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爱莲说陋室铭复习资料PPT课件

合集下载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ppt课件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ppt课件
莲花的象征意义
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着纯净与超脱,在《爱莲说》中则象征着君子之风度与品格, 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与赞美。
《陋室铭》中陋室意象探讨
陋室的描绘与特点
《陋室铭》中通过对陋室的描绘 ,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等,展现出陋室的简陋与清贫 。
陋室的象征意义
陋室在文中象征着隐逸之士的居 所,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慕 荣利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追求。
PART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REPORTING
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补充
1 2 3
儒家文化思想
介绍儒家文化思想,探讨儒家思想对于爱莲说、 陋室铭两篇短文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 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
古代文人生活状态
通过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精神 追求等方面,深入理解爱莲说、陋室铭中所体现 出的文人情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和高尚品质。同时,该篇铭 文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 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PART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REPORTING
《爱莲说》内容解析
01
02
03
主题思想
通过赞美莲花的品质,表 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 名利的生活态度。
象征手法在两篇短文中的运用
以物喻人
《爱莲说》中以莲花比喻君子的品德,《陋室铭》中以陋室比喻隐逸之士的居所,都是通 过具体的事物来象征抽象的人或精神。
寄托情感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赞美寄托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追求,《陋室铭》则通过对陋室的 描绘寄托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两篇短文都运用了象征手法来寄托作者的情感。
骈文特点
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 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PPT课件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PPT课件

6、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何用意?
运用类比手法,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 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 抱负,突出了陋室不陋
7、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这句画龙点睛,再次证明陋室不陋, 从而突出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 趣和抱负;同时又照应了“惟吾德馨” 一句,含蓄无穷,发人深思。从而有力 的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 尚情操。
‘。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
〉中的名句是:
❖ 1、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莲”?
❖ 答:因为菊花在秋天开放,不与百花争艳, 是花中的隐士,而陶渊明也是一位隐士,菊 与陶渊明的品格相似
❖ 2、“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 了什么问题?
❖ 答: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 利的社会风气。
❖ 答:“牡丹”比喻富贵的人。“莲花”比喻品德高尚的 人
❖ 看法: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行为 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 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 定。
❖ 6、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 ,有什么作用?
❖ 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 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 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 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 ,威严不可亵渎。
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陋室,真的陋吗?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
陋 也
无白丁。
环境 清幽宁静
德馨
交往 人物高雅
生活 闲适、恬淡

桃花源记和陋室铭、爱莲说(课文下注释).ppt

桃花源记和陋室铭、爱莲说(课文下注释).ppt

• 6.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 的样子。 • 7.俨然:整齐的样子。 • 8.属:类。 • 9..纤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 间小路。 • 10.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 11.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 12.黄发垂髫:特指老人和小孩。
• • • • • •
13.要:通“邀”,邀请。 14.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5.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6.具言:详细地说出。 17.叹惋:感叹,惋惜。 18.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延.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 19.及郡下:到了郡城
桃花源记
课文下面重点字词:
1.落英: 2.缤纷: 3.林尽水源: 4.仿佛: 5.才通人:
• • • • • • •
6.豁然开朗: 7.俨然: 8.属: 9..纤陌交通: 10.相闻: 11.外人:。 12.黄发垂髫:
• • • • • • • • •
13.要: 14.绝境: 15.无论: 16.具言: 17.叹惋: 18.便扶向路: 扶, 向, 19.及郡下:
• • • • • • •
12.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 13.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 14.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 15.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 得路。 • 译:
《陋室铭》
•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惟: 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3)鸿儒: 鸿 : • (4)白丁: (5)调(tiáo)素琴:调: • (6)金经:指佛经。 • (7)丝竹:

• 1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则灵。 • 译: • 17. 斯是陋室,惟吾得馨。 • 译: • 18.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译: • 19.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译: • 20.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译:

《陋室铭》《爱莲说》 (共54张PPT)

《陋室铭》《爱莲说》 (共54张PPT)

文体知识 “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 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爱莲说”: 说一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字词学习
甚蕃( fán )
清涟(lián) 噫( yī ) 隐逸( yì )
淤泥( yū )
背景链接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是周敦颐于熙宁元年 (1068)擢为南康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 40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 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 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 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著 名的《爱莲说》。
蔓( màn ) 颐( yí )
濯(zhuó)
亵玩( xiè ) 鲜有闻(xiǎn)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断
句和节奏。
讲授新课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

• •


①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策知州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 难。按照当时的规定,通判应该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策知州只在城南门 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 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②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策知州,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 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想看看他如何再观白帆。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 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③知县见他仍然读书阅经、写诗著文,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 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④半年时光,三次搬家,而且越搬越差。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 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 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 出 于故意刁难的初衷,策知州所给的一间小屋,又怎能不简陋!简直简陋到了极点 ! 然而,即使如此,刘禹锡仍然快乐面对,从容生活,在贫穷的境遇中,乐于坚 守自己的信仰。就像我们熟悉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安于贫而乐于道 ,回也不改其乐,”是那种典型的“ ”者(孔子语)。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PPT实用课件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PPT实用课件


6强 调 “ 道 ” 和“人 ”之间 不可分 割、相 互联系 的重要 涵义之 一,是 肯定道 所具有 的各种 意义唯 有通过 人自身 的知和 行、认 识世界 和改变 世界的 过程, 才能呈 现出来 。正如 深山中 的花自 开自落 ,并无 美或不 美的问 题,只 有在人 的审美 活动中 ,它的 审美意 义才得 到呈现 。
不陋。 因为室主人不凡。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 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这是什么写法?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操。 托物言志。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PPT实用课件
背一背
1.方法指导。 (1)层意记忆背诵法:了解本文前未来,用自己那最 鼓舞人 心的成 果跑在 人民的 前面, 就像它 是在拖 着生活 向前迈 进似的 。”然 而,在 “过度 商业化 ”的潮 流中, 文学逐 渐迷失 方向, 主动弃 置精神 属性。 一些写 作者为 迎合低 级趣味 ,不断 制造各 种刺激 感官的 垃圾文 字作品 。

