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以樱亚属植物为例
东北山樱桃[Cerasussachalinensis(Fr.Schu)Kom.]资源保护与利用
![东北山樱桃[Cerasussachalinensis(Fr.Schu)Kom.]资源保护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03ef12d176eeaeaad1f33010.png)
东n■樱桃分布地区自然地貌
东北山樱桃[Cerasussachalinensis(Fr.Schu)Kom.]资源保护 与利用
作者: 作者单位: 秦嗣军, 吕德国, 李忐霞, 刘国成, 马怀宇, 杜国栋 秦嗣军,吕德国,刘国成,马怀宇(沈阳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 北方果树育种与生理生态研究所 ,辽宁沈阳110161), 李忐霞(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杜国栋(沈阳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 北方果树育种与生理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161)
153
子发芽率高,可达90%以上,播种当年砧木苗可供芽接株率达80%以上;东北 山樱桃对土壤适应能力强,抗旱耐瘠薄,但嫁接甜樱桃后根系抗涝性明显下降, 易发生根癌病,进入盛果期后树势易早衰,植株生长势和寿命远低于野生状态。 据大连市农业中心调查,大连甜樱桃产区每年因水涝及根部病害造成的死树高达 十万株左右,而由此造成树势衰弱、低产、减产的植株则更难以计数。 由于东北山樱桃多种子繁殖,自然变异类型较多,不同的种类抗病能力差异 较大等,给甜樱桃生产应用带来许多的不便。民间育苗者和部分科研院所正通过 实生选种和杂交等方式挖掘和筛选具有综合抗性的植株或优系,不断地进行种质 创新工作。最近报道从黑山樱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系(山樱一号)表现出较强的抗 寒性【3'4】,有望应用于冷凉地区甜樱桃生产。沈阳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单 位则致力于东北山樱桃的抗性生理生态方面研究,期望利用人为干预的方式挖掘 其生物学潜力,提高嫁接后的综合抗性,目前,已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 另外,东北山樱桃及其变异类型青肤樱等,还可以用于观赏树木,城市绿化 等。北京、烟台、大连等地及日本多有应用。 4相关生理生态方面研究 目前,有关东北山樱桃的研究报道还相对较少,沈阳农业大学和山东农业大 学的部分研究者主要围绕东北山樱桃的根系抗性生理、根际效应等方面进行了相 应研究。截止目前,已完成2篇博士后出站报告,2篇博士学位论文,近10篇硕士 学位论文,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30篇。 杨凤英‘51利用瓮栽方式评价了东北山樱桃对不同盐、水分、pH值的适应性, 发现即使轻度淹水也可导致根系功能迅速下降,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保护性酶
11.0 第十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系统演化

3.种(Species) :具有一定r形态特征和
生理特性及一定r自然分布区r生物类群
陈世骧(1978):物种是繁殖单元,进 化的单元,分类的基本单元。
种各个个体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可育的后代
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 形态隔离
种与种界限明显:形态、生殖隔离
一旦产生后代,其适应性更强。
种内的某些个体之间,有差异:
植物分类的意义
程序、规律、亲缘关系 分门别类 演化关系、亲缘关系、发生和发展规律 人类衣食住行的需要 生物学科发展的需要
植物鉴别
莽 草 毒 素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
1.人为的分类方法: 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用 途,选择1或几个特点作为分类 依据
eg 瑞 典 林 奈 据 雄 蕊的有无、数目: 把 PL 界分为一雄 蕊纲、二雄蕊纲…… 等24纲
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
综合体。 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 样性等。
(4)景观多样性 (landscape diversity)
一组重复出现的、具有相互影响的 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农业 森林 城市
遗传
物种 生态 景观
遗传多样性---基础
物种多样性---基本单元 生态、景观---具体表现形式
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为人类提供合适的环境,维系着自然界 中的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 人类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珙桐 喜树 鸽子树
贵 妇 鞋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 研究植物类群的分类,探索植物亲缘关系,阐 明植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 任务:鉴别、命名、分类
