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频切换研究报告
LTE异系统互操作测试报告

LTE(FDD)异系统互操作测试报告1 概述异系统互操作需求来源于运营商需求, 随着无线数据业务需求的增长和LTE商用条件的成熟,运营商在现有UTRAN/GERAN网络的基础上,将逐步引入LTE网络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无线数据业务需求,形成GERAN/UTRAN和LTE网络长期共存的情况, 实现UTRAN/GERAN和LTE之间的互操作,可以保护现有网络的投资,同时提供更丰富的业务体验,实现网络间的平滑演进;IRAT是LTE商用的重要特性之一,特别是在LTE的布网初期,在LTE还没有达到整个网络全面覆盖的情况下,严重需要依赖现有的网络制式,从而IRAT的重要自然凸显而出。
IRAT 涉及到异系统之间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总结本次测试涉及的重选、重定向、PS Handover、CSFB等方面。
本报告首先介绍基础知识,然后说明华为推荐的异系统组网整体推荐策略,之后根据现网测试情况,对信令观察点、信令流程、测试结果等方面进行说明。
2 基础知识2.1 重选Cell Reselection,小区重选,即UE处于RRC IDLE状态下小区的重新选择过程,包括同频小区选择、异频小区选择和异系统小区选择。
空闲态UE在移动过程中如果从LTE网络覆盖的区域移到到IRAT覆盖的区域,或者从IRAT 覆盖的区域移动到LTE覆盖区域时,UE需要进行小区重选到对应的网络。
对LTE网络和IRAT 网络重叠覆盖的区域也可以通过配置特定的小区重选参数来控制UE的选网行为。
在LTE系统和IRAT系统覆盖的交界区域,为了避免空闲态UE从LTE系统移到到IRAT系统时出现掉网的情况,需要在LTE系统中配置IRAT的邻频信息以及相关的重选参数,确保UE在移动到IRAT覆盖区域时能正确重选到合适的小区;可以通过设置IRAT邻频信息和对应的小区重选参数来达到控制UE优先驻留某个系统的目的。
在3GPP规定的GSM/UMTS/LTE内,小区选择和重选的流程十分相似。
【TD-LTE】异频切换不及时类问题解优化思考

1.概述切换是移动性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自LTE商用以来,网络覆盖的提升,LTE 用户数量逐步加大,LTE的切换重要性就显得更加的突出,它不仅影响着小区边界处的呼叫服务质量,还与网络的负载情况有着紧密的联系。
随着后期VOLTE的部署,VOLTE对业务实时性具有更高的要求,合理的切换就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
如果切换过程进行得不好的话,很可能造成小区的过载和移动台的“掉话”,使网络服务质量大大下降,严重影响用户感知。
而如何让用户更好的享用4G,体验高速上网和高质量语音业务,成为研究课题。
2.发现问题通过现网后台指标提取、现场测试、数据分析、用户投诉等方式发现问题,具体影响切换的因素如下图:3.优化思路所有的异常流程都首先需要检查基站、传输等状态是否异常,排查基站、传输等问题后再进行分析。
整个切换过程异常情况我们分为几个阶段:1、测量报告发送后是否收到切换命令。
2、收到重配命令后是否成功在目标测发送MSG1。
3、成功发送MSG1之后是否正常收到MSG2。
图3-1为切换问题整体过程流程图,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我们可查询相应处理流程进行排查。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 切换问题分析整体思路3.1测量报告发送后未收到切换命令这个情况是我们外场最常见问题,处理定位也比较复杂,分析流程见图3-2:基站未收到测量报告(可通过后台信令跟踪检查):1、检查覆盖点是否合理,主要是检查测量报告点的RSRP,SINR等覆盖情况,确认终端是否在小区边缘,或存在上行功率受限情况(根据下行终端估计的路损判断)。
如果是该情况,按照现场情况调整覆盖,及切换参数,解决异常情况2、检查是否存在上行干扰,可通过后台查询,如:在20M带宽下,基站接收无终端接入时接收的底噪约为-98dBm,如果在无用户时底噪过高则肯定存在上行干扰,上行干扰优先检查是否为邻近其他小区GPS失锁导致,当前版本暂不支持后台工具定位干扰源位置,只能将通过关闭干扰源附近站点,使用Scanner进行CW测试来排查。
