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课件

【解析】 甲图为位移图象,因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
且一直为正,故甲的运动方向不变,且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 4 m, 选项 A 正确、B 错误;乙图为速度图象,速度有正负,表示有 往返运动,且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在整个 t=6 s 时间内乙通过 的总位移为零,选项 C 正确、D 错误.
【答案】 AC
核心三 v -t 图象的应用
v -t 图象的应用:
图线上某点的纵坐标
正负号 绝对值
表示瞬时速度的方向 表示瞬时速度的大小
图线的斜率
正负号 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绝对值 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
纵截距 横截距
表示初速度 表示开始运动或速度为零的时刻
图线的拐点 表示加速度改变
两图线的交点 表示速度相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知识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 加速度 不变的运动. 2.特点: (1)运动轨迹是 直线 . (2)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Δv 相等(速度均匀变化), 即ΔΔvt =常量,即 加速度 恒定不变. 3.分类: (1)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 (2)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
【解析】 匀速阶段的速度即为匀加速阶段的末速度 vB, 由速度公式得:
vB=vA+a1t1=0+1×5 m/s=5 m/s. 而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即为匀速运动的速度,所以
vB=vC=5 m/s, 而最终 vD=0,由 vD=vC+a2t2 得 a2=vD-t2 vC=0-2 5 m/s2=
-2.5 m/s2, 所以,加速度大小为 2.5 m/s2. 【答案】 5 m/s 2.5 m/s2
知识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原卷版)+解析版(含答案

第2.2课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________不变的运动.2.v -t 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___________.3.分类:(1)匀加速直线运动:a 和v 同向,速度随时间_________. (2)匀减速直线运动:a 和v 反向,速度随时间_________.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1.速度公式:v =_______.2.意义: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时刻的速度v 等于物体在开始时刻的速度v0加上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___.考点一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的理解如果一个运动物体的v-t 图象是直线,则无论△t 取何值,对应的速度变化量△v 与时间△t 的比值v t ∆∆都是相同的,由加速度的定义v a t∆=∆可知,该物体实际是做加速度恒定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特点:速度均匀变化,即2121v v v t t t -∆=∆-为一定值. (3)v-t 图象说明凡是倾斜直线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反之也成立,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一定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4)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两种情形: a 与v 同向,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增加; a 与v 反向,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小.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即01()2t v v v =+. 注意:该推论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某段过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即1021()2t v v v v ==+. 注意:该推论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且以后在处理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时,可用此式精确求解打某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考点三 对速度公式的进一步理解(1)公式中的、、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一般取的方向为正方向,、与的方向相同时取正值,与的方向相反时取负值。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推导过程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推导过程
平均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采用匀变速度运动,以确定的匀变单位时间内速度增加一定值,以达到特定的总速度。
下面我们就通过推导,来研究平均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假设物体在经过匀变加速运动时间t时到达终点,通过推导,运动的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S=⁝1/2at^2(a为匀变加速度)
由定义:加速度= 1/t (dV/dt) ,△V=a△t,加速度a 与时间t的关系可以用二阶线性方程来定义,所以a=Ct^2,其中C=1/t^2*△V,△V为周期内的速度增幅,斜率。
根据速度的定义: V=dS/dt,
代入上式,令dS=at,
由上式可求得V= at/t=a
结论:即,物体受到一个匀变加速度a作用,进行等时间匀变加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关系为V=a 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 让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3.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2. 教学难点:速度时间公式的推导,实验数据的处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时间公式;2. 实验法: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 讲解: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推导速度时间公式;3. 实验: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记录数据;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5. 总结: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强调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得当,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速度时间公式的掌握情况。
七、实验器材与准备:1. 实验器材:滑轮组、计时器、刻度尺、小车等;2. 实验准备:确保实验器材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前布置实验场地。
八、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1. 实验步骤:a. 调整滑轮组,使小车在释放时具有适当的初速度;b. 让小车从滑轮组下滑,用计时器记录滑行时间;c. 测量小车滑行的距离,记录数据;d. 重复实验,记录多组数据;e. 分析数据,验证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解析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①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0方向相同。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0方向相反。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公式v =v 0+at 的物理意义:描述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1)v 0为开始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称为初速度,v 为经时间t 后物体的瞬时速度,称为末速度。
(2)a 为物体的加速度,为恒量,表明速度均匀变化,即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3.矢量性(1)公式中的v 0、v 、a 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一般取v 0的方向为正方向,a 、v 与v 0的方向相同时取正值,与v 0的方向相反时取负值。
对计算结果中的正、负,应根据正方向的规定加以说明,如v >0,表明末速度与初速度v0同向;若a <0,表明加速度与v0反向。
(2)a 与v0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运动,a 与v0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4.特殊情况(1)当v 0=0时,v =at ,即v ∝t 。