广义
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基因
阿丁枫科的自然杂交、亲缘地理学与物种形成模式的开题报告

阿丁枫科的自然杂交、亲缘地理学与物种形成模式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阿丁枫属(Acer)是枫树科中最大的属,包括约120多个种和亚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其中,阿丁枫科(Acer sect. Rubra)包含了北美洲的红枫(A. rubrum)和亚洲的白花枫(A. tschonoskii),它们是阿丁枫属中的两个重要种,被广泛应用于林业和园林美化等方面。
此外,阿丁枫科还包含了一些早期分化的物种,如美洲云南枫(A. pensylvanicum)和日本唐松枫(A. japonicum),这些物种在生态、适应性和系统发育等方面有着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阿丁枫科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使得它成为植物遗传学、生态学、保育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热点研究对象。
然而,阿丁枫科中许多物种之间的分类学关系和物种形成模式还不清楚,这限制了我们对该属物种多样性和进化历史的认识。
随着分子遗传学和生物地理学的发展,许多研究表明阿丁枫科中的一些物种可能是通过自然杂交引起的,如红枫和银枫(A. saccharinum)之间的杂交产生的胡桃红枫(A. ×freemanii)。
因此,在此研究中,我们将结合分子遗传学和生物地理学等多种手段,探讨阿丁枫科中自然杂交、亲缘地理学和物种形成模式的相关问题,为全面了解该属植物的多样性与进化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 通过分析阿丁枫科物种的核DNA和线粒体DNA序列,探讨该属中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学地位,以及可能存在的自然杂交事件。
2. 基于DNA分子标记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重建阿丁枫科各物种的种内遗传多样性和种间遗传差异,并探讨其环境适应性和种群演化历史。
3. 分析阿丁枫科物种的生境适应性和生态位差异,探讨不同物种之间的物种竞争和共存机制,揭示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三、研究方法1. 核DNA和线粒体DNA序列分析:收集阿丁枫科各物种的植物标本,从中提取DNA并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利用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等手段,探讨各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物种分类学地位,并检测可能存在的自然杂交事件。
2010种子植物分类鉴定原理

分类单位
阶层系统 植物界共有22个分类等级,每种植物必须被安排在这 样一个阶层系统中,并且只占一个位置。
界 植物界 门 种子植物门 亚门 被子植物亚门 纲 百合纲 亚纲 鸭子草亚纲 目 莎草目 亚目 科 禾本科 Poaceae 亚科 早熟禾亚科 族 小麦族 亚族 属 大麦属 m 亚属 组 亚组 系 亚系 种 大麦 Hordeum vulgare 亚种 变种 青稞 Hordeum vulgare var.nudum 亚变种 变型 亚变型
2.现代物种的概念 现代物种的概念
林奈和达尔文的物种概念是个体概念──物种是一群相似的个体。20世 纪30、40年代,随着新系统学的发展强调了群体概念。物种不是毫不相干 的个体而是以个体集合为大大小小的种群单元而存在的。物种是“种群” 集团,种群是种内的繁殖单元。分类学上当前流行的物种定义就是以种群 为单元的E. 迈尔定义:“物种是由自然种群所组成的集团,种群之间可互 变而繁殖(实际的或潜在的)而与其他这样的集团在生殖上是隔离的”。该 定义沿用了生殖隔离的标准, 它所突出的是群体概念。生殖隔离作为标准 只适用于有性物种不适用于无性物种和化石物种。对于无性和化石物种, 一般是从特征的间断程度,以判断种类划分。一个比较笼统的定义“物种 是生命系统线上的基本间断”可以适用于一切物种。
植物的命名及相关知识: 植物的命名及相关知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双名法 1个种的完整的学名必须符合双名命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简 称双名法。 举例 (1) Panax ginseng C. A. Mey 人参 (2) 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 ‘Sieboldii’千头柏,侧柏的栽培变 种 (3) Photinia davidsoniae Rehd. et Wils. 椤木石楠,两名学者联合发表 新种 (4) Ficus chartacea Wallich ex King var. torulosa Wallich ex King 无柄 纸叶榕 (5) Rhododendron sp. 杜鹃花属某一种 (5) Rhododendron spp. 杜鹃花属某些种
7 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Multiflorae Rosa multiflora Thunb.