3.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另一 个特点 ,是它 不断追 求最简 单的、 最深层 次的、 超出人 类感官 所及的 宇宙之 根本。 所有这 些研究 都是在 极抽象 的形式 下进行 的。这 是一种 化繁为 简以求 统一的 过程。

4. 就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而言,不管在 哪个国 家,没 有法律 就没有 真正的 自由; 因此可 以说, 一个国 家制定 法律的 目的不 是废除 和限制 人民的 自由, 而是为 了保护 和扩大 人民的 自由。

5.西方文化将“物性”表现得非常极致 ,他们 的物质 文化可 以非常 发达, 而物质 文化的 手段﹣ ﹣科技 ,也相 应的可 以非常 发达。 西方设 计的许 多制度 特征也 是“物性” 的,尽 量排除 人的情 感因素 。西方 所说的 “自由” 是指人 身及其 行为的 自由, 而中国 人的自 由更多 是“心 性”的自 由。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_图文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_图文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 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 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 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 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 托莲的君子形象。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子。
叹词,唉 的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以后很少听 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还有谁呢?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了。
1、重点段落的理解
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 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 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 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采莲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南濯zhu涟lin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沾染清水美丽而不庄重更加认为隐士亲近而不庄重应当叹词唉1重点段落的理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朗读欣赏
苔痕上阶绿
小知识
草色入帘青
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词 性相同,意思相对,这样的句 子叫骈句,也就是修辞中的 。 对偶
动词,出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显灵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张PPT课件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课张PPT课件

完成相关练习题
总结词:拓展应用
详细描述:学生需要完成与《陋室铭》和《爱莲说》相关的练习题,如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回答问题等,以检验对课文的 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与分享
总结词:交流互动
详细描述: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陋室铭》和《爱莲说》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心得体 会,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
06 总结与反思
CHAPTER
本节课的收获
掌握了《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基 本内容,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增强了团队合作 意识和沟通能力。
学会了如何分析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 语言特点,提高了文言文阅读理解能 力。
需要改进的地方
需要加强对个别词语和句子的解 释和理解,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
03 爱莲说复习
CHAPTER
文章背景介绍
01
02
03
时代背景
爱莲说创作于明朝,当时 社会风气浮华,人们追求 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周敦颐,北宋哲学家,主 张“无极而太极”,强调 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
周敦颐因不满当时社会风 气,创作《爱莲说》以表 达自己崇尚清廉、不慕名 利的志向。
重点字词解释
01

荷花的古称,也称为莲花。
02

茂盛。
03
04

洗涤,这里指莲叶上的露水如 洗涤过一般清新。

艳丽,这里指莲花的美丽。
文章主旨解析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描绘莲花的美丽 和清廉,表达了作者对美 好品德的追求和崇尚。
艺术手法
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 法,通过描绘莲花的形象 和特点,来表达作者的思 想和志向。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 实用PPT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 实用PPT
第三层(8、9句):以古贤类比收 束全文,表明“陋室”不陋。
合作探究
主旨
本文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说明 “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 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合作探究
Hale Waihona Puke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 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 乐道的情趣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 独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 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作法来看, 又是消极的。
《陋室铭》 《爱莲说》
导入新课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 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 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 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 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 方刁难。半年时间让他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 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 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惟吾(wú) 苔(tái)痕 调(tiáo)素琴 诸葛(gě)
德馨(xīn) 鸿儒(rú) 案牍(dú) 西蜀(shǔ)
朗读停顿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疏通文意
调弄,弹
可以调
不加装 饰的琴 佛经
指世俗 的乐曲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用在主谓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

使……扰乱 官府文书 使……劳累 形体、躯体
乱 耳,无案牍之 劳
形。南阳诸葛
有什么简陋的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 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 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 ) 房舍。(屋舍俨然)
[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 作食)
3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
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 称。
14
阅读探究
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 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 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 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的情操。
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 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 众(蕃)。
好世界?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10
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4.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
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5.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
15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 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 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 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
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
6
理解探究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
路”?
9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 一写出渔人的话?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
路”?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
果”?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
[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
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4
【词类活用】【通假字】
[异]感到诧异。 [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要]通“邀”,邀请。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为] ①(wé 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 i)对,
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 终)
[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 言所闻)
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16
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 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 守。
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 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 贵的世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
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桃花源记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 又名潜,字,世称靖节先生。浔阳 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著名诗 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 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 园田居》。
1
【一般词语】
[缘][夹岸] [数][芳][落英] [缤纷] [复]仿佛[才][平旷][俨然][属] [阡陌][悉、咸] [黄发][垂髫] [怡然] [具] [问讯][云] [叹惋] [延] [语(yù )] [扶] [向] [及][诣][遣][欣然][规][果] 2
8
7.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 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 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 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
复出焉的行为的?
11
爱莲说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 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 号。
12
常规词语
【蕃(fán)】【独】【盛】 【予】【染】【濯】 【清涟】【妖】【植】 【亵(xiè)玩】【谓】【隐逸】 。 【枝】张枝节。 【亭亭】耸立的样子。
5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 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 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 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
美好世界。 鸡犬相闻、落英缤纷、黄发垂髫
7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
的心情?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
的心理?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