切换系统的稳定性调研报告

切换系统的稳定性调研报告陈龙0909122920 自动化1206班丁志成0909122921 自动化1206班摘要:本文通过查找文献的方法来了解切换系统及其应用领域、切换系统稳定性的特点、主要结果、研究方法(使用的主要数学工具)和研究现状;了解研究的难点,还有哪些有待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切换系统稳定性李雅普诺夫函数一、切换系统的定义及其应用领域切换系统是一种包含多个连续或离散子系统的混杂系统,并由切换信号来控制它在各个子系统之间切换,它是从系统与控制论角度来研究的一种特殊混杂系统。
近年来,切换系统由于其结构形式相对简单,便于理解,分析和实际应用,而被广泛的研究与讨论。
在实践应用中,许多自然、社会及工程系统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展现不同的的模型,如输电系统、飞行器队型、运动机器人、神经网络、交通控制、汽车工业等,而用切换系统可以很好地刻画出这些系统的数学模型。
二、切换系统稳定性的特点子系统的稳定性不等价于切换系统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即使它的所有子系统都稳定,整个系统不一定稳定;同样,即使各个子系统都不稳定,也不能说明整个切换系统不稳定。
三、切换系统稳定性的研究方法1、多李雅普诺夫函数法:多李雅普诺夫函数法的基本思想是对每个子系统都要寻找一个李雅普诺夫函数进行稳定性分析。
该研究方法保守性小,有利于数学推导。
2、公共李雅普诺夫函数法:公共李雅普诺夫函数法是在多李雅普诺夫函数法之后被提出来的,主要用于判定一个系统对于任意切换是否稳定。
利用这一方法证明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是研究公共李雅普诺夫函数的存在条件。
3、驻留时间法:驻留时间法又叫慢变切换,这一思想来源于Desoer关于慢时变系统的著名论断:如果系统所有子系统的矩阵都是Hurwitz矩阵,那么在足够缓慢的切换下可以保持系统稳定。
4、其他方法四、切换系统稳定性的研究成果1、任意切换下的稳定性:对切换线性系统,任意切换条件下的几种稳定性是等价的:渐近稳定、全局渐近稳定、(全局)指数稳定。
HZ_华为切换优化专项总结报告

HZ华为切换优化专项总结报告HZ移动网络优化中心网络优化室2009-12-6目录HZ华为切换优化专项总结报告 (1)概述 (4)华为切换统计相关说明 (4)1 邻区优化 (8)1.1邻区优化思路 (8)1.1.1合理优化配置邻区关系 (8)1.1.2外部邻区数据一致性核查 (9)1.2华为N ASTAR工具邻区优化 (10)1.3案例:BA1表和BA2表不一致导致切换掉话 (15)2 跳频序列(HSN)优化 (18)3 华为一代切换算法 (21)3.1一代切换算法原理介绍 (21)3.1.1网络调整16bit排序规则 (24)3.1.2 PBGT切换 (26)3.1.3 分层分级切换 (28)3.1.4 边缘切换 (29)3.2一代切换算法优化 (32)3.2.1网络调整16bit排序优化 (32)3.2.2双频网切换优化 (37)3.3案例:边界小区乒乓切换 (41)3.4小结 (43)4 华为二代切换算法研究 (44)4.1华为二代切换算法原理介绍 (44)4.2华为二代切换算法优化 (48)4.3小结 (54)5 华为小区内切换优化 (55)5.1半-全速率的转换 (55)5.2小区内切换失败分析 (57)5.3干扰切换 (58)5.4质量差切换 (62)5.5小区内切换优化 (64)6 滤波器长度及P/N准则优化 (66)6.1华为切换判决时长 (66)6.2滤波器及P/N准则优化 (67)6.3小结 (69)7 华为三代功控参数优化 (69)7.1TEMS数据分析 (70)7.2三代功控参数设置 (72)7.3效果评估 (73)8 总结 (76)概述切换(Handover)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作为无线链路控制的一种手段,切换能够使用户在穿越不同的小区时保持连续的通话。
此外,切换还能够调整小区的话务量,使系统的整体性能更优。
切换性能对于掉话率、话音质量和干扰等网络其它指标性能都有影响,是话统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wcdma室内外异频切换语音掉话测试分析报告.doc

