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电路分析基础FundamentalsofElectricCircuits.ppt

合集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FundamentalsofElectricCircuits

电路分析基础FundamentalsofElectricCircuits

第三章
叠加方法 与
网络函数
第四章
分解方法 及
单口网络
2019/11/27
7
第二篇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五章 电容元件
与 电感元件
第六章 一阶电路
第七章 二阶电路
2019/11/27
8
第三篇 动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和s域分析法
第八章
阻抗和导纳
引言
第九章
正弦稳态功率和能量 三相电路
第十章
频率响应 多频正弦稳态电路
11
• 教学方式:讲课、作业、答疑 • 答疑时间:每周三上午 • 答疑地点:信息工程学院楼428 • 教学要求: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及时复习 • 学时: 72 学分: 4 • 学习方法: • 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 • 抓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阶段小结 • 多做练习、举一反三、熟能生巧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能获得电路分析的基本知
识,而且可以在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总结归 纳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诸方面得到提高。
•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
2019/11/27
10
数字电路 基础与应用
半导体基础和基本放大电路
电路分析基本理论 和基本分析方法
2019/11/27
2
(1) 课程任务
• 学习电路分析所需要的基本原理
叠加、分解、变换域三大基Leabharlann 方法KCL、KVL 和 VCR
两类约束
集总电路
一个假设
2019/11/27
3
(2) 课程地位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物理
后续课程
信号与系统 电子电路
2019/11/27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Fundamentals of Circuit Analysis课程编码:151003学分:4.5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72学时适应专业:电气信息类本科各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执笔人:金波审订人:刘焰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电气信息学科的学科基础课,是电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

它既是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电气信息类所有专业的后续技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

在整个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对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1章电路分析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1、电路和电路模型。

2、电路变量及参考方向。

3、基尔霍夫定律。

4、电阻元件及欧姆定律。

5、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受控源。

6、功率的计算。

基本要求:建立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的概念。

熟练掌握以下内容:电路变量(电压和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电路元件及其约束关系;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基尔霍夫定律,并能正确应用KCL和KVL列写电路方程。

了解线性和非线性的概念。

学时分配:4学时。

第2章简单电阻电路主要内容:1、串联电路和单回路电路。

2、并联电路和单节点电路。

3、电位的计算。

4、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5、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的应用。

6、分压器的设计及负载效应。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以下内容:电阻串联和并联;单回路电路和单节点电路的计算;电路中开路和短路的概念。

电路基础第一章英文版chapter1PPT课件

电路基础第一章英文版chapter1PPT课件
The charge e on one electron is negative and equal in magnitude to 1.602 10-19 C which is called as electronic charge. The charges that occur in nature are integral multiples of the electronic charge.
6
Electric current i = dq/dt. The unit of current is the ampere (A),
and it can be derived as 1 A = 1C/s. • A direct current (dc) is a current that
remains constant with time. • An alternating current (ac) is a
Basic unit meter
kilogram second ampere kelvin
mole candela
Symbol m Kg s A K
mol cd
3
The derived units commonly used in electric circuit theory
Decimal multiples and submultiples of SI units 4
11
We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at the arrow is a fundamental part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current! Thus, to talk about the value of a current i (t) without specifying the arrow is to discuss an undefined entity. For example, Fig. 1.3a is the proper definitive, whereas Fig. 1.3b apresentation of i(t) symbology.

