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方言里的几个语法特点
芜湖南陵方言语法的持续进行体

[作者简介]赵燕飞,女,安徽芜湖市南陵县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芜湖南陵方言语法的持续进行体○赵燕飞(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摘 要] 通过分析芜湖南陵方言主要采用的“在”、“咯”“则”等标体词,考察芜湖南陵方言中持续进行体的表达,并尝试与普通话的动态助词“着”进行比较,寻找其共通和区别之处。
[关键词] 南陵方言; 持续进行体中图分类号:H1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9-0028-02 南陵县地处芜湖市西南部。
南陵方言主要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同时也零星分布着非官话方言,如吴语、徽语、湘语等。
南陵话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比,在语法上有一些差异。
本文在搜集当地语料和查阅当地县志的基础上,试对南陵城关地区方言语法的持续进行体加以考察。
一、“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在”可以表示一种持续的状态,主要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如:(1)a.他在躺着(呢)。
b.他在盖房子(呢)。
c.他在咳嗽(呢)。
d.他在游泳(呢)。
南陵方言中也有类似的用法,所不同的是表示动作行为正在持续进行的“在”位置灵活,可以位于动词前,可以位于动词后,也可以同时位于动词前和动词后。
如:(2)A B Ca.王师傅在吃饭。
王师傅吃饭在。
王师傅在吃饭在。
b.外头在哈雨。
外头哈雨在。
外头在哈雨在。
c.那张纸在漂则。
那张纸漂则在。
那张纸在漂则在。
朱德熙(1982):介词“在”表示一种持续的状态时,句尾都可以加语气词“呢”,如(1)所示,在南陵方言中,(2)中的A 组与普通话的语序一致,(2)中的B 组和C 组是方言特色,而且只有A 组句尾可以加语气词“呢”,B 组和C 组在南陵方言中是不加语气词“呢”的。
这三组句式在南陵方言中一般分别用在不同的语境里,A 组句式运用得最为广泛,一般用于简单的陈述或是对别人的问答中,是指说话的一方对另一方客观介绍某一事物的某种状态在持续进行,或者是当面临说话一方对某事物相关状态作出询问时另一方所作出的回答,如:(3)a.王师傅在吃饭,小李在修车子。
芜湖方言妙语连珠

芜湖方言妙语连珠芜湖方言妙语连珠皖江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方言俚语来自民间,俏皮、幽默,令人捧腹。
现不揣浅陋,采撷片段,以飨读者。
江城芜湖方言涵盖衣食、人际交往各方面。
妙语连珠,夸张有趣。
先说衣着打扮时尚即以削头冠之。
以头而言,如果一个人的头梳理得油光锃亮,搽上摩丝,会被人形容为苍蝇都沾不上。
穿戴考究便会招来皱折衣缝,刀斩线弹似的一楞一楞的美誉。
至于气派、时髦更被赞为活模特-嗲得一塌带一抹。
再说吃,比喻人好吃会吃,,一句一口咬着菩萨颈子--吃神这句歇后语用得恰如其分。
描述一个人吃喝大方,便会说:钱,全让他修了五脏庙。
对吃得一点不剩的食客更是入木三分:碗添得比狗盆还干净。
对吃饭狼吞虎咽者,一句像饿牢里放出来一样比喻得惟妙惟肖。
吃在口的美味佳肴就说:一巴掌打嘴都舍不得松口,活显出一副谗相。
至于人际关系,称密切者为笔直,青年人称之为把子,更甚者为铁把。
带有旧社会结盟拜把之意。
对作秀的假洋鬼子称其为冒派、冒板。
对求人办事对方当时应诺拍胸脯,后来不了了之者描绘出:胸脯拍得像搓衣板,后来扑哧就成了漏气球。
对俩人意见交流不合,开宗明义就砸一句:你代我一口歇,到清水河把牙齿洗洗<清水河在芜湖县境内,为青弋江支流,以河水清澈著称>,对不中意的话,就回击以:你讲话我听不懂表示异议。
买卖双方多爱说一口价。
意思是不抬价、不还价。
对专门白吃白喝的主一句家住城墙根,牙齿朝外伸。
对善敲竹杆的滑头,比喻为铁公鸡,意思是一毛不拔,俏皮、辛辣。
还有在讽刺别人唱歌跑调时,扩张为:调子跑到八角甸去了<在芜湖远郊>。
芜湖人咒起人来咒语也刻毒:一枪打十八个眼、赶头刀的、洋炮铳的。
对有人点头打招呼或点头赞同某项意见时也调侃为:头点得像解小便。
虽有点粗俗但颇为形象。
芜湖人爱憎分明,对假丑恶深恶痛绝,称假冒伪劣商品为炸弹。
前几年,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排队瞻仰毛主席遗容时,几位芜湖人在队列中称某北京特产是炸弹,结果被警方带走审查,闹出不小的笑话。
南陵方言里的几个语法特点

南陵方言里的几个语法特点南陵县地处芜湖市西南部。
南陵方言主要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同时也零星分布着非官话方言,如吴语,徽语,湘语等。
南陵话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比,在语法上有一些差异。
