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化学的学科性质和基本思想

合集下载

地球化学读书报告

地球化学读书报告

地球化学—读书报告在xxx老师的教学指导下,本学期的地球化学课程已圆满结束。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地球化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更了解到了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对找矿、评价和开发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前言地球是个复杂的物质体系,几个世纪以来各学科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地球的过去和现在。

地球化学侧重从地球及其组成部分的化学成分和化学运动的角度来认识地球。

地球化学是关于地球和太阳系的化学成分及化学演化的一门科学,它包括了与它有关的一切科学的化学方面”。

一、地球化学概念及其学科性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它是地质学与化学、物理化学、现代分析测试相结合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地球化学和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已成为固体地球科学的三大支柱。

它的研究范围也从地球扩展到月球和太阳系的其他天体。

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矿产的寻找、评价和开发,农业发展和环境科学等有重要意义。

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的一些重大研究成果,如界限事件、洋底扩张、岩石圈演化等均与地球化学的研究有关。

地球化学的一些重大成果是各分支学科综合研究的结果。

如陨石、月岩与地球形成的同位素年龄的一致,表明太阳系各成员形成独立宇宙体的时间是大致相同的。

又如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研究,导致发现地幔组成的不均一性(垂向的和区域的),提出了双层地幔模型,加深了对地球内部的认识。

天体化学、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还为新灾变论提供了依据。

二、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地球化学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地球化学的基本研究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①自然过程形成宏观地质体的同时也留下微观踪迹,其中包括许多地球化学信息,这些微观踪迹中包含着重要的地球化学演化信息,地球化学就是通过研究这些微观踪迹来追索地球历史的;②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和存在状态是环境和体系介质条件的函数,地球化学将任何自然过程看成是热力学过程,应用现代科技理论来解释自然体系化学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使有可能在更深层次上探讨和认识自然作用的机制;③地球化学问题必须置于其子系统(区域岩石壳、幔)中进行分析,一系统的组成和状态来约束作用过程的特征和元素行为。

地球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地球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地球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着无数的物质元素和化合物,这些元素和化合物,就是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分布规律、地球表层的化学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地球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地球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一、地球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指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金属铜等。

而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如水分子H2O、二氧化碳CO2等。

地球上绝大部分物质都是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的。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地球化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表格。

它展示了所有已知的元素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

元素周期表从左至右按原子编号排列,从上至下按元素原子序数排列。

元素的位置在周期表上决定了它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例如,所有在同一个组中的元素都有类似的电子结构和反应性质。

3. 岩石与矿物岩石是地球构造的基本组成部分,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

矿物是一种具有确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天然物质,如石英、方铅矿等。

地球化学家通过研究岩石和矿物,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成分和演化过程。

4. 地球化学循环地球上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直处于循环之中。

例如,矿物在地壳中不断形成和破坏,生物不断吸取和释放各种元素和化合物,这些过程组成了地球化学循环系统。

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的化学演化历史和环境变化规律。

二、地球化学应用1. 污染治理地球化学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是近几十年来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地球化学家可以通过分析土壤、岩石、水体等物质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了解其受到的污染程度和种类,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例如,土壤重金属污染可以通过土壤修复技术进行治理,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沉淀、吸附等方式进行处理。

2. 能源勘探地球化学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勘探也是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地球化学家通过分析地下水、沉积物中的有机物和微量元素,来寻找化石燃料形成的地质构造、含量等信息。

地球化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地球化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地球化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地球化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大气、水圈、生物圈中化学元素分布、循环和演化规律的科学。