wcdma室内外异频切换语音掉话测试分析报告中山联通周边掉话优化报告1、概述近期收到较多内部投诉,反映开车经过在长江路和孙文东路交界处经常出现掉话现象。
针对这一情况,中山联通网优组特安排在4月29日晚进行测试和优化调整。
图1联通大楼问题点2、问题分析根据对周边环境的分析和前期积累的优化经验,估计本次问题与联通大楼室分站点的室内外切换有关,关于联通大楼室分之前的优化情况见附件。
2.1 测试情况2.1.1 室外测试经过多次测试,在该十字路口重现了掉话情况,如下图所示,从车库(图中A处)出发,经过联通大楼门前立即切换到联通大楼室分,再到达B 处停车等候,一般此时会切换室外站点齐东1小区或联通室外3小区,则无掉话现象。
而在本次切换中,终端在B处并未切换到室外站点,而是继续使用联通室分站点中直到C处,由于信号质量很差而掉话。
图 2 长江路掉话图示根据本次测试的统计,合共36次经过该路段,100均切入室分小区,其中35次能重新切出到室外小区,发生1次掉话,掉话概率约为2.8。
2.1.2 车库出入切换如图,终端进入车库时,有顺利切换到室分信号情况,也有占用齐东1,小鳌溪3小区,联通大楼1小区等信号而始终无法切换到室分小区最终掉话的情况,用IPHONE测试还发现切换到室内2G网络的情况。
图3车库切换图示2.1.3 室内覆盖情况所有楼层和电梯的测试过程均占用室分信号,未出现掉话,信号覆盖情况良好,通过扫频测试,发现穿透到室内的室外信号从强到弱依次为齐东1小区,万佳百货1小区,联通大楼1小区,小鳌溪1小区,东区大鳌溪3小区和蔷薇山庄2小区。
室内覆盖整体情况良好。
注RSCP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信号质量,扫频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扰码的信号源RSCP dBm 扫频RSCP-65 齐东1小区-65RSCP -75 万佳百货1小区-75RSCP -85 联通大楼1小区-85RSCP -90 小鳌溪1小区-90RSCP -95 东区大鳌溪3小区蔷薇山庄2小区图4一层RSCP图图5一层扫频图图6二层RSCP图图7二层扫频图图8三层RSCP图图9三层扫频图图10四层RSCP图图11四层扫频图图12五层RSCP图图13五层扫频图 2.2 问题分析 2.2.1 长江路和孙文东路交界处掉话从测试情况可明显看出,车辆从在长江路上经过中山联通大楼时,会异频切换到中山联通室分信号,在接近孙文东路交界处再切换到室外信号,期间仅200米左右的路程,以汽车时速平均40公里计算,终端需要在18秒内完成2次异频切换,而每个异频切换过程最多可以重试4次(IfhoAmountPropRepeat),而每次尝试之间的时间间隔设置为1秒(IfhoPropRepeatInterval),因此一次成功的异频切换可能需要的时间长达4秒,尚未计算每次尝试失败后返回软切换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及切换过程中信令交互的时间,因此测试中出现的掉话极有可能是由于信号变化太快,而异频切换不及时所导致。
切换优化专项总结报告

中心 HZ 移动网络优化 移动网络优化中心
概述
切换(Handover)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作为无线链路控制的一种手 段,切换能够使用户在穿越不同的小区时保持连续的通话。此外,切换还能够调整小区的话 务量,使系统的整体性能更优。切换性能对于掉话率、话音质量和干扰等网络其它指标性能 都有影响, 是话统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切换成功率是网络优化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性能指标 , 同时也是现网中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指标。 从 2009 年 9 月开始,华为公司与 HZ 公司网络优化室对华为无线网开展了 3 个月的华 为切换优化专项,针对华为切换算法和典型问题开展相关优化。
1.1.1合理优化配置邻区关系.............................................8 1.1.2外部邻区数据一致性核查...........................................9
