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PPT
合集下载
《凡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完整版完美版

《凡卡》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 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 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 民被迫进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 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 学徒,就常常受到他父亲的虐待, 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目睹 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 情小学徒的命运。所以这篇小说 写得真实感人,也让我们从中看 到了旧俄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 活。
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逗 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有 趣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 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 试着读出凡卡的快乐。
对乡下生活的回忆是本文的插叙, 写这两段联想的用意是什么? • 对凡卡的学徒生活 起了对比、反衬的 作用。 • 反衬凡卡内心的孤 独痛苦以及对自由、 幸福生活的强烈渴 望。
可怜的凡卡啊,只能自己在无人的时候 偷偷地小声地哭泣,靠想念爷爷来支撑 着自己的伤痕累累的身体继续生存下去, 或是等没人时偷偷地捡东西吃。
所以,凡卡才说了一句最能表达他此 时心情的话,请从文中找出。
对句子的理解 :
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指望”是指生活的希望。凡卡来大城市做 学徒,本指望学会做鞋,有个一技之长, 养家糊口,可来这里做的事跟学做鞋没有 一点关系;本指望从此有吃有住,却“饿 得要命”,差点被打死,连狗都不如;本 指望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活下去容易些, 可是依然没有穷人的活路……饥饿、孤独、 痛苦,彻底打碎了凡卡的梦想,所以他说 “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文中几次提到 死,也是反映了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九岁的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乡下的 爷爷写信,在信中:
诉说在莫斯科所遭受的悲惨遭遇; 回忆了和爷爷在一起的幸福生活; 哀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细节部分 回顾探究
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 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 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绣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 的白纸,写起信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PPT课文电子课件

拓展延伸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 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 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 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 “你把它吃了。”
动作、神 态描写
动作、神态:老班长舍己为人
自由读“耐心劝导小梁”(第9-19自 然段),找一找老班长劝小梁时的语言、 动作、神态,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老 班长?
耐心劝导小梁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 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 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 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失声地叫着。但老班长,还是慢慢地闭上眼睛。
我们行进时面临的困难是:“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 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想方设法给 “我们”找吃的,后来自己做了鱼钩,钓鱼煮鱼汤给“我们”吃。 这体现了老班长忠诚于党、高度负责的精神。
默读“千辛万苦找食物”(第3-5 自然段),想一想:老班长是怎样找食 物的?这是一个怎样的老班长?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 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 还有几个牙印。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 人教部编版 (共18张PPT)

作品简介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讲述了爱丽丝和姐姐在河边 看书时睡着了,梦中她追逐一只穿着背心的兔子而掉进 了兔子洞,来到一个奇妙的世界,开始了漫长而惊险的 旅行。在这个世界里,她时而变大时而变小,以至于有 一次竟掉进了由自己的眼泪汇成的池塘里。她还遇到了 爱说教的公爵夫人、神秘莫测的柴郡猫、神话中的格里 芬和假海龟……直到最后与扑克牌王后、国王发生顶撞, 急得大叫一声。爱丽丝终于从奇妙的梦境中醒来。
勇敢
乐观
较强的生 存技能
意志力 坚强
善于 思考
大家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对 你的生活和学习有哪些启发?
当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要灰心, 学会冷静思考。像鲁滨逊那样思考现 环境面临的好处和坏处。并拿来做对 比,这样有利于增强自信心和想出解 决困难的办法。
方法指导
阅读名著时,我们有哪些好的方 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小说呢?
素养。
让我们一起漫步世界名著花园吧。从名著中吸取营养,吸取能量!
