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说课材料
监狱罪犯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8
(二)服刑中期——外表平静的心理矛盾期
时间是从入监开始的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其间 需要三个适应:
①延续对判决的心理适应; ②是对监狱环境的适应; ③是对监规纪律的适应,最终让新入监人员 达到服从管理,认同规范,内化为行动。
监狱罪犯心理健康教育
9
(二)服刑中期——外表平静的心理矛盾期
这一时间较长,主要心理特点是平静中的矛盾运动,在 量变中孕育着质变,监狱罪犯常见的心理冲突主要表现为以 下几种:
监狱罪犯心理健康教育
16
四.监狱罪犯常见的心理问题
监狱罪犯心理健康教育
17
在改造过程中对大家最有影响的心理问题:
(一)抑郁和焦虑 (二)如何制怒
监狱罪犯心理健康教育
18
(一)抑郁和焦虑
1、抑郁主要表现为郁郁寡欢,闷闷不乐,自怨自艾,萎靡,常给人一 种心事重重的感觉。 产生抑郁的原因:①生活负性事件;②丧失;③季节性(晚秋、初 冬);④药物因素;⑤身体的不适或疾病因素;⑥创伤;⑦压力;⑧ 不安因素。抑郁严重时产生抑郁症(轻度、中度、重度)抑郁症最易 引起自伤自残。 如何消除抑郁: ①转变认知;②找情感寄托,积极倾诉(交友);③转移调控;④学 会参与生活;⑤帮助比自己还不幸的人,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两个 苹果合成一个苹果);⑥看心理医生。
监狱罪犯心理健康教育
7
在服刑初期如何改造:
1、要求大家要能适应环境,所谓适应环境就是要求大家 树立正确的身份观念,所谓身份就是个人的社会地位及 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 2、转变自己的角色。 3、认同自己的社会责任。 4、保持乐观的情绪。 5、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建立良好的改造动机。
监狱罪犯心理健康教育
监狱罪犯心理健康教育
监狱罪犯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一)抑郁和焦虑
2、焦虑就是人常会产生一种担心,害怕和紧张的心理反应。 监狱罪犯焦虑产生的原因:①本身的利害关系,一旦发生,还自身无 法避免;②生活和改造的不适应;③各种灾难、灾害、疾病的发生; ④学习引起的焦虑;⑤交往中的焦虑。 如何消除与控制: ①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②接受别人的安慰;③可能的情况下娱乐一 下;④得到警官的谅解。
1、认罪与不认罪冲突 2、悔罪与逆向自我抱怨 3、希冀与悲观 4、醒悟与迷惘 5、监狱人格
10
监狱人格就是指由于长期的服刑生活所造成的消极 效应,即在一部分监狱罪犯(特别是重刑犯)中有 可能出现的以双重人格为主要特征的人格变异。 这种人格的特征是:
一是屈从; 二是卑微; 三是双重人格; 四是缺泛活力; 五是监狱罪犯需求的延续与纪律的约束; 六是好逸恶劳与强迫劳动; 七是常态需要与自由爱限。
21
五.什么是心理咨询
22
பைடு நூலகம்
1、心理咨询就是监狱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 过与心理存在困惑的监狱罪犯进行交流,对其心理问题给予 解答、指导、启发、教育、帮助其消除心理困惑的活动。 2、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进行心理咨询的监狱罪犯≠有精神 病,心理咨询≠救世主,心理咨询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一个前来讨鱼的人都会觉得心理咨询没有用。 3、如何巩固咨询或干预效果 :
12
(三)服刑后期——稳定,巩固与社会适应准备期
这一时间较长,主要心理特点是平静中的矛盾运动,在 量变中孕育着质变,监狱罪犯常见的心理冲突主要表现为以 下几种:
1、认罪与不认罪冲突 2、悔罪与逆向自我抱怨 3、希冀与悲观 4、醒悟与迷惘 5、监狱人格
13
(三)服刑后期——稳定,巩固与社会适应准备期
16
罪犯心理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罪犯心理健康教育课二、授课对象服刑人员三、授课时间共计2课时四、教学目标1. 帮助服刑人员认识并理解心理逆境对自身的影响。
2. 指导服刑人员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整,走出心理逆境。
3. 培养服刑人员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安康,为改造提供有力支持。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心理逆境的识别与应对方法。
2. 积极心态的培养与维护。
难点:1. 如何在服刑环境中保持积极心态。
2. 心理逆境的转化与适应。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心理逆境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识别和应对心理逆境。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心理逆境的应对策略。
4.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逆境的应对过程。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二、讲授1. 心理逆境的定义、类型及表现。
2. 心理逆境对服刑人员的影响。
3. 心理逆境的应对方法。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逆境的应对策略。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应对心理逆境的方法。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课后作业心得。
二、讲授1. 积极心态的培养与维护。
2. 如何在服刑环境中保持积极心态。
三、角色扮演1. 模拟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逆境的应对过程。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享经验。
四、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在服刑环境中保持积极心态。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罪犯心理健康课程教案(范文大全)

罪犯心理健康课程教案(范文大全)第一篇:罪犯心理健康课程教案罪犯心理健康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向罪犯初步介绍心理学的一般知识2.了解心理健康的意义3.自觉调试自己的不良心理,积极配合监狱组织的各项活动,尽快适应监狱生活。
4.了解自己,自我分析,接纳不足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什么是心理健康(一)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4.在职业生活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二)我国知名心理学家郭念锋先生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1、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白天思维清晰,注意力高,适于工作;晚上能进入睡眠,以便养精蓄锐,第二天工作。
