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孝老敬老,弘扬美德—拗九节]

合集下载

2024年重阳节德孝文化讲话稿(五篇)

2024年重阳节德孝文化讲话稿(五篇)

2024年重阳节德孝文化讲话稿亲爱的师生们: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齐聚在国旗下,共同开启新的一天。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尊老爱亲,传承文明》。

上周末,我们庆祝了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据《周易》记载,九是阳数之始,两个阳数相加,便形成了重阳。

____年,我国正式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位为老年节,以此祝愿老年朋友们健康长寿,因此,重阳节也被誉为敬老节。

我们国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节日是这份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注意到,有些同学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不如对西方节日的热情。

这反映出我们对时尚和新潮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减弱。

在敬老节这一天,我们不仅向自己的父母表达敬意和祝福,更是一个向所有为我们成长付出努力的老年人表达关爱和关心的日子。

这比单纯的庆祝洋节具有更广泛和深远的意义。

正如孟子所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应该尊敬所有老人,将这种美德推广至全社会。

我们将重阳节赋予尊老爱亲的新含义,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

我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能尊敬和关怀身边的老人,那他可能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我们应该将关爱老人视为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并通过这些文明的行为,传承中华文化,传递社会风尚。

同学们,让我们花些时间去观察和理解我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其他关心我们的长辈,他们脸上的皱纹和白发都是他们为我们成长所付出的代价。

他们的付出是无私的,因为他们对我们的牵挂是无休止的。

我们往往因为习以为常而忽视了对他们的感激。

因此,我要呼吁大家,要永远记住: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

“重阳时节,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让我们在这一天,以最温馨的呼唤、最质朴的微笑、最真诚的问候、最简单的礼物,给予老人们幸福和快乐。

让我们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家常和琐事;学会关心,关心他们的生活,不畏繁琐;学会奉献,尊重他们的付出,并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让我们齐心协力,用我们的成果来回报那些关心我们的长辈。

重阳节敬老爱老传承中华美德

重阳节敬老爱老传承中华美德

重阳节敬老爱老传承中华美德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敬老爱老的重要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老人的敬重和爱戴。

通过庆祝重阳节,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德,让尊老敬老的传统价值得以延续。

一、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踏秋节”,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

据传,重阳节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人们相信每年的九月九这一天,阳气最盛,有驱邪避祟的作用,因此人们会登高祭祀,祈祝平安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逐渐与敬老爱老的传统观念结合在一起,成为感恩和关爱的节日。

每逢此时,人们常常回家探望父母,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疼爱。

二、重阳节传承中华美德敬老爱老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

重阳节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传承这一美德。

1.尊敬长辈重阳节是我们向长辈表达敬意的绝佳时机。

我们可以陪伴他们,与他们一起登高赏景,畅谈人生。

通过亲密的交流和陪伴,我们向长辈展示我们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

2.关爱老人重阳节也是我们关注和照顾那些在年老体弱的老人们的重要时刻。

我们可以组织志愿活动,为养老院的老人们提供各种帮助,包括陪伴谈心、文艺表演、送去温暖的关怀礼物等。

通过这些举动,我们传递了社会的温暖和爱心。

3.传承家风家庭是传承美德的重要场所。

重阳节是我们传承家庭美德的黄金机会。

我们可以邀请年长的亲人,共同度过这个节日。

通过与长辈们的交流和互动,我们学习到了家族的历史和智慧,更加懂得如何尊敬和珍惜传统价值观。

三、重阳节习俗和庆祝活动除了敬老爱老的核心意义外,重阳节还有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1.登高祈福重阳节期间,很多人会选择登高,这是久远以来的传统习俗。

登高不仅可以欣赏到秋天的美景,还有祈福的寓意。

人们相信通过登高,可以避灾祈福,祝愿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

2.佩戴艾叶重阳节还有佩戴艾叶的习俗,人们会将艾叶系在手腕上或佩戴在身上,以驱邪避祟。

艾叶被认为具有驱除疾病和灾厄的作用。

重阳节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重阳节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重阳节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重阳节,又称为“重阳踏秋”、“重九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个节日以“重阳”之意,象征着阳光、温暖和幸福。

重阳节既是向老人祝寿的日子,也是表达对长辈关爱的时刻。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要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传承敬老文化,重拾家庭关怀的温暖。

