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概况

合集下载

南陵县概况

南陵县概况

南陵县概况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是通往“两山一湖”的重要门户。

总面积1263.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9.3万亩,可养水面14万亩,山林56万亩。

辖8镇157村,人口55.4万人。

国道205、318线和省道320、216线交汇于县城,京福高速铁路、铜南宣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是皖南重要的交通枢纽。

南陵历史悠久,人文炳蔚,为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境内遗有大工山古铜矿冶遗址和千峰山土墩墓群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国名将周瑜曾任县令。

诗仙李白两度携家寓居于此,留有《南陵别儿童入京》等千古名诗。

南陵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现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境内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大浦试验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地质公园丫山花海石林旅游区,省级森林公园小格里,省级重点保护寺庙乌霞寺。

境内丫山“凤丹”、“南陵大米”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南陵盛产优质大米、木材、丹皮、蘑菇、莲藕等,素称“芜湖米市,南陵粮仓”,被誉为“江南鱼米之乡”。

矿产资源有铜、铁、锑、煤、金、白云石、石灰石、氟石等。

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工业主导地位,以“实施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强化招商引资、促进城乡统筹”为主线,全力加快经济开发区、县城新区、大浦试验区和镇级经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财政收入10.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6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51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57元。

自2007年起,南陵县连续两届获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十佳经济开发区”称号,连续四届获得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称号。

2010年南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一、综合初步测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1043019万元,比上年增长18.1%,人均GDP18831元,比上年增长27.6%。

南陵县 旅游景点

南陵县 旅游景点

南陵县旅游景点.
南陵县位于中国安徽省芜湖市境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景点。

以下是南陵县的一些著名旅游景点:
1. 孙中山故居:位于南陵县磨店镇,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出生地和成长地。

故居内有孙中山少年时期的生活用品、文物展览等。

2. 鞍山风景区:位于南陵县鞍山镇,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的风景区。

这里山峦叠翠、溪流潺潺,有着原始的自然风光,还有奇石、山泉、古树等景色。

3. 孔由墓:位于南陵县庙前镇,是明代孔子第77代孔伟大的
墓地。

墓地内有石坊、墓塔和祭祀设施等,是一处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景点。

4. 七里画廊:位于南陵县大杨镇,是一条长约七里的山间小道,两旁种植着树木和花草,景色优美。

这里还有一些农田和村庄,可以感受到农村的宁静和田园风光。

5. 石林寺:位于南陵县金店山脚下,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

寺内有石刻佛像,以及古老的建筑和庙宇,让人感受到古老文化的魅力。

这些景点各有特色,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自然风光,都能让您在南陵县的旅行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南陵美好乡村旅游景点

南陵美好乡村旅游景点

南陵美好乡村旅游景点南陵县位于安徽省的南部,被称为“黄山脚下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是一处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县,全县土地面积1610平方公里,下辖1个街道、7个镇、2个乡,总人口约103.7万。

南陵县是长江流域著名的美景之一,这里拥有美丽的山水、丰富的文化和乡土风情,是一个非常适合旅游的地方。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南陵美好乡村旅游景点。

一、南陵县博物馆南陵县博物馆位于南陵县城洛阳山公园内,是一座集文化、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共展出古代金石、陶瓷、织锦等历史文化珍品和安徽民俗、地方文化艺术等展品,其中明清南画、乾隆珐琅釉瓷器、宋元青瓷器、明清家具等展品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二、板桥古镇板桥古镇位于南陵县城南3公里处,是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拥有中国风筝之乡、中国传统器乐之乡等多项荣誉。

古镇中保存有许多古建筑、古桥、古碑、古井、古塔等历史文化遗迹,是南陵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云竹山庄云竹山庄位于南陵县城西南34公里处,占地面积230亩,依山傍水,绿草如茵,四周环山闻仙岭、鹿顶山等多座山峰环绕。

云竹山庄是一个观光、娱乐、休闲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是南陵乡土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一批景点之一。

四、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南陵县、祁门县、黟县交界处,占地面积46.67万亩。

洛山区内山峰、峡谷、溪流、瀑布等景观互相辉映,有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五、百草圆村百草圆村位于南陵县县城西北25公里处,是南陵县的一个著名的生态旅游区,是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区,景区内有百亩奇花异草园、动植物园、水乡古村、民俗文化园等景点。

六、渡江战役历史景区渡江战役历史景区位于南陵县城东北方向,是一处重要的纪念战役历史的景区。

这里有渡江战役的胜利纪念碑、渡江战役遗址公园、百年鱼场等景点,让游客可以深入了解渡江战役的背景和历史。

以上就是南陵美好乡村旅游景点的介绍,南陵县的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者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郁的乡土风情和自然风光,是一处非常值得一去的旅游胜地。

