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 1835-CBL结合Seminar教学法在口腔正畸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口腔正畸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口腔正畸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口腔正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培养学生对口腔正畸治疗过程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口腔正畸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 口腔正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口腔正畸治疗的基本流程。
教学难点:1. 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如何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矫治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口腔正畸相关书籍、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3. 矫治模型、牙套、牙线等教学道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图片展示牙齿不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口腔正畸?口腔正畸有什么作用?二、教学内容1. 口腔正畸的基本概念- 解释口腔正畸的定义、发展历程。
- 强调口腔正畸的目的:改善牙齿排列不齐、调整上下牙弓牙合关系,恢复牙、颌与颅面关系的协调。
2. 口腔正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列举口腔正畸的适应症,如牙齿拥挤、牙齿间隙、牙齿不齐等。
- 说明口腔正畸的禁忌症,如牙周病、严重的牙齿缺失、牙齿松动等。
三、案例分析1. 展示实际病例,分析患者情况,讲解治疗方案。
2. 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病例提出自己的治疗建议。
四、总结1. 强调口腔正畸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口腔正畸治疗的基本流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口腔正畸基础知识。
2. 提问:口腔正畸治疗的基本流程是怎样的?二、教学内容1. 口腔正畸治疗的基本流程- 介绍口腔正畸治疗的诊断、设计、实施、维持等阶段。
- 强调每个阶段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讲解口腔正畸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牙套不适、牙齿疼痛等。
- 指导学生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矫治模型制作、牙套佩戴等实践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口腔正畸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口腔正畸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口腔正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熟悉口腔正畸的治疗流程和常用方法。
4.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教学重点:1. 口腔正畸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口腔正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口腔正畸的治疗流程和常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处理。
2. 如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2. 实验室口腔模型、正畸器械等实验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引出口腔正畸的相关内容。
2. 提问:什么是口腔正畸?口腔正畸的意义是什么?二、讲解1. 口腔正畸的基本概念:矫正牙齿的排列不齐、矫正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以及牙、颌与颅面关系的不协调。
2. 口腔正畸的意义:改善咬合功能、提高口腔健康、增强面部美观。
三、讲解口腔正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牙齿排列不齐、咬合不良、牙齿缺失、牙齿拥挤等。
2. 禁忌症:牙周病、牙齿严重松动、严重口腔感染等。
四、讲解口腔正畸的治疗流程和常用方法1. 初诊:了解病史、口腔检查、拍摄X光片等。
2.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矫治器和方法。
3. 矫治过程:定期复诊、调整矫治器、观察治疗效果。
4. 矫治结束: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复查。
五、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2. 教师点评、总结。
第二课时一、实验操作1. 实验目的:掌握口腔正畸器械的使用方法。
2. 实验内容:正畸器械的识别、清洁、保养及使用方法。
3. 实验步骤:学生分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介绍:介绍一个典型的口腔正畸病例,包括病史、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
2. 学生讨论:分析病例,讨论治疗方案是否合理,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口腔矫正教学讲课教案模板

口腔矫正教学讲课教案模板教案标题:口腔矫正教学讲课教案模板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针对口腔矫正领域的讲课教案模板。
通过本教案,教师能够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口腔矫正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并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口腔矫正的基本概念和技术;2. 掌握口腔矫正的步骤和方法;3. 能够分析和解决常见的口腔矫正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1. 口腔矫正的概念和意义;2. 口腔矫正的基本步骤和技术;3. 常用的口腔矫正器材和器械;4. 常见的口腔矫正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提出口腔矫正的概念并解释其意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口腔矫正的基本步骤和技术,包括牙齿移动、牙槽骨的改造等;2. 分析和解释常用的口腔矫正器材和器械,如矫正托、矫正弓丝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至两个常见的口腔矫正问题案例;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的矫正需求和解决方法;3. 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四、实践操作(25分钟)1. 在教室里设置一小组实践操作区域;2. 将学生分为小组,指导他们模拟使用口腔矫正器材和器械的操作;3. 实践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答疑。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口腔矫正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技术;2. 展望口腔矫正领域的发展前景。
教学方法:1. 情境引导法:通过提供案例和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其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2.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为小组,在实践操作中相互合作、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工具:1. 幻灯片或白板;2. 口腔矫正器材和器械模型;3. 实践操作区域。
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的成果;2. 实践操作的操作技能和效果;3. 学生自主撰写的口腔矫正案例分析报告。
教学资源:1. 口腔矫正相关的书籍和期刊;2. 网上开放资源如视频、实践案例分析等。
