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化学一级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博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这化学工程的博士啊,那可不能是一般人。
首先得是个化学工程领域的超级专家,就像游戏里的大boss一样。
不仅要精通化学工程的各种基础理论知识,从那些微观的分子反应,到宏观的化工流程,都得门儿清。
还得有超强的科研能力,能像侦探一样发现那些隐藏在化学现象背后的奥秘,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而且要有创新精神,不能老是走别人走过的路,得自己开辟新的化学工程天地。
另外,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把自己那些高大上的研究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话给别人讲明白,不管是给同行交流,还是给外行科普。
二、学制与学分要求。
1. 学制。
正常情况下呢,这个博士学制大概是三到四年。
不过要是你特别厉害或者特别努力,像开了挂一样,也许能提前毕业。
当然啦,如果中间遇到些小波折,比如实验老是失败,研究卡壳了,那也可能会稍微延长一点时间,但一般也不会太长,毕竟咱都想早点成为化学工程界的大牛嘛。
2. 学分要求。
学分就像是你在化学工程博士这个游戏里要打的小怪兽。
总共得修满[X]个学分,这里面包括课程学分和科研学分。
课程学分就像是你在新手村学习的各种技能,大概占[具体比例]。
科研学分就比较重要啦,这可是你在外面闯荡江湖,做研究打怪升级得到的经验值,占了[具体比例]。
课程方面呢,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一些拓展课程。
三、课程设置。
1. 专业基础课。
2. 专业课。
3. 拓展课程。
四、科研工作与学位论文。
1. 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可是重头戏啊。
从你入学开始,就像踏上了一场冒险之旅。
首先得选一个好的研究课题,这个课题就像你要寻找的宝藏一样。
你可以和导师商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化学工程领域的前沿热点来确定。
比如说现在新能源很火,那你就可以研究化学工程在新能源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
然后就是做实验或者进行理论研究啦。
做实验的时候,你得像个细心的工匠一样,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出错,记录好每一个数据。
要是进行理论研究呢,就得像个哲学家一样,深入思考那些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700)(2018年修订)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道德修养和学术品德,掌握坚实宽广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具有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优良的创新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可在与本专业相关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工程研究、设计开发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1.应用化学2.化学工艺3.工业催化4.化学工程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为3~7年。
四、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研究生指导教师任组长。
在指导小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五、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博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实行学分制。
博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每学分对应18学时)。
1.学位课学位课分为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均为必修课程,共计8学分。
2.非学位课非学位课为选修课,博士研究生可根据学科培养要求和自身情况,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学。
补修课程:凡以同等学力录取的博士生,均须补修所攻读学科的硕士主干课程1-2门。
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分为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
社会实践可采取“助教、助管、助研”等形式,参加实践的学生需写出实践报告,经导师考核,成绩合格以上为通过,通过者获得0.5学分。
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至少参加2次全国性或1次国际性学术会议,或在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范围内作学术报告至少1次;博士研究生提交答辩申请前应聆听学术报告10次以上。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攻读博士学位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化学工程是属于化学与工学交叉的一门一级学科,它主要是研究化工产品的合成方法、生产工艺以及相关的设备设计、制造、和开发的一门学科。
化学工程学以化学、生物化学、材料科学、机械设计、自动控制等自然科学学科为基础,是一个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以及工程学。
化学工程一级学科分设化学工程、化工工艺和应用化学三个二级学科。
本学科的特色是新化学反应工艺流程的设计及开发,新催化剂及新催化反应的开发、仿生催化、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加工、新型电池材料的研究。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合国民经济建设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能独立解决实际化学工程问题或胜任化学工程学及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
四、学制与学分
1.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3-6年。
2.博士研究生原则上要求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
3.学分要求如下表所示。
注:跨硕士学科的博士生根据研究方向补修相关学科骨干课程2门。
五、课程设置
1.公共课设置参照《湖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公共课课程目录表》。
2.专业课课程设置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目录
六、综合考试
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暂行规定》。
七、开题报告
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暂行规定》。
八、学位论文
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大学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17)涵盖13个学科方向:传递现象与分离工程、多相反应与催化工程、过程系统工程、化工热力学、能源化学工程、生态化工与清洁生产技术、材料化学工程及膜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工程、生物化工、安全科学与工程、资源化工。
二、培养方式1. 实行导师负责制。
必要时系内成立指导小组,由指导小组组长主要负责。
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合作导师共同指导。
2. 博士生应在导师或指导小组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三、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1. 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要求掌握本学科所需的坚实的数理知识和化学知识,系统而深入的化学工程、传递过程、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生物化工、分子生物学、材料化工等专业知识;广博的知识面,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和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为学位论文的创造性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 课程学习及学分组成:(1)普通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14,其中公共必修学分不少于4,学科专业要求学分不少于5,必修环节5。
课程设置见附录。
(2)直博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29,其中公共必修学分不少于5,学科专业要求学分不少于19,必修环节5。
考试学分不少于25。
课程设置见附录。
四、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入学前两周,研究生院和相关院系开设的新生学科专业教育系列讲座以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
(详见附录)博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
内容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阅读、选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
并将个人培养计划提交系教学办公室,由系课程学习指导小组对每个同学培养计划中的选课情况进行审定。
