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艺术留学作品集_李岱
大学艺术概论

1.《巴黎圣母》,1163~1250年,法国中世纪哥特式教堂。
2.齐白石是中国现代中国画画家,(1863~1957)作品《杏花》作于1923年;《牵牛花》作于1948年。
3.唐吉(1900~1955)法国画家,油画作品《一千次》作于1933年。
4.波洛克(1912~1956)美国画家,油画作品《第六号》作于1949年。
5.钱松品(1898~1986)中国现代画家,中国画《常熟田》作于1963年,52*35.7cm。
6.康定斯基(1866~1944)俄国画家油画《构图2号》作于1910年,97.5*131.4cm。
7.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画家,油画作品《蒙娜·丽莎》作于1503年。
8.塞尚(1839~1906)法国画家,油画作品《苹果和桃的静物》作于1905年。
9.梵高(1853~1890)和荷兰画家布面油画作品《星夜》作于1889年,73*92.1cm,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馆。
油画作品《向日葵》作于1888年。
10.李可染(1970~ )中国现代画家,中国画作品《杏花春雨江南》作于1961年,《山村飞瀑》作于1964年。
11.林风眠(1900~ )中国现代画家,中国画作品《秋鹜》。
12.马蒂斯(1869~1954)法国画家,油画作品《红色画室》作于1911年;油画作品《舞蹈》。
13.伦勃朗(1606~1669)荷兰画家,油画作品《带盔的人》作于1650年。
14.蒙德里安(1872~1944)荷兰画家,油画作品《红、蓝、黄构图》作于1930年。
15.高更(1848~1908)法国画家,油画作品《游魂》作于1892年。
16.亨利·摩尔(1898~1983)英国,青铜作品《披衣侧卧像》作于1952/53年,高157.6cm。
一、问答题。
1、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很多学说,其中“劳动说”“巫术说”“摹仿说”代表人物是谁?并简述其优缺点?(1)“劳动说”:普列汉诺夫、毕歇尔、希尔恩、马克思德索;优点:首先,劳动是原始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
柯山、李泊城、隋邦平、杨俊显作品

2018·05柯
山
、李泊城、隋邦平、杨俊显作品作者简介:
柯山,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
教授、贵州美术家协会会员、绝对贵
州设计联盟成员。
李泊城,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
南大学,从事书法、篆刻艺术教学及
研究,现任教于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
院。
隋邦平,西南大学文学院美术学
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遵义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教授,从事书法、篆刻教学
与传统文化研究。
杨俊显,贵州大学中国画专业硕
士研究生,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
师,从事国画教学与
研究。
清逸中国画30cm×30cm杨
俊显
中国梦招贴设计柯山志趣和雅篆书48cm伊22cm李泊城
作品释文:志趣和雅
落款:志趣和雅,縁意于大乘经典妙法莲华经。
草庐。
杜牧《山行》楷书
40cm×135cm隋邦平
145。
user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赵晓战
林毅夫自选集
山西经济出版社
林毅夫著
李慧平
中国开征碳税:理论与政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苏明傅志华等著
陈金华
利息理论的深度比较与中国应用
长春出版社
刘义圣著
程秀梅
西部地区民族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甘肃民族出版社
高新才著
刘新田、陈苗苗
中国名片人民币
中国金融出版社
马德伦主编
张哲强
中国证券市场价格联动效应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陈梦根著
杜峥、卢悦、孙平、王兆勇
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效果研究
立信会计出版社
曲晓辉著
黄成艮
北京古地图集
测绘出版社
测绘出版社中国国家图书馆编
刘淑英
救国会
群言出版社
周天度孙彩霞著
范芳、樊伟
世界史纲
泰山出版社
齐涛著
于景明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觉醒
广东人民出版社
林家有著
柏峰、张贤明
中国苏区史(上下册)
黎毅
中国民事立法评说:民法典、物权法、侵权责任法
法律出版社
梁慧星著
孙东育
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50种69册)
福建教育出版社
瞿葆奎郑金洲主编
沈群、黄荣森、周少英、黄荔国
“守望者的凝思:读懂学校、读懂校长”系列论丛(8册)
教育科学出版社
裴娣娜主编
孙袁华、李芳、周益群、何艺、吴莉莉
教育政策研究丛书(7册)
汉睿、朱燕
西藏的孩子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鹰萨·罗布次仁著
周秀春
西方科幻文论经典译丛(5册)
安徽文艺出版社
艾萨克·阿西莫夫达科·苏恩文布赖恩·奥尔迪斯等著吴岩舒伟主编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英对照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英对照THE SONNETSby William Shakespeare1From fairest creatures we desire increase,That thereby beauty's rose might never die,But as the riper should by time decease,His tender heir might bear his memory:But thou contracted to thine own bright eyes,Feed'st thy light's flame with self-substantial fuel, Making a famine where abundance lies,Thy self thy foe, to thy sweet self too cruel:Thou that art now the world's fresh ornament,And only herald to the gaudy spring,Within thine own bud buriest thy content,And tender churl mak'st waste in niggarding:Pity the world, or else this glutton be,To eat the world's due, by the grave and thee.一对天生的尤物我们要求蕃盛,以便美的玫瑰永远不会枯死,但开透的花朵既要及时雕零,就应把记忆交给娇嫩的后嗣;但你,只和你自己的明眸定情,把自己当燃料喂养眼中的火焰,和自己作对,待自己未免太狠,把一片丰沃的土地变成荒田。
你现在是大地的清新的点缀,又是锦绣阳春的唯一的前锋,为什么把富源葬送在嫩蕊里,温柔的鄙夫,要吝啬,反而浪用,可怜这个世界吧,要不然,贪夫,就吞噬世界的份,由你和坟墓。
山河之书,“失败者”之书