章节4

章节4
9
4.3 Superposition Theorem (3)
Steps to apply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1. Turn off all independent sources except one source. Find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due to that active source using nodal or mesh analysis. 2. Repeat step 1 for each of the other independent sources. 3. Find the total contribution by adding algebraically all the contributions due to the independent sources.
17
4.4 Source Transformation (2)
+ +
• The arrow of the current source is directed toward the positive terminal of the voltage source. • The source transformation is not possible when R = 0 for voltage source and R = ∞ for current source.
19
4.5 Substitution theorem(替代定理) theorem(替代定理 替代定理)
• If the voltage across and current through any branch of a dc network with two terminals are known, this branch can be replaced by any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that will maintain the same voltage across and current through the chosen branch. is

chapter1-fundermental of electric circuit

chapter1-fundermental of electric circuit
• Reference Direction of Current and Voltage • Characteristic of Circuit Elements • Kirchhoff’s Laws • Circuit Analysis Methods
7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A great many systems behave in a reasonably linear fashion over a limited range----allowing us to model them as linear systems if we keep the range limitations in mind. –Linear problems are inherently more easily solved than their nonlinear counterparts.
•Linear circuit analysis can be separated into four broad categories:
–Dc analysis –Transient analysis –Ac analysis –Frequency response analysis
•The simple fact of the matter is that no physical system is ever perfectly linear. Then why study linear analysis?
15
Battery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Notice:
An ideal circuit component i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an actual electrical component, like a battery or a light bulb.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ideal circuit component used in a circuit model to represent the behavior of the actual electrical component to an acceptable degree of accuracy. Circuit analysis is based on mathematical techniques and is used to predict the behavior of the circuit model and its ideal circuit components. .

电路分析基础-电科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电科教学大纲
能力要求:能够基于电路计算模型、等效化简等电阻性电路分析基础,分析并计算电路。
教学难点:含受控电源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单元3正弦交流电路分析(14学时)
知识点:知道正弦交流信号的三要素、超前/滞后关系、向量法及物理意义、谐振电路、三相电源及电路等概念;理解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的相量形式和伏安特性以及基尔霍夫的向量式,元件/模块的阻抗和导纳;分析正弦稳态电路,计算功率因素λ及其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视在功率S;分析RLC串联谐振的频率特性;分析三相四线制/三相三线制电路。
能力要求:结合自主学习能够基于耦合电感特性和同名端分析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
教学难点:分析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
单元5 一阶动态电路分析(8学时)
知识点:知道电容、电感元件的动态特性、换路定理、三要素法、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理解一阶动态电路的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和全响应;分析一阶动态电路换路后初始状态、暂态和稳态;知道二阶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100%
毕业要求3

M
2.建立扎实的集总参数电路模型、数学模型和电路分析方法,扎实掌握各种分析电路的方法,求解电压、电流和功率等电学参数。(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1)
100%
毕业要求4

H
3.熟练使用实验仪器仪表,分析研究电路特点,设计搭建实验电路,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进行电路测试与验证。(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4.2)
《电路分析基础》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电路分析基础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 Analysis
课程代码
2080022
课程学分
3
课程学时
48
理论学时
36

电路2 fundaments of circuit

电路2 fundaments of circuit

Element:the idea models of real electric devices.for example,a simple circuit—a torch light showed in fig.
switch bulb RS S
10BASE-T wall plate
RL
battery
7.A linear resistance that obeys Ohm’s law is called a linear resistance:
i
R=slope
1 i G R u
G (s) is called conductance
independent source
1. definition:
VCVS
I1
+ U1
_
+
+ U1=0 _
uU1 _
+ rI1 _
(a) VCVS
(b) CCVS
I1
+
U1 gU1 aI1
_
(c) VCCS
(d) CCCS
ib
ic
ib
ic
ib
KIRCHHOFF’S LAWS
some concepts:
1.branch: a single element such as a resistance,a capacitance or a voltage source.
3V +
1A + 2V -
ex:
-8A
50
a +
2V 3A 7A 2
-
+ -5V + -
- 8V
5.dependent source:four types

FundamentalsofElectricCircuits第四版课程设计

FundamentalsofElectricCircuits第四版课程设计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第四版课程设计简介本文档为《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电路基础)第四版课程设计。

本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路基本理论及其应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本课程面向本科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