Rosa multiflora Thunb. var. cathayensis Rehd. et Wils.
包括了世界161科,58000余种植物(单子叶植物部分未完成),他的分类系统对20世纪的一些系统有很大的影响。A. P. 德堪多在他的《植
物学基本原理》(1813年)一书中,首次引入“分类学”(taxonomy)这个术语。19世纪欧洲帝国向外扩张的时候.这些国家的植物学家们
的工作重点也转向世界各地,为他们的殖民地和属地编写植物志,这大约用了150-200年时间。英国植物学家全力倾注于编写英帝国植
的社会条件及物质基础。近代植物分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首先在欧洲开端于16世纪的本草学,从那时起,西方的植物学家开始了采
集大量标本和细心地描述他们国家的植物,出现了编写地方核物志和撰写植物书的热潮、如鲍汉(G. Bauhin)的《植物界纵览》(Pinax
Theatri Botanici,1623年)首先创建了双名法概念。雷(J. Ray)的《植物新方法》(Methodus Ptantarum Nova,1682年),在1703年第二版中
植物后,需要扩大研究范围,才有助于搞清楚自然界植物的分布规律,同时也是帝国主义掠夺殖民地植物资源的客观需要。其后果:一
方面使这些殖民地国家失去了部分植物资源,也为这些国家的植物学家后来研究他们本国的植物带来了很大困难,因为大量的标本及文
献资料,特别是模式标本都保存在国外;另一方面,近代植物学与植物分类学,也随之逐渐传入到这些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并为研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一、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我国现代植物区系的形成和特点是在特定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自然历史条件综合作用下,和植物界本身发展演化的结果。
其特征主要可归纳以下五方面。
1.植物种类丰富据统计,我国现有维管束植物有353科,3184属,27150种,在世界植物区系中占重要地位(表7-1)。
按我国植物区系所包含种的数目,与世界植物区系丰富的国家相比较,仅次于马来西亚(约4.5万种)和巴西(约4万种),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植物种类丰富,还表现在一些大科,特大科含有大量种类。
世界种子植物中4个含万种或万种以上的特大科,在我国都含千种以上,即兰科1040种、菊科2170种、豆科1080种、禾本科1160种。
另外还有50个大科,在我国各含有100—1000种,如蔷薇科(912种)、唇形科(793种),杜鹃花科(792种),毛茛科(687种);玄参科(687种)等。
这54个科我国共含有19700多种,约占全国种子植物种数的80%,广布全国,是我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2.起源古老根据古地理研究,我国白垩纪至第三纪时期,大部地区气候暖热。
第四纪冰期,也仅受到寒冷气候影响或一些地方受到山地冰川影响。
由于我国地处中低纬度,加之地形复杂,便成为许多古老植物的避难所或新生孤立类群的发源地。
因此,我国具有许多古老的孑遗植物及系统演化上原始或孤立的科属。
我国现有种子植物2980属中,单型属(只含1种)422属、少型属(含2—6种)713属,合计占全国属数的38%。
我国特有的190多属中,单型属和少数型属的比例更高达97%。
只含1属1种的科也有16个之多。
这些种类多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或更古老的成分。
如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等号称活化石。
此外还有银杉(Cathaya argyrophylia)、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白豆杉(Pseudotaxuschienii)、柳杉(Cryptomeria,2种)、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台湾杉(Taiwania,2种)等古老的裸子植物,以及被子植物中钟萼树(Brctuhneidera,1-2种)、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钱槭(Dipteronia2种)、杜仲(Eucommia ulmoides)、马尾树(Rhoiptelea chiliantha)、水青树(Tetracentron siense),等等。
地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教务处制表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日一、论文说明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所有定制的文档均享受免费论文修改服务,具体价格信息联系,同时也提供对应的论文答辩辅导.二、论文参考题目地理学硕士毕业论文中学地理空间观教育研究《荆州万城堤图说》地理学辩考语境主义编史方法论中的中国地理学史清代内蒙古地区的汉人移民史研究行为地理学视角的小城镇集聚力研究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的改进研究及其应用金融地理学视角下西北五省区金融创新能力研究基于文化地理学的历史村镇保护开发策略研究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出版研究(1958—2009)《总统先生》的文学地理学解读中国海蟹守螺科Cerithiidae的系统分类和动物地理学研究锡林郭勒盟察哈尔口语语言地理学研究地理学视角下西宁东关回族社区转型研究基于叶绿体DNAtrnL-FB序列研究天然红松的分子系统地理学明代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银杏(Ginkgo biloba)叶绿体DNA系统地理学研究基于自然地理学下的豫西地区窑洞民居研究石蒜属(Lycoris)种间系统发育关系及石蒜(L。