山河之书,“失败者”之书作者:***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2021年第02期我至今还记得遥遥见过李修文的那一幕。
彼时我尚读高中,偏科严重,每天为能不能顺利考上大学发愁,而他,是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回来做报告的。
在可容纳三四百人的操场,他端坐在主席台上,低头念稿子,和其他上台发言的学生没什么区别。
唯一的不同是,那日阳光正好,给他剃得光光的头顶镀上一层锃亮的光。
那时候他新出了一本长篇小说,叫作《捆绑上天堂》,讲述了一个“都市隐士”般的男子与一个乐观坚强的姑娘之间的“绝命之恋”。
我犹记得书中缠绵细腻的笔触,凄绝艳丽的情节,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多年后再读《山河袈裟》,我才明白少了什么——少了一点接地气的质感。
《捆绑上天堂》里,爱情就像一个巨大的玻璃鱼缸,将相爱的男女主角“囚禁”起来,与世隔绝,美得宛如标本一般,也给人一种距离感。
李修文27岁时曾分享过自己的电影清单,他最爱的《燕尾蝶》,恰巧也是这种“残酷唯美”的风格。
在《山河袈裟》里,一切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从“玻璃鱼缸”到广阔山河,从二人相爱的小世界到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这本书,变“大”了。
李修文在自序里讲述这本书的写作经历:手写于十年来奔忙的途中,山林与小镇,寺院与片场,医院与荒岛,小旅馆与绿皮火车,这些是他所描写的山河的底色。
因为经历,所以看见;因为经历,所以懂得。
他终于將笔触伸向世间百态,千人万面。
他所写的,是所见所闻之山河,亦是心中之山河。
那么“袈裟”从何而来?他说“唯有写作,既是困顿里的正信,也是游方时的袈裟”。
他于奔忙途中写下此书,我也于日复一日上班的地铁上,等待孩子从补习班放学的间隙里,甚至去陌生旅途的飞机上,翻阅这本书。
这是一本适合在奔波中阅读的书。
写作是李修文的“袈裟”,而阅读这本书成了我的“避难所”,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透过文字,建立起了微妙的同频共振。
《山河袈裟》一共三十三章,每章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概括,我想说它是一本写“失败者”的书。
点线传情——造型元素之点线面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选修绘画(22张PPT)

在掌握了点、线、面的知识后,让我们完成下列的练习: 1. 请你从本页《点、线、面构成》中选择一幅图,运用本 课所学点、线、面的知识,在小组中描述它带给你的感受。 2. 请你用铅笔临摹作品《几个圆圈》。 3. 请你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在《几个圆圈》的 基础上完成 一件新的作品。
几个圆圈 油画 布面油彩 1926 年 140cm×140cm
2. 请你运用本课所学知识,用点、线、面独立完成一件有 创意的作品。
3. 请你尝试用绘画记日记。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涤 水彩画 纸本水彩 1995 年 54cm×76cm 王维新 中国美术馆 画面以线为主,表现了水的流动。
苏州博物馆建筑方案图 设计图 贝聿铭(美国)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继承了江南传统建筑粉墙黛瓦的特色,又以直线、
斜线组成了富于节奏韵律的几何平面,凸显了建筑的现代感。
点、线排列后可以形成面。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形 状
极其繁多,有圆形、方形、三角形和曲线构成的形等。
不同的形状会引发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有时我 们 并不描绘对象的具体细节,而是用剪影式的图形呈 现,
思考· 探究
也很有表现力。面与面之间有大小、体量的不同, 具有 很强的形式感,对画面整体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正方形:给人以方正、坚实的感觉。 长方形:横长 方形给人以平静、威严、沉重的感 觉,竖长方形则给人 以高耸、挺拔的感觉。 等腰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向上的
都市之夜
彩墨画 纸本彩墨 1997 年 145cm×368cm
吴冠中 中国美术馆
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颜色丰富的点,营造出充满活力的繁华都市。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油画 布面油彩 1884 年—1886 年 207.5cm×308.1cm 修拉(法国) 芝加哥艺术学院(美国)
跨越文化国界艺术的案例

