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英翻译讲义
汉译英概述讲义

汉译英概述一、汉泽英与英译汉的比较汉泽英与英译汉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过程,所以对它们的要求是大致相同,即都必须使译文忠实与原文的内容,语言通顺易懂,合乎译入语的语言习惯;同时,尽量保持原作语言的风格。
但它们又毕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翻译,有相当大的差异,各自的重点和难点都是不尽相同。
翻译界一般都认为将汉语译成英语比将英语翻译成汉语要难,或者说将母语翻译成外语比将外语翻译成母语要难。
从翻译的两个基本过程——理解和表达来说,对中国学生来说,英译汉的主要难点在理解;汉译英的主要难点在表达。
在汉译英时,从选词到组词成句,再到布局谋篇,困难重重。
而译者自己往往难以断定自己的译文是否地道自然,是否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或者有无更贴切的译法。
因此常常出现Chinglish。
运用母语时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用外语表达则捉襟见肘,穷于应付,这就是汉译英与英译汉最大的差异,也是汉译英的主要困难所在。
二、汉英翻译标准汉英/英汉翻译有着同样的翻译标准,对它们的要求基本一致,即“忠实”,“通顺”。
(一)忠实的要求:1、译文要忠实原文内容,译者必须要把原文中的基本意义传达出来,不能有篡改,不能有遗漏,也不能任意增添原文所没有的内容。
初学者这方面容易犯的错误有:A.逐字逐句的死译,不了解英语的地道表达,导致英语译文汉化,形成“中式英语”(Chinglish or Chinese-style English)“Chinglish, of course, is that misshapen, hybrid language that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be descr ibed a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e.g.一小时内免费送机票上门烧纸钱中国的经济正在腾飞/经济腾飞投资热点拳头产品隐形眼镜洗牌他(徐霞客)在考察的过程中,从不盲目迷信书上的结论。
《汉英翻译讲义》课件

欢迎来到《汉英翻译讲义》PPT课件,让我们一起探索翻译的技巧和难点,以 及在不同领域的实战经验。
翻译原则
语言交流原则
将信息以准确、流畅的方式传达给目标受众。
信、达、雅、俗原则
在平衡忠实于原文、易于理解、符合礼仪和符合 语言习惯之间做出取舍。
文化渊源原则
考虑源语和目标语所处的文化背景以确保准确的 意义传递。
2 翻译学习的必要性
为了提高翻译能力和专业素养,学习翻译技巧是必要的。
3 翻译的的未来趋势
探讨翻译行业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和应对策略。
全译原则
尽可能将所有内容都翻译出来,不遗漏任何重要 信息。
常用翻译技巧
1 转换语序
调整句子中单词的顺序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 法规则。
2 转换词性
将源语言中的名词、动词等转换成目标语言 中相应的词性。
3 表达省略
在目标语言中省略源语言中过于冗长或不必 要的表达。
4 表达冗余
在目标语言中增添必要的信息以充实表达内 容。
Hale Waihona Puke 5 摆脱中式英语避免使用中式英语,使用符合目标语言规范 的表达方式。
6 合理使用专业词汇
根据目标受众和领域需求,使用准确的专业 词汇。
翻译难点
1 词汇难度
处理复杂或文化相关的词汇时可能出现困难。
2 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翻译过程中的困惑或误解。
3 常见错误
容易犯的一些翻译错误和应对策略。
翻译实战
1
文化背景下的翻译
在涉及文化背景的文本中应用翻译技巧
媒体报道翻译
2
和文化敏感度。
准确翻译媒体报道的信息以便更好地传
播。
英语翻译课堂讲义127页PPT

母法指导
提高方法:
1. 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翻译实践 研究有关翻译的论述,弄懂翻译的基本问题。
Tips:
•read more; •practice more; •think more; •discuss more
Thursday
Classroom
IA3
14:00—16:00 p.m.