(2)当a =0时,v =v 0(匀速直线运动)。
5.[特别提醒]速度公式v =v 0+at 虽然是加速度定义式a =v -v 0Δt的变形,但两式的适用条件是不同的: (1)v =v 0+at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a =v -v 0Δt可适用于任意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三、v -t 图像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a 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b 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
2.对v -t 图像的几点说明(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横截距:表示物体在开始计时后过一段时间才开始运动,或物体经过一定时间速度变为零。
(3)与横轴的交点:表示速度方向改变的时刻。
(4)图线折点:表示加速度方向改变的时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章节一: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教学内容: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解释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教学步骤:(1)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解释其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提出问题。
(3)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得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
章节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教学内容:介绍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教学步骤:(1)讲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v = v0 + at。
(2)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3)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各符号之间的关系,进行实例分析。
章节三: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掌握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2. 教学内容:介绍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讲解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教学步骤:(1)讲解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2)介绍加速度的计算方法:a = Δv/Δt,其中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变化量。
(3)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实例分析,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章节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教学内容: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教学步骤:(1)讲解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s = v0t + 1/2at^2。
(2)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s表示位移,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 表示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的含义是指加速度恒定.2.理解v -t图像中图线与纵轴的交点、斜率的物理意义.3.会从加速度的定义式中推导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明白在v-t图像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4.会用v=v0+at解释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分类(1)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直线运动.(2)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直线运动.3.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速度公式:v=v0+at.2.对公式的理解: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v等于物体在开始时刻的速度v0加上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at.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2)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时,不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3)公式v=v0+at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4)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加的运动叫作匀加速直线运动.(5)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公式v=v0+at可知,经过相同时间t,v0越大,则v越大.2.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加速度不变、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B.是速度不变、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C.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加速度也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D.当加速度不断减小时,其速度也一定不断减小3.(多选)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1.时间改变,因而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从图像中可以直接读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甲乙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1)直线a反映了速度随着时间是均匀增加的,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像.(2)直线b反映了速度随着时间是均匀减小的,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图像.(3)直线c反映了速度随着时间先均匀减小,后均匀增加,由于加速度不变,整个运动过程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例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v-t图像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A.在第8 s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B.在第4 s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C.在第2 s末到第4 s末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最大D.在第4 s末和第8 s末在同一位置上分析v-t图像时应注意的两点(1)加速度是否变化看有无折点:在折点位置,图线的倾斜程度改变,表示此时刻物体的加速度改变,v-t图像为曲线,可认为曲线上处处是折点,加速度时刻在改变.(2)速度方向是否改变看与时间轴有无交点:在与时间轴的交点位置前后,纵坐标的符号改变,表示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变式1.(多选)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两次速度相同的时刻分别在第1 s末和第4 s末C.乙在前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2 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1)0一般取v0的方向为正方向,a、v与v0的方向相同时取正值,与v0的方向相反时取负值.计算时将各量的数值和正负号一并代入计算.【例2】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立即刹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6 m/s2,求:(1)刹车后3 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2)刹车后6 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变式2.磁悬浮列车由静止开始加速出站,加速度为0.6 m/s2,假设列车行驶在平直轨道上,则2 min后列车速度为多大?列车匀速运动时速度为432 km/h,如果以0.8 m/s2的加速度减速进站,求减速160 s时速度为多大?1.如图所示为四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2.