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集团发展战略,文旅联动融合发展

合集下载

华侨城成功原因剖析

华侨城成功原因剖析

华侨城成功原因剖析1、旅游开道先行华侨城奉行先旅游,后房地产的开发路径,而且与一般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同,它是通过先行发展旅游业,显著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和配套设施的发展,极大地改善区域内自然、人文、经济环境,从而有效提升土地和房地产的价值。

因而,华侨城模式特别强调和注重旅游业的先行发展,可以说,旅游业开道先行对于这一模式的成功起到了极为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

2、大规模成片综合开发华侨城模式是“旅游+房地产”的经营模式,它是以资源整合为核心,崇尚旅游功能与居住、商务功能混合布局,强调住宅、商业、酒店、办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会展等诸多产业的良性互动。

这意味着在华侨城模式下,其项目必然是大规模成片综合开发项目。

华侨城获得的旅游加住宅用地已高达25.5平方公里且均成本低廉。

3、旅游和房地产良性互动华侨城模式先由旅游起步,旅游带靓环境,环境带旺地产,地产促进旅游及公司全面发展。

也就是说,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社区环境和品牌,进而有效提升房地产项目的整体价值,同时旅游业稳定的现金流也为房地产业务发展提供一定支持;另一方面,房地产快速盈利的特性又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张,从而形成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相得益彰、良性互动之势。

4、超前科学规划华侨城模式秉承“在花园中建城市”的开发理念,并在全国开发区中率先倡导“规划就是财富”的现代发展观,注重生态人文环境和基础设施配套,坚持以人为本的超前科学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景区和住宅的方针。

1996年,华侨城提出“顺应趋势,结合产业”的核心思想,并邀请大批专家对华侨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制订了1996-2005第二个十年规划方案,并保持了在初期规划中提出的“依托自然,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和特色。

同时,根据新的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缩小了城区内的工业用地,相应加强了居住和旅游用地的功能。

深圳文和友、华侨城文化创意园项目考察学习报告

深圳文和友、华侨城文化创意园项目考察学习报告

关于参加2021陕西-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文化旅游推介会及相关项目考察报告按照集团安排,2021年11月28日,我考察了深圳文和友、华侨城文化创意园两个项目,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一、行程情况(一)11月29日晚考察深圳文和友项目。

深圳文和友是以“深圳墟”为概念,改造了1整栋立于广深铁路和布吉河交错之间的楼体。

整栋楼,共有4层,近20000㎡,100+品牌,10+体验模块,吃喝玩乐+购物体验。

场景设置来源于深圳八九十年代社区生活,展陈了近十万件老物件,将科幻的电子元素与光怪陆离的艺术装置相结合。

深圳文和友,像一个市井博物馆,收纳了广东茶、臭豆腐、肠粉、猪扒包、文糕点、肉肠等在全国范围内颇具风头的小吃美食,游客可以实现一站式打卡深圳老字号、流行菜。

(二)11月30日考察华侨城文化创意园项目。

华侨城文化创意园位于深圳华侨城原东部工业区内,是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创意产业的工作室,目前已进驻300家文化、创意、设计类相关机构和企业,涉及摄影、动漫创作、教育培训、艺术等各类型创意产业细分行业及概念餐厅、酒廊、零售、咖啡等创意特色相关产业。

围绕创意设计、当代艺术和先锋音乐三大文化特色,该文创园还打造出T街创意市集、OCT-LOFT创意节、OCT-LOFT公共艺术展、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和明天音乐节等一系列原创品牌活动。

通过“文化+艺术”、“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的新型发展战略体系,在持续创新的人文实践中,开创跨界融合、创新发展的国际化新生态新格局。

(三)12月1日凌晨回到西安。

二、被考察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及主要做法(一)文和友项目1.以“商圈+旅游”模式,打造全场景商业综合体。