1303
导学——课程要求
Course Description & Requirements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named A Course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ims at cultivating the SS’ ability of translating between E-C and C- E—they have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some basic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about translation. E.g. the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 and C, the eight basic techniques in translation, some methods to deal with the special sentences, etc. In a word, the SS will have the first impression to English language and Chinese, and through these discussions they will have a higher ability in their English writing. It will take us at least a span of 4 lectures to finish one topic in the syllabus.
英汉翻译讲义

本门课程要求:1. 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2. 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课堂测验、课堂表现构成;3. 一学期不定期点名六次,缺课一次期末卷面成绩扣5分(迟到三次相当于缺课一次),累计6次缺课者取消考试资格;4. 一学期可以请假三次(短信或电话),请在上课前十分钟请假,事后请假无效;5. 上考研班、病假、事假均需提供相关证明且需事先经过老师本人同意;上考研班者请提供上课证,病假者请提供医院开具的医疗证明,事假者请提供系部盖有公章的事假条;6. 本课程期末考试不划重点;7. 未经允许拷贝老师带答案课件者、迟到早退缺乏礼貌报告者,酌情扣分。
8. 严格按课程要求执行,谢绝一切说情或求情;9. 对于本课程或本人教学和工作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致电本人或发邮件至rg.peng@。
10. 祝学习、生活愉快。
《英汉双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参考书目(迷你版):[1]陈宏薇、李亚丹.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二版)上外教, 2010年[2]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3]古今明. 英汉翻译基础.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4]华先发、邵毅. 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 上外教出版社,2004年版[5]柯平. 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6]李长栓.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7]李运兴. 英汉语篇翻译(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8]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9]吕瑞昌等编著. 汉英翻译教程.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10]邵志洪. 汉英对比翻译导论.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11]孙致礼.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12]叶子南.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3]余光中. 余光中谈翻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14]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英汉翻译讲义Instructor: Mr. Peng第一章翻译的性质、标准及过程1.1 “翻译”古今称呼之由来。
英汉翻译讲义

本门课程要求:1. 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2. 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课堂测验、课堂表现构成;3. 一学期不定期点名六次,缺课一次期末卷面成绩扣5分(迟到三次相当于缺课一次),累计6次缺课者取消考试资格;4. 一学期可以请假三次(短信或电话),请在上课前十分钟请假,事后请假无效;5. 上考研班、病假、事假均需提供相关证明且需事先经过老师本人同意;上考研班者请提供上课证,病假者请提供医院开具的医疗证明,事假者请提供系部盖有公章的事假条;6. 本课程期末考试不划重点;7. 未经允许拷贝老师带答案课件者、迟到早退缺乏礼貌报告者,酌情扣分。
8. 严格按课程要求执行,谢绝一切说情或求情;9. 对于本课程或本人教学和工作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致电本人或发邮件至rg.peng@。
10. 祝学习、生活愉快。