一、尊敬长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重阳节是尊老爱幼的象征,我们要重视尊敬长辈、敬老爱幼的传统价值观。

从小时候起,父母或奶奶爷爷就教会我们要尊重长辈,孝敬他们。

对于长辈的问题,我们要虚心请教,不抬高自己的声音,更不能说出伤害他们感情的言语。

而且,孝敬长辈不仅体现在口头上,更应以实际行动来表达。

比如,在重阳节这一天亲自给他们准备一份礼物,或者陪伴他们一起出游,共度美好时光。

二、关爱孤寡老人,传递温暖与爱心在现代社会,许多老人由于各种原因成为孤寡老人,缺少家庭的陪伴与抚慰。

重阳节是表达对孤寡老人关心的机会,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给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

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来到养老院或社区,陪伴孤寡老人聊天、慰问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此外,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如购买生活用品、打扫卫生等。

用实际行动去传递对老人的尊重和爱心。

三、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敬老爱幼观念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应该从小培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我们应该注重家庭教育,教育孩子要懂得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可以通过故事、影视作品等方式让孩子了解尊老爱幼的重要性,引导他们从小学会关心、帮助年长的人。

同时,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如为老人们送去节日祝福、参与义务劳动等,培养他们的关爱之心。

四、传承敬老文化,丰富重阳节文化内涵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可以在重阳节期间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赏菊、登高、插茱萸等。

人们可以相聚在一起,感受传统的节日氛围,共同欢庆这个尊老爱幼的节日。

此外,各地还可以举办一些与敬老有关的公益活动,例如为老人们免费义诊、开展老年体育活动等,让重阳节的庆祝更具有深度和意义。

2024道德讲堂敬老孝亲讲稿

2024道德讲堂敬老孝亲讲稿

2024道德讲堂敬老孝亲讲稿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2024年的道德讲堂上发表演讲,演讲的主题是“敬老孝亲”。

在这个特别的年份里,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我们在面对老人的时候,应该怎样尊重他们,孝敬他们。

老人是我们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先辈和长辈。

他们经历了一生的风风雨雨,付出了很多,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从心底里感恩他们,并且尽力去孝敬他们。

首先,我们可以从对老人的尊重开始。

尊重是我们对待老人的基本原则。

我们要学会倾听老人的经历和故事,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观念。

虽然老人的观点可能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有所不同,但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并尽量理解他们的想法。

当我们与老人交流时,要保持礼貌和谦逊。

其次,我们应该尽力去满足老人的需求。

老人在生活上和身体上都需要特别的关爱和关注。

我们应该关心他们的健康状况,帮助他们安排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如果老人有生活上的困难,我们应该主动提供帮助。

比如,为他们做家务,陪他们散步,帮他们理疗等等。

只要我们能力所及,都应该尽力去帮助老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此外,我们还要尽量陪伴老人,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

陪伴是孝敬的一种表现,通过陪伴,我们可以让老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与老人一起度过宝贵的时间,聆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情绪变化,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孤独和无助的感受。

我们可以陪老人看电视剧、看报纸、在花园里散步、或者带他们参加社区的活动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拉近与老人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最后,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感恩之心,记得感谢老人的养育之恩。

我们要告诉他们我们的感谢之情,并时不时地送上一份礼物或者一封感恩信。

感恩不仅仅是说出口,更是一种通过行动来表达的态度。

我们要把我们的孝心转化为实际的行动,用我们的行动去回报老人的养育之恩。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敬老孝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阳节敬老爱幼传承美德

重阳节敬老爱幼传承美德

重阳节敬老爱幼传承美德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会聚在一起庆祝。

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敬老爱幼是这个节日的核心价值观。

重阳节敬老爱幼的传统,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家庭美德、重视亲情和家族关系的传统观念。

重阳节是敬老的日子,家里的子女会带着浓浓的孝心回家与父母相聚,以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在这一天,人们重视与父母开展深入沟通,关心长辈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

一方面,子女们为父母准备丰盛的饭菜,亲自动手为他们煮饭、端茶倒水,让父母享受到家的温暖和关怀;另一方面,子女们会亲自陪伴父母外出郊游,或是带他们参加社区举办的重阳节活动,让父母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来自社会的尊重。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也特别注重爱幼。