Seminar教学法在医学继续教育课医疗纠纷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Seminar教学法在医学继续教育课医疗纠纷案例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 Seminar教学法目前的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传统的“教授——同意”单向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存在必然不足。
它过于注重细节,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手腕。
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模式相对掉队,理论知识过于理想化,学员们对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常常无从下手,与创新能力培育的要求相脱节。
这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人材培育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中,课程是孤立起来学习的,不能综合运用。
事实上课程之间是有着内在的联系。
当前的人材培育应该通过必然的教学手腕,来组织系统化教学,成立课与课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医学继续教育形成一个整体。
医疗纠纷案例涉及医学各科知识和法律知识,利用医疗纠纷案例Seminar(意译讨论课)教学法[1],使来自各医疗机构的学员更好地把握和运用上述知识,培育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育出医德高、医术强、高质量的医学人材,减少和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1 Seminar教学法的模式1737年,德国闻名学者格斯纳(. GESNER)在德国哥延根大学开办哲学Seminar,从而把Seminar引入到大学中。
近代德国大学的Seminar对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希腊、荷兰、比利时、俄国、丹麦等国都产生了必然的阻碍,慢慢成为普遍采纳的教学形式之一。
Seminar被以为是西方教育的精华,是目前欧美大学的一种主流教学方式[2]。
最近几年来,随着教育制度不断的改革,国内学者也开始注重Seminar教学方式的引入。
这种方式受一些研究型大学青睐,如中国科技大学就对这种方式十分推崇,也得出一些相关方面的体会。
国内相关研究要紧集中以下几点:注重引入Seminar这种教学方式西方发达国家的体会与做法;对Seminar教学方式进行实际操作训练,选择典型课程进行实验;不同专业Seminar教学方式与模式进行讨论。
Seminar是学员为研究某一问题而与教师、专家一起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途径。
【课题申报】儿童口腔健康的牙齿矫正

儿童口腔健康的牙齿矫正《儿童口腔健康的牙齿矫正》课题申报一、课题背景与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口腔健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重要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美的要求不断增加,儿童牙齿矫正的需求也日益提高。
然而,在中国,目前对于儿童口腔健康的牙齿矫正的认知和实施还较为欠缺,导致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牙齿畸形和口腔健康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需要对儿童口腔健康的牙齿矫正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课题旨在探讨儿童口腔健康的牙齿矫正问题,重点研究牙齿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提出一套适合中国儿童的科学、有效的牙齿矫正方案。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为中国的儿童口腔健康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减少儿童口腔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提升儿童生活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1. 研究目标:(1)分析中国儿童口腔健康现状,探究牙齿矫正需求及潜在问题;(2)研究中国儿童牙齿畸形的类型、原因及发展规律;(3)探索适合中国儿童的牙齿矫正方案,提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4)评估儿童进行牙齿矫正的影响因素及成效。
2. 研究内容:(1)中国儿童口腔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2)儿童牙齿畸形的类型、原因及发展规律研究;(3)适合中国儿童的牙齿矫正方案研究;(4)儿童牙齿矫正的影响因素及成效评估。
三、研究方法1. 数据收集:(1)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儿童口腔健康的相关数据,包括儿童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牙齿状况等;(2)收集中国儿童牙齿畸形的临床案例,分析畸形类型、原因及发展规律。
2. 实验研究:(1)在矫正治疗过程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牙齿矫正方案的实验研究,并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2)通过对矫正患者进行追踪观察,评估牙齿矫正的影响因素及成效。
3. 数据分析:(1)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对儿童牙齿健康的影响;(2)对实验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矫正方案的效果。
Seminar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Seminar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随着口腔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何提高口腔医学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课堂讲授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而Seminar教学模式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方式。
本文将探讨Seminar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 Seminar教学模式概述Seminar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小组讨论和研究为主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充当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学生们在小组里进行主题研究讨论,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和效果。
1. 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研究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操作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这一需求,而Seminar教学模式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小组讨论和研究中,学生们需要自己去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操作和科研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培养创新思维口腔医学领域需要有不断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Seminar教学模式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良好途径。
在小组讨论和研究中,学生需要针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样就促进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3.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 优势a.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b.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c.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2. 不足a. 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组织和指导,对教师的要求较高;b. 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参与程度不同,导致学习效果的不稳定;c.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研究中可能存在脱群现象,影响整体的学习效果。