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是:1、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掌握化学专业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先进的研究方法,具有高水平的实验操作技能,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独立组织和从事本学科科研、教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和管理的能力,能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协作交流能力。
4、身心健康,能够胜任艰苦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二、培养年限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一般为3-4年,硕博连续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5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特殊情况下,经审批后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和硕博连续研究生的培养年限最长可延至6年;不能按期完成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应在毕业前一年的12月上旬提交延期答辩的申请,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可根据有关规定延长学习年限。
三、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设置注重前沿性、基础性和交叉性,目前设定以下研究方向:1. 功能溶液化学2. 绿色介质化学3. 无机功能材料化学4. 有机及药物合成5. 能源电化学6. 功能高分子7. 生物分析化学四、培养方式和方法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可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确定副导师和协助指导教师。
为有利于博采众长,提倡对同一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成立培养指导小组,对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和博士学位论文中的重要学术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2个月内,导师应依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生的个人特点拟定出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点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名称/学科代码:化学工程与技术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立足于促进XX省化工行业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宽广的化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并深入系统地了解本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国际学术前沿;能熟练地掌握、运用本学科的理论分析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在科学问题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生产知识;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外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和设计院所、企业及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方向本一级学科包括化学工程(081701)、化学工艺(081702)、生物化工(081703)、应用化学(081704)、工业催化(081705)五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目前设置四个培养方向,具体培养方向与研究范围如下:1.化学工程研究范围:工业结晶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化工流体相平衡的研究;煤基固废高值化利用;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应用。
2.化学工艺研究范围:西部地区化工矿产资源新工艺,新产品开发、利用;烟道气脱硫、脱碳、脱硝机理研究;低阶煤的分级、高效清洁应用;化工工艺及反应过程优化、模拟计算。
3.应用化学研究范围:新型功能分子材料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中西部地区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纯化和超细化、微胶囊化应用研究;功能分子材料的构效关系理论模拟分析与计算;内蒙古稀土资源在功能材料、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电化学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4.工业催化研究范围:基于中西部地区稀土、沸石、高岭土、有色金属、煤炭等资源新型催化材料(催化剂)设计、开发与应用;催化机理分析、过程开发以及环境资源的催化应用;能源与资源催化转化等研究方面的高水平人才。
三、培养方式全日制培养。
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个别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化学博士培养方案

化学博士培养方案
课程学习:在博士研究生阶段,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学习,包括高级化学课程、研究方法课程以及与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课程。
研究课题:学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
这包括文献调研、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
学术指导:导师会对学生的研究工作进行密切指导,帮助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解决问题并提供学术支持。
学术交流:学生通常需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与同行学者进行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
论文撰写:博士研究生需要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博士论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对领域的贡献。
论文答辩:学生需要通过论文答辩,向专家评审委员会展示自己的研究工作,并回答他们的提问。
此外,培养方案还可能包括科研实践、教学助理等环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实施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创新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
四川大学化学一级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四川大学
化学一级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合国民经济建设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能独立解决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际问题;能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研究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二、主要研究领域
三、学制与学分
1、实行弹性学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6年,课程学习累计时间为0.5-1
年,原则上要求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
论文研究、撰写及答辩时间不少于2年。
2、学分要求
注:1、以同等学历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及跨学科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学科专业硕士必修的主干课。
补修课只记成绩,不记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2、专业选修课可在导师指导下选修数学等相关课程。
四、课程设置
注:研究专题任课老师为方向导师,仅规定学分和学时数,具体安排及教学内容由导师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
化学一级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合国民经济建设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能独立解决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际问题;能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研究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二、主要研究领域
三、学制与学分
1、实行弹性学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6年,课程学习累计时间为0.5-1
年,原则上要求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
论文研究、撰写及答辩时间不少于2年。
2、学分要求
注:1、以同等学历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及跨学科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学科专业硕士必修的主干课。
补修课只记成绩,不记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2、专业选修课可在导师指导下选修数学等相关课程。
四、课程设置
注:研究专题任课老师为方向导师,仅规定学分和学时数,具体安排及教学内容由导师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