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现行宪法的几次修改

合集下载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作者:孙岳佳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25期摘要: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宪法发展的历史,帮助我们了解我国宪法的探索实践和完善过程,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1954年颁布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宪法,奠定了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其作为我国宪法的基础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过。

“五四宪法”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奠定了我国宪政的基础与制度体系,为国家治理和基本制度的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随后的60多年间,我国根据时代和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对这部宪法几经修改和修正,使我国的宪法不断与时俱进。

关键词:中国特色;法律发展;民族复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即“五四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

65年来,这部宪法几经修改和修正,但作为我国宪法的基础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过。

“五四宪法”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奠定了我国宪政的基础与制度体系,为国家治理和基本制度的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后,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改,不断补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写入其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新时期,宪法需要体现新的内容。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宪法发展史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既顺应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遵循了宪法法律发展规律。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

这次宪法修改,是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为基础,被称为“八二宪法”,也是我国的现行宪法。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1. 引言1.1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纲和行为的准则。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宪法经历了五次重要修改。

这五次宪法修改,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化和规范化。

本文将对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进行简要梳理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成就。

第一次宪法修改发生于1982年,是我国宪法自颁布以来的第一次修改。

此次修改主要是对宪法内容的普及和完善,进一步明确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充实了国家的法律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随后的第二次宪法修改发生于1988年,主要内容是对宪法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正和补充,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宪法的内容和体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2. 正文2.1 第一次宪法修改:1982年1982年是我国宪法重要的一次修改,这一次修改实际是重新制定了新的宪法,取代了1978年通过的临时宪法。

这次宪法修改是中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

1982年宪法保留了原有的基本框架和原则,但是在一些关键领域进行了重要修正和补充。

首先,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写入宪法,这是确保社会主义事业不变形的快要。

其次,强调了依法治国的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行为等规定。

此外,宪法规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国家倡导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982年宪法的修改,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为我国改革开放奠定了法治基础。

宪法的不断修正和完善,也体现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2 第二次宪法修改:1988年1988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宪法修改。

这次修改是为了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宪法体系,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

关于我国宪法修订内容的历史有哪些

关于我国宪法修订内容的历史有哪些

关于我国宪法修订内容的历史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一、关于我国宪法修订内容的历史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二、新的宪法修改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于1949年9月29日颁布,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随后起草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经四部,均以相应的年号作为区别。

一般默认的宪法为最新版本,即八二宪法的2018年修正版1、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主要考虑是: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是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

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2、同时,在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主要考虑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于2015年7月1日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作了修订,将宪法宣誓制度在宪法中确认下来,有利于促使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也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

宪法修订了几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宪法修订了几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宪法修订了几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历史镜头: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定修改宪法,组成了阵容强大、精英荟萃的宪法修改委员会。

修改、讨论工作历时两年之久。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037票赞成,3票弃权,通过现行宪法。

自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它历经5次部分修改。

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增加规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

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修宪,做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要修改。

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修宪,增加“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重要内容。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增加“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等内容。

亲历者:当时在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著名法学家许祟德回忆,1982年宪法的起草工作极其严谨。

条文改了又改,有的甚至改了十几遍。

宪法草稿也是改了一稿又一稿,比较正式的草稿就有6稿之多。

全国人大还将草案向全民公布予以讨论。

根据全民讨论意见,补充修改近百处。

点评:1982年宪法是在1954年宪法基础上,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特别是“文革”的深刻教训,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而制定。

它体现着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此后进行的四次修宪,每次修正,都是对原有认识、旧有体制的突破,体现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

多年来,宪法与改革呈现了一定程度的互动状态。

由于某些旧的体制、制度被突破,使释放出来的生产力更加呈现勃勃生机,经济和社会更加协调发展,人民当家做主的途径也不断拓宽。

军转干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宪法历史上的四次修改

军转干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宪法历史上的四次修改

军转干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宪法历史上的四次修改【导语】法律知识是军转干考试中考察的重要内容。

中公教育军转网为广大军转干部整理2015年军转干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宪法历史上的四次修改,供2015年军队转业干部备考。

【宪法历史上的四次修改】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后,共进行了四次修改。

分别是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宪法进行的修改。

一、1988年宪法修改的内容是:(1)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2)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二、1993年宪法修改的内容有:(1)规定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规定中国的政党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3)家庭联产承包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形式;(4)规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县级人大的任期改为五年。

三、1999年宪法的修改:(1)明确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规定邓小平理论;(2)规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3)规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农村实行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5)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6)将反革命活动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四、2004年的修宪内容较多。

主要有:(1)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规定为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

(2)规定我国进行政治文明建设,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3)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爱国统一战线的团结对象。

(4)建立对土地征收和征用的补偿制度。

(5)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6)加强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宪法的发展历史

宪法的发展历史

宪法的发展历史第一次修正是在1988年,我国第一次采用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修改宪法,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同时将有关条款修改为“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第二次修正是在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改革开放”正式写进宪法。

