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后四专题名句及翻译(补充版)
孔孟名句文言文赏析翻译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出自《论语·学而》。
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和宽容的重视。
翻译为现代汉语,便是:“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一位君子吗?”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此句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在这里阐述了道德的力量,认为遵循道德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翻译为现代汉语,便是:“遵循道德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背离道德的人则会得到很少的帮助。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句出自《论语·颜渊》。
孔子在这里强调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
翻译为现代汉语,便是:“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此句出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在这里讲述了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和挫折,从而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能力。
翻译为现代汉语,便是:“上天要给予一个人重大的责任,必然先让他经历心灵的痛苦、身体的劳累、饥饿的折磨、生活的贫困,以及种种不如意的事情,以此来激发他的心灵,锻炼他的意志,提高他的能力。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此句出自《论语·述而》。
孔子在这里提倡向他人学习,无论对方是善是恶,都要从中汲取教训。
翻译为现代汉语,便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加以改正。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句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在这里强调了一个人在富贵、贫贱、威武面前的坚定立场,告诫人们要保持自己的道德品质。
高考《论语》《孟子》名句及翻译

《论语》《孟子》《诗经》名句及翻译《论语》名句分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学习并且不断复习,不也很快乐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认识我,我也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2.巧舌令色,鲜矣仁【译】甜言蜜语、满脸堆笑的人,极罕有博爱之心。
3.与朋友交,一诺千金。
【译】和朋友交往,能够说话算数。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堪称勤学也已。
【译】君子饮食不求知足、居处不求舒坦、做事敏捷、言谈慎重、到有贤德的人那边去匡正自己,能够说是勤学的了。
5.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困却不阿谀奉迎,荣华却不傲慢自傲,怎么样?” 孔子说:“能够了。
(但是)不如贫困而乐于道,荣华而谦逊好礼的好。
”子贡说:“《诗经》上说:(完美自己的修养,)‘既像雕琢骨器,又像雕琢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琢石头同样下功夫’,唯恐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此刻能够与你谈诗了。
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
”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不怕他人不认识自己,就怕自己不认识他人。
7.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归纳它的所有容,能够说是:“思想贞洁,没有险恶的东西。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我十五岁发奋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疑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一样的建议,七十为所欲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高出规矩。
9.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译】不时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得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能够做老师了。
论语孟子的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翻译:孔子说:“了解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学问的人,喜爱学问的人不如以学问为乐的人。
”
3.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翻译:孔子说:“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
二、《孟子》翻译
1. 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翻译:孟子说:“行得正道的人会得到众人的帮助,背离正道的人则会失去帮助。
失去帮助到了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得到帮助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
2.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
翻译: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几乎微乎其微,平民百姓丢弃了这些区别,君子则保留着这些区别。
”
3.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翻译:孟子说:“天时的作用不如地利的帮助,地利的帮助不如人心的团结。
”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出《论语》和《孟子》中的经典语句所蕴含的智慧。
这些语句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对于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现代社会,我们仍需学习和传承这些经典,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孟子语录经典及翻译

孟子语录经典及翻译1、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孟子·尽心上》译文:做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习以为常却不知其所以然。
终生都顺着这条道走,却不知道这是条什么道,在人群中这种人占多数。
感悟:真正的智者,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永远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清醒,问心无愧,活得明明白白!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尽心下》译文:贤明的人以自己清楚明白,使他们清楚明白;如今的人却以自己的模模糊糊,想使他人清楚明白。
感悟:如果一件事情自己都没有搞明白,又怎么能去教导别人,让别人明白呢?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译文: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
孟子看书,并不尽信书,而是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再做出判断,这种敢于疑书、敢于与“权威”较劲的精神,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感悟:兼听则明,兼信则暗。
不迷信权威,勇于独立思考,才能更明白的看待这个世界。
4、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离娄下》译文: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师傅。
感悟:总想着教导别人的人,不容易发现人家的长处,不容易发现自己的短处。
5、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尽心上》译文:仰起头来看看,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
感悟:人活着,就应该坦坦荡荡,明明白白,无所愧疚。
6、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告子上》译文:鱼,是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喜爱的,如果二者不能兼得,那么就舍弃鱼,而要熊掌。
感悟:你必须明白,最好的东西,不会都属于你,舍掉其中一个,才能得到另外一个。
选择,是人生的必行之路。
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译文:人有不做的事情,而后才会有所作为。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
3.0孔孟名句及译文

