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尊重他人的故事
名人尊重他人的故事

1、程门立雪游恭,五代时人,学问广博,文章很好。
游酢是宋代的学者,典故“程门立雪”讲的就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
2、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3、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
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
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
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4、张良拾履的故事。
故事中的张良讲的就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
传说张良闲暇时在桥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张良呆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拾鞋。
关于尊重的故事

尊重别人的小故事(12篇)尊重别人的小故事(12篇)1、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2、尊重他人所尊重的在一次巡回表演的过程中,卓别林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一个对他仰慕已久的观众。
卓别林和对方很谈得来,很快就成了关系不错的朋友。
在表演结束之后,这个新朋友请卓别林到家里做客。
在用餐前,这个身为棒球迷的朋友带着卓别林观看了自己收藏的各种各样和棒球有关的收藏片,并且和卓别林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心爱的棒球比赛。
朋友对棒球爱到了痴迷的境界,一旦打开话匣子之后就收不住了,滔滔不绝地和卓别林谈起了棒球运动。
从对方谈起棒球开始,卓别林的话就少了很多,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朋友在讲,他则微笑注视着对方并认真地听着。
朋友说到高兴的地方,两只手兴奋异常地比画了起来,他说起自己亲自体验到的一场精彩比赛时,仿佛已经置身于万人瞩目激动人心的棒球场上了,完全沉浸在了对那场比赛的回味之中。
尊重有关的名人事例简短

尊重有关的名人事例简短(作文素材积累)关于尊重的名人故事1、纪晓岚有一天去游五台山,走进庙里,方丈把他上下一打量,见他衣履还整洁,仪态也一般,便招呼一声:“坐。
”又叫一声:“茶。
”意思是端一杯一般的茶来。
寒暄几句,知他是京城来的客人,赶忙站起来,面带笑容,把他领进内厅,忙着招呼说:“请坐。
”又吩咐道:“泡茶。
”意思是单独沏一杯茶来。
经过细谈,当得知来者是有名的学者、诗文大家、礼部尚书纪晓岚时,立即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满脸赔笑,请进禅房,连声招呼:“请上坐。
”又大声吆喝:“泡好茶。
”他又很快地拿出纸和笔,一定要请纪晓岚留下墨宝,以光禅院。
纪晓岚提笔,一挥而就,是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方丈看了非常尴尬。
2、孙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
孔融七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你六十大寿,来客很多。
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
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已的那一个是最小的。
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关于尊重的作文素材摘抄1、信任是对别人的起码尊重,平时的生活中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我也仅仅是因为这位老人的去世才触动我的神经。
也许拥有一颗大大的心,生活中多一点信任,心情也不至于有何不安。
2、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
3、人与人之间需要一种平衡,就像大自然需要平衡一样。
不尊重别人感情的人,最终只会引起别人的讨厌和憎恨。
4、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
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这是以块磨练细腻的感情的砺石。
5、尊重便是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而从客观的角度用以欣赏的目光去看对方,并不苛求相同,而是正视相异。
6、尊重,是脸上一抹真诚的微笑;尊重,是在他人发表不同意见时的倾听;尊重,是为别人付出的努力而鼓掌。
尊重他人的例子

尊重他人的例子尊重他人的例子一: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息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尊重他人的例子二:一天,一位40多岁的中年女人领着一个小男孩走进美国著名企业“巨象集团”总部大厦楼下的花园,在一张长椅上坐下来。
她不停地在跟男孩说着什么,似乎很生气的样子。
不远处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修剪灌木。
忽然,中年女人从随身提包里拉出一团白花花的卫生纸,一甩手将它抛到老人刚修剪过的灌木上面。
老人诧异地转过头朝中年女人看了一眼,中年女人满不在乎地看着他。
老人什么话也没有说,走过去拿起那团卫生纸,把它扔进了一旁装垃圾的筐子里。
过了一会儿,中年女人又拉出一团卫生纸扔了过来。
老人再次走过去把那团卫生纸拾起来扔到筐子里,然后回到原处继续工作。
可是,老人刚拿起剪刀,第三团卫生纸又落在了他眼前的灌木上……就这样,老人一连捡了那中年女人扔过来的六七团纸,但他始终没有因此露出不满和厌烦的神色。
古今中外尊重他人的例子