1.2 华为 NASTAR 工具邻区优化.............................................. 10 1.3 案例:BA1 表和 BA2 表不一致导致切换掉话 ................................ 15 2 跳频序列(HSN)优化...................................................... 18 3 华为一代切换算法....................................................... 21 3.1 一代切换算法原理介绍 ............................................... 21
3.1.1网络调整16bit排序规则...........................................24 3.1.2 PBGT切换.......................................................26 3.1.3 分层分级切换...................................................28 3.1.4 边缘切换.......................................................29
异频切换成功率低优化案例PPT课件

修改网元
参数名称
参数修改 最终参数
前值
值
UHACE256南岸亚太 INTERFREQR99PSTHD2DR
商谷_5
SCP
-95
-85
UHACE256南岸亚太 INTERFREQR99PSTHD2FR
商谷_5
SCP
-92
-82
UHACE256南岸亚太 商谷_5
InterFreqHThd2DRSCP
-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8695
2758 2758 2758 2755 2755 2762 2758 2755 2755 2755 2762 2762 2758 2758 2758 2758 2762 2755
NCELLId
8696 8694 8774 8636 8635 8701 19191 4686 4855 8634 8703 8702 8775 8825 38674 38676 4644 4755
VS.HO.Int erFrequen cy.Ncell
VS.HHO.A ttOutInter NodeBIntr aRNC.CS. Ncell
2)、修改异频切换参数使UHACE256南岸亚太商谷_5小区PS用户(即 R99和H用户)提前切往UHBCE679南岸亚太商谷_1或其他F1载波小区, 提升UHACE256南岸亚太商谷_5小区异频切换成功率
6
CHENLI
三、优化建议及实施
2、参数调整建议
CI 8695 8695 8695 8695
本案例中,修改2D\2F门限值就是有目的的使原小区加快向 目标小区的异频切换。第2载波在业务量波动时由于呼吸效应 覆盖会比1载波有所收缩,所以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切换带较第 1载波窄。
03--LTE切换专题

1.3.3测量触发(3/6)
u 基于频率优先级的异频切换测量的触发由事件A1决定,由事件A2来停止异频测量。 u 基于频率优先级的异频切换用于低频段(比如900MHz)频点向高频段(比如 2600MHz)频点的切换。
1.3.3测量触发(4/6)
u 基于业务的异频切换:根据业务类型,优先将某个QCI业务建立到不同频点上,实现业务分层。 u 需要给出QCI优先选择的频点策略,并配置某个QCI优先接入的频点。
• A、使用A1事件触发A4测量,再通过A4事件触发异频切换
• B、使用A2事件触发A4测量,再通过A4事件触发异频切换
• C、使用A3事件触发A4测量,再通过A4事件频切换
• D、使用A2事件触发A5测量,再通过A5事件触发异频切换
1.1.2 切换事件介绍
Ø LTE支持的切换事件有A类和B类。 Ø 其中A类本用作系统内测量,B类被用作系统间测量。
思考:这些事件只会用于切换(互操作)吗?
思考
• 假设某站点同时存在TDD和FDD小区,TDD为插花热点,FDD 为连片覆盖。我们设想TDD用于该区域吸收话务:用户在外围使 用FDD网络,向小区中心移动时应能适时切换到TDD网络中。对 于该站点的FDD小区该如何配置切换测量?
n 切换过程:三个阶段
Ø 测量阶段,不同的切换测量有不同的触发原因 Ø 判决阶段,eNodeB根据UE上报的测量结果进行判决,决定是否触发切换。 Ø 执行阶段,eNodeB根据决策结果,控制UE切换到目标小区,完成切换。
思考
• 你们在做LTE路测分析时,看到过系统下发邻区列表吗? • 为什么?
