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与赤芍的异同
白芍和赤芍功能主治的异同

白芍和赤芍功能主治的异同1. 异同概述白芍和赤芍都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药材,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
虽然两者均属于芍药科,但在功效和主治方面却存在一定的异同。
本文将从药用部位、药性味、功能主治等方面,对白芍和赤芍进行对比分析。
2. 药用部位•白芍:以芍药的根部为药用部位。
•赤芍:以芍药的地上部分(根与叶之间)为药用部位。
3. 药性味•白芍:味苦、酸,性凉。
•赤芍:味苦、酸,性寒。
4. 功能主治4.1 白芍的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各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崩漏、吐血等。
•活血止痛:对于经血不调、腹痛症状有缓解作用。
•养肝益肾:帮助调理肾脏和肝脏功能,有助于改善人体的代谢和排毒能力。
•祛痰止咳:对于痰多、咳嗽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2 赤芍的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各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崩漏、吐血等。
•活血止痛:对于经血不调、腹痛症状有缓解作用。
•止血消肿:对于外伤出血、肿胀等症状有一定的止血和消肿作用。
•安抚肝风:对于肝风上犯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5. 适用症状和禁忌5.1 白芍•适用症状:白芍适用于阳热内盛、营血亏虚引起的头晕、目赤、面红等症状。
•禁忌:妊娠妇女应当慎用白芍。
5.2 赤芍•适用症状:赤芍适用于肝热引起的头痛、眩晕、目赤等症状。
•禁忌:赤芍应避免与乳酸钠、盐酸肼屈嗪等药物同时使用。
6. 附加信息•白芍和赤芍均为中药材,可以通过中药店或药店购买。
•在使用白芍和赤芍时,应遵循医生的嘱咐,确保使用剂量和方法正确。
•白芍和赤芍均属于传统草药,临床治疗的同时,应与西药相结合,充分发挥其疗效。
总结起来,白芍和赤芍在药用部位、药性味、功能主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异同。
两者都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止痛的功能,但白芍还具有养肝益肾和祛痰止咳的作用,而赤芍则更适用于止血消肿和安抚肝风。
在使用时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合理选择,并严格遵守使用剂量和方法,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赤芍和白芍的区别的功效与作用

赤芍和白芍的区别的功效与作用赤芍和白芍是两种非常常见的中草药,它们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
虽然它们都属于同一种植物——芍药,但赤芍和白芍在功效与作用上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赤芍和白芍各自的功效与作用。
一、赤芍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赤芍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高热、疮疡肿痛等外感热病。
2. 止血散瘀:赤芍有较强的活血止血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病症,如崩漏、衄血、月经过多等。
3. 敛肺止咳:赤芍有收敛肺气、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厚、气喘等病症。
4. 调经养颜:赤芍有调经养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面色无华等妇科疾病。
5. 抗炎消肿:赤芍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消肿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肝炎、胃炎等。
6. 肝脏保护:赤芍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改善肝功能、减轻肝损伤。
二、白芍的功效与作用1. 养血止痛:白芍能够滋养血液,调养经络,具有较好的止痛功效,适用于各种内外伤、痛经、风湿痹痛等。
2. 调经活血:白芍具有调理月经的作用,可以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3. 核酸代谢:白芍中含有较多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能促进人体的核酸代谢,帮助细胞修复和再生。
4. 缓解痉挛:白芍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适用于胃肠、子宫、胆道等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
5. 抗炎抗过敏:白芍中所含的化合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对过敏性鼻炎、湿疹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6. 抗氧化:白芍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