radiata)的亲缘地理学研究基于金融地理学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黄山松的谱系生物地理学研究秦岭地区蠋步甲(Dolichus halensis)谱系地理学及群体遗传结构初步研究东亚草木菝葜的物种分化和亲缘地理学研究汉江上游地区小稻蝗的谱系地理学研究秦岭地区隆肛蛙谱系地理学及群体遗传结构初步研究从气象地理学角度探讨中医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的科学内涵李属樱亚属植物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武夷山脉Potamidae和Parathelphusidae淡水蟹类的动物地理学意义基于叶绿体DNA非编码序列的天然红松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狼的分子系统地理学及保护遗传学研究金钱槭属植物谱系地理学研究中国岩羊分子系统地理学初探从《自然史》看古希腊罗马的地理学秦岭地区蜜蜂科昆虫生物地理学研究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拓展模型:比较优势与工业集聚的理论与实证从民族地理学视域下看《徐霞客游记》我国竞技体育项目的地理学特征解析日治时期(1895—1945)的“岛都”台北意象:一个人文地理学取向的研究京津冀地区汉代墓葬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演化视角下的地理环境引导论秦岭山区蝎蛉科昆虫生物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地理学的一般方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改革开放后山区农村人口跨境迁移的地理学分析:基于福建省明溪县沙溪村的调查李旭旦与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基于微卫星标记的秦岭地区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 Mayr)分子生物地理学研究元代历史地理学研究紧张与亲密:环境史与历史地理学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翻译地理学视角下的旅游文本汉英翻译探析山蜡梅复合种亲缘地理学初步研究四川绵阳地区方言音系实验语音学分析及方言地理学研究流动的歌声福建省信息产业人才空间分布与开发研究布罗代尔长时段理论观照下的阿提卡基于Agt1序列及nSSR的黄精叶钩吻属亲缘地理学研究满族先民海洋文化的历史记忆大眼华鳊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地理学研究西部城市金融辐射力实证研究与多层级金融增长极的构建湖南省茶叶生产与对外贸易的地理学分析巴山松与油松的谱系地理学及其物种形成研究我国斑翅山鹑遗传多样性与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新经济地理学视域下的中印纺织服装业发展研究基于Web的实验经济地理学平台开发与探讨旅游地理学教学的人文素养培育研究中国文学地理学论著的数理统计与分析宜昌市猇亭区犯罪问题的地理学防控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的我国边境线城市形态研究启发式教学在本科旅游地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考据时风下的征实地理学家《会展地理学》课程内容体系研究2000~2012年中国大陆历史地理学研究之发展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老工业区的创意转型路径研究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GIS的实践与探索地理学视野下的武汉城市形象演变研究媒介地理学视域下的中国舆论监督研究基于Internet的人文地理学信息资源及其利用研究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的楚雄城市特色景观风貌研究地理学困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与激发策略研究天津FDI空间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消费性服务产业空间结构研究消费模式和空间集聚—基于Swarm的仿真研究《绿山墙的安妮》的文学地理学解读人文地理学视野下的乡土聚落研究地理学视角下的国家与西南边疆新疆