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你触摸到它的 那一刻,便是奇遇的开始。
你读过哪些世界名著呢?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十大世界名著:
简爱 呼啸山庄 傲慢与偏见 名利场
鲁滨逊漂流记
飘 爱的教育
高老头 汤姆索亚历险记
巴黎圣母院
快乐读书吧
1课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习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世界名著,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
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阅读的良好习惯。 3.扩充阅读空间广泛阅读,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天》完整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6
xun旬 初旬(上旬) 中旬 下旬 ao 熬药 熬粥
suan腊八蒜 大蒜 蒜苗
cu 醋 吃醋
jiao饺子
fei cui 翡翠
ban杂拌儿
zhen 榛子
li 栗子 板栗
zheng 风筝
mai麦芽糖 麦子 小麦 bian 鞭炮 鞭子
si寺院
寺庙
guang 逛庙会 逛街
精选ppt课件
7
色如翡翠 万象更新 灯火通宵
2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送灶: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有大家享 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动刀剪不吉利的迷信”,表现了我们确 是爱和平的人。
精选ppt课件
16
思考4:作家采用什么手法说明元宵节是“新年的 高潮”?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通过与元旦的对比来说明元宵的热闹 非凡:“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 先肯定除夕的热闹,再跟元宵节比,说出 它的缺陷。因为除夕没有月光,元宵节则 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 “可是它还不够美”,作者先说元旦好, 因为元旦“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 们穿着新衣裳”。尽管如此,元旦还不够 美,由此可见元宵节是何等美丽。
春
岁
脉 填 板 精选ppt课件
4
络表 书
作者简介
老舍(l899.2.3—1966.8.24),
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
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
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
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
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
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
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材课件

茸, = (艹, 指嫩芽)+
(耳, 聪的简写, 表示机灵), 茸字上下 两部分合起来的意思是机灵的嫩芽, 机灵 的鹿头上的芽状柔嫩器官。
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一组字:
绣(绣花) 锈(铁锈) 透(透过)
霞(霞光) 假(假日) 暇(目不暇接) 遐(遐想)
读了诗题,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一棵茂盛的白桦;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桦; 一片白桦林, 碧绿的叶, 洁白的干…… 齐读诗题,读出你对白桦的感受。
三、以讲解员的身份向来纪念馆参观 的人讲解金色鱼钩的故事。
示例
开头: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这里。我是这次 的导游小明。现在呈现在各位面前的这一枚锈迹斑 斑的鱼钩,有一个特殊的来历。
中间: (用简单的话概述课文中故事)
结尾: 正因为有了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它才会静 静的陈列在这里。
第1课时
第2课时
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 拟小标题。 雪中的白桦、白桦枝头、绽流苏…… “绽流苏”与上一节的“披雪花” 对称, 显得更和谐。
想象画面, 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自由读第3小节。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白桦? 白桦静中有动。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
示例
李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 他身材瘦高,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似的。在学校,他一直穿着西装和白衬衫,领 扣一直是扣着的。他那副方形黑框眼镜虽然老旧,但被他擦得透亮。从那里,我们 能看见他明亮的眼睛。 每天板书的时候,他都笔直地站在黑板面前,左手拿书,右手一丝不苟的在黑板 上划动。他的字,极方正,就像他的表情一样。 每当我们趴在座子上听课时,他都会来到我们身边,用手敲一下桌子,说:“坐 直! ” 他确实和其他的老师不一样。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

[46到南方去!到南方去!
[47]海尔叶达伦的民间传说 [48]丰姆兰和达尔斯兰 [49]一座小庄园 [50]海岛宝藏 [51]大海中的白银 [52]一座大庄园 [53]飞往威曼豪格 [54]回到了自己的家 [55]告别大雁
作者简介
塞尔玛·拉格洛夫(1858年11月20 日—1940年3月16日),瑞典著名女作家。 1858年出生在瑞典莫尔巴卡庄园一个世 袭贵族地主家庭。
“亲爱的猫咪,你可得帮我的忙啊!”男孩说,“你没看见他把我变成什么样 子了吗?”
猫悄悄睁了睁眼睛,里面射出一道寒光。他先得意扬扬地念了一阵经,然 后才说:“我帮你的忙?是不是因为你经常揪我的尾巴?”
