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对氯苯胺中毒

合集下载

常见化学试剂中毒应急处理

常见化学试剂中毒应急处理

常见化学试剂中毒应急处理二硫化碳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吞食时,给患者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

将患者躺下并加保暖,保持通风良好。

甲醛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吞食时,立刻饮食大量牛奶,接着用洗胃或催吐等方法,使吞食的甲醛排出体外,然后服下泻药。

有可能的话,可服用1%的碳酸铵水溶液。

有机磷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使患者确保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

万一吞食时,用催吐剂催吐,或用自来水洗胃等方法将其除去。

沾在皮肤、头发或指甲等地方的有机磷,要彻底把它洗去。

三硝基甲苯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尽量把它彻底洗去。

若吞食时,可进行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将其大部份排除之后,才服泻药。

苯胺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如果苯胺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把其洗擦除净。

若吞食时,用催吐剂、洗胃及服泻药等方法把它除去。

氯代烃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把患者转移,远离药品处,并使其躺下、保暖。

若吞食时,用自来水充分洗胃,然后饮服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

不要喝咖啡之类兴奋剂。

吸入氯仿时,把患者的头降低,使其伸出舌头,以确保呼吸道畅通。

草酸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立刻饮服下列溶液,使其生成草酸钙沉淀:i).在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丁酸钙或其它钙盐制成的溶液;ii).大量牛奶。

可饮食用牛奶打溶的蛋白作镇痛剂。

乙醛、丙酮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用洗胃或服催吐剂等方法,除去吞食的药品。

随后服下泻药。

呼吸困难时要输氧。

丙酮不会引起严重中毒。

乙二醇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用洗胃、服催吐剂或泻药等方法,除去吞食的乙二醇。

然后,静脉注射10毫升10%的葡萄糖酸钙,使其生成草酸钙沉淀。

同时,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

聚乙二醇及丙二醇均为无害物质。

酚类化合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1).吞食的场合:马上给患者饮自来水、牛奶或吞食活性炭,以减缓毒物被吸收的程度。

接着反复洗胃或催吐。

然后,再饮服60毫升蓖麻油及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

不可饮服矿物油或用乙醇洗胃。

氯气和苯胺的危害

氯气和苯胺的危害

(2)对神经系统的损害表现为持续性头痛、智力减退 或丧失,以及各种神经官能症状;
(3)对泌尿系统的损害表现为排尿困难、血尿等现象 ,甚至发生尿道癌、前列腺癌或膀胱癌; (4)对皮肤的损害表现为皮肤发红、疼痛、荨麻疹等 过敏反应。
谢 谢!
防护产品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霍尼韦尔安全产品
毒气危害
氯气的危害
氯气的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有咳 嗽,,两肺有干罗音或哮鸣音,可有少量湿罗音 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 限的肺泡性肺水肿。咳嗽、咳痰、气短、胸闷或胸痛, 可有轻度发绀,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
苯胺的危害

苯胺引起急性中毒时,主要表现:
轻者皮肤发生轻度青紫,尤其口唇、指甲和外耳壳明 显,头痛、眩晕、全身软弱;
中等程度者除青紫外还有呕吐、脉跳加速、血压增高 等症状;
重者产生意识不清,伴有阵发性抽搐、瞳孔放大、体 温下降等症状,很快死亡。
苯胺的危害
• 苯胺慢性中毒时,主要表现为:
(1)对造血系统的损害表现为红血球逐渐减少,不同 程度的青紫;
氯气的危害
• 重度中毒:
临床上表现为:
①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胸部 紧束感,明显发绀,两肺有弥漫性湿罗音; ②严重窒息; ③中、重度昏迷;
④卒死;
⑤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
毒气危害
苯胺的危害
苯胺的危害
• • • 苯胺俗称阿尼林油,是无色油状液体。暴露于空气中或 日光下变成棕色,有强烈气味 。 苯胺毒性比较高,仅少量就能引起中毒。 主要是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从而破坏 血液造成溶血性贫血,损害肝脏引起中毒性肝炎,甚至 导致各种癌症。