它是地质学、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边缘学科。

以下是地球化学考研知识点的归纳:
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 地球化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 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
- 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同位素分馏、元素丰度等
地球化学的分支学科
- 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岩石中元素的分布和演化
- 矿物地球化学:研究矿物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 土壤地球化学:研究土壤中元素的分布和循环
- 大气地球化学:研究大气中化学元素的行为和循环
- 水圈地球化学:研究水体中化学元素的分布和迁移
- 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循环和作用
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 地球化学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包括质谱、光谱、色谱等
- 地球化学数据的解释与应用
地球化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
- 矿产资源的地球化学勘探
- 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
- 地球化学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
地球化学的前沿研究
- 地球化学与全球变化
- 地球化学在深地探测中的应用
- 地球化学在行星科学中的应用
结束语
地球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理解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地球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对于从事地质、环境、资源等领域的研究和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考研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研究内容:1.自然界中元素和同位素的组成与分布2.地质作用中元素迁移和共生组合规律3.地质运动过程中元素的演化和循环历史4.地球化学的基础理论研究5.应用地球化学研究认识论: 1.地球化学系统观点2.元素自然历史观点3.以元素分配观点认识事物: 地球上任何化学运动均表现为分配和再分配,所有这些不同相之间元素的分配导致了地球上元素的集中和分散方法论: (1)将现象转化为地球化学过程和体系(2)将地质现象转化为地球化学的条件和环境(3)将生物、环境、地质课题转化为地球化学的课题地球化学基本工作方法:野外工作方法1宏观地质现象的时空观察2野外地球化学问题研究 3地球化学样品采集(代表性、系统性、统计性)室内研究方法1.样品的元素含量分析2.元素结合形式和赋存状态的研究3.作用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和计算4.实验模拟(地质现象和理论的检验)丰度: 是指各种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

重量丰度的表示方法:常量元素以%(10-2)、微量元素以10-6(ppm)、超微量元素以-9(ppb)或-12(ppt)表示丰度体系: 不同层次的元素丰度构成丰度体系克拉克值: 指地壳中元素重量百分数的丰度值区域克拉克值: 是指地壳以下不同构造单元中元素的丰度值丰度系数: 是指某一自然体的元素丰度与另一可作为背景的自然体的元素丰度的比值Si元素作为对比标准的理由:1.Si 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相当广泛,便于对比各种自然体系的丰度值 2. Si 是形成不挥发的稳定化合物的元素 3. Si 在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中,都是较易精确测定的元素。

取 Si 原子 =10 是由于大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数介于106~ 10-4之间,研究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意义:克拉克值确定着地壳作为一个物理化学体系的总特征以及地壳中各种地球化学过程的总背景,它既是一种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重要因素,又为地球化学提供了衡量元素集中分散及其程度的尺度。

地球化学,第一章1

地球化学,第一章1

第九页,共46页。
费尔斯曼
一、基本概念 分配是指元素在各宇宙体或地质体内 部 分元 ( 中不 配素 太 的分 阳 整同 进布 、 体部 行行是 (分 观星指 平或察、元均区的陨素)段参石在含中考、某量地个。的点球宇含来、宙量自地体。元圈或对素、地元的地质壳体素分)
3 分布与丰度
布。
分布
丰度
平均含量
在南极已采集15000块陨石
为什么?
1965,英国,Barwell 陨石
第二十七页,共46页。
2.5.1 陨石类型
铁陨石
石陨石
石铁陨石
球粒陨石
主要由金属Ni, 主要由硅酸盐矿物
Fe(占90%以上) 组成(90%以上)。
构成
无球粒陨石
由数量上大体 相等的Fe-Ni
和硅酸盐矿物组 成
球粒状硅酸盐 集合体
含量
平均含量
丰度的表示方法
已经建立的丰度体系
与元素丰度有关的几个名词
一种化学元素在某个自然体中 的重量占这个自然体的全部化 学元素总重量(即自然体的总 重量)的相对份额(如百分 数),称为该元素在自然体中 的丰度。
第六页,共46页。
一、基本概念
丰度的表示方法
重量丰度W
W
a

M
X
• W0
常量元素
10-4~ 10-3 Li 、Be、 B 、Cu、 Ba、 Rb 、Ge、Tb、Ho、Tm 、 In、 Ta
与地球和陨石成分对比及意义
碱金属和挥发性元素(Bi、Hg、Zn、Cd、Tl、Pb、Ge、C和Br)较贫 相对富含耐熔元素Ti、V、Cr、Mn、Fe、Co、Ni、Sc、Zr、Nb、Mo、Y及REE
万亿分之

