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隧道工程第二章-围岩分级

可采用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两种方法确定。
隧道工程
36
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一)围岩分级的基本因素 1 岩石坚硬程度 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按岩性、 物理力学参数、耐风化能力划分为硬质岩和软质 岩两大类。然后根据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再分 为5级,即极硬岩、硬质岩、较软岩、软岩、极 软岩。
隧道工程
16
岩体的基本工程性质
(三)力学性质
试件尺寸(cm):15×15×30
3 裂隙岩体的强度性质 试件强度(MPa):32.8~34.6
表中数值为试件的强度 与岩石试件强度的比值
结构面强度:c=0.11MPa;φ=38
隧道工程
17
围岩分级概述
围岩是指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 布范围内的岩体,或指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 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这里所指的岩体是土体与 岩体的总称)。 依据各种围岩的物理性质之间存在的内在联
隧道工程
26
围岩的分级方法
(二)以岩石强度或岩石的物性指标为代表 的分级方法 1 以岩石强度为基础的分级方法
该方法单纯以岩石的强度为分级依据。该方法认
为:坑道开挖后,它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
强度。岩石愈坚硬,坑道愈稳定;反之岩石愈松
软,坑道的稳定性就愈差。该法不全面!
隧道工程
27
围岩的分级方法
节理较发育、节理发育、节理很发育4级。 按照岩体风化程度的不同将围岩分为:风化轻 微、较重、严重、极严重4级。
隧道工程
40
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一)围岩分级的基本因素
围岩完整程度
指标1:结构面发育程度 指标2:地质构造影响程度 由此两指标,将岩体完整程度分为5个级别,见下表:
铁路隧道围岩级别划分

隧道围岩级别划分与判定隧道围岩分级就是评定围岩性质、判断隧道围岩稳定性,作为选择隧道位置、支护类型的依据和指导安全施工。
国内外现在的围岩分级方法有定性、定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种方法,且多以前两种方法为主。
定性分级的做法是,在现场对影响岩体质量的诸因素进行定性描述、鉴别、判断,或对主要因素作出评判、打分,有的还引入分量化指标进行综合分级。
以定性为主的分级方法,如现行的公路、铁路隧道围岩分级等方法经验的成分较大,有一定人为因素和不确定性,在使用中,往往存在不一致,随勘察人员的认识和经验的差别,对同一围岩作出级别不同的判断。
采用定性分级的围岩级别,常常出现与实际差别1~2级的情况。
定量分级的做法是根据对岩体性质进行测试的数据或对各参数打分,经计算获得岩体质量指标,并以该指标值进行分级。
如国外N.Barton 的Q分级,Z.T.Bieniawsks 的地质力学(MRM)分级、Dree的RQD值分级等方法。
但由于岩体性质和赋存条件十分复杂,分级时仅用少数参数和某个数学公式难以全面准确地概括所有情况,而且参数测试数量有限,数据的代表性和抽样的代表性均存在一定的局限,实施时难度较大。
影响围岩稳定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是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构造发育情况、承受的荷载(工程荷载和初始应力)、应力变形状态、几何边界条件、水的赋存状态等。
这些因素中,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构造发育情况是独立于各种工作类型的,反映出了岩体的基本特性,在岩体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质中,对稳定性关系最大的是岩石坚硬程度,岩体的构造发育状态、岩体的不连续性、节理化程度所反映的岩体完整性是地质体的又一基本属性。
国内外多数围岩分级都将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的完整程度作为岩体基本质量分级的两个基本因素。
1 国标《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围岩分级1.1围岩分级围岩级别的划分应根据岩石坚硬性岩体完整性结构面特征地下水和地应力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表1.1规定。
(整理)铁路隧道围岩分级

