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6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5人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知识试题册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知识试题册(说明:本试题册知识覆盖面有限,仅供参考,个人学习时应以学院的评估知识手册和自评报告为主)一、填空题1、太原工业学院创建于1954年,其前身“华北第五工业学校”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为适应国防建设需要建立的一所国家重点中专学校.2、我院1988年升格为专科;1999年以华北工学院分校名义开始招收本科生。
2007年3月,独立设置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更名为“太原工业学院”。
3、学院占地面积3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2万余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7。
7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
43亿元.4、我院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134万余册(含电子类图书),其中中外文纸质图书76。
7万册.5、学院在编教职工824人,专任教师618人,其中正教授31人、副教授97人、中级职称255人,具有博士学位44人、硕士学位481人,“双师型”教师103人。
6、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18人,外聘教师133人,折合教师数684。
5人,折合学生数14211人,生师比为20。
76:1,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教学需要.7、学院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为14107人,其中本科生为13786人。
8、学院设有13个教学系和2个教学部,36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教八大学科门类.9、“双优双重”是指:优势专业、优质教学共享资源、重点实验室和重点校外实习实践(实训)基地。
10、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列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应用化学专业获批“本科教学工程”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5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图形学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我院有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41个校外实习基地。
12、我院机器人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十年中七次进入十六强,2013年获得季军,2014年勇夺冠军,被团省委授予“山西青年五四奖状”荣誉称号。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

附件3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育部2012年9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本科专业(以下简称专业)的设置与管理,落实和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以及相关的备案与审批等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高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应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需求;应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校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章专业目录第四条教育部制定和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
《专业目录》规定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60-第五条《专业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其代码分别用两位、四位和六位数字表示。
第六条《专业目录》包含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
基本专业一般是指学科基础比较成熟、社会需求相对稳定、布点数量相对较多、继承性较好的专业。
特设专业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特殊需求所设置的专业,在专业代码后加“T”表示。
第七条《专业目录》中涉及国家安全、特殊行业等专业由国家控制布点,称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在专业代码后加“K”表示。
第八条《专业目录》实行分类管理。
《专业目录》十年修订一次;基本专业五年调整一次,特设专业每年动态调整。
第三章专业设置第九条高校设置专业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二)有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三)有稳定的社会人才需求;(四)有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六)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经费、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等办学条件,有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
历史学考研北京地区院校推荐

历史学考研北京地区院校推荐北京地区招收历史学专业研究生的院校有(11所):1、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2、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3、北京联合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录比:指的是最终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的比例。
1:2的复试比例(例50人过初试线,复试录取25人)报录比可以正面说明一所大学的报考热度、院校致命程度以及竞争激烈程度。
但是,其实报录比与考生个体关系不大,无论报录比多低,实力还是根本因素。
所以,大家在搜集各大院校信息时,大可不必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报录比上,它对考生没有多大价值,最主要的还是去关注院校的招生专业和分数等情况。
985、211院校大比拼: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只是211,不是985)。
以上这些院校,本身学校的排名比较好,历史学专业的发展也很不错。
大家如果非常想考北京地区的名校,而且你自身能力能够有一定的水平,那么可以考虑这些院校。
非985、211院校: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以上这些院校,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但是这些院校的历史学专业也很好。
尚考考研辅导老师提醒大家:如果你对上一个分类当中的院校没有想法,或者你对自己没有信息,自己的能力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但是又想考北京的历史学专业不错的院校,那么这些院校你都可以去考虑。
历史学考研院校排名: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
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中国古代史),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
本系还设有欧洲研究中心、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希腊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所、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现代史料研究中心、中外关系史研究所、孙中山思想国际研究中心、当代企业文化研究所、明清史研究中心、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中心、人才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武汉理⼯⼤学汽车服务⼯程专业卓越⼯程师培养⽅案汽车服务⼯程专业“卓越⼯程师培养计划”试点⽅案⼆○⼀⼀年⼗⽉⽬录1. 专业基本情况 (3)2. 实施卓越⼯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 (4)2.1 快速发展的汽车后市场需要⼈数众多的汽车服务⼯程技术⼈才42.2 渊源深厚的汽车产业背景是办好卓越⼯程师计划试点的坚实基础 (5)2.3 ⽅向齐全、实⼒较强的学科(专业)为开展卓越⼯程师教育提供了有⼒⽀撑 (6)2.4 业已开展的国际⼯程合作教育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借鉴经验 (8)3. 试点规模及学制 (11)4.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 (13)5. 本科阶段培养⽅案 (14)5.1 培养⽬标和要求 (14)5.2 培养模式 (15)5.3 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 (16)5.4 课程体系设计及学分要求 (17)6.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22)6.1 组织保障 (22)6.2 条件保障 (23)6.3 健全校内质量监控体系,落实教学过程监控 (24)6.4 规范管理,建⽴实习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企业实践质量 (24)6.5 建⽴学院与企业定期沟通的协商机制 (26)7. ⼯程教育改⾰理论研究 (27)7. 1 汽车服务⼯程专业卓越⼯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 (27)7. 2 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建⽴ (27)7. 3 ⼈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的研究 (28)附件1 武汉理⼯⼤学“卓越⼯程师培养计划”汽车服务⼯程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书 (30)附件2 武汉理⼯⼤学汽车服务⼯程专业应⽤型卓越⼯程师培养专业标准 (31)附件3 武汉理⼯⼤学汽车服务⼯程专业“卓越⼯程师计划”本科培养计划 (38)附件4 武汉理⼯⼤学汽车服务⼯程专业“卓越⼯程师培养计划”企业阶段培养⽅案 (48)附件5 武汉理⼯⼤学汽车服务⼯程专业“卓越⼯程师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案 (51)1. 专业基本情况汽车服务⼯程专业是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的新专业,我校是全国第⼀所开办该专业的学校,是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筹)主任委员单位。
计算机考研最好考的10所学校