对于年幼的子女,家长们会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陪伴,以增强家庭的温暖氛围。

父母会一同参与孩子的成长,与他们一起玩耍、学习,给予鼓励和指导。

同时,家长会利用重阳节的机会,借助亲人、邻居和朋友的帮助,组织一些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活动,如户外运动、文化体验和志愿服务等,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公益意识。

通过重阳节,父母们希望培养孩子对长辈的尊重,以及传承敬老爱幼的美德。

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重阳节所弘扬的敬老爱幼观念,不仅仅是个人层面上的家庭和睦,更是社会大家庭的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认识到老年人和青少年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他们更多关怀和支持。

对于老年人来说,我们应该提供良好的养老服务,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让他们晚年生活得到尊重和快乐。

对于青少年来说,我们应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正当的价值观和品德,让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感受到爱的力量。

重阳节敬老爱幼的传承美德,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区应该共同合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活动,提高老年人和青少年的福利保障水平,强化传统文化教育,营造尊老爱幼的社会氛围。

重阳节敬老爱幼传承美德

重阳节敬老爱幼传承美德

重阳节敬老爱幼传承美德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阳老节"、"踏秋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

在这一天,中国人会以敬老爱幼的方式,表达对长辈和孩子们的关心和爱。

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根据古代传说和医学理论,九月九日是阳气最旺盛的日子。

传统上,人们会登高远行,以迎接秋天的到来,同时也预祝自己能够远离疾病和邪气。

同时,这一天也成为了尊敬长辈、关爱孩子的机会。

敬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尊老重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老为尊"的价值观在中国社会深入人心。

重阳节正是提醒我们要尊重和珍视老年人的日子。

在这一天,我们可以亲手为爷爷奶奶做一顿丰盛的午餐,或是陪他们去公园散步、聊天,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关怀。

同时,我们也可以找机会去福利院、敬老院探望那些无法与家人团聚的老人,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

重阳节,正是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敬老文化的日子。

爱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

中国人一直注重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

在重阳节这一天,我们可以专注于孩子们,给他们更多的陪伴和关心。

可以带他们出去玩耍,陪他们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培养他们对文化和知识的兴趣。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与他们共同制作花灯、写作和绘画等有益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爱幼,是我们在重阳节中创造美好记忆的方式。

重阳节的传统之一就是佩戴茱萸。

茱萸寓意吉祥、辟邪,人们会在重阳节期间佩戴茱萸,以保佑自己及家人的平安和健康。

此外,人们还会在重阳节登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登高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也可以使心情愉悦,给我们带来秋天的美景和喜悦。

传承美德是我们对重阳节最好的致敬。

我们要将尊敬老人和关爱孩子的理念长久地传递下去。

无论是家庭中的亲人,还是社会中的陌生人,都值得我们给予关怀和尊重。

通过重阳节,我们能够更加明白、珍视这些美德,让它们成为我们行为举止的一部分,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充满温暖。

道德讲堂:爱亲孝老 浓情拗九

道德讲堂:爱亲孝老   浓情拗九

道德讲堂爱亲孝老浓情拗九----话说我们的节日“拗九节”一.拗九节的基本介绍“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汉族本土民俗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二.拗九节的起源“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

据传,古时候有一叫目连的,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

”(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

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

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

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拗九节”又叫“送穷节”,意送走穷神。

传说上古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为穷子,他后正月晦日(即正月初六)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却穷子。

旧时以阴历正月晦日为送穷日,后不知如何演变,至明、清改为正月廿九日。

早年每逢这天,福州城总是挨家挨户大扫除,清理家中破烂尘秽,并将之作为垃圾倒掉,谓之送穷。

三.“拗九粥”介绍拗九粥又叫做八宝粥,用红糖、花生、糯米、荸荠、红枣、桂圆、莲子和葡萄干再加上炒芝麻,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

四.拗九节的习俗1.送“拗九粥”正月廿十九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煮“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

2.吃“太平面”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以示其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及对父母的孝敬之情。

重阳节弘扬孝道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重阳节弘扬孝道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重阳节弘扬孝道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弘扬孝道文化的重要时刻。

它的来临让人们回忆起那些古老的故事和美好的传统,展示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本文将探讨重阳节对于孝道文化传承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庆祝活动和习俗来弘扬这一传统价值。