如果一个人每到了晚上就睡不着觉,那表明他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处在紊乱状态。
2、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
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就有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了。
3、暗示性。
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
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
4、心理活动强度。
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一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遗留下后患,可能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致病。
5、心理活动耐受力。
这是指人的心理对于现实生活中长期反复地出现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这种慢性刺激虽不是一次性的强大剧烈,但却久久不消失,几乎每日每时都要缠绕着人的心灵。
6、心理康复能力。
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不同,人们各自的经验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
这种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案例三
某监狱的心理咨询服务
内容
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罪犯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解决 他们在改造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结果
心理咨询服务的开展得到了罪犯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有效提高了他 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实践经验总结
经验一
01
注重个性化差异
内容
02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犯罪类型和心理状态的罪犯,采取不同
为每位罪犯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 评估其心理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和解 决潜在问题。
强化心理辅导与咨询
针对罪犯存在的心理问题,应提供专 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罪犯 解决心理困扰,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完善教育内容与方式
根据罪犯的实际需求,不断更新和完善教育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 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结果
讲座后,罪犯们的心理健 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减 少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 绪。
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二
某监狱的团体心理辅导
内容
组织罪犯参加团体心理辅导,通过互动、分享等 方式,促进罪犯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支持。
结果
团体心理辅导有效缓解了罪犯的孤独感和社交焦 虑,增强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支持。
成功案例分享
个人因素
个性特点、心理需求、价值观等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例如,自卑、孤独、缺乏自我控制等可能导致个体做出违 法犯罪的行为。
环境因素
监狱环境、监管方式、社交关系等也可能对罪犯的心理产 生影响。例如,监狱的封闭性、严格的纪律和监管可能导 致罪犯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问题。
罪犯心理问题的影响
身心健康
心理问题可能导致罪犯出现身体上的 不适,如头痛、失眠、消化系统问题 等。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讲解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徐娜娜
罪犯常见的心理问题
人格障碍
适应不良
恐惧、猜疑
罪犯
抑郁、孤独
性心理问题
紧张、 焦虑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 (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教育 ❖ (二)认知教育 ❖ (三)情感教育 ❖ (四)意志力和生活方式优化教育 ❖ (五)人格健全教育 ❖ (六)自我意识教育 ❖ (七)人际交往教育 ❖ (八)心理测量、心理咨询与治疗知识教育
认知教育
对生理和心理的关系的认知 对自己与他人的觉察 对生理与情绪表达之间的关系的觉察 有关价值观 人的合理需要 对个人或他人优缺点的认知 典型的错误认知
意志主要内容:
良好的意志品质 如何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什么是挫折? 如何培养挫折的耐受力
情感教育
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会以不同的情绪作为外在的表现。 主要内容:
对自己或他人的情绪的觉察 情绪的适当表达方式 如何对待自己与他人的消极情绪 愤怒等消极情绪的自我控制训练 情绪的自我管理
人际交往教育
人际交往的技巧 1、换位思考 2、给人以真诚的赞美 3、给人以友善的微笑 4、记住对方的名字 5、保持适当的交往距离 6、善于宽容他人 7、切忌自我投射 8、坚守做人原则 9、大事精明、小事糊涂
不同服刑阶段的具体内容
心理健康操
感恩的心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讲解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讲解罪犯恐惧猜疑人格障碍性心理问题抑郁孤独适应不良紧张焦虑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教育二认知教育三情感教育四意志力和生活方式优化教育五人格健全教育六自我意识教育七人际交往教育八心理测量心理咨询与治疗知识教育对生理和心理的关系的认知对自己与他人的觉察对生理与情绪表达之间的关系的觉察有关价值观人的合理需要对个人或他人优缺点的认知典型的错误认知意志力是个体客服困难忍受挫折的能力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讲解