本文在搜集当地语料和查阅当地县志的基础上,对南陵方言的语法特点进行了总结,下面将具体阐述。
一.名词多有词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比,南陵话在名词的使用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物体名词后多加“子”缀,在时间名词后多加“朝”和“咯”缀。
(一)物体名词多加“子”缀1.蚂蚁子苍蝇子老鼠子蜻蜓子小狗子2. 手捏子沓坡子沙子子落谷子沫沫子1类是在动物名和昆虫名之后加“子”。
“子”缀有表示物体体积小的含义。
南陵话一般不在体积较大的动物名称后加“子”,如不说“老虎子”,“大象子”。
2类是一般物体名词,“手捏子”是“手帕”的意思,“沓坡子”是“台阶”的意思,“沙子子”是“沙粒”的意思,“落谷子”是“玉米”的意思,“沫沫子”是“泡沫”的意思。
名词加上“子”缀,构成三音节的形式,在南陵话中十分普遍。
(二)时间名词多加“朝(zhao)”缀和“咯(ke)”缀今朝(今天)明朝(明天)后朝(后天)万后朝(大后天)昨咯(昨天)前咯(前天)向前咯(大前天)南陵话中表示在今天或今天以后,加“朝”缀;表示昨天或昨天以前,加“咯”缀。
而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统一用“x天”来表示。
这也体现南陵话在时间名词表达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二.动态表示法南陵话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一样,在语法上只体现“态”,不体现“时”。
但南陵话在“态”的表达方式上与现代汉语普通话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一)动词+咯(ke),表示动作的完成,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
a.我看咯三遍。
b.电灯亮咯。
c.我忘失咯。
a句表示,我已经看了三遍,动作已经发生。
b句表示电灯是亮着的,可能之前没亮,现在是亮的状态。
c句表示,我忘记了某事,忘记这一动作已经发生。
(二)动词+咯(ke),表示动作的持续或进行,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着”。
安徽方言特点

“安徽方言”不是单一系统的方言,而是多种方言系统的综合体。
它既有官话方言,又有非官话方言。
安徽的官话方言主要有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
中原官话主要通用于淮北和沿淮以南的部分市县,江淮官话主要通用于江淮之间和沿江以南的部分市县。
安徽方言中的非官话方言主要有赣语、吴语、徽语。
赣语主要通用于皖西大别山南麓和沿江两岸的市县。
吴语主要通用于沿江以南和黄山山脉以北以东的各市县。
徽语主要通用于黄山山脉以南旧徽州府所辖地区。
此外,还有在近百年来,先后成批迁徙定居我省南方的客籍人所说的客籍话。
客籍话中有湖北人说的西南官话,有河南人说的中原官话,有湖南人说的湘语,也有为数较少的福建人说的闽语和客家话,还有从浙江迁徙皖南的畲族移民说的畲话。
说西南官话的湖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宁国、广德、郎溪、泾县、铜陵等县境内。
说中原官话的河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广德、郎溪等县内。
皖南的闽方言,是指由浙江、福建等地移居宁国岩山一带,和散居在广德、郎溪、歙县等地的浙江、福建人所说的话。
说湘语的湖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南陵县境内。
说客家方言的人,是指由闽西移居宁国岩山一带的福建人所说的话。
畲话是宁国境内畲族人说的近似“客家话”的汉语方言。
我省的畲民大都居住在宁国县东南部的畲乡。
(二)皖北中原官话①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
安徽省淮北17个市县(不包括怀远城区话)和沿淮以南的凤阳、蚌埠市、寿县、霍丘、金寨(北部)等5市县的话,均属中原官话。
语音特征:1.各地话大都将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字,读成舌根浊擦音 声母。
例如,“安”读 a~21 3,“昂”读 ɑ~55,“爱”读 53,“袄”读 24。
1①为了称说的简便,文中有时也说成“皖北官话”或“皖北话”。
2.各地话n与l声母不混。
例如,脑≠老,年≠连,怒≠路,女≠吕。
3.各地话韵母的元音韵尾大都丢失,鼻辅音韵尾大都变成鼻化韵母。
例如,“买菜”说成m 24ts 53,“报销”说成p 53 i 213,“蓝天”说成la~55tia~213,“刚强”说成kɑ~213t iɑ~55。
安徽芜湖南陵的方言

安徽芜湖南陵的方言
安徽芜湖南陵的方言属于吴语方言分支,是宣州吴语的一种。
南陵话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在语音方面,南陵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都有一些特点。