深圳的多中心格局下,相对最有时间沉淀的罗湖中心既带着记忆又带着天然人气,深圳文和友就坐落在罗湖万象城一公里开外,而500m 不到的距离内还有同属华润的精品商业空间1234space。

这种区位和地址选择,既是对顶级商业体的相互呼应、互相配合,也是对旧空间老记忆和现代商业场景的融合开发。

作文素材之热点话题:文旅融合,区域联动,创新发展

作文素材之热点话题:文旅融合,区域联动,创新发展

作文素材之热点话题:文旅融合,区域联动,创新发展正文:文旅融合需要强化三个意识2019年07月09日08:34 来源:中国文化报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成立,标志文旅融合新时代已经开启,文化旅游领域深层次变革正蓄势待发。

我们要努力走好新时代文旅融合之路,实现文化旅游“1+1>2”的效应。

实际上,对文旅融合的探索并非始自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合并,文化和旅游自始就结伴而行,这些年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融合模式。

文化景观模式。

自古以来,山水楼台因文人而名。

庐山因李白《望庐山瀑布》等名篇佳句而绚丽多姿,成为历代文人游学必经之地;岳阳楼因李白、杜甫、李商隐等大诗人接踵赋诗而著称于世,更因范仲淹《岳阳楼记》而名动天下;滕王阁因王勃《滕王阁序》而声名鹊起;浔阳楼因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等故事传说而成为江南十大名楼。

文化赋予山水楼台以精神内涵,而使其更加引人入胜,成为游人神往的目的地。

文化与景观的结合开启了文旅融合的先河。

主题公园模式。

主题公园以其特色文化、惊险刺激的游乐、互动虚拟式体验、便捷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庞大的人流,成为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

去年《全球主题公园调查报告》显示,上海迪士尼乐园在首个完整运营年份就吸引了1100万人次入园游玩,华侨城、华强方特、长隆集团等本土品牌也表现抢眼,包揽全球TOP10主题公园榜单第4位至第6位,且增速领跑。

特色小镇模式。

文旅小镇以古镇为载体,融入民俗、文化艺术、非遗展示、文艺酒吧、个性客栈、特色文创等元素,在业内“圈粉”无数。

比如水墨婺源、乌镇、凤凰古城等等,成为人们“说走就走的旅行”“感受时光倒流”的热门目的地。

旅游演艺模式。

近年来,旅游演艺风生水起,以阳朔《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印象”系列大获成功,扭转了传统观光游“白天拍照、晚上睡觉”的局面。

还有河南《大宋·东京梦华》、红色实景演出《井冈山》、江西婺源《梦里老家》等,以灵山秀水为背景烘托、历史文化为串联脚本,用美轮美奂、如诗如梦的舞台演艺,让观众物我两忘、不知“今夕是何年”,成为展示当地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

推进文旅融合的关键措施

推进文旅融合的关键措施

推进文旅融合的关键措施一、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的四个关键点: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要围绕集聚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化发展、数字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抓住发挥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创新文旅融合方式、借力现代科技、探索文旅消费新途径这四个关键点。

集聚发展是指要尽可能汇集文化和旅游要素,开发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旅游业态,发挥产业聚合效应;特色发展是指要着眼于利用好当地文化和旅游资源,做到差异化发展;品牌化发展强调要从简单的资源展示向重视知识产权、品牌培育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开发等转化,实现增值效应;数字化发展指善于运用现代科技对文化和旅游资源赋能,丰富文化和旅游业态的表现形式;区域协调发展指善于整合不同区域资源,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近些年,我国在坚持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现文化和旅游转型升级方面成绩斐然。

如,目前我国拥有约3000个主题公园,华侨城集团和华强集团已经分列全球第四和第五大主题公园企业。

涌现出大唐芙蓉园、清明上河园、三国城等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主题公园。

又如,在旅游演艺方面,宋城集团旗下的千古情系列共有7.5万个座位,超过世界两大戏剧中心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座位的总和。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其他领域,也有许多富有成效的探索。