这时男孩恼怒了。他已经完全忘记他现在是多么弱小无力。“怎么着?我还 要揪你的尾巴!”他说着便向猫扑了过去。
但是收拾得整齐干净。从各方面都能看出,豪尔耶尔·尼尔松想尽了一切办法 使那位新客满意。里面站着一匹膘肥体壮的马。
“你好!”男孩说,“我听说这里有一匹病马。你长得这样健壮,精神这样饱 满,绝对不会是你吧?”马回过头,仔细地打量着男孩。“你是这家的儿子 吗?”他说,“我听说过关于你的很多坏话。但是你有这样好的外貌,如果我 事先不知道的话,我绝对不相信被狐仙变成一个小东西的那个人就是你。”
1885年,毕业于斯德哥尔摩罗威尔 女子师范学院。1891年,出版首部长篇 小说《古斯泰·贝林的故事》。1899年, 出版小说《假基督的奇迹》。1902年, 出版小说《耶路撒冷》。1907年,出版 长篇小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1909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回到了自己的家》片段 “你好,五月玫瑰!”男孩子说着,毫不犹豫地跑进了牛圈, “我父母亲怎么样?猫、鹅、鸡还好吗?喂,你把星星和百合弄到哪里 去了?” 五月玫瑰听见男孩的声音忽然一愣,她本来好像要抵他一下子。但 是她如今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暴躁,在向尼尔斯·豪尔耶松冲去之前先看 了看他。男孩还像离开家时一样小,还是原来的装束,但是仍然发生了 很大变化。春天从家里走的尼尔斯·豪尔耶松脚步沉重,动作迟缓,声 音无力,两眼呆滞无神,但是回来的尼尔斯·豪尔耶松动作轻快敏捷, 说话干脆利落,目光炯炯有神。他人虽然很小,但是有一种令人肃然起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件

我国古代的名言警句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卫灵公》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3、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红楼梦 4、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5、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课文导入
推荐作品 掩耳盗铃 作者:吕不韦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 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 悖也!
课堂小结
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
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
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 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 心二意的道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
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 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推荐作品
揠苗助长 先秦:佚名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字词积累
yuán
zhuó
思
援
弓 缴 而射之。
wèi fú yú 为 是其智 弗 若 与 ?
课文讲解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三打白骨精》》PPT教学课件

2、细读一打、二打、三打的段落,边读边划:
用“——”划出能反映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 于识别敌人诡计的句子。
用“﹏﹏”划出能反映白骨精诡计多端的句子。
用“ ”划出能反映唐僧“慈悲为本”的句子。
三次遇到白骨精,孙悟空、唐僧 和白骨精的表现各是怎样的呢?请同 学们继续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读一读。
⑵ 内容简介:《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
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 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⑶精彩场面:黛玉葬花 、香菱呤诗、晴雯撕扇、 宝玉出家等。
⑷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 凤、。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 边,走上前来迎着
· 精,笑道:“你瞒得了
别人,瞒不过我!我 认得你这个妖精。”
第三次遇见白骨精:
唐僧:
唐僧又是如何做的呢?文中并没 有介绍,哪位同学知道呀,大胆地说 一说自己的观点吧!
1、在孙悟空一打、二打、三打 白骨精化身的自然段前,标上 “一打、二打、三打”等字。
2、你认为分别用什么词语来概 括孙悟空、唐僧、白骨精的特 点最恰当?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大概内 容是什么。
唐僧 西天取经途中路遇 白骨精 , 孙悟空 三次 识破 白骨精的诡计,打 死白骨精的三个化身。赞扬了孙悟空 坚定不移 、机智勇敢、善于 识别敌人诡计
的斗争精神。
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为了吃唐僧 肉,白骨精变化了几次?每次变成什么?
谢谢观赏!
正在这时,悟空 从南山摘桃回来, 睁开火眼金睛一 看,认出村姑是 妖精,举起金箍 棒当头就打。唐 僧连忙扯住悟空。
山坡上闪出一个年 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 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 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 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 话,当头就是一棒。
用“——”划出能反映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 于识别敌人诡计的句子。
用“﹏﹏”划出能反映白骨精诡计多端的句子。
用“ ”划出能反映唐僧“慈悲为本”的句子。
三次遇到白骨精,孙悟空、唐僧 和白骨精的表现各是怎样的呢?请同 学们继续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读一读。
⑵ 内容简介:《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
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 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⑶精彩场面:黛玉葬花 、香菱呤诗、晴雯撕扇、 宝玉出家等。
⑷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 凤、。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 边,走上前来迎着
· 精,笑道:“你瞒得了
别人,瞒不过我!我 认得你这个妖精。”
第三次遇见白骨精:
唐僧:
唐僧又是如何做的呢?文中并没 有介绍,哪位同学知道呀,大胆地说 一说自己的观点吧!
