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乡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乡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背景介绍乡村信息化建设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领域,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乡村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促进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二、现状分析1. 互联网普及程度提升:随着广带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乡村地区可以享受宽带上网的便利,信息获取和传播的渠道更加畅通。
2. 农业信息化程度提高:通过引入智能化农业设备和检测仪器,农民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土壤和气象信息,提高种植和养殖效果。
3. 电子商务的兴起:乡村电商的快速发展,为农民提供了一个新的销售渠道,使他们可以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到全国各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4. 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推动:农村学校开始逐步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互联网教育资源的共享也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机会。
三、挑战与问题1. 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乡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网络覆盖不全面,大大限制了乡村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 数字鸿沟存在:由于部分乡村地区网络技术和设备的滞后,导致农民与城市居民在信息获取和利用方面存在差距。
3. 缺乏专业人才:农村地区人才流失严重,农民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导致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受限。
四、发展趋势1. 加快网络覆盖: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农村地区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2. 加强信息培训:加大对农民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让他们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农业和日常生活。
3. 推动农业数字化:引入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智能化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质量。
4. 加强合作机制:政府、企业和农民合作,共同推进乡村信息化建设,形成合力,实现乡村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五、建议措施1. 政府支持:加大财政投入,提供资金支持、政策倾斜和专业指导,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信息化建设。
2. 强化培训机制:设立信息技术培训基地,组织专业教师进驻农村学校,培训农民信息技术应用及管理。
农村信息服务设施建设现状评价

农村信息服务设施建设现状评价农村信息服务设施在我国的农村地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们对于农民了解政策、获取知识、发展产业、改善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本文将就农村信息服务设施建设现状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村信息服务设施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网络覆盖、硬件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
目前,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信息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网络信号不稳定,设备老化严重,人员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信息服务的有效开展。
二、信息资源不足农村信息服务设施提供的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政策信息、农业技术、市场行情等,但是目前一些地区的信息资源更新速度慢,种类单一,不够多样化,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需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更新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服务内容单一农村信息服务设施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以政策法规和农业技术为主,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需求,如农民的健康、金融等方面。
需要拓展服务内容,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支持。
四、服务质量不高一些农村信息服务设施的服务质量不高,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服务态度不够友好,导致农民对信息服务设施的信任度不高。
应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五、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村信息服务设施的建设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一些地区的财政支持不够,导致农村信息服务设施建设不足。
应加大对农村信息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设施的有效运转。
六、信息服务覆盖面不广农村信息服务设施的覆盖面主要以乡镇为单位,但是一些村庄的信息服务设施覆盖不到位,无法及时提供信息支持。
应加强对农村信息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服务覆盖面。
七、信息安全保护不到位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一些农村信息服务设施对信息安全保护措施不够完善,容易受到黑客攻击或泄露信息。
需要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安徽省农村信息供给问题研究——基于安徽省农村调研

目前 , 国 农 业 正 从 传 统 模 式 走 向 现 代 化 模 式 , 信 息 和 我 而
知识 是 构 成 现 代 农 业 生 产 力 的基 本 要 素 , 息 的 获取 渠 道 是 农 信
首 先 , 村 信 息 基 础 设 施 不பைடு நூலகம்足 、 构 单 一 , 入 少 。从 内 容 农 结 投
信 息 和休 闲娱 乐 信 息 等 。
12 农 村 信 息 供 给 的 主 要 途 径 .