《英汉双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参考书目(迷你版):[1]陈宏薇、李亚丹.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二版)上外教, 2010年[2]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3]古今明. 英汉翻译基础.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4]华先发、邵毅. 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 上外教出版社,2004年版[5]柯平. 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6]李长栓.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7]李运兴. 英汉语篇翻译(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8]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9]吕瑞昌等编著. 汉英翻译教程.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10]邵志洪. 汉英对比翻译导论.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11]孙致礼.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12]叶子南.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3]余光中. 余光中谈翻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14]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英汉翻译讲义Instructor: Mr. Peng第一章翻译的性质、标准及过程1.1 “翻译”古今称呼之由来。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英汉互译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1.1 忠实于原文1.2 保持原文的风格和语气1.3 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2. 英汉互译的技巧2.1 词汇翻译2.2 语法翻译2.3 结构翻译2.4 文化背景翻译3. 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3.1 词汇差异3.2 语法差异3.3 表达习惯差异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英汉互译实例,引发学生对英汉互译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对比分析: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并讲解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调整。
4. 练习:布置适量的英汉互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技巧和语言差异。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汉互译的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英汉互译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英汉互译练习质量和数量。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英汉互译的认识和困惑。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英汉互译教程》2. 辅助材料:英汉互译案例集、多媒体课件3. 网络资源:相关英汉互译的在线资料和论坛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安静,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2. 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2. 第二课时: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3. 第三课时:讲解英汉互译的实践操作4. 第四课时:布置练习题,进行课堂练习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布置的英汉互译练习题3. 收集英汉互译相关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十、教学反思2. 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整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3.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难点解析: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汉译英讲义——精选推荐

汉译英讲义汉译英讲义单句类1.直译与意译(literal translation vs. free translation)1.怕什么呢?死了张屠夫,还有李屠夫,⼈多得很。
What are you afraid of? He is not the only pebble on the beach=plenty of suitable persons, especially for a romantic relationship.(类例not the only fish in the sea.并⾮是世上独⼀⽆⼆的)2. 这事就败在你⼿⾥了。
Prevent from being successfulYou spoiled the whole show.[she’s in charge of the whole show她全权负责此事]3.不料半路杀出⼀个程咬⾦。
Little did we expect that he would appear half way and try to poke his nose into the matter.[it hardly occurred to us that …]poke one’s nose into =interfere with others’ business4.她不分青红皂⽩,乱交朋友。
She is indiscriminate in making friends. (She is not a chooser in making friends.)5.我是半路出家,可能⼲不好这⼯作。
I have not received regular training for the job, so I may not do it well.6.我们⾮要把这件事查个⽔落⽯出不可。
We must get to the bottom of the matter.7.管它三七⼆⼗⼀,先吃个饱再说。
英汉翻译讲义-第五章PPT课件

03
翻译技巧
选词技巧