1、在孙悟空一打、二打、三打 白骨精化身的自然段前,标上 “一打、二打、三打”等字。
2、你认为分别用什么词语来概 括孙悟空、唐僧、白骨精的特 点最恰当?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大概内 容是什么。
唐僧 西天取经途中路遇 白骨精 , 孙悟空 三次 识破 白骨精的诡计,打 死白骨精的三个化身。赞扬了孙悟空 坚定不移 、机智勇敢、善于 识别敌人诡计
的斗争精神。
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为了吃唐僧 肉,白骨精变化了几次?每次变成什么?
谢谢观赏!
正在这时,悟空 从南山摘桃回来, 睁开火眼金睛一 看,认出村姑是 妖精,举起金箍 棒当头就打。唐 僧连忙扯住悟空。
山坡上闪出一个年 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 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 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 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 话,当头就是一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过小年
穿新衣、贴对联年画、吃团圆饭、守岁。 拜年、逛庙会
正月十五
观花灯
划分文章的段落
• 第一部分(1--6节):描述北京市民在腊月 初旬开始到除夕之前,准备过春节的情况。 • 第二部分(7节):描述北京市民过除夕这 天的热闹景象。 • 第三部分(8--10节):介绍初一至十五之 间人们过年的一些活动。 • 第四部分(11--12节):详细介绍元宵节人 们观灯、放鞭炮、吃元宵的习俗。 • 第五部分 (13节):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读写下列词语,并结合工具书解释带横线的 词语:
零七八碎
万不得已 元宵
灯火通宵 色味双全
各形各色
庙会
娴熟
截然不同
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近义词、反义词
万象更新 娴熟 熟练 慌乱 机敏 镇定 笨拙 百废待兴 照常 照旧 喧哗 娴熟 冷清 生疏
初读课文,合作完成下表
时间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风俗习惯
预备 充足 的肉、 鸡、 鱼、 青菜、 年糕、
家家赶做年菜
除 夕 真 热 闹
男女老少穿新衣
贴对联、贴年画 家家灯火、鞭炮日夜不停
守岁
“除夕夜灯家家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 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 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万不得 已”“必定”体验到人们重视除夕吃“团圆饭”,这里饱 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 快的玩一宿,这叫“守岁”,有两重意义:一是岁数大的 人在除夕守夜有珍惜光阴的意思;二是年轻人守岁则是为 了给父母延寿。 我们不仅要了解北京的春节风俗,还要深入领悟传 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作者是 ,原名 ,字 , 满洲人,被授予 称号 ,代表作有长 篇小说《 》《 》,剧本《 》《 》 等。 (2)本文是描述北京风俗民情的 (体裁), 描述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 春节 ,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 的 , 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 之情。
男人们拜年 女人们接待客人
正 月 初 一
小贩卖茶、食品、玩具
孩子们逛庙会、看野景、 骑毛驴买玩具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 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 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 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 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安排文 章结构、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 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 种很多,多的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 了“打比方”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 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春节前的人们
孩子们
大人们
买 杂 拌
买 爆 竹
买 玩 意 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预备 过年 吃的、 喝的、 穿的、 用的
二 十 三 大 扫 除
正 月 十 五 观 花 灯
商 铺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 有的清一牛角的色是 有的都是纱灯 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 梦》或《水浒传》故事 走马灯
各 形 各 色
家 中
宫灯 纸灯 纱灯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 了”
1、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 逛庙会,正月十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 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 隆重、 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 “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 心绪跃然句中。 3、这句话与课文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 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浑 然一体。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
是他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开始使用的笔名。北京满族 正红旗人,中国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五四”运 动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1924年旅居英国,任伦敦大学 东方学院汉语讲师。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 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 1937年《骆驼祥子》问世。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华 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从事抗战文学 运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底回国。历任政务院文 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及书 记处书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文 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投太平湖 自杀。辑有《老舍文集》。
小结
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 被作者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精 炼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 祥和的春节画卷。
写作特点:
1、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地叙述。 2、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 他部分。 3、语言通俗易懂、简练。