三、赤芍与白芍的区别:1. 颜色不同:赤芍的根茎和花瓣呈红色,而白芍的根茎和花瓣呈白色。
2. 用法用量不同:赤芍一般用于清热解毒、止血散瘀等病症,常作为一味主药使用;白芍则适用于养血止痛、调经活血等,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
3. 化学成分不同:赤芍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赤素等,而白芍则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芍药苷等。
白芍和赤芍故事-天人中医

白芍和赤芍的故事中药白芍和赤芍都是芍药的根,但却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药。
白芍养血止血,赤芍凉血活血。
白芍可医治妇女崩漏。
所谓崩漏,按中医的说法,经血突然大量涌出不止叫崩,长期淋漓不止叫漏。
赤芍则医治育龄妇女闭经。
那么白芍和赤芍如何区分?有人说,白芍是开白花的芍药的根,赤芍是开红花的芍药的根。
错了。
白芍和赤芍是加工方法不同而导致的结果。
就是说,不管开什么颜色花的芍药,如果把它的根挖出来直接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干后就是赤芍;如果把芍药根外面那层粗糙的皮刮掉,然后用清水去煮,煮透后捞出来放到太阳地里晒,晒干后就是药物白芍。
我们可以把赤芍和白芍的饮片(切成的薄片)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会看到:赤芍的饮片颜色发黄,边缘绕着一个红圈并且包着一层黑皮;白芍从外到里整个就是一个粉白色的圆片片。
白芍和赤芍入药的过程,与一个传说有关。
传说三国名医华佗的房前屋后都种满了药草。
他对这些药草都有很深的研究。
一天,他将一位朋友送来的一棵芍药栽到了窗外的地上,随后研究了几天,结果没有发现它有什么药用价值,于是不再理睬。
一天晚上华佗朦胧入睡之际听到窗外有人啼哭,睁眼望去,透过月光看到窗外站着一个红衣女子。
他赶紧爬起来跑出去观瞧。
结果外面没有人影,只有那棵红花芍药在风中轻轻抖动。
他好生奇怪,回到屋里把妻子叫醒说了情况。
妻子笑着说:“芍药姑娘显灵了。
她对你的冷漠表示不满。
”华佗说:“芍药确实没有多大用处呀。
”妻子说:“村头郑大嫂会用芍药根医治月经病,不少妇女都悄悄地去找她。
”华佗说:“妇科病是我的弱项。
我明天就去找郑大嫂请教。
”华佗向郑大嫂请教后,得知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可以将芍药根加工成白芍和赤芍。
白芍可以医治一般性的月经过多和危害很大的崩漏。
赤芍可以用来医治闭经,也能医治跌打损伤。
白芍和赤芍的用量都是每剂三钱,煎汤服用。
药量一般不要加大,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以后华佗对白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知白芍医治崩漏是通过养血实现止血功能的。
他认为崩漏不是单纯的出血不止,而是血液里有了“病邪”,“病邪”使血液“妄行”即异常运行,所以首先应该把血液调养好,调养好了经血就会恢复正常,不能单纯地用止血药去止。
白芍与赤芍的区别

白芍与赤芍的区别
白芍和赤芍是中医药材中常见的药材,虽然它们都来自于牡丹科植物的根部,
但在药效、性味、功能用途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白芍和赤芍的区别。
外观特征
•白芍:白芍的外观呈现出颗粒状或块状,表面光滑,色泽白净,断面乳白色。
•赤芍:赤芍的外观为细小颗粒状,颜色呈红棕色或赤褐色,断面呈深棕色。
药材化学成分
•白芍:白芍中主要含有白芍苷、丹参酮、芍药苷、木犀草苷等成分,具有祛风散寒、养血调经、调和气血等功效。
•赤芍:赤芍中主要含有赤芍苷、赤芍酮、赤芍醇等成分,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凉血、止血收敛等功效。
药性与功能
•白芍:性味甘、微苦、微寒,归肝、脾、胃经。
白芍具有活血化瘀、养血生津、调经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痛经、血虚虚热、月经不调等症状。
•赤芍:性味苦、微寒,归心、肝、胃经。
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泻火宁心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出血症、热病洪热、烦燥不眠等症状。
用法用量
•白芍:一般用量为9-15克,可入牡丹粥、牡丹泥等食用,也可煎汤服用。
•赤芍:一般用量为6-12克,可入赤芍散、赤芍饮等药方,也可煎汤或冲剂服用。
总的来说,白芍与赤芍在药性、功能以及用法用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合理
选择和搭配这两种药材,根据疾病的具体状况,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效,达到治疗的目的。
