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能够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念,区分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2.能够使用简单的方法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能够在生活中应用可能性概念,做出正确的预测。

二、教学准备1.课件:PPT或者教材图片2.教具:骰子、硬币等3.试卷及答案4.课堂活动安排–第一环节:复习上节课知识点–第二环节:引入新知识,讲解可能性概念–第三环节:教师示范计算可能性,鼓励学生自己计算–第四环节: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讨论–第五环节:小组合作练习–第六环节:课堂讨论和总结–第七环节:作业布置三、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知识,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可能性概念。

2. 引入新知识•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可能性概念,引导学生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 讲解可能性概念•通过示范和练习,讲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技巧。

4. 生活应用实例讨论•展示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解答。

5. 小组合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讨论,共同解决可能性问题,促进合作学习。

6. 课堂讨论和总结•整合学生答案,引导学生总结可能性概念,梳理重点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家继续练习。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念,掌握可能性计算方法。

•难点: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如何灵活应用可能性概念解决。

五、板书设计1.可能性概念介绍2.可能性计算方法3.生活应用实例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增强,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可能性计算方面存在困难。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的全部集体备课教案,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2.交流与方法汇总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先算15件上衣用布和15条裤子用布多少米,再求一共用布多少米。
1.83×15+1.17×15
=27.45+17.55
=45(米)
(二)先求一套制服用布多少米,再求15套制服用布多少米。
(1.83+1.17)×15
=3×15
=45(米)
3.比较这两种方法,那种更简便,为什么?
单元
第四单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主备人
教学课题
小数混合运算(一)
教学时间
第1课时
2018年月日
总节
教学
目标
1.通过购买文具情境,学生能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自主分析,对比、尝试练习等活动,学生能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相同。
3.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种简便,因为一套制服的用布刚好是整数,使计算简便。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两种方法实际是整数运算中的乘法分配律。进而让学生发现,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
4.练一练。(并写出简便运算的依据)
2.5×0.89×0.4 5.8×10.1
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练习。
交流:2.5×0.89×0.4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时,先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运算顺序,在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
0.36÷〔(6.1-4.6)×0.8〕
= 0.36÷〔1.5×0.8〕
= 0.36÷1.2
= 0.3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教科书71页课堂活动第1题。4个同学为一组。
2.教科书第72页练习十七第3题,要求学生不但指出错误,还要正确地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表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表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表
学 月
第 月
年 级
五年级
学 科
数学
主备人
集体备
课时间
年 月 日
(一)单元整体解析
单元主题
小数混合运算
单元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憝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律以及小数加、减、乘、除法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全单元为1个小节:小数混合运算。在本单元的最后还安排了1个数学文化“田忌赛马的故事”。
本单元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4个例题及多数习题的设计都是学生熟悉的情境,并且是要用小数混合运算进行运算的事例.充分让学牛咸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例1、例2均通过两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小数混合运算与憝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例3的情境具有开放性;例4则侧重于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本单关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及生活经验与学习新知的关系即将学已堂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识和其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便干学生自士发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单元关
键能力
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小数混合运算。
单元课
时安排
4课时
单元进
度时间
第12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憝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律以及小数加、减、乘、除法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律已经学习过了,但孩子们在运算律的运用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对运算律的运用还不熟练。
单元基础知识掌握重点、考点、易混点、易错点
单元课
时预设
“小数混合运算”一节安排了4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2个练习,主要引导学生在整数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经验,与小数混合运算产生联想,进而促成知识的迁移。建议用4课时完成:第1课时,教学例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十七第1~4题;第2课时,教学例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和练习十七第5~10题;第3课时,教学例3,例4,完成课堂活动和练习十八第1~3题;第4课时,复习巩固,完成练习十八第4~7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2、看黑板上的四样商品的价钱,请你选择两件商品并算出总价。
交流:(可能有的几种情况)
(1)钢笔和笔记本一共多少钱?口答算式和结果,板书:8+3.4=11.4(说算理(略)强调:8是整数,3是整数部分的,要和它对齐。
补充一个整数加法的竖式,说说整数加法在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特点:右边对齐。
二、解决问题练习:
1、第7题,要求学生看懂图的意思,明白竹竿分成了几部分,然后再列式解答。
2、第8题,简单介绍“警戒水位”及相关概念。
说说表格中的各数据分别表示什么?
指出:+和-如果用在某个数前,表示的是增加或减少的意思。
如果用在算式里,是表示加或减的意思。
依次加或减,算出结果,并对照警戒水位,说说哪几天的水位超过了。
3、练一练:用计算器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2、练习九第2题。
学生独立算出余额和合计数。
3、练习九第三题。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再直接写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追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收获或体会?
四、布置作业:练习九第4题。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分析
重点
小数加减法计算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实际问题。
难点
小数加减法计算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3、进一步体会小数加减法的广泛应用价值,拓展知识面,培养应用意识;培养认真计算、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稿教案《可能性》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稿教案《可能性》