1.3.2 切换步骤
1.3.3 测量触发(1/6)
1.3.3测量触发(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频切换研究报告1.1业务态异频切换原理业务态异频切换大致可以有如下五个阶段:1:异频测量触发:在异频切换中,当服务小区的质量低于一定的门限(即我们所说的A2事件),启动异频测量。
2:异频测量阶段:eNodeB下发异频测量控制,UE进行异频测量。
当邻区满足所配置的A4事件的触发条件,UE将上报测量结果。
3:异频切换决策:eNodeB对测量报告进行评估判决,生成切换目标小区列表。
4:异频切换执行:执行服务小区向目标小区的切换。
5:异频测量停止:当切换后服务小区满足配置的A1事件的触发条件,停止异频测量事件A2触发异频测量当事件A2满足时,即服务小区质量比门限值低,将触发异频测量,事件A2的判决公式如下。
触发条件:Ms+Hys<Thresh公式中涉及的各个参数定义为:●Ms为服务小区当前的RSRP值。
●Hys为A2迟滞参数可以通过InterFreqHoGroup中的InterFreqHoA1A2Hyst进行修改。
目前系统默认的Hys为2*0.5dB=1dB。
●Thresh为事件A2的门限参数,根据事件A2测量触发类型IntraRatHoComm.InterFreqHoA1A2TrigQuan的选择,可分别采用测量量RSRP和RSRQ作为事件A2的评估判决,当测量触发类型为RSRP时,门限由参数InterFreqHoGroup.InterFreqHoA2ThdRSRP决定;当测量触发类型为RSRQ时,门限由参数InterFreqHoGroup.InterFreqHoA2ThdRSRQ决定。
目前系统默认的都是采用RSRP作为事件A2的评估判决,系统默认的A2门限值为-109dBm。
●Time to trigger:可以通过InterFreqHoGroup中的InterFreqHoA1A2TimeToTrig进行修改目前系统默认的时间为640ms事件A2的触发机理为:服务小区质量在Time to Trigger的时间内一直低于相应门限值,并满足事件的上报条件,将上报事件A2事件。
按照目前的默认配置即在640ms内Ms一直低于-110dBm,将上报A2事件触发异频测量。
事件A4触发异频切换当事件A4满足时,即邻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值,将触发异频切换,事件A4的判决公式如下触发条件:Mn+Ofn+Ocn-Hys>Thresh公式中涉及的各参数定义为:●Mn为邻区的RSRP值●Ofn为邻区频率的特定频率偏置,由EutranInterNFreq中的QoffsetFreq决定,此参数系统默认为0dB,我们一般不进行修改●Ocn为邻区的特定偏置,由EutranInterFreqNCell中的CellIndividualOffset决定,此参数默认值也为0dB,一般情况下也不进行调整●Hys为A4迟滞参数可以通过InterFreqHoGroup中的InterFreqHoA4Hyst进行修改。
目前系统默认的Hys为2*0.5dB=1dB。
●Thresh为事件A4的门限参数,同A2事件一样,目前采用RSRP作为事件A4的评估判决,系统默认的A4门限值为-105dBm。
●Time to trigger:可以通过InterFreqHoGroup中的InterFreqHoA4TimeToTrig进行修改目前系统默认的时间为640ms事件A4的触发机理为:邻区质量在Time to Trigger时间内一直高于门限值,并满足事件的上报条件,将上报事件A4。
按照目前的默认配置即在640ms内Mn一直高于-104dBm,将上报A4事件启动异频切换。
异频切换决策在异频换过程中,当UE上报不支持异频切换或测量能力时,eNodeB通过下发重定向方式,使UE转移到异频邻区。
目前我们的两款测试终端E392和E3276都是支持异频切换的。
异频切换执行与同频切换类似,eNodeB将对切换目标小区列表中质量最好的小区发起切换。
根据判断本eNodeB与目标小区所属eNodeB的是否建立X2链路以及是否同属于同一MME,选择从X2接口发起切换或S1接口发起切换,如果向目标小区发起切换成功,目标eNodeB(通过X2发起切换)或MME(通过S1发起切换)在完成DL Data Forwarding后,向源eNodeB返回Resource Rlease消息,源eNodeB将释放相关资源。
如果向目标小区发起切换失败,UE进行小区选择,再对所选小区的发起RRC连接重建过程,重新接入所选小区。
事件A1停止异频测量当事件A1满足时,即服务小区质量比门限值高,将停止异频测量,事件A1的判决公式如下。
触发条件:Ms-Hys>Thresh其中各个参数的定义与A2事件的参数定义相同,触发机理也与A2事件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与A1事件的门限系统默认为-105dBm,也即在640ms内Ms一直高于-104dBm,将上报A1事件停止异频测量。