Seminar教学法在口腔正畸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培养 中扮 演着极 为重要 的角 色。因此 , 探 索科学 、 高 效和 规 范 的 口腔 正畸研究 生培养模式有着现 实的必要性 。基 于此 , 文章 拟对 S e m i n r 教 学法 在正畸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中的应 a 用进行初 步探 讨 。
S e mi n a r 教学 的重 点在于讨论 , 而 充分 的准备是 S e m i n r a
教 学 的基 础 。在 每 学 期 开 课 前 对 学 生 进 行 问 卷 调 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根 据 正
畸学教学大纲并参 考学 生感兴 趣 的题 目确定 讨论 专题。每 个讨论专题可分 2 - 3次课 程完 成 , 主要 包括 以下几 个 系列 : 颅颌面部生长发育及治疗时机 的选择 , 明确诊 断及 治疗方案 的制定 , 生物力学机制 在临床 中的应用 , 不 同矫治技 术的应 用, 正畸治疗效果评估 及其长 期稳 定性 , 正畸 风险 及多学科 的联 合治疗 等。S e m i n r 以傅 民魁教授 主编 《口腔正 畸专科 a 教程》 及 Wi l l i a m R. P r o f i f t 教 授 主编 的 《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O r t h o - d o n t i e s > > ( 第 四版 ) 为主要 的参考 书 目。结合 教师的研究专 长 和兴 趣 , 不 同专题 由不同教 师负 责指导 , 每个 专题 附有指 导 老师推荐 的经典参 考文 献 , 要求学 生查 阅通读 全文 , 准备 好
职业教育 的双 重 目标 。换 言 之 , 就 是通 过 3年 的研 究 生教
育, 帮助学生完成从 学生 到 医生 的转 变 J 。然 而 , 目前我 国 口腔正畸研究生的培 养过 程 中存 在一 些问题 , 首先, 专业 型
CBL与Seminar相结合教学模式在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CBL与Seminar相结合教学模式在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杨静文;宋光泰【摘要】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实习是口腔医学生从课堂的理论知识学习到独立进行临床诊疗操作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今后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儿童口腔医生十分关键,也将很大程度决定其临床水准和执业习惯.文章将基于案例教学法联合Seminar如何应用于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实习期教育做一探讨,旨在培养出高质量的儿童口腔科医生,以适应社会需求.【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32)009【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CBL教学法;Seminar教学法;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实习【作者】杨静文;宋光泰【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湖北武汉 430079;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湖北武汉 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是以临床中的实际病例为中心,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和巩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1]。
研讨会式学习(Seminar)指专门针对某主题在集中场地进行研究或讨论交流的学习,旨在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的和有深度的学习体验[2-3]。
Seminar教学法鼓励学生不但要积极接受知识,更要善于探索和创造知识,能充分培养学生快速获取知识、良好的沟通及学术交流的能力[2-3]。
本研究将CBL与Seminar教学法相结合,将其如何应用于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实习教学进行了初步的设计,为今后教学过程中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及教育模式,培养出医、教、研兼备的优秀儿童口腔科医生奠定基础。
1 CBL与Seminar相结合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实习教学的目的儿童口腔医学作为口腔医学中正在飞速发展的特色临床学科,需要综合运用牙体牙髓病学、口腔修复学、颌面外科学、口腔预防医学、麻醉科学等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并以实践操作为主导和特色[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BL结合Seminar教学法在口腔正畸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1. 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 问题的提出
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健康需要的高素质口腔医学专门人才。
传统的LBL (learn-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在自我表达、倾听和肯定他人意见、解决问题冲突等方面有些显得力不从心,缺乏必要的策略和技能。
这就要求医学院校为学生提供合作性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口腔正畸学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我国目前的教学大多采用“填鸭式”强制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递,忽视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学生不善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走上工作岗位后面临错综复杂的临床病情往往无所适从,手足无措,很难开展创造性的工作。
因此,口腔正畸学有必要改变原有的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引入新的教学方法。
1.2 课题的界定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的特点是以案例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责任,并通过事先准备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Seminar教学法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学生为探究某一问题和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是一种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专题的认识。
简单的说就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学不只是简单地授课,还应与学生交流,进行引导,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结合学科发展和市场人才的需求,教师改变原有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CBL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学院所倡导,当时采取的是一种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
Seminar教学法是18世纪在德国大学中开始使用,后广泛流行于欧美大学课堂中流行的一种教学或学术交流方式,是学生为研究某一问题而与教师、专家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路径,能够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学理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改变传统的“传授-接受”单向教学模式,真正促进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相长”。
目前,CBL和Seminar教学法均与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教学方式而被国外大学广泛采用,近年来,CBL和Seminar教学法也在我国开始应用,但将两者结合起来应用于口腔正畸教学的报导较少。
1.4 评选意义与研究价值