04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
Chapter
认知行为疗法应用
帮助罪犯识别和纠正错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通过引导罪犯自我反思和认知重构,改变其消极的思维 方式和行为习惯。 教授罪犯应对挫折和困难的有效方法,提高其解决问题、不同心理问题的 罪犯,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教育过程中,应尊重罪犯的隐 私权,对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进 行严格保密。
科学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心理学 原理和教育规律,确保教育内容 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应涵盖认知、 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形成系统性的教育体系。
持续改进方向探讨
教育内容优化
根据罪犯的实际需求和反馈,不断优 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教育的 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方式创新
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如互动式教 学、情景模拟等,激发罪犯的学习兴 趣,提高教育效果。
教育队伍建设
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和管 理,提高教育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 能力。
跟踪评估机制完善
数据分析及结果展示
数据统计
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心 理测验结果和观察记录进 行统计,得出各项指标的 数值。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 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 有效信息,揭示罪犯心理 健康教育的效果。
结果展示
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报告 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便于相关人员直观了解罪 犯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加强与家属、社会机构合作
与罪犯家属建立联系,向其提供心理 健康教育和指导,共同促进罪犯的心 理健康。
罪犯教育教案范文

罪犯教育教案范文一、教学对象。
监狱内服刑的罪犯。
二、教学目标。
1. 让罪犯深刻认识到自己犯罪行为的错误性及其对社会、家庭造成的危害。
2. 引导罪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他们积极改造的决心。
3. 传授一些实用的生活技能和人际交往技巧,为他们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 (一)教学重点。
1. 使罪犯从内心深处认识犯罪的根源。
2. 如何引导他们将改造的决心转化为实际行动。
# (二)教学难点。
1. 打破罪犯可能存在的抵触情绪和自暴自弃心理。
2. 确保所传授的技能和理念能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犯罪背景的罪犯所接受。
四、教学方法。
1. 故事分享法:通过讲述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犯罪与改造的故事,引发罪犯的思考。
2. 小组讨论法:组织罪犯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增强对问题的认识。
3. 情景模拟法:模拟一些社会场景,让罪犯在模拟中练习正确的行为方式。
五、教学过程。
# (一)课程导入(10分钟)1. 开场语。
兄弟们(姐妹们也一样啊)!今天咱们聚在这儿呢,不是来听什么大道理的,咱就是唠唠心里话。
你们看啊,咱们现在在这儿,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罪犯。
这身份可不好听啊,但是咱得面对现实,是不?2. 简单互动。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啊,你们觉得自己为啥会在这儿呢?(随机点一两个罪犯回答,不管回答什么都给予肯定回应,比如“嗯,你能这么想很诚实”之类的)# (二)犯罪行为剖析(25分钟)1. 讲述犯罪故事。
我给大家讲个事儿啊。
有这么一个人,就和咱们这儿很多人一样,以前啊,总觉得自己那点小手段能占点便宜,能把日子过得“潇洒”点。
他就开始小偷小摸的,今天从邻居家顺个鸡,明天从街边小店拿个东西。
他当时觉得这没啥大不了的,不就是点小东西嘛。
可是啊,他不知道,他的这些行为就像一颗颗小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湖水里,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多大的麻烦。
邻居因为丢了鸡,家里孩子本来等着吃鸡肉补补身体的,结果没了;小店老板呢,本来就挣点辛苦钱,被偷了东西,可能这个月的房租都交不上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课
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作者:襄南监狱方兰
教学内容:服刑人员怎样走出心理困境,做好自我调节(二课时)
导语:无论是自由公民,还是正在服刑改造的罪犯,都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良好的情绪不仅有助于你的服刑改造,而且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促进改造。
相反,恶劣的情绪危机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破坏作用。
服刑人员出现心理困境在所难免,也不可怕,关键是能够用理智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以下教大家几个方法会有助于你走出心理困境:
一、回避法。
“耳不听心不烦”。
当人陷入心理困境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便是回避法。
躲开、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
在心理困境中,人大脑里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中心,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新的兴奋中心。