地球化学讲义第一章

地球化学讲义第一章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系制作,2010年6月1日更新
第21页/共68页
由表可知:
地 球 化 学
对于这样的数据我们应有一个正确的的评价: 首先这是一种估计值,是反映目前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 水平,这个估计值不可能是很精确的,随着人们对太阳系以 至于宇宙体系的探索的不断深入,这个估计值会不断的修正; 它反映了元素在太阳系分布的总体规律,虽然还是很粗 略的,但从总的方面来看,它反映了元素在太阳系分布的总 体规律. 如果我们把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各种数值先取对数,随后 对应其原子序数作出曲线图(如下图)时,我们会发现太阳 系元素丰度具有以下规律: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系制作,2010年6月1日更新
第18页/共68页
地 球 化 学
2.陨石的平均化学成分
要计算陨石的平均化学成分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要了 解各类陨石的平均化学成分;其次要统计各类陨石的比例.各 学者采用的方法不一致.(V.M.Goldschmidt 采用硅酸盐:镍铁:陨硫铁=10:2:1).陨石的平均化学成分计算结果如下:
宇航员
月球车
火星车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系制作,2010年6月1日更新
第12页/共68页
地 球 化 学
太阳系景观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系制作,2010年6月1日更新
第13页/共68页
地 球 化 学
(二) 陨石的化学成分
陨石是从星际空间降落到地球表面上来的行星物体的碎片.陨石 是空间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① 它是认识宇宙天体,行星的成分,性质及其演化的最易获取, 数量最大的地外物质; ② 也是认识地球的组成,内部构造和起源的主要资料来源; ③ 陨石中的60多种有机化合物是非生物合成的"前生物物质", 对探索生命前期的化学演化开拓了新的途径; ④ 可作为某些元素和同位素的标准样品(稀土元素,铅,硫同位 素).

《地球化学》课程笔记

《地球化学》课程笔记

《地球化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地球化学概述一、地球化学的定义与范畴1. 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其组成部分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化学演化规律以及这些过程与地球其他物理、生物过程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范畴地球化学的研究范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地球的物质组成和结构- 元素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分布、迁移和循环- 岩石和矿物的形成、演化和分类- 生物与地球化学过程的相互作用- 地球表面环境的化学演化- 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地球化学特征-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地球化学机制二、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1. 地球的物质组成- 地壳:研究地壳的化学成分、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及其变化规律。

- 地幔:探讨地幔的化学结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

- 地核:分析地核的物质组成、物理状态和地球化学性质。

- 地球表面流体:研究大气、水圈和生物圈的化学组成和演化。

2. 元素地球化学- 元素的丰度:研究元素在地壳、地幔、地核中的丰度分布。

- 元素的分布:分析元素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 元素的迁移与富集:探讨元素在地质过程中的迁移机制和富集条件。

- 元素循环:研究元素在地球系统中的循环路径和循环速率。

3.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分类:根据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形成环境对岩石进行分类。

- 岩浆岩地球化学:研究岩浆的起源、演化、结晶过程和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岩地球化学:分析沉积物的来源、沉积环境和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点。

- 变质岩地球化学:探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化学变化和变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4. 矿物地球化学- 矿物的化学成分:研究矿物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和化学键合。

- 矿物的形成与变化:探讨矿物的形成条件、变化过程和稳定性。

- 矿物物理性质与地球化学:分析矿物的物理性质与地球化学环境的关系。

- 矿物化学分类: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进行分类。

5. 生物地球化学-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循环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模式。

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在地球圈层中的分布、迁移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了广阔的研究领域,如地球的成因演化、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和运动、地形地貌的形成以及环境和生命的演化等。

本文将介绍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对样品的采集、分析和解释,揭示地球物质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一、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地球化学的研究基于一系列基本原理。