1、程门立雪: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40多岁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
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2、宋濂借书: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
他母亲劝他天亮再抄,人家不急着看。
宋濂说:“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如果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3、鲁迅的故事:鲁迅先生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
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儿子海婴说鱼圆是酸的。
鲁迅尝过后,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说的话啊!”
一。
尊重别人的名人故事大全

尊重别人的名人故事大全
引导语:尊重别人的名人故事有哪些?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尊重别人的名人故事大全,欢迎阅读!
尊重别人的名人故事一在美国,一个颇有名望的富同在路边散步时,遇到一个衣衫褴褛、形同瘦骨的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
有着同样苦难经历的富商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便不假思索地将8美元塞到年轻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
没走多远,富商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书,希望年轻人要介意。
最后,富商郑重其事地告诉年轻人说:“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
”
两年之后,富商应邀参加一个商贾云集的慈善募捐会议时,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书商迎了上来,紧握着他的手不无感激地说:“先生,您可能早忘记我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
我一直认为我这
一生只有摆摊乞讨的命运,直到你亲口对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这才使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创造了今天的业绩……”
富商万万也没有想到,两年前一句普通的话竟能使一个自卑的人树立了自尊心,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找回了自信心,一个自以为一无是处的人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价值,终于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不难想象,这位富商当初即使给年轻人很多钱,没有那一句尊重鼓励的话,年轻人也断不会出现人生的剧变。
这就是尊重的力量啊。
1。
相互尊重的名人例子

相互尊重的名人例子
1. 周恩来总理,那可是非常尊重他人的楷模呀!记得有一次,他去拜访一位民主人士,到了人家家里,那是客客气气,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想法,就像对待自己最亲密的朋友一样,丝毫不摆架子。
这难道不是相互尊重的典范吗?
2. 曼德拉,为了平等和尊重奋斗了一生啊!在监狱中,他依然尊重每一个狱友,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伙伴。
他出狱后,也没有对曾经的敌人怀有怨恨,反而倡导大家相互尊重,共同建设国家。
这可不就是伟大的相互尊重吗?
3. 特蕾莎修女,那真是把尊重做到了极致呀!她在救助那些贫困和生病的人时,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他们的尊重。
她会耐心倾听他们的故事,给他们最温暖的关怀,就如同阳光照亮黑暗一样。
这算不算是最动人的相互尊重呢?
4. 林肯总统,也是超级尊重他人的呀!在处理各种复杂事务时,他总是会认真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尊重他们的观点,然后再做出决策。
这样的他,不正体现了相互尊重的力量吗?
5. 甘地,为了民族的尊重和自由而奋斗的英雄啊!他倡导非暴力抵抗,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尊重每一个生命,即使是敌人。
这种对生命的尊重,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仰吗?
6. 屠呦呦教授,人家在科研工作中也是充分尊重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呀!大家一起为了攻克难题而努力,她尊重每个人的贡献。
这不就是相互尊重成就伟大事业的例子吗?
我觉得呀,相互尊重真的太重要了!它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美好,能推动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都应该好好向这些名人学习,把尊重践行到生活的每一刻!。
关于礼貌的名人故事