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研究襄樊南漳地区传统民居的人文地理学研究基于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八年级地理学案设计地缘东方的“异托邦"基于北斗和GIS的地理学野外实习服务平台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中国地区差距媒介地理学视角下的手机传播研究中国及东北亚地区林蛙分子系统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跨国企业选址影响因素研究历史地理学知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人文地理学课程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日本FDI在华空间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河源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媒介地理学视阈下的《星暹日报》研究明清时期西方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金融地理学视角下贵州省银行业区域发展差异研究体育地理学视域下地理环境对民族传统体育影响的研究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明清苏州村落的景观要素及其变迁过度聚集是否可能抑制经济增长晋城市城区刑事案件犯罪地理学分析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研究改进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及其在甲醇合成转化率软测量的应用东亚岛屿特有濒危植物舟山新木姜子(Neoltisea sericea)的亲缘地理学研究基于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的输电网规划鞍山市高中文科区域地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研究杨慎与西南地区地理学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从文化后现代主义到地理学后现代主义的转变千岛湖岛屿特征对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保护研究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潮安县传统民居研究彼得·阿克诺德的伦敦:不正义空间基于WebGIS的野外实习教学辅助系统研究我国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西北太平洋边缘海厚蟹属的物种界定与历史地理学三种云杉的谱系地理与物种界定零售商业区位理论及其对零售业选址的指导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论《广志绎》的人文地理学贡献金融地理学视角下东北区域金融创新能力研究基于金融地理理论的区域金融中心研究孟德斯鸠地理学说的法哲学意义初探福州市盗窃犯罪空间分析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区域经济集聚研究高中地理学案编制的改进策略研究关于中学生心理地图建构的研究解非线性双层规划的算法研究乌珠穆沁土话语言地理研究媒介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城市媒体中国大陆黑斑侧褶蛙种群的线粒体DNA分岐与建群历史:上新世隔离事件与独立的避难所扩张全球合作减排行为的计算机人文地理学实验北京历史街区建筑环境色彩定性分析与评价秦巴山区小稻蝗种群分化研究明代词人地域分布研究人教版《地理1》学习障碍研究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地区工资差距研究基于行为地理学的城市交通规划初探区域产业集聚与转移的影响因子的实证研究阔亦田之战若干问题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距分析考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配电网多目标规划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研究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研究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环渤海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北京传统街区环境色彩设计研究出口开放与市场潜能对我国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