首先,地球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地球化学过程是有序的、相互影响的。

其次,地球的物质由元素组成,各元素以化学形式存在,并且会在地球圈层中相互转化和迁移。

再次,地球化学元素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球内部和外部过程的影响。

此外,地球系统中的不同层次和不同尺度的相互作用也对地球化学产生重要影响。

二、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1. 野外采样:地球化学研究从野外的实地采样开始,通过采集不同地貌、不同地质单位和多个层次的岩石、土壤、水和气等样品,获得地球化学元素的信息。

2. 实验室分析:通过高精度分析仪器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如电子探针、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这些分析方法能准确测定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和同位素组成。

3. 数据处理和解释:通过对实验室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得出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标准化、统计分析、元素比值计算等。

四、地球化学研究的应用领域地球化学在地球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1. 地壳演化与成矿:通过地球化学方法,可以揭示地球内部岩石圈和陆地表层物质的成分和来源,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和成岩成矿过程。

2. 环境地球化学:通过地球化学技术,可以监测和评估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有害物质。

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环保政策和资源管理方案。

3. 气候与气象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帮助研究气候变化与气象现象之间的关系,揭示气候演化的机制,并为气候预测和气象灾害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4. 生物地球化学:通过地球化学研究,可以了解生命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研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从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化学的学科性质 和基本思想
第一章
地球化学进展课程
一、地球化学的学科性质
(一)各种说法例举: • 地学与化学杂交的边缘学科, • 研究地球物质成分的学科, • 地学中的研究元素和同位素的微观学科, • 地质构造研究运动,地球化学研究物质, • 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是同一类学科。 总之,众说纷纭,共同特征是:只从表面看 问题,将物质和运动分离,对宏观和微观学说 划分不严谨,没有抓到地球化学的学科本质。
(四)地球化学在地球科学发展中的意义
• 地球化学专司研究寓于地球物质运动中的化学形式基 础运动,而地球及其各级子系统物质运动中均含有化 学运动、并且这种化学运动还处于同各该体系中的力 学、物理学等形式运动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状态。 因此,地球化学应能参与地球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 并至少与研究地球物质力学运动和物理学运动的学科 研究是等效的。由生物化学推动现代生物学发展的重 大作用看,可能地球化学将在地球科学发展中起更大 一些的作用。在当代地球科学的两大前沿领域——全 球变化和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地球化学已经成为重要 支撑学科之一,就足以说明地球化学在地球科学中的 意义和地位。
(3)方法论意义
• • • 任何特定事物运动均需置于它所处的特定系 统中来考查研究,以系统的特性来约束事物 的性质与行为。 系统均具有结构性和层次性,研究低一层次 结构部分(系统的子系统),需要以高一层 次系统的特征来约束。 地球科学应用力学、物理学和化学原理于地 球系统时均需按地球系统的特殊性加以修正、 甚至改造和发展。所以才需要建立构造地质 学、统中不同元素分别显示出对氧、硫或铁 的明显亲和性,而不同于人为系统,这首先取 决于地球系统中各种阳离子元素原子总数大大 多于阴离子氧和硫原子的总数,使化学反应抑 制法则发生了作用。 • 碳元素在无机、有机和生命系统中的行为完全 不同,就好象是不同的元素。 • 不同区域壳、幔组成和状态的差异,决定着各 该区域岩石和矿产特征和类型的不同。 • 表生系统与内生系统性质和状态不同,其中化 学过程与元素行为也差异较大。