《论语》名言名句及译文【1】【译文】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3】【译文】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4】【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译文】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译文】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7】【译文】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译文】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9】【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10】【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11】【译文】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12】【译文】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13】【译文】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14】【译文】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15】【译文】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
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孟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孟子论语全文及翻译孟子论语原文孟子说:“学而时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孟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以礼乐聊时,乐母父之言;以礼乐学,乐友之言;以礼乐问,乐先圣之言。
”孟子说:“身未动心未热,惟观于已成之功,盖未定之是与?”孟子说:“人生而知之者少,然而可教也;人未有完全无知者,亦未有完全无教者。
言教数,其道存。
”孟子说:“人之所以能,我而能者也。
”孟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吾从之。
”孟子说:“弟子问曰,‘大人有过而不改,可以为仁乎?’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孟子说:“不知生之乐者,寿之年也;不知老之苦者,夭之年也。
”孟子论语翻译孟子说:“研究并且及时复,不也是愉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过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而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孟子说:“君子应该有三个戒律:在年少时,要戒色欲;到了壮年时,要戒斗争冲动;到了老年时,要戒得失欲望。
”孟子说:“君子有三种乐趣:在适当的时候,以礼乐来康乐自己的父母;以礼乐来研究,乐于倾听朋友的言辞;以礼乐来提问,乐于追随先圣的言论。
”孟子说:“身体没有动,心不会热,只能观看已经完成的成就,岂不是没有确定的事情吗?”孟子说:“人生而具备一些知识的人很少,但他们是可以被教育的;人生中没有完全无知的人,也没有完全无法被教育的人。
只要授以教导,他们会有所成长。
”孟子说:“人能力有所表现,那是我发挥了人的潜能。
”孟子说:“言语忠诚诚实,行为真实尊敬,哪怕是蛮夷的国家,我也要追随。
”孟子说:“弟子问道:“如果大人有错误但不改正,可以称其为仁吗?” 子曰:“君子遇到困境时会坚持原则,小人在遇到困境时会骚乱。
”孟子说:“不懂得生命的乐趣,是指长寿的年岁;不懂得老年的痛苦,是指夭折的年岁。
”。
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

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孔子(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深受后世影响,被奉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言行被后人整理成了《论语》,其中包含了他们的对话和一些经典名言。
本文将介绍一些孔子和孟子的名言,并给出它们的中文翻译。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颜渊篇》原文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不要做自己不希望别人对我们做的事情,要以同理心对待他人。
这是孔子强调人际关系、互相尊重的道德准则。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为政篇》原文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思考,那么我们所学的知识将毫无意义;如果我们只是思考而不学习,那么我们将陷入危险之中。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的观点。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论语·为政篇》原文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是与谁一起行动,我们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我们要选择优秀的人作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对于不好的方面,我们要加以改正。
这句话强调了孔子对于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性。
4.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论语·公冶长篇》原文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忧愁,有勇气的人不会恐惧。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人类内在品质的理解。
5.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论语·卫灵公篇》原文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胸怀宽广,胸怀坦荡,所以感到愉快而自在;小人心胸狭窄,所以常常感到苦闷和不满。
6.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篇》原文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温习旧知识,我们才能够获取新知识。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够成为他人的良师益友。
(完整版)常见论语孟子庄子名句打印版

常见常用《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70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学而》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论语孟子》名篇名句及翻译日期:2013-11-11* 学问之道1.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4.【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译文】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对于我来说,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译文】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译文】孔夫子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研钻它越显得坚固,看它好像在前面,忽而又像在后面。
8、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9、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0、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4、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15、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6、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 人与文化1.【译文】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信服又喜好,我私自和我那老彭(孔子的朋友)相比。
2.志,是为得之。
【译文】所以读者,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愿意。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3.【译文】有酒涡的脸笑得美呀,黑白分明的眼流转得媚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
【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采比例恰当,这才可以成为君子。
5.【译文】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我培养仁德。
6.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译文】天底之下,都是帝王的土地;一直到土地的尽头,都是皇帝的臣民7【译文】要是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译文】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
9、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10、《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1、《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3、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 天下国家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2.【译文】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女,推广开也去爱抚人家的儿女。
”3道路矣。
【译文】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6.得道者多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
八佾:行列的意思。
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8、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9、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1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 立言1.【译文】花言巧语足以败坏道德,小事情不忍耐便会败坏大事情。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译文】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通行天下的原则。
3.【译文】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4、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儒家之道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又毅力,因为他负担的责任沉重而且路途遥远。
2.道不同,不相为谋【译文】主张不同,不互相商量。
3.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译文】流水这个东西,不把坑坑洼洼填满不向前流;君子立志于道,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通达。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译文】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
5.【译文】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6.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译文】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这属于善道。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9、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补充: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译文】一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做别人的老师不改其乐。
【译文】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3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译文】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译文】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后生可畏啊,我们怎么能知道后来人不比我们现在更强呢?6.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译文】君子学习了道理便有仁爱之心,小人学习了道理便容易听使唤。
7.【译文】(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
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
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
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9.【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早晨闻道,晚上可死去。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11.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高三语文《论语孟子》名篇名句检测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可谓好学也已。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 ,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5.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7.质胜文则野,,,然后君子。
8. ,如琢如磨。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0.其身正,;其身不正,。
11.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跃如也。
12.不知命,,不知礼,,不知言,高三语文《论语孟子》名篇名句检测1.民为贵,,君为轻。
2. ,是可忍,孰不可忍?3. ,小不忍,则乱大谋。
4.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3.其恕乎!己所不欲,。
7. ,善言也;,善道也。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9.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0.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天下之本在国,,,12.诗,可以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