制药工程论文 赤芍与白芍生药鉴定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赤芍与白芍生药鉴定类别:综合实验报告院系:药学院专业班级:制药工程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时间:本科论文(设计)目录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II)摘要 (III)关键词 (III)Abstract (III)Key words (III)1 前言 (1)2 实验材料及方法 (1)2.1 实验材料 (1)2.1.1 实验用品 (1)2.1.2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2.1 赤芍与白芍的性状鉴别 (2)2.2.2 赤芍与白芍粉末的显微鉴别 (2)2.2.3 赤芍与白芍水分的测定 (2)2.2.4 赤芍与白芍灰分的测定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性状特征结果及分析 (2)3.1.1 白芍与赤芍性状特征结果 (2)3.1.2 白芍与赤芍性状特征分析 (2)3.2显微特征结果及分析 (2)3.2.1 白芍与赤芍显微特征结果 (2)3.2.2 白芍与赤芍显微特征分析 (3)3.3 赤芍与白芍中水分测定结果及分析 (3)3.4 赤芍与白芍中灰分测定结果及分析 (3)4 结论及讨论 (5)参考文献 (6)致谢 (7)文献综述 (8)学位论文作者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学位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赤芍与白芍生药鉴定作者单位:作者签名:年月日赤芍与白芍生药鉴定摘要目的:对赤芍与白芍进行生药学鉴定,了解赤芍与白芍的形状特征,粉末显微特征,来推断出赤芍与白芍之间相同与不相同之处。
方法:通过光学显微镜对赤芍和白芍均进行药材性状的分析,比如赤芍和白芍粉末的显微特性,并利用水分测试和灰分测试实验对赤芍与白芍的质量鉴定。
白芍和赤芍的区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白芍和赤芍的区别导语:白芍和赤芍都是属于药物类的食物,我们知道只要是属于药物的食物食用都是可以帮助治疗一些疾病的,所以了解这些药物的性质还有特性都是非常白芍和赤芍都是属于药物类的食物,我们知道只要是属于药物的食物食用都是可以帮助治疗一些疾病的,所以了解这些药物的性质还有特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把同类的食物区别出来,不然在使用的时候会把它们当作同种药物来使用。
因为每种药物都拥有独有的功效。
不管是食物还是药物,再相似的食物都是有所区别的,这也是为什么将它们分开来的原因之一。
每种食物都是单独存在的,它们各自都拥有着对身体有益的营养价值,所以了解它们才能够更好的去食用它们。
那么白芍和赤芍的区别是什么呢?芍药(其根)入药,有赤芍和白芍之分。
赤芍味苦,性凉,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对肠风下血、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目赤肿痛、腹痛、胁痛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药理分析,芍药含有芍药甙、安息香酸、挥发油、树脂、糖类、淀粉等,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
白芍为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除去外皮的根。
性凉,功效与赤芍基本相同,传统上多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主治头晕、头痛、胸胁疼痛、痢疾腹痛、阑尾炎腹痛、腓肠肌痉挛、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芍药甙。
该成分具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血注,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痛、抗炎、抗溃疡等多种作用;特别是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白芍对肝巨噬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使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加30%,。
白芍与赤芍的异同

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姓名:XXX 学号:11XXXXX白芍与赤芍的异同白芍、赤芍均为来源于芍药属的常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类似,但含量比例不同;药理活性相似,但作用强度不同。
中医学对其功效的描述各有偏重,在中医临床应用上他们有明显的区别。
探索比较白芍和赤芍药材各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对有效控制白芍、赤芍药材质量和确保药物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来源的区别白芍、赤芍, 宋以前本草统称为芍药。
《药典》记载“白芍, 为毛蓖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功能: 平肝止痛, 养血调经, 敛阴止汗。
”又载: “赤芍, 为毛蕊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功能:清热凉血, 散痕止痛。
”从陶弘景《集注》注文: “余处亦有而多赤, 赤者小利”的文字可见, 芍药分为赤、白两种, 始于梁代。
从《开宝本草》、《本草纲目》、《本草崇原》、《本草备要》等记载的文字看, 清以前的白芍和赤芍, 是依花色来区分的, 白花者为白芍, 赤花者为赤芍。
而今天则依据植物种类和产地加工方法来划分赤、白芍。
现今白芍与赤芍的分类,是依《中国药典》为标准,其白芍的原植物为 Pail.(栽培品),赤芍的原植物为 Pail.(野生品或栽培品)和 Lynch.古今赤、白芍的划分和药用品种有较大的差异。
二.化学成分的区别植物学家很早就对白芍、赤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
