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尊师小故事

合集下载

古今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0则

古今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0则

古今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0则导读:本文古今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0则,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北宋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

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子贡,孔子杰出弟子。

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

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3: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4: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有哪些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有哪些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有哪些古往今来,教师一直是被大家尊重的职业。

古有“孔子拜师”“程门立雪”,今有“孟二冬的精神”“徐本禹的执着”。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名人尊师的小故事,快来看看吧!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教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教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关于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程门立雪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教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

"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教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

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

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

杨时先是拜程颢为教师,学到了不少知识。

4年后,程颢逝世了。

中国十大尊师典故

中国十大尊师典故

中国十大尊师典故中国有许多尊师典故,这些故事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以下是中国的十大尊师典故:1. 孔子论语中的尊师敬道: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倡崇尚知识,尊重老师。

他的学生中,最得他器重的是曾参。

曾参母亲去世后,曾参泣不成声,孔子安慰他说:“哭泣的时候,时刻说‘她好’。

”曾参虔诚地遵照着孔子的指示,用尊重和感恩的心态对待母亲,这体现了尊师敬道的精神。

2. 孟子悼亡篇中的谦虚尊师:《孟子·悼亡篇》中,孟子谦虚地向长辈请教,他曾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他认为,对待老师,应该怀着敬畏之心,虚心接受教诲。

3. 曹操尊师令曹丕作《典论》:曹丕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的父亲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曹操。

曹丕在继承父业之前,曾拜刘备手下的文学家诸葛亮为师。

后来曹操看到曹丕作的《典论》非常赞赏,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充分体现曹操尊重师长的精神。

4. 王羲之草书蘭亭序: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在《蘭亭序》中写下“苍颉造字,志在书画,追寻圣迹,欢于激荡,得见卓然人物,若观临绝世也。

”这表达了他对前辈书法家的崇敬之情。

5. 韩愈表白对杂剧创作师陶渊明的尊敬: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在《刘琨墓表》中表白了对杂剧创作师陶渊明的尊敬之情。

他说:“吾从尚父之宴,讳言杂剧曹刘事。

”这体现了韩愈对陶渊明的崇敬和对学识的敬畏。

6. 司马光尊师尊儒精神:北宋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在《资治通鉴》中赞扬道:“吾尝瞻礼乐,念增益之文,三代之治,各贡其器,而之我者,齐景公也。

”他以对齐景公的学术造诣进行赞美,表达了对师长的尊敬和教育的推崇。

7. 纪晓岚师父:纪晓岚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师父是明代的画家谢恩,纪晓岚十分尊重他的师父,曾说:“吾师之言,必尽吾所能敢行之。

”表达了他对师父的感恩和尊敬。

8. 张衡疏通洪水:张衡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发明了地动仪,并疏通洪水。

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

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

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教师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是因为教师,我们才能学到知识!同学们,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一起来阅读学习吧!1.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教师家请教。

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教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子贡,孔子杰出弟子。

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

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3-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教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教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教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4-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古人尊师的故事

古人尊师的故事

古人尊师的故事一、程门立雪北宋时期,有一个著名学者叫程颐,是主张“去人欲,存天理”的理学的奠基者之一。

程颐在当时的名气很大,许多人慕名而来求学问道。

有一天,一个叫杨时的学生来拜见程颐,有问题要询问。

不巧的是,他来到的时候,程颐正在休息入睡。

杨时怕打扰到老师,又不想放弃求学,便站在门外,静静的等待。

当时正是冬天,在杨时在门外站立的时候,逐渐下起了雪,且越下越大。

但是杨时并没有因此离开,而是继续等待。

后来雪都下得有一尺厚了,程颐终于醒了过来。

杨时进屋子的时候,程颐说他在窗外看见了一个雪人,那个雪人就是杨时。

因此便有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后人也以此作为尊师重道的典范。

二、子贡尊师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提倡“有教无类”,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是“七十二贤士”。