例如,南陵话的声母中存在大量的浊音,包括全浊声母和次浊声母;韵母方面,南陵话的入声字较多,且具有独特的韵尾;声调方面,南陵话的调类和调值与其他吴语方言有较大的差异。
在词汇方面,南陵话也有其独特之处。
例如,南陵话中存在一些特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嗲嗲”、“姆妈”等亲属称谓,以及一些日常用语和习惯用语。
在语法方面,南陵话的基本语法结构与其他吴语方言类似,但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
例如,南陵话中的“哉”可以作为句末助词,表示强调或确认;还有一些特殊的动词用法和词序表达方式。
总之,安徽芜湖南陵的方言是一种具有独特特征的吴语方言分支,其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皖南徽语的语法

第三章 皖南徽语的语法、作品第一节 词法方面的特点一、名词的前缀和后缀常见的前缀有“阿”和“老”。
它们的使用范围比较狭窄。
“阿”用在单音节亲属称谓名词的前面,多见于晚辈称呼长辈,可以表达亲切的感情。
例如:阿爷(歙)a 32i e 44 面称父亲阿姨(歙)a 32i 44 面称母亲阿朝(休)a33i o55 面称祖父阿(休)a 3344t a33 面称父亲阿伯(休)a 33p a213 面称大伯阿姐(休)a33i a31 面称姐姐 “老”多用于对人的称呼上,有四种用法:第一,加在姓的前面,多用于同辈和同事之间的亲热称呼。
例如,老张、老汪、老胡。
第二,加在名字的前面。
例如,把张凯称为“老凯”、“汪运之”称为“老运”。
第三,也可以用在兄弟排行的序数前面。
例如,老大、老二、老三。
此外,还可以用在一些亲属称呼词的前面。
例如,老朝(歙)l 45i44 面称祖父老倌(黟)l 53ˇk u 21ˇ 面称祖父老婺(黟)l 53ˇu n 35 面称祖母老倌(绩)l 213k u31 背称丈夫老公(歙)l 45k u~32 背称丈夫老妪(歙)l 45y 32432 背称妻子 这些用在“祖父、祖母、丈夫、妻子”等称说词前的“老”,已经虚化,无“年纪大”的实在意义。
名词后缀“头”、“佬”、“鬼”。
“头”后缀的用法很广,它超出了普通话“头”缀的使用范围。
作为后缀时也不轻读。
跟普通话“头”缀名词相当的有:锄头、骨头、想头、甜头、上头、下头、里头、外头等。
徽语还有一些名词是加后缀“头”构成的,普通话与其相当的词都是加后缀“子”或“儿”构成的。
例如:鼻头(歙)p i 33t i 44 鼻子榫头(歙)y~45t i44 榫子额角头(歙)21t i44 脑门儿额阳头(旌)e 55i 42t i42 脑门儿125茴香头(歙)x u 44i a 32t i44 茴香末儿角落头(歙)k21l33t i44 旯旮儿 下面一些带“头”缀的名词,其后通常用“大”、“小”、“好”、“多”、“足”等形容词作谓语。
陵县方言论文:陵县方言语法研究

陵县方言论文:陵县方言语法研究【中文摘要】方言是地区民俗文化的一种体现,凝聚着方言地区居民的生活习俗和生活观念。
官话方言代表着汉语发展的方向,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对其深入研究可以丰富我们对汉语的认识以及普通话的规范使用。
本文是对家乡陵县方言语法的研究。
陵县地处鲁西北,隶属德州市,其方言属于冀鲁官话的西齐片。
在语法方面,陵县方言虽与普通话有一定的一致性,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本文在呈现陵县方言基本面貌的基础上,对陵县方言的语法作了客观的分析,突出描写和分析了陵县方言语法与普通话相比较的特殊之处。
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绪言。
介绍陵县概况,对陵县的自然、人口地理、历史沿革等状况作简略叙述,使读者对陵县有一个初步了解。
另简单介绍发音合作人的情况。
第二章:词法。
词法部分主要从实词、虚词的角度出发,重点探究实词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以及虚词中的介词、助词、语气词等。
陵县方言与普通话相比,有比普通话更为丰富的词缀,更有着生动的形容词形式和极具特色的副词、介词等。
第三章:句法。
句法部分主要对陵县方言中的比较句、疑问句、被动句、把字句等进行分析。
【英文摘要】Dialect is a reflection of folk culture and local customs and ideas. Official dialect represent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s dialect is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the research of it can deepen ourknowledge of Chinese and standardize its usage. This thesis is the research of the dialect of the author’s hometown--- Ling County, which locates in the