强风化
全风化
简要说明
地
下
水
状
态
渗水量[L/(min·10m)]
<10
干燥或湿润
10~25
偶有渗水
25~125
经常渗水
干燥或湿润
偶有渗水
经常渗水
初
始
地
应
力状Leabharlann 态埋深H= m地质构造应力状态
其他
围岩级别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备注
记录者
复核者
日期
硬岩
30<Rc≤60
弱风化的极硬岩;未风化或微风化的熔结凝灰岩、大理岩、板岩、白云岩、灰岩、结晶颗粒较粗的岩浆岩
软质岩
较软岩
15<Rc≤30
强风化的极硬岩;弱风化的硬岩;未风化或微风化的云母片岩、千枚岩、砂质泥岩、钙泥质胶结的粉砂岩和砾岩、泥灰岩、泥岩、凝灰岩等
软岩
5<Rc≤15
强风化的极硬岩;弱风化至强风化的硬岩;弱风化的软岩;未风化或微风化的泥质岩类;泥岩、煤、泥质胶结的砂岩和砾岩等
硬岩或软硬岩互层,岩体较完整;
较软岩,岩体完整
——
2.5~4.0
Ⅳ
极硬岩,岩体破碎;
硬岩,岩体较破碎或破碎;
较软岩或软硬岩互层,岩体较完整或破碎;
软岩,岩体完整或较完整
1.5~3.0
Ⅴ
软岩,岩体破碎至极破碎;
全部极软岩及全部极破碎岩
1.0~2.0
Ⅵ
受构造影响很严重呈碎石、角砾及粉末、泥土状的断层带
软塑状粘性土、饱和的粉土、砂类土
铁路隧道围岩分级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1、围岩基本分级应由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性程度两个因素确定;
隧道围岩分级

铁路隧道围岩分级一、铁路隧道围岩分级类型根据《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隧道围岩分级判定的内容将不同岩石性质和岩体结构的隧道围岩分为Ⅰ~Ⅵ六个基本级别。
铁路隧道围岩分级表注:表中“围岩级别”和“围岩主要工程地质条件”栏,不包括膨胀性围岩、多年冻土等特殊岩土。
二、围岩级别判定的一般步骤1、收集整理隧道场地的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研究设计图纸上详细的地勘报告,明确隧区主要的岩层、岩性、岩体构造、不良地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
特别是要详细研究不良构造体和不良地质作用对隧道区围岩的岩石强度、岩体完整性的影响。
从整体上把握该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2、按照编制的实施性超前地质预报组织进行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预测预报,并根据真实的预报结论分析判断掌子面前方的围岩情况。
一方面根据预报结论初步判断围岩基本分级的级别,并将其与设计时提供的围岩分级进行比对,另一方面作为围岩级别和支护方案变更的依据之一。
3、实时记录掌子面地质素描表和围岩级别判定卡中的内容,特别是要客观填写掌子面围岩的岩性指标、岩体完整性情况和地下水状况,这些指标均是作为围岩基本分级的理论依据。
如果难以明确围岩的地质条件,可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来确定围岩的各项力学性能和构造特点,来加以判断围岩级别。
4、根据得出的围岩岩性特征、构造特征以及其它相关资料并按照隧道围岩分级的标准进行围岩级别的判定。
三、围岩判定主要依据1、岩石的坚硬程度①从定性划分硬质岩包括坚硬岩和较硬岩,软质岩包括较软岩、软岩和及软岩。
坚硬岩: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代表性岩石如未风化~微风化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较硬岩: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
代表性岩石有1、微风化的坚硬岩石;2、未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较软岩: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轻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可以根据围岩的强度、稳定性和透水性等特征进行划分。
常见的隧道围岩分级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国际地铁隧道分类法:按照地质特征将围岩分为Ⅰ至Ⅵ级,1级围岩为最好的围岩,6级围岩为最差的围岩。
2. 日本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协会围岩分级法:按照围岩的岩性、颗粒级配、岩石坚度、块度、岩体结构和褶皱、断层等因素进行评价,将围岩划分为4个等级。
3. 美国地质勘探员协会(Rock Mass Rating)围岩分级法:按照地质结构和岩石机械特性等因素,将围岩划分为6个等级,从R0到R6,R0围岩为最差的围岩,R6围岩为最好的围岩。
4. 中国国内常用的围岩分级标准:根据地质特征和工程要求,将围岩分为I至V级,I级围岩为最好的围岩,V级围岩为最差的围岩。
以上只是隧道围岩分级的一些常用方法,在具体工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分类方法。
隧道围岩类别划分与判定

