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化十大差异

合集下载

十大中英文化差异统有什么差别

十大中英文化差异统有什么差别

十大中英文化差异统有什么差别文化差异存在与每个国家之间,中国跟英国的历史文化都很悠远,在文化上有哪些差异呢。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十大中英文化差异,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英文化差异1:回答提问(1).中国人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对方的话来确定用“对”或者“不对”。

如:“我想你不到20岁,对吗?”“是的,我不到20岁。

”(“不,我已经30岁了。

”)(2).英语中,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依据事实结果的肯定或否定用“Yes”或者“No”。

如:“You're not a student,are you?”“Yes,I am.”(“No,I am not.”)中英文化差异2:亲属称谓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

显得男女平等。

如: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中英文化差异3:考虑问题的主体(1).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

比如:你想买什么?您想借什么书?(2).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如: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中英文化差异4:问候用语(1).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

如:您去哪里?您是上班还是下班?(2).而西方国家的人们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是不可以随便问的。

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Hi/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How are you?It's a lovely day,isn't it?中英文化差异5:面对恭维(1).谦虚谨慎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

如:“您的英语讲得真好。

”“哪里,哪里,一点也不行。

”“菜做得很好吃。

”“过奖,过奖,做得不好,请原谅。

中英文化有哪些差异

中英文化有哪些差异

中英文化有哪些差异【小编按】英国人五大习俗1.英国人待人礼貌2.英国人尊重妇女3.时间观念强4.做客通常带点价值较低的礼品即可5.英国人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中英文化有哪些差异一、文化差异1、语言习惯与交流隐私对于英国人来说十分重要。

个人问题,例如年龄、恋爱关系、婚姻、有无孩子、个人经济状况、健康等涉及私人的话题在相互不熟识的情况下应当尽量避免。

英国人比较慢热,相处初期往往会显得比较寡言,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会逐渐健谈。

英国人很有幽默感,有时他们在调侃的时候,可能看起来很严肃。

他们善于自嘲,但绝不会对别人的遭遇幸灾乐祸。

谈正事时,英国人喜欢直接切入主题,表达意见也不愿拐弯抹角。

英国人说“no”的时候,他们要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并非要讨价还价。

(但是有的时候,英国人习惯先扬后抑,先给予一件事物一定的肯定,然后用but来转折,转折后是其真实看法。

可理解为一种谦逊和委婉。

)说话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不要用手来指着他人,因为在英国这样的行为被认为是不友好的动作,在说话时不要靠对方太近。

2、风俗礼仪与生活习惯英国人普遍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公共事业、慈善事业等都很关注。

英国人很注重礼貌修养,谈话总习惯轻声细语,很少大声喧哗。

在他们的眼里,高声喊叫(特别是在楼外喊人)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球赛中除外)。

英国人彬彬有礼,提出请求时说“please”,接受了帮助或服务后说“thank you”,无论事情是多么微不足道。

用得最多的词:excuse me,如在购买东西、餐厅点单和召唤别人的时候。

几乎大多数陌生人之间的对话常以此开头,发生矛盾时例如地铁中的无意碰撞,即使是被撞方也会以excuseme来交涉。

英国人常说cheers,这个词使用广泛,是善意的表现,可以表示不客气,再见等。

具体用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摸索。

有人打喷嚏时,他们会说“Bless You”.先人后己的礼让行为在英国很普遍。

有“女士优先”的良好社会风气,对妇女老人都是很尊重的。

中西方文化差异模板

中西方文化差异模板

中西方文化差异模板如下:
1.问候语的差异:在中国,老百姓见面打招呼常说“你吃了吗?”
“干吗去?”等。

在英语中,通常以时间进行问候,如:“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或是“Hello/Hi”
简单问候。