确定词义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确定每个 英文单词的准确含义,特别是
那些具有多重含义的单词。
选择合适的词汇
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最合适 的词汇进行翻译,确保译文准 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注意词义的褒贬色彩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英文单词的 褒贬色彩,确保译文的情感色 彩与原文一致。
考虑文化因素
在选词时需要考虑文化因素, 选择符合目标语言文化的词汇 ,避免产生文化冲突或误解。
翻译的过程
理解阶段
在翻译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原文 进行深入理解,包括语义、语境、
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理解。
表达阶段
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译者需要运 用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将原文的意 义、情感和风格传达出来。
校对阶段
完成初步翻译后,译者需要进行校 对工作,检查译文中的错别字、语 法错误、表达不流畅等问题,并进 行修正。
英汉翻译讲义-第五章
目 录
• 第五章导言 • 翻译理论 • 翻译技巧 • 实践与案例分析 • 总结与思考
01
第五章导言
章节概述
01
介绍英汉翻译的基本原 则和技巧,包括直译、 意译、音译等。
02
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词 汇、语法、句法等方面 的差异。
03
分析英汉翻译中的常见 问题,如词义选择、句 子结构调整等。
下章预告
• 第六章:翻译中的修辞手法与风格处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翻译可以分为 多种类型,如文学翻译、科技翻译、 商务翻译等。
翻译的标准
01
02
03
忠实于原文
译文应忠实于原文,准确 传达原文的意义、情感和 风格,不得随意改动或曲 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汉英语言对比第一节汉英词汇对比一、词汇语义对比各民族都是通过词汇把自己心目的世界分解成无数概念,词汇越丰富,对世界的认识也就越精细。
汉语和英语虽属不同语系,特点迥异,但都有丰富的词汇量。
在汉英语言对比研究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对应词语,这是汉英翻译的语言基础。
但是,由于自然环境、思维方式、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两种语言中存在许多不相对应的词语,主要表现为词语的空缺(无对应)和词义的差别(部分对应)。
例如山hill(小山,丘陵),mountain(高山;山岳,山脉)鸡hen(母鸡),chick(小鸡),cock(公鸡),rooster(雄禽,<主美>公鸡)青green,blue借lend(借给),borrow(借入)兔hare(野兔),rabbit(家兔)鼠mouse(耗子),rat(老鼠)乌鸦rayon(渡乌),crow(乌鸦)你,您you江,河river父,母parent兄,弟brother枪,炮gun嫁,娶marry叔,伯uncle上列两词语左右两端都不完全对应。
从汉英翻译的角度讲,第一组右端的单个英文词无法传达出汉语的概括意义;第二组右边的英文词又无法精确地限定左边词语所表达的具体含义。
这些不对应现象给汉英翻译造成一定的可译度障碍,需要通过适当的翻译技巧加以克服。
如1、舅舅从桌上把花瓶拿去了。
Mother's brother has taken the vase away from the table.2、我属蛇。
I was born in the Chinese lunar year of the snake.单词:lunar阴历的二、词汇的语法对比语言中单个词的语法归类称为该词的词性,一种语言中共有多少种词性叫做该语言的词类。
汉语的词类实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代词、副词虚词类:连词、介词、叹词、助词英语的词类实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虚词类:连词、介词、叹词、冠词1、两种语言词类划分的异同显而易见。
(1)英语的冠词和汉语的量词分别为各自所独有,而没有直接对应。
(2)汉英中名词、动词、实容词三大实词类基本对应,虚词中的介词、连词也基本对应。
(3)汉语的助词是个特殊的词类,它包括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助词等,英语虽无此类助词,但其动词的时态与体式,句式的陈述与疑问,词语之间的修饰关系都分别与汉语的助词的功能相对应。
(4)英语的副词较复杂,只有一小部分能与汉语的副词相当(程度、疑问、时间、范围、连接副词等)。
汉语中也没有英语的关系(代、副)词,但关系词在词义上相当于名词,所以汉语的名词、代词有时译成英语的关系词。
(5)汉语名词中的方位名词在语义上与英语的介词有共通之处。
2、从数量上比较,也可发现汉英词类的不同特点。
(1)汉英语言中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作为开放性词类在词汇中各占较大比重,彼此相当。
(2)副词在汉语中数量相对较少,有的划为虚词类。
而在英语中副词为实义词,大概因为英语中很大一部分副词由形容词派生而来,而且数量众多。
(3)介词与连词都是英语多汉语少。
拿介词来说,汉语中的介词总共不过30个左右,英语中仅简单介词就有40个左右,若加上复合介词(如into,outside)、短语介词(如in front of),则数不胜数。
就连词而言,汉英也有类似不同。
3、从词类使用的频率上分析,汉语多用动词而英语多用名词。
由于英语具有强大的派生构词法,英语的动词大多都有其相应的名词形式,英语的形容词也有名词形式。
而汉语的动词和形容词却没有语法上的名词形式。
汉语的动词在使用频率上远远高于英语,因为英语动词的使用要受限制,一句话只要一个动词谓语,而汉语的动词却无此限制。
英语中代词、介词、连词的使用频率也比汉语高。
英语数词的使用不如汉语多,因为汉语的成语及缩略语依靠数词(词素)构成。
汉语的量词同英语的冠词一样,附属于各自的名词,使用频率也同名词.练习:给出下列词语相应的英文1、大小2、高矮3、长短4、冷暖5、东西6、粗细7、是非8、先后9、轻重10、参差答案1.size2.height3.length4.temperature5.directions6.thickness7.trouble8.priority9.weight10.variations三、汉英词类划分的理据比较及对汉英翻译的意义汉语词类的划分主要依据词义,即词义的实与虚、动与静、具体与抽象等。