我国鸢尾属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24卷8期草 业 科 学21 Vol124,No18PRA TACUL TU RAL SCIENCE8/2007我国鸢尾属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牟少华1,2,郄光发2,彭镇华2,孙振元2,殷继艳2(1.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国家林业局竹藤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北京100102;2.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所,北京100091)摘要:对我国鸢尾属I ris植物的地理分布、种质资源保存状况及园林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4个主要方向:加强鸢尾属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工作;积极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种质创新;开展综合评价研究,开发利用优良种类。
关键词:鸢尾属;种质资源;收集;应用中图分类号:S682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0629(2007)0820021204 鸢尾属I ris是鸢尾科宿根草本植物,其品种繁多,适应性强,是绿化、美化、香化城市,装饰花坛、花径、花带、路旁及草坪的优良材料,在园林中有多种应用形式。
我国具有丰富的鸢尾属植物种质资源,约有60个种、13个变种及5个变型[1]。
但是,我国鸢尾属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种类较少,许多研究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
为此通过对我国鸢尾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现状的分析,以期为今后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和参考。
1 鸢尾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布世界鸢尾属植物集中分布在北温带,其中我国是一个主要分布区。
我国60种鸢尾可归属为6个亚属:无附属物亚属sub.L i m ni ris(30种)、琴瓣鸢尾亚属sub.X y ri dion(1种)、尼泊尔鸢尾亚属sub.N ep alensis(3种)、野鸢尾亚属sub.Par2 ant hopsis(2种)、鸡冠状附属物亚属sub.Cros2 si ris(9种)和须毛状附属物亚属sub.I ris(15种),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及东北地区[1,2]。
2 鸢尾属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研究2.1鸢尾属植物的调查与种质收集 虽然我国鸢尾属植物种类繁多,但有些种类因环境的人为改变而面临绝种的境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以樱亚属植物为例1.植物分子亲缘地理学的概况植物亲缘地理学(Phylogeography)是A vise等提出的有关历史性植物地理学观念,是研究物种及种内居群形成现有分布格局的历史原因和演化过程的一门学科,着重于对过往历史重建、探讨物种演化关系与地质事件之间的相关性并推测物种传播路径等问题(A vise,1987)。
作为植物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亲缘地理学已不局限于解释现有种群的分布状况,而是进一步探究其分布的起因,阐述其进化历程,分析区域类群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发展变化,从而重建生物区系的历史。
1.1植物分子亲缘地理学的产生传统植物地理学主要研究生物随时间变化形成的空间分布式样,并解释这种分布式样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历史植物地理学和生态植物地理学两部分内容。
历史植物地理学处理大范围尺度、跨越百万年的进化过程,生态植物地理学处理短时间内、小空间范围的生态过程,两者之间的时间界限是更新世冰期及其产生的效应。
植物地理学强调高分类阶元的地理分布模式,相对地,亲缘地理学的研究则偏重于近缘物种或种内居群间的研究(王静,2001)。
在不同时代的地层中遗留下来的植物化石和孢粉,是我们对第四纪不同时期植被迁移模式进行研究的有力证据(邓德山,2002)。
然而,能够说明问题的孢粉和化石资料较少,不能对物种及整个植物区系的植物地理历史做出正确、完整的解释,因此需要用其它类型的证据和方法去更准确、客观地研究生物冰期避难所及其在冰期后的迁居路线。
随着植物亲缘地理学研究方法上的拓展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渗透,出现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一植物分子亲缘地理学。
植物分子亲缘地理学主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种内的系统地理格局的形成机制,它融入了分子遗传学、种群遗传学、系统发育学、统计学、行为学、古地理学和历史生物地理学等学科的精髓,将种内水平上的微进化和种及种上水平的大进化有机结合起来(Brown,1974)。