2.隐私观念的差异:中国人初次见面常会问询对方的年龄、职业、
婚姻状况,甚至收入。

在西方,人们则认为侵犯了自己的隐私。

3.时间观的差异:在西方国家拜访某人,必须提前邀约,需要说明
拜访的时间、地点和目的。

在中国,人们无提前邀约的观念,随便串门,扰乱别人的生活秩序的行为较为常见。

4.餐饮习俗的差异:在西方,主人会提前发出邀请函,客人们会提
前答复。

在就餐时,主人不会多说劝酒话,常说“Itisreallygood,pleasetasteit”,然后转移到谈话的主题上。

在中国,人们会讲几句“招待不周”等客套话。

英汉文化差异

英汉文化差异

一、英汉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1、文化心理 (Cultural Psychology) 2、语言交际文化差异 (Languag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ommunication) 3、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each of us shows his true abilities
4、增释(Amplification)
• 越是民族色彩浓重的词语和事物、越是作家个性鲜 明突出的地方,翻译越是离不开“释”。 • 《红楼梦》第3回中,林黛玉初见贾母,一家人设宴 同庆,“熙凤拉了黛玉在(贾母)左边第一张椅子 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 – Xi-feng tried to seat Dai-yu in the left nearer to her grandmother – an honour which she strenuously resisted.
4、文化价值
(Cultural values)
4、文化价值差异
英美文化价值 以个体主义和功利心理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系 独立性强 个人成就欲较强烈,追求合理、公平
中国文化价值 则以家庭和家庭为基础的伦理型群体主义文化 服从性强 集体荣誉感较强,追求合作、勤奋
二、处理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1.音译(transliteration) 2.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2、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这种方法既可保留原语的民族色彩,又让译语读者能 够接触大量的异族文化,从而丰富目的语的表达方式 –纸老虎 — paper tiger, –丢脸— lose face, –百闻不如一见— Seeing is believing. –眼不见,心不烦 — out of sight , out of mind.

有趣的中英文化差异的例子

有趣的中英文化差异的例子

有趣的中英文化差异的例子
1.礼仪:在中国,传统的礼仪是不直接使用对方的名字,而是使用称呼,如“老师”、“先生”、“小姐”等。

而在英国,直接使用对方的名字是很普遍的。

2. 饮食:中国人认为吃饭时要用筷子,而在英国使用刀和叉子。

此外,中国人通常会一起分享一些菜肴,而英国人则会点自己喜欢的菜并分别食用。

3. 交通:中国人喜欢使用电动车和摩托车,而英国人则更喜欢使用自行车。

此外,在中国,闯红灯是很普遍的,而在英国则是不被允许的。

4. 社交:中国人很注重面子和尊重,因此在社交场合中,很少直接拒绝别人的请求。

而在英国,直接告诉对方自己不能做某事是很常见的。

5. 宗教:宗教在中国并不是很重要,而在英国基督教是主流宗教。

在中国,圣诞节并不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而在英国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6. 礼物:在中国,送礼物时通常要包装得精美,而在英国则更注重礼物的实用性。

此外,在中国,送钟表、鞋子等被认为是不好的礼物,因为这些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离别。

而在英国,这些礼物并不会被视为有什么不好的寓意。

7. 着装:中国人很注重穿着得体和整洁,而在英国则更注重个人风格和自由搭配。

此外,在中国,黑色通常是表示悲伤和哀思的颜
色,而在英国则通常是正式场合的常用颜色。

8. 教育:在中国,家长通常会很严格地督促孩子的学习,而在英国则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此外,英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之间的教育体系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1. 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注重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强调菜肴的口感和烹饪技巧。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更注重营养均衡和食物的原汁原味,强调生食、沙拉和烤肉等。

2. 家庭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尊老爱幼、孝道等价值观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较为突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

3. 礼仪文化:在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在社交场合非常注重礼仪,如尊老爱幼、谦虚有礼等。

而西方文化中,礼仪相对简单,更强调平等和直接的表达。

4. 教育观念:中国教育观念注重学术成绩和考试分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压力。

而西方教育观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5. 时间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观念相对灵活,人们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而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较为严格,人们注重效率和准时性。

这些只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例子,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中英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双方的合作、交流、学习等活动也愈加紧密。

但是,由于中英两国的文化、历史、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交际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文化冲突,甚至会造成交流障碍,影响到双方的互动和合作。

因此,在进行中英交往时,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礼仪差异关于礼仪的文化差异是比较明显的。

中西方礼仪有很多细节不同之处,比如:1. 晚宴礼仪:中文晚宴通常一开始就端上了所有的菜,而英文晚宴则是点菜制,逐一上菜。

2. 礼物:在中国人看来,送礼是表达感谢、尊重、情谊的一种方式,但在英国,过度让人感到不自在,有好意就好了,不必要非得送礼。

二、语言差异当然语言差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礼貌用语:英国人崇尚个人独立,所以平常的交往中,礼貌用语并不多,而中国人则重视礼节,所以用词较为繁琐。

2. 具体描述:英语善于用明确的词语来描述细节,而汉语则更注重隐喻的使用,需要通过上下文或者文化共识来理解。

三、时间观念差异时间观念是指不同的文化对时间的使用和对时间的感知方式,这也是交际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这个方面,中西方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同一时间的意义不同:中西方在规划时间时会有不同的取向,中国人习惯将他们的一周或一个月看作整体,在时间计划上也常常是集中安排,而西方人则更注重将时间分割成具体的片段,无论哪个时间段都有明确的用途。

2. 时间观念展示方式不同:中英两国对于迟到的理解不同。

西方人十分讲究时间,准时到达是一种必须遵守的约定,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人情味,若迟到一两分钟,也不具有太大关系。