关于礼貌的名人故事1、谦逊的贝罗尼19世纪的法国著名画家贝罗尼,有一次在日内瓦湖画画时,旁边来了3名英国游客,看来他的画指手画脚地批评起来,贝罗尼听后一一改了过来,改完后还向她们说了声“谢谢”。
2、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3、汉明帝敬师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
3、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
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
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
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
4、张良拾履的故事。
故事中的张良讲的就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
传说张良闲暇时在桥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张良呆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拾鞋。
”张良猛然一惊,真想揍他,一见如此大的年纪,就给他拾了鞋。
老人要张良替他穿上,张良既已为他拾鞋了,也就跪下来为他穿鞋。
穿好后,老人笑着走了。
走了1里远,又返回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很可以培养,过5天,天一亮你来等我。
”过了5天,张良来时,老人已先到,批评他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能迟到?过5天,你再来等我。
”第二次,张良又迟
到了。
第三次,他半夜就去了。
老人很高兴,送给张良一部书,并且告诉他说:“读了这部书,就可做帝王的老师了。
后10年你会发迹。
13年后,你会在济北遇到我,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就是我。
”天亮后,张良一看,原来是一本兵书,叫《太公兵法》。
张良得到这本书后.认真阅读,终于学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领,据传说,13年后,张良跟随高祖路过济北,果真在谷城山下看见一块黄石,张良取回它,并把它当做珍宝供奉、张良死后,就和这块黄石合葬在一起。
5、名人逸事:钱钟书和护工
这个护工50多岁,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程度,敦敦实实的一个人。
她一直在北京一所规格很高的医院里当陪护。
一天,我与她闲聊时,她说她曾陪护过钱钟书。
钱钟书!我大惊。
对我这等学识低微的草根阶层来讲,那简直是云中庙堂、海底龙王、只可闻其声不可能见一面的“神”啊!阿姨说她陪护他5年,我简直要嫉妒她好命了。
我问钱先生是否也住这座楼,她摇摇头,说他只能住南楼的单人病房。
我说我极崇拜钱先生,学问那样高,对名利那等淡泊。
阿姨立即两眼放光,喜道:“就是啊就是啊,有学问的人,待人真是好好啊!真的真的!”
她知道我是在赞钱先生,于是像遇到知音似地大喜。
她只晓得说钱先生好,激动之下一时间不知如何表达。
我就像追星族一样,想在心中形成一个有血有肉的钱先生的形象,便急切地追问:“他怎样好?举例子,越具体越好。
”
阿姨深情地说:“他心肠好,脾气也好,从不在我面前说半句重话。
你想想,像干我这个的,有啥地位呀,可他跟我说话时,极客气,十分尊重人,生怕刺伤你。
即使疼得要命,他也忍着,生怕影响到我休息。
不像有些人,有一点疼就不得了,能把好几个人支使得团团转……”
有一次,钱钟书家里人送葡萄来病房。
陪护阿姨洗了一部分喂他,他一边吃一边看着碗。
吃了一小部分后,说什么他都不肯再吃。
阿姨说:“你吃啊,还有这么多。
”原来他不肯再吃,是想留下一些让阿姨吃,让她也尝尝新鲜。
阿姨说没洗的还有好多,他才“哦”了一声,再开始吃。
后来,每次不管吃什么,他都这样。
一天,钱先生闭着眼睛躺在病床上。
阿姨以为他睡着了,就和进来查房的护士小声地聊了一会儿天。
护士问阿姨为什么从外地来北京的医院当护工,阿姨说
家里穷,正在盖房子,需要钱。
当时,在北京做医院陪护的,一个月最多只挣五六百块钱。
当天下午,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来医院。
钱先生忽然问她要钱,他说:“我要3000块钱!你给我带3000块钱来!”杨绛奇怪道:“你躺医院里,要钱干嘛?”钱先生顿了顿,忽然用家乡话与杨绛说起话来。
陪护阿姨当时在场,因没听懂他的家乡话,所以没在意他们说钱的事。
第二天,杨绛再来医院时,拿了3000块钱给阿姨。
阿姨惊奇地问:“干嘛给我钱?”杨绛指了指钱先生笑道:“他听说你家在盖房子,怕你缺钱,叫我拿来给你的。
”
阿姨向我忆述这件事时,一脸感激地说:“唉呀,我当时都不知说什么好,他是那样有心的一个人!我知道他们不会叫我还钱的。
钱先生去世后,杨先生又另外给了我4万块钱。
他女儿也极好,平时怕我为省钱不吃饭,每次来都大袋大袋地带许多食品来,都是在大商场买的。
她说外面卖的怕不干净。
可惜她那么早去世了……”
这位陪护阿姨不善于表达,我耐心地追问,她才断断续续地讲了这些真实往事。
她要回病房继续陪护工作,不能耽搁太多时间,临走向我道别时,她又说了一句:“你喜欢钱先生,我叫钱先生带的研究生给你带本他的书来!”我赶忙问:“怎么带来?”“他们隔一段时间就来看我一次,特别有两位,几乎每星期都来看我一次……”
6、萧伯纳和小姑娘
爱尔兰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者萧伯纳在苏联访问期间,和一个聪明活泼的小姑娘玩了很长时间。
分手时,他对小姑娘说:“回家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萧伯纳。
”小姑娘看了他一眼,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玩的是苏联美丽的小姑娘卡秋莎。
”这番话使萧伯纳大吃一惊,后来他把
这件事作为教训,铭记在心,并发誓要尊重他人。
7、宋濂
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
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
他只好连夜抄书。
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
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
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
”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
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
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
8、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9、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招待印度客人,餐后印度客人把端上来的洗手水喝了,女王面不改色也将其喝了。
大臣们见状纷纷效仿,成为美谈。
10、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