虽 然 安 徽 省 农 村 信 息 基 础 设 施 具 备 了一 定 的 发展 水 平 , 但 是 安 徽 省 农 村 信 息 基 础设 施 建 设 仍 然 存 在 问题 , 些 问题 阻 碍 这
了 安徽 农 业 信息 化 水 平 的提 高 。
来 看 , 业 信 息 资 源 是 若 干 广 域 数 据 组 成 , 个 方 面 都 有 , 是 农 各 但 对于农业生产所需信息特 点中针对性 、 便性 、 读性 、 方 易 易用 性 还 存 在 一 定 差 距 。从 结 构 上看 , 国 目前 的 信 息 产 品数 据 大 多 我
村 居 民 获 取 信 息 的 基 本 条 件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 徽 省 的 农 村 居 安 民获 取 信 息 的 渠 道 主 要 有 广 播 电视 、 书 报 纸 杂 志 、 联 网 、 图 互 社
发 挥 着 越 来 越 重 要 的作 用 , 此 , 有 做 好 农 村 的 信 息 服 务 供 因 只 给 工 作 , 能 满 足 农 民信 息 需 求 , 化 产 业 结 构 , 快 农 业 信 息 才 优 加 化 的建 设 , 进农 业 的快 速 发 展 。 促
部 门 和 单 位 组 织 下 乡 进 行 信 息 的传 播 ,下 乡 覆 盖 面 比 较小 , 所 能传 达 的 信 息 量 也 有 限 。另 外 , 大 部 分 的下 乡 等 宣 传 活 动 都 绝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前景展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和民生福祉。
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未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善。
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公路网络、农村电网、农村供水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
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然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同地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存在较大差异。
二是建设质量不高,一些地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影响了设施的使用寿命和服务效果。
三是运营管理不到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导致的设施损毁和浪费现象较为突出。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景展望未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建设规模和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更加注重智能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景展望较为乐观,但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
未来,需要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管理,提高建设质量和运营效率,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和效益。
总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安徽省发展数字农业的重要意义及举措

安徽省发展数字农业的重要意义及举措安徽省是中国南部一个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传统的农业大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字农业的兴起成为了当下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数字农业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改造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业产业升级。
对于安徽省而言,发展数字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展数字农业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操作繁琐,依赖人工,生产效率低下。
而数字农业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可以自动监测土壤湿度、气温、降雨量等环境因素,及时调整灌溉、施肥等措施,以提高作物产量。
数字农业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智能化管理等手段,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发展数字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数字农业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全程监控和溯源管理,确保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无公害、无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全面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效避免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发展数字农业有助于提升农民收入。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信息不畅通等原因,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利益受损。
而数字农业通过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实现产销对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等举措,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提高农产品价格,优化农产品供需关系,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数字农业也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的“米仓”,安徽省的粮食生产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难以满足粮食生产的需求。
数字农业通过智能化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粮食生产的精准化管理和高效化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为了实现安徽省数字农业的快速发展,可以采取以下举措: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潮流。
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为农村带来了诸多便利,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就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探讨。
一、农村信息化的现状在现代社会,农村信息化的大环境日益完善,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信息技术设备得到普及,数字化信息资源丰富,农村信息化的硬件基础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随着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村民可以方便地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上网,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
二、农村信息化的需求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农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变革。
信息技术可以让农民了解市场行情,掌握农业政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
此外,信息化还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农村信息化的需求是迫切的。
三、农村信息化的挑战然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信息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一些偏远地区的网络信号还不够稳定,影响了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其次,农村居民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很多农民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再者,信息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农村信息系统的保护和隐私安全需要得到更好的保障。
四、农村信息化的机遇尽管农村信息化发展面临一些挑战,但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信息化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信息技术可以打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五、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会广泛应用于农村信息化领域,进一步推动农村信息化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为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信息化乡村振兴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报告