(一)地球化学发展第一阶段的基本思想 和研究范围
• 地球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是自20世纪初建立发展至60 年代末的这一时期。20世纪初随着大量岩层、岩石、 矿物以及陨石等化学分析数据的积累,揭示出化学元 素在地壳、不同岩石和矿物及不同类型陨石等中是有 规律地分布和分配的,地球化学就应阐明元素在地壳 及其组成岩石和矿物中的分布和分配规律的需要,而 萌生成长的。随之,人类对矿产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又促进地球化学发展了地壳中元素集中、分散和迁移 理论,以便更深入地研究矿产和岩石等形成规律,提 供更有效的找矿方法。因此这一阶段的地球化学就以 “元素原子自然历史”的基本思想为特征,地球化学 的研究范围也主要就是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分配、 集中、分散及迁移历史,对象基本是地壳中的元素原 子。
(二)现阶段地球化学的基本思想、研究 对象和研究层次
1. 地球化学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背景: • 上世纪60年代中现代板块构造学说兴起,引起了地 学界的思想革命,使之首次真正能从全球甚至太阳 系和宇宙的视野来思考研究地学问题。板块学说本 身的深入研究和论证,就涉及壳/幔相互作用、洋/陆 相互作用、地幔对流和动力学等层次的问题。此外, 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如全球变暖,也涉 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和物质 循环问题。这些问题都要求地球化学参与研究。 • 地球化学本身发展了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示踪等研究 地球深部组成和过程以及地球层圈演化的理论和方 法,也具备了参与地球及其层圈这一层次问题研究 的可能。
接上
★ 然而,洋壳俯冲这一构造(力学)运动却是由物理-
化学运动驱动的。按板块构造学说,洋壳俯冲是受: (1)由地幔对流引起的海底扩张及(2)冷的较致 密的镁铁质洋壳的下沉和拖曳驱动的。地幔对流则 是由地幔温压的不均一所致(物理因素)、后者则 与放射性元素分布不均有关(化学因素);高温低 密度流体上升、冷的高密度物质下降(物理过程), 镁铁质岩石密度大于长英质岩石(化学因素),表 明物理-化学运动驱动了构造(力学)运动,所以不 同形式的运动是相互驱动或转化的。
(一)地球物质客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地球物质客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反映的 不是个别的、具体的地球物质运动的规 律,而是概括地球物质客体整体为对象 的一般运动规律。关于地球物质运动及 寓于其中的各类基础形式运动的基本规 律的认识或观点,具有指导地球科学及 其各学科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现今有关地球化学运动基本规律的认识 或观点主要有:
三、地球化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论
在地球化学教学和书籍中很少见到有关地 球化学方法论的专门论述。这种情况非常不利 于培养学生地球化学研究的思路和能力。然而, 在许多地球化学巨匠的著作和论文中,不乏潜 藏着的闪光的思想和深刻的哲理。总结现代地 球科学和地球化学已经取得的成就及其基本思 想,可以提出以下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 想和方法论,共同学们参考和借鉴。
2.寓于地球物质运动中的化学、力学(机械)、 物理学和生物学形式的运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和相互转化的观点 (1) 观点的阐明
★板块聚会带洋壳板片向大陆之下的俯冲,主要是构 造(力学)运动,然而,随洋壳板片的下插,温压 就会不断升高(物理场变化),从而导致洋壳板片 脱水和变质(化学反应),如有远洋沉积物随洋壳 俯冲,则其中所含的生物遗体有机分子就会发生降 解作用(生物或有机化学反应)。这既可说明力学、 物理、化学和生物形式运动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 的关系,又显示了构造(力学)运动驱动了(或转 化出)物理学和化学运动。
2.现阶段地球化学的基本思想与研究对象
