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歌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译文〗1、立春:立是见,春是蠢动,是万物开始有生气的意思。

这一天是春天的开始。

2、雨水:雨水到了,阳气上升,降雨将多。

3、惊蛰:春雷响起,惊动了世间万物,冬眠的生物将醒。

4、春分:分就是半,春季九十天的一半叫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从此开始昼长夜短。

5、清明:明洁的意思,气温明显升高,各种植物借温暖的气候逐渐生长。

6、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从这一天起,雨水开始增多了。

7、立夏:夏天开始,植物随温度升高而出芽生长。

8、小满:麦粒灌浆饱满,从之一天起,植物成欣欣向荣的景象。

9、芒种:指麦种有芒,是小麦快要成熟的意思。

10、夏至:至是极,是日照长到终极的意思,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

11、小暑:气候炎热,但还没有热到极点。

12、大暑:炎热到了极点。

13、立秋:秋是植物快要成熟的意思,这一天是秋天的开始。

14、处暑:处是停止,指暑天将要结束,秋天来了。

15、白露:指地面水汽凝结成露,色白又称白霜。

是天气开始转凉的意思。

16、秋分:秋季三个月的一半,这一天昼夜平分,从此开始昼短夜长。

17、寒露:露先白而后寒,是气候逐渐转冷的意思。

18、霜降:普遍见到霜冻,天气逐渐转寒。

19、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从这一天起,冬天开始了。

20、小雪:开始降雪,但是雪还不多,大地开始封冻,积雪不在融化。

21、大雪:雪将由小变大,气温不断下降。

22、冬至:白昼已经短到终极,这一天,昼最短,夜最长,从这一天开始昼长。

23、小寒:天气寒冷,但是,还没有冷到极点。

24、大寒:天气冷到了极点,是一年最后的一个节气。

24节气歌

24节气歌

24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每年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

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太阳到了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北回归线)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太阳到了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南回归线)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一年节气歌谣

一年节气歌谣

以下是常见的二十四节气歌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雨水渐,惊蛰虫不眠,春分近清明,采茶谷雨前;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此外还有七言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小寒大寒又一年,干支历法不一般。

这些歌谣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节气的重视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观察。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 二十四节气歌完整版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 二十四节气歌完整版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二十四节气歌完整版二十四节气歌全文二十四节气歌完整版二十四节气歌全文二十四节气歌完整版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廿:niàn 二十)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二十四节气大寒东北版本的二十四节气歌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十月立冬,小雪封冻,河汊大雪,冬至无船,腊月附近小寒,严寒一整年。

“大雪河叉上”意为大雪时节气温很低了,河水冻冰已经封住。

叉:chá,冰冻住,水不能流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冬至二十四节气五言诗立春雨水渐,惊蛰虫不眠,春分近清明,采茶谷雨前;立夏小满足,芒种大开镰,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立秋处暑去,白露南飞雁,秋分寒露至,霜降红叶染;立冬小雪飘,大雪兆丰年,冬至数九日,小寒又大寒。

二十四节气小寒二十四节气简介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太阳历(干支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即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古代通过观察太阳一年的运动,认识一年中四季、气候、物候的变化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一年的运动轨迹分成24等份,每等份为一个节气,从立春开始,到大寒结束,周而复始。

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清明时节雨纷纷,盛夏处暑种粒甜。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谷雨春耕正当时,忙种忙收割忙忙。

处暑处暑天不暑,炎热即将告别去。

白露秋分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立冬小雪交冬至,小寒大寒一年中。

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夏至一阴生百谷,小满小满谷粒满。

芒种芒种忙种麦,夏至谷秀寒露风。

秋分秋分稻登场,寒露寒露把地翻。

冬至冬至小寒生,大寒小寒又一年。

小暑大暑田中忙,秋分处暑好收粮。

白露秋分寒露风,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春雨水到,雨水连绵谷雨生。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立夏立夏小满到,小满芒种夏至连。

小暑大暑田中忙,立秋处暑好收粮。

白露秋分寒露风,冬雪雪冬小大寒。

小暑接大暑,处暑白露秋分寒。

秋分秋分秋夜长,寒露寒露寒霜降。

立冬立冬小雪交冬至,小寒大寒一年中。

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立春立春雨水到,雨水连绵谷雨生。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立夏立夏小满到,小满芒种夏至连。

小暑大暑田中忙,立秋处暑好收粮。

白露秋分寒露风,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春雨水到,雨水连绵谷雨生。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立夏立夏小满到,小满芒种夏至连。

小暑大暑田中忙,立秋处暑好收粮。

白露秋分寒露风,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春雨水到,雨水连绵谷雨生。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立夏立夏小满到,小满芒种夏至连。

小暑大暑田中忙,立秋处暑好收粮。

白露秋分寒露风,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春雨水到,雨水连绵谷雨生。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立夏立夏小满到,小满芒种夏至连。

小暑大暑田中忙,立秋处暑好收粮。

白露秋分寒露风,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春雨水到,雨水连绵谷雨生。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立夏立夏小满到,小满芒种夏至连。

小暑大暑田中忙,立秋处暑好收粮。

白露秋分寒露风,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分别指:
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指春季的开始。

春雨:指的是雨水量渐增。

惊蛰:指唤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春分到来,使得昼夜平分。

清明: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谷雨到来后,雨量充足谷类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有芒麦类作物成熟。

夏至:夏天来临。

小暑: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二十四节气歌24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24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
春风飘拂立春时,暖阳初至草木吐绿。

雨水润泽东风至,桃花柳绿春意浓。

惊蛰雷鸣惊蛰时,虫鸣万物都苏醒。

春分日正分春分,万绿丛中一点红。

清明时节清明至,柳絮飞扬游子忆。

谷雨生长谷雨至,瓜瓞稻黍籽萌发。

立夏时节立夏至,蔬果成熟长日暖。

小满麦田小满时,五谷收获喜洋洋。

芒种籽生芒种时,稻苗稻穗翠绿满。

夏至炎炎夏至至,汗滴禾中身瘦。

小暑荷叶小暑至,豆子豆角滋生勃。

大暑麦黍大暑至,蝉鸣盛夏热无边。

立秋芒苗立秋至,葡萄丰收嘴角甜。

处暑避暑处暑至,寒虫渐减秋意浓。

白露降露白露至,梨红苹绿带霜丝。

秋分分秋秋分时,寒意逼人棉裤衣。

寒露霜降寒露至,柿子柿面滋补佳。

立冬腊主立冬至,铁牛响角麦努健。

小雪节雪小雪至,板结树枝雪花飞。

大雪风雪大雪时,白雪皑皑银装侠。

冬至阳生冬至至,日长夜短迎春回。

小寒寒归小寒至,瑞雪纷飞桃李新。

大寒鸡始大寒至,桃花水榭春天心。

二十四节气传承,真性天地春常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两暑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此歌是为便于记忆以名称规律编成,前四句是从每个节气中各取一个字按次序组成的歌诀,是整个节气歌的主体,后四句是二十四个节气时间上的规律
二十四节气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九九节气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节气歌
打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忙种开了产,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店,处暑动刀廉。

白露烟上架,秋分不养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河碴上。

大雪地封严,冬至不航船。

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