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还有很大潜力,要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应抓住发挥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创新文旅融合方式、借力现代科技、探索文旅消费新途径这四个关键点,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新思路。

发挥当地文化资源优势。

一是发挥当地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

景德镇市陶瓷产业对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就很有启示意义。

再以北京为例,北京高校资源丰富,百度、优酷、今日头条等互联网企业颇受年轻人关注,这些资源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和潜力,目前还未得到有效利用。

二是发掘景区景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重点是促进景区景点从门票经济向以IP 开发为核心的综合收益转型。

故宫博物院的文创收入超过1500家上市公司的年收入。

关于华侨城三大业务板块的介绍

关于华侨城三大业务板块的介绍

关于华侨城三大业务板块的介绍华侨城地产——中国旅行地产领跑者华侨城城区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秉承了“花园中建都市”、“规划确实是财宝”、“环境确实是优势”等现代进展理念,遵循“以旅行主题地产为特色的成片综合开发和运营”模式,为人们提供了优质的生活体验和综合优质的文化元素。

华侨城地产不仅涵盖了传统意义上房地产开发的所有形状,包括住宅、不墅、公寓、商业、写字楼、酒店、创意产业园,如东方花园、海景花园、湖滨花园、中旅广场、锦绣花园、波托菲诺、曦城、新浦江城、华侨城沃尔玛购物广场、波托菲诺商业街、汉唐大厦、威尼斯酒店、海景酒店、都市客栈、华侨城国际青年旅舍、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等;而且涵盖更宽泛范畴,包括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华夏艺术中心以及学校、医院、体育中心、高尔夫球俱乐部等,生活、旅行、工作、休闲、娱乐、聚会、运动、文化艺术体验甚至创想,华侨城生活方式称为优质生活方式代名词。

华侨城成为全国瞩目的最适宜人居的“绿色家园”。

华侨城集团引领制造的“旅行+地产”互动进展模式,成为深圳和全国的都市规划建设以及房地产业成功的典范。

优质生活空间的“社会生态”华侨城,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地点,一个泱泱文化的集合,一个承载着居住妄图的社区。

“以旅行主题地产为特色的成片综合开发和运营”产创新中国地产开发范式,它有效地与其它地产专门是传统旅行地产区不开来,它为华侨城地产带来了核心竞争优势,使华侨城地产基业长青。

华侨城地产正以其作为实践蓝图,经历了廿年的摸索、实践、总结和提升而进展成为中国旅行主题地产的领导品牌。

华侨城旅行主题地产让地产文化起来。

文化是充满生命力的,专门是旅行文化———什么缘故人们总喜爱到华侨城去闲逛、泡酒吧、在绿茵上仰望星空?华侨城旅行主题地产主张将地产作为一种有机体,它是与旅行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的,将居住融入到旅行区中来,全然地解决旅行和居住的矛盾。

居住空间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与其社区进展某种联系,这种关系被人们称作居住的“社会生态”。

旅游企业战略管理---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必要条件 ---以华侨城集团为例

旅游企业战略管理---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必要条件 ---以华侨城集团为例

旅游企业战略管理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必要条件---以华侨城集团为例小组成员: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必要条件---以华侨城集团为例1.华侨城简况华侨城集团成立于1985年11月11日,是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之一。

成立二十多年以来,由深圳湾畔的一片滩涂起步,发展成为一个跨区域、跨行业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培育了房地产及酒店开发经营、旅游及相关文化产业经营、电子及配套包装产品制造等三项国内领先的主营业务。

华侨城集团公司长期致力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将塑造成为中国最具创想文化和影响力的企业,并通过独特的创想文化致力于提升中国人的生活品质。