隧道围岩级别划分与判定隧道围岩分级就是评定围岩性质、判断隧道围岩稳定性,作为选择隧道位置、支护类型的依据和指导安全施工。
国内外现在的围岩分级方法有定性、定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种方法,且多以前两种方法为主。
定性分级的做法是,在现场对影响岩体质量的诸因素进行定性描述、鉴别、判断,或对主要因素作出评判、打分,有的还引入分量化指标进行综合分级。
以定性为主的分级方法,如现行的公路、铁路隧道围岩分级等方法经验的成分较大,有一定人为因素和不确定性,在使用中,往往存在不一致,随勘察人员的认识和经验的差别,对同一围岩作出级别不同的判断。
采用定性分级的围岩级别,常常出现与实际差别1~2级的情况。
定量分级的做法是根据对岩体性质进行测试的数据或对各参数打分,经计算获得岩体质量指标,并以该指标值进行分级。
如国外N.Barton 的Q分级,Z.T.Bieniawsks的地质力学(MRM)分级、Dree的RQD值分级等方法。
但由于岩体性质和赋存条件十分复杂,分级时仅用少数参数和某个数学公式难以全面准确地概括所有情况,而且参数测试数量有限,数据的代表性和抽样的代表性均存在一定的局限,实施时难度较大。
影响围岩稳定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是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构造发育情况、承受的荷载(工程荷载和初始应力)、应力变形状态、几何边界条件、水的赋存状态等。
这些因素中,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构造发育情况是独立于各种工作类型的,反映出了岩体的基本特性,在岩体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质中,对稳定性关系最大的是岩石坚硬程度,岩体的构造发育状态、岩体的不连续性、节理化程度所反映的岩体完整性是地质体的又一基本属性。
国内外多数围岩分级都将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的完整程度作为岩体基本质量分级的两个基本因素。
1 国标《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围岩分级1.1围岩分级围岩级别的划分应根据岩石坚硬性岩体完整性结构面特征地下水和地应力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表1.1规定。
隧道围岩类别划分与判定

隧道围岩级别划分与判定隧道围岩分级就是评定围岩性质、判断隧道围岩稳定性,作为选择隧道位置、支护类型的依据和指导安全施工。
国内外现在的围岩分级方法有定性、定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种方法,且多以前两种方法为主。
定性分级的做法是,在现场对影响岩体质量的诸因素进行定性描述、鉴别、判断,或对主要因素作出评判、打分,有的还引入分量化指标进行综合分级。
以定性为主的分级方法,如现行的公路、铁路隧道围岩分级等方法经验的成分较大,有一定人为因素和不确定性,在使用中,往往存在不一致,随勘察人员的认识和经验的差别,对同一围岩作出级别不同的判断。
采用定性分级的围岩级别,常常出现与实际差别1~2级的情况.定量分级的做法是根据对岩体性质进行测试的数据或对各参数打分,经计算获得岩体质量指标,并以该指标值进行分级。
如国外N.Barton 的Q分级,Z.T。
Bieniawsks的地质力学(MRM)分级、Dree的RQD值分级等方法。
但由于岩体性质和赋存条件十分复杂,分级时仅用少数参数和某个数学公式难以全面准确地概括所有情况,而且参数测试数量有限,数据的代表性和抽样的代表性均存在一定的局限,实施时难度较大。
影响围岩稳定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是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构造发育情况、承受的荷载(工程荷载和初始应力)、应力变形状态、几何边界条件、水的赋存状态等。
这些因素中,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构造发育情况是独立于各种工作类型的,反映出了岩体的基本特性,在岩体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质中,对稳定性关系最大的是岩石坚硬程度,岩体的构造发育状态、岩体的不连续性、节理化程度所反映的岩体完整性是地质体的又一基本属性。
国内外多数围岩分级都将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的完整程度作为岩体基本质量分级的两个基本因素。
1 国标《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围岩分级1.1围岩分级围岩级别的划分应根据岩石坚硬性岩体完整性结构面特征地下水和地应力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表1。
1规定。
简述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步骤

