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试题

合集下载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至5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5分)1、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公布成文法后,反对者有( )A、邓析B、子产C、孔子D、赵鞅E、叔向2、唐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四种即( )A、律B、令C、格D、比E、式3、元代不动产买卖必须具备的要件是( )A、经官给据B、先问亲邻C、印契税契D、过割赋税E、官府审核4、《资政新篇》在社会改革方面提出的措施有( )A、革除迷信B、禁吸鸦片C、禁止溺杀子女D、兴建医院E、禁骄奢之习5、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社会改革方面的法令有( )A、禁烟令B、禁赌令C、权利平等令D、慎重农事令E、改革称呼旧制法令三、1、CE 2、ABCE 3、ABCD 4、ABCDE 5、ABE二、多项选择题31.古人经常兵刑并提,兵即是战争,刑起于兵说的是( )A.刑与战争分不开B.兵刑同制C.刑与战争无关D.司法与兵政的掌管者一身二任E.兵起于刑32.春秋时期,晋国制定法律的活动有( )A.赵盾制定《常法》B.范宣子制定刑书C.晋文公称霰时作“被庐之法”D.邓析作“竹刑”E.赵鞅、荀寅“铸刑鼎”33.汉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有( )A.按年龄确定刑事责任B.亲亲得相首匿C.贵族官员有罪先请D.先自告除其罪E.准五服以制罪34.太平天国实行行政、司法合一制度,在中央除天王为最高裁判者外,还有( )A.各王B.侯C.丞相D.检点E.推官35.抗日战争时期为保护承租人的利益,法律规定出租人必须在下列情况下才能收回土地( )A.契约期满B.承租人非因不可抗力而一年不耕种、不交租C.承租人转佃土地给他人,从中取利D.承租人在减租后,有能力交租而故意不交E.承租人死亡而无继承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ABD 32.ABCE 33.ABCD 34.ABCD 35.ABCDE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中国法制史试题

中国法制史试题

一. 单选题(共6题,共12分)二. 判断题(共44题,共88分)3.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父系家长制为核心,按尊卑长幼确定的等级身份制度。

宗法制主要5. 都察院是明初洪武年间扩大监察机构,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其职掌:一是纠察百司;二是监督刑部6. 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别,史称“差遣制”。

差遣制的要旨在于使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

官名只用来表示官位和俸禄高低,并不一定担任与官职名称相符合的职务,官员担任的实际事务由皇8. 九卿是明、清中央最高官员合称九卿,分别由六部尚书和通政使、左都御史、大理卿组成。

()(29. 云梦秦简1970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云梦秦简共有1155枚,为我们了解秦朝的10. 三司唐代设置,作为中央理财机构,三司为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三司长官被称为计相,权任11. 租调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赋役制,租为土地税,征纳谷物;调为户调,征纳绢绵。

()(215.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进行了广泛的立法,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令以及判例、解释例,最终确立了由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及行政法等组成的“六法体系”,宣告了中国法律近代18. 科是隋唐主要的法律形式之一,科规定的是国家机关公文程式和活动细则,具有行政法规的性质。

20. 式是隋唐主要的法律形式之一,式规定的是国家机关公文程式和活动细则,具有行政法规的性质。

24. 先秦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的核心是反对奴隶制贵族的法律特权,强调“垂法而治”、“一断于法”,坚持“26. 《大清商律草案》,包括总则、商行为、公司法、票据法、海船法等,共1010条。

()(229. 式是隋唐主要的法律形式之一,式是皇帝临时颁布的国家机关必须遵守的各种单行敕令、指示的汇31. 《中华民国约法》所规定的总统制,总统权力远较其他总统制国家总统的权力更大。

()(232. 辟举:汉代选任官吏常用的方式之一,是高级主管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或自选属吏的制度。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单顷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夏代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国王是( C ). A. 尧B.禹 C. 启D. 周公2.我国古代赎刑最先出此刻( A )。

A. 夏代 B.商朝 C. 西周 D.举朝3. 春秋时期在晋国铸刑鼎的是( A ). A. 赵鞅B.叔向 C. 郑驷颛 D. 子产4.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的一部封建法典,叫做( B )。

A.仆区法 B. 法经 C. 秦律 D. 盗法5.菜朝一种以极竭残忍的死刑与肉刑井用的刑罚是( D ). A. 定永 B. 醢 C. 皋酋 D. 具五刑6.在《法经》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厩律、兴律三篇的是( C )。

