有高度的溶解度和选择性,同时要考虑到溶剂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2. 确定合适的提取工艺参数:包括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通过考察目标成分的热稳定性、溶解速度、溶解度等因素来确定最佳参数,以获得高得率和高品质的提取物。
3. 采用合适的分离工艺:根据中药复方的成分特点,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如溶剂萃取、水汽蒸馏、反渗透浓缩、分子筛吸附等,以实现对目标成分的有效分离和纯化。
4. 考虑工艺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选用成熟、稳定的工艺技术,避免使用昂贵、稀缺的原料和试剂,减少工艺步骤和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5. 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在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必须对原料、溶剂和工艺操作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混入有害物质,同时要对产品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检测,确保药物的成分和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中药复方提取、分离工艺设计应遵循合理选择提取
溶剂、确定合适的提取工艺参数、采用合适的分离工艺、考虑工艺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等基本原则,以实现提取物的高效、高纯度和高品质。
中药提取分离和纯化

分最常用的溶剂。
(3)亲脂性有机溶剂
包括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等。这是一类与水不能任意混溶的有机溶剂,对非极性成分
溶解的选择性较强。天然药物中的挥发油、油脂、叶绿素、树脂、游离生物碱及一些苷元均可被这类溶剂提
出。
这类溶剂沸点低、浓缩回收方便,但易燃、有毒、价高,对设备要求高,穿透药材组织的能力较差,故应 用这类提取溶剂有一定的局限性。
中药提取分离和纯化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 第三节 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研究简介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
提取前的准备工作:基源、产地、药用部位、采集时间与方法的考察及文献调研;
提取前的预处理:粉碎、脱脂、酶的灭活;
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水蒸汽蒸馏法及升华
氯仿:乙醇(2:1) 乙酸乙酯 正丁醇
极性很大的苷、糖类、氨基酸、某些生物碱盐 蛋白质、黏液质、果胶、糖类、无机盐类
丙酮、乙醇、甲醇 水
(二)两相溶剂萃取法
1.简单萃取法 两相溶剂萃取法是分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常用方法。少量样品的萃取用分液漏斗操
作;
萃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分配系数(K)可以下式表示:
增溶与助溶
由于在中药的提取液中,存在着复杂的混合物,各成分的相互影响,有时会产生增溶现象,增大了欲
提取成分的溶解度。但有时又可能相互生成难溶性化合物,改变了欲提取成分的溶解性能而提取不出。
增溶助溶现象举例
(1)已知含生物碱的中药与甘草配伍,生物碱与甘草酸产生沉淀,生物碱可能提取不出来。 (2)黄连等中的小檗碱与黄芩苷产生沉淀,生物碱与银花中的绿原酸发生沉淀,大黄鞣质与栀子、茵陈之间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沉淀法:酸性或碱性化合物通过加 入某种沉淀试剂使之生成水不溶性 的盐类等沉淀析出而实现分离。如 生物碱加入有机酸可生成不溶于水 的有机酸盐沉淀,酸性化合物可加 入钙盐、铅盐、钡盐等生成不溶性 的沉淀。
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 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液-液分配的基本原理
1.分配系数 K值:一种溶质在两相溶剂 中的分配比。K值在一定的温度和压 力下为一常数。 K=CU/CL
3.