南陵县经济开发区

南陵县经济开发区

南陵县经济开发区百科名片南陵,位于长江中下游安徽省东南部,是中国吴楚文化、青铜文化的发祥地。

南陵,地处长江开发开放梯度推进的结合点,承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发达地区辐射的最前沿,是向内陆地区扩散、建立生产基地、南下北上拓展市场的黄金跳板,是直接面向全国大市场的理想中心地。

南陵,总面积1263.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5万,劳动力资源充裕,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民风淳朴、治安良好,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生态示范区试点县、安徽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县。

安徽南陵经济开发区从2001年开始规划建设,是安徽省省级开发区,属安徽省出口服装加工基地和机塑纺织创业基地。

开发区位于南陵县城西南部,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达到“五通一平”的标准。

开发区以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以食品深加工、矿物质深加工为重点发展产业,按“生态型、组团式、开放式”理念规划建设。

开发区工委、管委会作为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遵行简捷、规范、高效的服务宗旨,打造诚信开发区,对区内实行封闭式管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

2007年,荣获安徽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称号。

优越的地理位置南陵,隶属国家开放城市芜湖市,属南京都市圈,紧邻长三角经济圈,居华东中心位置,是中国经济最具竞争潜力的地区。

南陵地理位置优越,北临黄金水道长江,南接太平湖风景区,是南去黄山,西往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必经之路,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芜湖的主要粮仓。

境内山水相邻、风光宜人、物产丰饶,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

便利的交通网络南陵经济开发区紧邻318国道、205国道、320省道、216省道交汇处,北邻铜南宣高速,西靠滁黄高速,沟通合铜黄高速、宣杭高速、芜大高速。

开发区向南可达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向西可达武汉、拉萨等地;向北经芜湖、南京可达青岛、天津、北京等地;向东可达杭州、上海,车程分别为2、3.5小时;距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风景区仅百余公里,是安徽省旅游“两山一湖”的重要快速通道,交通十分便捷。

我的家乡 南陵

我的家乡    南陵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南陵县外文名称:Nanling 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级所属地区:安徽省芜湖市
•下辖地区:8个镇政府驻地:籍山镇•电话区号:0553 邮政区码:241300 •地理位置:安徽省南部面积:1263.7平方千米•人口:54万人(2007年末) 方言:江淮官话
小小的历史
•远古时期就有人类的活动痕迹~~
•春秋,自周武王封泰伯五世孙周章
为吴君(建立吴国)始,县境为吴
地。

~~
•唐,621 年(武德四年),改属池
州。

627 年(贞观元年),又归宣
州,属江南道~~
•清,行省下沿明制(宁国府),直
至宣统,所属府如故。

•也就~~南陵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
资源优势,在安徽可谓名符其实的
文物大县,有“青铜之源、米市之
仓”的美誉。

小小的风景(南陵广场)
小小丫山(4A风景区)
乌霞寺乌霞寺乌霞洞工山
镇大工村马仁山中。

乌霞寺寺始建于宋,
今存为清末建筑正殿
五间,后室二间。


前茂林修林,泉水潺
潺,环境幽静凉爽。

据《五松陈氏宗谱》
载,宋代陈翥在此撰
写了世界上最早研究
桐树栽培方法的论著——《桐谱》。

小格里森林公园。

芜湖哪个区发展前景好

芜湖哪个区发展前景好

芜湖哪个区发展前景好芜湖是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淮河南岸,是我国沿海经济带与中部地区经济带的交汇点。

芜湖地处长江经济带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基础。

在芜湖市,发展前景最好的区域主要有三个:南陵县、弋江区和鸠江区。

首先,南陵县作为芜湖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芜湖市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全市的绿色农业示范区。

南陵县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农田面积,是芜湖市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区域。

同时,南陵县还是芜湖市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区域,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其次,弋江区是芜湖市的新兴工业区,也是芜湖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弋江区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是芜湖市重点打造的工业聚集区之一。

在弋江区,有着众多的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新能源等。

而且,弋江区还积极引进外来投资,不断推动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最后,鸠江区是芜湖市的城市发展新区,也是芜湖市城市建设和综合发展的重点区域。

鸠江区拥有较大的用地资源和较好的市政基础设施,是芜湖市新兴的商贸和服务业集聚区。

在鸠江区,有大型的购物中心、商业广场和高档住宅小区等,同时还有很多服务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进驻,促进了商贸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总之,南陵县、弋江区和鸠江区是芜湖市发展前景最好的区域。