英语的词类依据是语法,词类与句子成分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词义倒在其次。
如:一个表示动作的概念,放在英语的主语位置上,就要以名词形式来表达,放在谓语的位置上,就要以动词形式出现,表达静态含义时,还可用介词形式。
汉语用形容词归类表示事物性质、特征时,到了英语中就要用语法的模子重塑一番:在主语、宾语位置上化为名词,修饰名词时化为形容词,说明动词时则又化为副词。
正是这种理据的不同,造成汉英词类的名同实异。
这种“同名异质”恰恰解释了语言现实中不同形式(词类)表达相同内容(词义)的“形异实同”现象。
从翻译理论上说,就是词语“转类法”这一翻译技巧的语言理据。
下面从翻译的角度作如下归纳:(一)由于汉英词汇意义存在不对应现象,翻译时应通过各种手段对译入语(英语)的词义加以补充或限定,技巧上表现为词语的增减、阐释、借用、音译等手段的运用。
如:1、我进去看了,只记得门警是瑞士兵士,穿着黄色制服,别的没有印象了。
I went there to have a look.All I remember now is that the guards at the entrance were Swiss soldiers in yellow uniforms.汉语为了加强语气,对于一件事,往往从一个方面说了之后,还要从另一个方面说一说。
英语则不然。
这句话前面有了All I remember now is...,后面如果再说and I don't remember anything else,就显得多余了。
2、范畴词指的是“方面”、“方式”、“问题”、“情况”之类的词,它们在句子里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但很有用,可以使句子流畅。
汉译英时,范畴词可以不译,英译汉时,可以酌情使用。
中国有12亿多人口,陆地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China has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1.2billion,and its land natural resources per capita are lower than the world's average.在此“水平”就未译。
单词:per capita:used to describe the average amount of something in a particular place,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live there3、1998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海洋年,中国政府愿借此机会介绍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情况。
The year1998has been designat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as International Ocean Year,and on this occasi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the progress of China's work in this particular field to the world.原文“介绍......的发展情况”句子是完整的。
但在译文里却需要说明向谁介绍,因此加了to the world。
单词:designate:to choose someone or something for a particular job or purposethe United Nations:a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that tries to find peaceful solutions to world problemsInternational Ocean Year国际海洋年on this occasion在这种场合,借此机会the Chinese Government中国政府4、长得好看的人用不着浓妆艳抹。
Physically attractive people don't need heavy make-up.在时在英语里不一定能找到恰当的相对应的成语,那就用比较概括的说法把成语的基本意思译出来。
(二)由于词汇使用频率的不对应,翻译时不能拘泥于字面的对应,而应以整体意义为重,灵活变通。
技巧上表现为:某些词汇手段表达的意义,可以用另外的词汇来表达,甚至使用非词汇手段达到目的。
如:1、前门驱虎,后门进狼。
Fend off one danger only to fall prey to another.不见了“前门”、“后门”、“虎”和“狼”。
单词:fend off:to defend yourself against someone who is attacking youprey:an animal,bird etc that is hunted and eaten by another animal2、汉语里表示疑问部用语气助词“吗”,英语则使用词序倒装。
3、汉语用时态助词表时间,英语里用动词变化表时态。
4、汉语用的是词汇手段,英语用的是语法手段。
(三)由于词类的性质不同,词类的转换便成了汉英翻译中经常使用的技巧。
常见的有:1、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之间的互相转换。
2、名词向代词的转换。
3、动词向介词的转换。
词类转换法的采用可以使译文多样化。
如:1、代词的使用,在英语和汉语里有很大的不同。
总的来说,英语代词用得多,汉语代词用得少。
因此,英译汉时,有些代词可以不译。
汉译英时则要在适当的地方增加代词,特别是物主代词。
有时要用代词避免重复,才符合英语的说法。
(1)朱德想起自己的年龄,他已三十六岁....Chu Teh remembered his age.He was thirty-six...(2)英语有时在句子里先出代词,然后再出它所指的人或物。
汉语一般总是先出实词,然后才用代词。
朱德顾不得拉过的椅子,端端正正地站在这个比他年轻十几岁的青年面前,用平衡的语调说明自己的身份......Ignoring the chair offered him,Chu Teh stood squarely before this youth more then ten years his junior and in a level voice told him who he was......2、形容词与副词在英语里是两个非常活跃的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