A.《九章律》B.魏律 C. 察律D.唐律7.清朝每一年复审各省死刑案件的司法制度叫做( A ).A.秋申 B. 大审 C. 热审D.朝审8.《钦定宪法大纲》的附录是( D ). A. 君上大权 B.国会 C. 总理D.臣民权利义务9.担任《大清民律草案》的总那么、债权和物权三篇起草的外国法学家是( D ). A 德国人B. 俄罗斯人C. 英国人D.日本人10.鸦片战争后清朝的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机关是( C ).A.刑部 B. 大理寺 C. 法部D.大理院1.“昏、贼、贼,杀”是夏代法律内容,其中“杀人不忌为( D )”。

A.昏B、杀C.墨D.贼2.西周时吕刑制定了赎刑和有关刑法原那么的内容.吕刑的作者是( B )。

A、周公B、吕侯C.李悝D.邓析3.我国古代第一次发布的成文法是在( B )。

A、竹简上B、鼎上C、纸上D.帛上4.汉代对利率曾有明确规定,超过法定利率这叫做( A )。

A、取息过率B、券书C、文券D.散估5、明律规定,关于执行监察职务的所谓“风宪官”的御史,假设犯贪污罪比其他官吏处刑要加重( B )。

A、一等B、二等C.三等D,四等6.在中国法制史上,“八议”最先规定在( A )。

A、魏律B.晋律C、北齐律D.北魏律7.《唐律疏议》第二篇的篇名是( B )。

(完整版)中国法制史题目及答案

(完整版)中国法制史题目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传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法官是()。

A.蚩尤B.皋陶C.共工D.黄帝2.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

A.夏B.商C.周D.秦3.夏朝法律的总称是()。

A.肉刑B.夏政C.禹刑D.五刑4.夏朝中央最高司法官叫()。

A.蒙士B.大理C.大司寇D.小司寇5.夏启夺取政权后将所征服的地域划分为()。

A.九牧B.九州C.九鼎D.九洲6.最早出现的军法出现在()。

A.《礼记.王制》B.《左传》C.《尚书.甘誓》D.《尚书.汤誓》7.夏启作为夏朝第一个帝王,打破了传统的禅让制,确立了()。

A.王位世袭制B.皇帝世袭制C.爵位世袭制D.总通世袭制8.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夏B.商C.西周D.秦朝9.“禹刑”最先见于()。

A.《史记》B.《左传》C.《尚书》D.《竹书记年》10.夏朝的“五刑”有墨、劓、膑、宫和()。

A.罚金B.杀C.鞭刑D.徒刑1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A.圜土B.夏台C.畿内D.社12.夏朝法的主要形式是假借天意发布的()。

A.王命B.天命C.禹刑D.礼仪13.《五刑》又称为()。

A.汤刑B.甫刑C.赎刑D.正刑14.关于《五刑》的起源,最早见于()。

A.《尚书.大传》B.《尚书.尧典》C.《尚书.甘誓》D.《尚书.汤誓》15.“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A.习惯B.战争动员令C.祭祀D.礼仪16.炮烙之刑出现于()。

A.夏朝B.西周C.春秋D.商朝17.商朝假托天意断罪、具有一定司法权的人是()。

A.商王B.贵族C.卜者D.掌戮18.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B.断手、刖、劓、宫、大辟C.墨、劓、刖、宫、大辟D.醢、脯、劓、墨、大辟19.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是()。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最早的法律文献是哪部?A.《周礼》B.《九章算术》C.《程虚中山法书》D.《唐六典》答案:A2. 关于汉代的法律体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汉代以律令为主,罚则较重。

B. 汉代倡导法治理念,重视制度建设。

C. 汉代取消了“众刺”的刑罚。

D. 汉代法律制度没有得到较大发展。

答案:B3. 清朝刑律体系中规定的重要刑罚有:A. 鼻割、耳割、流放。

B. 鞭刑、钉耳、流放。

C. 宫刑、流放、笞刑。

D. 凌迟、受刑。

答案:D4.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刑律大纲》对哪个领域的法律提出了较多的规范和完善?A. 财产犯罪B. 人身安全犯罪C. 道德犯罪D. 反动活动答案:B5. 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一次全面修订是在哪一年?A. 1979年B. 1996年C. 2012年D. 2018年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及其影响。

答案:战国时期的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和商鞅。

他们强调法律的严明和严厉执行,主张以法治国。

法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包括重视刑罚的威慑作用,提出“赏罚分明”、“轻重明白”等原则,强调法律的公正和权威性。

法家思想对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对后世的法治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简述明清时期的法律特点。

答案:明清时期的法律体系以明代的刑律为基础,并在清代进行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