信息化乡村振兴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报告一、引言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则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信息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一)网络通信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移动通信信号基本实现全覆盖,宽带网络也逐渐普及。
然而,部分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仍存在网络信号不稳定、网速慢等问题。
(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农村道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村庄实现了道路硬化,但一些地区的道路等级较低、养护不足,制约了农村物流和人员流动的效率。
(三)电力能源基础设施农村电力供应得到了保障,电网改造工程不断推进,但在用电高峰期,仍有部分地区存在电压不稳、停电等情况。
(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农业灌溉、农田整治等方面有了一定改善,但智能化的农业设施设备应用还不够广泛,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三、信息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挑战(一)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地方财政有限,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导致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二)技术人才短缺农村地区缺乏信息化技术人才,难以进行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维护,也限制了信息化应用的推广。
(三)信息安全问题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面临的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信息安全风险日益增加。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较高,而中西部贫困地区相对滞后,形成了较大的区域差距。
四、推进信息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策略(一)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设立专项资金,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同时,创新融资模式,如发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债券等。
(二)培养技术人才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的信息化素养和技术水平。
(三)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高应对信息安全风险的能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改善方向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改善方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保障之一。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电力设施、通讯设施等,这些设施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农村道路建设滞后。
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道路状况较差,甚至还有一些村庄因为交通不便而孤立,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
其次,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不完善。
在一些地区,缺水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农民缺乏足够的水资源进行农业生产。
再次,农村电力设施建设不足。
部分农村地区缺乏稳定的电力供应,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最后,农村通讯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通讯设施滞后,农民无法及时获取信息,限制了他们的生产发展。
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为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首先,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的投入。
要加大资金投入,修建更多的农村道路,实现农村公路路网的全覆盖,解决农村偏远地区的交通问题。
其次,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要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修建水库、灌溉渠道等设施,解决农村缺水问题,提高农田灌溉水平。
再次,加大农村电力设施建设。
要加大对农村电力设施建设的投入,发展清洁能源,建设农村光伏发电项目,解决农村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
同时,加强农村通讯设施建设。
要加大对农村通讯设施建设的投入,发展5G技术,建设农村移动通讯基站,推动农村通讯设施的现代化。
三、政府应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
政府应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各方力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其发展策略刘 磊 李旭辉(安徽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安徽蚌埠 233041)摘 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农村信息化的前提条件,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将对新农村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对安徽农村的调研,分析了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 F320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09)17-17-01Const ruction Stat us and Develop m ent Strategy of Rura l Infor m ation Infrast ruct ureL i u le i et a.l (A nhuiU n i ve rs i ty o f F i nance&Econo m ics,Bengbu233041,ch i na)Ab strac t:R ural i nfo r ma ti on i nfrastructure is an i m po rtant component of ne w country si de develop m ent i n Ch i na.It s t he pre cond ition o f realizi ng rura l infor m ati on.A nd i m proved the rura l i nfo r ma ti on techno l ogy i n frastruct ure w ill p l ay an i m po rtant ro le i n rura l development.Based on t he research of A nhu i s rura l areas,we have ana l y zed the P resent S i tuati on of rura l i n f o r m ati on i nfrastructure i n A nhu i Prov i nce and t he current ex ists proble m s,and put f o r w ard deve l op m ent strategy.K ey words:A nhu i P rov i nce;rural i nfo r ma ti oniza tion;i nfrastructure;deve l op m ent strategy随着信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对于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越来越重要。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当今农业走向产业化和现代化的突出标志。
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保障。
为了全面了解安徽省目前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于2009年6~7月深入到安徽省部分农村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安徽省农村信息化的进程,因此对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农业信息化已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基础设施建设又是关键。
要了解什么是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就必须从农村信息化的基础定义来探讨研究。
通常认为农村信息化是指人们在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包括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
从信息获得的渠道来看,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应包括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