旗下拥有华侨城控股(SZ000069)、华侨城(亚洲)控股(3366. HK)、康佳集团(SZ000016)三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以及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波托菲诺、新浦江城、何香凝美术馆、OCT-LOFT创意文化园、华夏艺术中心、长江三峡旅游、华侨城大酒店、威尼斯酒店、茵特拉根大酒店、城市客栈等一系列国内著名的企业和产品品牌。

是少数几个连续六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之一。

与此同时,随着深圳东部华侨城,深圳西部华侨城,北京华侨城,成都华侨城,上海华侨城,云南华侨城,西安华侨城,天津华侨城,武汉华侨城,及泰州华侨城多个大型综合性旅游项目和高尚居住社区的先后投资建设,华侨城集团全国发展的战略布局已经形成。

华侨城集团将以更加创新和开放的姿态,并以强大的生机活力和崭新的形象走向未来,谱写更加辉煌的乐章。

1.1 华侨城地产华侨城是最早被列为国务院国资委大力扶持发展房地产业的全国五大中央企业之一。

率先倡导“花园中建城市”、“规划就是财富”、“环境就是优势”等现代发展理念,形成了“以旅游主题地产为特色的成片综合开发和运营”模式,为深圳乃至全国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经典的示范作用,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花园城区建设的综合运营机构——不仅涵盖了传统意义上房地产开发的所有形态,包括住宅、别墅、公寓、商业、写字楼、酒店、创意产业园,如东方花园、海景花园、湖滨花园、中旅广场、锦绣花园、波托菲诺、曦城、新浦江城、华侨城沃尔玛购物广场、波托菲诺商业街、汉唐大厦、威尼斯酒店、海景酒店、城市客栈、华侨城国际青年旅舍、OCT-LOFT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等;而且涵盖更宽泛范畴,包括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华夏艺术中心以及学校、医院、体育中心、高尔夫球俱乐部等,是建筑类别最齐全、产品线最丰富的房地产企业之一,并发展成为“中国旅游主题地产第一品牌”。

向市而生营造大湾区湖畔灵感小镇---东莞松山湖欢乐海岸规划和商业方案设计回顾

向市而生营造大湾区湖畔灵感小镇---东莞松山湖欢乐海岸规划和商业方案设计回顾

向市而生营造大湾区湖畔灵感小镇---东莞松山湖欢乐海岸规划和商业方案设计回顾摘要:本文主要以东莞松山湖欢乐海岸项目为案例,体现出华侨城聚焦主业,向市而生,打造文旅品牌的美好愿景。

首先分析了月荷湖片区的区位优势,提出了项目定位。

然后对规划构思及策略进行阐述,进一步剖析建筑设计手法和细节构思。

最后以华侨城专业地产开发商的视角,展现出项目开发运营后的城市风貌。

关键词:向市而生;欢乐海岸引言东莞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区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

松山湖北部CBD片区,约50万平米的月荷湖公园镶嵌在城市之中。

华侨城携手松湖控股落子月荷湖西南水岸优质土地,打造涵盖展演中心、开放式商业街区、科技办公、生态居住、滨水公园一体化的优质企业交流平台与生活服务平台。

一个地上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米,“科技+商业+文化服务+生态公园”一体的新一代城市综合体即将破土而出。

总体鸟瞰图一、向市而生,打造展演驱动型城市文化休闲综合体致力于实现“松山湖最美城市客厅”,是项目的首要愿景。

作为辐射整个松山湖功能区的环湖综合发展计划,项目总体定位于打造集“策展型商业地标+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展演中心+水陆交融的生态公园”一体的文化休闲综合体。

发挥补缺产业配套短板、提升地区城市品质、撬动地区土地开发的城市功能。

华侨城将发挥在文旅、文化街区营造的优势,向市而生,携欢乐海岸和松山湖文化展演产业一起珠联璧合,共筑松山湖的完整城市生态。

这里也将成为东莞最美文化休闲综合体、大湾区重要的文化节点。

城市总体规划把月河湖周边区域定义为松山湖北部CBD,承接产业园区的文化设施、生活配套等城市版块功能。

南侧的迎宾大道是主要城市干道,主要客流将从这里进入地块。

展演建筑作为标志性公共建筑,临迎宾大道布置,塑造城市片区的视觉焦点和环湖的文化性起点;生态居住区位于西侧地块,高层可以俯瞰湖景;商业街区则位于伸向湖面的半岛地块,两面滨水并贯通四个方向的城市人流。

国有旅游综合集团公司业务布局战略 ——发展哪些业务领域?