小练习
1、用“精”字组成四字词语,然后填空。
(1)春节联欢晚会在工作人员的( )策划下, 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 (2)我国( )的工艺品在国际久负盛名。 (3这件舰船模型十分( )。 (4)李晓明今天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显得特 别( )。
2、按要求写句子。 (1)腊月和正月正是最闲的农村。(改病句) (2)我们家买了电脑。(扩句) (3)我们家房子很小。(改为夸张句)
过小年
穿新衣、贴对联年画、吃团圆饭、守岁。 拜年、逛庙会
正月十五
观花灯
划分文章的段落
• 第一部分(1--6节):描述北京市民在腊月 初旬开始到除夕之前,准备过春节的情况。 • 第二部分(7节):描述北京市民过除夕这 天的热闹景象。 • 第三部分(8--10节):介绍初一至十五之 间人们过年的一些活动。 • 第四部分(11--12节):详细介绍元宵节人 们观灯、放鞭炮、吃元宵的习俗。 • 第五部分 (13节):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读写下列词语,并结合工具书解释带横线的 词语:
零七八碎
万不得已 元宵
灯火通宵 色味双全
各形各色
庙会
娴熟
截然不同
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近义词、反义词
万象更新 娴熟 熟练 慌乱 机敏 镇定 笨拙 百废待兴 照常 照旧 喧哗 娴熟 冷清 生疏
初读课文,合作完成下表
时间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风俗习惯
预备 充足 的肉、 鸡、 鱼、 青菜、 年糕、
家家赶做年菜
除 夕 真 热 闹
男女老少穿新衣
贴对联、贴年画 家家灯火、鞭炮日夜不停
守岁
“除夕夜灯家家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 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 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万不得 已”“必定”体验到人们重视除夕吃“团圆饭”,这里饱 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 快的玩一宿,这叫“守岁”,有两重意义:一是岁数大的 人在除夕守夜有珍惜光阴的意思;二是年轻人守岁则是为 了给父母延寿。 我们不仅要了解北京的春节风俗,还要深入领悟传 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作者是 ,原名 ,字 , 满洲人,被授予 称号 ,代表作有长 篇小说《 》《 》,剧本《 》《 》 等。 (2)本文是描述北京风俗民情的 (体裁), 描述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 春节 ,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 的 , 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 之情。
男人们拜年 女人们接待客人
正 月 初 一
小贩卖茶、食品、玩具
孩子们逛庙会、看野景、 骑毛驴买玩具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 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 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 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 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安排文 章结构、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 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 种很多,多的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 了“打比方”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 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春节前的人们
孩子们
大人们
买 杂 拌
买 爆 竹
买 玩 意 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预备 过年 吃的、 喝的、 穿的、 用的
二 十 三 大 扫 除
正 月 十 五 观 花 灯
商 铺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 有的清一牛角的色是 有的都是纱灯 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 梦》或《水浒传》故事 走马灯
各 形 各 色
家 中
宫灯 纸灯 纱灯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 了”
1、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 逛庙会,正月十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 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 隆重、 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 “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 心绪跃然句中。 3、这句话与课文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 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浑 然一体。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
是他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开始使用的笔名。北京满族 正红旗人,中国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五四”运 动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1924年旅居英国,任伦敦大学 东方学院汉语讲师。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 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 1937年《骆驼祥子》问世。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华 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从事抗战文学 运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底回国。历任政务院文 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及书 记处书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文 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投太平湖 自杀。辑有《老舍文集》。
小结
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 被作者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精 炼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 祥和的春节画卷。
写作特点:
1、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地叙述。 2、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 他部分。 3、语言通俗易懂、简练。
小练习
1、用“精”字组成四字词语,然后填空。
(1)春节联欢晚会在工作人员的( )策划下, 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 (2)我国( )的工艺品在国际久负盛名。 (3这件舰船模型十分( )。 (4)李晓明今天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显得特 别( )。
2、按要求写句子。 (1)腊月和正月正是最闲的农村。(改病句) (2)我们家买了电脑。(扩句) (3)我们家房子很小。(改为夸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