迄今为止从两药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包括单萜苷、多元酚、黄酮及其苷类、胡萝卜苷、蔗糖等,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单萜苷及多元酚类化合物。
芍药单萜苷类主要包括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等,这类化学成分统称为芍药总苷;而多元酚类化合物则主要由多种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等化学成分组成。
事实上,从化学组成来看,白芍和赤芍非常一致,均以单萜苷及多元酚类化合物为代表性成分,这是相近的生物基源所决定的。
但是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及药材采收后加工处理方式的差异,导致这些成分在两味药材中的含量比例各有不同。
赤芍与白芍的化学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赤芍与白芍的化学成分含量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赤芍与白芍,作为中医药学中的两种重要药材,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深厚的理论研究背景。
二者均来源于芍药科植物,但因采摘时间和炮制方法的不同,其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存在显著差异。
赤芍以活血化瘀、凉血止痛为主要功效,而白芍则以养血调经、柔肝止痛为主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药材,对其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比较赤芍与白芍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材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总皂苷、芍药苷、苯甲酸类化合物等主要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以及这些成分与药材药效之间的相关性探讨。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赤芍与白芍的临床应用提供更为精确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也希望借此机会引发更多学者对中药材化学成分含量比较研究的关注,共同推动中医药学的繁荣与进步。
二、文献综述赤芍与白芍,作为中医药学中的两种重要药材,自古以来就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赤芍与白芍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也日趋深入。
本部分将对以往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以期为后续的化学成分含量比较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于赤芍的化学成分,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酚酸类、黄酮类、皂苷类和多糖类成分。
其中,酚酸类成分如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作用;黄酮类成分如儿茶素、表儿茶素等则具有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等药理活性;皂苷类成分如赤芍皂苷等则表现出对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保护作用。
赤芍还含有多糖类成分,如赤芍多糖等,具有增强免疫、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
白芍的化学成分则主要集中在皂苷类、黄酮类和香豆素类等方面。
其中,皂苷类成分如白芍总苷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黄酮类成分如木犀草素、芹菜素等则具有抗炎、抗心血管疾病等活性;香豆素类成分如欧前胡素等则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姓名:XXX 学号:11XXXXX
白芍与赤芍的异同
白芍、赤芍均为来源于芍药属的常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类似,但含量比例不同;药理活性相似,但作用强度不同。
中医学对其功效的描述各有偏重,在中医临床应用上他们有明显的区别。
探索比较白芍和赤芍药材各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对有效控制白芍、赤芍药材质量和确保药物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来源的区别
白芍、赤芍, 宋以前本草统称为芍药。
《药典》记载“白芍, 为毛蓖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功能: 平肝止痛, 养血调经, 敛阴止汗。
”又载: “赤芍, 为毛蕊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功能:清热凉血, 散痕止痛。
”
从陶弘景《集注》注文: “余处亦有而多赤, 赤者小利”的文字可见, 芍药分为赤、白两种, 始于梁代。
从《开宝本草》、《本草纲目》、《本草崇原》、《本草备要》等记载的文字看, 清以前的白芍和赤芍, 是依花色来区分的, 白花者为白芍, 赤花者为赤芍。
而今天则依据植物种类和产地加工方法来划分赤、白芍。