3-氯苯胺108-42-9使用说明书msds

3-氯苯胺108-42-9使用说明书msds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氮氧化物,氯化氢气体
5.3 救火人员的预防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的信息
无数据资料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戴呼吸罩。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保证充分的通风。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6.2 环境预防措施
12 生态学资料
12.1 毒性
对鱼类的毒性半致死浓度(LC50)-Daniorerio(斑纹鱼)-18.75mg/l-96h 对水蚤和其他水生无脊半致死有效浓度(EC50)-Daphniamagna(大型蚤)-0.1mg/l-48h 椎动物的毒性。 对藻类的毒性半致死有效浓度(EC50)-Desmodesmussubspicatus(绿藻)-26mg/l-48h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P501
根据…来处理容量/容器。
RS
Hazard symbol(s) 无数据资料
R-phrase(s)
无数据资料
S-phrase(s)
无数据资料
2.3 其它危害物
-无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质
分子式 - C6H6ClN 分子量 - 127.57
无数据资料
15 法规信息
15.1 专门对此物质或混合物的安全,健康和环境的规章 / 法规
法规信息 请注意废物处理也应该满足当地法规的要求。若适用,该化学品满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2年1月9号国务院通过)的要求。
https://
Powered by TCPDF ()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一起对硝基苯胺中毒事故调查

一起对硝基苯胺中毒事故调查

一起对硝基苯胺中毒事故调查2005 年7 月14 日, 杭州市某货运市场发生急性对硝基苯胺中毒事故, 4 名装卸工人中毒, 我所接电话报告后, 立即对这起事故进行了调查, 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流行病学调查1 事发经过2005 年7 月13 日21 时, 该市场5 名装卸工人开始将堆在货运场仓库内的5 吨对硝基苯胺装上10 吨货车, 3 人(王某、何某、范某) 负责将货物从仓库扛运至车上, 另2 人(于某、王某) 负责在车上码放。

装车开始时工人感到该货物有强烈刺鼻味道, 但被告知“无毒”。

在装车过程中不仅未佩戴防毒口罩、橡胶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而且由于气温较高,3 名搬运工人脱掉上衣裸背扛运。

约半h 后装完对硝基苯胺, 然后继续搬运其他货物(机械轴承) ,23 时左右完工, 稍作清洗后即休息。

14 日凌晨1 时左右,负责搬运的3 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症状, 于凌晨2 时左右被急送入杭州市某医院救治。

14 日上午9 时左右, 于某也因同样的症状而入院治疗。

2 现场调查该批对硝基苯胺由浙江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委托杭州某托运部准备运往吉林苏兰。

货物运抵该货运市场后, 该托运部又交由市场内从事装卸工作的这5 名自由职业者装车, 运至临时存放地点杭州某停车场仓库(非化学品仓库)。

在仓库现场发现5 吨对硝基苯胺正由另一批装卸工进行卸货, 这些化学品用塑料编织袋包装, 每袋50Kg , 编织袋内衬塑料薄膜, 袋的线缝封口处可见外漏的黄色粉末,包装袋表面印有“p - Nitroaniline、made in China”字样, 无其它任何标识、标志, 在现场地面散落大量黄色粉末。

该托运部无职业病防护的规章制度, 无相应的操作规程, 装卸工人无个人防护用品, 从未进行上岗前体检和定期体检,也未进行过化学品装卸知识的培训。

3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中毒者均为男性, 年龄为19~26岁, 工龄1~6 年, 既往体健, 无中毒史。

重度氯苯胺中毒1例的抢救及护理

重度氯苯胺中毒1例的抢救及护理

22 1 卧位 : .. 昏迷患者洗 胃时给予平 卧位 , 头偏 向一 侧 , 免 避 呕吐物误 吸, 清醒后取舒 适 自动体位 , 由于病情危重在 床旁 洗 胃, 注意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 。
0 13 P ) 深 昏迷 , 色 灰 暗 , .3 k a , 面 口唇 重 度 紫 绀 , 瞳 孔 直 径 双
雷学英
【 关键词 】 杀虫胺 中毒 , 度 ; ; 重 抢救 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435 【 7.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7 39(00 1 — 10 0 64— 262 1)3 03 — 2
氯苯胺 为一种有机氮农药 , 又名氯苯蛛 , 杀虫胺 , 其他有机 射, 加速已吸收的毒物排泄 , 同时补液适 当, 有效地促进毒物排 出, 缓解病情 。 2 17 支持疗法 每天静脉滴 注维生索 C4 0 , 高铁血红 .. .g 使 蛋 白中的 F “还原成 F“ , e e 有助于高铁 血红 蛋白血症 的消失 , 适 当应用 胃保护剂。

10・ 3
金理旦药 Q生 7月 3 卷第 1 期 3
Ci J f li l aoaDu s, l2 1,0 3 o1 h oCic tnl r UeJ y 00V 1 .3 n naR i g u .N