在硬件方面,主要有电视、广播媒体,以及电话语音设施、宽带网络设施、移动通信信号发射基站设施、农村有线接口设施等农村信息基础设施。
在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政府提供信息保障体系;农村信息联络站;配备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服务人员,建立相关农村信息平台;扩大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强化农村居民信息素质,提高农村居民利用信息的能力;普及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高新信息基础设施的掌控能力。
2 安徽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2.1 建设现状 自十一五!规划以来,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1 硬件建设发展较快 由于政府加大了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与管理,安徽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在硬件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快的进展。
2003年全省农村电话的使用用户为708 4万户,到2008年增至854 7万户,增长20 7%,广播人口覆盖率从2001年的94 8%增加到2008年的97 53%;电视覆盖率从1999年的87 01%增加到2008年的96 97%;2008年有线电视人户率达58 9%;互联网人户率为7 3%;移动电话的拥有率达73 5%。
2.1.2 软件方面有所改善 安徽省全省范围普九!人口覆盖率在2007年为95 89%,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信息方面的人才培养逐步增加。
调查显示,安徽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队伍乡镇拥有率从2001年23 1%增加到2008年的54 3%。
同时政府鼓励优秀大学生深入基层工作,大学生当村官加快了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壮大了农村信息基础建设人才队伍。
同时,(下转150页)作者简介:刘磊(1988-),男,安徽阜阳人,在读本科生。
收稿日期:2009-07-22是导致水稻减产主要原因。
(2)前期秧田灰飞虱虫口与大田病情关系有一定的线形关系,秧田2头/m2与7头/m2和10头/m2之间差异不显著,而与21头/m2之间差异显著。
(3)早籼15、中早1号、Z5317、示13等早稻品种抗条纹叶枯病较差,不宜再少推广,宜加大早籼214等高抗品种的推广种植力度。
(责编:陈真)(上接17页)安徽省加大了农村信息技术培训的投入,农村居民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能力提高。
截至2008年底,54 7%的农村居民具备简单的信息检索能力, 17 9%的农村居民能够参加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
2.2 存在问题 安徽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硬件和软件虽然都具备了一定的发展水平,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2.1 硬件建设不足,结构单一 调查显示,农村广播的使用率为38 2%、有线电视覆盖率为4 7%、电脑网络利用率仅为3 7%。
农村居民无法获得全面、真实并且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农村居民生产过程中多数凭借自己的经验,缺乏现有的生产信息指导。
而且很多农村居民信息素质不高,不能准确掌握信息的使用价值。
农村居民基本能够熟练使用电视、电话等基础信息中介,而手机、网络等信息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导致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通过互联网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增加经济收入,改变传统生产模式的意识不强。
除此之外,农业信息资源是若干广域数据组成,各个方面都有,但是对于农业生产所需信息的特点中针对性、方便性、易读性、易用性还存在一定差距。
2.2.2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资源利用不充分 调查显示, 55岁以下农村居民在外打工人员或务农人员中具有初中学历的不足60%,农村居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从网络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中网络基础设施资源停滞,通信电缆、硬件接口等投资未能发挥预期作用;农村信息服务站中农业科技、农业生产等报刊杂志阅读次数较少,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2.2.3 农村信息化人才短缺 农村人才大量转移与农业信息化人才奇缺的矛盾日益加大,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向了城镇。
在随机调研的乡镇中还存在着无机构、无编制的乡镇信息服务站,且服务站严重缺乏经费。
在信息服务队伍方面,目前主要依靠科技下乡及信息下乡等活动,而专业服务于农村居民与农村市场的人员很少。
现有的信息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人才短缺、工作滞后,严重影响了信息服务的质量。
3 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策略为了大力推进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策略上需要加快安徽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改善安徽省现有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状况。
3.1 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硬软件建设 加强和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着力分析农村基础设施的组成结构与现状,在农村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中,要加快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的进程,扩大有线电视、广播等基础信息设施的覆盖率,同时提高计算机硬件的普及率,力争尽快解决最后1k m入户问题!。
在农村基础设施软件建设中,要建立内容全面、真实、具有针对性的农业信息网络数据库,包括图像数据、文本数据、空间数据、分析数据等;此外,还包括研制开发各种网络应用软件,例如畜禽传染病专家诊断系统、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专家决策系统、主要农作物产量预测与调控系统,以及推广各种实用技术的多媒体光盘。
3.2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居民对信息的掌控利用能力 农村居民信息化素质的提高与当地教育文化水平息息相关。
为此,建议各级政府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完善农村基础教育设施,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培训,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9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二是建立和完善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居民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培训;三是建立文化图书馆,把报刊、杂志等送到农村居民手中,使农村居民学习掌握的知识与时俱进,跟上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步伐,提高农村居民对信息的掌控利用能力。
3.3 建立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任务,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高度重视,要把建立和完善农村信息化工作机构及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政府的重点农村工作来落实。
要制定具有政府约束力的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培养规划,有计划地开展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
把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作为公共服务内容,政府财政在经费上给予补助与扶持,保障此项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农业、科技、科普部门要把农村信息技术纳入农业科技培训、新农村居民培训的范畴,广泛开展涉农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农村信息工作人员和广大农村居民的信息技术素质,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培养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1]魏秀萍,张晋平 甘肃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建议[J] 甘肃农业科技,2004(6)[2]韩黛娜,许心 陕西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对策[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5)[3]吴勉 农业信息基础建设与推进农村信息化[J] 广西农学报,2008(6)[4]贾宇,探肖坷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探讨 现代商贸业,2009(1) (责编:陶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