Northwest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belongs to the city of Dezhou. Despite some similarities with Pongtonghua, the Ling County dialect has som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hesis, the author first give a general description of it, then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ongtonghua and Ling County dialect.There are three chapters in this thesis.Chapter one is introduction, which briefly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urveys of the nature, population, and history as well as the pronunciation partner.Chapter two is about the lexical of Ling County dialect, which analyze the usage of nouns, verbs, adjectives, adverbs, pronouns, prepositions. Compared with Pongtonghua, Ling County dialect has much richer affixes, and more vivid adjectives, adverbs and prepositions.Chapter three is about the syntax of Ling County dialect. This chapt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mparative sentences, questions, sentences of passive voice and special sentences structures.【关键词】陵县方言词法句法【英文关键词】Ling County dialect syntax【目录】陵县方言语法研究内容摘要4-5Abstract5第一章绪论8-11第一节陵县概况8第二节历史沿革8-9第三节方言概说9-10第四节课题研究现状及意义10-11第二章词法11-42第一节名词12-16一、名词词缀12-15二、名词重叠15-16第二节动词16-20一、动词词缀16-19二、动词重叠19-20第三节形容词20-22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20-21二、形容词重叠式21-22第四节副词22-28一、程度副词23-24二、时间和频率副词24-25三、范围副词25-26四、否定副词26-27五、情态副词27-28六、语气副词28第五节数词、量词28-31一、序数的表达方式28-29二、概数的表达方式29-30三、量词30-31第六节代词31-35一、人称代词31-32二、指示代词32-33三、疑问代词33-35第七节介词35-38第八节助词38-40第九节语气词40-42第三章句法42-48第一节被动句42-43第二节比较句43-44第三节疑问句44-45第四节把字句45-48结语48-49参考文献49-51致谢51。
安徽芜湖市峨桥方言的分区探讨

安徽芜湖市峨桥方言的分区探讨峨桥方言是安徽省芜湖市境内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芜湖市南陵县峨门、桃花、舒城等乡镇。
虽然该方言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别,但由于语言环境的变迁,峨桥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
峨桥方言的语音系统较为特殊,而且因镇区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在南陵县的峨门镇,声母方面,k、g的发音约等于j、q;t、d的发音也约等于ch、j;f、h的发音也约等于huo、h。
此外,该地方言特有的音有沃、娃、鞋(分别对应汉语中的w、ua、ei)。
其韵母也有一定特点,如将ia变成yia,ie变成ye、yie,ua变成wa或ya,uo变成wo或yo等。
这些与普通话中的音韵差异较大。
峨桥方言的词汇较为丰富,也体现了该地方与外界诸多关系存在过程中,所产生的的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特点。
如当地人民喜欢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和气生财”、“回头是岸”,这些俗语的含义和汉语中的俗语集体意义相似,都是通过语言表现出当地社会生活的各种特点。
与炒菜有关的词汇也很丰富,如“滑锅”表示炒菜过油多流油,而“生锅”则表示炒菜不够熟透。