现今白芍与赤芍的分类,是依《中国药典》为标准,其白芍的原植物为ctiflara Pail.(栽培品),赤芍的原植物为ctiflara Pail.(野生品或栽培品)和P.veitchii Lynch.古今赤、白芍的划分和药用品种有较大的差异。
二.化学成分的区别
植物学家很早就对白芍、赤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
迄今为止从两药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包括单萜苷、多元酚、黄酮及其苷类、胡萝卜苷、蔗糖等,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单萜苷及多元酚类化合物。
芍药单萜苷类主要包括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等,这类化学成分统称为芍药总苷;而多元酚类化合物则主要由多种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等化学成分组成。
事实上,从化学组成来看,白芍和赤芍非常一致,均以单萜苷及多元酚类化合物为代表性成分,这是相近的生物基源所决定的。
但是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及药材采收后加工处理方式的差异,导致这些成分在两味药材中的含量比例各有不同。
与无需炮制的野生品赤芍相比,白芍为人工栽培品,入药前需经浸泡,刮皮,沸水煮至透心等炮制工序。
这一过程使得白芍所含化学成分在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尤以没食子酸、芍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丹皮酚流失显著,但芍药内酯苷是个例外,与赤芍相比,它的含量在白芍中呈现明显优势,是含量仅次于芍药苷的第二主成分。
赤芍含有丰富的苷类化合物, 主要含有芍药苷( paeon-iflor in) 315%~ 71 98%, 羟基芍药苷( oxypaeoniflorin) 01 12%~0121%、芍药内酯苷( albiflorin) , 苯甲酰羟基芍药苷benzoyloxypaeoniflorin) , 苯甲酰芍药苷( benzo ylpaeoniflorin) , 此外还含有没食子酸、棕榈酸、鞣质。
白芍主要含有芍药苷11 86%~ 51 76%、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苯甲酸、鞣质。
三.药理作用的区别
(一)赤芍的药理作用
1.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1)抑制血小板聚集: 药理学研究表明112赤芍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通过增加cAMP 水平、抑制TXB2 合成、影响血小板能量代谢等来实现的
(2)对红细胞的作用: 赤芍能明显改善其红细胞的通透性, 增加红细胞对低渗张力的抗性, 有一定稳定红细胞膜结构的作用。
(3)抗凝和抗血栓作用: 赤芍不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 但可通过激活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而使已凝固的纤维蛋白发生溶解作用, 当有尿激酶存在时赤芍激活纤溶酶原的能力会降低。
2.对心血管的作用
(1)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赤芍是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药, 有较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 AS) 作用。
(2)对心脏的作用: 赤芍注射液能改善ARDS 状态下心肌作功能力, 提高心输出量。
(3)对微循环的影响: 赤芍提取物对烫伤大鼠的细动脉的收缩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对烫伤后大鼠肠系膜细动脉血流速度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还可减少烫伤后细静脉的白细胞粘附,此外赤芍提取物还能减轻微循环内红细胞的聚集。
(4)降低门脉高压: 赤芍注射液有降低门脉高压的作用,
(二)白芍的药理作用
1. 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白芍总苷( TGP) 能抑制小鼠扭体反应, 延长大、小鼠舔爪及小鼠嘶叫潜伏期, 对吗啡、可乐定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
2.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白芍可拮抗环磷酰胺( CY) 对小鼠外周血管醋酸酯酶阳性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
能明显增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及腹腔M5 吞噬功能
3. 对平滑肌的作用芍药苷对豚鼠、兔、大鼠胃、肠管及大鼠子宫平滑肌均表现抑制, 并能拮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
4. 抗炎作用白芍能明显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少炎性渗出。
口服芍药苷可使佐剂性关节炎( AA) 大鼠滑膜细胞过度分泌IL-21、TNF 和PGE2 的功能恢复正常。
5. 抗病原微生物白芍煎剂对多种常见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酊剂能抑制绿脓
杆菌。