临 床 监 护

重度 氯苯胺 中毒 1 的抢 救及 护理 例
5 m 大小 , 光 反 射 迟 钝 , 吸 微 弱 , 即 给 予 洗 胃 、 泻 、 a r 对 呼 立 导 兴
2 2 2 饮食 : 胃当 日禁食 , 日晨 开始给 予温热流 质饮食 , .. 洗 次
保 护 胃黏 膜 , 促进 胃肠 功 能 的逐 渐 恢 复 。 2 2 3 口腔 护 理 : 胃后 给 予 口腔 护 理 , . . 洗 防止 口腔 内残 留毒 物

1例职业性急性3,4-二氯苯胺中毒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1例职业性急性3,4-二氯苯胺中毒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1例职业性急性3,4-二氯苯胺中毒病人的急救与护理3,4-二氯苯胺是强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肾有损害。

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指端、口唇、耳廓紫绀,呼吸困难等[1]。

职业性急性中毒是作业过程中吸入、眼睛及皮肤接触3,4-二氯苯胺所致以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肝肾损害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疾病,急救和护理对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2年7月份我院成功抢救1例急性3,4-二氯苯胺中毒病人,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1岁,在车间工作时被溢出的3,4-二氯苯胺液体污染工作服,当时立即脱掉工作服并清洁皮肤,因无更换衣服又将原工作服穿上,渐感头痛、头晕、胸闷、乏力、全身发绀22小时于2012年7月10日急诊就诊。

查体:意识清楚,口唇及全身皮肤青紫明显,皮肤黏膜无明显黄染。

心率9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03/63mmhg,PSO286%。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

高铁血红蛋白32%,主诉头痛、头晕、乏力、心悸、气短。

根据临床表现和职业接触史,参照GBZ30-2002【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诊断标准】,诊断为急性职业性3,4-二氯苯胺中毒,立即予以亚甲蓝100mg加50%葡萄糖30ml用微泵泵入,并4升/分吸氧后约半小时心率81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14/60mmhg,PSO291%,血气分析PaO261mmhg,皮肤青紫开始逐渐消退,继用5%葡萄糖500ml加Vitc2.0加viB60.2;5%葡萄糖250ml加还原型谷光甘肽1.8g静脉滴注5天,速尿20mg静脉推注利尿,林格氐液500ml加10%10ml滴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期间配合间断性氧疗,共住院5d后复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2 急救与护理2.1 切断中毒途径长时间接触3,4-二氯苯胺从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该病人是典型病例,这是因为患者长时间接触被3,4-二苯氯胺污染的工作服从皮肤吸收。

新版MSDS——对氯苯胺

新版MSDS——对氯苯胺
对氯苯胺
化学品中文名称: 化学品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有害物成分 对氯苯胺 危险标记: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食入: 危险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及制造商信息 化学品俗名: 对氯苯胺 p-chloroaniline 英文名称: M-042 CAS No.: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法规信息
应急处理: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中国MAC(mg/m3): 前苏联MAC(mg/m3): TLVTN: TLVWN: 监测方法:
对氯苯胺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 手防护: 其他防护: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 时,应该佩戴氧气呼吸器。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戴橡胶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 水洗澡。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白色结晶或淡黄色固体。
1.43 无资料 127.57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家兔经眼: 250μ g/24小时,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轻度刺 激。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建议不要让其进入环境。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对氯苯胺
废弃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UN编号: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61766 2018 O52 液态: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 (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 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固态: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 开口钢桶;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 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 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 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 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 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 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 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 、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无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 焚烧。焚烧炉排出的气体要通过洗涤器除去。

苯胺中毒应急预案

苯胺中毒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企业应对苯胺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事故损失,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企业内部苯胺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事故界定苯胺中毒事故是指因接触苯胺或其衍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苯胺中毒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全面指挥和协调。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几个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工作,包括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现场保护等。

(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包括现场急救、送往医院等。

(3)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原因调查、责任追究等。

(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调配等。

五、应急处置措施1. 现场救援组(1)发现苯胺中毒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迅速组织人员疏散,确保周边人员安全。

(3)对中毒人员实施现场急救,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将中毒人员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2. 医疗救护组(1)接到中毒人员后,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如清洗皮肤、呼吸道等。

(2)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3)密切关注中毒人员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事故调查组(1)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2)根据调查结果,对事故责任进行追究。

4. 后勤保障组(1)及时调配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2)保障事故调查、医疗救护等工作的后勤保障。