峨桥方言的语法结构相对较为简单,没有特别复杂的句子结构。
例如,其宾语可以借助介词短语的形式来表明。
在南陵县的峨门镇,人们在表达时往往不加语气助词,比如要表示“让我来试试”,说话人直接说“我来试试”,而不需要使用“试试”之前加上一个“一”。
在句型方面也有一些特点,如“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通常说成“门前有桥,桥下游着鸭子”。
总体来说,峨桥方言的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结构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但多有互相借鉴的情况,其语言特征的形成是一种逐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峨桥方言的使用范围将会每况愈下,为了保护峨桥方言这种文化遗产的存在,我们必须珍视峨桥方言的产生发展历程,并进行相应的保护、整理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陵方言里的几个语法特点
南陵县地处芜湖市西南部。
南陵方言主要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同时也零星分布着非官话方言,如吴语,徽语,湘语等。
南陵话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比,在语法上有一些差异。
本文在搜集当地语料和查阅当地县志的基础上,对南陵方言的语法特点进行了总结,下面将具体阐述。
一.名词多有词缀
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比,南陵话在名词的使用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物体名词后多加“子”缀,在时间名词后多加“朝”和“咯”缀。
(一)物体名词多加“子”缀
1.蚂蚁子苍蝇子老鼠子蜻蜓子小狗子
2. 手捏子沓坡子沙子子落谷子沫沫子
1类是在动物名和昆虫名之后加“子”。
“子”缀有表示物体体积小的含义。
南陵话一般不在体积较大的动物名称后加“子”,如不说“老虎子”,“大象子”。
2类是一般物体名词,“手捏子”是“手帕”的意思,“沓坡子”是“台阶”的意思,“沙子子”是“沙粒”的意思,“落谷子”是“玉米”的意思,“沫沫子”是“泡沫”的意思。
名词加上“子”缀,构成三音节的形式,在南陵话中十分普遍。
(二)时间名词多加“朝(zhao)”缀和“咯(ke)”缀
今朝(今天)明朝(明天)后朝(后天)万后朝(大后天)
昨咯(昨天)前咯(前天)向前咯(大前天)
南陵话中表示在今天或今天以后,加“朝”缀;表示昨天或昨天以前,加“咯”缀。
而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统一用“x天”来表示。
这也体现南陵话在时间名词表达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二.动态表示法
南陵话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一样,在语法上只体现“态”,不体现“时”。
但南陵话在“态”的表达方式上与现代汉语普通话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一)动词+咯(ke),表示动作的完成,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
a.我看咯三遍。
b.电灯亮咯。
c.我忘失咯。
a句表示,我已经看了三遍,动作已经发生。
b句表示电灯是亮着的,可能之前没亮,现在是亮的状态。
c句表示,我忘记了某事,忘记这一动作已经发生。
(二)动词+咯(ke),表示动作的持续或进行,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着”。
a.她讲咯讲咯讲笑起来咯。
b.小伢听咯听咯困着咯。
c.小王歪咯头看日出。
a句和b句中前两个“咯”表示动作的持续,后一个“咯”表示动作的完成。
(三)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的“在”位置灵活,可以位于动词前,可以位于动词后,也可以同时位于动词前和动词后。
A B C
小王吃饭在。
小王在困觉在。
我在吃饭呐。
他看电视在。
小王在看电视在。
他在发呆呢。
外头落雨在。
他在忙之在。
你在搞什么?
A组例句“在”位于动词之后;B组例句中有两个“在”,一个位于动词之前,一个位于动词之后;C组例句“在”位于动词之前。
“在+动词”和“动词+在”,那种语序是最早出现的,暂时还不清楚,我们可以通过古文献资料进行考证。
但有一点应该是可以确定的,“在+动词+在”这种形式是前面两种语序的过渡阶段。
在同一方言中,一种语序的三种演变过程能够共时出现,是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
(四)“紧咯”+动词,表示动作的持续。
“紧咯”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一直在”。
a.你紧咯看,有什么意思?
b.你紧咯搞,咯累啊?