• 197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地球化学定位小组在“地球 化学定位”(Orientations In Geochemistry)一书中关 于地球化学的定义表述为:“地球化学是涉及地球和 太阳系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演化的的科学领域,它包括 所有对其做出贡献的学科的化学方面”,“亦即探索 地球和行星演化的全部化学就是地球化学。” • 可见地球化学这种定位已经更为接近地球化学专司研 究寓于地球物质运动中的化学形式运动的学科本质。 • 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已由化学元素及其在 地壳中的行为和迁移历史扩宽至地球及其层圈的化学 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并由地壳元素原子层次 为主 上升到地球及其层圈甚至行星和太阳系化学的层 次。
续前
• 虽然现阶段的地球化学仍需有关于元素自然化学行为 和迁移历史研究部分,但其内涵与目的已同上阶段有 所不同。其表现为:1)研究已由地壳中的元素行为和 历史扩宽到元素在各地圈中的行为及在各地圈间的循 环历史。2)除在与元素行为和迁移历史直接有关的成 矿作用和环境污染等研究方面,原来研究元素集中、 分散和迁移的思路和方法仍然有效外,现阶段元素 (更 多情况下元素组合和同位素系统组合)自然行为 和活动规律研究,只是作为一种揭示地球化学作用机 制和特征、层圈相互作用过程和层圈化学演化历史的 手段在进行,而不是作为原来意义的研究目的。3)由 于固体地球层圈之间或之内物质和能量交换及动能传 递,主要是通过岩浆、沉积、和变质等作用进行的, 因此强调这些作用化学过程、化学机制及其中元素和 同位素行为的研究,以利于地球及其层圈的化学演化 的探索。
(2)方法论意义
• 研究和解决任何地学问题均需由各种形式基础 运动或侧面进行综合分析,并应在此认识高度 上,处理好多学科研究过程中学科之间的关系。 • 对地学问题开展地球化学学科研究时,必须自 觉地以其他学科获得的客观资料、规律与成果, 约束本学科的构思。 • 应善于将地学问题剖析为地球化学学科性质的 问题来研究,以发挥地球化学科的专长和优势。
二、地球化学基本思想和任务的发展
任何学科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它的特定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它们由所要研究和解决 的问题所决定。地球化学自20世纪70年代初发 生了由发展的第一阶段向发展的第二阶段的转 变,表现为地球化学基本思想、研究对象、研 究层次和研究范围均发生了重大突变,促使地 球化学更迅猛地发展。然而,迄今在我国地学 界甚至地球化学界,还有不少人对地球化学的 基本认识还处于滞后状态,或者尚未完全跟上 新的发展形势。这不利于我国地球化学跨越式 地发展。
3.地球层圈相互作用与物质(再)循环的观点
(1)观点的阐明 地球形成初期,发生物质分异形成了地球的层圈结构 后,由于各层圈在物质组成、能量和热动力状态方面 的差异及同一层圈内组成和能量的不均一性,尤其存 在着极高温度的地核,从而使地球成了一个巨大的动 力学系统(类似热机),必然导致层圈的相互作用— —物质和能量交换及动量传递,以及层圈内的物质和 能量对流,推动着地球及其层圈的发展和演化。这种 地球动力学统系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在寓于其中的不 同形式基础运动方面表现是不同的。地球化学运动表 现为层圈间的物质交换和循环及层圈内的物质分异和 演化;力学(构造)运动表现为层圈间的动量传递与 板块的离散与会聚 ;而地球物理运动则主要表现为层 圈间和层圈内的热传导和热对流。
接上
2. 专门从事寓于地球物质运动中的某种基础形式运动的 学科 力学类:构造地质学(固体地球力学)、岩石圈动力 学(尚待建立)、大气动力学、海洋动力学等。分 别为地质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的三级学科。 化学:地球化学(地球科学的二级学科,涉及固、液、 气地球部分)。 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科学的二级学科,涉及固、 液、气地球部分)。 生物学:研究地球系统生物作用的的学科,尚未形成 独立学科,但其内容有些已含于其他学科中:如地 球化学中的生物地球化学,矿床学中的生物和有机 质成矿作用,地质和海洋中的微生物作用等。 这一类学科均为前一类学的的基础或支撑学科。
1.地球化学系统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1)地球物质客体,同任何事物一样,均以系统的方式 而存在,并在自身的内在矛盾运动中及与环境的相互 作用中而发展。这里的系统律特别强调系统(体系) 的组成、结构与状态制约着其中物质运动特性与物质 的行为,即离开特定的系统谈不上物质和运动的具体 行为与特性。 (2)规律的阐明: 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个子系统,有较 小适中的体积,在太阳系中的轨道使地表温度有利于 水的大量存在,这决定着生物圈的出现与发展,最终 导致地球以具有含自由氧的大气圈、花岗质的地壳和 发育的生命圈等而不同于其他行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