计算机考研最好考的10所学校
作为近年来一直较热门的专业,报考该专业的考生较多,竞争十分激烈,
但是,同专业不同院校之间却存在报考难度差异。
以上表2007年十所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南京财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辽宁大学、西安电子科技等十个院系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排在报录比最高统计表的前十位。
接下来,我以排在表格首位的南京财经大学为代表,简单介绍一下这所省级重点高校。
南京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兼有法学、工学、文学、理学等学科的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2000年,学校由原南京经济学院、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三校合并组建而成。
2001年,学校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大学。
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南京经济学院正式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
学校现设有经济学院、国际经贸学院、金融学院、财政与税务学院、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法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公共管理系、外语系、艺术设计系、应用数学系、人文社科部、体育部等16个教学院系(部)
学校拥有较为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现有在职教职工1514人,专任教师近900人,其中教授115人,副教授336人;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421人,其中博士100余人。
教师中有17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或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0余人获省部级专家、省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申请表

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申请表学校名称(盖章):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主管部门:山西省林业厅专业名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代码:650104所属专业大类名称:文化艺术大类所属专业类名称:艺术设计类修业年限:三年申请时间:2018年7月山西省教育厅制目录1.学校基本情况表2.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3.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5.教师基本情况表6.主要课程开设情况表7.专业办学条件情况表8.申请增设专业建设规划9.申请增设专业的论证报告附件:1、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2、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方面的有关佐证材料1.学校基本情况表注: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学校年高职招生数÷学校现有高职专业总数12.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23456784.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注:需填写二至四人,每人一表。
4.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专业骨干教师简介6.主要课程开设情况表7.专业办学条件情况表8.申请增设专业建设规划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艺术设计系2018.7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因素,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
随着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而这个行动计划中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新兴行业,在最近几年获得了迅速发展,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电影、电视、音乐以及互联网中的各种设计和操作,都不开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持。
可见,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其中主要是企业和社会各单位第一线需要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应用型专门人才急需。
这就为服务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需要,为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培养经验总结-