国有旅游综合集团公司业务布局战略 ——发展哪些业务领域?

国有旅游综合集团公司业务布局战略——发展哪些业务领域?国有旅游综合集团公司业务布局战略——发展哪些业务领域?导语:国有旅游综合集团的发展历史决定了这类企业集团在业务方面普遍存在诸如资源依赖性强、业务结构松散、经营能力弱等问题,咨询系统分析业务布局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影响因素,发现了集团化旅游企业重塑业务格局的一些新趋势,并通过实操案例的方式向大家介绍我们如何操刀一家国有旅游综合集团的业务布局。

国有旅游综合集团进行业务布局时,回答好“需要发展哪些业务领域”与“能够发展哪些业务领域”这两个核心问题,成为集团承接发展战略定位、发挥资源能力优势的战略要务。

针对国有旅游综合集团普遍存在的业务布局问题,咨询在兼顾利益相关者价值诉求的基础上,根据业务布局关键因素,构建了一个颇具实践价值的业务布局设计框架。

一、国有旅游综合集团业务发展存在问题政府政策和市场竞争的驱动下,一批国有旅游综合集团相继重组成立,成为地方政府实现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与国有资产整合的主体。

绝大多数国有旅游综合集团以政府行政划拨或资金支持获取资源,并通过外延式发展的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国有旅游综合集团不仅成为旅游产业资源端的重要市场竞争主体,而且成为国家和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推手,肩负着实现旅游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任。

面对同时兼顾政策导向与市场导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压力,国有旅游综合集团业务发展上面临一系列现实困境。

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业务发展不均衡国有旅游综合集团行政划拨式的资源整合,建立在政府协商支持的基础上,资源获取的自主性相对较弱,资源的质量、数量以及合理配置得不到保证。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具有历史遗留问题的旅游资源或不良资产被划拨给国有旅游综合集团,这些资源在集团内部得不到有效的消化吸收,成为集团经营发展的累赘。

国有旅游综合集团的业务资源大多围绕“吃住行游”要素进行布局,业务资源整合的系统性较弱,业务协同性差。

旅游业务多元多样,经营管理能力弱在“旅游+”、全域旅游和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背景下,国有旅游综合集团作为政府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和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推手,被注入多种旅游发展要素和旅游产业资源,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侨城集团发展战略,文旅联动融合发展
文化需求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动因,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文化创意是提升旅游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

基于时代发展的需求,华侨城集团发展战略将文旅产业联动文化创意进行充分融合发展。

华侨城集团立足于旅游应该是“玩”的心态、娱乐的心态,着力打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观光感知和生活体验,使文化在旅游活动中体现。

华侨城集团深刻认识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只有文化和旅游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协同共进,才能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促进企业经济的长久发展。

当前,华侨城集团正在积极以“文化+旅游+城镇化”模式进行新一轮的布局,积极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也是对过去华侨城“旅游+地产”模式内涵进一步的丰富。

华侨城集团将根据发展战略部署,从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路径入手,实现“文化+旅游+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华侨城作为国内“旅游+地产”模式的开创者,在文旅大融合时代,华侨城集团发展战略构建了全新的华侨城智慧旅游系统,主题APP与主题项目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打通文化旅游产业链上下游关联节点和技术难点,形成“文化+智慧+旅游”的全新模式,为建设完全自有知识产权的智慧旅游型主题乐园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与内容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