四、沟通方式差异沟通方式是日常交际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文化差异之一,经常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中英交往中,沟通方式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肢体语言:中国人更加偏爱面部表情,而英国人则更注重肢体语言,比如朝对方微笑、摆手等。

中西语言文化对比

中西语言文化对比

要对中西方语言文化进行对比,首先要了解中西方文化上的不同之处,只有全面理解文化的差异,才能够更深刻体会到语言文化上的异同之处。

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人口多,有很多的农谚。

如:对牛弹琴(cast pearls before swine)众人拾柴火焰高(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而英国人喜欢航海,故很多谚语都源于航海。

如: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

好风快扬帆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

小洞不堵要沉大船二、风俗上的不同中国人把“龙”视为吉祥的神物,有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因而龙在中国文化里是至尊无上的帝王的象征,因而有“望子成龙”的说法,但是在英美却把龙当作是喷烟吐火的凶残怪物。

相反,中国人把猫头鹰当作不吉祥的象征,而英语中却说as wise as an owl,把猫头鹰当作智慧的象征。

三、联想上的不同语言是表达思想的,而思想又是客观的反映。

人类有许多共同的生活经验和共同感受,所以文化中有很多相似之处。

如英汉两种语言中都用狐狸比喻狡猾,用猴子比喻灵活。

但有时候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同的民族也常用不同的比喻表达同一思想。

如;汉语用“一箭双雕”,而英语中用“一石二鸟”。

英汉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差异类似的还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In the land of the blind,the one-eyed man is king。

挂羊头卖狗肉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胆小如鼠as timid as a rabbit四、制度,信仰和世界观的不同自然界是五颜六色的,绿色的田野,蓝色的天空,红色的玫瑰,人类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但颜色可以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特定的意义,引起特殊的联想。

由于特定环境和文化的不同,各种颜色的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文化十大差异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

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受到普遍重视。

下面是英汉文化中十大常见差异。

1、回答提问中国人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对方的话来确定用“对”或者“不对”。

如:“我想你不到20 岁,对吗?”“是的,我不到20 岁。

”(“不,我已经30 岁了。

”)英语中,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依据事实结果的肯定或否定用“Yes” 或者“ No ”。

如:"You're not a student, are you?""Yes,I am.("No, I am not. ")2、亲属称谓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

显得男女平等。

如:英文“ grandparents, grandfathe, grandmother”,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 uncle”和“aunt”,而中文“伯伯、叔叔、舅舅等,姑妈、姨妈等” 。

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 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 cousin”不分堂表、性别。

3、考虑问题的主体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

比如:你想买什么?您想借什么书?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如: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4、问候用语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考方向。

您去哪里?您是上班还是下班?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

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Hi /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How are you?It's a lovely day, isn't it?5、面对恭维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

如:“您的英语讲得真好。

” “哪里,哪里,一点也不行。

”“菜做得很好吃。

” “过奖,过奖,做得不好,请原谅。

” 西方人从来不过分谦虚,对恭维一般表示谢意,表现出一种自信的感觉。

如:"You can speak very good French.""Thank you.""It's a wonderful dish!""I am glad you like it."所以,学生要注意当说英语的人称赞你时,千万不要回答:"No, I don't think so."这种回答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甚至是虚伪的。

6、电话用语中国人打电话时的用语与平时讲话用语没有多少差异。

“喂,您好。

麻烦您叫一声王伟接电话。

”“我是张英,请问您是谁?”英语中打电话与平时用语差别很大。

如:"Hello, this is John speaking.""Could I speak to Tom please?""Is that Mary speaking?"西方人一接到电话一般都先报自己的号码或者工作单位的名称。

如:"Hello, 52164768, this is Jim."中国学生刚开始学英语会犯这样的错误:"Hello, who are you please?"7、接受礼物中国人收到礼物时,一般是放在一旁,确信客人走后,才迫不及待地拆开。

受礼时连声说:“哎呀,还送礼物干什么?”“真是不好意思啦。

”“下不为例。

”“让您破费了。

” 西方人收到礼物时,一般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Very beautiful! Wow!""What a wonderful gift it is!""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8、称呼用语中国人见面时喜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家庭等。

而西方人很反感别人问及这些私事。

西方人之间,如没有血缘关系,对男子统称呼“ Mr. ”对未婚女士统称“ Miss. ”对已婚女士统称“ Mrs. 中国人重视家庭、亲情,认为血浓于水。

为了表示礼貌,对陌生人也要以亲属关系称呼。

如:“大爷、大娘、大叔、大婶、大哥、大姐等” 。

9、体贴他人在西方,向别人提供帮助、关心、同情等的方式和程度是根据接受方愿意接受的程度来定的;而中国人帮起忙来一般是热情洋溢,无微不至。

例如: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看到一位老教授蹒跚过车水马龙的马路,出于同情心,他飞步上前挽住老人,要送他过去,但是他得到的却是怒目而视。