6. 护肝作用白芍提取物对D2 半乳糖胺、CCl4 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对血清SGPT 升高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对黄曲霉素B1 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升高有预防或逆转作用。
7.其它作用白芍提取物能明显延长常压缺氧及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缺氧动物存活时间, 拮抗由垂体后叶素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 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延长失血性休克心脏停
搏时间。
改善因药物引起的小鼠学习记忆不良。
抑制ADP、胶原、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及H2O2 引起的溶血反应、红细胞还原型谷胱苷肽消耗和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
综上所述, 赤芍药理作用研究证明其具有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抗凝和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脏和肝脏、抗肿瘤等作用, 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白芍有解除腹部痉挛作用。
对胃、肠管、子宫平滑肌均有抑制或解痉作用; 并有解热, 镇痛, 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 还有抗炎, 抗溃疡和对多种致病菌及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等
四.临床应用的区别
(一)赤芍的功效与临床应用
赤芍善“清热凉血”,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等。
如犀角地黄汤中赤芍与水牛角、牡丹皮配伍使用,治疗热入营血、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斑疹紫暗; 紫草快斑汤用
于治疗温毒发斑、血热毒盛及斑疹紫黑。
赤芍善“散瘀止痛”,用于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等。
如赤芍药散用于治疗肝郁血滞之胁痛; 少腹逐瘀汤用于治疗血滞经闭、痛经、癥瘕腹痛; 虎杖散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赤芍善“清泻肝火”,可用于肝火上攻的头痛、目赤、疮疡痈肿。
如芍药清肝散可治疗肝经风热、目赤肿痛、羞明多眵。
(二)白芍的功效与临床应用
白芍为补血药,善“养血调经”,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者。
如四物汤中白芍与熟地黄等配伍,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 保阴煎用于治疗血虚有热,月经不调诸症。
白芍善“柔肝止痛”,用于腹痛、胁痛、四肢挛急疼痛、头痛、痛经等。
白芍又能“养血敛阴、平抑肝阳”,为治疗肝阳上亢之常用药,如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等。
综上,中医对赤芍和白芍的功效差异已有共识,形成较为固定的用法,两者在临床应用中不可互相替代,赤芍侧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活血化瘀; 白芍善能滋阴平肝、养血调经,止痛,止汗。
五.芍药苷的现有分析方法
芍药苷(Paeoniflorin) 是赤芍和白芍的主要成分和有效成分,目前,大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来对其进行含量测定和分析。
采用HPLC 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以乙腈- 0. 05% 磷酸( 14: 86)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 采用碱水解- HPLC 法,以甲醇-0. 05mol /L 磷酸-异丙醇-冰乙酸( 85: 155: 4: 6)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测定苯甲酸含量,计算出白芍总苷的含量
参考文献:
【1】刘晓龙,刘大培,尚志钧,《白芍、赤芍的本草考证》,中国药学杂志,1993,28(10)
【2】杨柳,许舜军,吴金雄等,《白芍。
赤芍的比较研究概况》,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5)
【3】王巧,刘荣霞,于海兰等,《白芍与赤芍HPLC指纹图谱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7,42(8)
【4】项亚西,张京红,《赤白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差异》,海峡药学,2010,22(11)【5】张建军,李伟,王丽丽等,《赤芍和白芍品种、功效及临床应用述评》,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0)
【6】周红涛,骆亦奇,胡世林,《赤芍与白芍的化学成分含量比较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3,38(9)
【7】王瑞,鲁岚,李颖伟等,《赤芍与白芍的药理作用比较》,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