课程大纲1.电路基础知识–电路的定义和分类–电路元件和符号的介绍–电压、电流、电功率和电阻的概念–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2.电路分析方法–网孔分析法–节点分析法–简化电路3.交流电路分析–交流电路和信号的概念–正弦波–复数表示–相位角和频率4.电路定理和电路分析技术–电容与电感器件–电压源和电流源–线性电路的等效性原理–电压和电流的缩放定理5.传输线和滤波器–传输线的原理和特性–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滤波器网络的设计和分析6.二阶电路和频率响应–二阶电路和其特性–二阶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响应–二阶电路的频率响应7.三相电力系统–三相电路和相位关系–三相功率和功率因数–三相电力转换器和控制器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课程:通过教师讲解、课件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电路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实验操作课程: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电路分析技术和器件的使用方法。

每位学生需要完成多项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

3.课程设计:学生通过指定的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电路系统的设计、计算和模拟实现(或实际布线实验)。

学生需要撰写设计报告和汇报课程设计成果。

教材本课程采用以下教材:•Alexander, C. K., & Sadiku, M. N. (2017).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5th ed.). McGraw-Hill Education.此外,还需要以下参考书:•Dorf, R. C., & Svoboda, J. A. (2016). Introduction to Electric Circuits (9th ed.). Wiley.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学科考试:一次闭卷笔试,占总评成绩的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书目 1. 李瀚荪,吴锡龙, 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
学习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 周守昌主编,电路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9 3. 邱关源主编, 电路(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9.6
作业要求 1. 在认真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 2. 作业要书写整洁,图要标绘清楚,答数要注明
(b) 注意掌握电路分析课程的基本结构
即掌握课程的有关定义、定理、基本分析方法
之间的联系,形成对电路分析方法的整体认识。 所列教学参考书着重突出了上述(a) 、(b)两个注意点。
(c)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
无已就是无限的意思。注意听课,更要注意自学、做题。
第一篇 总论和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一章
集总参数电路 中电压、电流
第十一章
耦合电感 和
理想变压器
第十二章
拉普拉斯变换在 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绪论
• 课程性质 电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 适用专业
电子信息类各专业
• 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是电类各业 的技术基础课。它将着重阐述线性非时变电路的 基本
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牢固 的基础,是电类各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
(2) 课程地位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物理
后续课程
信号与系统 电子电路
(3) 主要教学用书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
李瀚荪 2006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学习上的几点建议
(a) 注意分清电路分析中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对电路来说,内因只有电阻电路和动态电路之分; 外因却是多种多样。电路分析方法因内因而不同。
动态电路 时域分析
• 第八章 阻抗和导纳
• 第九章 正弦稳态功率和能量
动态电路
• 第十章 频率响应 多频正弦稳态电路 相量分析
• 第十一章 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单位。 3. 每周三交作业。准备两个本 4. 点 名
• 课程内容介绍(第十二章不要求)
• 第一章 集总电路中电压 电流的约束关系
• 第二章 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 • 第三章 叠加方法与网络函数
电阻电路分析
• 第四章 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一阶电路 二阶电路
的约束关系
第二章
网孔分析 和
节点分析
第三章
叠加方法 与
网络函数
第四章
分解方法 及
单口网络
第二篇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五章 电容元件
与 电感元件
第六章 一阶电路
第七章 二阶电路
第三篇 动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和s域分析法
第八章
阻抗和导纳
第十章
频率响应 多频正弦稳态电路
引言
第九章
正弦稳态功率和能量 三相电路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能获得电路分析的基本知
识,而且可以在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总结归 纳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诸方面得到提高。
•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和《大物理》。
数字电路 基础与应用
半导体基础和基本放大电路
电路分析基本理论 和基本分析方法
• 教学方式:讲课、作业、答疑 • 答疑时间:每周三上午 • 答疑地点:信息工程学院楼428 • 教学要求: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及时复习 • 学时: 72 学分: 4 • 学习方法: • 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 • 抓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阶段小结 • 多做练习、举一反三、熟能生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