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
比如,面对一份无望恋情的深深困扰,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来看待,这都是有效的心理自救,也算客观回避法。
此外,还可采取主观回避法,即通过主观努力来强化人的本能的潜在机制,努力忘掉,或压抑自己不愉快的经历。
在主观上实现兴奋
中心的转移。
注意力转移是最简便易行的一种主观回避法。
在你痛苦愁闷的时候,集中精力动手去干一件有意义的事,自然就回避了心理困境。
二、转视法。
并不是任何客观现实都可以逃避。
有时候,同一现实或情境,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陷入心理困境;从另一角度看,就可以发现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有则故事是这样的: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二儿子晒盐。
为两个儿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愁。
愁什么?每逢晴天,老太太念叨:这大晴天,伞可不好卖哟!于是为大儿子愁。
每逢阴天,老太太嘀咕:这阴天下雨了,盐可咋晒?于是为二儿子愁。
老太太愁来愁去,日渐憔悴,终于成疾。
两个儿子不知如何是好。
幸还一位智者献策:“晴天好晒盐,您该为二儿子高兴;阴天好卖伞,念该为大儿子高兴。
这么转个看法,就不会发愁了!”这么一来,老太太果然变愁苦为欢乐,心宽体健起来。
看来,在审视、思考、评价某一客观现实情境时,学会转换视角,换个角度看问题,常会使人感到痛苦不堪的心理困境化为乌有。
三、自慰法。
伊索寓言说,一只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于是便不感到苦恼。
心理学便借用来,把以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事实,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以求心理自我安慰的现象,称为“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
不错,在自我安慰时所谓的;理由不过是“自圆
其说”,但确有维护心理平衡,实现心理自救之效。
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摆在那里,如若能改变,当然该向好处努力,如若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就该宽慰自己、接纳自己,承认现实。
这比垂头丧气、痛不欲生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四、幽默法。
幽默法对解脱心理困境是极有助益的自救策略之一。
据说,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位脾气特暴的太太。
一天,苏格拉底正在与客人谈话,太太突然跑进来大闹,并随手将脸盆中的水泼在苏格拉底身上,局面何其尴尬!这对一个稍有血性的男子汉来讲都是无法忍受的。
苏格拉底却笑了一笑,说:“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有大雨。
”一说这话,他妻子也禁不住笑出声来。
英国首相威尔森在一次演讲进行一半时,台下有人喊:“狗屎!垃圾!”这分明是指责他演讲的内容。
但威尔森这位干练的政治家却微笑以对他装糊涂:“狗屎!垃圾?公共卫生?各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这个社会问题。
“就这样,他不仅没陷入困境,反倒赢得一片喝彩。
笑是精神消毒剂,幽默是走出心理困境的阶梯。
当事业和生活受到挫折时,当交际出现僵局时,幽默的行为,幽默的语言,常常能使困境和窘迫转为轻松和自然,从而使精神紧张得到放松,和缓气氛,释放情绪,减轻焦虑,摆脱困境。
五、低调法。
人出于本能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期望值。
这自然有其积极意义,它是个人进取、社会进步的一种心理驱动力,但“物极必反”。
一味不切实际地以过高的期望值来对待人
生,也许正是有些人每天都在郁闷愁怨的心理困境中消磨宝贵时光,终生不能享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的心理根源。
期望值越高,心理上的情绪冲突越大,这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结论。
六、宣泄法。
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用意志力量压抑情绪,表现出正常情况下的谈笑自若,这种做法虽可以减轻焦虑,但这只能缓解表面的紧张,却按捺不住内在的情绪纷扰,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带来更大的身心危害。
善于心理自救者总是选择合理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苦痛:一是理智性地合理宣泄。
如对自己的至亲好友诉说心中的委屈和痛苦,或者自己跟自己倾诉,诉诸文字,让心中的苦水顺水端流泄出来。
二是情感性的合理宣泄。
据说,美国某任总统的办公室内放一满装细沙的沙袋,以必要时宣泄心中的怨气。
这实在是明智之举。
七、补偿法。
一个人在生活或心理上难免有某些缺陷,人会采取种种方法补偿这一缺陷,以减轻、消除心理上的困扰。
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补偿作用。
一种补偿是以另一个目标来代替原来尝试失败的目标。
如著名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原是专攻钢琴的,他在手指摔伤十指的灵敏度受到影响后,一度十分苦恼。
后来他毫不犹豫改学指挥而一举成名,从而摆脱心理困境。
另一种补偿是凭借新的努力,以期某一弱点得到补救,转弱为强,来达到原来的目标。
面对自身的某些弱点或缺憾,无需只是悲哀叹气,只会品
味苦涩,积极的对策是另寻一条路,以真正走出心理困境。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对这条自救之路的最好诠释。
八、升华法。
困境和挫折,绝非人们所祈求的。
因为它给人带来心理上压抑和焦虑。
善于心理自救者,却能把这种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引向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在获得成功的满足时,也消除了心理压抑和焦虑,达到积极的心理平衡。
例,歌德年轻时曾遭受失恋的痛苦,几次企图自杀。
但他最终把破灭的感情当作素材,在爱情毁灭中得到灵感,写出了震惊世界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
真所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人在遇到挫折时,一味憋气愁闷,或颓唐绝望,都无济于事;做出反社会的报复行为更是下策。
这都是拿别人的错误在惩罚自己。
正确的态度应是:化挫折失败为动力,从心理困境中奋起,做生活的强者。
以上所讲的是如何做好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希望每位服刑人员能够在改造生活中,合理的运用这些方法,走好自己的改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