厚殖土壤,精心培育,着眼长远,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端应用型会计管理人才——西南财经大学培养经验总结一、概况2004年,西南财经大学作为全国首批MPAcc教育试点单位之一,开始开展MPAcc招生、培养工作。
2005年3月,首届在职学生进校;2009年,随着专业学位项目开始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当年9月,首届全日制学生进校。
西南财经大学MPAcc项目依托学校80余年办学历史过程中在财经科学方面所形成的厚重积淀,借鉴国内外相关项目的成功经验,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充分发挥本校会计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的优势,通过整合校内外丰富的会计、经济及管理教育资源,面向会计职业需求,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具备系统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观察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会计专门人才;培养具有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财务经理及以上职务并具有成为单位财务总监、总会计师潜力的高层次会计管理人才。
目前,我校MPAcc项目拥有全职教师61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7人,具备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79.37%;同时,还聘请了数十位MPAcc校外导师与讲座教授。
截止2014年6月,共计招收10届在职MPAcc学生,其中8届已毕业,2届在读,总计培养991人;招收5届全日制学生,其中3届已毕业,1届即将毕业,1届在读,总计培养927人。
二、培养特色项目运行十年以来,我校结合西部地区和本校的实际情况,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MPAcc办学经验,并在过程中不断加以检验和改进,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
(一)全面、全程的双导师制度教育我校从2005年起就开始对MPAcc实行双导师制,即以校内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同时吸收会计实务部门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参加,使得每名MPAcc学生均有校内、校外2位指导教师。
2009年起,此项目同样在全日制MPAcc中实行。
目前,我院有36位校外导师,并还在不断筛选、补充中,他们均是来自于各实务部门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多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所长,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总会计师、财务总监,政府部门主管会计或相关业务的局长、处长等,全部具备高级职称。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003 (2)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
(备案专业适用)
学校名称(盖章):邵阳学院
学校主管部门:湖南
专业名称:资产评估
专业代码:120208
学位授予门类:管理学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管理学工商管理类修业年限:4年
申请时间:2014年7月
专业负责人:刘承智
:
XX制
目录
1.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基本情况表
2.学校基本情况表
3.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4.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6。
教师基本情况表
7。
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8.其他办学条件情况表
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情况表
填表说明
⒈本表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内专业(国家控
制布点的专业除外)。
⒉申请表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按专业分别装订成册。
⒊在学校办学基本类型、已有专业学科门类项目栏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对
应的方框中画√。
⒋本表由申请学校的校长签字报出。
⒌申请学校须对本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⒉学校基本情况表
注: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学校当年本科招生数÷学校现有本科专业总数
ﻬ3。
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1)
5。
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2)
5。
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3)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4)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5)
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芳
女
37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工程项目经济
37
徐建明
男
51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工程建设法规
38
张连生
男
46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工程建设法规
工程合同管理
39
鲍四元
男
29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
40
吴宇蒙
女
29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工程项目管理
41
曲延全
男
45
研究生
学士
讲师
混凝土结构设计
42
劳裕华
女
35
研究生
硕士
24
郑传明
男
46
本科
学士
副教授
土木工程施工
25
隋永芹
女
37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路基路面设计
道路勘察设计
26
朱茂存
男
45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高层建筑施工
27
张小伟
男
40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土木工程材料
28
葛晓明
男
46
研究生
学士
副教授
结构力学
29
姜正平
男
46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工程监理
30
蒋明
女
48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材料力学
系主任
教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7
唐兴荣
男
46
研究生
博士
教授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8
陈忠汉
男
62
研究生
硕士
教授
土木工程概论
工程结构抗震
9
田石柱
男
47
研究生
博士
教授
10
范存新
男
41
研究生
博士
系主任
教授
理论力学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讲师
混凝土结构设计
43
殷志文
男
37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工程结构抗震
44
谢剑学
男
37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高层结构设计
45
陆承铎
男
45
本科
学士
讲师
工程结构软件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学位
职务
职称
任教课程
重点培养或重点表彰
(批准单位、文号和时间)
备注
46
张浩阳
男
42
研究生
学士
讲师
桥梁工程
47
邓建华
男
37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交通工程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学位
职务
职称
任教课程
重点培养或重点表彰
(批准单位、文号和时间)
备注
1
何若全
男
60
研究生
硕士
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教授
大跨度钢结构
设计
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评估委员会副主任
2
顾强
男
56
研究生
博士
教授
钢结构、高层钢结构
江苏省土木建筑协会钢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3
于安林
男
52
研究生
31
谢小明
男
46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材料力学
32
廖瑛
女
36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结构力学
33
陈建兵
男
41
研究生
学士
副教授
结构设计原理
桥梁工程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学位
职务
职称
任教课程
重点培养或重点表彰
(批准单位、文号和时间)
备注
34
李安勇
男
38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工程概预算
施工组织
35
姜保平
男
44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工程项目经济
蒋嵘
男
34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桥涵水文
道路勘测设计
56
刘强
男
41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结构力学
57
沈剑林
男
45
本科
学士
讲师
工程地质
58
王茵
女
48
本科
学士
讲师
工程项目经济
59
王月香
女
32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土力学
基础工程
60
朱逢斌
男
28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土力学
61
杨冬英
女
29
研究生
博士
讲师
土力学
15
刘凡
男
46
研究生
硕士
副院长
副教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
16
毛小勇
男
35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组合结构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17
李启才
男
40
研究生
博士
副系主任
副教授
结构稳定
18
方恬
男
56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钢结构设计原理
19
张绍文
男
54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混凝土结构设计
20
赵宝成
男
48
李新生
男
39
研究生
学士
讲师
桥梁工程
工程概预算
49
祝鸿
女
34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道路勘察设计
桥涵水文
50
高晓莹
女
33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钢结构设计
51
蔡华
女
34
本科
学士
讲师
砌体结构设计
52
夏敏
女
33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砌体结构设计
53
张秀志
女
36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工程概预算
54
段红霞
女
31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混凝土结构设计
55
39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钢结构设计、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1
孙敏
女
39
研究生
硕士
系主任
副教授
桥梁工程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学位
职务
职称
任教课程
重点培养或重点表彰
(批准单位、文号和时间)
备注
22
姚江峰
女
40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钢结构设计
23
方有珍
男
37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混凝土结构设计
学历
学位
职务
职称
任教课程
重点培养或重点表彰
(批准单位、文号和时间)备注ຫໍສະໝຸດ 11顾欢达男
51
研究生
博士
教研室主任
教授
土力学
基础工程
12
韩静云
女
52
本科
学士
教研室主任
教授
土木工程材料
13
孙洪泉
男
55
研究生
博士
教授
结构动力学
弹性力学
14
朱从坤
男
41
研究生
硕士
副院长
教授
交通工程
道路勘察设计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硕士
院长
教授
土木工程概论
钢结构设计原理
江苏省土木建筑协会钢结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4
丁海平
男
43
研究生
博士
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教授
土木工程概论
工程结构抗震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5
张毅
男
44
研究生
博士
副校长
教授
理论力学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江苏省力学协会副秘书长
6
邵永健
男
46
研究生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