c.别紧咯写,歇一下子。
“紧咯”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表示动作一直在持续,没有间歇。
一般用于禁止语气的祈使句中,表示对某人一直持续某件事的否定或不赞成。
三.形容词的生动式
形容词的生动式有构词和构形两种方式。
构词上主要是偏正式,构形上主要是重叠式。
南陵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AXX式
油拉拉扣巴巴懒厌厌轻丝丝
粗壮壮阔达达亮堂堂嫩蓬蓬
AXX式中后两个语素一般没有实际的语义内涵,它们重叠在一起与前面单音节形容词组合,增强该形容词的形象性。
(二)XA式和XAXA式
XAXA式是XA式的重叠形式,它们具有共现性。
这两种形式在增强词的形象性有极强的表现力,请看下列表格:
在南陵话中,多使用XA式和XAXA式,极大地增强了形容词的表现力。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这些形容词大多只能用一些程度副词,如“非常”,“很”,“十分”来修饰。
(三)A不拉几式
瘦不拉几扁不拉几破不拉几软不拉几黄不拉几
酸不拉几涩不拉几甜不拉几苦不拉几淡不拉几
A不拉几式,即可以增强词的生动性,又可以表达贬义的感情色彩。
四.约数的几种表现方式
(一)“数/量+把”式。
表示接近“一”还没到达“一”的范围。
百把(人)千把(块)尺把(长)斤把(重)
(二)“数/量+把+数/量”式。
表示约数,在“一”上下或左右。
百把百(人)千把千(块)尺把尺(长)斤把斤(重)
(三)“数/量+把+两+数/量”式。
表示大于“一”小于“二”的范围。
百把两百(人)尺把尺两(长)斤把斤两(重)趟把两趟
五.“家去”和“家来”的特殊使用。
(一)语义上。
在南陵话中,表示“回家”这一概念,分为两个词,一个是“家去”,另一个就是“家来”。
“家去”,表示说话者和家是两个方向,听话者在说话者的方向,向家的方向赶过去。
例句:“小家伙,快家去吧!天黑之喽”。
“家来”,表示说话者和家是同一个方向,说话者让听话者往家的方向赶过来。
例句:“冬冬,快家来,吃饭喽!”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往家的方向去”和“往家的方向来”是不区分的,统一用“回家”一个词来表示。
(二)语法上
“家去”和“家来”在构词法上,是按照“名词(家)+动词(去/来)”这一结构组合而来的。
这与现代汉语中“动词+名词”的典型结构是相反的。
在南陵话中,一般情况下,动词和名词的组合中,都是遵循动词在前,名词在后的顺序。
例如会说“吃饭”“困觉”“看书”,而不会说“饭吃”“觉困”“书看”。
可见“名词+动词”这一结构在使用上是有限制的。
这种结构应该是在古汉语的正常语序,但由于“家去”和“家来”是两个日常词汇,有较高的使用率,通过代代相传,这种稀有的“名+动”结构在这两个词汇中被保存下来。
六.“把”字的用法
在南陵话中,“把”字可以构成两种句式。
A B
把衣服包起来把我一本书
把衣服洗干净把我五块钱
把鞋子穿上小妹把婆家了
A组例句中,“把”是介词,表达的是处置义,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用法一致;B组例句中,“把”是动词,相当于“给”。
例句中的“把我一本书”,意
思是“给我一本书”,这里的“给”,到底是“送给”,“借给”还是“拿给”,要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定;“把我五块钱”,是“给我五块钱”的意思;“小妹把婆家了”,意思是“姑娘嫁给婆家人了”的意思。
在南陵话中,“把”既可以作为介词,也可以作为动词。
这对于确定现代汉语中“把”词性和词义,有一定的启示。
七.正反问句的表示法
南陵话中多用“可”字句代替正反问句。
例句如下:
你可吃饭啦? (你吃饭没吃饭?)
格些花可香?(这些花香不香?)
你可欢喜看电影? (你喜不喜欢看电影?)
“可+动词/形容词”用来表示动作有没有发生,或者性质状态是不是真实存在。
用这种格式代替了现代汉语中的正反问句,在南陵话中十分普遍。
八.总结
本文从名词多词缀,动态表示法,形容词的生动式,约数的表示法,
“家去”和“家来”的特殊用法,“把”字的用法,正反问句的表示法这七个方面来具体说明南陵话在语法上的特点。
主要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法进行对比,总结南陵话的语法特点。
但南陵话的语法现象不止上文说提到了,语料的搜集毕竟是有限的,南陵话中的语法现象和特色值得我们继续探究。
参考文献:
1.徐乃昌,《南陵县志》,黄山书社出版,2007.
2.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3.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