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第三次修正是在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再一次通过了宪法修正案。

这次是以党的十五大为依据,对宪法部分内容作适当修改: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序言,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成为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修改了我国的农村生产经营制度;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将宪法第二十八条“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第四次修正是在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同时,“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内容成为两大亮点。

宪法结构是指成文宪法在内容和体系上的安排,即指一部宪法典是怎样构成的,是如何把宪法的内容编排、组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

我国宪法结构由序言、正文两个部分。

形式结构指将宪法规范予以合理排列的顺序、方式,我国分章、节、条、款、项。

内容结构由宪法名称、序言、宪法正文、附则四部分构成,我国宪法分序言、正文两部分。

其中正文部分包括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我国历次宪法修订的主要内容

我国历次宪法修订的主要内容

我国历次宪法修订的主要内容我国历次宪法修订的主要内容我国宪法是一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总纲,不仅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泌,也指曾经施行过的五大宪法和正在施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宪法,至今为止,我国宪法历次修订均非常重要,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它们的主要内容。

一、1954 年宪法修订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颁布,成为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的第一个宪法,此次宪法的修订内容有三点:首先规定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其次明确了权利公正和义务相平衡的原则;最后,宪法增加了全民所有制和国家事业接受社会参与的规定。

二、1975 年宪法修订1975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进行了宪法的修订,此次宪法的修订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建设的基础和特征;把国家总体经济计划、集中经济管理、多种所有制经济一起实施;增加了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条款;并且增加了有效控制通货膨胀、实施行政经济管理的条款。

三、1978 年宪法修订1978年,中国共产党又进行了宪法的修订,本次宪法的修订内容有:规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原则;把老百姓的生活作为改革的核心;规定实行外商投资和“联营、合作、募集资金”等经济发展形式;把劳动参与经济管理作为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增加了关于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危害国家安全的条款;把反对走错方向、走错路的规定也增加到宪法之中。

四、1988 年宪法修订1988年,中国共产党又对宪法进行了修订,本次宪法的修订内容有: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明确赋予公民宪法的权利,加强公民的法律保护;规定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规定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增加了关于财税和外贸管理的条款。

五、1993 年宪法修订1993年,又进行了宪法的修订,本次宪法的修订内容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新的基础,增加了规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条款,增加了对国有企业的条款;实行民主评议,加快改革开放的进程;增加了关于职工参与国家事务的条款;并增加了关于反对腐败的条款。

司法考试宪法基础复习:现行宪法的历次修改

司法考试宪法基础复习:现行宪法的历次修改

司法考试宪法基础复习:现行宪法的历次修改。

司法考试复习是一个艰苦的旅程,法律教育网深知考生的艰辛,为考生整理了司法考试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

1982年宪法的颁布实施,对于促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进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它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颁布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变化,其中有些规定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对这部宪法的部分条文进行了修改。

1.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

修改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第11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二是删去第10条第4 款中不得出租土地的规定,增加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2.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

这次修改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突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根据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经验,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1)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写进宪法,使党的基本路线在宪法中得到集中、完整的表述。

(2)增加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3)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形式确定下来。

(4)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并对相关内容作了修改。

(5)把县及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

3.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

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1)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序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修改内容简介 一、修改机关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采 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了第四个宪法修正案。
二、修改内容 这个宪法修正案共14条,主要内容是: 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 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2、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协调发展”的内容; 3、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 建设者;
2、将宪法第十五条关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规 定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并相应地将宪法第十六条关于“国营企业在服 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 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 权”的规定修改为“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 围内有权自主经营”,将宪法第十七条关于 “集体经济组织在接受国家计划指导和遵守有 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 权”的规定修改为“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 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
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简介 重点内容: 1、 1988 年修改内容简介; 2、1993年修改内容简介; 3、1999年修改内容简介; 4、2004年修改内容简介;
1988 年修改内容简介 一、修改机关 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 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了第一个宪法 修正案。 二、修改内容 1、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 定的范围内存在 和发展。 2、对土地不得出租的规定作了修改,规定土地 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1993 年修改内容简介 一、修改机关 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 会议采用无记Leabharlann 投票方式,通过了第二个宪法 修正案。
二、修改内容 这个宪法修正案共9条,主要内容为: 1、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更加完整地表述党 的基本路线,增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 论”、“坚持改革开放”等内容。
4、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 5、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 6、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7、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 8、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9、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中增加“特 别行政区”; 10、完善紧急状态制度;
11、在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中增加“进行国事活 动”; 12、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 13、增加关于国歌的规定。
3、删去宪法第八条中的“农村人民公社”,增 加规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 4、将宪法有关条文中的“国营经济”改为“国 有经济”。 5、在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增加规定:“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 存在和发展。” 6、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
1999年修改内容简介 一、修改机关 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 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了第三个宪法 修正案。
二、修改内容 这个宪法修正案共6条),主要内容是: 1、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 2、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增加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和分配制度。 4、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5、增加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将镇压“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镇压“危 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