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育种绪论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7年 Muller X-射线诱发突 变 ,1946 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 生理学奖。
* Blakeslee AF(布菜克斯里) 等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 体成功,为探索多倍体遗传变 异开创了新的途径 。
D、微生物遗传和生化遗传时期
⑴1928年—F.Griffith发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 ⑵1941年—G.W.Beadle和E..Tatum用 X射线红色面包霉突
遗传育种与种 子生产
课程概况
课程安排:总80课时=理论40课时+实验40课时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成绩=平时成绩*40%+期终考试*60% 平时成绩=出勤率+作业+实验技能+实验报告
课堂纪律
1、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迟到1次扣5分 2、上课不玩手机,不影响他人 3、按时交作业、实验报告,不拖延,1次不交扣5
二、作物遗传育种发展
(一)遗传方面的发展
A、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 在公元前4000年的伊拉克古代巴比伦石刻上记载了马头部性状
在五个世代的遗传。
A、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 累
1、遗传学起源于育种实践
*人类→生产实践→遗传和变异→选择→育成优良品种。
*旧石器时代末→新石器时代初,通过动植物的驯养和栽培 ,使劳动人民对遗传有了粗浅的认识 。
B、近代遗传学的奠基
1、拉马克(Lamarck J. B., 1744~1829): 器官的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认为:
▪ 生物物种是可变的,环境条件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 原因;
▪ 遗传变异遵循“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规律。 即认为动物器官的进化与退化取决于用与不用(用进废退理
论),以及认为每一世代中由于用或不用而加强或削弱的 性状是可以遗传的(获得性遗传)。如长颈鹿、鼹鼠。
种子生产
绪论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作物育种的性质和任务。 2、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3、了解作物遗传育种的发展概况。 4、了解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
一、作物遗传育种的性质和任务
作物遗传育种:是遗传学和作物育种学有机结合的 科学,是研究作物遗传和变异规律,改良和培育 作物新品种的科学。
任务: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规律及其物质 基础;选育适用于特定地区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 、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等特性的优良品 种或杂种、新作物。
分 4、实验课与理论课同等重要,若缺席,视为旷课 5、端正态度,积极向上,刻苦努力
遗传育种 种子生产
世中
界国

水 稻
工 程
隆 平
杂院
交 之
院 士
父来自百度文库
获得8项国际奖: 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发明和创造”金质奖 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6—1987年度“科学奖” 1988年,获英国让克基金会“农学与营养奖” 1993年,获美国菲因斯特基金会“拯救饥饿奖” 1995年,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 1996年,获日本经济新闻社“日经亚洲大奖” 1997年,获国际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先驱科学家”荣誉
变体遗传学研究。提出了“一基因一酶”学说,发展了 微生物遗传学和生化遗传学。 ⑶1944年—O.Avery等人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首次直 接证明了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称号 1998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2001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00万元) 。
★我国第一个以农业科学家冠名的上市公司“隆平高科”在 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个公司即是以袁隆平为名命 名的,公司上市后随即使袁隆平的身价超过1000亿元人 名币。
★ 2004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 2005被评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 生物性状受细胞内遗传因子(hereditary factor)控制; ▪ 遗传因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遵循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基本规律; 这两个遗传基本规律是近现代遗传学最主要的、不可动摇的基础。
孟德尔
⑵孟德尔定律的二次发现
1900年,三位植物学家: ▪ 狄·弗里斯(De Vris H.,荷兰) ▪ 科伦斯(Correns C.,德国) ▪ 冯·切尔迈克(VonTschermak E.,奥地利) 在不同国家用多种植物进行与孟德尔早期研究相似的杂交试 验,获得与孟德尔相似的解释,证实孟德尔遗传规律,确 认其重大意义。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建立和开 始发展,孟德尔被公认为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 1910年起将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定律。
A、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
*我国我国劳动人民在从事农业生产和饲养家畜中,注意到 了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春秋时代有“桂实生桂,桐实生桐”。战国末期又有“种 麦得麦,种稷得稷”的记载。东汉王充曾写道“万物生于 土,各似本种”,并进一步指出“嘉禾异种,……常无本
根”,认识到了变异的现象。
*此后古书中还有“桔逾淮而北为枳”、“牡丹岁取其变者 以为新”等,这说明古代人民对遗传和变异有了粗浅的认 识,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形成一套遗传学理论。
作物遗传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2.种质资源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 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 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7.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 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现有的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烟草、亚麻等经济作物都属于 栽培植物,由野生植物进化而来。
进化:变异—遗传—选择。
进化
自然进化:自然选择 人工进化:人工诱导、选择
作物育种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的科学,它主要 是以遗传学和进化论为基础,除此之外,还包括 了作物栽培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 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学 与试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等许多学科 的知识的综合运用。
达尔文
19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提出自然选择和人工 选择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复杂、低 级→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三、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
1.个体遗传学向细胞遗传学过渡时期(1910之前) ⑴孟德尔(Mendel G. J.,1822—1884)
系统地研究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豌豆杂交试验); 1866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提出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 提出了“遗传因子”假说,认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