一、重阳节与孝道文化重阳节,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特殊的节日。

它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在唐代逐渐演变为庆贺老人长寿、弘扬孝道的节日。

这一节日与孝道文化密切相关,因为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孝顺父母是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重阳节是表达对长辈、尤其是年长的亲人的敬意和感激之情的时刻。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强调尊老爱幼、家庭和睦。

通过庆祝重阳节,人们能够体现对长辈的敬爱和孝心,弘扬传统美德,传递家庭价值观。

二、弘扬孝道文化的庆祝活动重阳节作为弘扬孝道文化的节日,有许多庆祝活动和习俗,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首先,登高远足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九月初九正值秋高气爽,是登山的好时机。

人们会选择一些风景秀丽的山峰,与家人或朋友一同远足登山,锻炼身体的同时表达对长辈的敬意。

其次,佩戴茱萸和挂菊花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茱萸被认为有驱邪、祛病的功效,古人常将茱萸挂在门上祈福。

而菊花则被赋予了高洁、坚贞的象征意义,也是重阳节的主要装饰花卉之一。

人们佩戴茱萸和挂菊花,表达对长辈健康长寿的祝愿。

此外,重阳节还有一项特别的习俗,即饮菊花酒。

在这一天,人们会亲自采摘野生菊花,用其泡制菊花酒,以庆祝节日。

饮菊花酒的习俗源于古人对菊花的崇敬,意在追求长寿和健康。

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重阳节的庆祝活动和习俗,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感恩、尊老、守望相助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

首先,重阳节强调了对长辈的敬爱和孝心。

尊老爱幼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弘扬孝道文化可以加强亲子关系,维系家庭的和谐和团结。

其次,通过重阳节的活动和习俗,人们能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讲堂孝老敬老,弘扬美德—拗九节]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以“孝老爱亲,弘扬美德”为主题的“道德讲堂”,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分享身边好人的道德感悟,二月适逢我们福州的传统节日—拗九节,一起来学习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我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

今天的道德讲堂有七个环节。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自我反省。

请大家微闭双眼,静穆反思,“三问”自己:忙碌了一天,一有没有给父母打个问候电话?二有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三有没有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 好的,相信各位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没做到的尽快去补做,还来的及,做到的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自豪! 接下来是第二个环节,话拗九来历习俗。

来历:“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

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

”(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

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

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
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

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不管是正月廿十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习俗:正月廿九日,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

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白果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

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此外,凡是岁数逢九(虚岁)的人,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第三环节唱感恩歌曲《感恩的心》。

请放音乐。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诵经典。

《游子吟》
【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尊老、敬老、养老,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老年人颐养天年,安享天伦之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敬老人需要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

只有让全社会共同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才能真正地让老年人能安心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子女们则会更加安心于自己的工作,我们的社会生活才会更加稳定、和谐、安宁。

对待孩子,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要有一种普天同爱的态度,做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让孩子们幼有所长。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五个环节:学模范。

看《感动中国孟佩杰事迹》视频。

孝顺,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我们可喜地看到,今天,像孟佩杰这样恪守孝道的善良人士依然大有人在,他们付出的是孝心、爱心和耐心,赢得的是尊重和敬意,让我们在感恩的心中重新发现向善的力量,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生活情味,也让我们从生活的细节中寻找到生活的理由。

刚才这部短片为我们再现了孟佩杰的感人道德故事。

第六个环节:谈感受看了孟佩杰的感人故事后,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爱是一种博大、是一种宽容、是一种人生的态度,爱可以感动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感动也将因为爱而更加深刻。

在孟佩杰身上,我们感受到的亲情力量和亲人的责任。

道德楷模
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就在我们身边,看得见也学得到。

刚才,学习了几段孝道相关的经典,听了道德模范的感人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感悟,我们请两位现场听众与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今天的道德感悟。

道,源于教育;道,重在传承;道,贵在坚持,我们的道德讲堂是属于大家的讲堂,讲述的是我们身边好的的道德故事。

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受益者。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是我们这个千年文明古国所积淀下来的道德古训,有因必有果,好人必有好报,让我们共同祝福我们大家:厚德善行,吉祥相伴。

本期道德讲堂到这里就结束了,衷心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谢谢大家! 综合办 20xx年2月2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