简述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步骤
一、基本概念
1、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是将全围岩统一分为特定类型的岩体,使其得以归类,便于研究和设计,是铁路隧道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2、分类原则:按照岩土的物质组成、抗力性能、施工特性等来确定岩体类型。
二、围岩分级步骤
1、直接踩踏法现场检查围岩:把隧道断面、外观、以及围岩的施工性状实物观察一下,然后进行对比,由此来判断围岩的类型;
2、岩石化学分析法:根据岩石样本的成分,先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样本组成多少,以及其强度、坚硬度等特征来确定围岩分类;
3、岩石物理性质测试:通过室内实验,对岩石进行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可塑性以及孔隙度等物理性质的测试,以及胶结层-基岩的测定,来确定岩体类型;
4、岩石洞室试验:对岩石进行洞室试验,了解各种围岩的爆破参数,以及其它建设参数,以更准确的分辨出岩体类型;
5、电磁探测方法:利用各种电磁探测仪器,探测岩石的各种特征,用来确定其物理特性,进而确定岩体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隧道围岩分级
注:1 表中“围岩级别”和“围岩主要工程地质条件”栏,不包括膨胀性围岩、多年冻土等特殊;
2 关于隧道围岩分级的基本因素和围岩基本分级及其修正,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方法确定。
附录A 铁路隧道围岩基本分级
A.1 围岩基本分级
A.1.1 分级因素及其确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围岩基本分级应由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因素确定;
2 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应采用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两种方法综合确定。
A.1.2 岩石坚硬程度可按表A.1.2划分。
表A.1.2 岩石坚硬程度的划分
A.1.3岩体完整程度可按表A.1.3划分。
A.1.4岩体基本分级可按表A.1.4确定。
表A.1.3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
表A.1.4 围岩基本分级
以上各表中的标准或等级的划分或确定可参照以下说明表。
说明表A.1 层状岩层的层厚划分
说明表A.2 结构面发育程度分级
说明表A.3 岩体受地质构造影响的分级
说明表A.4结构面结合程度的划分
说明表A.5 岩体按节理宽度分级
说明表A.6岩体完整性指数与定性划分的岩体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
说明表A.7岩体结构与块度尺寸的关系
说明表A.7岩石风化程度分带
注:
1、k f是同一岩体中风化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与未风化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的比值;
2、k p是同一岩体中风化岩体的纵波速与未风化岩体的纵波速的比值;
说明表A.7地层与地质年代表
说明A.8洞轴线与主要结构面产状的不同夹角关系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岩层倾角大于45°为陡立;
●岩层倾角小于20°就认为水平;
●围岩走向与隧道轴线夹角小于30°就认为是与隧道轴线平行;
●围岩走向与隧道轴线夹角大于70°就认为是与隧道轴线垂直;
●在隧道设计中,尽量避免以上三种情况,由于地质勘测的局限,施工时极有可能遇到以上情况。
说明A.8表洞轴线与主要结构面产状的不同夹角关系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A.2 隧道围岩分级修正
A.2.1 隧道围岩级别的修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围岩级别应在围岩基本分级的基础上,结合隧道工程的特点,考虑地下水状态、初始地应力状态等必要的因素进行修正。
2 地下水状态的分级宜按表A.2.1-1确定。
表A.2.1-1 地下水状态的分级
3 地下水对围岩级别的修正,宜按表A.2.1-2进行。
表A.2.1-2 地下水影响的修正
4 围岩初始地应力状态,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根据隧道工程埋深、地貌、地形、地质、构造运动史、主要构造线与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岩爆、岩芯饼化等特殊地质现象,按表A.2.1-3评估。
表A.2.1-3 初始地应力场评估基准
注:R C为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σmax为最大地应力值(MPa)。
5 初始地应力对围岩级别的修正宜按表A.2.1-4进行。
表A.2.1-4 初始地应力影响的修正
注:①围岩岩体为较破碎的极硬岩、较完整的硬岩时定为Ⅲ级;围岩岩体为完整的较软岩、较完整的软硬互层时定为Ⅳ级;
②围岩岩体为较破碎的极硬岩、较破碎及破碎的硬岩时定为Ⅳ级;围岩岩体为完整及较完整软岩、较完整及较破碎的较软岩时定为Ⅴ级。
6 隧道洞身埋藏较浅,应根据围岩受地表的影响情况进行围岩级别修正。
当围岩为风化层时,应按风化层的围岩基本分级考虑;围岩仅受地表影响时,应较相应围岩降低1~2级。
A.2.2 施工阶段隧道围岩级别的判定宜按表A.2.2的判定卡进行。
表A.2.2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