(多选)在公式v=v0+at中,涉及四个物理量,除时间t是标量外,其余三个v、v0、a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这三个矢量的方向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取其中一个量的方向为正方向时,其他两个量的方向与其相同的取正值,与其相反的取负值,若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负值B.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正值C.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负值D.无论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均取正值3.歼-20飞机在第11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进行飞行展示,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首次公开亮相.在某次短距离起飞过程中,战机只用了10 s就从静止加速到起飞速度288 km/h,假设战机在起飞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28.8 m/s2B.10 m/s2C.8 m/s2D.2 m/s24.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 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2 s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求:(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2)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速度时间公式的推导。
2. 速度时间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利用图象法,直观地展示速度时间关系。
3.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运用速度时间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内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引导学生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定义,理解速度的概念。
(2)引导学生观察速度时间图象,分析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介绍速度时间公式v = v0 + at,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2. 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1)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速度时间公式计算物体在不间内的速度。
(2)引导学生掌握速度时间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如计算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3)培养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堂练习(1)布置一些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通过实例,运用速度时间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理解,以及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速度时间图象,引导学生发现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从而引入速度时间公式。
3. 推导速度时间公式:通过对速度时间图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推导出速度时间公式v = v0 + at。
4. 应用速度时间公式: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速度时间公式计算物体在不间内的速度,以及计算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t -υ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t -υ图象及特点。
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 0 + at,并会进行计算。
【知识要点】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同学们在纸上作出上节课研究的小车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请大家在各自的函数图象上任意取两个时间间隔1t ∆、2t ∆,比较这两个时间间隔内加速度的大小关系。
学生作图比较结果如何?
结果:发现任意时间间隔内的加速度值都是一样的,
这就是匀变速运动的特点:加速度不变 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定义:1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匀加速直线运动: 3匀减速直线运动:
【例1】能否不通过计算立刻看出ABC 谁的加速度大?
(思考加速度的公式)
【例2】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个2秒内速度增加1 m/s ,则第五个2秒内速度增加 , 它的加速度为 。
【例3】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象中,质点A 、B 、C 运动的加速度分别为
A a = /m s 2,
B a = /m s 2,
C a = /m s 2,其中
的加速度最大。
在0t s =时 的速度最大,在4t s =时 ______的速度最大,在t = s 时,A 、B 的速度一样大。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 公式推导
设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0时刻的速度为0v ,t 时刻的速度为v ,由加速度的定义得:
=a △V/△t=(v -0v )/(t-0)= (v -0v )/t,整理得at v v +=0,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2,速度公式的理解与讨论
(1)速度公式反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式中0v 是开始计时的瞬时速度,
v 是经时间t 后的瞬时速度,at 是在时间t 内速度的变化量,△V=at.
第二章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学案 7)
(2)速度公式中的0v ,v ,a ,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规定正方向后(习惯上以初速度0v 的方向为正方向),都可用带正负号的代数量来表示。
这里的正负号与相应物理量的方向对应。
因此,对计算中结果的正负,需根据正方向的规定,说明其物理意义。
(3)若规定初速度0v 的方向为正方向,当a 为正值时,则由at v v +=0可知物体的速度v 不断变大,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当a 为负值时,则由at v v +=0可知物体的速度v 不断减小,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4)当00=v 时,at v =,物体的瞬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例4】如图一物体的运动V —t 图象,它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其v 与t 的关系式为
【例5】图中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变化,加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的,它是匀加速运动吗?___________
【例6】你能说出甲乙分别做什么运动吗?
【例7】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而某一高度静止于空中时,运动员离开飞机自由
下落,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5m/s 2
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则在运动员减速下降的任一秒内( )
A.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5m/s
B.这一秒末的速度是前一秒末的速度的0.2倍
C.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小5m/s
D.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10m/s 【例8】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物体 ( ) A .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
B.沿直线做往复运动。
C .加速度大小不变。
D.全过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9】某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 m /s 2
,如果必须在2s 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少?
参考答案: 例1,A 的加速度大; 例2,s m 1,21s m ; 例3,0.5,-0.25,0.25,A ,B ,C ,4。
例4,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t v v -=0;例5,逐渐增大,组建增大,不是;
例5,甲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再停止,再反方向匀速直线回到原点;乙先匀加速直线,再匀速直线,再匀减速直线运动;
例7,CD 例8 AC 例9 s m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