为避免化学吸附,酸性物质宜用 硅胶、碱性物质宜用氧化铝作为吸 附剂进行分离。通常在分离酸性 (或碱性)物质时,洗脱溶剂中常 加入适量的醋酸(或氨、吡啶、二 乙胺),以防止拖尾,改善分离效 果。
聚酰胺吸附色谱法:属于氢键吸附
(半化学吸附)特别适合分离酚类、 醌类、黄酮类化合物。 1.聚酰胺的吸附原理: 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 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或酰胺键上 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酸上的羰 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
亲水性有机溶剂-也就是一般所说
的与水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乙醇、 甲醇、丙酮等,其中以乙醇最为常 用。具有经济、安全、无毒;对细 胞的穿透能力强;大多数天然成分 都可溶解等优点,常称为万能溶剂。
二、水蒸汽蒸馏法 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 馏而不被破坏、难溶或不溶于水的 成分的提取,如挥发油、小分子的 香豆素类、小分子的醌类成分。
石油醚→油脂、蜡、叶绿素、挥发
油、游离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 氯仿或醋酸乙酯→游离生物碱、有 机酸及黄酮、香豆素的苷元 丙酮或乙醇、甲醇→苷类、生物碱 盐、鞣质等 水→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
常用的溶剂提取法
(一)冷提法 1.浸渍法 2.渗漉法 (二)热提法 1.煎煮法 2.回流提取法 3.连续回流提取法
一般PH<3,酸性物质多呈非离解状
态(HA)、碱性物质则呈离解状态 (BH+);PH>12,则酸性物质呈离 解状态(A-)、碱性物质以非离解 状态(B)存在。
4.液-液萃取与纸色谱 纸色谱与液-液萃取的分离原理都是 分配。 Rf值与K值之间有下列关系 Kor/w=1/r(Rf/1-Rf)
当层析滤纸湿重(W湿)为干重(W
一、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1.结晶及重结晶法:利用温度变化引 起溶解度的改变使物质得以分离。 2.溶剂分离法: a.通过加入另一种溶剂以改变溶剂的 极性,使一部分物质沉淀析出,从 而实现分离。如:水提醇沉法
b.酸性、碱性或两性化合物,通过加 入酸或碱来调节溶剂的PH值,改变 分子的存在状态(游离型或离解 型),从而改变溶解度而实现分离。
中草药提取分离方法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简介
一、有效成分 1.碱性化合物: 生物碱 O
O N OH
+
OCH3 OCH3
小檗碱
2.酸性化合物: 结构中含有酚羟基的化合物 —— 黄酮、醌类、苯丙素(香豆素、 木脂素)及其苷类 结构中含有羧基的化合物 ——有机酸、葡萄糖醛酸
OH HO O OH OH O OH
热提法
1. 煎煮法:该方法是我国中医中药
最早使用的传统的提取方法。是将 药材用水加热煮沸提取,在提取过 程当中大部分成分可被不同程度的 提取出来,但是对于挥发性成分及 加热易被破坏的成分不宜使用。
2.回流提取法:是用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溶 剂,在回流装置中对药材进行加热回流 提取,该方法提取效率较高,但因为长 时间加热,所以不适合受热易破坏分解 的成分。 3.连续回流提取法:是回流提取法的发展, 具有消耗溶剂量更小,提取效率更高的 优点。常用索氏提取器或连续回流装置。
2.水溶性 多糖类-淀粉、纤维素、树胶、果 胶、粘液质 多元酚类化合物-鞣质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一、溶剂提取法 二、水蒸汽蒸馏法 三、升华法
一、溶剂提取法 是根据天然药物中各种成分在溶剂 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有效成分溶 解度大,而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 度小的溶剂,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 织中溶解出来的办法。
H2C N H O C CH2 H2C CH2 H N C O H2C H N H2C H2C O C
CH2 N H CH2 C O CH2 H O O O
固定相
移动相
2.吸附强弱规律(含水溶剂中) a.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 能力越强。
OH OH OH
>
HO OH OH
>
b.成键位置对吸附也有影响。易形成 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其吸附性能 减弱。
3.半化学吸附:如聚酰胺与黄酮类、 蒽醌类等化合物之间的氢键吸附。 介于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之间。
物理吸附基本规律→相似者易吸附