在孔子的众多学生中,有一个学生,非常出名,叫做子贡。

子贡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孔子。

一次,鲁国有个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

子贡听到了却非常的气愤,即使那个人在夸自己。

子贡说:如果每个人的才能都是一座房子,那老师的房子光是围墙就有十丈那么多,房子则更加得富丽堂皇,一般人没法翻过围墙看到里面的房子;而我子贡的房子,围墙只有肩高,一眼就可望尽。

接着,子贡又把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熠熠生辉,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这一番话下来,直把对方说得面红耳赤。

三、张良拾履张良是秦末汉初的著名谋臣,“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原先是韩国的名门公子,韩被灭后,张良开始他的“反秦”计划。

一日,张良来到下邳的圯水桥,遇到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

那老人走到了张良面前,把一只鞋直接丢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子捡回来!”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张良当时应该是一脸懵。

尽管老人的语气非常不客气,张良还是下桥把鞋捡回来,然后又替老人把鞋子穿上。

老人穿好鞋,笑着转身走了。

但没过多久,老师又回来了,他对张良说: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指教,五天后早上到这桥上等我。

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

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

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名人都以自己对师道的敬重和感恩之心成为后世所敬仰的楷模。

下面将通过几个经典故事,向大家介绍一些名人尊师重道的事例。

一、孔子尊重陶朱公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对师道的敬重可以从他与陶朱公的故事中得到体现。

孔子曾向陶朱公学习音乐,陶朱公是当时乐府的负责人,拥有丰富的音乐造诣。

在学习期间,孔子非常尊敬陶朱公,对他言听计从。

一次,孔子因敬仰之心,急忙追随陶朱公赴宴,结果孔子受伤,陶朱公深感愧疚。

孔子则表示:“我自己情愿如此,请勿内疚。

”这个故事展现了孔子对师道的尊重和坚持。

二、欧阳修师礼家风欧阳修是中国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以文学才华以及治理才能享誉一时。

他对待老师的态度令人钦佩。

在家庭教育方面,欧阳修非常尊重父亲,每天早上他起床后立即向父亲叩头行礼。

父亲因曾经帮助欧阳修写了一篇作文而病重,快要去世时他还问欧阳修:“到此为止,你能独立写作文了吗?”欧阳修坚决回答:“还没有。

”这放下了父亲的心事。

这个故事表现了欧阳修尊重父亲作为老师的品质。

三、爱因斯坦与老师的情谊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在科学领域的成就令人佩服,但他对待老师的态度也是非常敬重和感激的。

在他读书期间,爱因斯坦遇到了一位非常重要的老师,他的名字叫卡尔·弗里德里希·冯·魏茨赖希。

爱因斯坦对他的敬意溢于言表,一度将他视为导师并尊称为“老大师”。

在写给老师的信中,爱因斯坦表示:“我非常感谢您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世界级的科学家也能够保持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心。

四、杨振宁的“三尺讲台”杨振宁是中国杰出的物理学家,被誉为“最后的陀螺、发现宇宙左右手性的真相的人”。

他一直将敬师敬道作为自己的为人之道。

在杨振宁的演讲中,他说到:“我不可能忘记自己的老师,老师就是上帝派来的最好的礼物。

”他对于师道的敬重始终根深蒂固,他的言行也是对学术界的引领。

尊师敬道的名人故事事例10篇

尊师敬道的名人故事事例10篇

尊师敬道的名人故事事例10篇尊师敬道的名人故事事例(篇1)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尊师敬道的名人故事事例(篇2)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明白它能飞;鱼儿,我明白它能游;野兽,我明白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能够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能够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能够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明白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尊师敬道的名人故事事例(篇3)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

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

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

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老师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是因为老师,我们才能学到知识!同学们,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名人尊师重道小故事,一起来阅读学习吧!1.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

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子贡,孔子杰出弟子。

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

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3-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4-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尊师的故事
古人尊师的故事一:
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古人尊师的故事二:
尊敬师长名留后世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

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古人尊师的故事三:
立雪程门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

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

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

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

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

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

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

游酢、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古人尊师的故事四:
尊师重道终成大器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

”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

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
亲自煮粥给他吃。

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

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当我们真心地对待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必定会以真心回报我们的。

古人尊师的故事五:
恭敬师傅天子善报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

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

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

”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