异频切换门限值的选择对异频切换的影响由异频切换的原理可以看出A1,A2,A4三个事件门限值的选取对于异频切换及时性影响很大。
如若A2门限值选取过小可能造成,异频邻区信号在此处很强,但由于一直没达到触发A2的门限值,不启动异频测量,导致RSRP低从而影响业务速率。
若A2门限值选取过大则可能造成,能很快启动异频测量但由于异频邻区信号强度还达不到触发A4事件的门限值启动异频切换,导致只进行异频测量而不进行异频切换,而我们在进行异频测量时会触发GAP (6ms)的建立,按照36.313和36.213协议,异频测量开启,会导致在一个测量周期内某些子帧不能被用于上下行调度(在GAP时间段内不做任何业务),从而影响上下行调度次数,进而影响吞吐率性能。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其无线环境选择合适的异频切换门限值以保证异频切换的及时性。
1.2异频切换对速率、调度影响的验证问题描述:当测试车辆在对宝龙燕站进行单验DT测试的时候发现碧水路靠近宝龙燕1小区路段存在弱覆盖现象,业务速率较低如下图所示PDCP Throughput-DL图问题分析:而在碧水路靠近宝龙燕1小区存在弱覆盖现象的原因是,此处由于测试的时候车辆是从碧水路从北往南行驶,UE原先占用的服务小区为永乐3小区(2.1GHz,频点75),而宝龙燕站点是 1.8GHz,频点1750。
此路段涉及异频切换,后台查询永乐站点A2=-109dBm,A1=A4=-105dBm。
导致触发A2门限值较晚,UE一直占用永乐3小区不进行异频测量,可以适当调高门限值使得UE更早的切换入宝龙燕1小区解决问题。
优化方案:调整永乐站的门限值为A2=A4=-95dBm,A1=-93dBm解决碧水路靠近宝龙燕1小区路段弱覆盖现象。
优化效果:不对宝龙燕1小区进行天馈调整,仅仅修改了永乐站的异频切换参数A2=A4=-95dBm,A1=-93dBm情况下进行复测,复测效果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触发异频切换的A4事件明显提前,UE提前切换到宝龙燕1小区,问题区域速率提升明显。
永乐站门限值调整后的PDCP Throughput-DL图启动异频测量未进行异频切换阶段对速率调度的影响异频切换完成后从上述的对比能看出速率提升明显,但是在启动异频测量(上报A2事件)到启动异频切换(上报A4事件)这段时间的对比如下图所示。
门限值调整前红色区域的PDCP Throughput DL图门限值调整后红色区域的PDCP Throughput DL图从中可以直观的看出在启动异频测量(上报A2事件)到启动异频切换(上报A4事件)这段时间内速率反而下降了。
原因分析在进行异频测量时会触发GAP(6ms)的建立,按照36.313和36.213协议,异频测量开启,会导致在一个测量周期内某些子帧不能被用于上下行调度(在GAP时间段内不做任何业务),从而影响上下行调度次数,进而影响吞吐率性能。
测量GAP模式由参数HoMeasComm.GAPPatternType决定,用于指示测量GAP的重复周期以及GAP的宽度,若取值为GAP_PATTERN_TYPE_1,即GAP的重复周期为40ms,GAP的宽度为6ms;若取值为GAP_PATTERN_TYPE_2,即GAP的重复周期为80ms,GAP的宽度为6ms。
目前后台查询华为默认采用的是GAP_PATTERN_TYPE_1的配置。
测量GAP在上报A2事件后的RRC_CONN_RECFG的信令中进行下放如下图所示GAP对调度的影响我们可以在前台PROBE软件中的PDCCH DL Grant Count参数中看出如下图所示门限值调整前PDCCH DL Grant Count参数值门限值调整后PDCCH DL Grant Count参数值从上述图中可以看出启动异频测量后会下发测量GAP从而影响调度值,调度从调整前的1000降到了调整后的742,影响业务速率.总结:上述对比再次证明了若A2门限值选取过小可能造成,异频邻区信号在此处很强,但由于一直没达到触发A2的门限值,不启动异频测量,导致RSRP低从而影响业务速率。
若A2门限值选取过大则可能造成,能很快启动异频测量但由于异频邻区信号强度还达不到触发A4事件的门限值启动异频切换,导致只进行异频测量而不进行异频切换,而我们在进行异频测量时会触发GAP(6ms)的建立,按照36.313和36.213协议,异频测量开启,会导致在一个测量周期内某些子帧不能被用于上下行调度(在GAP时间段内不做任何业务),从而影响上下行调度次数,进而影响吞吐率性能。
因此若要对这种插花组网更好优化我们必须根据每一处异频切换点的无线环境选择合适的异频切换门限值以保证异频切换的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