植物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探讨居群分化的历史,研究导致居群现有分布格局形成的历史原因,系统发育关系以及现有分布特征,同时结合种群的地理分布状况发现、验证与其相关的地质历史事件、追溯和解释种群的进化历程(A vise,1987)1.2植物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进展DNA分子标记是基于DNA分子多态性而建立起来的标记形式。
分子标记方法可有效地确定种的地理起源、分类特征及分布历史,有助于了解种的遗传变异来源以及环境对遗传变异的影响,了解种群的起源和发展。
DNA分子标记在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常用的DNA标记形式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扩增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DNA简单重复序列、可变数串连重复序列以及单核核苷酸多态性等。
植物分子亲缘地理学领域的研究主要是依赖于较保守的具单亲遗传、低突变率和无重组的细胞质基因组进行的。
植物的叶绿体DNA(cpDNA)都是以共价、闭合、环状的双链形式存在的,大小一般在120-160kb之间。
CpDNA在遗传上为单亲遗传,裸子植物为父系遗传,大多数被子植物为母系遗传(有些为双亲遗传);在有性繁殖时不发生重组和交换等特点,使第四纪冰期对生物遗传结构的影响得以保留下来,因此特别适合于冰期避难所和冰期后迁移路线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cpDNA通用引物的发展,尤其是植物基因组非编码区引物的发展(Schaal et a1.,1998),使得基于cpDNA对于植物亲缘地理学的研究在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
cpDNA对于来自低或无重组的随机漂变的效应较敏感,其地理变异不受选择因素而改变,且比古植物学研究能反映出更多的信息,如种群冰期的起源等(段昌群,2006)。
国外有关植物分子亲缘地理学的研究报道比较多。
King和Ferris调查了遍布欧洲的101个欧洲桤木种群,用9对叶绿体DNA通用引物发现13个叶绿体单倍体类型,他们推测欧洲北部的大部分欧洲桤木种群是从喀尔巴阡山脉这个冰期避难所迁移形成的(King.1998)。
Abbott等对北极地区的紫虎耳草90个居群548个个体的叶绿体DNA进行分析,结果得到14种叶绿体DNA单倍型,单倍型的分布模式说明紫虎耳草的冰期避难所位于白令地区西部,冰期结束后从避难所向东、西两个方向重新扩散,直至分布于整个北极地(Abbott et a1.,2000)。
我国关于植物分子亲缘地理学的研究在近几年才有所涉及。
苏应娟等以海南和广东的9个黑桫椤种群为材料,通过分析叶绿体DNA非编码区序列数据,共鉴定出15个单倍型,结果表明黑桫椤的系统发育地理式样具星状特征,提示种群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扩张,扩张后的种群还未能获得足够时间去建立更加复杂的结构(苏应娟等,2004)。
张茜等通过对祁连圆柏所有居群叶绿体DNA序列变异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树种在冰期可能在青藏高原边缘存在多个避难所,瓶颈效应造成了不同单倍型在边缘居群中高频率的随机固定,而高原台面上经历了一次共同的回迁和随后的奠基者效应,从而使现代间断分布的居群拥有共同的单倍型(张茜等,2005)。
颜海飞等利用叶绿体DNA的序列对鄂报春的种内亲缘地理学变异进行了分析,获得的20个单倍型有一定的地理分布结构,并由此推测东部分支中现存的单倍型由冰期时气候变冷导致鄂报春快速迁移而形成,云南、四川分支中的单倍型可能是在各自的避难所中得以保存(颜海飞等,2005)。
2 樱亚属植物研究概况樱亚属(Subgenus cerasus)隶属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目前全世界樱亚属植物有数百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和地带,亚洲、欧洲至北美洲均有记录。
主要种类分布在我国西部和西南部以及日本和朝鲜(俞德浚,1986)。
我国现知樱亚属植物以西南各山区种类最为丰富,该属植物多为果木或观赏花木,是一类珍贵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资源植物(许克福等,2004)。
目前对樱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类、新种发现、资源研究、品种鉴定上,也有少数系统发育和杂交选育方面的研究报道。
2.1樱亚属植物分类学研究樱亚属植物种类多,分布地广,形态变异幅度大,给分类带来较大困难。
有的学者支持将核果类果树合并为李属,属下再划分为不同的亚属或组;另一部分学者则支持小属分类,把核果类果树分为不同的属。
樱亚属植物不同种之间腺体的着生位置、形状以及大小相差悬殊,而同种植物的腺体则具有相对稳定性,可在分类运用中起较大的参考作用(王贤荣,1997);有的学者还认为植物的种子是指物体保守性较强的器官,其形态性状和解剖结构一般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形态结构的改变,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因此种皮的外部形态、构造、种皮厚度、各层次的形态和厚度以及胚乳组织细胞多少和厚度在分类学上有一定意义(初庆刚等,1994)。