明清时期的法律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法律体系逐渐完备,刑律编纂较为系统。

其次,法律执行方式多样,包括官制、厂刑和民间习惯等。

再次,明清时期的法律注重治安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对财产犯罪和人身安全犯罪进行了严厉打击。

最后,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对一些先进的刑法理论进行了吸收和借鉴,如儒家的“仁政”思想和西方的启蒙思想等。

3.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刑法发展历程。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刑法经历了多次修改和修订。

其中,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刑法典,对战争罪和经济犯罪进行了规范。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典是:A. 汉谟拉比法典B. 秦律C. 唐律疏议D. 法经2. 秦朝实行的法律制度是:A. 法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道家思想D. 墨家思想3. 汉朝时期,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是:A. 九章律B. 汉律C. 唐律D. 宋律4. 唐朝时期,法律体系的名称是:A. 九章律B. 唐律疏议C. 宋律D. 大明律5. 宋朝时期,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是:A. 宋律B. 大明律C. 唐律疏议D. 九章律6. 明朝时期,法律体系的名称是:A. 大明律B. 唐律疏议C. 宋律D. 九章律7. 清朝时期,法律体系的名称是:A. 大清律例B. 大明律C. 宋律D. 唐律疏议8. 中国古代的“五刑”指的是:A. 笞、杖、徙、流、死B. 笞、杖、徒、流、死C. 笞、杖、徒、徙、死D. 笞、杖、徒、流、死9.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借鉴西方法律体系,制定的第一部近代法律是:A. 大清律例B. 大清民律C. 大清刑法D. 大清新律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颁布于:A. 1949年B. 1954年C. 1956年D. 1978年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1. 中国古代的“三法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秦朝的法律制度以________为主导思想。

13. 唐朝时期,法律体系的编纂者是________。

14. 宋朝时期,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是________。

15. 明朝时期,法律体系的编纂者是________。

16.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借鉴西方法律体系,制定的第一部近代法律是________。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8. 古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9. 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法制史试题

中国法制史试题

中国法制史试题中国法制史试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1、唐朝中央最⾼审判机关是()A、刑部B、⼤理寺C、都察院D、御史台2、差遣制度最早开始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3、宋朝的刑罚制度,基本上是沿袭了唐代的五刑,但是《宋刑统》创制了()A、凌迟B、折杖刑C、刺配刑D、充军4、宋朝民事案件的终审机关是()A、刑部B、皇帝C、户部D、礼部5、我国历史上第⼀部由朝廷刊版印⾏,发⾏全国的封建法典是()A、《唐六典》B、《宋刑统》C、《明⼤诰》D、《清会典》6、我国历史上最早确认⼥⼦继承权的是()A、唐朝B、西夏C、元朝D、宋朝7、宋代出现的我国最早的⼀部⽐较完整的法医学专著是()A、《春秋诀狱》B、《者狱龟鉴》C、《棠阴⽐事》D、《洗冤集录》8、我国历史上第⼀部⽤少数民族⽂字印⾏的法典是()A、《重熙条制》B、《天盛改旧新定律令》C、《皇统制》 D《泰和律义》9、元朝确⽴的⽴法指导思想是()A、集权中央B、附会汉法C、重奠治国D、参汉酌⾦10、元朝中央最⾼⾏政机关是()A、枢密院B、宣政院C、中书省D、军机处⼆、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在每⼩题所列出的选项中⾄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1、宋朝的“两府”是指()A、中书省B、内阁C、枢密院D、⼤理寺2、宋朝选任官吏的途径主要包括()A、纳捐B、互推C、科举 D恩荫3、元朝将当时在中国境内的居民分为()A、蒙古⼈ B南⼈ C、⾊⽬⼈ D、汉⼈4、下列属于明朝会官审录制度的有()A、⼤审B、热审C、秋审D、圆审5、清朝的科举考试每三年⼀考,分为()A、乡试B、省试C、会试D、殿试6、清政府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制定了⼀系列的专门法律,其中包括()A、《蒙古律例》B、《回律》C、《⾄正条格》D、《番例条款》1、在宋代,各路所设提点刑狱司,不是⼀级审判机构,⽽是中央派出的监督机构,负责复查地⽅审断案件。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典是:A. 汉谟拉比法典B. 秦律C. 周礼D. 唐律疏议2. 以下哪部法律是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最早的刑法典?A. 汉律B. 唐律疏议C. 宋刑统D. 明律3. “五刑”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指的是:A. 笞、杖、徒、流、死B. 笞、杖、徒、死、罚金C. 笞、杖、徒、流、罚金D. 笞、杖、徒、流、迁徙4. 清朝末年,中国法制开始现代化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是:A. 康熙字典的编纂B. 光绪皇帝颁布《新刑律》C. 慈禧太后颁布《大清律例》D. 光绪皇帝颁布《大清会典》5.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流派?A. 儒家C. 道家D. 墨家6. 秦朝的法律体系中,哪一项是其特有的刑罚制度?A. 宫刑B. 劓刑C. 车裂D. 凌迟7. 明朝时期,哪一部法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律”命名的法律?A. 大明律B. 明律C. 明会典D. 大明会典8.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一原则在哪个朝代得到体现?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9.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司法机构?A. 御史台B. 刑部C. 都察院D. 礼部10. “以德治国”是哪个朝代的治国理念?A. 秦朝B. 汉朝D. 宋朝答案:1. D2. A3. A4. B5. D6. C7. A8. B9. D10. B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2. 阐述明清两代法律制度的异同。