跨越文化国界艺术的案例
跨越文化国界的艺术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 西班牙艺术家达丽拉·冈萨雷斯(Dalí Dalí)的作品,将超现实主义与达
达主义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记忆的永恒》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小镇,一个奇怪的生物和一片死寂的海滩,表达了一种超现实的感觉。
2. 墨西哥艺术家弗里达·卡洛(Frida Kahlo)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墨西哥文
化和民间艺术风格而闻名。
她的作品《自画像》描绘了她自己和一只鹰在墨西哥城的一座桥上,表达了她对墨西哥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
3. 法国艺术家保罗·高更(Paul Gauguin)的作品,将南太平洋文化和欧洲
艺术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两位塔希提妇女》描绘了两个穿着传统服装的塔希提妇女,表达了他对南太平洋文化的热爱和探索。
4. 中国艺术家徐悲鸿的作品,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技法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马》描绘了一匹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力量的追求。
5. 巴西艺术家瓦莱里奥·里贝罗(Valerio Ribeiro)的作品,将巴西民间艺
术和欧洲艺术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圣母玛利亚》描绘了一位穿着传统巴西服装的圣母玛利亚形象,表达了他对巴西文化的热爱和探索。
这些艺术家都以自己的方式跨越了文化国界,将不同文化元素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自考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小抄笔记

来自两方面的压力:由于自己爱情的不幸和诸种家事的痛苦折磨,他同情弟弟们的叛逆行为,但又必须遵照祖父、叔父的意志去劝说、阻挠弟弟们的活动,履行作为家长的职责;他既要承受高老太爷对他管教弟弟不严的斥责和家庭中父辈、婶娘们的迁怒、怨恨,又要承受弟弟们的反对和讽刺。
对于这一切,他忍辱负重,并以“作揖主义”来息事宁人,缓解家庭不可调和的矛盾。
觉新之所以成为一个“两重人格的人”,一是他处于高家长房长孙的地位,又长期接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养成了温文尔雅逆来顺受的性格;二是他又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但祖父为了早日实现“四世同堂”的愿望,使他中止了学业,丧失了前途,又失去了和梅表妹青梅竹马的爱情,与一个自己不爱的女子结婚。
他虽然处于高家当权者的地位,实际上却没有任何自主的权利,反而常常成为人们攻击的目标,内心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因此,对于觉新来说,封建伦理道德的鬼魂攫取了他的心灵,而新的思想又在他枯萎的心灵上开出一条通往新生活的小道。
在他身上,既有思想微弱的亮光,又有旧制度浓重的阴影。
他粘连着新旧两个世界,在新与旧两扇磨盘之间找不到自我的位置,只有把自己存在蜷缩到“个性”以外的阴暗角落里。
但“人”的意识在“五四”的召唤下又拼命挣扎,他不能完全忘怀自己是一个人。
所以,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思想和行动的矛盾,感情和理智的矛盾结成一个网,紧紧地罩在他的身上,使他永远成为一个矛盾的人,烦恼的人,一个精神上背着沉重十字架的受难者。
只有当他“关住门,用被蒙着头呼号”的一刹那,才接近灵肉的一致。
因此,他只有采用“不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才能够使不安宁的灵魂得到片刻平静。
惨痛的生活教训最终使他有了初步的觉醒与反抗。
觉新的“两重人格”,是20年代初新旧社会交替的时代特征在人物身上的折射。
6.茅盾——《子夜》[选择]茅盾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代表作品有《幻灭》、《动摇》、《追求》,合称《蚀》三部曲。
[选择]《子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吴荪甫是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________
20 年月日
李岱
1985. 生于湖南益阳。
2004. 考入大连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版画)专业,学习至今;
2005年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书法作品获辽宁省一等奖。
2007年上海青年美术大展,版画作品获优秀奖、明园艺术教育奖。
同年8月,当代艺术院校年度提名展,《最后的手语》系列作品获铜奖。
同年11月,第十二届“美苑杯”全国高等美术院校美术作品展,版画作品获优秀奖。
2008年《最后的手语——李岱版画展》,大连东南画廊。
同年3月,作品参展2007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
同年9月,版画作品《会说话的稻草人之一》入选首届云南国际版画展。
油画作品《风景1号》、《风景2号》、《风景3号》、《风景4号》、《风景5号》,
版画作品《最后的手语NO.1》,大连大学收藏。
《最后的手语》系列作品,北京今日美术馆收藏。
发表《画刊》、《大美术》、《美术报》、《美苑》、《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市场》等国家级核心刊物。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