南陵县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农田面积,是芜湖市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区域;弋江区是芜湖市的工业聚集区,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较好的工业基础;鸠江区则是芜湖市的城市发展新区,具备较大的用地资源和较好的市政基础设施。

这三个区域的发展潜力巨大,将为芜湖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南陵旅游景点

南陵旅游景点

南陵旅游景点
南陵是安徽省六安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拥有着众多的旅游景点。

以下为南陵旅游景点介绍:
1. 天柱山:位于南陵县城东30公里处,是皖南名山之一。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如“天柱”、“五云洞”、“东昆仑”、“天池”等景观。

2. 南陵古城:南陵古城坐落在南陵县城中心,是一座保存完好
的明代城池。

城墙高达10余米,周长约3.4公里,内设城门、城楼、护城河等构筑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3. 雁荡山:雁荡山位于南陵县西南部,是安徽省的著名风景区
之一。

这里山峰环绕,万千景致,有着“秀丽江南第一山”之美誉。

游客可以在这里登山、观景、游湖、观瀑、赏花等。

4. 瑶山瑶村:瑶山瑶村是南陵县的一个小山村,这里风景秀丽,人文风情浓厚。

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瑶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生活,品尝瑶族的美食,还可以参加瑶族的民俗活动。

5. 五龙洞:五龙洞位于南陵县西部,是一个神秘的地下溶洞。

这里有着奇妙的地貌景观,如石笋、石幔、石柱等,还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说故事。

以上就是南陵旅游景点的介绍,欢迎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 1 -。

南陵知识介绍

南陵知识介绍

南陵知识附带芜湖旅游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隶属于国家级沿江开放城市芜湖市。

县境东北为平原,西南为低山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总面积1263.7平方公里,总人口54.5万。

南陵交通便捷,国道205、318线、省道320、216线交汇于县城,是皖南重要的交通枢纽,通往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热线的咽喉要道。

长江下游重要支流青弋江流经县境东部,源自西南山区腹地的漳河,蜿蜒绵亘奔向长江,孕育了千年古城的灿烂文化文明。

南陵县位于中国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是芜湖市下辖的一个县,南陵县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是通往“两山一湖”的重要门户,县境形状似“骆驼”。

风景名胜南陵县旅游景点有西山风景区、乌霞寺、奎潭湖、小格里森林公园、大工山、黄盖墓等。

最正确旅游时间:春秋两季。

区域分布:陵县辖8个镇: 籍山镇、弋江镇、许镇镇、三里镇、何湾镇、工山镇、家发镇、烟墩镇丫山花海石林旅游区位于长江南岸,南陵县何湾镇内,景区面积25平方公里,是我国长三角地区石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是一处集旅游观光、科考探险、避暑疗养、度假休闲的胜地。

旅游区内石林、溶洞、瀑布、峡谷、天坑、暗河、山顶湖景观融为一体,景色秀丽。

丫字峰、美人峰、蝙蝠峰、狮子峰,峰峰相望;大神龟、八戒石、蟾蜍观天、犀牛望月,妙趣横生;天坑、石林、尖山文笔、石山雄姿、牡丹石林,各具特色;燕倪洞、海龙洞、双龙井、暗河,神秘莫测。

龙井冬暖夏凉,一日三潮,极为罕见。

山顶南陵湖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一夜惊现,堪称奇景一绝。

丫山是著名的“牡丹之乡”。

每当清明前后,三万亩盛开的牡丹点缀在山石飘欲仙,为江南一大奇观峰岩之间,花与石相映成趣,争奇斗艳,美不胜收,置身于牡丹花海之中顿感飘。

芜湖市区乘车到马饮客运站,到马饮客运站乘601〔芜湖至南陵〕到终点站南陵西客站,然后在南陵西客站乘610〔南陵至丫山〕到终点站直达丫山风景区马仁奇峰森林马仁奇峰森林旅游区位于安徽省长江南岸芜湖境内的南陵、繁昌、铜陵三县交界处,距繁昌县城12公里,芜湖市区60公里,南京150公里、上海400公里,铁路、公路、航运均可到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陵县概况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是通往“两山一湖”的重要门户。

总面积1263.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9.3万亩,可养水面14万亩,山林56万亩。

辖8镇157村,人口55.4万人。

国道205、318线和省道320、216线交汇于县城,京福高速铁路、铜南宣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是皖南重要的交通枢纽。

南陵历史悠久,人文炳蔚,为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境内遗有大工山古铜矿冶遗址和千峰山土墩墓群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国名将周瑜曾任县令。