3. 描述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演变过程。

4. 简述中国古代司法审判的程序。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中国古代法律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2. 分析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对现代法制建设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某朝代,一官员因贪污受贿被查,根据当时的法律,他将面临哪些可能的刑罚?请结合当时的法律背景进行分析。

五、论文题(20分)请以“中国古代法律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为题,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春秋时期晋国范宣子铸刑书于鼎,这是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
2、“质剂”是适用于买卖关系的一种契约形式。

()
3、按唐律规定,官吏犯“公罪”者从重处罚。

()
4、汉文景刑制改革,彻底废除了墨、劓、刖、宫四种肉刑,。

()
5、“折杖法”颁布于隋朝。

()
6、汤刑是商朝法律的总称。

()
7、秦汉时的髡、耐等刑罚属于耻辱刑,多作为劳役刑的附加刑使用。

()
8、曹魏时“八议”正式入律。

()
9、按秦朝法律规定,子盗父母等引起的诉讼不属于“公事告”。

()
10、明朝中央司法机关有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

()
11、在夏朝,“墨”是罪名,也是刑名。

()
12、汉代的法律形式有律、令、格、式四种。

()
13、“非眚”是指过失犯罪,要从轻处罚。

()
14、郑国执政子产将刑书铸在金属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

()
15、秦朝的中央司法官称大司寇。

()
16、唐律对“化外人”犯罪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
17、《宋刑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

()
18、“厂卫”虽然只是明朝的特务组织,却拥有监督司法审判的大权。

()
19、秋审是一种会审制度,也是一种死刑特别复核制度。

()
20、“德主刑辅”是西周立法的指导思想。

()
21、赀刑是秦朝的独立刑种。

()
22、明朝的刑部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23、“傅别”是适用于租赁关系的一种契约形式。

()
24、“谋反”是“重罪十条”中的一种罪名。

()
25、《晋律》成为唐律的蓝本。

()
26、《唐六典》是唐代最重要的刑法典。

()
27、汉朝以身高作为判断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

()
28、宣政院是元朝中央设立的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关。

()
29、禹刑是夏朝的刑法典。

()
30、“通行饮食”是汉代的一种罪名。

()
31、“眚”是指故意犯罪,要从重处罚。

()
32、《吕刑》是周穆王时吕候所作。

()
33、《晋律》是由律学家张斐、杜预编纂的,所以又称“张杜律”。

()
34、汉朝的中央司法官称大理。

()
35、唐律对“化外人”犯罪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
36、“折杖法”是明太祖创设的。

()
37、“公罪”是指官吏“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
38、理藩院是清朝设立的管辖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
二、名词解释
五刑五听圜土法律答问《九章律》公罪官当十恶三省《大明律》《明大诰》刺配凌迟翻异别推三法司六部质剂八议六礼法经
三、简述题
1、简述汉初文景的刑罚改革。

2、简述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主要情况。

3、简述《法经》的主要内容。

4、简述“亲亲的相首匿”原则。

5、简述“八议”制度。

6、简述秋审制度
四、史料分析题(下面几段古文反映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1、“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
则举轻以明重”。

2、“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其轻罪虽发,因首重罪者,免
其重罪”。

3、“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
论”。

4、礼“禁于将然之前”,刑“禁于已然之后”;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五、论述题
1、与唐律相比,明律在犯罪与刑罚方面最主要的一个特点“轻其所轻,
重其所重”。

2、试论汉朝的春秋决狱。

3、试论唐律“一准乎礼”的特点。

4、试论唐律“用刑持平”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