六、应急响应程序1. 事故发生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3. 各应急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 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

5. 应急指挥部对事故处理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七、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提高员工应对苯胺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应包括事故报警、人员疏散、现场救援、医疗救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对)氯苯胺中毒氯苯胺,ClC6H4NH2,分子量127.57,有邻、间、对位三种异构体。

对位呈无色或淡黄色晶体,熔点70℃,特殊甜气味。

溶解水、乙醇和乙醚。

邻位、间位均为液体。

用于染料及其他中间体合成。

能经完整皮肤吸收,对位体是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对眼有刺激作用;邻位体不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但可致肝、肾损害;间位体则两者均有。

实例1 上海某染料化工厂二车间204工段生产产品为橙色基GC 染料。

工艺流程为间氯苯胺加盐酸与水即成盐类,后经冷却、过滤,即为成品。

该工段的设备经大修后于1989年6月12日开始恢复生产,12~13日操作工魏某工作后感不适,14日于工作后仍觉不适、头晕、乏力、恶心等,前来接班的女工唐某见魏某口唇、指甲青紫,告知后即由厂方送市有关职业病专业机构急诊,诊断为轻度间氯苯胺中毒。

该工段设备大修后,恢复生产前,未对设备作全面检查及必要的查漏测试,操作工不了解该生产工艺所接触的化学毒物,未佩带防毒口罩,操作时未开排风装置,并处于下风向,这些是造成中毒的主要原因。

实例2 上海某染料化工厂305缩合工段主要生产AS-E、AS-B
两种染料,两种染料轮换生产。

1986年3月24日上午8时左右,在由AS-E转产AS-B时,发现蒸馏釜原料管道堵塞,该工段技术员施某为排除故障拆开阀门准备检修。

由于管道内仍有一定的压力,随着阀门的拆除,管道内留存的对氯苯胺加速喷出,部分对氯苯胺直接溅落在施某的面部,他只简单地用水冲洗了一下,就以为没事了,继续作业,这时工段长倪某和操作工许某见状,即帮助施某将剩余的3吨对氯苯胺加热到110℃,放掉后继续进行转产准备,倪某和许某在作业过程中,双手皮肤均接触过对氯苯胺,同时也吸入了部分对氯苯胺气体。

上午9时许,有人发现施某面色发紫,本人感到胸闷、头痛,即将其送往专科医院诊治,经化验,施某血液高铁血红蛋白在30%左右,诊断为急性对氯苯胺轻度中毒,收治入院。

倪某和许某两人一直工作到下班,自觉有头晕、胸闷、恶心、肝区疼痛等症状,随即也去了转科医院求诊。

检查结果,两人口唇、耳廓均有轻度紫绀,经化验血高铁血红蛋白大于10%,也诊断为急性对氯苯胺轻度中毒,收治入院。

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厂方对减少管道阻塞缺乏有效的工艺措施,也没有制订检修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检修时作业人员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致使皮肤直接接触对氯苯胺,并吸入对氯苯胺气体。

同时,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极差,对对氯苯胺的危害性不了解,他们不知道对氯苯胺可以通过没有损伤的皮肤进入体内,因此在作业时,
毫无畏惧地让双手接触对氯苯胺液体,皮肤沾染了对氯苯胺液体后,也不及时彻底清洗,将污染的对氯苯胺去除干净,结果导致残剩的对氯苯胺继续经皮肤吸收,以至中毒。

实例3 上海市奉贤县某乡办化工厂四车间试生产对氯苯胺:由对硝基氯化苯加铁粉、水、盐酸后经还原反应产生对氯苯胺。

反应结束后在还原分离桶内尚有少许铁泥要用铁锹铲出。

1992年11月30日凌晨0时30分,王某(男,40岁)、刘某(男,24岁)2名工人开始从分离桶内铲铁泥,由于天气冷,铁泥结块,至凌晨3时,工人开始向分离桶内冲蒸汽,并将铁泥铲出。

此时有大量对氯苯胺气体逸出,车间随备有个人防护用具,但工均未佩带。

早晨5时30分,2名工人自觉头痛、恶心、胸闷、口唇及手指青紫,才停止工作,到上午8时送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对氯苯胺中毒。

事故原因主要是生产工艺原始,分离桶敞开式,用手工铲铁泥,作业场所无通风排毒设备,操作工不了解对氯苯胺毒性,且又未佩带防护面具,任意冲蒸汽更加大了对氯苯胺逸出量,从而引起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