诗仙李白两度携家寓居于此,留有《南陵别儿童入京》等千古名诗。

南陵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现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境内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大浦试验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地质公园丫山花海石林旅游区,省级森林公园小格里,省级重点保护寺庙乌霞寺。

境内丫山“凤丹”、“南陵大米”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南陵盛产优质大米、木材、丹皮、蘑菇、莲藕等,素称“芜湖米市,南陵粮仓”,被誉为“江南鱼米之乡”。

矿产资源有铜、铁、锑、煤、金、白云石、石灰石、氟石等。

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工业主导地位,以“实施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强化招商引资、促进城乡统筹”为主线,全力加快经济开发区、县城新区、大浦试验区和镇级经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财政收入10.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34.6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51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57元。

自2007年起,南陵县连续两届获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十佳经济开发区”称号,连续四届获得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称号。

2010年南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1043019万元,比上年增长18.1%,人均GDP18831元,比上年增长27.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7318万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599642万元,增长24.6%;第三产业增加值246059万元,增长12.2%。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9%,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57.5%,上升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3.6%,下降2.6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现价)368652万元,增长22.2%。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0770公顷,比上年增加822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000公顷,增加40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6504公顷,减少1296公顷;糖料种植面积390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408248吨,比上年增加1647吨,增产0.3%。

其中,小麦产量13707吨,增产45%;稻谷产量381483吨,减产0.7%。

全年棉花产量2125吨,增产25%。

油料产量15081吨,减产23.7%。

糖料产量13150吨,增产0.05%。

全年肉类总产量41419吨,比上年增长5.9%。

生猪年末存栏101287头,增长6.2%;生猪出栏244724头,增长2.9%。

禽蛋产量18618吨,增长4.4%。

全年水产品产量31007吨,增长5.6%。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2937吨,增长0.8%。

农村用电量30896万千瓦小时,增长36.1%。

有效灌溉面积3244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07142万元,比上年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367042万元,增长4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9年的203户上升到2010年末的265户,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7户。

开发区累计入区企业207家,其中当年入区项目58个, 2010年区内企业实现工业产值651590万元,比上年增长47.8%,经营收入636836万元,实现税收1.5亿元。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03158万元,比上年增长25.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5384万元,增长27.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4.4%;股份制企业增长2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1.9%。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42.1%,重工业增长18.1%。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6804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6%。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6484万元,比上年增长18.4%。

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2600万元。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8.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2.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6400万元,比上年增长37.5%。

其中城镇投资1180283万元,增长53.2%;房地产开发投资88226万元,比上年增长29.9 %。

招商引资取得较好成效。

全年引进内资122亿元,比上年增长43%;引进外资4979万美元,增长20.2%。

招商引资当年形成固定资产投资达122.46亿元。

芜湖瑞创、安南汽车城等27个项目约定投资规模在1亿元以上。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223万元,比上年增长19.2%。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98305.5 万元,增长18.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4917.5 万元,增长25.9%。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深入推进。

全年进出口总额98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7%。

其中,出口6928万美元,增长86.7%;进口2877万美元,增长372.2%。

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江南牡丹文化节、首届大浦绿洲欢乐美食节。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2205万元,比上年增长5.6%。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3450万元,比上年增长33.9%。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413万元,增长20.5%;电信业务总量51037万元,增长34.6 %。

固定电话年末用户82519户。

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219635户。

电话普及率达到54.5部/百人。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100506万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7993万元,增长30.8%,各项税收88756万元,增长37.4%。

财政支出170815万元,增长32.6%。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907163万元,增长28.3%。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42637万元,增长13.2%。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75164万元,增长
39.2%。

八、社会事业
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升学率均保持在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3.8,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南陵中学高考成绩连续12年位居皖南八校之首、市属三县第一。

“三馆”(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正在建设,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干线网改造任务即将完成。

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16个新农合监测点之一。

县医院迁址新建工程已开工,三里、籍山、家发、工山,烟墩,何湾、许镇等镇中心医院新改扩建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全县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工程即将全部完工,实现“村村覆盖”的目标。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554444人。

全年出生人口5247人,出生率为9.5‰;死亡人口5028人,死亡率为9.1‰;自然增长率为2‰。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2。

2009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单位:人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10年城镇在岗职工(不含私营个体)平均工资35186元,增长了11.4%。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61元,比上年增长15.4%;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41.4%。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126人,下降11.4%,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533人,增长4.1%。

注:
1.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2.农村贫困人口是根据新修订的农村贫困标准统计的,与历史数据不完全可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