请看下面的对话:Chinese student:Mr. White, you are so pale, are you sick? English teacher: Well...yes. I have got a bad cold for several days.Chinese student: Well, you should go to a clinic and see the doctor as soon as possible.English teacher: Er...what do you mean? 中国人建议患上感冒的人马上去看医生,表示真诚的关心。

而美国人对此不理解,会认为难道他的病有如此严重吗?因此,只要回答:“I'm sorry to hear that.” 就够了。

10、请客吃饭中国人招待客人时,一般都准备了满桌美味佳肴,不断地劝客人享用,自己还谦虚:“没什么菜,吃顿便饭。

薄酒一杯,不成敬意。

”行动上多以主人为客人夹菜为礼。

西方人会对此大惑不解:明明这么多菜,却说没什么菜,这不是实事求是的行为。

而他们请客吃饭,菜肴特别简单,经常以数量不多的蔬菜为可口的上等菜,席间劝客仅仅说:"Help yourself to some vegetables, please.吃喝由客人自便自定。

可见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可忽视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倾向,要适时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充实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提高认知能力。

中国人的英语以 Chinglish或Chenglish闻名于世。

中国人最大的英语发音问题就是没有连读,但这都不是最主要的语言问题。

老外们时常议论,很多中国人在说英语时,听起来没有礼貌;并不是这些中国人本身没礼貌,而是他们还没有习惯英语的礼貌表达方式。

比如,中国人在餐厅或咖啡厅,会说:“我想要一个汉堡包”或者“我想要一杯咖啡”。

但是,如果直接把这些话翻译成英语" I want to have a hamburger. ”或“ I want to havea coffee. ”老外们会觉得这样说话很没有礼貌,当然他们也不会直接告诉你。

而在西方国家,老外们一般会说:“Could I have a hamburger, please? ”或“ Can I have a coffee, please? ”在这里joy同学又提到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打工的孩子最容易不注意的是see you.See u应该是客人说的,隐含了他觉得不错他会再来的意思,而店员最好用低调一点的bye,用see u太强势了。

另外人家说谢谢,你也不用说you are welcome, 这实在是太正式了,有点真把自己当回事觉得帮了人家的味道。

回答cheers或no worries就好,如果仅仅是对方爱说谢,你甚至可以不回应他的谢,直接说你要说的就好,如果是买了他的东西他谢你,更不能说 you r welcome 了,最好也谢对方”再比如,中国人在拒绝别人邀请的午宴或晚宴时,会说:“抱歉,我不能去,我还有别的安排。

”翻译成英文就是“Sorry, I can 't. I have another appointment. ”如果这样说,那别人第二次也许不会再邀请你了。

老外们一般会这样说:“That is a good idea! I would like to join in but I have ano ther appo in tme nt today. ”我们可以从中总结一些“有礼貌”的技巧:1、西方人(主要指有一定修养的欧美人)在与他人交流时,比较多地使用情态动词:can、could、may、might、would 等等;情态动词(Model Verbs)又称为情态助动词 (ModelAuxil-iaries ),表示说话人的语气,可表达建议、要求、可能和意愿等,使得说话的语气比较有礼貌。

2、比较多地使用虚拟语气,比如 would (had) rather、would (had) sooner、would (just) as soon等等,或者在陈述句中使用过去式表示虚拟语气,或者使用if等引导的从句表示“可能性”。

这样说话可以使人感觉表达者是在考虑达到最佳的结果或方式,尽量避免不好的结果或方式,或者推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可能解决的办法。

3、往往在句尾加 please,而不是在句首加 please。

当please用在句首的时候,语气听起来就比较强,听起来像命令。

比如请求别人做某事的时候,我们中国人会说“请在周一前给我回复。

谢谢。

”但是如果你直接用英语说“Please reply to meby Monday. Thank you. ” 听者会觉得你是在命令他,一点礼貌也没有。

而如果这样说:" Could you please reply tome by Mo nday? Tha nk you. ”就显得有礼貌了。

4、在陈述句的表达可能显得生硬、没礼貌时,尽量使用疑问句、否定句或从句,尽量避免自己的主观判断或武断,以积极的、建议的、比较的、人性的语气,代替消极的、命令的、直接的、武断的语气。

5、说话要以他人为中心,以肯定他人、赞同他人为前提,让自己显得谦卑、渺小。

说完之后,还要附带一句“ Thank you ”或“ Thanks”。

其实,这种礼貌的表达方式是来自古老的中国。

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点,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了解英语中礼貌的表达方式,尽量让自己的英语表达更有礼貌,融入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