固液吸附三要素:吸附剂、溶质、 溶剂 1.极性吸附剂(氧化铝、硅胶)特点: a.对极性强的物质吸附能力强 b.溶剂极性减弱,则吸附剂对溶质的 吸附能力增强;反之,则减弱。
极性不完全等同于亲水性 亲水性强,则极性强;极性强,则亲水 性并不一定强。
OH HO O OH OH O OH
OH HO O OH OH O OH
A
B
亲水性A>B
极性 B>A
吸附柱色谱用于物质的分离:
1.选用极性小的溶剂装柱和溶解样品 或用极性稍大的溶剂溶解样品后, 以少量吸附剂拌匀挥干,上柱。 2.溶剂系统可用TLC进行筛选。以TLC 展开时使组分Rf值达到0.2~0.3的溶 剂系统作为最佳溶剂系统进行洗脱。
溶剂可分为: 水、亲水性和亲脂性有机溶剂 常用溶剂:极性由弱到强依次排序为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 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 酮<乙醇<甲醇<水
被溶解物质也有亲水性及亲脂性之
分。溶质在溶剂当中的溶解遵循相 似相溶的原理,亲水性的化学成分 易溶于水或亲水性的有机溶剂中, 亲脂性的成分易溶于亲脂性的有机 溶剂中。
2.化合物的极性则由分子中所含官能 团的种类、数目及排列方式等综合 因素所决定。
3.溶剂极性大小则大体上由介电常数 决定,常用溶剂介电常数及其极性 由弱到强排序为: 环己烷(1.88),苯(2.29),无水 乙醚(4.47),氯仿(5.20),乙酸 乙酯(6.11),乙醇(26.0),甲醇 (31.2),水(81.0)
正相色谱: 固定相:水、缓冲溶液 流动相:氯仿、乙酸乙酯、丁醇等弱极 性有机溶剂 洗脱顺序:极性小的化合物先出柱,极 性大的后出柱。 应用:适用于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化合 物,如生物碱、苷、糖类、有机酸等。
反相色谱: 固定相:石蜡油,化学键合相(如 十八烷基硅胶键合相) 流动相:水、甲醇、乙腈等强极性 有机溶剂 洗脱顺序:极性大,先出柱;极性 小,后出柱。 应用:适合于脂溶性成分,如高级 脂肪酸、油脂、游离甾体等
O
OH O
黄酮
蒽醌
OH OH
HO
O
O
香豆素
木脂素
3.两性化合物: 结构中既有碱性基团也有酸性基团 氨基酸、蛋白质 4.中性化合物: 分子结构中既无碱性基团也无酸性 基团的化合物,如萜类和挥发油、 甾体等。
二、无效成分
1.脂溶性 蜡-高级不饱和脂肪酸(16-30碳)和 高级一元醇结合的酯 脂肪油-不饱和脂肪酸(链长短不一)与 丙三醇形成的甘油酯,通常称为混合甘 油酯。 叶绿素及胡萝卜素
OH OH
>
OH
>
OH OH
HO
COOH
>
O H
C OH O
c.分子中芳香化程度越高,则吸附性 能越强。
OH OH
>
3.各种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 由弱至强排序为: 水→甲醇→丙酮→氢氧化钠水溶液→ 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
4.应用: a.特别适合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 制备和分离 b.对生物碱、萜类、甾体、糖类、氨 基酸等其它极性与非极性化合物的 分离也有着广泛应用。 c.用于提取物的脱鞣质处理。
c.溶质即使被硅胶、氧化铝吸附,一 旦加入极性较强的溶剂时,又可被 置换洗脱下来。
OH
OH
A
ⅠCHCl3: MeOH(7:3) ⅡCHCl3: MeOH(3:7)
B
HO OH
2.非极性吸附剂(活性炭): 对非极性物质亲和能力强,溶剂极 性降低,则活性炭对溶质的吸附能 力也随之降低;反之,则提高。
纸色谱法
支持剂:纤维素 固定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 展开剂: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或水饱 和的有机溶剂 Rf值:极性大, Rf值小;极性小, Rf值大。 应用:适合于亲水性较强的物质。
液-液分配柱色谱法
柱色谱:在色谱管中完成的化合物之 间的分离过程称为柱色谱。 柱色谱分:常压柱色谱、加压柱色谱 载体(支持剂):硅胶、硅藻土及纤 维素等 按洗脱顺序分:正相色谱、反相色谱
2.分离因子β:两种溶质在同一溶剂系 统中分配系数的比值。 β=KA/KB (KA>KB) β≥100,一次萃取就可实现基本分离 100 ≥β≥10,需萃取10~12次 β≤2,需萃取100次以上 β≌1,无法实现分离
3.分配比与PH:溶剂系统PH的变化影 响酸性、碱性、及两性有机化合物 的存在状态(游离型或离解型), 从而影响在溶剂系统中的分配比。 游离型——极性小的溶剂 离解型——极性大的溶剂
三、升华法 固体物质受热不经过熔融,直接汽 化,遇冷后又凝固为固体化合物, 称为升华。中草药中有一些成分具 有升华的性质,可以利用升华法直 接自中草药中提取出来。如樟脑、 咖啡因。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配比不同
进行分离 根据物质的吸附性能差别进行分离 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 根据物质离解程度不同进行分离
大孔吸附树脂法
分为极性和非极性 1.原理:吸附和分子筛 以苯乙烯为母体,二乙烯苯为交联剂 (非极性) CH2 CH CH2 CH CH2 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