2.2樱亚属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樱亚属植物在种间和种内存在不亲和性,其具体的识别机理及反应过程是当前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张一婧,2007)。
在樱亚属的亲缘关系研究中,存在很大争议,传统的分类基本是根据形态特征来划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使人们从DNA水平对核果类果树亲缘关系的研究成为可能。
程中平利用RAPD技术研究核果类植物的系统发育,结果支持将其分为不同的属,即桃属、李属、樱属和杏属,(程中平,2003)。
陈晓流等利用14个RAPD引物对14个甜樱桃品种和中国樱桃的1个品种进行分析,认为中国樱桃和甜樱桃的遗传距离较远(陈晓流等,2004)。
蔡宇良等用46个RAPD引物对15个樱桃品种的基因组分析,认为甜樱桃品种之间存在着较高的遗传一致度,遗传距离相对较低(蔡宇良等,2006)。
国外对樱亚属植物研究较多,Mohanty、Panda等人就曾用叶绿体DNA对甜樱桃、酸樱桃的栽培种和野生居群作过详尽分析(Mohanty et a1.,2001;Panda et a1.,2003。
对樱亚属系统发育和系统地理学及亲缘地理学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尚不多见。
本文简介了樱亚属植物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以便从不同角度揭示樱亚属植物现今分布格局的历史成因,为探讨樱亚属植物的起源、冰期后的迁移路线和扩散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根据樱亚属植物的居群遗传学特性,为该亚属植物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3 樱亚属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3.1物种和居群水平的遗传分化樱亚属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 ST达到0.9852,并且居群问的基因流也十分有限,表明居群间具有较大程度的遗传分化。
各居群内的遗传变异仅为1.97%,而种内居群间以及种间的变异分别为12.03%和86%。
各居群间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的Mantel检验结果表明居群间的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之间相关性不显(李苗苗,2009)。
3.2樱亚属植物的遗传结构居群的遗传结构可以反映该物种的进化历史、突变、重组、遗传漂变、繁育系统、基因流以及自然选择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Slatkin,1987;Schaal et a1.,1998)。
樱亚属植物种间以及自然居群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种内居群间遗传变异较低,并且反映出居群间的基因流也相对较低。
种间高水平的遗传分化表明樱亚属各种间已产生了明显的分化,推测第四纪冰期可能对该亚属物种的形成和扩散起了重要作用。
影响居群间遗传结构的因素很多,如繁育系统、分布范围、花粉和种子传播机制以及遗传漂变等。
樱亚属遗传结构的形成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叶绿体基因是单亲遗传,容易受遗传漂变,瓶颈效应以及奠基者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由此得出的数据可能会高于核基因所得到的数据(Cruzan,2000);2)樱亚属植物自然居群存在高度的斑块状分布并且个体在群落中零星分布,数量较少。
居群遗传学的理论认为,当生境片段化以及居群内个体数较少时,由遗传漂变引起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会增强(Templeton et a1.,1990),尽管樱亚属分布比较广泛,但由于地理隔离以及人为活动使其生境片段化和异质化以致于居群内个体数急剧减少。
异质化的生境可能进而导致生活在不同生境的居群在进化过程中固定了不同的等位基因以适应特殊的环境;3)植物居群间的基因流是借助于花粉、种子、孢子、植株个体以及其他携带遗传物质的物体为媒介进行的(李海生,2004)。
樱亚属植物主要靠飞行能力弱的昆虫传粉,而居群间的地理距离普遍较大,并且后者常常导致不同居群的开花物候期也不同,这就阻碍了居群间的基因交流。
另外,樱亚属植物种子较大,主要依靠动物传播,因此动物的活动范围制约其种子流;4)有研究表明居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时,遗传漂变在居群遗传结构中起重要作用。
Mantel检验结果表明遗传漂变在樱亚属植物的遗传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3.3樱亚属植物的分子亲缘地理学我国现在的植物地理分布格局在更新世逐渐形成,此时第四纪冰期发展到盛期,气候波动对植物地理分布起到了重要作用(Comes,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