(1)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学生在两种教学法的结合应用中自己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促使学生把口腔正畸学的理论、概念和原则通过综合分析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临床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两种教学法的结合应用中,学生是教学的主角,真正摆脱了传统教学中被动的地位,有效提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效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CBL及Seminar教学法中的讨论环节,每位学生均有发言的机会,多次案例讨论,学生可逐渐克服紧张情绪,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有效促使授课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师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做到融会贯通。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2.1 课题理论依据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现在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教学中。
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Seminar教学法是一种研讨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提出的“培养高等综合型人才”的要求。
2.2 研究目标
本研究拟通过CBL结合Seminar教学法改变原有的传统注入式教学,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临床病例的综合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促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互致力并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授课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与教学水平。
2.3 研究内容
探讨CBL结合Seminar教学法在口腔正畸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1)将五年制本科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CBL结合Seminar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传授-接受”单向教学法。
口腔正畸学学期结束后,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和口腔正畸学期末考试成绩两种方式评价CBL结合Seminar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2)教师按照学生分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口腔正畸学学期结束后,两组学生对教师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打分,检测教师两种教学法区别。
2.4 研究假设
(1)CBL结合Seminar教学法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理论、概念和原则通过综合分析有效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CBL结合Seminar教学法可有铲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临床病例的综合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注入式教学。
(3)CBL结合Seminar教学法可促进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做到融会贯通,有效促使授课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2.5 创新之处
(1)选题的创新。
选题是为了培养满足社会健康需要的高素质口腔医学专门人才而提出的,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2)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师教学水平改革的创新。
基于CBL结合Seminar教学法都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既可有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又能督促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3)研究内容的创新。
口腔正畸学内容抽象难懂,学生在本科阶段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过于被动,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动力,以往的研究均局限于案例教学法本身,本课题将两种教学法结合起来应用于口腔正畸学是一种教师学生双向受益的新型教学模式。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3.1研究思路
改变传统口腔正畸学灌输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递,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教师同学互动,注重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并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临床工作当中,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同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法的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口腔正畸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积极推进作用。
3.2 研究方法
拟采取教学方法随机对照分组研究。
实验组采取CBL结合Seminar教学法教学,教师根据口腔正畸学的教学需要在上课时将典型病例展示给学生,并针对本次教学理论提出相关问题。
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学习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并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入讨论并总结陈述本次课前提出的相关问题答案。
学生总结陈述完成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总结提出该患者最终的治疗方案并通过幻灯展示患者的矫治过程和最终矫治结果。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教师给学生讲授教科书的重点和难点为主,学生记笔记,完成课后作业。
两组在口腔正畸学学期结束后,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和口腔正畸学期末考试成绩两种方式评价两种教学法结合应用的教学效果。
3.3 技术路线
口腔正畸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典型病例的选取及口腔正畸病例库的建立——教师重新备课及新课件的制备——新教学法的实施授课——新教学法成果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报告及论文的撰写
3.4 实施步骤
(1)2016年7月—2016年10月:典型病例的选取及口腔正畸病例库的建立。
收集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临床资料完整的典型病例,这些病例从简单的安氏I类轻度拥挤、安氏I类重度拥挤到较得复杂的深覆颌、开合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囊括了正畸科临床各种错颌畸形。
组织科内有经验的教师从中精选病例,大家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后,针对这些典型病例编写正畸案例库。
(2)2016年10月—2017年2月:教师重新备课并准备新教学法多媒体课件。
教师按照新教学法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形式方面采用Seminar教学法。
以案例为主题,运用Seminar模式进行讨论学习,并以师、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进行授课。
(3)2017年2月—2017年5月:湖北医药学院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新教学法授课。
(4)2017年5月—2017年8月:新教学法成果数据的收集整理。
集中整体课题研究资料,形成最终的课题研究成果,并进行结题。
(5)2017年8月—2018 年6月,研究报告及论文的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