第1课时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

1课时第2课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学会记录事件发生的结果。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难点: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一、沟通旧知1.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出示图片)下面城市的冬天会下雪吗?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

2.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1.体验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操作学具盒实验1:将4颗红棋子、1颗蓝棋子放入学具盒,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依次从学具盒中取出一颗棋子,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引导:怎样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结果?(2)全班交流各小组记录结果。

(3)小结:取出红棋子的次数要多些,换句话说也就是取出红棋子的可能性要大些。

(4)讨论:取出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2.进一步证实,总结规律。

(1)提出猜想老师展示6张牌:5张黑桃、1张红桃,然后洗牌,从中抽出一张,问:这张牌是黑桃的可能性大还是红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让学生进行猜想。

)(2)实验证明这仅仅是同学们的一种猜想,还需要大家用实验来证明它。

实验2:组内同学分好工,其中一个人负责洗牌,另一个同学负责记录。

(3)汇报实验结果。

第3课时可能性的综合应用(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实验活动和列表统计,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且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的数量有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可能性》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概率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在生活中哪些事件是确定性的,哪些事件是不确定性的,并能够用概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对于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概率的知识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概率知识,能够用概率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率知识,能够用概率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案例的分析,学生的讨论,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

2.准备概率的知识的讲解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如,抛硬币实验,让学生观察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定义,以及一些基本的概率知识。

例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概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抛硬币实验,让学生计算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概率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彩票中奖的概率,如何计算中奖的概率,以及如何理解中奖的可能性。

5.拓展(10分钟)通过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知识。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4单元整组教学设计教案表样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4单元整组教学设计教案表样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整组备课备课时间:2012、10、6 授课时间: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

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初步了解议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4、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的过程,体验概括、发现、归纳、转化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知识之以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公平、正直的人格形成。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简易方程的依据及书写格式,正确地解简易方程;正确地分析文字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

3、分析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地找出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答。

单元教学难点: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以及用字母表示数是一个不能再化简的不确定的最终结果。

2、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灵活、准确地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不同等量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四、单元教学主要流程(一)合作准备阶段1、教学目标(1)、通过浏览教材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理清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结构,知道为学习新知应做哪些准备。

(2)、根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制定学习方案,按着计划进行相应准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或□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一般地说,在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因为对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现在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解,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是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

通过用字母表示所学过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以及一些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同时,由于用字母表示比用文字表述更简明易记,所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是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让学生初步接触一点代数知识,能使学生摆脱算术思维方法中的某些局限性(逆向思考,未知数不参加运算,等于缺少一个条件,思维的步骤增加),为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做好认识的准备和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训练组)集体备课
科目
数学
第九册第四单元
主讲人
参加人
卢兴今
时间
2013年10月23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稍复杂的方程是教学的难点,要使学生学会列方程和解方程。
教学准备
口算卡,主题图,天平等
教学时间
15课时
备注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内容的编排体系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